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手术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1477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外科手术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利用超声波和高频的复合能量来进行生物体组 织的切开、切除或凝固等处理并且也能进行高频处理的外科手 术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作为利用超声波来进行生物体组织的切开、切 除或凝固等处理的同时,也能进行高频处理的超声波处理装置
的一个例子,例如,/>开了日本特开2004—154331号7>净艮(专 利文献l )、日本特开2003—339731号公报(专利文献2 )等所 述的超声波处理装置。
上述专利文献l公开了 一种振子单元的超声波探针和振动 传递构件相对于操作部转动自如的结构的超声波处理装置。在 此,在操作部主体侧设有针电极以及与该针电极的导电构件抵 接的操作部侧连结构件。
在振子单元上设有转动自如地与操作部主体的操作部侧连 结构件卡合的振子侧连结构件。在振子侧连结构件上固定有与
振子单元的喇叭形放大器抵接的板簧。供给到针电极的高频电 流从操作部主体的操作部侧连结构件传递到振子单元的振子侧 连结构件。之后,示出有从板簧传递到喇叭型放大器并借助于 振动传递构件传递到顶端侧的超声波探针上的高频电流的导通 路径。
上述专利文献2公开了将电缆的连接器可自由装卸地连接 于超声波手持机的插头部的结构。在此,上述插头部具有配置 在中央的突起和围在上述突起周围的环状壁。电气接点配设在上述突起的周面的由上述环状壁所围着的位置上。电缆的连接 器上设有与上述电气接点相连接而能进行电连接的触头。
在上述专利文献l、 2的装置中,在使能装卸地连结的连结 构件和被连结构件之间分离的状态下,配置在连结构件和被连 结构件之间的连结部分的外表面上的电极构件以露出状态配 设。因此,在连结构件和被连结构件之间未被连结的状态下, 在将 一 连结构件放置在金属制的台上的情况下,金属制的台与 连结构件的外表面的电极构件直接接触。其结果,电极构件受 损伤,金属制的台与连结构件的电极构件之间有可能产生短路。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着眼于上述情况而做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 外科手术装置,在将外表面上具有电极构件的连结构件与被连 结构件分离的状态下,即使放置在金属制的台上的情况下也能 防止电极构件的损伤、短路。
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外科手术装置,包括产生超声波 振动的超声波振子;具有对上述超声波振子进行收纳的收纳部 的振子罩;设在上述振子罩的顶端的外周面上的电接点部;设 在上述振子罩的顶端且比上述电接点部的外周面更朝径向外侧 突出的绝缘性的突起部。
优选上述振子罩在顶端部具有台阶状的连接圆筒部,在上 述连接圆筒部上并列设有多个上述电接点部,上述突起部分别 设在多个上述电^~点部的顶端。
优选上述电<1妄点部至少并列i殳置3级以上,上述突起部只 设置最下级位置的上述电接点部和最上级位置的上述电接点部 上。
优选上述突起部的尖端细的锥形面形成在上述振子罩的顶
5端侧的外周面上。
优选上述突起部具有固定在上述电接点部的顶端部外周面 上的绝缘性的固定环。
优选上述突起部具有涂敷在上述电接点部的顶端部外周面 的绝缘性涂层部。
本发明的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明,并且部分内容可 从说明书中清楚知道,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得知。本发明的 优点可通过下文所具体指出的手段和组合来了解和荻得。


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 一 部分的附解了本发明的 实施方式,与如上所述的发明内容和如下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
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l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第l实施方式的外科手术装置的 超声波处理装置的整体的大致构成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将第l实施方式的超声波处理装置的连结部分 拆开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3A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超声波处理装置的鞘单元的顶 端部分的俯^见图。
图3B是表示第l实施方式的超声波处理装置的探针单元的 俯视图。
图4A是表示第l实施方式的超声波处理装置的鞘单元的顶 端部分的纵剖视图。
图4B是表示内筒的内周面的绝缘涂层的纵剖视图。 图5是图4A的V-V剖视图。 图6是图4A的VI-VI剖视图。 图7是图4A的VE-VII剖视图。图8是表示第l实施方式的超声波处理装置的鞘单元的基 端部分的纵剖视图。
图9A是图8的IXA-IXA剖视图。 图9B是图8的IXB-IXB剖视图。 图10是图8的X-X剖视图。 图11是图8的XI-XI剖视图。
图12是表示第l实施方式的超声波处理装置的鞘单元的连 接管体的立体图。
图13是表示第l实施方式的超声波处理装置的鞘单元的连 接管体的侧视图。
图14是表示第l实施方式的超声波处理装置的操作单元的 内部结构的纵剖一见图。
图15A是表示图14的L15A-L15A截面位置的操作单元和 鞘单元之间卡合前的状态的纵剖视图。
图15B是表示图14的L15A-L15A截面位置的操作单元和 鞘单元之间卡合后的状态的纵剖视图。
图16是图14的L16-L16的剖视图。 图17是图14的L17-L17的剖视图。 图18是图14的L18-L18的剖视图。 图19是图14的L19-L19的剖视图。 图20是图14的L20-L20的剖视图。 图21是图14的L21-L21的剖视图。 图22是图14的L22-L22的剖视图。 图23是图14的L23-L23的剖视图。
图24是表示第l实施方式的超声波处理装置的电极保持构 件的立体图。
图25是表示第l实施方式的超声波处理装置的电极保持构件的主视图。
图26是表示第l实施方式的超声波处理装置的电极保持构 件的侧-f见图。
图27是表示第l实施方式的超声波处理装置的电极构件的 立体图。
图28是表示第l实施方式的超声波处理装置的电极构件的 横截面图。
图29是表示第l实施方式的超声波处理装置的将操作单元 和鞘单元连结时的旋转卡合前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30是表示第l实施方式的超声波处理装置的将操作单元 和鞘单元连结时的旋转卡合前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31是表示第l实施方式的超声波处理装置的操作单元和 鞘单元之间连结时的旋转卡合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32是表示第l实施方式的超声波处理装置的将操作单元 和鞘单元连结时的旋转卡合后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33是表示将组装构件组装到第l实施方式的超声波处理 装置的操作单元的固定手柄的基座构件上之前的状态的侧视 图。
图34是表示第l实施方式的超声波处理装置的探针单元的 俯视图。
图35是图34的L35-L35剖视图。
图36是表示振子单元的前端部的内部结构的纵剖视图。
图3 7是振子单元和操作单元的连结状态的侧视图。
图38是表示第l实施方式的超声波处理装置的振子单元与
电缆的连结状态的俯视图。
图39是表示第l实施方式的超声波处理装置的振子单元电
缆的基端部的俯-现图。图40是表示第l实施方式的超声波处理装置的振子单元的 顶端部的主一见图。
图41是图40的L41一L41剖视图 图42是表示振子单元的后端部分的纵剖视图。 图43是图41的L43 — :L43剖牙见图。 图44是图42的L44一L44剖视图。 图45是图42的L45 — L45吾'J一见图。
图46是表示第l实施方式的超声波处理装置的振子单元的 接点构件与导电板的配设状态的立体图。
图47是表示第l实施方式的超声波处理装置的振子单元的 壳体的立体图。
图48是表示第l实施方式的超声波处理装置的振子单元的 电路的概略构成图。
图49是表示第l实施方式的超声波处理装置的振子单元的 连接圓筒部的纵剖视图。
图50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超声波处理装置的振子单元的 连接圆筒部的纵剖视图。
图51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超声波处理装置的振子单元的 连接圆筒部的纵剖视图。
图52是表示第4实施方式的超声波处理装置的振子单元的 连接圆筒部的纵剖视图。
图53是表示第5实施方式的超声波处理装置的振子单元的 连接圓筒部的纵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图1~图49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图l是表示本实施 方式的超声波处理装置的手持机l整体的大致构成。本实施方式的超声波处理装置是超声波凝固切开处理装置,该超声波凝 固切开处理装置利用超声波来进行将生物体组织的切开、切除 或凝固等处理,并且也能进行高频处理。
如图2所示,手持机1具有振子单元2、探针单元(探针部) 3、操作单元(操作部)4、鞘单元(鞘部)5这4个单元。这4 个单元可分别装卸地连结在一起。
振子单元2的内部组装有后述的振子6 (参照图36),振子6 用于通过将电流转换成超声波振动的压电元件而产生超声波振 动。压电元件的外侧由圆筒状的振子罩7覆盖。并且,在振子 单元2的后端延伸有电缆9,该电缆9用于从电源装置主体8供给 发生超声波振动用的电流。在振子罩7内的超声波振子6的前端 部连结有进行超声波振动的振幅扩大的喇叭型放大器10的基 端部。在该喇叭型放大器10的顶端部形成有探针安装用的螺孔 部10a。
图34表示探针单元3整体的外观。该探针单元3设计成整体 的长度为超声波振动的半波长的整数倍。探针单元3具有金属 制的棒状的振动传递构件ll。在振动传递构件ll的基端部设有 与喇叭型放大器10的螺孔部10 a螺紋连接用的螺钉部12 。并且, 该螺钉部12螺紋固定于振子单元2的喇叭型放大器10的螺孔部 10a。由此,探针单元3和振子单元2之间被组装起来。此时, 超声波振子6和探针单元3之间的连结体上形成有传递高频电 流的第1高频电路13。
在振动传递构件ll的顶端部上设有图3B所示的探针顶端 3a。探针顶端3a呈大致J字状的弯曲形状。为了得到用探针顶 端3a进行处理所必须的振幅,探针单元3在轴向的中途的振动 的节部多处减少轴向的截面积。处于探针单元3的轴向的中途 的振动的节位置的多处安装有由弹性构件形成环状的橡胶圈。
10并且,利用这些橡胶圏来防止探针单元3和鞘单元5之间的干涉。
探针单元3的轴向的最基端部侧的振动的节位置上设有凸 缘部14。如图35所示,在该凸缘部14的外周面上,在周向的3 个部位形成有键槽状的卡合凹部15。
鞘单元5具有由圆筒体形成的鞘主体16、配设在鞘主体16 的顶端上的钳部件17。鞘主体16具有如图7所示那样截面形状 呈圆形的金属制的外筒18、截面形状呈非圆形、例如D形状的 金属制的内筒19。在外筒18和内筒19之间形成有用于穿过钳部 件17的驱动轴21的通道22。
如图4A所示,外筒18的外周面由绝缘管23覆盖。如图4B 所示,在内筒19的内周面形成有由绝缘材料形成的绝缘涂层 24。另外,在内筒19的内周面上也可以设有绝缘管。并且,内 筒19与探针单元3之间被内筒19的绝缘涂层24电绝缘。在外筒 18的顶端部固定有大致圆筒状的顶端盖25的基端部。顶端盖25 的基端部内周面侧上安装有管状的压紧构件2 6,该压紧构件2 6 被压紧使得探针单元3不与顶端盖25接触。在压紧构件26的内 侧形成有用于穿过探针单元3的圆形截面的通道20。
在顶端盖25的顶端部上设置有图3A所示那样朝着外筒18 的前方延伸的左右一对钳部件支承部25a。如图6所示,上述钳 部件支承部25a上安装有借助于2个支点销27可转动的金属制 的钳部件主体28。
如图3A所示,钳部件17形成与探针单元3的探针顶端3a相 对应的大致J字状的弯曲形状。并且,钳部件17与探针单元3的 探针顶端3a相对而以2个支点销27为中心转动自如地j皮支承 (参照图6)。钳部件17能被转动操作到沿远离探针单元3的探 针顶端3 a的方向转动的打开位置、沿接近探针单元3的探针顶端3a侧的方向转动的闭合位置。通过钳部件17被转动操作到闭 合位置,用钳部件17与探针单元3的探针顶端3a之间把持生物
体组织。
钳部件主体28具有由PTFE等树脂构成的把持部件29、保 持该把持部件29的金属制的把持部安装构件30。把持部件29 利用销31能转动一定角度地安装在把持部安装构件30上(参照 图5)。并且,驱动轴21的顶端部如图4A所示那样借助于销28a 与钳部件主体28的后端相连结。该驱动轴21穿过顶端盖25内, 接着如图7所示那样穿过鞘主体16的外筒18和内筒19之间,延 伸到鞘主体16的基端部侧。
图8表示鞘主体16的基端部。在鞘主体16的基端部设有用 于与操作单元4装卸的装卸机构部31。装卸机构部31包括由 树酯材料形成的圓筒状的大直径的捏手构件3 2 、由金属制的圆 筒体形成的导向筒体33、由树酯材料形成的圆筒状的连接管体 34。
捏手构件32具有配置在前端部上的环状的第l固定部32a、 配置在后端部上的圆筒状的第2固定部32b。第l固定部32a的内 周面被固定在鞘主体16的基端部外周面上。捏手构件32的第2 固定部32b具有配置在前端侧的导向筒体33的固定部35、配置 在后端侧的与操作单元4进行装卸的装卸部36。
导向筒体33具有配置在前端部上的大直径的前端凸缘部 33a、配置在后端部侧的外周凸缘部33b。如图9A所示,导向 筒体33的前端凸^彖部33a在插入到捏手构件32的内部的状态 下,由树脂制的2个固定螺钉37固定在捏手构件32上。
在导向筒体3 3的内侧配设有金属制的连接管3 8 。该连接管 38的前端部内周面被激光焊接并固定在鞘主体16的外筒18上。 并且,连接管38和导向筒体33之间由金属制的固定螺钉39固定。由此,导向筒体33、固定螺钉39、连4妄管38、外筒18、顶 端盖25、支点销27、钳部件主体28之间4皮导电,形成有传递高 频电流的鞘单元侧电路40。
捏手构件32的装卸部36具有如图9B所示那样沿周向延伸 设置的倾斜面状的导向槽41、形成在该导向槽41的一端部的卡 合凹部42。该导向槽41具有随着朝向捏手构件32的后端部侧而 外径变小的锥状的倾斜面。卡合凹部4 2由直径小于导向槽41的 倾斜面的小直径凹陷部形成。卡合凹部42与操作单元4侧的后 述的卡合杆43可卡合、脱开地进行卡合。图31、 32分别表示卡 合凹部42与卡合杆43已卡合的状态,图29、 30分别表示卡合杆 43从卡合凹部42拔出的解除卡合的状态。
连接管体34沿鞘主体16的轴线方向滑动自如地贯穿在导 向筒体33内。驱动轴21的基端部借助于销21A固定在该连接管 体34的顶端部上(参照图IO)。连接管体34的基端部上具有图 12、图13所示的2个导向槽44。导向槽44与操作单元4侧的后述 的卡合销45可卡合、脱开地进行卡合。在导向槽44的终端部形 成有卡合槽44a ,该卡合槽44a用于对卡合销45沿鞘主体16的轴 线方向的移动进行限制。
外周凸缘部33b具有非圆形状的卡合部46。在卡合部46上 形成有对外周凸缘部33b的圆形状的外周面的多个部位(在本 实施方式中为3个部位)切除而成的3个平面部46a。在3个平面 部46a间的各接合部上分别形成有直径大于平面部46a的大直 径的角部46b。由此,在外周凸缘部33b上形成有截面形状接近 大致三角形形状的卡合部46。另外,该非圆形状的卡合部46没 有必要一定是大致三角形状,只要是四边形、五边形等多边形 等非圆形,可以考虑各种形状。
操作单元4主要具有固定手柄47、保持筒48、可动手柄49、转动操作旋钮50、传递高频电流的操作单元侧电路95 (参照图 14)。保持筒48配设在固定手柄47的上部。固定手柄47和保持 筒48之间具有开关保持部51。如图33所示,开关保持部51具有 固定在保持筒48的下端部上的开关安装部52和固定在固定手 柄47的上端部的盖构件53。开关安装部52具有多个按钮开关, 在本实施方式中为2个手动开关按4丑(例如切开用开关按4丑54 和凝固用开关按钮55)。如图14所示,在开关安装部52中组装 有由切开用开关按钮54操作的切开用开关54a、由凝固用开关 按钮55操作的凝固用开关55a、配线电路基板92。在配线电路 基板92上连接有一端与切开用开关54a连接的切开用配线93a、 一端与凝固用开关55a连接的凝固用配线93b、 一端与接地用共 用端子连接的4妻地用西己线93c。上述3才艮配线93a ~ 93c以成巻的 状态组装在开关保持部51内。
可动手柄49在上部具有呈大致U字状的臂部56。如图18所 示,U字状的臂部56具有2个臂56a、 56b。可动手柄49在保持 筒48被插入2个臂56a、 56b间的状态下,;陂组装在保持筒48上。
臂56a、 56b分别具有支点销57和作用销58。在保持筒48 的两侧部分别形成有销孔部59和窗部60。各臂56a、 56b的支点 销57插入保持筒48的销孔部59内。由此,可动手柄49的上端部 通过支点销57可转动地支承在保持筒48上。
固定手柄47和可动手柄49的各下端部分别i殳有手指^^挂 部61、 62。并且,在此搭上手指来进行握持,可动手柄49通过作。
可动手柄49的各作用销58通过保持筒48的窗部60延伸到 保持筒48的内部。在保持筒48的内部设有将可动手柄49的操作 力传递到钳部件17的驱动轴21上的操作力传递机构63。如图14所示,操作力传递机构63主要具有金属制的圆筒状的弹簧座构 件64、树脂制的滑动构件65。弹簧座构件64与保持筒48的中心 线同轴配置,沿与探针单元3的插入方向相同的方向延伸设置。 弹簧座构件64的基端部可沿轴向转动且可沿与探针单元3 的插入方向同 一方向进退地与固定在4呆持筒48的基端部上的 后述的圆筒状的接点单元66相连结。上述操作单元4侧的一对 卡合销45朝内方向突出设置在弹簧座构件64的顶端部上。在连 结操作单元4和鞘单元5时,操作单元4侧的一对卡合销45可卡 合、脱开地与鞘单元5的导向槽44的终端部的卡合槽44a进行卡 合。
在弹簧座构件64的外周面上配设有螺旋弹簧67、上述滑动 构件65、止挡件68和弹簧座69。在弹簧座69上固定有螺旋弹簧 6 7的前端部。止挡件6 8对滑动构件6 5的后端侧的移动位置进行 限制。螺旋弹簧67以一定的装备力量(预紧力)安装固定在弹 簧座69和滑动构件65之间。
在滑动构件65的外周面沿着周方向形成有环状的卡合槽 65a。如图18所示,可动手柄49的作用销58插入该卡合槽65a 中的状态下,两者进行卡合。然后,握紧可动手柄49,可动手 柄493皮相对于固定手柄47进行闭合操作时,随着可动手柄49 的转动动作,作用销58以支点销57为中心转动。与该支点销57 的转动连动,滑动构件65沿着轴向向前进方向移动。此时,通 过螺旋弹簧67与滑动构件65相连结的弹簧座构件64也与滑动 构件65 —起进退动作。由此,可动手柄49的操作力经过一对卡 合销4 5被传递到连接管体3 4上,钳部件17的驱动轴21沿前进方 向进行移动。因此,钳部件17的钳部件主体20通过支点销27 转动。
并且,通过该」澡作,在钳部件17的4巴持构件29和探针单元
153的探针顶端3a之间夹着生物体组织时,把持构件29随着探针 顶端3a的弯曲以销31为支点转动一定的角度,在把持构件29 的全长上均匀受力。在该状态下,通过输出超声波,能够凝固、 切开血管等生物体组织。
保持筒48的前端部形成有环状的轴承部70。金属制且圆筒 状的旋转传递构件71能够绕轴线转动地与该轴承部7 0连结。旋 转传递构件71形成有突出到轴承部70的前方的突出部72、从轴 承部7 0延伸设置在保持筒4 8的内部侧的大径部7 3 。
在突出部72上以外套的状态固定有转动操作旋钮50。该转 动操作旋钮50的前端部上配设有上述卡合杆43。卡合杆43的中 间部通过销74可转动地与突出部72连结。卡合杆43的基端部延 伸到形成在转动操作旋钮50的前表面的杆收纳凹部75的内部 侧。转动操作旋钮50的前端部外周面上配设有将卡合杆43向卡 合解除方向操作的操作按钮76。在该操作按钮76上突出设置有 向下的动作销77。动作销77通过转动操作旋钮50的壁孔,延伸 到杆收纳凹部75的内部侧。卡合杆43的基端部通过销78可转动 地与动作销77的下端部连结。
在突出部72的顶端部上配设有转动操作祷:4丑50的防脱环 80。在突出部72的顶端部形成有外螺紋部79。在防脱环80的内 周面上形成有与外螺紋部79螺紋固定的内螺紋部80a。并且, 防脱环80的内螺紋部80a与突出部72的外螺紋部79螺紋结合, 由此转动操作旋钮5 0被固定到旋转传递构件71上。
如图17所示,弹簧座构件64的弹簧座69上沿径向朝外突出 设置有金属制的4个定位销81。在旋转传递构件71的大径部73
82。卡合孔部82沿与探针单元3的插入方向的同 一方向延伸设 置。由此,操作可动手柄49时,使销81沿着卡合孔部82移动,由此防止弹簧座构件64的进退动作被传递到旋转传递构件71 上。
对此,旋转操作转动操作旋钮50时,与转动操作旋钮50 — 起旋转的旋转传递构件71的旋转动作通过销81被传递5 'j弹簧 座构件64侧。由此,旋转操作转动操作旋钮50时,保持筒48 内部的旋转传递构件71、销81、弹簧座构件64、滑动构件65、 螺旋弹簧67之间的组装单元与转动操作旋钮50 —起一体地绕 轴线,皮旋转驱动。
图24 ~ 26表示圆筒状的接点单元66。接点单元66具有树脂 制的圓筒状的电极保持构件83。如图26所示,电极保持构件83 具有外径大小不同的3个(第1~第3)电极接受部84、 85、 86。 顶端部侧的第1电极接受部8 4的直径最小,后端部侧的第3电极 接受部86的直径最大。如图21所示,第1电极接受部84具有1 个才妻^、才勾4牛固定孑L84a、 2个通孑L84b、 84c。 2个if孑L84b、 84c 的中心线配置在与接点构件固定孔84a的中心线正交的位置。 同样,如图22所示,第2电极接受部85具有1个4妄点构件固定孔 85a、 2个通孑L85b、 85c。如图23所示,第3电极接受部86具有 l个接点构件固定孔86a、 2个通孑L86b、 86c。
第l电极接受部84的接点构件固定孔84a、第2电极接受部 85的接点构件固定孔85a、第3电极接受部86的接点构件固定孔 86a的位置分别配置在沿电极保持构件83的周向错开的位置。
图27和图28表示组装到第1 第3电极接受部84、 85、 86上 的电极构件87A、 87B、 87C。这些电极构件87A、 87B、 87C 都形成有相同的形状。在此,只说明组装到第l电极接受部84 上的电极构件87A,对其他的第2、第3电极接受部85、 86的电 极构件87B、 87C的同 一部分标上相同的附图标记而省略其说 明。电;^及构件87A具有l个直线状的固定部87a和2个弯曲部 87b、 87c。在直线状的固定部87a的一端配置有一弯曲部87b、 在另 一端配置有另 一弯曲部87c。由此,如图27所示,电极构 件87A弯曲形成为大致U字状。
在固定部87a的中央位置具有孔88和L字状配线连接部89。 在2个弯曲部87b、 87c上分别成形有在中央位置朝向内侧弯曲 的缩颈部90。
在将电极构件8 7 A组装在第1电极接受部8 4上的情况下,固 定销91插入电极构件87A的固定部87a的孑L88和第l电极接受 部84的接点构件固定孑L84a中。电极构件87A通过该固定销91 被固定在第l电极部84上。此时,配置成电极构件87A的一弯曲 部87b的缩颈部90插入第l电极接受部84的一方的通孔84b中、 电极构件87A的另 一 弯曲部87c的缩颈部90插入另 一通孔85c中 的状态。将电极构件87B组装到第2电极接受部85上的情况、将 电极构件8 7 C组装到第3电极接受部8 6上的情况也同样。
如图27所示,在接点单元66的电极保持构件83的后端部形 成有大直径的固定凸缘部83a。如图20所示,在固定凸缘部83a 的外周面上在多处(本实施方式中为3处)突出设有卡合凸部 83b。在保持筒48的后端部内周面上,在与固定凸缘部83a的3 个卡合凸部83b相对应的位置分别形成有卡合凹部48a。在将电 极保持构件83组装到保持筒48上时,固定凸缘部83a的3个卡合 凸部83b以插入保持筒48的卡合凹部48a中的状态被卡合固定。 由此,电极保持构件83相对于保持筒48的绕轴线的旋转被限 制。
在保持筒48上形成有与电极保持构件83的固定凸缘部83a 抵接的台阶部43b。在电极保持构件83的固定凸缘部83a接触到 该台阶部43b的状态下,电极保持构件83通过固定螺钉48c螺紋固定在保持筒48上(参照图14 )。由此,电极保持构件83相对 于保持筒48的轴向移动被限制。
被组装到接点单元66上的3个电极构件87A、 87B、 87C的 配线连接部8 9分别与组装到开关保持部51上的3根配线9 3 a ~ 93c的各端部连接。
如图19所示,在接点单元6 6上还设有由金属制的板簧构成 的大致C字状的电接点构件96。电接点构件96与弹簧座构件64 的基端部的外周面连接。
上述才喿作单元侧电路95由电接点构件96、弹簧座构件64、 定位销81、旋转传递构件71构成。
旋转传递构件71的内周面上沿轴向在大致中央位置设置 有相对于鞘单元5的外周凸缘部33b可卡合、脱开地进行卡合的 卡合部件94。如图15A、 15B所示,该卡合部件94在连结鞘单 元5和操作单元4时,具有插入外周凸缘部33b的插入孔部94a、 配置在插入孔部94a内的导电橡胶圈(施力部件)94b。
导电橡胶圈94b的内周面形状分别形成有3个平面部94bl、 大直径的3个角部94b2,该3个平面部94bl是与外周凸缘部33b 的卡合部46大致相同形状,即是切除圆形状的内周面的多部位 的一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为3部位而成的,该3个角部94b2 配置在3个平面部94bl间的各接合部上,直径大于平面部94bl。 由此,形成接近大致三角形状的截面形状。因此,如图15A所 示,导电橡胶圈94b的内周面形状、外周凸缘部33b的卡合部46 对应的位置,即外周凸缘部33b的3个角部46b、导电橡胶圈94b 的3个角部94b2分别一致的状态下,导电橡胶圈94b被保持在自 然状态的非压缩位置。对此,通过使操作单元4和鞘单元5之间 绕鞘单元5的中心轴线进行相对地旋转,如图15B所示,导电橡 胶圏94b切换到与外周凸缘部33b的3个角部46b压接的压接位
19置。此时,外周凸缘部33b的3个角部46b由于与导电橡胶圏94b 的3个平面部94bl抵接而被压縮。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连结鞘单元5和才喿作单元4时,在进行 鞘单元5的外周凸缘部33b直接穿过导电橡胶圏94b的内部的插 入动作时(参照图29、图30),如图15A所示,导电橡胶圈94b 被保持在自然状态的非压缩位置。此时,操作单元4侧的卡合 杆43被保持成搭在鞘单元5的捏手构件32的导向槽41的倾斜面 上的状态。之后,通过使鞘单元5的捏手构件32相对于操作单 元4绕轴转动,如图31、图32所示,才喿作单元4的卡合杆43以插 入导向槽41的一端部的卡合凹部42的状态进行卡合。此时,如 图15B所示,导电橡胶圈94b切换到与外周凸缘部33b的3个角 部46b压接的压接位置。由此,鞘单元侧电路40 (形成在导向 筒体33、固定螺钉39、连接管38、外筒18、顶端盖25、支点销 27、钳部件主体28之间)与操作单元侧电路95 (形成在电接点 构件96、弹簧座构件64、定位销81、旋转传递构件71之间)之 间通过导电橡胶圏94b导通。此时,在鞘单元5和操作单元4之 间的连结体上形成有传递高频电流的第2高频电路97。
如图19所示,操作单元4在弹簧座构件64的内周面具有由 绝缘材料形成的管状构件9 8 。管状构件9 8被固定在弹簧座构件 64的内周面上。由此,连接探针单元3和#:作单元4时,第l高 频电路13、第2的高频电路97之间被管状构件98绝缘。在管状 构件98的内周面上形成有与探针单元3的凸缘部14的3个卡合 凹部15 (参照图35)相对应的3个卡合凸部99。在连接4笨针单 元3和操作单元4时,管状构件98的3个卡合凸部99与探针单元3 的凸缘部14的3个卡合凹部15可卡合、脱开地进行卡合。由此, 探针单元3和操作单元4的管状构件9 8的旋转方向的位置被限 制。因此,旋转操作转动操作旋钮50时,探针单元3和振子单元2的连结体与保持筒48的内部的组装单元一起被旋转驱动。
另外,探针单元3的凸缘部14和管状构件98之间的卡合部 不限于上述结构。例如,也可以将管状构件98形成为D字状的 截面形状,将探针单元3的凸缘部14与管状构件98对应地形成D 字状的截面形状,
振子单元2的前端部可装卸地与接点单元66连结。如图40 所示,振子单元2的后端的l根电缆9的内部组装有超声波振子 用的2个配线101、 102、高频通电用的2个配线103、 104、与 开关保持部51内的配线电路基板92连接的3个配线105、 106、 107。超声波振子用的2个配线101、 102的顶端部与超声波振子 6连接。高频通电用的一配线103的顶端部与超声波振子6连接。
图41表示振子单元2的前端部的内部结构,图42表示振子 单元2的后端部的内部结构。振子罩7主要具有圓筒状的收纳部 211和筒状的壳体部212。收纳部211由作为绝缘体的树脂材料 形成,收纳超声波振子6。壳体部21由作为绝缘体的树脂材料 形成,外套在收纳部211的外侧。
如图41所示,收纳部211的顶端部内周面上固定有环状的 振子安装构件213。在超声波振子6上,在与探针单元3侧的喇 叭形放大器IO的基端部之间的连结端部配置有直径大于其他 部分的振子凸缘部6a。该振子凸缘部6a以与收纳部211的振子 安装构件213相抵的状态被固定。在该振子安装构件213与振子 凸缘部6 a之间配设有密封环214 。
在振子安装构件213的顶端部具有延伸到连接圆筒部121 的内部的小直径的延伸部301。在该延伸部301的内周面上,在 与超声波振子6之间的接触面上安装有第IO形密封圈215。由 此,能使连接圆筒部121的内部的与超声波振子6的接触面的密 封部分尽可能靠近连接圆筒部121的顶端开口部侧,即通过使振子安装构件213的顶端部的水密部分露出在跟前侧,能提高
振子安装构件213的顶端部的清洁性。在振子安装构件213的基 端部外周面上,在与收纳部211的内周面之间的接触面上安装 有第20形密封圈216。
如图42所示,在收纳部211的基端部侧形成有对收纳部211 的基端部侧进行封闭的封闭壁211a。在该封闭壁211a的一部分 上形成有用于与电缆9内的配线的一部分即超声波振子用的2 个配线101、 102、高频导电用的1个配线103 (参照图48)连 接的3个配线连接部217。各配线连接部217如图42所示那样由 密封构件218密封。
如图44所示,在收纳部211的内周面上形成有多个卡合凹 部302。上述卡合凹部302分别形成为圆弧形状。超声波振子6 的凸缘部303以分别插入的状态卡合在上述卡合凹部302中。由 此,通过将超声波振子6的凸缘部303的止转构造形成为圓弧形 状,具有容易加工且降低成本的效果。
壳体部212具有图41所示的前侧壳体212a和图42所示的 后侧壳体212b。前侧壳体212a的顶端部上形成有连接圓筒部 121。在该连接圆筒部121的外周面上安装有环的局部被切除的 板簧状的C形环122。在连接圆筒部121的内侧形成台阶状的接 点接受部126,该接点接受部126的外径形成为随着朝向顶端侧 而呈台阶状变小的状态。该接点接受部126具有从连接圆筒部 121的顶端向前方突出设置且外径不同的3级(第1~第3)圓筒 部123 ~ 125。
第l圆筒部123的外径最小,距连4妄圆筒部121的顶端的突 出长度最长。第2圆筒部124的外径大于第1圓筒部123外径,距 连接圆筒部121的顶端的突出长度小于第1圆筒部123。第3圓筒 部125的外径最大,距连接圆筒部121的顶端的突出长度小于第2圆筒部124。
第l圆筒部123的外周面上安装固定有圆筒状的第l接点构 件131。同样,在第2圆筒部124的外周面上安装固定有圆筒状 的第2接点构件132,在第3圆筒部125的外周面上安装固定有圆 筒状的第3接点构件133。如图46所示,第1接点构件131与电连 接用的平板状的第2导电板112 (电路元件)连接,第2接点构 件132与平板状的第3导电板113 (电路元件)连接,第3接点构 件133与平板状的第4导电板114 (电路元件)连接。在第l圆筒 部123的内周面上安装固定有圓筒状的第4接点构件134。第4 接点构件134与第l导电板lll (电路元件)连接。
第l导电板lll、第2导电板112、第3导电板113、第4导电 板114朝着收纳部211的基端部侧且平行于壳体部212的中心线 地呈大致直线状延伸。如图43、 44所示,上述4个导电板111 114相对于振子6的中心线沿周向并列设置在相同直径部分上。 并且,上述4个导电板111 ~ 114以埋i殳在前侧壳体212a的内周 面侧的状态通过模制成形与前侧壳体212a—体成形。由此,上 述4个导电板111 ~ 114配置在前侧壳体212a和收纳部211之间。
收纳部211的顶端部外周面上配设有树脂制的圆筒构件 135。圆筒构件135的顶端部沿着接点接受部126的内周面弯曲, 延伸设置在第4接点构件134的内周面侧。在收纳部211的顶端 部外周面上,在与圆筒构件135之间的接触面上安装有第30形 密封圈219。
前侧壳体212a的基端部外周面上形成有环状的小径部 212al。后侧壳体212b的顶端部以外套在该小径部212al上的 状态与该小径部212al连结。在前侧壳体212a的小径部212al 的外周面上,在与后侧壳体212b之间的接触面上安装有第40 形密封圈220。第1~第4导电板lll ~ 114的基端部延伸设置在收纳部211 的基端部外周面上。高频通电用的另 一配线104的顶端部与第1 导电板lll连接。3个配线105、 106、 107分别与第2 第4导电 板112 ~ 114连接。
后侧壳体212b的基端部内周面上,在与电缆9之间的接触 面上安装有第50形密封圏221。由此,后侧壳体212b和电缆9 之间的连结部由第50形密封圈221密封。
在连结操作单元4和振子单元2时,将操作单元4的接点单 元66与振子单元2的前端部相连4妄。此时,4妻点单元66的电极 构件87A、振子单元2的第1接点构件131之间被连接起来。同 时,接点单元66的电极构件87B与振子单元2的第2接点构件 132之间、接点单元66的电极构件87C和振子单元2的第3接点 构件13 3之间以及接点单元6 6的C字状电接点构件9 6和振子单 元2的第4接点构件13 4之间分别被连接起来。
如图49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连接圓筒部121的第1 接点构件131的前方设有绝缘性物质的第l突起部123a。第l突 起部123a比与第l接点构件131相同的平面更向径向外侧突出 地设置在第l圆筒部123的顶端部上。
同样,在连接圆筒部121的第2接点构件132的前方设有绝 缘性物质的第2突起部124a。第2突起部124a沿比与第2接点构 件132相同的平面更向径向外侧突出地设置在第2圆筒部124的 顶端部上。并且,在连接圆筒部121的第3接点构件133的前方 设有绝缘性物质的第3突起部125a。第3突起部125a比与第3接 点构件133相同的平面更向径向外侧突出地设置在第3圆筒部 125的顶端部上。
上述第l突起部123a、第2突起部124a、第3突起部125a分 别与连接圆筒部121的第1圆筒部123、第2圆筒部124、第3圓筒部125 —体成形。
第l突起部123a、第2突起部124a、第3突起部125a被设定 成至少比将第1接点构件131、第2接点构件132、第3接点构件 133的各顶端部连结起来的直线L1更向径向外突出。
接着说明本实施方式的作用。如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 超声波处理装置的手持机1能拆成振子单元2、探针单元3、操 作单元4、鞘单元5这4个单元。并且在使用手持机l时,振子单 元2和探针单元3之间被连结起来。由此,形成了将高频电流传 递到振子单元2和探针单元3的连结体上的第1高频电路13。
接着,操作单元4和鞘单元5之间被连结起来。连结操作单 元4和鞘单元5时,在把持鞘单元5的捏手构件32的状态下,连 接管体34被插入到操作单元4的旋转传递构件71的内部。在连 结该鞘单元5和操作单元4时,如图29和图30所示,操作单元4 侧的卡合杆43以搭在鞘单元5的捏手构件32的导向槽41的倾斜 面上的状态而被保持。此时,如图15A所示,导电橡胶圏94b 的内周面形状、外周凸缘部33b的卡合部46所对应的位置,即 夕卜周凸《彖部33b的3个角吾P46b、导电才象月交圈94b的3个角部94b2 分别一致的状态下被保持。因此,鞘单元5的外周凸缘部33b直 接穿过导电橡胶圈94b的内部。在该插入动作时,如图15A所示, 导电橡胶圈94b被保持在自然状态的非压缩位置。在该状态下, 鞘单元侧电路4 0与#:作单元侧电路9 5之间未导通。
接着,该插入动作结束后,进行使鞘单元5的捏手构件32 相对于操作单元4绕轴线旋转的操作。通过该操作,如图31和 图3 2所示,操作单元4侧的卡合杆4 3以插入状态与导向槽41的 一端部的卡合凹部42卡合。此时,如图15B所示,导电橡胶圏 94b切换到与外周凸缘部33b的3个角部46b压接的压接位置。由 此,鞘单元侧电路40和操作单元侧电路95之间通过导电橡胶圏
2594b被导通。其结果,鞘单元5和操作单元4的连结体上形成有 传递高频电流的第2高频电路97。
在操作该鞘单元5绕轴线旋转时,同时4乘作单元4侧的一对 卡合销45可卡合、脱开地与鞘单元5的导向槽44的终端部的卡 合槽44a卡合。由此,操作单元4侧的弹簧座构件64和鞘单元5 侧的连接管体34之间通过卡合销45被连结。其结果,对可动手 柄49进行相对于固定手柄47闭合操作时的操作单元4侧的操作 力可传递到鞘单元5侧的钳部件17的驱动轴21上。该状态是鞘 单元5和操作单元4的连结状态。
之后,鞘单元5和操作单元4的连结体与超声波振子6和探 针单元3的连结体被组装成合为一体的状态。在该组装作业时, 操作单元4的接点单元66与振子单元2的前端部连接。此时,接 点单元66的电极构件87A与振子单元2的第1接点构件131之间 被连接。同时,接点单元66的电极构件87B与振子单元2的第2 接点构件132之间、接点单元66的电极构件87C与振子单元2的 第3接点构件13 3之间、接点单元6 6的C字状电接点构件9 6与振 子单元2的第4接点构件134之间分别被连接。由此,鞘单元5 和操作单元4的连结体的第2高频电路9 7与电缆9内部的高频通 电用的配线104连接。并且,电缆9内部的3个配线105、 106、 107和开关保持部51内的配线电路基板503a连接。该状态是手 持机l组装作业的结束状态。
并且,在使用该手持^L1时,以拇指插入可动手柄49的拇 指插入环部62、且上述拇指和食指之外的多个手指插入固定手 柄47的多指插入环部61的状态把持。在该状态下,相对于固定 手柄47,对可动手柄49进行闭合操作时,与该可动手柄49的操 作连动,使驱动轴21沿轴向移动,与该驱动轴21的轴向的进退 动作连动,使钳部件17相对于探针单元3的探针顶端3a开闭驱动。由此,在钳部件17和探针单元3的探针顶端3a之间把持生 物体组织。
在该状态下,选择性地进行固定手柄4 7的第1开关按4丑5 4 a 或第2开关按钮55a任一 个的按压操作。在按压操作第2开关按 钮55a时,在将高频电流导通到探针单元3的探针顶端3a上的第 1高频电路13、将高频电流导通到鞘单元5的钳部件主体28上的 第2高频电路97上分别通电。由此,由探针单元3的探针顶端3a 和鞘单元5的钳部件主体28构成高频处理用的2个双极电极。并 且,通过探针单元3的^:针顶端3a、鞘单元5的^T部件主体28 的2个双极电极间通有高频电流,能够对4计部件17和探针单元3 的探针顶端3a之间的生物体组织进行利用双极的高频处理。
在按压操作第l开关按钮54a时,超声波振子6与上述高频 通电同时被通上驱动电流,超声波振子6被驱动。由此,将来 自超声波振子6的超声波振动经过振动传递构件ll传递到探针 顶端3a上。由此,可与上述高频通电同时,利用超声波来进行 生物体组织的切开、切除等处理。另外,利用超声波,也能进 行生物体组织的凝固处理。
旋转操作转动操作旋钮50时,与转动操作旋钮50—起旋转 的旋转传递构件71的旋转动作通过销8!U皮传递到弹簧座构件 64侧。由此,旋转操作转动操作旋钮50时,保持筒48的内部的 旋转传递构件71、销81、弹簧座构件64、滑动构件65、螺旋弹 簧67的组装单元与转动操作旋钮50 —起呈一体地绕轴线旋转 驱动。并且,通过与保持筒48的内部的弹簧座构件64—起旋转 的管状构件98 ,将转动操作旋钮50的旋转操作力传递到探针单 元3的振动传递构件11上。由此,保持筒48的内部的组装单元、 振子单元2和探针单元3的连结体一起呈一体地绕轴线旋转驱 动。
27因此,上述结构的装置起到如下效果。即,在本实施方式
的超声波装置的手持机l中,在振子单元2的连接圆筒部121的 第1接点构件131的前方设有绝缘性物质的第l突起部123a。同 样,在连接圓筒部121的第2接点构件13 2的前方设有绝缘性物 质的第2突起部124a。并且,在连接圓筒部121的第3接点构件 133的前方设有绝缘性物质的第3突起部125a。因此,在将振子 单元2从操作单元4分离的状态下,在将振子单元2放置在金属 制的台上的情况下,由金属材料形成的第1接点构件131、第2 接点构件132 、第3接点构件133在与金属制的台的金属面接触 之前,必然能使绝缘性物质的第l突起部123a、第2突起部124a、 第3突起部125a与金属台接触。其结果,不必担心由金属材料 形成的第1接点构件131、第2接点构件132、第3接点构件133 等电极构件与金属制的台接触而造成损伤。并且,能防止金属 制的台与第1接点构件131、第2接点构件132、第3接点构件133 等电极构件之间发生短路。
图50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将第l实施方 式的振子单元2的连接圆筒部121的构造进行了如下变更。即, 在本实施方式中,没有连接圓筒部121的第2接点构件132的前 方的绝缘性物质的第2突起部124a,设有第2圆筒部124的平滑 面124z来代替它。平滑面124z为在连接圆筒部121的第2接点构 件132的前方设有与第2接点构件132处于同 一个面的环状的周 面的平滑面。
所以,上述结构的装置起到如下效果。即,在本实施方式 中,在连接圓筒部121的第2接点构件132的前方设有与第2接点 构件132处于同一个面的环状的平滑面124z。因此,使振子单 元2的连接圓筒部121由绝缘材料与第1 ~第3接点构件131 ~ 132模制成形为一体的情况下,能简化成形用的模具的构造。其结果,能减少振子单元2的制造成本。
图51表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将第l实施方 式的振子单元2的连接圓筒部121的构造进行了如下变更。即,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W妄点构件131的前方的第l突起部123a、 第2接点构件132的前方的第2突起部124a、第3接点构件133的 前方的第3突起部125a的顶端部外周面上分别设有尖端细的锥 面123b、 124b、 125b。
所以,上述结构的装置起到如下效果。即,在本实施方式 中,在连接振子单元2和操作单元4时,利用第l突起部123a、 第2突起部124a、第3突起部125a的顶端部外周面的尖端细的各 锥面123b、 124b、 125b,将振子单元2的连接筒部121顺利地 插入操作单元4的保持筒48的内部。因此,能容易进行振子单 元2和操作单元4之间的连接作业。
图52表示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将第l实施方 式的振子单元2的连接圆筒部121的构造进行了如下变更。即,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外加的第l绝缘环123c以敷在第l接点构件 131的前方的状态固定,该第l绝缘环123c是由与连接筒构件 121的第1圆筒部123不同的绝缘构件形成的。同样,将外加的 第2绝缘环124c以敷在第2接点构件132的前方的状态固定,该 第2绝缘环124c是由与连接筒构件121的第2圓筒部124不同的 绝缘构件形成的。并且,将外加的第3绝缘环125c也以敷在第3 接点构件133的前方的状态固定,该第3绝缘环125c是由与连接 筒构件121的第3圆筒部125不同的绝缘构件形成的。另外,第 1 ~第3绝》彖环123c 125c例如也可以是热收缩管。
所以,上述结构的装置起到如下效果。即,在本实施方式 中,能够容易进行将突起部设在第1 ~第3接点构件131 ~ 131 的前方的4卡业。图53表示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将第l实施方 式的振子单元2的连接圆筒部121的构造进行了如下变更。即,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涂敷将由与连接筒构件121的第l圆筒部 123不同的绝缘构件形成的第l绝缘涂层123d设在第l接点构件 131的前方。同样,通过涂敷将由与连接筒构件121的第2圆筒 部124不同的绝缘构件形成的第2绝缘涂层124d设在第2接点构 件132的前方。并且,通过涂敷也将由与连接筒构件121的第3 圆筒部125不同的绝缘构件形成的第3绝缘涂层125d设在第3接 点构件133的前方。
所以,上述结构的装置起到如下效果。即,在本实施方式 中,能够容易进行将突起部设在第1 ~第3接点构件131 ~ 131 的前方的作业。
另外,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当然可以在不脱离本 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形来实施。
其他优点和变形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因 此,本发明在其较宽的范围上并不限于本说明书在此所显示和 描述的具体细节和典型的实施例。因此,在不脱离所附的权利 要求及其等同所限定的总的发明构思或范围的条件下,可做各
种变形。
30
权利要求
1.一种外科手术装置,包括产生超声波振动的超声波振子(6);具有对上述超声波振子(6)进行收纳的收纳部(211)的振子罩(7);设在上述振子罩(7)的顶端的外周面上的电接点部(131~133);设在上述振子罩(7)的顶端且比上述电接点部(131~133)的外周面更朝径向外侧突出的绝缘性的突起部(123a、124a、125a)。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外科手术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振子罩(7)在顶端部具有台阶状的连接圆筒部(121), 在上述连接圓筒部(121)上并列设有多个上述电接点部(131 ~ 133),上述突起部(123a、 124a、 125a )分别设在多个上述电 接点部(131 ~ 133 )的顶端。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外科手术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电接点部(131-133)至少并列设置3级以上, 上述突起部(123a、 124a、 125a )只设置在最下级位置的上述电接点部(131)和最上级位置的上述电接点部(133) 上。
4.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外科手术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突起岳[5( 123a、 124a、 125a )6勺尖端l田6々4,开j面(123b、124b、 125b)形成在上述振子罩(7)的顶端侧的外周面上。
5.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外科手术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突起部(123a、 124a、 125a)具有固定在上述电接点部(131 ~ 133)的顶端部外周面上的绝缘性的固定环(123c、 124c、 125c)。
6.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外科手术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突起部(123a、 124a、 125a)具有涂敷在上述电接 点部(131-133)的顶端部外周面上的绝缘性涂层部(123d、 124d、 125d)。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外科手术装置,其包括产生超声波振动的超声波振子(6);具有对上述超声波振子(6)进行收纳的收纳部(211)的振子罩(7);设在上述振子罩(7)的顶端的外周面上的电接点部(131~133);设在上述振子罩(7)的顶端且比上述电接点部(131~133)的外周面更朝径向外侧突出的绝缘性的突起部(123a、124a、125a)。
文档编号A61B18/12GK101548908SQ20091013195
公开日2009年10月7日 申请日期2009年3月27日 优先权日2008年3月31日
发明者平井祐治 申请人:奥林巴斯医疗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