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导管微创介入术用输送及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4437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经导管微创介入术用输送及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经导管微创介入术用输送及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的先天性结构性心脏病的治疗方法主要为外科手术治疗,通过实行全身麻 醉,外科开胸手术,并配合体外循环,进行外科修补结构性先天性缺损。外科手术的缺点是 创伤大,并发症发生率高,术后留有疤痕,且手术费用及其昂贵。近年来随着介入材料和方 法学的进展,包括房室间隔缺损、卵圆孔未闭和动脉导管未闭在内的某些先天性心脏病可 以通过非开胸经导管介入的手段进行治疗,即通过微创介入治疗,房间隔缺损封堵器、室间 隔缺损封堵器和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经股静脉穿刺通过传送导管,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 影像定位下,传送至各相应病患处进行修补治疗。具体来说,微创介入治疗就是不开刀暴露病灶的情况下,在皮肤、血管上作直径几 毫米的微小通道,或经人体原有的管道,在影像设备(血管造影机、透视机、CT、MR、B超)的 导引下对病灶局部进行治疗的创伤最小的治疗方法。微创介入治疗改变了传统外科手术 模式,具有术中创伤小,术后无创伤;手术无需外科开胸,体外循环和全身麻醉,仅需局部麻 醉;手术周期短,术后恢复快,每例介入治疗手术的平均治疗时间少于30分钟,术后2至3 天即可出院;手术并发症发生概率小;手术费用大大降低等优点。所以,微创介入治疗已经 被越来越多的临床医生所使用,特别是在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经导管微创介入治疗虽有以上诸多优点,但仍有不少手术风险有待改善。目前临 床使用的房间隔缺损封堵器、室间隔缺损封堵器和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等器械的推送装置 是前端为外螺纹的输送钢缆,其外螺纹与封堵器的尾端内螺纹旋合连接。螺纹连接的配合 方式缺乏锁紧功能,在导管中输送过程及于缺损处定位时存在螺纹自旋脱落的风险。并且 螺纹连接的方式通常需要封堵器具有金属结构,不适合用于输送非金属材料(例如可吸收 高分子材料)制作的封堵器。此外,一旦发生脱落或器械未准确定位于缺损部位的情况,现 有输送装置无法回收封堵器等器械。在其他手术治疗阶段,或术后随访发现器械移位或其 他并发症时,现有微创介入治疗的方法尚无有效的回收器械的装置,在大多情况下又不得 不重新采用外科手术。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经导管微创介入术用输送及回收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 中进行微创介入治疗所需的推送装置采用螺纹结构导致的缺乏锁紧功能,不适合非金属材 料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种经导管微创介入术用输送及回收装置,其中,两个条状金属中部通过一第一 转轴连接,每一所述条状金属的后端可转动的连接有一细金属片,且两所述细金属片的后端通过一第二转轴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轴设置在一可弯曲软杆的头部,一可弯曲软管 可滑动的套于所述软杆外,所述第一转轴设置在所述可弯曲软管的头部,一手柄与所述软 杆的后端连接。如上所述的经导管微创介入术用输送及回收装置,其中,所述可弯曲软管的头部 的具有两对称设置的向外延伸的金属条,所述两金属条之间具有容置所述细金属片的空 间,所述第一转轴位于所述两金属条之间。如上所述的经导管微创介入术用输送及回收装置,其中,所述手柄包括一压紧管, 所述压紧管的两端内径相同,所述压紧管一端的外径大于另一端的外径,所述压紧管的外 壁设有外螺纹,所述外螺纹上套有一螺帽,所述压紧管的一端与所述软管相连,所述软杆穿 过所述压紧管。如上所述的经导管微创介入术用输送及回收装置,其中,所述手柄还包括一连接 管,所述连接管设置在所述压紧管前端,所述软管穿过所述连接管。如上所述的经导管微创介入术用输送及回收装置,其中,所述手柄还包括一把手, 所述把手安装在所述压紧管远离所述连接管的一端,所述把手内设有一空腔,所述软杆穿 过所述空腔,所述软杆置于所述空腔内的部分连接有一挡件,所述软杆伸出所述把手。如上所述的经导管微创介入术用输送及回收装置,其中,所述手柄还包括一拉手, 所述拉手设置在所述把手远离所述压紧管的一侧与所述软杆相连。如上所述的经导管微创介入术用输送及回收装置,其中,所述条状金属的前端相 互弯曲。如上所述的经导管微创介入术用输送及回收装置,其中,所述条状金属与所述细 金属片均采用不锈钢材料,所述软管为不锈钢弹簧管。如上所述的经导管微创介入术用输送及回收装置,其中,所述软杆为钢丝绳。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进行微创介入治疗所需的推送装置采用 螺纹结构导致的缺乏锁紧功能,不适合非金属材料的问题,公开了一种通过两金属条夹紧 实现封堵器固定的推送装置。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经导管微创介入术用输送及回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做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一)图1是本实用新型经导管微创介入术用输送及回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请参见图 1,一种经导管微创介入术用输送及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条状金属41中部通过一第 一转轴42连接,每一条状金属41的后端可转动的连接有一细金属片12,且两细金属片12 的后端通过一第二转轴11可转动的连接,第二转轴11设置在一可弯曲软杆1的头部,也就 是说两细金属片12通过第二转轴11可转动的安装在可弯曲软杆1的头部,一可弯曲软管 2可滑动的套于软杆1外,第一转轴42设置在可弯曲软管2的头部,一手柄3与软杆1的 后端连接,将两条状金属41通过第一转轴42可转动的安装可弯曲软管2的头部,细金属片12分别与两条状金属41可转动连接,使得软杆1在软管2内滑动时会带动两条状金属41 的头部分开或闭合,从而使两条状金属41夹紧或松开封堵器,在软杆1的后端设置手柄3, 使得使用者更容易握住本实用新型输送及回收装置。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两条状金属41与两细金属片12分别通过两第三转轴 43连接。本实施例中的可弯曲软管2的头部的具有两对称设置的向外延伸的金属条,两金 属条之间具有容置细金属片的空间,第一转轴42设置在两向外延伸的金属条之间,使得在 两条状金属41的头部打开的过程中,不会因为两条状金属41的尾部与软管2的内壁相抵 而影响打开的角度。本实施例中的两条状金属41的前端相互弯曲,每一条状金属41的前端呈“V”形, 使得条状金属41在固定封堵器尾端的襻的时候襻不容易从两条状金属41前端抽出,特别 是使用本实用新型将封堵器回收的过程中,封堵器尾端的襻会卡在任一条状金属41前端 的“V”形槽中,不会脱落;每一条状金属41前端均设有一金属板,两条状金属夹紧后两金属 板贴合,使得即使封堵器尾端的襻并未置于任一“V”形槽中也不容易脱落,进一步增加了本 实用新型的稳定性。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的两条状金属41可以向内弯曲两次,同样具有使襻不容易 脱落的技术效果,并且可以使得两条状金属41前端闭合后可以容纳的襻的半径更大。本实施例中的条状金属41与细金属片12均采用不锈钢材料,由于条状金属41与 细金属片12在固定封堵器进行手术的过程中要经常的接触液体,采用不锈钢材料可以增 加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寿命且更加容易清洗,防止感染。本实施例中的软管2为不锈钢弹簧管,同样具有增加寿命且更加容易清洗,防止 感染的技术效果。本实施例中的软杆1为钢丝绳,钢丝绳具有强度高、自重轻、工作平稳、不易骤然 整根折断,工作可靠的优点。实施例(二)图1是本实用新型经导管微创介入术用输送及回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请参见图 1,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的手柄3包括一压紧管32,压紧管32的两端内径相同, 压紧管32—端的外径大于另一端的外径,压紧管32的外壁设有外螺纹,外螺纹上套有一螺 帽321,压紧管32的一端与软管2相连,软杆1穿过压紧管32,由于压紧管32的内径相同 而外径不同,可以通过旋转套在压紧管32外壁的外螺纹上的螺帽321对压紧管32的内径 的大小进行调节,而软杆1穿过压紧管32,通过调节螺帽321可以使压紧管32压紧或松开 内部的软杆1,可以通过拧紧螺帽321实现固定。本实施例中的手柄3还包括一连接管31,连接管31设置在压紧管32前端,软管2 穿过连接管31,软管2伸入创口的过程中会产生弯曲,进而使得软管2与压紧管32的连接 部受力,若受力过大或使用时间过长容易使得软管2与压紧管32的连接变形甚至损坏,而 连接管31的加入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连接管31固定安装在压紧管32上,连接管31起 到了很好的缓冲的作用,分担掉了大部分的原本作用在压紧管32与软管2连接部分受到的 力,增加了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寿命。本实施例中的手柄3还包括一把手33,把手33安装在压紧管32远离连接管31的
5一端,把手33内设有一空腔,软杆1穿过空腔,软杆1置于空腔内的部分连接有一挡件331, 软杆1伸出把手33,使得软杆1的移动范围受到限制,软杆1移动一定距离后置于空腔内部 分连接的挡件331会与空腔的内壁相抵,进而使软杆1无法继续移动,限定软杆1的移动范 围可以避免在使两条状金属41闭合的过程中用力过猛而导致条状金属41变形。本实施例中的手柄3还包括一拉手332,拉手332设置在把手33远离压紧管32的 一侧与软杆1相连,通过拉动拉手332可以使软杆1在软管2内滑动,进而使两条状金属 41夹紧或松开。本实用新型经导管微创介入术用输送及回收装置的具体使用方法为在两条状金 属松开的情况下,将封堵器的襻套在任一条状金属的凹槽中,一只手握住把手,另一只手拉 动拉手,条状金属夹紧,感觉无法继续拉动拉手后,停止拉动拉手,向外径较大的一侧拧紧 套在压紧管上的螺帽,使压紧管内壁压紧软干,实现软干的固定,这时就可使用本实用新型 进行手术了 ;手术完成后,向压紧管外径较小的一侧拧动螺帽,推动拉手,两条装金属松开, 将封堵器尾端的襻取出即可。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进行微创介入治疗所需的推送装置采用 螺纹结构导致的缺乏锁紧功能,不适合非金属材料的问题,公开了一种通过两金属条夹紧 实现封堵器固定的推送装置,具有锁紧的功能,有效避免了封堵器的脱落,并可以实现非金 属材料的固定。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详细描述,但其只是作为范例,本实用新 型并不限制于以上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任何对本实用新型进行 的等同修改和替代也都在本实用新型的范畴之中。因此,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 围下所作的均等变换和修改,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经导管微创介入术用输送及回收装置,其中,两个条状金属中部通过一第一转 轴连接,每一所述条状金属的后端可转动的连接有一细金属片,且两所述细金属片的后端 通过一第二转轴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轴设置在一可弯曲软杆的头部,一可弯曲软管可 滑动的套于所述软杆外,所述第一转轴设置在所述可弯曲软管的头部,一手柄与所述软杆 的后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经导管微创介入术用输送及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 弯曲软管的头部的具有两对称设置的向外延伸的金属条,所述两金属条之间具有容置所述 细金属片的空间,所述第一转轴位于所述两金属条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经导管微创介入术用输送及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手 柄包括一压紧管,所述压紧管的两端内径相同,所述压紧管一端的外径大于另一端的外径, 所述压紧管的外壁设有外螺纹,所述外螺纹上套有一螺帽,所述压紧管的一端与所述软管 相连,所述软杆穿过所述压紧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经导管微创介入术用输送及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手 柄还包括一连接管,所述连接管设置在所述压紧管前端,所述软管穿过所述连接管。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经导管微创介入术用输送及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手 柄还包括一把手,所述把手安装在所述压紧管远离所述连接管的一端,所述把手内设有一 空腔,所述软杆穿过所述空腔,所述软杆置于所述空腔内的部分连接有一挡件,所述软杆伸 出所述把手。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经导管微创介入术用输送及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手 柄还包括一拉手,所述拉手设置在所述把手远离所述压紧管的一侧与所述软杆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经导管微创介入术用输送及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条 状金属的前端相互弯曲。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经导管微创介入术用输送及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条 状金属与所述细金属片均采用不锈钢材料,所述软管为不锈钢弹簧管。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经导管微创介入术用输送及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软 杆为钢丝绳。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经导管微创介入术用输送及回收装置,其中,两个条状金属中部通过一第一转轴连接,每一所述条状金属的后端可转动的连接有一细金属片,且两所述细金属片的后端通过一第二转轴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轴设置在一可弯曲软杆的头部,一可弯曲软管可滑动的套于所述软杆外,所述第一转轴设置在所述可弯曲软管的头部,一手柄与所述软杆的后端连接。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进行微创介入治疗所需的推送装置采用螺纹结构导致的缺乏锁紧功能,不适合非金属材料的问题,公开了一种通过两金属条夹紧实现封堵器固定的推送装置。
文档编号A61B17/00GK201905938SQ201020630870
公开日2011年7月27日 申请日期2010年11月30日 优先权日2010年11月30日
发明者姜海滨, 朱霓, 秦永文, 赵仙先, 黄新苗 申请人:上海长海医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