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人工椎间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58532阅读:30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人工椎间盘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领域,特别涉及脊柱人工椎间盘。
背景技术
脊柱人工椎间盘,目前应用于临床的有很多种,但其运动模式与实际的人体椎间 盘运动模式相差甚远,其植入人体后可能加速相邻椎间盘退变。
发明内容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即与实际椎间盘运动模式较相近的人工 椎间盘。本发明的设计构思是人工椎间盘在脊柱屈伸时,可以像正常人体椎间盘那样变形 蠕变,如前屈时椎间盘压缩变形,前部较后部程度大,后伸时压缩变形,前部较后部程度小, 并伴有屈伸运动时椎间隙的上位椎体相对于下位椎体的前后移位,前屈时上位椎体相对于 下位椎体向前滑移,后伸时维持于中心位,不向后滑移。从而使人工椎间盘运动较接近人体 椎间盘的运动模式。基于以上构思,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人工椎间盘,包括上底座、可变形 的髓核、下底座及筒状包膜四个部分。上下底座均为刚性、耐腐材料,上底座顶部终板面压 有钛丝及骨诱导涂层用于与终板骨质牢固结合,其底部髓核面为球窝状,表面为粗糙颗粒 面,有利于增加与髓核的滑动阻力;下底座底部终板面为圆形平面,表面压有钛丝及骨诱导 材料用于与终板骨牢固结合,其顶部髓核面为类似球窝状,但前沿低于底座髓核面的中心, 有利于前屈时,上底座变形髓核向前滑移,后沿高于底座髓核面的中心,有利于后伸时,上 底座不向后滑移,同样髓核面为粗糙颗粒面,降低与髓核的相对滑动;髓核为圆柱形其直径 略小于底座的直径,其上底座面及下底座面的形状与上下底座的髓核面相耦合。筒状包膜 将夹有髓核的上下底座包裹,其两端通过捆扎方式固定于上下底座的外壁上,从而形成一 个整体,筒状包膜为韧性并伴有弹性的材料。脊柱屈伸导致髓核适应性变形,当脊柱前屈时,上底座变形髓核并向前滑移,后伸 时,尽管髓核变形但上底座回复或停留于中心位。此种设计使人工椎间盘运动比较接近人 体椎间盘运动模式,从而降低了邻近椎间盘退变可能性。

图1是本发明一种人工椎间盘的结构图。图2是本发明一种人工椎间盘的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图1所示的新型人工椎间盘包括一个上底座1、一个髓核2、一个下底座3及一个筒状包膜4。本发明的安装方式如下将具有弹性的髓核2顶部与上底座1底部接触耦合,将髓 核2底部与下底座3顶部接触耦合,用筒状包膜4将所述对合好的上底座1、髓核2及下底 座3包裹,并将筒状包膜4的两端捆扎与上底座1和下底座2的外壁上。将此人工椎间盘 嵌入脊柱椎间隙中,上底座1顶部与椎间隙上位终板接触融合,下底座3与椎间隙下位终板 接触融合,下底座3外沿高起侧5在后方与脊髓相邻,低平侧6在椎体前方。其工作原理当此人工椎间盘嵌入脊柱椎间隙后,上底座1通过终板面的钛丝及 骨诱导涂层与椎间隙上位终板牢固结合,下底座3通过终板面的钛丝及骨诱导涂层与椎间 隙下位终板牢固结合;当脊柱前屈时,上底座1压缩弹性髓核,前部较后部程度大,由于下 底座3髓核面前部外沿6低平,故可同时出现向前滑移运动。当脊柱后伸时,上底座压缩弹 性髓核,后部较前部程度大,由于其髓核面后部外沿5高起阻挡,使上底座复位或停于中心 位,不向后部滑移。
权利要求一种人工椎间盘,包括上底座(1)、下底座(3)及筒状包膜(4),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上底座及下底座之间的弹性髓核(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椎间盘,其特征在于下底座的顶面一侧高,另一侧低。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椎间盘,其特征在于上底座、下底座与髓核的配合面为 粗糙颗粒面。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人工椎间盘。即将人工椎间盘设计为四个部分,上底座、髓核、下底座及筒状包膜。上底座及下底座为刚性,下底座顶部设计为高起的后沿和低平的前沿,髓核为弹性材料,易压缩变形,筒状包膜包裹上底座、髓核和下底座为一整体。脊柱屈伸导致髓核适应性变形,当脊柱前屈时,上底座压缩变形髓核并相对于下底座向前滑移,后伸时尽管髓核被压缩变形但上底座相对于下底座回复或停留于中心位。此种设计使人工椎间盘运动比较接近人体椎间盘运动模式,从而降低了邻近椎间盘退变可能性。
文档编号A61F2/44GK201631427SQ20102017273
公开日2010年11月17日 申请日期2010年4月23日 优先权日2010年4月23日
发明者李郁松, 蒋秀英 申请人:蒋秀英;李郁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