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康颗粒的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992186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小儿康颗粒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药物制剂制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小儿康颗粒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小儿康制剂一般是以太子参、葫芦茶、山楂、乌梅、蝉蜕、白芍、麦芽、榧子、槟榔、陈皮、茯苓和白术十二味中药材为原料药制成的,具有健脾开胃、消食导滞、驱虫止痛、定惊安神的功能,临床实践证明,其用于改善食滞虫痢、烦躁不安、精神疲倦、脘腹胀满、面色萎黄等症状时具有非常显著的疗效。小儿康制剂多为依据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六册第21页收载的小儿康冲剂质量标准(WS3-B-1091-92)制备的颗粒剂,其规格为10g/袋,于2005年03月09日批准生产,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46020125。传统的小儿康颗粒的制法为按处方量称取332g太子参、332g葫芦茶、332g山楂、100g乌梅、100g蝉蜕、170g白芍、170g麦芽、170g榧子、170g槟榔、33g陈皮、100g茯苓和100g白术十二味中药材,以上十二味,麦芽、榧子、槟榔加水浸泡2小时。其余太子参等九味加水煎煮2小时,滤过,药渣加水,并加入上述麦芽等药材及浸泡液煎煮2小时,滤过,合并滤液,浓縮至原体积的1/4,放冷,加入等量的乙醇充分搅拌均匀,放置过夜,滤过,滤渣加50%乙醇充分搅拌,滤过,合并两次滤液,回收乙醇并浓縮至相对密度为1.2(60-70°C)的稠膏;取清膏一份,加蔗糖粉4.5份及乙醇适量,制成颗粒,干燥,制成1000克小儿康颗粒。上述清膏为水提醇沉产物,制成的小儿康颗粒由于产品质量标准中含正丁醇提取物检查项,而制备方法中的醇沉效果好坏是决定产品正丁醇提取物合格与否的关键因素,现有的制备方法中没有对水提取过程的加水量进行限定,醇沉过程中也仅要求将十二味药材煎煮2次后的合并滤液浓縮至原体积的1/4后加入等量的乙醇充分搅拌均匀即可,这种操作会致使醇沉过程中乙醇含量不可控,最终造成小儿康颗粒成品的正丁醇提取物含量不稳定,导致制剂质量不稳定,产品合格率偏低。
发明内容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操作简便、质量可控且适于工业化生产的小儿康颗粒的制备方法,从根本上避免了现有制备方法制备的小儿康颗粒正丁醇提取物含量不稳定的现象,大大提高了产品的合格率。—种小儿康颗粒的制备方法,称取以下重量份的中药材太子参3.32葫戸茶3.32山楂3.32乌梅1.00蝉蜕1.00白芍1.70麦芽1.70榧子1.70槟榔1.70陈皮O.33茯苳l.OO白术1.00;按以下步骤制备(1)称取麦芽、榧子和槟榔三味药材,加入以三味药材总重量计38倍量的水,浸泡2小时;(2)称取太子参、葫芦茶、山楂、乌梅、蝉蜕、白芍、陈皮、茯苓和白术九味药材,加入以九味药材总重量计38倍量的水,煎煮2小时,滤过;在药渣中加入以九味药材总重量计38倍量的水,并加入步骤(1)中三味药材及其浸泡液煎煮2小时,滤过,合并滤液,浓縮至607(TC相对密度为1.181.22的一次清膏,放冷,边加入乙醇边搅拌至乙醇体积百分含量为50%,放置过夜,滤过,滤渣加体积百分浓度为50%的乙醇水溶液充分搅拌,滤过,合并两次滤液,回收乙醇并浓縮至607(TC相对密度为1.181.22的二次清膏;(3)取二次清膏l重量份,加入蔗糖粉4.5重量份及乙醇适量,制成颗粒,干燥后即制得小儿康颗粒。为了使小儿康颗粒中正丁醇提取物含量更加稳定,优选按以下步骤制备(1)称取麦芽、榧子和槟榔三味药材,加入以三味药材总重量计5倍量的水,浸泡2小时;(2)称取太子参、葫芦茶、山楂、乌梅、蝉蜕、白芍、陈皮、茯苓和白术九味药材,加入以九味药材总重量计5倍量的水,煎煮2小时,滤过,在药渣中加入以九味药材总重量计5倍量的水,并加入步骤(1)中三味药材及其浸泡液煎煮2小时,滤过,合并滤液,浓縮至607(TC相对密度为1.2的一次清膏,放冷,边加入乙醇边搅拌至乙醇体积百分含量为50%放置过夜,滤过,滤渣加体积百分浓度为50%的乙醇水溶液充分搅拌,滤过,合并两次滤液,回收乙醇并浓縮至607(TC相对密度为1.2的二次清膏;(3)取二次清膏l重量份,加入蔗糖粉4.5重量份及乙醇适量,制成颗粒,干燥后即制得小儿康颗粒。本发明对1次清膏的比重及醇沉时乙醇达到的浓度两个重要的参数进行了限定,使清膏中醇溶性成分比较稳定,最终保证小儿康颗粒成品中正丁醇提取物含量的稳定,保证制剂质量稳定,产品合格率高。皂甙(太子参主要药用成分)、生物碱(槟榔主要药用成分)等均溶于正丁醇,是药物中正丁醇提取物的主要成分。皂甙的药理作用包括双向调节免疫作用;抗缺氧和抗疲劳作用;抗低温应激作用;抗脂质氧化作用;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抗致突变作用;对肾有调节作用,补肾。生物碱有显著的生物活性,是中草药中重要的有效成分之一,作用广泛。因此,保证药物中正丁醇提取物的含量,对药物疗效影响很大。本品规格为每袋装10g;用法与用量为温开水送服,周岁以下每次1/2袋;一至四岁每次1袋;四岁以上每次2袋;一日3次。本发明所采用的原药材具体描述如下太子参为石竹科植物孩儿参Pseudostellariaheterophylla(Miq.)PaxexPaxetHoffm.的干燥块根。夏季茎叶大部分枯萎时采挖,洗净,除去须根,置沸水中略烫后晒干或直接晒干。干燥块根呈细长条形或长纺锤形,长约26厘米,直径约36毫米左右,表面黄白色,半透明,有细皱纹及凹下的须根痕,根头钝圆,其上常有残存的茎痕,下端渐细如鼠尾。质脆易折断,断面黄白色而亮,直接晒干的断面为白色,有粉性,气微,味微甘。葫芦茶,别名剃刀柄、虫草、金剑草、咸鱼草、百劳舌、鲮鲤舌,海外侨胞称"仙茶"。为豆科山蚂蝗属植物葫芦茶Desmodi咖triquetrum(L.)DC.,以全株入药。夏秋采收,洗净切细,晒干。鲜用随时可采。葫芦茶茎枝多折断,基部木质,圆柱形,直径约5mm,表面红棕色至红褐色;上部草质,具三楼,棱上疏被租毛。叶多皱縮巻曲,展平后呈卵状矩圆形至披针形,长6-15cm,宽1-3.5cm;表面红棕色,下面主脉上有毛,革质;叶柄长O.8_3.5cm,具阔翅;托叶有时可见,披针形,淡棕色。有时可见总状花序或扁平荚果,长2-5cm,有4-8个近方形荚节,被毛。气香,味微甘。山楂为蔷薇科植物山里红Crataeguspi丽tifidaBge.var.majorN.E.Br.或山楂CrataeguspinnatifidaBge.的干燥成熟果实。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切片,干燥。果实较小,类球形,直径O.81.4cm,有的压成饼状。表面棕色至棕红色,并有细密皱纹,顶端凹陷,有花萼残迹,基部有果梗或已脱落。质硬,果肉薄,味微酸涩。乌梅为蔷薇科植物梅Pru皿sm咖e(Sieh.)Sieb.etZucc.的干燥近成熟果实。夏季果实近成熟时采收,低温烘干后闷至色变黑。本品呈类球形或扁球形,直径1.53cm。表面乌黑色或棕黑色,皱縮不平,基部有圆形果梗痕。果核坚硬,椭圆形,棕黄色,表面有凹点;种子扁卵形,淡黄色。气微,味极酸。蝉蜕为蝉科昆虫黑蚱CryptotympanapustulataFabricius的若虫羽化时脱落的皮壳。夏、秋二季收集,除去泥沙,晒干。本品略呈椭圆形而弯曲,长约3.5cm,宽约2cm。表面黄棕色,半透明,有光泽。头部有丝状触角l对,多已断落,复眼突出。额部先端突出,口吻发达,上唇宽短,下唇伸长成管状。胸部背面呈十字形裂开,裂口向内巻曲,脊背两旁具小翅2对;腹面有足3对,被黄棕色细毛。腹部钝圆,共9节。体轻,中空,易碎。无臭,味淡。白芍为毛茛科植物芍药PaeonialactifloraPall.的干燥根。夏、秋二季采挖,洗净,除去头尾及细根,置沸水中煮后除去外皮或去皮后再煮,晒干。干燥根呈圆柱形,粗细均匀而平直,长1020厘米,直径11.8厘米。表面淡红棕色或粉白色,平坦,或有明显的纵皱及须根痕,栓皮未除尽处有棕褐色斑痕,偶见横向皮孔。质坚实而重,不易折断。断面灰白色或微带棕色,木部放射线呈菊花心状。气无,味微苦而酸。陈皮为芸香科植物橘CitrusreticulataBlanco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成熟果皮。药材分为"陈皮"和"广陈皮"。采摘成熟果实,剥取果皮,晒干或低温干燥。陈皮常剥成数瓣,基部相连,有的呈不规则的片状,厚14mm。外表面橙红色或红棕色,有细皱纹及凹下的点状油室;内表面浅黄白色,粗糙,附黄白色或黄棕色筋络状维管束。质稍硬而脆。气香,味辛、苦。广陈皮常3瓣相连,形状整齐,厚度均匀,约lmm。点状油室较大,对光照视,透明清晰。质较柔软。茯苓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cocos(Schw.)Wolf的干燥菌核。多于79月采挖,挖出后除去泥沙,堆置"发汗"后,摊开晾至表面干燥,再"发汗",反复数次至现皱纹、内部水分大部散失后,阴干,称为"茯苓个";或将鲜茯苓按不同部位切制,阴干,分别称为"茯苓皮"及"茯苓块"。茯苓个,呈类圆形、椭圆形、扁圆形或不规则团块,大小不一。外皮薄,棕褐色或黑棕色,粗糙,具皱纹和縊縮,有时部分剥落。质坚实,破碎面颗粒状,近边缘淡红色,有细小蜂窝样孔洞,内部白色,少数淡红色。有的中间抱有松根,习称"获神块"。气微,味淡,嚼之粘牙。茯苓皮,为削下的茯苓外皮,形状大小不一。外面棕褐色至黑褐色,内面白色或淡棕色。质较松软,略具弹性。茯苓块,为去皮后切制的茯苓,呈块片状,大小不一。白色、淡红色或淡棕色。白术为菊科植物白术Atractylodesmacroc印halaKoidz.的干燥根茎。冬季下部叶枯黄、上部叶变脆时采挖,除去泥沙,烘干或晒干,再除去须根。本品为不规则的肥厚团块,长313cm,直径1.57cm。表面灰黄色或灰棕色,有瘤状突起及断续的纵皱和沟纹,并有须根痕,顶端有残留茎基和芽痕。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不平坦,黄白色至淡棕色,有棕黄色的点状油室散在;烘干者断角质样,色较深或有裂隙。气清香,味甘、微辛,嚼之略带黏性。本发明方法中对水提取药材过程中的水用量以及醇沉过程中的乙醇用量进行严格的控制,较传统的水提醇沉法效果好,制备的小儿康颗粒质量稳定、可控、正丁醇提取物含量稳定且符合标准要求,大大提高了产品的合格率,且方法操作简单、生产周期短、无需特殊的设备,成本低、收率高,适于工业化生产。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称取下列重量的中药材太子参3320g葫芦茶3320g山楂3320g乌梅1000g蝉蜕1000g白芍1700g麦芽1700g榧子1700g槟榔1700g陈皮330g茯苓1000g白术1000g;按以下步骤制备(1)称取麦芽、榧子和槟榔三味药材,加入以三味药材总重量计5倍量的水,浸泡2小时;(2)称取太子参、葫芦茶、山楂、乌梅、蝉蜕、白芍、陈皮、茯苓和白术九味药材,加入以九味药材总重量计5倍量的水,煎煮2小时,滤过,在药渣中加入以九味药材总重量计5倍量的水,并加入步骤(1)中三味药材及其浸泡液煎煮2小时,滤过,合并滤液,浓縮至6(TC相对密度为1.2的一次清膏,放冷,边加入乙醇边搅拌至乙醇体积百分含量为50%,放置过夜,滤过,滤渣加体积百分浓度为50%的乙醇水溶液充分搅拌,滤过,合并两次滤液,回收乙醇并浓縮至6(TC相对密度为1.2的二次清膏;(3)将上述二次清膏与蔗糖粉按重量比为1:4.5的比例混合并添加乙醇适量,制成颗粒,干燥后即制得10000g小儿康颗粒,分装成1000袋。实施例2称取下列重量的中药材太子参3320g葫芦茶3320g山楂3320g乌梅1000g蝉蜕1000g白芍1700g麦芽1700g榧子1700g槟榔1700g陈皮330g茯苳1000g白术1000g;按以下步骤制备(1)称取麦芽、榧子和槟榔三味药材,加入以三味药材总重量计3倍量的水,浸泡2小时;(2)称取太子参、葫芦茶、山楂、乌梅、蝉蜕、白芍、陈皮、茯苓和白术九味药材,加入以九味药材总重量计8倍量的水,煎煮2小时,滤过,在药渣中加入以九味药材总重量计8倍量的水,并加入步骤(1)中三味药材及其浸泡液煎煮2小时,滤过,合并滤液,浓縮至7(TC相对密度为1.2的一次清膏,放冷,边加入乙醇边搅拌至乙醇体积百分含量为50%,放置过夜,滤过,滤渣加体积百分浓度为50%的乙醇水溶液充分搅拌,滤过,合并两次滤液,回收乙醇并浓縮至7(TC相对密度为1.2的二次清膏;(3)将上述二次清膏与蔗糖粉按重量比为1:4.5的比例混合并添加乙醇适量,制成颗粒,干燥后即制得10000g小儿康颗粒,分装成1000袋。实施例3称取下列重量的中药材太子参3320g葫芦茶3320g山楂3320g乌梅1000g蝉蜕1000g白芍1700g麦芽1700g榧子1700g槟榔1700g陈皮330g茯苓1000g白术1000g;按以下步骤制备(1)称取麦芽、榧子和槟榔三味药材,加入以三味药材总重量计8倍量的水,浸泡2小时;(2)称取太子参、葫芦茶、山楂、乌梅、蝉蜕、白芍、陈皮、茯苓和白术九味药材,加入以九味药材总重量计3倍量的水,煎煮2小时,滤过,在药渣中加入以九味药材总重量计3倍量的水,并加入步骤(1)中三味药材及其浸泡液煎煮2小时,滤过,合并滤液,浓縮至65t:相对密度为1.2的一次清膏,放冷,边加入乙醇边搅拌至乙醇体积百分含量为50%,放置过夜,滤过,滤渣加体积百分浓度为50%的乙醇水溶液充分搅拌,滤过,合并两次滤液,回收乙醇并浓縮至65t:相对密度为1.2的二次清膏;(3)将上述二次清膏与蔗糖粉按重量比为1:4.5的比例混合并添加乙醇适量,制成颗粒,干燥后即制得10000g小儿康颗粒,分装成1000袋。实施例4称取下列重量的中药材太子参3320g葫戸茶3320g山楂3320g乌梅1000g蝉蜕1000g白芍1700g麦芽1700g榧子1700g槟榔1700g陈皮330g茯苳1000g白术1000g;按以下步骤制备(1)称取麦芽、榧子和槟榔三味药材,加入以三味药材总重量计6倍量的水,浸泡2小时;(2)称取太子参、葫芦茶、山楂、乌梅、蝉蜕、白芍、陈皮、茯苓和白术九味药材,加入以九味药材总重量计4倍量的水,煎煮2小时,滤过,在药渣中加入以九味药材总重量计4倍量的水,并加入步骤(1)中三味药材及其浸泡液煎煮2小时,滤过,合并滤液,浓縮至65t:相对密度为1.22的一次清膏,放冷,边加入乙醇边搅拌至乙醇体积百分含量为50%,放置过夜,滤过,滤渣加体积百分浓度为50%的乙醇水溶液充分搅拌,滤过,合并两次滤液,回收乙醇并浓縮至65t:相对密度为1.22的二次清膏;(3)将上述二次清膏与蔗糖粉按重量比为1:4.5的比例混合并添加乙醇适量,制成颗粒,干燥后即制得10000g小儿康颗粒,分装成1000袋。实施例5称取下列重量的中药材太子参3320g葫芦茶3320g山楂3320g乌梅1000g蝉蜕1000g白芍1700g麦芽1700g榧子1700g槟榔1700g陈皮330g茯苓1000g白术1000g;按以下步骤制备(1)称取麦芽、榧子和槟榔三味药材,加入以三味药材总重量计4倍量的水,浸泡2小时;(2)称取太子参、葫芦茶、山楂、乌梅、蝉蜕、白芍、陈皮、茯苓和白术九味药材,加入以九味药材总重量计7倍量的水,煎煮2小时,滤过,在药渣中加入以九味药材总重量计7倍量的水,并加入步骤(1)中三味药材及其浸泡液煎煮2小时,滤过,合并滤液,浓縮至65t:相对密度为1.18的一次清膏,放冷,边加入乙醇边搅拌至乙醇体积百分含量为50%,放置过夜,滤过,滤渣加体积百分浓度为50%的乙醇水溶液充分搅拌,滤过,合并两次滤液,回收乙醇并浓縮至65t:相对密度为1.18的二次清膏;(3)将上述二次清膏与蔗糖粉按重量比为1:4.5的比例混合并添加乙醇适量,制成颗粒,干燥后即制得10000g小儿康颗粒,分装成1000袋。对比例1称取下列重量的中药材太子参3320g葫戸茶3320g山楂3320g乌梅1000g蝉蜕1000g白芍1700g麦芽1700g榧子1700g槟榔1700g陈皮330g茯苳1000g白术1000g;按以下步骤制备(1)称取麦芽、榧子和槟榔三味药材,加入以三味药材总重量计10倍量的水,浸泡2小时;(2)称取太子参、葫芦茶、山楂、乌梅、蝉蜕、白芍、陈皮、茯苓和白术九味药材,加入以九味药材总重量计12倍量的水,煎煮2小时,滤过,在药渣中加入以九味药材总重量计12倍量的水,并加入步骤(1)中三味药材及其浸泡液煎煮2小时,滤过,合并滤液,浓縮至原体积的1/4,放冷,加入等体积量的乙醇充分搅拌均匀,放置过夜,滤过,滤渣加体积百分浓度为50%的乙醇水溶液充分搅拌,滤过,合并两次滤液,回收乙醇并浓縮至6(TC相对密度为1.2的稠膏;(3)将上述二次清膏与蔗糖粉按重量比为1:4.5的比例混合并添加乙醇适量,制成颗粒,干燥后即制得10000g小儿康颗粒,分装成1000袋。对比例2除了步骤(1)中采用2倍量的水,步骤(2)中均采用10倍量的水外,其余操作均同对比例l,制得1000袋小儿康颗粒。对比例3除了步骤(1)中采用l倍量的水,步骤(2)中均采用2倍量的水外,其余操作均同对比例l,制得1000袋小儿康颗粒。对比例4除了步骤(1)中采用15倍量的水,步骤(2)中均采用6倍量的水外,其余操作均同对比例l,制得1000袋小儿康颗粒。对比例5除了步骤(1)中采用5倍量的水,步骤(2)中均采用10倍量的水外,其余操作均同对比例l,制得1000袋小儿康颗粒。8按照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六册第21页收载的小儿康冲剂质量标准(WS3-B-1091-92)对上述实施例15和对比例15制得的小儿康颗粒进行鉴别和正丁醇提取物的检测。其中,正丁醇提取物的检测方法如下取本品20g,称定重量(准确至0.01g),精密加入100ml正丁醇,称定重量(准确至O.Olg)密塞,放置1小时后,置水浴中加热回流1小时,放冷,置冰箱中放置过夜,取出放置室温,补充损失的重量,滤过,精密吸取滤液25ml,置怛重的蒸发皿中,于105t:干燥3小时,置干燥器中冷却30分钟,精密称重,计算百分含量,即得。颗粒剂项下其它指标,均按照2000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附录IC颗粒剂的检测方法进行各项指标检测,检验结果如下表<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9</column></row><table>由此可见,采用本发明方法进行小儿康颗粒生产,成品中正丁醇提取物提高幅度较大,且含量波动较小,产品质量稳定、可控,优于现有制备方法。权利要求一种小儿康颗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称取以下重量份的中药材太子参3.32葫芦茶3.32山楂3.32乌梅1.00蝉蜕1.00白芍1.70麦芽1.70榧子1.70槟榔1.70陈皮0.33茯苓1.00白术1.00;按以下步骤制备(1)称取麦芽、榧子和槟榔三味药材,加入以三味药材总重量计3~8倍量的水,浸泡2小时;(2)称取太子参、葫芦茶、山楂、乌梅、蝉蜕、白芍、陈皮、茯苓和白术九味药材,加入以九味药材总重量计3~8倍量的水,煎煮2小时,滤过;在药渣中加入以九味药材总重量计3~8倍量的水,并加入步骤(1)中三味药材及其浸泡液煎煮2小时,滤过,合并滤液,浓缩至60~70℃相对密度为1.18~1.22的一次清膏,放冷,边加入乙醇边搅拌至乙醇体积百分含量为50%,放置过夜,滤过,滤渣加体积百分浓度为50%的乙醇水溶液充分搅拌,滤过,合并两次滤液,回收乙醇并浓缩至60~70℃相对密度为1.18~1.22的二次清膏;(3)取二次清膏1重量份,加入蔗糖粉4.5重量份及乙醇,制成颗粒,干燥后即制得小儿康颗粒。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按以下步骤制备(1)称取麦芽、榧子和槟榔三味药材,加入以三味药材总重量计5倍量的水,浸泡2小时;(2)称取太子参、葫芦茶、山楂、乌梅、蝉蜕、白芍、陈皮、茯苓和白术九味药材,加入以九味药材总重量计5倍量的水,煎煮2小时,滤过,在药渣中加入以九味药材总重量计5倍量的水,并加入步骤(1)中三味药材及其浸泡液煎煮2小时,滤过,合并滤液,浓縮至607(TC相对密度为1.2的一次清膏,放冷,边加入乙醇边搅拌至乙醇体积百分含量为50%放置过夜,滤过,滤渣加体积百分浓度为50%的乙醇水溶液充分搅拌,滤过,合并两次滤液,回收乙醇并浓縮至607(TC相对密度为1.2的二次清膏;(3)取二次清膏1重量份,加入蔗糖粉4.5重量份及乙醇,制成颗粒,干燥后即制得小儿康颗粒。全文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小儿康颗粒的制备方法,称取以下重量份配比的中药材太子参3.32、葫芦茶3.32、山楂3.32、乌梅1.00、蝉蜕1.00、白芍1.70、麦芽1.70、榧子1.70、槟榔1.70、陈皮0.33、茯苓1.00和白术1.00。将上述十二味中药材经水提醇沉后的浸膏与适量蔗糖粉及乙醇混合,制成颗粒,干燥后即制得小儿康颗粒。该方法对水提取过程中的水用量以及醇沉过程中的乙醇用量进行严格控制,较传统的水提醇沉法效果好,制备的小儿康颗粒质量稳定、可控、正丁醇提取物含量稳定且符合标准要求,大大提高了产品的合格率,且方法操作简单、生产周期短、无需特殊的设备,成本低、收率高,适于工业化生产。文档编号A61P1/14GK101780234SQ20101013495公开日2010年7月21日申请日期2010年3月30日优先权日2010年3月30日发明者刘全国申请人:海南新中正制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