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小型哺乳动物皮肤撕脱伤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动物皮肤撕脱伤形成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小型哺乳 动物如大鼠皮肤撕脱伤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建立动物皮肤撕脱伤模型是研究动物皮瓣损伤创面修复及用药的一个极 为重要的实验方法和手段。
一个理想的模型将有助于更科学、更准确地认识 撕脱伤后撕脱皮瓣存活或坏死的发展演变规律,探索针对性的防治措施。但 目前在医学实验中还没有合适的可用于小型哺乳动物皮瓣损伤的形成装置, 因此无法建立有研究价值的可重复、易控制的小型哺乳动物皮肤撕脱伤模型。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小型哺乳动物皮肤撕脱伤形成装置,以方 便用于建立有医学研究价值的可重复、易控制的小型哺乳动物皮肤撕脱伤模 型。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采取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一种小型哺乳动物皮肤撕脱伤形成装置,包括底板、支架,支架两侧对 称设有高度调节机构与底板相连,其特征在于,支架为一矩形框结构,矩形 框上横梁为导轨,并设置有一滑动座,该滑动座中设置有传动轴,其一端连 接滑动座前侧的碾轮,碾轮轮缘下边沿至底板的距离小于矩形框下横梁至底 板的距离;传动轴另一端连接滑动座后侧的电机,传动轴与导轨之间还设有 橫向滑动机构,电机驱动传动轴使碾轮转动并通过横向滑动机构使滑动座沿 导轨左、右移动;矩形框内两侧相对滑动座左、右移动极限位置设有可控制 电机正、反转的限位开关;所述底板上设有电子秤,该电子秤台面相对碾轮横向运动区域,并与底板上平面齐平。
上述方案中,所述碾轮的轮缘上设有橡胶轴向齿。所述横向滑动机构包 括设置在传动轴上的一个主动齿轮、设置在导轨下方的一个齿条,主动齿轮 与齿条之间通过一个设置在滑动座中的中间齿轮啮合连接使滑动座沿导轨 左、右移动。所述高度调节机构包括与底板相连的两个丝杠,丝杠通过矩形 框两侧伸出上、下横梁处均设置有螺母,通过该螺母的起升与下降调节矩形 框下横梁与底板之间的高度。
本实用新型的小型哺乳动物皮肤撕脱伤形成装置具有小型化、可操控性 强的优点。使用本实用新型装置,设计大鼠背侧横行皮瓣,能够形成重复性 好、易控制、能发生稳定性继发坏死的撕脱皮瓣。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1图2中的标号1、电子秤;2、底板3、滑动座4、支架;5、丝 杠;6、中间齿轮;7、传动轴;8、碾轮;9、导轨;10、齿条;11、螺母; 12、限位开关;13、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如图1、图2所示, 一种小型哺乳动物皮肤撕脱伤形成装置,包括底板2、 支架4,支架4两侧对称设有高度调节丝杠5与底板相连,支架为一矩形框 结构,丝杠5伸出矩形框上、下横梁处均设置有螺母ll,通过该螺母的起升 与下降调节矩形框下横梁与底板之间的高度。矩形框上横梁为导轨9,并设 置有一滑动座3,该滑动座中设置有传动轴7,传动轴上有一主动齿轮,在导 轨9下方设置有一个齿条10,传动轴齿轮与齿条10之间通过一个设置在滑 动座中的中间齿轮6的啮合连接使滑动座沿上横梁(导轨)左、右移动。传 动轴7 —端连接滑动座前侧的碾轮8,碾轮的轮缘上设有橡胶轴向齿,碾轮
4的轮缘下边沿至底板的距离小于下横梁至底板的距离;传动轴7另一端连接 滑动座后侧的慢速电机13 (IOOW, 50 r/min,工作电压24V),电机驱动传 动轴7使碾轮8转动,并通过传动轴上的主动齿轮、中间齿轮6和齿条10使 滑动座沿导轨左、右移动;矩形框内两侧相对滑动座左、右移动极限位置设 有可控制电机正、反转的限位开关12;底板2上设有电子秤1,该电子秤台 面相对碾轮8横向运动区域,并与底板上平面齐平。
本实施例装置总重量约10kg,各部分紧密连接,形成一套完整的加力系 统。当转动的碾轮8与实验动物皮肤接触后,由于碾压造成的摩擦力作用, 碾轮8带动实验动物的软组织向一个方向滑动,造成皮瓣的碾压伤形成。由 于碾轮8的轮缘上设有橡胶轴向齿,碾压伤呈规律撕脱形状。
以下为采用本装置实现建立稳定的大鼠皮肤撕脱伤模型的一个具体实施
例
在大鼠背部中后1/3处横向设计3x6cm矩型随意皮瓣,蒂在一侧腹中 线外侧,将制作好的大鼠背部任意型皮瓣置于电子称1的称台上,启动电机 13,控制碾轮8转速为50r / min,并同时通过传动轴齿轮、中间齿轮6和齿 条10推动碾轮以匀速碾压皮瓣,皮瓣所受碾压力通过电子称测得并记录,重 复以上过程3次,形成大鼠皮肤碾压伤模型。通过丝杠螺母11调节矩形框及 碾轮8与底板上平面的高度,使碾轮8作用于皮瓣的压力数值范围不同(可 利用电子称1上的显示屏观察到)。将大鼠分三组进行碾压实验,每组重复碾 压3次,皮瓣压力数值调节范围分别为,1.0-1.5kg, 2.0-2.5kg, 3.0-3.5kg。 7 天后用美蓝标出皮瓣存活及坏死范围,以数码相机拍照,图片利用计算机全 自动图像分析系统求出皮瓣成活面积与总面积之比,即皮瓣成活率。采用本 装置碾压7天后,观察大鼠皮瓣的坏死面积。发现1.0-1.5kg组皮瓣成活率为 0.81 ±0.032; 2.0-2.5kg组皮瓣成活率为0.42土0.036; 3.0-3.5kg组皮瓣成活率 为0.25±0.034。从而证明该装置模仿撕脱伤效果肯定,可重复性好。根据以 上结果,合适的撕脱伤形成压力控制在2.0-2.5kg之间。
权利要求1、一种小型哺乳动物皮肤撕脱伤形成装置,包括底板、支架,支架两侧对称设有高度调节机构与底板相连,其特征在于,支架为一矩形框结构,矩形框上横梁为导轨,并设置有一滑动座,该滑动座中设置有传动轴,其一端连接滑动座前侧的碾轮,碾轮轮缘下边沿至底板的距离小于矩形框下横梁至底板的距离;传动轴另一端连接滑动座后侧的电机,传动轴与导轨之间还设有滑动机构,电机驱动传动轴使碾轮转动,并通过滑动机构使滑动座沿导轨左、右移动;矩形框内两侧相对滑动座左、右移动极限位置设有可控制电机正、反转的限位开关;所述底板上设有电子秤,该电子秤台面相对碾轮横向运动区域,并与底板上平面齐平。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小型哺乳动物皮肤撕脱伤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碾轮的轮缘上设有橡胶轴向齿。
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小型哺乳动物皮肤撕脱伤形成装置,其特征在 于,所述横向滑动机构包括设置在传动轴上的一个主动齿轮、设置在导轨下 方的一个齿条,主动齿轮与齿条之间通过一个设置在滑动座中的中间齿轮啮 合连接使滑动座沿导轨左、右移动。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小型哺乳动物皮肤撕脱伤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高度调节机构包括与底板相连的两个丝杠,丝杠通过矩形框两侧伸出上、 下横梁处均设置有螺母,通过该螺母的起升与下降调节矩形框下横梁与底板 之间的高度。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小型哺乳动物皮肤撕脱伤形成装置,包括底板、支架,支架两侧对称设有高度调节机构与底板相连,其特征在于,支架为一矩形框结构,矩形框上横梁为导轨,并设置有一滑动座,该滑动座中设置有传动轴,其一端连接滑动座前侧的碾轮,另一端连接滑动座后侧的电机,传动轴与导轨之间还设有横向滑动机构,电机驱动传动轴使碾轮转动并通过横向滑动机构使滑动座沿导轨左、右移动;矩形框内两侧相对滑动座左、右移动极限位置设有可控制电机正、反转的限位开关;所述底板上设有电子秤,该电子秤台面相对碾轮横向运动区域,并与底板上平面齐平。
文档编号A61B19/00GK201260700SQ20082022181
公开日2009年6月24日 申请日期2008年10月10日 优先权日2008年10月10日
发明者宾 刘, 炜 夏, 潘宝华, 强 胡, 郭树忠 申请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