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血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63830阅读:16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采血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采血装置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采血装置,尤指一种能由外观轻易辨识是否处于待推动状 态的采血装置。
背景技术
[0002]随着医学与科技的进步,目前市面上已出现许多医疗检测仪器,只须采集微量 的样本便能进行检测分析,因此受测者仅需在皮肤上穿刺并挤出足以实施检测的微量血 液即可。对许多需要长期监控病程的慢性病患、病患的家属,乃至于医疗单位的照护人 员而言,此一穿刺采血动作是每日必需重复执行的。以糖尿病患为例,为了有效地控制 糖尿病患的血糖浓度,医护人员、病患本人或其家属每天都必须使用采血装置来采集血 液样本,再将该血液样本滴入或通过毛细现象吸入已插入血糖仪中的血糖试纸,进而测 量血液样本的血糖浓度,故采血装置已成为此一族群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医疗器材。 为符合此一需求,目前市面上设计了各种不同的采血装置,且大体分为可重复使用的采 血装置,以及一次性的抛弃式采血装置。[0003]可重复使用的采血装置主要包含一类似笔杆状的外壳、一传动机构及一针座等 构件,通过操作内部的传动机构,使该装置由未推动状态转变为待推动状态,并利用按 压的方式使针座上的采血针穿刺被采血者的皮肤,当该采血针使用完毕后,再进行更换 的动作。如中华民国发明专利第1246911号揭露的安全采血装置,其包括一壳体组及一 组装于壳体内的操作组,当安全采血装置按压推动针头后,安全采血装置即无法再行按 压,必须将新的针座重新组装入安全采血装置后才能再次使用。然而,目前市面上的采 血装置,使用者无法由外观轻易得知该装置是否已处于待推动状态,由于使用者同时还 需操作其它的量测装置(如血糖仪)与相关准备步骤(如采血针的更换、采血部位的消毒 等等),故往往于即将进行采血时已遗忘该采血装置是否已处于待推动状态,甚至可能造 成在更换采血针时误触推动钮而遭刺伤的危险。因此,如何在不过度提高采血装置结构 复杂度的前提下,令使用者可轻易透过外观辨识采血装置所处的状态,正是有待相关业 者改进之处。实用新型内容[0004]为了改善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采血装置,其可令使用者 透过外观轻易辨识该采血装置是否处于待推动状态。[000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在于提供一种采血装置,可区分为 一前端及一后端,其包括[0006]一壳体,其具有一针座单元卡合口 ; 一发射机构,可移动地穿设于该壳体中且 包含一针座单元,用以固定一采血针,该针座单元一侧朝前端游离延伸设有一卡合部, 该卡合部表面具有一标示;一准备机构,与该发射机构的针座单元连动结合;及一盖 体,可拆卸地与该壳体的前端相结合。[0007]通过操作该准备机构而令该采血装置处于待推动状态,该卡合部与该针座单元 卡合口相卡合,使该卡合部上的标示显示于该针座单元卡合口外而显示处于待推动状 态。[0008]于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采血装置中,该标示为视觉上容易辨识的颜色、形状、 图样、文字、花纹或其结合。于一较佳实施例中,该标示为一视觉上容易辨识的颜色。 该标示用以让使用者能够轻易辨识该采血装置是否已处于待推动状态。[0009]于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采血装置中,该壳体包括一内壳体和一外壳体,该内壳 体组装于该外壳体内,且该针座单元卡合口设于该内壳体的一侧。于一较佳实施例中, 该内壳体由该外壳体的前端套设入该外壳体并与该外壳体相结合。[0010]于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采血装置中,该外壳体相应于该内壳体的针座单元卡合 口处设有一触发件结合口。[0011]于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采血装置中,其进一步包含一触发件,组装设于该触发 件结合口内。于一较佳实施例中,该触发件为透明或半透明材质。于一较佳实施例中, 该触发件于该采血装置处于待推动状态时与该卡合部相接触。该触发件的功能有二,一 为触发该针座单元使该针座单元向前端推送以达到穿刺采血的目的;二为令使用者透过 该透明或半透明的触发件得以看见该卡合部上的标示。[0012]于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采血装置中,该针座单元进一步于近中段处凸设一抵压 部,且该发射机构进一步包括一第一弹性元件,可移动地套设于该抵压部及该内壳体后 端之间。该第一弹性元件用以蓄积推动该针座单元的弹性能量。[0013]于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采血装置中,该针座单元前端进一步包含一采血针结合 部,用以与该采血针结合。于一较佳实施例中,该采血针结合部为一管状结构,使该采 血针能套设于其中,该采血针结合部后端与该针座单元接合处设有一孔洞。[0014]于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采血装置中,该准备机构包括一套筒,一拉柄及一针座 单元固定件。该套筒前端设有一开口,该拉柄的前端与该套筒的后端相结合,而该针座 单元固定件可移动地设于该套筒内。此外,该针座单元后端进一步设有一卡勾穿设过该 开口而与该针座单元固定件固定组装。该准备机构与该发射机构的针座单元连动结合, 故使用者可通过将该拉柄向后方拉动,连带令该针座单元向后端移动,使该采血装置由 未推动状态转换至待推动状态。于一较佳实施例中,该套筒内进一步设有一第二弹性元 件,其前端抵挚于该套筒前端内壁,其后端抵挚于该针座单元固定件,用于将推动后的 该针座单元回复至未推动状态。[0015]于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采血装置中,该盖体包括一前盖与一针座盖,该针座盖 的前端套设结合组装于该前盖内。于一较佳实施例中,该针座盖可拆卸地与该壳体相结 合,该前盖则套设于该针座盖前端。[0016]于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采血装置中,其中该前盖的前端设有一凹陷部,该凹陷 部中央设有一开孔。由于该前盖的前端直接接触使用者的采血部位,故于其上设计一凹 陷部,除可达到加压集血的目的,亦可避免该采血装置于采血时不慎由采血部位滑脱。[0017]于一较佳实施例中,该盖体进一步包含一深度调节环,设于该前盖及该针座盖 间且套设于该前盖内。该深度调节环内侧设有一滑槽及多个卡合沟,能与该针座盖相配 合以调整该前盖前端与该针座盖前端的距离,从而达到调整穿刺深度的目的。[0018]于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采血装置中,该内壳体及该外壳体间进一步包含一退针 套,套设于该外壳体前端外侧。于一较佳实施例中,该退针套内侧向前端凸设有一退针 杆,穿设于该壳体中,于该针座盖与该壳体分离的状态下,该退针套能向前端推动使该 退针杆穿入该针座单元的采血针结合部后端的孔洞,从而将该采血针退出该采血针结合 部。[0019]于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采血装置中,该针座单元于该抵压部向后端于该针座单 元一侧进一步凸设有一抵靠部,用以限制该针座单元向后段移动的距离。当该针座单元 向后端移动至待推动状态后,若再将该针座单元向后端移动,则该抵靠部将接触该内壳 体的后端而无法继续后移。[0020]于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采血装置中,该盖体前端内侧进一步设有一缓冲件。于 一较佳实施例中,该缓冲件设于该针座盖前端内侧。一般而言,该缓冲件由具有弹性的 材料构成,于一较佳实施例中,该缓冲件为一环状橡胶垫。在针座盖前端内侧设一缓冲 件,能降低采血针推动后的震动幅度并减低推动时产生的撞击音量,此外,配合该壳体 内部的结构设计,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采血装置能将针座单元的单边最大晃动幅度控制 在0.2mm以下,降低使用者于采血时的疼痛感。[0021]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采血装置对照于现有技术与现有的产品,具有 以下的有益技术效果[0022]一、可由外观轻易辨识是否已处于待推动状态。[0023]二、前盖的凹陷部设计具有集血与避免滑脱的功用。[0024]三、于针座盖前端增设一缓冲件,降低使用者的疼痛感。


[0025][0026][0027][0028][0029][0030][0031][0032][0033][0034][0035][0036][0037][0038][0039][0040][004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的外观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中一前盖的放大剖面图。 图4A为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的采血装置处于未推动状态时的剖面图。 图4B为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的采血装置处于待推动状态时的剖面图。 图4C为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的采血装置于推动瞬间的剖面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壳体12内壳体121针座单元卡合口 14外壳体 141触发件结合口 30发射机构 32针座单元 321采血针结合部 322卡合部 323标示 324抵压部 325抵靠部 326卡勾34第一弹性元件40准备机构 42套筒 421开口44针座单元固定件46拉柄48第二弹性元件[0042]50触发件[0043]60盖体62针座盖[0044]64前盖641陷部[0045]642开孔66深度调节环[0046]70缓冲件80采血针[0047]81采血针尖端[0048]90退针套92退针杆[0049]Ef前端后端具体实施方式
[0050]本实用新型内容及若干具体实施例请参考附图且详述如下。事实上,本实用新 型可能以不同的形式来实施,且不应该被推断为仅限于文中所提及的实例。[0051]图1及图2分别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外观图及立体分解图。参考图1 及图2,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采血装置可区分为一前端Ef及一后端:Er,其包括一壳体 10,一发射机构30,一准备机构40及一盖体60。另请配合图4A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 一较佳实施例的采血装置处于未推动状态时的剖面图。[0052]于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采血装置中,该壳体10具有一针座单元卡合口 121,于 一较佳实施例中,该壳体10包括一内壳体12和一外壳体14,该内壳体12组装于该外壳 体14内,且该针座单元卡合口 121设于该内壳体12的一侧。于一较佳实施例中,该内 壳体12由该外壳体14的前端套设入该外壳体14并与该外壳体14相结合。[0053]于一较佳实施例中,该外壳体14相应于该内壳体12的针座单元卡合口 121处设 有一触发件结合口 141。于一较佳实施例中,该触发件结合口 141呈椭圆形且涵盖该针座 单元卡合口 121。[0054]于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采血装置中,该发射机构30可移动地穿设于该壳体10中 且包含一针座单元32,该针座单元32用以固定一采血针80,于一较佳实施例中,该发射 机构30可移动地穿设于该内壳体12中。该针座单元32 —侧朝前端Ef游离延伸设有一 卡合部322,该卡合部表面具有一标示323,于一较佳实施例中,该卡合部322与内壳体 12的针座单元卡合口 12位于同一侧;于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采血装置中,该标示323为 视觉上容易辨识的颜色、形状、图样、文字、花纹或其结合。于一较佳实施例中,该标 示323为一视觉上容易辨识的颜色,通过直接将颜料涂布或印刷于该针座单元32的卡合 部322上而完成。[0055]于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采血装置中,该针座单元32进一步于近中段处凸设一抵 压部324,且该发射机构30进一步包括一第一弹性元件34,可移动地套设于该抵压部324 及该内壳体12后端之间。该第一弹性元件34用以蓄积推动该针座单元32的弹性能量。 于一较佳实施例中,该抵压部3M为一环状凸起,且该卡合部322由该抵压部3M—侧朝 前端Ef游离延伸而出。[0056]于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采血装置中,其进一步包含一触发件50,组装设于该触 发件结合口 141内。于一较佳实施例中,该触发件50为透明或半透明材质。由于该触 发件50配合该触发件结合口 141,故于一较佳实施例中,该触发件50呈椭圆形,且其内部具有一突出构造用以与该针座单元32的卡合部322接触。[0057]于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采血装置中,该针座单元32前端进一步包含一采血针结 合部321,用以与该采血针80结合。于一较佳实施例中,该采血针结合部321为一管状 结构使该采血针80能套设于其中,该采血针结合部321后端与该针座单元32接合处设有 一孔洞。[0058]于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采血装置中,该针座单元32于该抵压部324向后端进一 步于该针座单元32—侧凸设有一抵靠部325。于一较佳实施例中,该抵靠部325呈一长 方体,较佳地,该抵靠部325设于该针座单元32的两侧。该抵靠部325用以限制该针座 单元32向后端&移动的距离。当该针座单元32向后端&移动至待推动状态后,若继 续将该针座单元32向后端移动,则该抵靠部325将接触该内壳体12的后端而无法继 续后移。[0059]于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采血装置中,该准备机构40与该发射机构30的针座单元 32连动结合。于一较佳实施例中,该准备机构40包括一套筒42,一拉柄46,及一针座 单元固定件44。该套筒42前端设有一开口 421,该拉柄46的前端与该套筒42的后端相 结合,而该针座单元固定件44可移动地设于该套筒42内。此外,该针座单元32后端进 一步设有一卡勾3 穿设过该套筒42的开口 421而与该针座单元固定件44固定组装。 由于该准备机构40通过该针座单元固定件44与该发射机构30的针座单元32连动结合, 故使用者可通过将该拉柄46向后端&拉动,连带令该针座单元32向后端&移动,使该 采血装置由未推动状态转换至待推动状态。于一较佳实施例中,该套筒42内进一步设有 一第二弹性元件48,其前端抵挚于该套筒42前端内壁,其后端抵挚于该针座单元固定件 44,用于将推动后的该针座单元32回复至未推动状态。[0060]于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采血装置中,该盖体60可拆卸地与该壳体10的前端相结 合。该盖体60包括一前盖64与一针座盖62,该前盖64套设结合组装于该针座盖62前 端且包含一凹陷部641及一开孔642,该针座盖62可拆卸地与该壳体10相结合。于一较 佳实施例中,该针座盖62可拆卸地与该内壳体12相结合。当使用者欲更换针座单元32 上的采血针80时,仅需将该针座盖62与该内壳体12分离,该针座单元32的采血针结合 部321及其上的采血针80便露出在外以利替换。[0061]于一较佳实施例中,该盖体60进一步包含一深度调节环66,设于该前盖64及 该针座盖62间且套设于该前盖64内。该深度调节环66内侧设有一滑槽及多个卡合沟, 通过旋转该前盖64及其内的深度调节环66,能使该前盖64沿该滑槽向前端Ef或后端 移动,以调整该前盖64前端与该针座盖62前端的距离,从而达到调整穿刺深度的目的。 由于该采血针80向前端Ef移动时最远仅能达到该针座盖62的前端,故旋转该前盖64使 该前盖64的前端与该针座盖62的前端距离越远,则该采血针80的一尖端81穿出该开孔 642的长度则越短,亦即穿刺深度越浅;反之,若该前盖64的前端与该针座盖62的前端 距离越近,则该采血针80的尖端81穿出该开孔642的长度则越长,亦即穿刺深度越深。 于一较佳实施例中,该深度调节环66内侧设有五个卡合沟,故该采血装置具有五种不同 的穿刺深度可供选择。[0062]于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采血装置中,该盖体60前端内侧进一步设有一缓冲件 70。于一较佳实施例中,该缓冲件70设于该针座盖62前端内侧,且该缓冲件70为一环状橡胶垫。该缓冲件70用以缓冲该针座单元32推动后的撞击力并发挥吸震的功效,当 无缓冲件70存在时,该针座单元32上的采血针80于推动后将直接撞击该针座盖62前端 内侧,并产生上下、前后或左右的震动,使采血针尖端81于采血部位中移动,加剧使用 者的疼痛感。因此,在针座盖62前端内侧设一缓冲件70,能降低采血针80推动后的震 动幅度,减轻使用者的疼痛感。[0063]于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采血装置中,该内壳体12及该外壳体14间进一步包含一 退针套90,套设于该外壳体14前端外侧。于一较佳实施例中,该退针套90内侧向前端 Ef凸设有一退针杆92,穿设于该壳体10中,于该针座盖62与该壳体10分离的状态下, 该退针套90能向前端Ef推动使该退针杆92穿入该针座单元32的采血针结合部321后端 的孔洞,从而将该采血针80退出该采血针结合部321。[0064]图3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中该前盖64的放大剖面图。参考图3,于本实用 新型所提供的采血装置中,该前盖64的前端设有一凹陷部641,该凹陷部641中央设有 一开孔642。由于该前盖64的前端直接接触使用者的采血部位,故于其前端设计一凹陷 部641,可使该前盖64的前端接触使用者的采血部位如手指皮肤表面时,对该部位产生 一向中央集中的压力,使采血部位稍稍隆起,此时当采血针穿刺该部位后,便可于短时 间内取得所需的血液量,省去因使用者还须挤压采血部位所造成的麻烦与二次疼痛;此 外,该凹陷部641的设计亦使得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采血装置能够更稳固地与使用者的 采血部位相接触,避免于采血时不慎滑脱。[0065]图4A至图4C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采血装置操作时的各状态图。图4A 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采血装置处于未推动状态时的剖面图。参考图4A,于未推 动状态时,该针座单元32的卡合部322上的标示323位于该内壳体12内部而并未显示于 该针座单元卡合口 121外,故在此状态下,使用者无法透过该触发件50看见该标示323。[0066]图4B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采血装置处于待推动状态时的剖面图。同时参 考图4A及图4B,当使用者将准备机构40中的拉柄46向后端&拉动时,将带动该套筒 42及套筒42内的针座单元固定件44 一并向后端&移动,由于该针座单元32后端的卡勾 326固定于该针座单元固定件44,因此该针座单元固定件44向后移动时亦将带动该针座 单元32由该内壳体12的前端Ef向后端移动,此时该第一弹性元件34的末端与该内 壳体12的后端相接触,其前端则抵挚于该抵压部324,持续向后端:Er拉动该拉柄46将该 针座单元32向后端带动时,该第一弹性元件34则开始产生形变并依据弹性定律累积 一推动弹力,直至该针座单元32的卡合部322与该内壳体12的针座单元卡合口 121相卡 合,如图4B所示,此时该采血装置处于待推动状态,且该卡合部322上的标示323显示 于该针座单元卡合口 121外。[0067]当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采血装置处于待推动状态时,通过按压该触发件50,可 释放该第一弹性元件34所累积的推动弹力,将该针座单元32向前端Ef推送,达到穿刺 采血的目的。除此之外,使用者亦可透过该透明或半透明的触发件50看见该卡合部322 上的标示323。为了达到上述的二功能,于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采血装置中,该触发件 50于该采血装置处于待推动状态时,位于该针座单元32的卡合部322的外侧,且该触发 件50内部的突出构造与该卡合部322的标示323相接触,因此使用者除了能经由该触发 件50看见该卡合部322上的标示323外,更能够进一步通过按压该触发件50,使该卡合部322离开该针座单元卡合口 121,进而使该针座单元32向前端Ef推送。[0068]图4C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采血装置于推动瞬间的剖面图。参考图4C, 于按压该触发件50使该采血装置推动的瞬间,该第一弹性元件34释放其推动弹力并推动 该针座单元32向前端Ef移动,使该采血针尖端81穿出该开孔642而刺穿采血部位,于 此同时,该采血针80前端周围与该缓冲件70相接触,降低推动瞬间该采血针80的震动 幅度。此外,由于该针座单元32后端的卡勾3 固定于该针座单元固定件44,故针座单 元32向前移动时,亦将带动该针座单元固定件44向前移动,并压缩该第二弹性元件48 使其产生形变并累积一回复弹力,当该采血装置完成穿刺采血后,该回复弹力将使该采 血装置回复至如图4A所示的未推动状态,而可进行下一次采血。[0069]前述实施例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内容,在此基础上所做的任何可能的修正 及改变均不脱离权利要求书所主张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采血装置,可区分为一前端及一后端,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壳体,其具有一针座单元卡合口 ;一发射机构,可移动地穿设于该壳体中且包含一针座单元,用以固定一采血针,该 针座单元一侧朝前端游离延伸设有一卡合部,该卡合部表面具有一标示;一准备机构,与该发射机构的针座单元连动结合;及一盖体,可拆卸地与该壳体的前端相结合;通过操作该准备机构而令该采血装置处于待推动状态时,该卡合部与该针座单元卡 合口相卡合,使该标示显示于该针座单元卡合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血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壳体包括一内壳体和一外壳体,该 内壳体组装于该外壳体内,且该针座单元卡合口设于该内壳体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采血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外壳体相应于该针座单元卡合口处 设有一触发件结合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采血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含一触发件,组装设于该触 发件结合口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采血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触发件为透明或半透明材质的触发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采血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触发件于该采血装置处于待推动状 态时与该卡合部相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采血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针座单元进一步于近中段处凸设一 抵压部,且该发射机构进一步包括一第一弹性元件,可移动地套设于该抵压部及该内壳 体后端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采血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针座单元前端进一步包含一采血针 结合部,用以与该采血针结合。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采血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准备机构包括一套筒,其前端设有一开口 ;一拉柄,该拉柄的前端与该套筒的后端相结合;及一针座单元固定件,可移动地设于该套筒内;且该针座单元后端进一步设有一卡勾穿设过该开口而与该针座单元固定件固定组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采血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套筒内进一步设有一第二弹性元 件,其前端抵挚于该套筒前端内壁,其后端抵挚于该针座单元固定件。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采血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盖体包括一前盖与一针座盖,该 前盖套设于该针座盖前端。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采血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前盖的前端设有一凹陷部,该凹 陷部中央设有一开孔。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采血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盖体进一步包含一深度调节环, 设于该前盖及该针座盖间且套设于该前盖内。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采血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内壳体及该外壳体间进一步包含 一退针套,套设于该外壳体前端外侧。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采血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退针套内侧向前端凸设有一退针杆,穿设于该壳体中。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采血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针座单元于该抵压部向后端于该 针座单元一侧进一步凸设有一抵靠部。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采血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盖体前端内侧进一步设有一缓冲件。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采血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缓冲件设于该针座盖前端内侧。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采血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缓冲件为一环状橡胶垫。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采血装置,其包含一壳体、一发射机构、一准备机构及一盖体。该发射机构包含一针座单元,该针座单元一侧朝前端游离延伸设有一卡合部,该卡合部表面具有一视觉上容易辨识的标示,通过操作该准备机构而令该采血装置处于待推动状态,该标示显示于该采血装置外,从而达到显示该装置已处于待推动状态的目的。
文档编号A61B5/151GK201806710SQ20102026808
公开日2011年4月27日 申请日期2010年7月20日 优先权日2010年7月20日
发明者廖英智, 陈朝旺, 黄逸欣 申请人:泰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