一种治疗瘙痒性皮肤病的外用中草药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945537阅读:26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瘙痒性皮肤病的外用中草药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草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瘙痒性皮肤病的外用中草药 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背景瘙痒性皮肤病是目前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在皮肤病中占很大比例, 它主要包括湿疹、痒疹、丘疹性荨麻疹、过敏性皮炎、神经性皮炎、异位性 皮炎、接触性皮炎、皮肤瘙痒症、湿疹样日光疹和药疹等,种类繁多,病因 复杂,病情顽固难愈,医界多视之如棘,循循然而叩关。疾病发作时,患者 常常奇痒难耐,抓搔搓摩不已,并伴有疲劳、紧张、焦虑、情绪易激动等精神症状,给工作和生活带来极大的不利影响。目前医学界对其病因的认识尚 且比较模糊,中医界理论认为,本病多因情志不遂,郁闷不舒,心火上炎, 以致气血运行失调,凝滞于皮肤,日久耗血伤阴,血虚化燥生风,肌肤失养所致;或因脾蕴湿热,复感风邪,蕴阻于肌肤而发病;或因感受风、湿、热 三邪聚结皮肤;或因饮食不节,脏腑功能失调,阴虚血燥瘀积使然。西医对 此几无所知,牵强解释为大脑皮层兴奋和抑制功能失调,内分泌紊乱、胃肠 功能障碍、感染病灶而致本病。其治疗,中医多以疏风利湿,清热、利湿、 止痒;或清肝泻火,养血祛风润燥,养血润燥,祛风止痒;或疏风清热,凉 血止痒,疏风、散寒、止痒,化湿清热止痒。往往一证一方,不胜其繁,但 多数疗效甚微,且屡屡复发。西医则多以镇静、安定、催眠及抗组胺、激素 类药物,或采用普鲁卡因静脉封闭或钙剂静脉注射,这些药剂不仅效果不佳,而且副作用大,易造成肌体组织和皮肤损伤,患者多苦其所累。近期虽有不 少专治方剂, 一是缺少综治之法,二是疗效多不明显,因而难于推而广之。, 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对瘙痒性皮肤病进行综合性治疗,而且疗 效显著、疗程短、治愈率高、复发低、无毒副作用的外用中草药。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瘙痒性皮肤病的外用中草药的制备 方法。为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该外用中草药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配制而成苍耳子10 100份,槐枝10 100份,白鲜皮20 200 份,鹤虱20 200份,黄柏20 100份,蛇床子20 100份,苦参10 50份, 樟脑4 17份。本发明人基于研究认为,瘙痒性皮肤病虽然种类繁多,表证各别,但其病 因无出风寒湿邪所侵,湿热瘀阻于内,脾胃肝肺失于运化,肌肤失养,阻隔 内外,不得宣化,进而皮肤受损,加之病菌滋生蔓延,酿致病情日重,病程 迁延,终成顽疾。其施治必须内以清除脏腑及血分湿热邪毒,化瘀消积,外 以杀菌止痒,化腐生肌,修复肌肤组织,疏通表里,方可达到治标治本、杜绝复发之效果。该中草药组方中各组分药物的药性功用分别如下苍耳子性辛、苦,温,有毒,归肺经,功能主治散风除湿,发汗,止 痛,益气,治一切风,暖腰膝,通鼻窍,强志轻身,去风明目,令耳目聪明 等功能,主治风寒湿痹,四肢拘挛痛,风疹瘙痒,瘰疬疥癣,疔疮困重,恶 肉死肌等证。槐枝性苦,平,无毒,归心、肝经,清热利湿,清肝明目,止蝎毒,去风止痒等功用,主治大风痿痹,皮肤疥癞,肢体疼痛,痿弱无力,心痛,目 赤,痔疮等证。白鲜皮性苦,寒,归脾、胃经,具有清热燥湿,祛风解毒,止痒等功效, 主治风湿热痹,湿疹,风疹,疥癣,疮癞,皮肤瘙痒,湿热疮毒,黄水淋漓, 黄疽尿赤等证。鹤虱性苦、辛,平,有小毒,入脾、胃、肝经,具有清热解毒,健脾 和胃,杀虫,消积等功效,主治虫积腹痛,小儿疳积,阴道滴虫,痔瘘,脓 血不止诸证。黄柏性微辛、归肾、膀胱经,具有清热燥湿,补肾强阴,泻火除蒸, 解毒,补阴痿厥,泻热补水涸燥,疏肝脾而泄湿热,清膀胱而排瘀浊等功能。 主治湿疹瘙痒,湿热痢疾,骨蒸劳热,瘫痪肿痛,肾水、膀胱不足,诸痿厥, 腰膝无力,口舌生疮,目赤肿痛,痈疽疮毒,泄泻,黄疸等症。蛇床子性辛、苦,温,归肾经,具有温肾壮阳,散寒燥湿,解经,祛 风,杀虫止痒等功用,主治湿痹腰痛,湿疹,疥癣,疱疹,搔痒,黄水疮, 寒湿带下,宫冷,阳痿等证。苦参性苦,寒,归心、肝、胃、大肠、膀胱经,具有清热燥湿,祛风 止痒,杀虫,利尿等功效,主治疥疮顽癣,皮肤瘙痒,湿热黄疸,热痢便血, 湿热下痢,周身风痒,湿疹,湿疮,阴痒,尿闭,麻风等症。樟脑性辛,热,有毒,入心经,具有通窍辟秽,温中止痛,除湿,消 肿,杀虫等功用,主治神志昏迷,痧胀腹痛,心腹胀痛,跌打损伤,疥癣疮 痒,湿疹,肿痛,冻疮,疥癣,脚气等证。本发明的中草药可以制备成酊剂或膏剂,其施用均有同等的治疗效果。其中膏剂的制备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a) 分别取苍耳子、槐枝、白鲜皮、鹤虱、黄柏、蛇床子、苦参7味中草药洗净晾干,切成厚度《5mm的碎片,再按所述配比量混合均匀加入植物油内 浸泡3 10天备用,其中,中草药与植物油的重量配比为中草药植物油 二l : 10 20;b) 将浸泡后的中草药与植物油一起置入锅内用火熬至油沸,再用文火熬 制1 2小时,然后按所述配比量加入樟脑,均匀搅拌溶化后,滤除药渣,制 得药油备用;c) 将制备的药油按10 12克/100ml量加入蜂蜡,在60 90。C温度下缓 缓搅拌,待蜂蜡全部溶化后,即制成本发明的中草药膏剂。魟剂的制备方法是取苍耳子、槐枝、白鲜皮、鹤虱、黄柏、蛇床子、苦参7味中草药洗净晾干,切成厚度《5mm的碎片,然后与樟脑按所述配比量混合均匀加入75%纯度的酒精内浸泡60 150天后,用细绢布滤除药渣,即制成本发明的中草药酊剂,其中,中草药与酒精的重量配比为中草药酒精二l : 10 20。按照上述配方制成的中草药,其药物的组合配伍精当,能够快速杀菌止 痒,并通过人体肌肤渗入病灶,清热解毒,化瘀消积,并对肌肤组织进行修 复,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而且具有适应症范围广,治疗见效快、疗程短、 治愈率高,药物制备简单、敷用方便、治疗费用低等优点。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中草药是由发明人经过多年实验研究所得,适用于湿疹、痒疹、 丘疹性荨麻疹、过敏性皮炎、神经性皮炎、异位性皮炎、接触性皮炎、皮肤瘙痒症、湿疹样日光疹及药疹等各类瘙痒性皮肤病,同时对手足皲裂也有极
佳的疗效。自2003年以来,在附近地区皮肤病患者中试验治疗,跟踪随访86 例,其中84例施用本发明的中草药后有明显的效果,显效率为97.6%,彻底 痊愈者81例,治愈率为94%,有不同程度复发者6例,复发率为7.4%。
实验表明,其组方中各组分药物在下列重量份范围内均能收到较好的治疗 效果苍耳子10 100份,槐枝10 100份,白鲜皮20 200份,鹤虱20 200份,黄柏20 100份,蛇床子20 100份,苦参10 50份,樟脑4 17 份。
下面结合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本发明的中草药中各组分药物的重量份配比可以是苍耳子40份、槐枝 40份、白鲜皮80份、鹤虱80份、黄柏40份、蛇床子40份、苦参20份、樟 脑4份。
实施例2
本发明的中草药中各组分药物的重量份配比也可以是苍耳子70份、 槐枝70份、白鲜皮140份、鹤虱140份、黄柏70份、蛇床子70份、苦参35 份、樟脑17份。 实施例3
本发明的中草药中各组分药物的重量份配比还可以是苍耳子50份、 槐枝50份、白鲜皮100份、鹤虱100份、黄柏50份、蛇床子50份、苦参30 份、樟脑10份。
本发明的中草药可以制备成酊剂,也可制成膏剂,其施用均有同样的治疗效果。其中酊剂的制备方法是取苍耳子、槐枝、白鲜皮、鹤虱、黄柏、蛇床子、苦 参7味中草药洗净晾干,切成厚度《5mm的碎片,然后与樟脑按上述配比量混 合均匀加入75%纯度的酒精内浸泡60 150天后,用细绢布滤除药渣,郎制成 中草药酊剂。其中,中草药与酒精的重量配比为中草药酒精二l : 10 20。膏剂的制备方法是取苍耳子、槐枝、白鲜皮、鹤虱、黄柏、蛇床子、 苦参,分别切成厚度《5mm的碎片,再按上述配比量混合均匀加入植物油内浸 泡3 10天,其中,中草药与植物油的重量配比为中草药植物油=1 : 10 20,然后将浸泡后的中草药与植物油一起置入锅内加热熬至油沸,再用文火 将中草药熬1 2小时,然后按所述配比量加入樟脑,搅拌溶化后,滤除药渣, 制得药油;将制备的药油按10 12克/100ml量加入蜂蜡,在60 90'C温度 下缓缓搅拌,待蜂蜡全部溶化后,即制成本发明的中草药膏剂。而后按100 ml 量分装入瓶密封,即可使用。本发明药物的用法是在临床确诊为瘙痒性皮肤病后,用温水或酒精将 患处擦洗干净,再将本发明的中草药酊剂或膏剂均匀地涂抹于患处皮肤表面, 每日2 3次,7天为一个疗程。 一般瘙痒性皮肤症治疗1 2周便可痊愈,病 症较轻者只需3 5天左右,重者2 3周可彻底治愈,患病及治疗期间忌食 辛辣、上火、发物等刺激性食物, 一般不会复发。典型病例石XX,女,34岁,双下肢伸侧患结节性痒疹一年余,经西医、中医多 方治疗无效,2008年元月来我处求治,患部涂抹本发明的中草药酊剂后,当 即止痒,临床症状消失,继续涂抹三天后,痒疹彻底治愈,随访无复发。王XX,男,26岁,农民,南阳市淅川县人,双下肢伸部湿疹已4年有 余,经过多方治疗无效,于2002年6月23日到我处治疗,临床患部遍布红 色痘瘢,时常发作,患部奇痒,精神焦躁、忧愁,严重影响休息,嘱其涂抹 本发明的中草药膏剂, 一周后症状全部消失,患部皮肤正常,后多次对患者 去进行回访,无再复发迹象。李XX,女,62岁,退休职工,南阳市卧龙区人,四肢伸侧对称患有神 经性皮炎,病史达23年之久,长期治疗不愈,于2006年8月1日到我处求 治,经使用本发明的中草药药膏剂,涂抹3周后,症状全部消失,随访至今 没有复发。赵XX,男,40岁,南阳市淅川县民政局干部,于2004年颈部患湿疹样 日光疹,皮肤骚痒不堪,抓搔以致糜烂,2005年4月到我处求治,涂抹本发 明的中草药酊剂,4天后骚痒消失,12天后,患部糜烂现象消失,皮肤损害 恢复正常,随访无复发。
权利要求
1. 一种治疗瘙痒性皮肤病的外用中草药,其特征在于该中草药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配制而成苍耳子10~100份,槐枝10~100份,白鲜皮20~200份,鹤虱20~200份,黄柏20~100份,蛇床子20~100份,苦参10~50份,樟脑4~17份。
2、 一种制备权利要求l所述治疗瘙痒性皮肤病的外用中草药的方法,其 特征在于膏剂的制备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a) 分别取苍耳子、槐枝、白鲜皮、鹤虱、黄柏、蛇床子、苦参7味中草 药洗净晾干,切成厚度《5mi的碎片,再按所述配比量混合均匀加入植物油内 浸泡3 10天备用,其中,中草药与植物油的重量配比为中草药植物油 =1 : 10 20;b) 将浸泡后的中草药与植物油一起置入锅内用火熬至油沸,再用文火熬 制1 2小时,然后按所述配比量加入樟脑,均匀搅拌溶化后,滤除药渣,制 得药油备用-,c) 将制备的药油按10 12克/100ml量加入蜂蜡,在60 90。C温度下缓 缓搅拌,待蜂蜡全部溶化后,即制成本发明的中草药膏剂。
3、 一种制备权利要求l所述治疗瘙痒性皮肤病的外用中草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酊剂的制备方法是取苍耳子、槐枝、白鲜皮、鹤虱、黄柏、蛇床子、苦参7味中草药洗净晾干,切成厚度《5ram的碎片,然后与樟脑按所述配比量混合均匀加入75%纯 度的酒精内楫泡60 150天后,用细绢布滤除药渣,即制成本发明的中草药 酊剂,其中,中草药与酒精的重量配比为中草药酒精-1 : 10 20。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瘙痒性皮肤病的外用中草药,它是采用苍耳子、槐枝、白鲜皮、鹤虱、黄柏、蛇床子、苦参和樟脑8味中草药配制成酊剂或膏剂。该中草药组合配伍精当,能够快速杀菌止痒,并通过人体肌肤渗入病灶,清热解毒,化瘀消积,并对肌肤组织进行修复,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具有适应症范围广,治疗见效快、疗程短、治愈率高,药物制备简单、敷用方便、治疗费用低等优点。
文档编号A61K9/06GK101259183SQ200810049668
公开日2008年9月10日 申请日期2008年4月29日 优先权日2008年4月29日
发明者李仲甫 申请人:李仲甫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