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爬楼轮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63489阅读:23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爬楼轮椅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下肢残疾或因受伤不能正常行走人群的爬楼用轮椅。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楼梯应用于日常生活中,对于轮椅使用者来说,各种楼梯成为了他们活动的障碍。目前市面上有很多针对爬楼轮椅的设计发明,其主要通过改变传统的结构以实现轮椅的上下楼,或将轮椅设计成为爬楼机器人以实现轮椅的上下楼。 然而,现有技术所制造的产品,其结构复杂,成本较高,售价昂贵,普通轮椅使用者不易接受。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成本较低、适用于下肢残疾或因受伤不能正常行走的普通人群的爬楼轮椅,以克服现有技术中上述所述的不足。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爬楼轮椅,其包括座椅、动力轮和支撑架,所述座椅位于支撑架上方并由所述支撑架支撑,所述动力轮分别位于座椅两侧的后部,还包括分别位于座椅两侧的摇杆、链轮传动装置、履带承接轮、蜗轮和与所述蜗轮啮合的蜗杆。所述摇杆的基端均与所述的安装在支撑架上的链轮传动装置连接。所述蜗轮通过蜗杆与所述动力轮连接调节动力轮的转向角度。 所述履带承接轮一端与所述链轮传动装置固定连接,履带承接轮通过履带连接所述支撑架的前端与所述动力轮,位于履带与所述支撑架和动力轮的连接处分别设有带轮。进一步地,所述链轮传动装置包括第一链轮、第二链轮、第三链轮、第四链轮和第五链轮,其中第一链轮安装在摇杆的基端,第一链轮通过链条链接第二链轮,所述第二链轮与第三链轮固定在同一链轮轴上,第三链轮通过链条链接第四链轮,所述第四链轮由两个链轮固定连接构成,第四链轮通过链条链接所述第五链轮,第五链轮的一端与所述履带承接轮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架包括上支撑架和下支撑架,其中,所述上支撑架位于座椅下部前方位置,上支撑架底部设有一踏板。进一步地,位于下支撑架最前方位置处设有一导向轮。进一步地,所述带轮安装在下支撑架上,在履带之间设有一端连接至所述下支撑架上的惰轮。进一步地,所述座椅的两侧还设有动力轮升降手柄,该动力轮升降手柄通过一锥齿轮与所述蜗杆连接调节动力轮的升降。所述座椅的靠背两侧的后部均设有推手。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结构简单合理,成本较低,动力由人力驱动因而节能环保, 适用于多种类型的楼梯。动力轮与蜗轮蜗杆配合调节动力轮的转向角度使轮椅使用者感觉更加舒适,进而使轮椅上下楼更加容易。履带结构的运用降低了爬楼过程中使用者的重心, 增加了轮椅的安全性。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座椅,2、动力轮,3、摇杆,4、链轮传动装置,5、履带承接轮,6、蜗轮,7、蜗杆,8、履带, 9、带轮,10、上支撑架,11、下支撑架,12、踏板,13、导向轮,14、惰轮,15、动力轮升降手柄, 16、锥齿轮,17、推手。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详细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爬楼轮椅,包括座椅1、动力轮2和支撑架,所述座椅1位于支撑架上方并由所述支撑架支撑,所述动力轮2分别位于座椅1两侧的后部,还包括分别位于座椅1两侧的摇杆3、链轮传动装置4、履带承接轮5、蜗轮6和与所述蜗轮6 啮合的蜗杆7。所述摇杆3的基端均与所述的安装在支撑架上的链轮传动装置4连接。所述蜗轮6通过蜗杆7与所述动力轮2连接调节动力轮2的转向角度。所述履带承接轮5 — 端与所述链轮传动装置4固定连接,履带承接轮5通过履带8连接所述支撑架的前端与所述动力轮2,位于履带8与所述支撑架和动力轮2的连接处分别设有带轮9。其中,所述链轮传动装置4包括第一链轮、第二链轮、第三链轮、第四链轮和第五链轮,其中第一链轮安装在摇杆的基端,第一链轮通过链条链接第二链轮,所述第二链轮与第三链轮固定在同一链轮轴上,第三链轮通过链条链接第四链轮,所述第四链轮由两个链轮固定连接构成,第四链轮通过链条链接所述第五链轮,第五链轮的一端与所述履带承接轮5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架包括上支撑架10和下支撑架11,其中,所述上支撑架10位于座椅1下部前方位置,上支撑架10底部设有一踏板12。位于下支撑架11最前方位置处设有一导向轮13。所述带轮9 一端安装在下支撑架11上,在履带8之间设有一端连接至所述下支撑架11上的两个惰轮14。所述座椅1的两侧还设有动力轮升降手柄15,该动力轮升降手柄15通过一锥齿轮16与所述蜗杆7连接调节动力轮2的升降运动。所述座椅1的靠背两侧的后部上方均设有推手17。具体使用时,使用者可以用手转动动力轮2,实现自助,也可以通过其他动力源为轮椅提供动力,如另一人通过位于轮椅后方的推手17推动轮椅,为轮椅提供动力。在上楼过程中,使用者摇动摇杆3,摇杆3带动第一链轮转动,通过链轮链条结构将转矩传递到第二链轮上,第二链轮与第三链轮固定于同一链轮轴,第一链轮带动第二链轮的同时带动第三链轮转动,第三链轮通过链轮链条结构将转矩传递到第四链轮上,第四链轮通过链轮链条结构将转矩传递到履带承接轮5和带轮9上,由带轮9带动履带8前后传动,从而为轮椅提供前进的动力。轮椅的上楼过程是在履带8与动力轮2共同作用下进行的。下楼过程与上楼过程相似。
本发明还可采用单向旋转装置以代替蜗轮蜗杆结构。采用该方案不仅可以调节所述动力轮2的转向角度,还能够使动力轮2朝一个方向单向通行,即朝前进方向行驶则不会倒退,倒退时也不会朝相反的方向通行。所述摇杆3还可以采用低损耗、低功率的电机驱动来代替人力驱动,对于轮椅使用者来说,电机驱动省时省力,更加方便。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爬楼轮椅,其包括座椅(1)、动力轮(2)和支撑架,所述座椅(1)位于支撑架上方并由所述支撑架支撑,所述动力轮(2)分别位于座椅(1)两侧的后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分别位于座椅(1)两侧的摇杆(3)、链轮传动装置(4)、履带承接轮(5)、蜗轮(6)和与所述蜗轮(6)啮合的蜗杆(7);所述摇杆(3)的基端均与所述的安装在支撑架上的链轮传动装置 (4)连接;所述蜗轮(6)通过蜗杆(7)与所述动力轮连接调节动力轮的转向角度;所述履带承接轮(5 ) 一端与所述链轮传动装置(4 )固定连接,履带承接轮(5 )通过履带(8 )连接所述支撑架的前端与所述动力轮,位于履带(8)与所述支撑架和动力轮的连接处分别设有带轮 (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爬楼轮椅,其特征在于所述链轮传动装置(4)包括第一链轮、第二链轮、第三链轮、第四链轮和第五链轮,其中第一链轮安装在摇杆的基端,第一链轮通过链条链接第二链轮,所述第二链轮与第三链轮固定在同一链轮轴上,第三链轮通过链条链接第四链轮,所述第四链轮由两个链轮固定连接构成,第四链轮通过链条链接所述第五链轮,第五链轮的一端与所述履带承接轮(5)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爬楼轮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包括上支撑架(10)和下支撑架(11),其中,所述上支撑架(10)位于座椅(1)下部前方位置,上支撑架(10)底部设有一踏板(1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爬楼轮椅,其特征在于位于下支撑架(11)最前方位置处设有一导向轮(13)。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爬楼轮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带轮(9)安装在下支撑架(11) 上,在履带(8)之间设有一端连接至所述下支撑架上的惰轮(14)。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爬楼轮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1)的两侧还设有动力轮升降手柄(15),该动力轮升降手柄(15)通过一锥齿轮(16)与所述蜗杆(7)连接调节动力轮 (2)的升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爬楼轮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1)的靠背两侧的后部均设有推手(17)。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爬楼轮椅,其包括座椅、动力轮和支撑架,座椅位于支撑架上方并由支撑架支撑,动力轮分别位于座椅两侧的后部,还包括分别位于座椅两侧的摇杆、链轮传动装置、履带承接轮、蜗轮和与所述蜗轮啮合的蜗杆。摇杆的基端均与安装在支撑架上的链轮传动装置连接。蜗轮通过蜗杆与动力轮连接调节动力轮的转向角度。履带承接轮一端与链轮传动装置固定连接,履带承接轮通过履带连接支撑架的前端与动力轮,位于履带与支撑架和动力轮的连接处分别设有带轮。本发明能够解决下肢残疾或因受伤不能正常行走人群日常出行及上下楼梯的难题,结构简单合理,成本较低,动力由人力驱动因而节能环保。
文档编号A61G5/10GK102204858SQ20111014029
公开日2011年10月5日 申请日期2011年5月27日 优先权日2011年5月27日
发明者吴永超, 周玉兰, 尹晓伟, 马雍钧 申请人:烟台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