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血管分叉处介入治疗方法

文档序号:1184835阅读:55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血管分叉处介入治疗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专利涉及一种介入治疗方法,具体讲,涉及一种血管分叉处介入治疗方法。
背景技术
在血管介入治疗方面,内膜增生和血栓引起的再狭窄问题是导致手术后期通畅率 低的主要原因。而这一问题在冠状动脉分叉血管处的介入治疗方面尤为突出。血流动力学 研究发现,在分叉血管外侧壁面处常常发生流动分离和漩涡,导致这些部位的壁面剪切力 较低且振荡特征明显,从而为血液中有害物质的粘附与沉积创造了条件,同时容易诱发血 管内膜增生的产生。支架植入后引起的血流紊乱则会更加恶化血管分叉处的血流动力学环 境,加快血栓、内膜增生的发生,最终引起血管再狭窄。已有的血管分叉处介入治疗方法主要是根据血管堵塞部位和堵塞程度的不同而 采取不同的介入治疗方案,主要包括单独分叉血管植入支架、单独主血管植入支架、分叉 血管和主血管均植入支架等。单就同一血管(分叉血管或主血管)内支架植入而言,又有 植入单支架和植入多支架之分。然而,已有的血管分叉处支架植入治疗方法都只是从支架 植入的可操作性和血管的有效支撑性来考虑,并没有从血流动力学的角度来进行优化。因 此对分叉血管处支架的布置方案进行血流动力学优化将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研究发现,人体主动脉弓呈空间三维螺旋状。正是这一特殊的空间三维螺旋构形, 使得升主动脉处的血流呈旋动流态。主动脉弓处血流的旋动是升主动脉血管管壁得以光滑 冲刷以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保证。血流的旋动现象在腿部的大动脉和冠状动脉处同样 存在。这种流态的好处是一方面,它可使血流稳定,减小湍流;另一方面,它可使血管壁得 到光滑冲刷,减小血液中有害物质(如脂质等)在血管壁的沉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利用人体血液循环系统中的旋动流 原理,提出一种前置旋流导引器的分叉血管介入治疗方法,从而改善血管分叉处的血流动 力学环境,抑制该处介入治疗后血栓和内膜增生的发生,提高术后通畅率。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在血管分叉处按照 已有的介入方法实施介入治疗后,在血管分叉前端、紧邻分叉部位植入旋流导引器。旋流导引器是一种可以诱导血流产生旋动的血管介入器械,可以是能够诱导旋动 流的血管支架或覆膜支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利用上述技术方案实现分叉血管介入治 疗后,分叉前部的旋流导引器会诱导血流发生旋动。通过对比有旋动和无旋动两种条件下 分叉处的血流动力学分析结果可知,旋动流可以改善分叉处的血流动力学环境,使血流稳 定,提高分叉处血栓、内膜增生易发的两个部位分叉血管入口外侧壁面、与分叉口相对的 主血管内壁面的壁面剪切力,从而抑制这两个部位血栓、内膜增生的发生,提高分叉血管介 入手术的后期通畅率。


图1是血管分叉处发生堵塞示意图;图2是利用斑块旋切手段清除血管内斑块后的血管分叉示意图;图3是血管分叉处植入血管支架后的状态图;图4是植入旋流导引器后的血管分叉示意图;图中1主血管;2动脉粥样斑块;3分叉血管;4血管支架;5旋流导引器。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描述本发明所公布的分叉血管介入治疗方法是在血管分叉处按照已有的介入方法实 施介入治疗后,在血管分叉前端、紧邻分叉部位植入旋流导弓I器。下面以分叉血管内支架植入方案为例介绍本发明的实施过程。图1中,在血管分 叉处两个部位发生了动脉粥样斑块分叉血管3入口外侧壁面、与分叉口相对的主血管1内 壁面。采取如下介入治疗步骤1.利用斑块旋切手段清除分叉血管内的动脉粥样斑块;2.按照已有的支架植入技术和方法在分叉血管内植入血管支架4 ;3.在血管分叉的前端、紧邻分叉初始部位植入旋流导引器5。本实施方式中,第1、2两个步骤为已有技术手段和方法,第3个步骤为本发明的 创新之处。所采用的旋流导引器为可以使血流发生旋动的血管内植入器械。例如专利 W020041082533 (Al)所公布的螺旋型血管植入支架等。本实施例中的三个步骤均采用经皮 穿刺技术(Percutaneous)实施微创手术。血流动力学模拟的方法可以证明本发明所公布的血管分叉处介入治疗方法的优 越性。首先依据人体冠状动脉血管尺寸建立单独在分叉血管植入支架后的血管分叉模型, 然后分别模拟有旋动流和无旋动流两种情况下血管分叉处的血流动力学特性。结果显示, 旋动流态可以明显提高两个斑块易形成部位分叉血管3入口外侧壁面、与分叉口相对的 主血管1内壁面所受的壁面剪切力。从而达到抑制斑块形成和发展,提高手术后期通畅率 的目的。
权利要求
一种血管分叉处介入治疗方法,其特征是,在血管分叉部位实施介入治疗后,在血管分叉前端、紧邻分叉部位植入旋流导引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管分叉处介入治疗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旋流导引器为可 以诱导血流产生旋动流态的血管介入器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血管分叉处介入治疗方法,其特征是,所述血管介入器械为 血管支架或覆膜支架。
全文摘要
利用人体血液循环系统中的旋动流原理来改善血管分叉处的血流动力学环境,提高介入治疗术后通畅率。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在血管分叉处按照已有的介入方法实施介入治疗后,在血管分叉前端、紧邻分叉部位植入旋流导引器。本发明适用于血管分叉处血管堵塞后的介入治疗。
文档编号A61B17/00GK101897604SQ20101020186
公开日2010年12月1日 申请日期2010年6月9日 优先权日2010年6月9日
发明者孙安强, 樊瑜波, 邓小燕 申请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