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用于注射器托架的锁定机构的注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4612阅读:23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有用于注射器托架的锁定机构的注射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注射装置,这种类型的注射装置具有注射器并使注射器伸出,排 出其内容物,然后自动缩回注射器。
背景技术
W095/35126和EP-A-0516473中描述了注射装置。这些装置采用驱动弹簧和一些 形式的释放机构,一旦注射器的内容物被认为已经排出,则该释放机构就使注射器不再受 驱动弹簧的作用,从而使其通过复位弹簧而缩回。通常,复位弹簧相对较弱,因为其回复力必须被驱动弹簧克服,即使驱动弹簧正作 用于注射循环过程中的注射装置的多个部件和注射器时也是如此。这在使用具有密封的皮 下注射器的注射装置时会出现问题。皮下注射器通常具有覆盖皮下注射针并保持注射器内 容物无菌的密封罩、针护罩或“套管”。当然,有必要保持注射器内容物无菌直到给药,也就 是说对于设计成一次性使用的装置(很多都是这样的)而言,套管必须同注射装置内的注 射器一起移去。通常,从注射器上移去套管所需的动作仅仅是将套管从注射器上拔掉,这需要超 过20N的力。该力明显大于复位弹簧的回复力,因此在移去套管时注射器将被拔出注射装 置,而当套管脱开时注射器将啪地一声回到适当的位置。这并不是操纵注射器的最佳方式。 这种冲击会使注射器受到损坏,针会受到损坏并且可能出现注射器与注射装置的作用在注 射器上的那些部件再次接合的问题。即使在没有复位弹簧的情况下,例如在注射器通过与 注射装置的部件发生摩擦而保持在适当位置的情况下,也存在将注射器重新定位在注射装 置的作用于注射器上的那些部件上的问题。此外,还存在注射器通常能够沿着离开注射装置的方向运动的问题。由驱动弹簧 的释放机构(例如,触发器)的机械失效,例如装置掉在硬表面上会引起驱动弹簧的意外致 动。这种意外致动会导致注射器无意伸出装置并且其内容物被喷射。这将会暴露注射器的 针并且增加了无意滑动刺破和/或感染的风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注射装置被设计用来解决前述问题。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注射装置,包括壳体,其适于接收具有排出喷嘴的注射器,所述注射器能够在所述壳体内沿着纵 向轴线在回缩位置和伸出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回缩位置,所述排出喷嘴容纳在所述壳体 内,在所述伸出位置,所述注射器的排出喷嘴通过出口孔从所述壳体伸出;致动器;驱动器,其适于被所述致动器作用并又作用于所述注射器,以使所述注射器从其 回缩位置前进到其伸出位置,并通过所述排出喷嘴排出其内容物;释放机构,该释放机构在处于接合位置时适于防止所述致动器作用在所述驱动器上,而在处于脱离位置时允许所述致动器作用在所述驱动器上;注射器托架,其适于在所述注射器前进时支撑该注射器;以及锁定机构,其位于所述注射器托架和所述释放机构之间,以在所述释放机构处于 其接合位置时阻止所述注射器托架和所述注射器朝所述出口孔移动。因此,注射器托架和注射器被锁定就位在注射装置内,直到该装置通过释放机构 的致动而致动。这防止了对注射器及其内容物造成损害。而且,这帮助防止例如将注射装 置掉在硬表面上而使其意外致动。优选地,锁定机构适于在释放机构处于其接合位置时防止注射器托架朝出口孔移动。优选地,释放机构位于壳体的外部侧面上。外部侧面沿相对于纵向轴线垂直的方 向上距离纵向轴线一定距离。而且,释放机构包括致动表面,该致动表面适于由注射装置的使用者沿进入壳体 的方向施加压力,以将释放机构从其接合位置移动到其脱离位置。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释放机构包括延伸入壳体的凸耳,其中,该凸耳在释 放机构的接合位置与注射器托架接合,且在释放机构的脱离位置与注射器托架脱离接合。优选地,凸耳包括孔,注射器托架从该孔伸出。此外,所述孔包括第一部分,该第一部分的尺寸被设置成在释放机构处于其接合 位置时与注射器托架接合;和第二部分,该第二部分的尺寸被设置成在释放机构处于其脱 离位置时不与注射器托架接合。这种布置提供了安全有效的锁定机构,除了该锁定机构将驱动器保持在未致动位 置直到释放机构被致动的功能外,还用于防止注射器托架经由释放机构运动。有利地,所述孔的第一部分的边缘在释放机构处于其接合位置时与注射器托架接 合,且在释放机构移动到其脱离位置时不再与注射器托架接合。优选地,注射器托架包括在锁定机构处于其接合位置时由凸耳接合的开口。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开口是围绕注射器托架的外表面的圆周的一部 分延伸的通道。在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开口是围绕注射器托架的外表面的圆周的一 部分延伸的狭槽,并且,该狭槽延伸经过注射器托架的外表面。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的一部分包括开口,所述凸耳至少在锁定 机构处于其接合位置时延伸穿过该开口。优选地,驱动器包括平行于或者实际上沿着所述纵向轴线延伸的轴。优选地,致动器包括适于将所述注射器托架从回缩位置偏置向伸出位置的偏置部 件。注射装置还包括可移除的帽,所述帽用于定位在壳体上并用于覆盖出口孔的至少 一部分。有利地,可移除的帽连接到排出喷嘴上的可移除护罩,从而在所述帽从所述壳体 去除时所述护罩可从所述排出喷嘴去除。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驱动器包括第一驱动元件和第二驱动元件,第一驱 动元件由致动器作用并又作用于第二驱动元件,且第二驱动元件作用于注射器或注射器托架,以使其从其回缩位置前进到其伸出位置并通过排出喷嘴排出其内容物,第一驱动元件 能够在其被致动器作用且第二驱动元件由注射器或注射器托架限制时相对于第二驱动元 件移动。在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注射装置还包括连接件,该连接件防止第一驱动 元件相对于第二驱动元件移动,直到第一驱动元件和第二驱动元件前进到标称的分离位 置,该分离位置没有标称的释放位置靠前。优选地,所述连接件包括分离机构,该分离机构在两个驱动元件前进到标称的分 离位置时被致动,并适于将第一驱动元件与第二驱动元件分离,由此允许第一驱动元件相 对于第二驱动元件移动。


现在将通过参照附图的例子来描述本发明,其中图Ia是根据本发明的注射装置的右视图;图Ib是图1的注射装置在其帽被移除时的透视图;图Ic是图1的注射装置的帽的透视图;图2a是图1的注射装置的分解右视图;图2b是图1的注射装置的组装部件的右视图;图2c是图1的注射装置中使用的多部件驱动器的透视图;图3a是图1的注射装置使用的触发按钮的近侧部分的透视图;和图3b是图1的注射装置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图Ia是根据本发明的注射装置110的右视图。注射装置110具有壳体112、触发 按钮102以及能够从壳体112的近端167移除的帽111。该装置的其它部件将在下面进行 更加详细的说明。图Ib是根据本发明的注射装置110在从其端部移除帽(未示出)后的透视图。壳 体112的端部具有出口孔128,可以看到套管119的端部从该出口孔128伸出。图Ic是根据本发明的注射装置110的帽111的透视图。帽111具有中央凸起部 121,当帽111安装在壳体112上时,该中央凸起部121配合在套管119中。图2a是根据本发明的注射装置110的部件的分解右视图,图2b是根据本发明的 注射装置110的组装部件的右视图,其中未示出壳体112或帽111。如图所示,注射装置110包括传统类型的皮下注射器114,该注射器114包括一端 终止于排出喷嘴、具体地为皮下注射针118,另一端终止于凸缘120的注射器主体116。已 经移除了通常用于手动排出注射器114的内容物的传统柱塞,而用与注射器114中的塞子 122相接触的驱动元件(以下称为第二驱动元件134)来替代。塞子122将待施加的药物 (未示出)限制在注射器主体116中。虽然所述注射器为皮下注射类型,但这并非必需的。 经皮的或穿真皮层的以及皮下的注射器都可以用于本发明的注射装置。如图所示,注射装置110包括复位弹簧126,该复位弹簧126使注射器114从伸出 位置偏置到回缩位置,在伸出位置,针118从壳体112的主体前端112a中的孔128中伸出,在回缩位置,针118容纳在壳体112中。该复位弹簧126经由注射器托架127作用在注射 器114上。注射器114能沿着注射装置110的纵向轴线105运动,该纵向轴线105居中地 沿着注射装置110的长度从其近端167处的出口孔128延伸到远端168。在壳体中的远端168处容纳有致动器,该致动器在这里表现为压缩驱动弹簧130 的形式。来自驱动弹簧130的驱动通过多部件驱动器129传递到注射器114上,以便使注 射器从其回缩位置前进到其伸出位置,并通过针118排出其内容物。驱动器129通过直接 作用在药物和注射器114上完成该任务。通过药物作用的流体静压力以及作用在塞子122 和注射器主体116之间的较小的静摩擦起初确保它们一起行进,直到复位弹簧126在注射 器托架127上触底或遇到一些其它阻碍其运动的障碍(未示出)。图2c是多部件驱动器129的分解透视图。驱动弹簧130和注射器114之间的多 部件驱动器129包括三个主要的部件。驱动套管131从驱动弹簧130获得驱动并将其传递 到第一驱动元件132上的延迟活塞133。第一驱动元件132又将驱动传递到第二驱动元件 134。如图2c所示,第一驱动元件132包括中空杆140,该中空杆140的内腔形成与出口 144连通的收集室141,出口 144从收集室141延伸穿过杆140的端部。第二驱动元件134 包括盲孔146,盲孔146在一端打开以接收杆140,而另一端封闭。可以理解,盲孔146和中 空杆140限定了储液器,其中存有减震液。触发按钮102设置在壳体112的侧面,当触发按钮处于与驱动套管131的近端145 相接合的位置时,触发按钮通过在触发按钮102处于未致动位置时锁定表面102b和驱动套 管131之间的接触保持驱动弹簧130处于压缩状态。触发按钮102能够经由枢轴102a在 壳体112上枢转。当在触发按钮102的致动表面102c处施加向下的压力(即,压力指向壳 体112中)时,锁定表面102b沿着远离纵向轴线105的方向向上运动。在触发按钮102的 这个致动位置,锁定表面102b与驱动套管131脱离连接,由此允许驱动套管131在驱动弹 簧130的作用下相对于壳体112朝着出口孔128运动。滑动套管119能够从其伸出出口孔128的伸出位置(如图Ib所示)运动到位于 壳体112的主体前端112a中的回缩位置。滑动套管119连接到触发按钮锁定元件150,该 触发按钮锁定元件具有将滑动套管119偏置到其端部从主体前端112a的端部伸出的伸出 位置的弹性臂151。因此,例如通过使滑动套管119的端部压抵组织来向滑动套管119的 端部施加压力致使滑动套管119运动到其回缩位置进入壳体112中;释放压力导致滑动套 管119在作用于壳体112的侧壁上的弹性臂151的偏置作用下运动到其伸出位置。按钮锁 定元件150具有按钮锁定凸耳152,该凸耳152在滑动套管处于其伸出位置时与触发按钮 102上的触发按钮凸耳102d的端部相接触。触发按钮凸耳102d沿着基本上平行于注射装 置Iio的纵向轴线105的方向延伸。按钮锁定凸耳152沿着基本上垂直于纵向轴线105的 方向朝着触发按钮凸耳102d延伸。触发按钮凸耳102d具有孔102e,该孔102e在按钮锁定 元件150已经远离出口孔128运动时(S卩,当滑动套管119已经运动到出口孔128中位于 其回缩位置时)能够在按钮锁定凸耳152的顶部上方运动。在该位置,触发按钮102能够 通过触发按钮102围绕枢轴102a在施加到压力表面102c上的压力方向上转动而运动到其 未致动位置。因此,按钮锁定元件150和滑动套管119 一起作用以将触发按钮102锁定到 其致动位置(即,锁定表面102b接触驱动套管131的端部,阻止驱动套管在压缩的驱动弹簧130的偏置作用下朝着出口孔128运动)。当滑动套管119已经运动到其回缩到壳体112中的位置(即,位于其未锁定位置) 并且触发按钮102已经转动到其未致动位置时,装置110随后进行以下操作。初始,驱动弹簧130通过柔性闩锁臂132a使驱动套管131移动,驱动套管131通 过柔性闩锁臂134a使第一驱动元件132移动,第一驱动元件132通过柔性闩锁臂134b使 第二驱动元件134移动。第二驱动元件134移动,并且依靠静摩擦和药物(未示出)作用 的流体静压力使注射器主体116和注射器托架127克服复位弹簧126的作用而移动。复位 弹簧126压缩,皮下注射针118从壳体112的出口孔128中伸出。这一直持续到复位弹簧 126触底或注射器主体116遇到一些其它阻碍其运动的障碍(未示出)。由于第二驱动元 件134和注射器主体116之间的静摩擦以及通过待施加药物(未示出)作用的流体静压力 不足以抵抗驱动弹簧130所产生的全部驱动力,此时第二驱动元件134开始在注射器主体 116内部移动并且药物(未示出)开始排出。但是,第二驱动元件134和注射器主体116之 间的动摩擦以及通过待施加药物(未示出)作用的流体静压力足以将复位弹簧126保持在 其压缩状态,从而皮下注射针118保持伸出。
在第二驱动元件134到达其在注射器主体116中的行程末端之前,即在注射器的 内容物被完全排出之前,连接第一驱动元件132和第二驱动元件134的柔性闩锁臂134a、 134b到达设置在固定于注射器托架127的端部上的闩锁致动器元件137a上的收缩部137。 该收缩部137借助于其上的斜面使柔性闩锁臂134a、134b从图2c所示的位置向内运动到 不再将第一驱动元件132连接到第二驱动元件134上的位置。一旦这种情况出现,第一驱 动元件132不再作用于第二驱动元件134上,从而允许第一驱动元件132相对于第二驱动 元件134移动。由于减震液容纳于限定在第一驱动元件132的端部和第二驱动元件134内的盲孔 146之间的储液器(未示出)中,当第一驱动元件132被驱动弹簧130作用时,储液器的容 积将随着第一驱动元件132相对于第二驱动元件134的移动而趋于减小。随着储液器的容 积减小,迫使减震液通过出口 144进入收集室141中。这样,一旦柔性闩锁臂134a、134b被 释放,由驱动弹簧130施加的力将作用于减震液使其流过由出口 144形成的收缩部,并还经 过该流体以流体静压的方式以及经过第一和第二驱动元件132、134之间的摩擦因此经过 第二驱动元件134起作用。与减震液的流动相关的损耗不会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作用在注射 器主体上的力。因此,复位弹簧126保持被压缩并且皮下注射针保持伸出状态。一段时间后,第二驱动元件134在注射器主体116内完成其行程并且不能进一步 行进。此时,注射器114的内容物被完全排出,驱动弹簧130施加的力用于将第二驱动元件 134保持在其终点位置并继续使减震液流过出口 144,从而允许第一驱动元件132继续移 动。在储液器的流体排空前,连接驱动套管131和第一驱动元件132的柔性闩锁臂 132a到达壳体112内的另一个收缩部(未示出)。该收缩部借助于其上的斜面使柔性闩 锁臂132a从图示位置向内运动到不再将驱动套管131连接到第一驱动元件132上的位置。 一旦这种情况出现,驱动套管131不再作用于第一驱动元件132,从而允许它们彼此相对移 动。此时,当然,注射器114被释放,这是因为驱动弹簧130施加的力不能再传递给注射器 114,作用在注射器上的力仅有来自复位弹簧126的回复力。因此,注射器114回复到其回缩位置,注射循环完成。
当然,上述操作过程只有在将帽111从壳体112的端部移去的情况下才会发生。注 射器的端部由套筒123密封。帽111的当其安装在壳体112上时配合在套管119内的中央 凸起部121包括保持器元件125,该保持器元件125固定在凸起部121中。保持器元件125 包括远离出口孔128指向的弹性凸耳125a。这些弹性凸耳125a在帽111插入到壳体112 上位于针护罩或橡胶套筒123上方时变形。凸耳125a然后紧紧地抓持套筒123,使得凸耳 的端部稍稍地嵌入在可以由橡胶制成的套筒123中。这意味着在帽111被从壳体112上拔 离时套筒123与帽111 一起被拔离注射器114。图2a还示出了位于按钮102的远端的注射器锁定凸耳170,其位于最靠近孔128 定位的端部近侧。注射器锁定凸耳170沿(相对于纵向轴线105)基本垂直的方向朝着纵 向轴线105延伸入注射装置110。图3a更加详细地示出了按钮102的远端。如可看出的,注射器锁定凸耳170包括 具有第一部分171a和第二部分171b的孔171。如从图3a可看出的,第一部分171a和第二 部分171b彼此部分重叠并具有不同的横截面积。第一部分171a具有边缘171c。图3b示出了按钮102与本发明的注射装置110结合的方式。主体前端112a包括朝壳体112的远端定位的主体前端狭槽175。主体前端狭槽 175围绕主体前端112a的圆周的大部分延伸并延伸经过主体前端112a。主体前端狭槽175 并不在主体前端112a的面朝按钮102的圆周部分上围绕其延伸。围绕主体前端112a的圆 周的该部分的长度与注射器锁定凸耳170的第一部分171a和第二部分171b之间的重叠 部分对应。主体前端狭槽175的宽度(在沿着纵向轴线105的方向上)比注射器锁定凸耳 170的边缘171c的厚度略大。注射器托架127包括朝注射器托架127的远端定位的注射器托架狭槽176。注射 器托架狭槽176围绕注射器托架127的圆周的大部分延伸并延伸经过注射器托架127(尽 管这并不是绝对必要的)。注射器托架狭槽176并不在注射器托架127的面朝按钮102的 圆周部分上围绕其延伸。围绕注射器托架127的圆周的该部分的长度与注射器锁定凸耳 170的第一部分171a和第二部分17ab之间的重叠部分对应。如同主体前端狭槽175 —样, 注射器托架狭槽176的宽度(在沿着纵向轴线105的方向上)比注射器锁定凸耳170的边 缘171c的厚度略大。在按钮102的未致动位置(如图3b所示),注射器锁定凸耳170的第一部分171a 环绕主体前端狭槽175和注射器托架狭槽176。另外,注射器锁定凸耳170的边缘171c经 过主体前端狭槽175延伸进入注射器托架狭槽176,使得注射器托架127被锁定到按钮102 并且不能沿着纵向轴线105运动。这防止了在帽111被移除或例如通过注射装置110掉在 硬表面上而意外致动时注射器114和注射器托架127朝出口孔128移动。当按钮102运动到其致动位置时,注射器锁定凸耳170的第一部分171a的边缘 171c移出注射器托架狭槽176,从而注射器锁定凸耳170的第二部分171b环绕注射器托架 127,但并不与注射器托架狭槽176接合。这样,注射器托架127不再被锁定到按钮102并能 够沿纵向轴线105运动。因此,注射器114将在来自驱动弹簧130的偏置作用下沿着纵向 轴线105延伸,因为按钮102的致动(通过向其压力表面102c施加力)将使驱动套管131 从其抵接锁定表面102b的接触位置释放,由此允许多部件驱动器与注射器114和注射器托架127 —起朝出口孔128移动。因此,防止了注射器114和注射器托架127纵向移动,直到按钮102被致动。当然,这也要求滑动套管119也运动到其回缩位置,由此将按钮锁定元件150从其抵接按钮102 的锁定位置释放。当然,可以理解,以上针对本发明的说明仅仅是示例性的,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 对细节作出修改。
权利要求
一种注射装置,包括壳体,其能够接收具有排出喷嘴的注射器,所述注射器能够在所述壳体内沿着纵向轴线在回缩位置和伸出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回缩位置,所述排出喷嘴容纳在所述壳体内,在所述伸出位置,所述注射器的排出喷嘴通过出口孔从所述壳体伸出;致动器;驱动器,其能够被所述致动器作用又作用于所述注射器,以使所述注射器从其回缩位置前进到其伸出位置,并通过所述排出喷嘴排出其内容物;释放机构,该释放机构在处于接合位置时能够防止所述致动器作用在所述驱动器上,而在处于脱离位置时允许所述致动器作用在所述驱动器上;注射器托架,其能够在所述注射器前进时支撑该注射器;以及锁定机构,其位于所述注射器托架和所述释放机构之间,以在所述释放机构处于其接合位置时阻止所述注射器托架和所述注射器朝所述出口孔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射装置,其中,所述锁定机构能够在所述释放机构处于其 接合位置时防止所述注射器托架朝所述出口孔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注射装置,其中,所述释放机构位于所述壳体的外部侧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注射装置,其中,所述外部侧面在相对于所述纵向轴线垂直 的方向上偏离所述纵向轴线。
5.根据前述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注射装置,其中,所述释放机构包括致动表面,该致 动表面能够由所述注射装置的使用者沿进入所述壳体的方向施加压力,以将所述释放机构 从其接合位置移动到其脱离位置。
6.根据前述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注射装置,其中,所述释放机构包括延伸入所述壳 体的凸耳,其中,所述凸耳在所述释放机构的接合位置与所述注射器托架接合,且在所述释 放机构的脱离位置与所述注射器托架脱离接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注射装置,其中,所述凸耳包括孔,所述注射器托架从该孔伸出ο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注射装置,其中,所述孔包括第一部分,该第一部分的尺寸被设置成在所述释放机构处于其接合位置时与所述注射 器托架接合;第二部分,该第二部分的尺寸被设置成在所述释放机构处于其脱离位置时不与所述注 射器托架接合。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注射装置,其中,所述孔的所述第一部分的边缘在所述释放 机构处于其接合位置时与所述注射器托架接合,且在所述释放机构移动到其脱离位置时不 再与所述注射器托架接合。
10.根据权利要求6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注射装置,其中,所述注射器托架包括在所述 锁定机构处于其接合位置时由所述凸耳接合的开口。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注射装置,其中,所述开口是围绕所述注射器托架的外表 面的圆周的一部分延伸的通道。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注射装置,其中,所述开口是围绕所述注射器托架的外表面的圆周的一部分延伸的狭槽,并且,所述狭槽延伸经过所述注射器托架的外表面。
13.根据权利要求6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注射装置,其中,所述壳体的一部分包括开 口,所述凸耳至少在所述锁定机构处于其接合位置时延伸穿过该开口。
14.根据前述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注射装置,其中,所述驱动器包括平行于所述纵向 轴线延伸的轴。
15.根据前述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注射装置,其中,所述致动器包括能够将所述注射 器托架从回缩位置偏置向伸出位置的偏置部件。
16.根据前述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注射装置,还包括可移除的帽,所述帽用于定位在 所述壳体上并用于覆盖所述出口孔的至少一部分。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注射装置,其中,所述可移除的帽连接到所述排出喷嘴上 的可移除护罩,使得在所述帽从所述壳体去除时所述护罩能从所述排出喷嘴去除。
18.根据前述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注射装置,其中,所述驱动器包括第一驱动元件和 第二驱动元件,所述第一驱动元件由所述致动器作用又作用于所述第二驱动元件,且所述 第二驱动元件作用于所述注射器或所述注射器托架,以使其从其回缩位置前进到其伸出位 置并通过所述排出喷嘴排出其内容物,所述第一驱动元件能够在其被所述致动器作用且所 述第二驱动元件由所述注射器或所述注射器托架限制时相对于所述第二驱动元件移动。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注射装置,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防止所述第一驱动 元件相对于所述第二驱动元件移动,直到所述第一驱动元件和所述第二驱动元件前进到标 称的分离位置,该分离位置没有标称的释放位置靠前。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注射装置,其中,所述连接件包括分离机构,该分离机构在 所述两个驱动元件前进到所述标称的分离位置时被致动,并能够将所述第一驱动元件与所 述第二驱动元件分离,由此允许所述第一驱动元件相对于所述第二驱动元件移动。
21.—种基本参照附图如本文所述的注射装置。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注射装置。该注射装置包括位于注射器托架(127)和释放机构(102)之间的锁定机构(171c),以阻止在释放机构处于其接合位置时注射器托架及其保持的注射器朝注射装置的出口孔移动。释放机构的接合位置是防止致动器接合在注射器上的位置。这帮助防止在注射装置致动前对注射器造成损害。
文档编号A61M5/32GK101827624SQ200880102177
公开日2010年9月8日 申请日期2008年7月28日 优先权日2007年8月8日
发明者D·I·詹宁斯 申请人:西拉格国际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