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动训练安全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7280阅读:18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震动训练安全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震动训练安全控制装置,尤指一种可固结于使用者头部并与
震动训练器的第二微理器进行安全控制的设计。
背景技术
震动训练器利用震动的方式来强健肌肉,同时可增进身体弹性与肌力,并减少疼 痛与压力、延缓骨质疏松,此种震动训练器可让运动时间大幅的縮短,不论是体重超过标准 者、工作忙碌的上班族或是家庭主妇等皆相当的适合,用以作为防止肌肉萎縮、避免骨质流 失的器具。 而一般震动训练过程中,主要是训练下肢的肌力与神经反应,震动对下肢的帮助 具有显著的效果,但强力震动可能引发背痛、伤及软骨,甚至是伤害到头部,并造成潜在危 险(如脑震荡、视力模糊等),其主要取决于下肢关节震动传递的影响,下肢可以吸收大部 份的震动能量、减缓震动传递到头部的效果,不过训练者个人习惯或是因疲劳将引起下肢 关节调控失衡,而造成传递到头部的震动量过大,以及潜在性的危险,甚至也将直接影响训 练者的动作,且因训练者无法立即关掉震动训练器而受伤。 因此,若能研发出一种可感测头部震动量的装置,当震动量超过负荷值时,便会自 动发出警告声响,同时可停止震动训练器,以确保使用者的安全。

发明内容故,本创作人鉴于目前震动训练器的应用问题,乃经过不断的试作,设计出本实用 新型的震动训练安全控制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使用者可于头部固结一控制盒,所述控制盒并与震动 训练器的第二微处理器以无线或有线方式传输,当控制盒内的感测单元感测到头部的负荷 值已超出原始设定的负荷值时,即可先发出警告的声响,随即使震动训练器停止,可避免传 递到头部震动量过大而导致受伤的潜在性危险。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震动训练安全控制装置,包括有一固 于头部的控制盒及能设置于震动训练器内的控制组件,其中 所述控制盒内设有第一微处理器,且所述第一微处理器分别连接有感测单元、存 储器、供电单元及能将所相应产生的控制信号传输至所述控制组件的传输模块,所述第一 微处理器并连接有能对外发出声响的警示装置; 所述控制组件内设有与所述震动训练器的震动马达电气连接的第二微处理器,所 述第二微处理器并连接有能接收所述控制盒所传输控制信号的传输模块,且所述第二微处 理器能由输入模块进行设定,另在所述第二微处理器连接有能供应整体所需电力的电源供 应装置; 所述控制盒的感测单元感测到震动力超过所述存储器储存的所述输入模块输入 的负荷值时,所述第一微处理器根据判定的结果产生相对应的控制信号输出,使所述警示装置对外发出声响,并令所述第二微处理器控制所述电源供应装置对所述震动马达停止供 电。 实施时,所述控制盒的感测单元为震动感测器、加速度感测器(G-Sensor)或陀螺 仪。 实施时,所述控制盒与所述控制组件间通过传输模块有线连接或无线连接的方式 进行控制信号传输。 实施时,所述传输模块为传输线。 实施时,所述传输模块为蓝芽通讯协定(Bluetooth)或无线射频技术(RF)的无线 传输接口。 实施时,所述控制盒的警示装置为喇叭或蜂鸣器。 实施时,所述控制盒与一系物所固结,并通过所述系物配戴于使用者的头部上直 接接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震动训练安全控制装置,可固结于使用者头 部并与震动训练器的第二微理器进行安全控制。

图1是本实用新型应用于震动训练器上的立体外观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方块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使用时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l-控制盒;ll-第一微处理器;12_感测单元;13_存储器;14-传 输模块;15-警示装置;16-供电单元;2-震动训练器;21-机架;22_震动踏台;23_扶手;
24-控制面板;25-控制组件;251-第二微处理器;252-传输模块;253-输入模块;254-震 动马达;255-电源供应装置;3-系物。
具体实施方式为达成上述目的及构造,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其功效,以图式及较佳 实施例说明如下 本实用新型的震动训练安全控制装置包括有一固结于头部的控制盒及设置于震 动训练器内的控制组件,其实施的方式如图1所示,并以控制盒1为与一系物3所固结,使 其系物3可为图上所示的带体,也可为绳带等,而其固设方式可为粘扣带、绳带扣或松紧束 带,并可依实际需要调整松紧度,因此通过系物3可使控制盒1配戴于头部,而使控制盒1 与头部直接接触,而系物3也可为勾体的设计,使其勾挂于耳部,同时使控制盒1与头部接 触。 所述震动训练器2具有一机架21,所述机架21底端设有震动踏台22,并于机架21 上端设有扶手23及控制面板24,且机架21内设有可分别控制震动训练器产生震动的传动 组件、震动训练器震动模式的调控组件及可与控制盒1传输的控制组件25 ;请配合参看图2 所示,控制盒1内设有第一微处理器ll,且第一微处理器11分别连接有感测单元12、存储 器13及可将所相应产生的控制信号传输至震动训练器2的传输模块14 ;此外,第一微处理 器11连接有警示装置15,令警示装置15可接收第一微处理器11所传输的信号,并对外同步发出声响,第一微处理器11另连接有可供应整体所需电力的供电单元16。 而震动训练器2的控制组件25内设有第二微处理器251,而第二微处理器251连 接有可接收控制盒1所传输控制信号的传输模块252,且第二微处理器251可通过输入模块 253进行设定,第二微处理器251并与震动训练器的震动马达254电气连接,另于第二微处 理器251连接有可供应整体所需电力的电源供应装置255。 上述控制盒1所具的感测单元12可为震动感测器、加速度感测器(G-Sensor)或 陀螺仪(Gyroscope),以供进行倾斜度感测、震动感测或运动感测功能,且警示装置15可为 喇叭、蜂鸣器;再者,控制盒1为与震动训练器2可通过传输模块14、252以有线连接或无线 连接的方式进行控制信号传输,并可为传输线,或是蓝牙通讯协定(Bluetooth)、无线射频 技术(RF)的无线传输接口 ;另,供电单元16可为干电池、蓄电池或充电电池,并使电源供应 装置255可将所输入市电转换成直流电使用,用以供应震动训练器2于运作时所需的电力, 举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图式内容所为的简易修饰及其等效结构变化,均应同理包含 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内,合予陈明。 本实用新型于使用时,请配合参看图2及图3,先将控制盒1与系物3组装结合成 为一体,并通过系物3固结于使用者的头部上,而后便可按压输入模块253设定使用者可 接受的负荷值,而当启动震动训练器时,即可通过震动踏台22所产生的震动达到运动的效 果;而当控制盒1内的感测单元12感测到震动力超过存储器13储存输入模块253所输入 的设定负荷值时,第一微处理器11可根据判定的结果产生相对应的控制信号输出,同时使 警示装置15对外同步发出声响或语音讯息,并令第二微处理器251控制电源供应装置255 对震动马达254停止作动,藉此不仅可避免因传递到头部震动量过大而导致受伤的潜在性 危险,以确保使用上的安全性,且可达到调整使用者姿势、动作的效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震动训练安全控制装置为确实能达到其功效及目的,故本 实用新型诚为一实用性优异的实用新型,实符合新型专利的申请要件,依法提出申请,盼审 委早日赐准本案,以保障创作人的辛苦实用新型,倘若钧局有任何稽疑,请不吝来函指示, 创作人定当竭力配合,实感德便。
权利要求一种震动训练安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一固于头部的控制盒及能设置于震动训练器内的控制组件,其中所述控制盒内设有第一微处理器,且所述第一微处理器分别连接有感测单元、存储器、供电单元及能将所相应产生的控制信号传输至所述控制组件的传输模块,所述第一微处理器并连接有能对外发出声响的警示装置;所述控制组件内设有与所述震动训练器的震动马达电气连接的第二微处理器,所述第二微处理器并连接有能接收所述控制盒所传输控制信号的传输模块,且所述第二微处理器能由输入模块进行设定,另在所述第二微处理器连接有能供应整体所需电力的电源供应装置;所述控制盒的感测单元感测到震动力超过所述存储器储存的所述输入模块输入的负荷值时,所述第一微处理器根据判定的结果产生相对应的控制信号输出,使所述警示装置对外发出声响,并令所述第二微处理器控制所述电源供应装置对所述震动马达停止供电。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震动训练安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盒的感测单元 为震动感测器、加速度感测器或陀螺仪。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震动训练安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盒与所述控制 组件间通过传输模块有线连接或无线连接的方式进行控制信号传输。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震动训练安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模块为传输线。
5.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震动训练安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模块为蓝芽通 讯协定或无线射频技术的无线传输接口 。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震动训练安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盒的警示装置 为喇叭或蜂鸣器。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震动训练安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盒与一系物所 固结,并通过所述系物配戴于使用者的头部上直接接触。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震动训练安全控制装置,包括有一固结于头部的控制盒及可设置于震动训练器内的控制组件,其中控制组件具有第二微处理器,而控制盒内则设有第一微处理器,并以第一微处理器分别与感测单元、存储器及传输模块连接,当使用者将控制盒固定于头部上,并站立于震动训练器的震动踏台上时,即可藉震动训练器产生的震动,达到全身震动的运动效果,但当头部的震动超过控制盒所设定的负荷值时,即可先发出警告的声响,随即使震动训练器停止,进而可避免传递到头部震动量过大而导致受伤的潜在性危险。
文档编号A61H23/02GK201516138SQ20092017981
公开日2010年6月30日 申请日期2009年11月2日 优先权日2009年11月2日
发明者刘强, 庄荣仁, 相子元 申请人:相子元;庄荣仁;刘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