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9399阅读:28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尤其涉及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器。
技术背景
胸腰段脊柱椎体是外伤性骨折的多发部位,而患者最终的功能恢复依赖于骨折 愈合质量。爆裂骨折的椎体在经椎弓根器械复位固定后,椎体高度虽然得到恢复, 但椎体内骨小梁支架结构并未同时恢复,形成了椎体内的空隙,空隙内的血鹏^隹 实现骨化,如不进行有效的植骨重建,贝何能在晚期发生骨折椎体的塌陷或固定疲 劳失败及矫正度的丢失。目前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器的植骨套筒大都是普通的平口 直筒,当在植骨时,套筒内松质骨不能丰IA椎体内不同的部位,植骨效果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 方便、安全的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器。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器,涉及有导棒柄、手柄、套管和植骨 导棒构成。所说的手柄设置在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器的顶部,所说的手柄为一环形 状结构件,在手柄的内环的一侧,与手柄联接设置有套管。所说的套管的管体底端 为弧形状结构,在套管的管体上设置有刻度线;在所说套管的内部设置有植骨导棒, 所说的慎骨导棒的一端设置有导棒柄,植骨导棒的另一端为松质骨导入端。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器,结构简单,使用安全方便。使用时 首先于伤椎椎弓根后缘中点向椎体中央方向与矢状面呈一定夹角置入刻度椎弓根 开口器,透视下见椎弓根开口器尖端位于椎体中央。拔出椎弓根开口器,分别用直径 5mm的椎弓根开路器扩大椎弓根骨孔,椎弓根开路器进入深度应达到椎体的前柱, 平均深度约4.5 5mm;将套管插入椎弓根骨道内,套管进入骨道深度约4.^5 mm, 将松质骨碎i央用植骨导棒通过套管植入椎体内,边植骨边向后撤出套管。该套管底 端为弧形弯头结构,通过手柄使套管弯头开口位置朝向不同方向,可向椎体中央或 椎体内不同部位t!A松质骨。对上终板爆裂骨折的椎体,经双侧椎弓根插入的套管开口可朝向椎体内不同水平部位,如一侧朝向椎体前上缘植骨,另一侧向椎体中央
植骨,植骨量根据术前椎体塌陷程度因人而异,平均5 8ml。 附图i兌明
附图是本实用新型戶脱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器的结构示意图。l一导棒柄2— 手柄34管4一植骨导棒
具体实施方式
现参照附

图1,结合实施例说明如下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
器,涉及有导棒柄l、手柄2、套管3和植骨导棒4构成。所:说的手柄2设置在经 椎弓根椎体内植骨器的顶部,所说的手柄2为一环形状结构件,在手柄2的内环的 一侧,与手柄2联接设置有套管3。所说的套管3的管体底端为弧形状结构,在套 管3的管体上设置有刻度线;在所说套管3的内部设置有植骨导棒4,所说的植骨 导棒4的一端设置有导棒柄,植骨导棒4的另一端为松质骨导入端。本实用新型所 述的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器,结构简单,使用安全方便。使用时首先于伤椎椎弓根 后缘中点向椎体中央方向与矢状面呈一定夹角置入刻度椎弓根开口器,透视下见椎 弓根开口器尖端位于椎体中央。拔出椎弓根开口器,分别用直径5mm的椎弓根开路 器扩大椎弓根骨孔,椎弓根开路器进入深度应达到椎体的前柱,平均深度约 4.5~5mm;将套管插入椎弓根骨道内,套管i4A骨道深度约4.5~5 mm,将松质骨碎 土央用植骨导棒通过套管植入椎体内,边植骨边向后撤出套管。该套管底端为弧形弯 头结构,M手柄使套管弯头开口位置朝向不同方向,可向椎体中央或椎体内不同 部位植入松质骨。对上终板爆裂骨折的椎体,经双侧椎弓根插入的套管开口可朝向 椎体内不同水平部位,如一侧朝向椎体前上缘植骨,另一侧向椎体中央植骨,植骨 量根据术前椎体塌陷程度因人而异,平均5~8ml。
权利要求1、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器,其特征在于在手柄(2)的内环的一侧,与手柄(2)联接设置有套管(3),套管(3)的管体上设置有刻度线;在所说套管(3)的内部设置有植骨导棒(4),所说的植骨导棒(4)的一端设置有导棒柄,植骨导棒(4)的另一端为松质骨导入端。
专利摘要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器,涉及有导棒柄、手柄、套管和植骨导棒构成。手柄设置在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器的顶部,手柄为一环形状结构件,在手柄内环一侧,与手柄联接设置有套管,套管的管体上设置有刻度线。在套管的内部设置有植骨导棒,植骨导棒的一端设置有导棒柄,植骨导棒的另一端为松质骨导入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安全方便。使用时首先于伤椎椎弓根后缘中点向椎体中央方向与矢状面呈一定夹角置入刻度椎弓根开口器,透视下见椎弓根开口器尖端位于椎体中央。对上终板爆裂骨折的椎体,经双侧椎弓根插入的套管开口可朝向椎体内不同水平部位,如一侧朝向椎体前上缘植骨,另一侧向椎体中央植骨,植骨量根据术前椎体塌陷程度因人而异,平均5~8ml。
文档编号A61B17/88GK201239222SQ20082018793
公开日2009年5月20日 申请日期2008年8月16日 优先权日2008年8月16日
发明者李桂凤, 李龙祖, 王洪兵 申请人:王洪兵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