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担架承载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辅助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担架承载装置。
背景技术:
遇到突发事故或意外灾害的时候拨打120急救已成为常识,当救护人员到达 现场的时候,许多急需救治的人员因伤势过重需用担架抬到救护车上转送医院, 如果在现场是在道路或者广场的时候,救护人员可以很容易将伤员抬到车上,但 是,假如伤员在居民楼或者高层建筑的时候,运送伤员下楼时则会非常不方便, 需要大量医护人员或者伤员家属一同将伤者抬往楼下,由于人员较多,楼道便会 非常拥挤,而且如果伤员体重过大,则会给就会人员带来非常大的困难;假如医 护人员不足,而家属又不在,后果不堪设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使救护人员的工作更快捷、容易、 安全的担架承载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担架承载装置是按以下方式实现的,该装置的结构是由支架与 行走机构构成的;支架上有两平台,分别焊接在支架的两根支柱上,平台上有通 孔;担架上应当有相应的凸起,使用时,将担架抬起,使凸起伸入通孔,这样可 以增加担架与该装置的结合程度,在下楼时,救护人员不必担心担架在该装置上 滑落;该装置的行走机构是由履带、导轮、承载体组成的;装置支架与承载体铰 接,这样,支架与行走机构之间的角度可以任意自由调整,下楼时,医护人员可 以使担架始终处于水平状态;行走机构的承载体两端分别装有导轮,履带是橡胶 履带,橡胶履带对地面破坏小、噪音低、行走速度快,非常适合救护工作的进行; 这样,下楼时,履带与楼梯直接接触,履带承载部分直接与承载体接触,整个行 走机构行在行进过程中始终与楼梯面成平行状态,避免了台阶带来的影响;由于 行走机构前端有导轮,在该装置与地面接触或者前方遇到障碍时,可以轻松越过, 避免了碰撞;该担架承载装置的支架与承载体均用铝合金轻质材料制成,大大降 低了救护人员的工作强度;该装置在使用时承载了大部分担架的负重,救护人员 只需调整好担架角度,即可以迅速、安全地运送伤员。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担架承载装置极大的解决了救护人员在担架运 送病人下楼时的困难,和现有技术相比,该装置具有设计合理、结构简单、使用 方便、易于维护等特点,具有良好的推广性。
附图1是担架承载装置的示意图。 附图2是担架承载结构的支架示意图。
附图说明担架l、平台2、凸起3、支架4、承载体5、橡胶履带6、导轮7。
具体实施方式
该担架承载装置的结构是由支架与行走机构构成的;支架上有两平台,分别 焊接在支架的两根支柱上,平台上有通孔;担架上应当有相应的凸起,使用时, 将担架抬起,使凸起伸入通孔,这样可以增加担架与该装置的结合程度,在下楼 时,救护人员不必担心担架在该装置上滑落;行走机构的承载体两端分别装有导 轮,履带是橡胶履带,橡胶履带对地面破坏小、噪音低、行走速度快;履带与楼 梯直接接触,履带承载部分直接与承载体接触,整个行走机构在行进过程中始终 与楼梯面成平行状态,避免了台阶的影响;由于行走机构前端有导轮,在该装置 与地面接触或者前方遇到障碍时,可以轻松越过,避免了碰撞;该担架承载装置 的支架与承载体均用铝合金轻质材料制成,大大降低了救护人员的工作强度。由 于支架与行走机构铰接,医护人员可以随意调整担架与行走机构的角度,保证伤 员的水平放置。
该担架承载装置设计合理、使用方便,极大的解决了救护人员在担架运送病 人下楼时的困难。
权利要求1、担架承载装置,包括支架与行走机构,其特征在于,支架上有平板,平板上有通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担架承载装置,其特征在于,行走机构是由履带、 导轮、支撑体组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担架承载装置,该装置是由支架与行走系统组成的,行走机构由履带、导轮、支撑体组成;该担架承载装置极大的解决了救护人员在担架运送病人下楼时的困难,本实用新型和现有技术相比,该装置具有设计合理、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易于维护等特点。
文档编号A61G1/007GK201328953SQ20082023251
公开日2009年10月21日 申请日期2008年12月19日 优先权日2008年12月19日
发明者冯周云 申请人:冯周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