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偏头痛的中药制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08299阅读:21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偏头痛的中药制剂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偏头痛的中药制剂。
背景技术
偏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的头痛类型之一,其病变特征为反复发作头痛,中医俗称“偏 头风”,西医称血管性头痛,患者主要临床表现是头部一侧或双侧胀痛,呈搏动或持续性疼 痛,频繁发作。主要是因颅内动脉收缩或扩张引起,多见于女性,男女发病率流行病学调查 为男性6 %,女性18%,多发年龄段是25-35岁。偏头痛中,以不伴先兆的偏头痛(普遍型 偏头痛)最为常见发作性中度到重度搏动性头痛,伴恶心、呕吐或畏光。体力活动使头痛 加剧。发作开始时仅为轻到中度的钝痛或不适感,几分钟到几小时后达到严重的搏动性痛 或跳痛。约2/3为一侧性头痛,也可为双侧头痛,有时疼痛放射至上颈部及肩部。头痛持续 4 72小时,睡眠后常见缓解。发作间有明确的正常间隙期。若90%的发作与月经周期密 切相关称月经期偏头痛。至少出现上述发作5次,除外颅内外各种器质性疾病后方可作出 诊断。现代医学认为,偏头痛是由于血管、神经、内分泌等各种原因导致血管舒缩功能紊 乱所致,女性高发,有一定遗传倾向,其主要临床表现为一侧或双侧头部疼痛,反复发作,常 伴有恶心呕吐等植物神经症状。相当于中医的“偏头风”,其痛爆发,病势剧烈,或左或右,有 的累及眼、齿、风、痰、淤、热是偏头痛的病理因素。目前,国内外治疗偏头痛的方法多种多样,如西医主要的治疗手段是解除颅内动 脉的收缩或扩张,维持脑内环境的相对平静,以镇静止痛为主,但是大多疗效不稳定、疗程 长、效果不理想。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偏头痛的中药制剂,本中药组合物对 偏头痛疗效独特,疗效稳定且不复发,尤其是对普通型偏头痛。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种治疗偏头痛的中药制剂,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组成的川芎30 40份, 柴胡20 40份,金银花20 40份,牛膝20 30份,陈皮20 30份,白芷10 20份, 郁李仁10 20份,白芍10 20份,甘草10 20份,白芨5 10份,远志5 10份,黄 芪5 10份。优选的,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组成的川芎35份,柴胡30份,金银花30份,牛 膝25份,陈皮25份,白芷15份,郁李仁15份,白芍15份,甘草15份,白芨8份,远志8份, 黄芪8份。优选的,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组成的川芎32份,柴胡35份,金银花25份,牛 膝洲份,陈皮观份,白芷12份,郁李仁12份,白芍12份,甘草12份,白芨9份,远志6份, 黄芪6份。
优选的,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组成的川弯38份,柴胡25份,金银花35份,牛 膝22份,陈皮22份,白芷18份,郁李仁18份,白芍18份,甘草18份,白芨6份,远志9份, 黄芪9份。一种治疗偏头痛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将各组分粉碎,过100目筛,混合,混勻, 制成胶囊剂。治疗时,口服,每日两次,一次约20克。10天为一疗程,一般1个疗程见效或明显 好转,2个疗程治愈。本发明的中药制剂,共治疗患者342例,治愈271例,见效及明显好转 56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在95.6%。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1 制备一种治疗偏头痛的中药制剂配方为川芎30克,柴胡20克,金银花20克,牛膝20克,陈皮20克,白芷10克, 郁李仁10克,白芍10克,甘草10克,白芨5克,远志5克,黄芪5克。制备方法为将各组分粉碎,过100目筛,混合,混勻,制成胶囊剂。实施例2 制备一种治疗偏头痛的中药制剂配方为川芎40克,柴胡40克,金银花40克,牛膝30克,陈皮30克,白芷20克, 郁李仁20克,白芍20克,甘草20克,白芨10克,远志10克,黄芪10克。制备方法为将各组分粉碎,过100目筛,混合,混勻,制成胶囊剂。实施例3 制备一种治疗偏头痛的中药制剂配方为川芎35克,柴胡30克,金银花30克,牛膝25克,陈皮25克,白芷15克, 郁李仁15克,白芍15克,甘草15克,白芨8克,远志8克,黄芪8克。制备方法为将各组分粉碎,过100目筛,混合,混勻,制成胶囊剂。实施例4 制备一种治疗偏头痛的中药制剂配方为川芎32克,柴胡35克,金银花25克,牛膝28克,陈皮28克,白芷12克, 郁李仁12克,白芍12克,甘草12克,白芨9克,远志6克,黄芪6克。制备方法为将各组分粉碎,过100目筛,混合,混勻,制成胶囊剂。实施例5 制备一种治疗偏头痛的中药制剂配方为川芎38克,柴胡25克,金银花35克,牛膝22克,陈皮22克,白芷18克, 郁李仁18克,白芍18克,甘草18克,白芨6克,远志9克,黄芪9克。制备方法为将各组分粉碎,过100目筛,混合,混勻,制成胶囊剂。临床资料患者342例,其中男194例,女148例,年龄18-60岁,病程1-10年,采 用本发明的药物进行治疗(实施例3制备),口服,每日两次,一次约20克,10天为一疗程, 三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愈271例,见效及明显好转56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在95. 6%。疗效评价标准治愈症状消失,恢复正常。见效症状明显减轻,好转。无效症状无变化。
病例1高某,女,M岁,患头痛3年多,诊为普通型偏头痛,中度到重度搏动性头痛, 伴恶心、呕吐,头痛持续4 8小时,睡眠后缓解。曾服多种止痛剂,效果欠佳。改用本发明 胶囊(实施例3所制备)1个疗程后,头痛得以控制,继续服用2个疗程后,恢复正常。3个 月随访,症状无复发。病例2聂某某,女,48岁,患偏头痛,轻度,头痛时睡眠可缓解,诊断为普通型偏头 痛。服用本发明胶囊(实施例4所制备),5天后头痛得以缓解,1个疗程后头痛症状消失, 继续服用1个疗程巩固疗效。半年后走访,未见复发。病例3李某,女,32岁,患有偏头痛,搏动性头痛,头痛难忍,伴恶心,诊断为偏头 痛,给予本发明胶囊(实施例5所制备)治疗,1个疗程后,头痛大大减轻,且次数明显减少, 伴有轻度恶心;2个疗程后,治愈。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偏头痛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组成的川芎 30 40份,柴胡20 40份,金银花20 40份,牛膝20 30份,陈皮20 30份,白芷 10 20份,郁李仁10 20份,白芍10 20份,甘草10 20份,白芨5 10份,远志5 10份,黄芪5 10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偏头痛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是由以下重量份 的原料药组成的川芎35份,柴胡30份,金银花30份,牛膝25份,陈皮25份,白芷15份, 郁李仁15份,白芍15份,甘草15份,白芨8份,远志8份,黄芪8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偏头痛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是由以下重量份 的原料药组成的川芎32份,柴胡35份,金银花25份,牛膝观份,陈皮观份,白芷12份, 郁李仁12份,白芍12份,甘草12份,白芨9份,远志6份,黄芪6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偏头痛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是由以下重量份 的原料药组成的川芎38份,柴胡25份,金银花35份,牛膝22份,陈皮22份,白芷18份, 郁李仁18份,白芍18份,甘草18份,白芨6份,远志9份,黄芪9份。
5.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偏头痛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各组分 粉碎,过100目筛,混合,混勻,制成胶囊剂。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偏头痛的中药制剂,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组成的川芎30~40份,柴胡20~40份,金银花20~40份,牛膝20~30份,陈皮20~30份,白芷10~20份,郁李仁10~20份,白芍10~20份,甘草10~20份,白芨5~10份,远志5~10份,黄芪5~10份。治疗时,口服,每日两次,一次约20克。10天为一疗程,一般1个疗程见效或明显好转,2个疗程治愈。本发明的中药制剂,共治疗患者342例,治愈271例,见效及明显好转56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在95.6%。
文档编号A61K36/898GK102133339SQ20111006061
公开日2011年7月27日 申请日期2011年3月14日 优先权日2011年3月14日
发明者王伟, 臧琦, 蒋仲敏 申请人:山东省千佛山医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