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肢用套筒的改良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7732阅读:13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义肢用套筒的改良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可提升舒适性与穿脱方便性的义肢用套筒的改良结构,尤适 于肢体残障人士穿戴义肢时所用的套筒或类似结构者。
背景技术
部分因遭遇意外伤害而使肢体伤残导致截肢的人,为恢复正常的生活,多数会装 设义肢以恢复行走及运动的功能。而肢体伤残人士于穿戴义肢前,多数以套筒套置在残肢 上作为保护残肢的方法。与使用者残肢持续紧密接触的义肢套筒,多数皆具有保护残肢不 易受伤及使用舒适的功效。但与肌肤长时间接触的义肢套筒,该义肢套筒表面于穿脱时易 受硅胶材料较大的摩擦力影响而不易穿脱,造成肢体伤残人士生活上的不便利。图IA与图IB为传统义肢用套筒结构的剖面视图及其A_A剖面视图,从图式可知, 传统义肢用套筒1由硅胶层11组成,传统义肢用套筒具有弹性可供肢体残障人士于穿戴义 肢时使用,进而缓冲使用时所产生的作用力冲击,以达舒适穿戴的目的。传统义肢用套筒1 的硅胶层11容易在反复穿脱后出现损坏的情形。因此,为改善肢体伤残人士使用传统义肢用套筒时所遇到的诸多缺失,除需着手 提升义肢用套筒的强度与韧性,令义肢用套筒具有减少细菌滋生的抑菌表面外,更应兼具 降低摩擦力而易于穿脱的特性,使义肢用套筒具有穿着舒适、方便使用等优点。由此可见,上述传统义肢用套筒仍有诸多缺失及不足,实非一良善的设计者,而亟 待加以改良。本案创作人有鉴于上述现有的传统义肢用套筒于实际使用时的缺失,且积累个人 从事相关产业开发实务上多年的经验,精心研究,终于研发出一种义肢用套筒的改良结构。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义肢用套筒的改良结构,令义肢用套筒强度 提升、套筒表面具较低摩擦力并易于穿脱,且同时具备抑菌效果的平滑层。本实用新型的次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穿脱更具舒适性的义肢用套筒的改良结构。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延展性的义肢用套筒的改良结构。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义肢用套筒的改良结构,设有一端呈开放状的硅胶 筒,该硅胶筒表面上的平滑层由硅烷类化合物、苯类化合物或一均勻、细小的凹凸纹路其中 任一种所建构。如上所述的义肢用套筒的改良结构,该硅胶筒内面结合有一具伸展性的纤维组织层。如上所述的义肢用套筒的改良结构,该硅胶筒内面结合一具伸展性的纤维组织
层,以及一硅胶层。如上所述的义肢用套筒的改良结构,该平滑层由化学真空气相沉积法(Vacuum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电楽辅助化学气相沉禾只法(Plasmaenhanced chemical
3vapor deposition)其中任一禾中所建构。如上所述的义肢用套筒的改良结构,该平滑层包含喷砂加工、具纹理表面模具加 工成形其中任一种所建构;又,该喷砂加工施行于义肢用套筒表面或模具表面。如上所述的义肢用套筒的改良结构,该硅烷类化合物为六甲基二硅烷。如上所述的义肢用套筒的改良结构,该苯类化合物为聚对二甲苯。如上所述的义肢用套筒的改良结构,可更进一步于硅胶筒封闭端设一可稳定残肢 与义肢位置的扣接件。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义肢用套筒的改良结构,与传统结构相比,更具有下列优占.
^ \\\ ·传统义肢套筒的硅胶材料表面具较大摩擦力,当其反折穿套时,该筒体表面易相 互黏贴,并不利于穿脱;本实用新型硅胶筒表面平滑层具抑菌、低摩擦力特性,使其易于反 折穿套并可减少细菌滋生。本实用新型的硅胶筒表面除具有平滑层之外,另侧进一步与一具伸展性的纤维组 织层结合;再者,该硅胶套筒内部结合有纤维组织层后,更进一步与一硅胶层结合,使本实 用新型的义肢用套筒结构更为强化。

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及其附图,将可进一步了解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及其目的功效;有关该实施例的附图为图IA为现有义肢用套筒结构的剖面图;[0023]图IB为图IA的A_A剖面视图;[0024]图2A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剖面视图[0025]图2B为图2A的B_B剖面视图;[0026]图3A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剖面视图[0027]图3B为图3A的C_C剖面视图;[0028]图4A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剖面视图[0029]图4B为图4A的D_D剖面视图;[0030]图5A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剖面视图[0031]图5B为图5A的E_E剖面视图。[0032]主要部分代表符号[0033]1传统义肢用套筒[0034]11硅胶层[0035]21硅胶筒[0036]22平滑层[0037]31硅胶筒[0038]32平滑层[0039]33纤维组织层[0040]41硅胶筒[0041]42平滑层[0042]43纤维组织层44硅胶层51硅胶筒52平滑层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2A及图2B,为本实用新型义肢用套筒的改良结构第一实施例的剖面图 及其B_B剖面视图,本实用新型设有一端呈开放状的硅胶筒21,该硅胶筒21表面上设有一 由硅烷类化合物或苯类化合物其中任一种所建构的平滑层22。请参阅图3A及图3B,为本实用新型义肢用套筒的改良结构第二实施例的剖面图 及其C_C剖面视图,本实用新型具有一端呈开放状的硅胶筒31,该硅胶筒31内面结合有一 具伸展性的纤维组织层33,另侧设有一由硅烷类化合物或苯类化合物其中任一种所建构的 平滑层32。请参阅图4A及图4B,为本实用新型义肢用套筒的改良结构第三实施例的剖面图 及其D_D剖面视图,本实用新型具有一端呈开放状的硅胶筒41,该硅胶筒41表面设有一由 硅烷类化合物或苯类化合物其中任一种所建构的平滑层42,而硅胶筒41内面则设有一具 伸展性的纤维组织层43及一硅胶层44。请参阅图5A及图5B,为本实用新型义肢用套筒的改良结构第四实施例的剖面图 及其E_E剖面视图,本实用新型具有一端呈开放状的硅胶筒51,该硅胶筒51表面为一均勻、 细小的凹凸纹路所建构的平滑层52 ;再者,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其内面结构结合方式与 第二、第三实施例相同。其中第一实施例、第二实施例以及第三实施例的平滑层由化学真空气相沉积 法(Vacuum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电菜辅助化学气相沉禾只法(Plasmaenhanced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其中任一种所建构;第四实施例的平滑层则以喷砂加工、具 纹理表面模具加工成形其中任一种所建构;又,该喷砂加工施行于义肢用套筒表面或模具 表面;况且该平滑层22、32、42、44内所应用的硅烷类化合物为六甲基二硅烷;苯类化合物 为聚对二甲苯。同时,上述的各硅胶筒21、31、41、51的封闭端侧更进一步设有一可稳定义肢位置 的扣接件。
权利要求一种义肢用套筒的改良结构,设有一端呈开放状的硅胶筒;其特征在于该硅胶筒表面上设有一由硅烷类化合物或苯类化合物其中任一种所建构的平滑层。
2.一种义肢用套筒的改良结构,设有一端呈开放状的硅胶筒;其特征在于该硅胶筒表面为一均勻、细小的凹凸纹路所建构的平滑层。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义肢用套筒的改良结构,其中该硅胶筒内面与一具伸展性 的纤维组织层结合。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义肢用套筒的改良结构,其中该硅胶筒内面与一具伸展性 的纤维组织层结合,同时该具伸展性的纤维组织层另侧与一硅胶层结合。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义肢用套筒的改良结构,其中该平滑层以化学真空气相沉积 法、电浆辅助化学气相沉积法其中任一种所建构。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义肢用套筒的改良结构,其中该硅烷类化合物为六甲基二硅焼。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义肢用套筒的改良结构,其中该苯类化合物为聚对二甲苯。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义肢用套筒的改良结构,其中该硅胶筒表面的平滑层以喷砂加 工或具纹理的模具加工成形其中任一种所建构。
9.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义肢用套筒的改良结构,其中该喷砂加工施行于义肢用套 筒表面或模具表面以建构平滑层。
10.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义肢用套筒的改良结构,其中该硅胶筒封闭端设有一连接 义肢使其定位的扣接件。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义肢用套筒的改良结构,设有一端呈开放状的硅胶筒,该硅胶筒具有平滑层,该平滑层由硅烷类化合物、苯类化合物或一均匀、细小的凹凸纹路其中任一种所建构;该硅胶筒内面与一具伸展性的纤维组织层结合,又,该具伸展性的纤维组织层另侧更进一步与一硅胶层结合,以提升义肢用套筒强度;并借助硅胶筒平滑层以方便使用者穿脱。
文档编号A61F2/78GK201734804SQ201020299228
公开日2011年2月9日 申请日期2010年8月19日 优先权日2010年8月19日
发明者陈惠美 申请人:陈惠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