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双向观察的上消化道微型胶囊内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7315阅读:20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可双向观察的上消化道微型胶囊内镜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双向观察的上消化道微型胶囊内镜。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无线上消化道内镜来对上消化道进行检查,无线 上消化道内镜的一端有摄像头和照明装置,其通过口服,可摄录食道粘膜、胃粘膜等图像, 并以无线方式传输到体外的接收装置,供医生分析诊断,再由肠道排出体外。该内镜体易 吞服、痛苦小、不需特殊的操作技能,但其存在以下问题1、其需要内装电池,体积与重量不 能做的很小;2、为接收发射,其内部电路较精密复杂;3、单头摄像,无法反向观察贲门,容 易遗漏病变;4、其无牵引装置,不能保证摄像时胶囊处于垂直位置并控制胶囊运动的方向; 5、一次性使用,使用成本高。针对以上问题,有线上消化道内镜应运而生,其可以通过导线控制胶囊方向以及 提供电源,避免检查的随意及不可控制性。但该有线上消化道内镜仅设置一个摄像头,在观 察上消化道内壁粘膜时,无法同时逆向观察的贲门等位置,并且每次检查都需要消毒,对操 作环境有一定要求,检查效率不高。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双向观察且使用时无需 消毒的上消化道微型胶囊内镜。为达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包括胶囊形壳体和导线,导线连接在胶囊形壳体 上,胶囊形壳体内设有摄像头,其所述的摄像头有两个,分别位于胶囊形壳体的两端,胶囊 形壳体外套设有透明的胶囊外壳,胶囊外壳上设有导线出口。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采用两个摄像头,一个用于顺向观察消化道粘膜情况、 另一个用于观察贲门的情况,同时还可逆向观察消化道粘膜情况,保证了诊断的准确率,不 容易遗漏病变;透明的胶囊外壳,使其透光性更好。为使胶囊外壳拆装方便,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胶囊外壳为一对对接套设在胶囊形壳 体外的透明外壳;而为了提高上消化道微型胶囊内镜的使用率,每次使用无需消毒,降低其 成本,本实用新型将其胶囊外壳设计为一次性使用材料。为了达到更好的观察效果,本实用新型所述胶囊两端的摄像头的焦距不同。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使上消化道微型胶囊内镜实现了双向观察的目的,并 且使用时无需消毒,提高其使用率、降低成本。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述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胶囊外壳的俯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 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胶囊形壳体1、导线2和胶囊外 壳3 ;该胶囊形壳体1内设有内部控制板11、摄像头12、导线插座13,摄像头12、导线插座 13连接在内部控制板11上,摄像头12有两个121、122,分别位于胶囊形壳体1的两端,摄 像头12的前方设有物镜123,摄像头12的四周均勻分布LED光源124,导线插座13设于胶 囊形壳体1的两侧;该导线2的一端包括插头21与插头盖22,插头21插置在胶囊形壳体1的导线插座13上,该插头盖22为圆弧形与胶囊形外壳3紧密相贴,保证了其密闭性,导线 2可以供电和传输摄像头采集的视频信号,还可以作为牵引线使用;该胶囊形外壳3为透明 的,其两侧相对于胶囊形壳体1的导线插座13处设有导线出口 31、32。本实用新型的胶囊形壳体1部份或全部为透明体。本实用新型的胶囊外壳3可以为一对对接套设在胶囊形壳体1外的透明外壳33、34,并为一次性使用材料。本实用新型的胶囊两端的摄像头121、122的焦距不同。
权利要求一种可双向观察的上消化道微型胶囊内镜,包括胶囊形壳体和导线,导线连接在胶囊形壳体上,胶囊形壳体内设有摄像头,其特征在于摄像头有两个,分别位于胶囊形壳体的两端,胶囊形壳体外套设有透明的胶囊外壳,胶囊外壳上设有导线出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双向观察的上消化道微型胶囊内镜,其特征在于所 述胶囊外壳为一对对接套设在胶囊形壳体外的透明外壳,并为一次性使用材料。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可双向观察的上消化道微型胶囊内镜,其特征在于 所述胶囊两端的摄像头的焦距不同。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可双向观察的上消化道微型胶囊内镜,包括胶囊形壳体和导线,导线连接在胶囊形壳体上,胶囊形壳体内设有摄像头,其所述的摄像头有两个,分别位于胶囊形壳体的两端,胶囊形壳体外套设有透明的胶囊外壳,胶囊外壳上设有导线出口。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采用两个摄像头,一个用于顺向观察消化道粘膜情况、另一个用于观察贲门的情况,同时还可逆向观察消化道粘膜情况,保证了诊断的准确率,不容易遗漏病变;透明的胶囊外壳,使其透光性更好,本实用新型使上消化道微型胶囊内镜实现了双向观察的目的,并且使用时无需消毒,提高其使用率、降低成本。
文档编号A61B1/273GK201551300SQ200920181369
公开日2010年8月18日 申请日期2009年11月19日 优先权日2009年11月19日
发明者陈裕生 申请人:陈裕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