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放射线照相图像捕捉系统以及放射线照相图像捕捉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放射线照相图像捕捉系统和放射线照相图像捕捉方法,用于从在辐射输出装置中容纳(house)的多个辐射源向对象施加辐射,用辐射检测装置来检测已通过所述对象的辐射,以及将所检测到的辐射转换为放射线照相图像。
背景技术:
在医疗领域中,已广泛地使用了放射线照相图像捕捉系统,其从辐射源向对象施加辐射,并用辐射检测装置来检测已通过该对象的辐射,从而获取该对象的放射线照相图像。安装在例如医院(医疗机构)中的放射线照相图像捕捉系统通常使用相对大型和沉重的热离子发射辐射源。如果将这种放射线照相图像捕捉系统直接用于在医院中查房时捕捉放射线照相图像,或在医院外面(例如在医疗检查车上,在遭受自然灾害的地点,或在接受家庭护理服务的地点),则需要将大型且沉重的辐射源携带到这种地点用于捕捉放射线照相图像。将辐射源携带到地点并在该地点建立辐射源的过程对于负责的医生或放射线技术人员是非常繁重的。为了解决该问题,日本待审专利公开No. 2007-103016,公开了一种场致发射辐射源,其比热离子发射辐射源更小且更轻。
发明内容
如果在某一地点处操作场致发射辐射源,在准备恰当的外部功率供应中很有可能遇到困难。因此,场致发射辐射源应当优选地具有电池供电设计。然而,尽管电池供电的场致辐射源是小型和轻型的,其发射的辐射剂量小。在某一地点处捕捉对象的放射线照相图像时,医生或放射线技术人员习惯上将场致发射辐射源尽可能接近对象,以减少在场致发射辐射源和辐射检测装置之间的源至图像距离(SID)。因此,从场致发射辐射源发射的辐射具有小的辐照范围。由于辐照范围小,且还由于施加到对象的剂量(曝光剂量)辐射小,场致发射辐射源可能无法基于足以让医生正确读取辐射图像的曝光剂量来捕捉辐射图像。一个解决方案是安装多个场致发射辐射源,且从这种场致发射辐射源向对象发射辐射,以覆盖所需的辐照范围(对象的要被成像的区域)。根据另一解决方案,当将单一场致发射辐射源在对象上移动时,从场致发射辐射源向对象发射辐射,将场致发射辐射源移动至不同位置以覆盖所需的辐照范围。只要根据对象用最优辐射剂量(曝光剂量)对对象进行辐照,就可以基于足以让医生正确读取结果辐射图像的曝光剂量来捕捉对象的放射线照相图像,且对象免于受到不适当的辐射曝光。然而,如上所述,如果场致发射辐射源简单地对对象施加辐射以覆盖所需辐照范围,则可能未必用最优辐射剂量来辐照该对象。本发明的目标是提供一种放射线照相图像捕捉系统和放射线照相图像捕捉方法, 以短的SID使用场致发射辐射源来捕捉对象的放射线照相图像的情况下,能够容易地增加辐射的辐照范围,并能够向对象施加最优辐射剂量。为了完成上述目标,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放射线照相图像捕捉系统,包括辐射输出装置,其中装有用于发射辐射的至少两个辐射源;辐射检测装置,用于在所述至少两个辐射源中的每一个辐射源向对象施加所述辐射的情况下,检测已通过所述对象的辐射,以及将所检测到的辐射转换为放射线照相图像; 以及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所述辐射输出装置以及所述辐射检测装置,其中,所述控制装置对要从所述至少两个辐射源发射的辐射的剂量执行规定的加权,以及根据所述加权,控制所述辐射输出装置,以从所述至少两个辐射源向所述对象施加所述剂量的辐射。根据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放射线照相图像捕捉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辐射输出装置中装有用于发射辐射的至少两个辐射源的情况下,对要从所述至少两个辐射源发射的辐射的剂量执行加权;根据所述加权,从所述至少两个辐射源向所述对象施加所述辐射;使用辐射检测装置,检测已通过所述对象的辐射,以及将所检测到的辐射转换为放射线照相图像。根据本发明,不简单地通过让所需辐照范围(对象的要被成像的区域)能够被覆盖来设置辐射的辐照范围,而是对从至少两个辐射源发射的相应辐射的辐射剂量加权,且之后从至少两个辐射源向对象施加相应辐射来设置辐射的辐照范围。相应地,在本发明的情况下,即使以短的SID使用场致发射辐射源对对象执行放射线照相图像的图像捕捉,也可以容易地放大辐射的辐照范围,且可以对对象以最优辐射剂量(曝光剂量)施加辐射。因此,可以获得适合医生诊断解释的放射线照相图像,且可以避免对象受到不必要的辐射。此外,可以用以下方式来构成本发明(其第一到第三本发明)。在第一发明中,辐射输出装置中装有至少三个辐射源,且将至少三个辐射源分成至少三组,每一组包括至少一个辐射源。在上述条件下,控制装置关于所述组,对从至少三个辐射源发射的辐射的剂量执行加权,使得从位于至少三个辐射源的几何中心位置附近的组所包括的辐射源发射的辐射的剂量具有最大剂量级别,以及从除了位于几何中心位置附近的组之外的组中包括的辐射源发射的辐射的剂量具有较低剂量级别,该较低剂量级别具有补充最大剂量级别的程度。然后,控制装置根据该加权,控制辐射输出装置,以从至少三个辐射源向对象施加辐射。以前述方式,在第一发明的情况下,由于将辐射源分为至少三组,且关于所述组对相应辐射的剂量执行加权,则即使以短的SID使用场致发射辐射源对对象执行放射线照相图像的图像捕捉,也可以容易地放大辐射的辐照范围,且可以对对象以最优辐射剂量(曝光剂量)施加辐射。在该情况下,通过用取决于对象的最优剂量的辐射来辐照对象,可以获得适合医生诊断解释的放射线照相图像,且可以避免对象受到不必要的辐射。同样地,根据第一发明,在将对象置于辐射输出装置和辐射检测装置之间,且将对象的要被成像的区域定位为面向几何中心位置的情况下,从位于几何中心位置附近的组中包括的辐射源发射的辐射的剂量具有最大剂量级别,反之,从除了位于几何中心位置附近的组之外的组中包括的辐射源发射的辐射的剂量具有较小剂量级别。因此,对于相对小的要被成像的区域(例如,手部),可以有效率地执行放射线照相图像捕捉过程。在第二发明中,辐射输出装置中装有至少三个辐射源,且将至少三个辐射源分成至少三组,每一组包括至少一个辐射源。在该情况下,控制装置关于所述组对要从至少三个辐射源发射的辐射的剂量执行加权,使得,从位于至少三个辐射源的几何中心位置的两侧的组所包括的辐射源发射的辐射的剂量具有最大剂量级别,以及从位于几何中心位置附近的组中包括的辐射源发射的辐射的剂量具有较低剂量级别,该较低剂量级别具有补充最大剂量级别的程度。然后,控制装置根据该加权,控制辐射输出装置,以从至少三个辐射源向对象施加辐射。以前述方式,在第二发明的情况下,与第一发明一样,由于将辐射源分为至少三组,且关于组对相应辐射的剂量执行加权,则即使使用场致发射辐射源对对象执行放射线照相图像的图像捕捉,也可以容易地放大辐射的辐照范围,且可以对对象以最优辐射剂量 (曝光剂量)施加辐射。同样地,可以获得适合医生诊断解释的放射线照相图像,且可以避免对象受到不必要的辐射。同样地,在第二发明中,在将对象置于辐射输出装置和辐射检测装置之间,且将对象的要被成像的区域定位为面向几何中心位置的情况下,从位于几何中心位置的两侧的组中包括的辐射源发射的辐射的剂量具有最大剂量级别,反之,从位于几何中心位置附近的组中包括的辐射源发射的辐射的剂量具有较小剂量级别。因此,不像第一发明,对于相对大的要被成像的区域(例如,胸部),可以有效率地执行放射线照相图像捕捉过程。附带地,在第一和第二发明中,在存在包括至少两个辐射源的组的情况下,如果对组中包括的辐射源执行附加加权,则有可能更准确地以最优剂量向对象施加辐射。接下来,在第三发明中,在执行第一图像捕捉过程的情况下,从至少两个辐射源中的至少一个辐射源向对象施加辐射,则辐射检测装置检测已通过对象的辐射,从而通过第一图像捕捉过程获取第一放射线照相图像。然后,在第一放射线照相图像所示的第一图像捕捉过程的辐射剂量未达到对对象的最优剂量的情况下,控制装置对要从至少两个辐射源发射的辐射的剂量执行加权,以补充辐射剂量的不足,并控制辐射输出装置执行第二图像捕捉过程,其中,根据加权从至少两个辐射源向对象施加相应辐射。根据第三发明,通过使用至少一个辐射源来执行第一图像捕捉过程,且如果由第一图像捕捉过程获得的放射线照相图像(第一放射线照相图像)所示出的对对象的辐射剂量(曝光剂量)未达到最优辐射剂量,则在第二图像捕捉过程期间对从至少两个辐射源发射的辐射的相应辐射剂量进行加权,以补充在最优辐射剂量和在第一图像捕捉过程期间施加的剂量之间的差值(辐射剂量的不足)。相应地,即使第二次对对象执行图像捕捉,也让由初始图像捕捉过程和再次拍摄的图像捕捉过程(即,第一和第二图像捕捉过程)对对象的累积曝光剂量对应于最优辐射剂量。
更具体地,在第三发明的情况下,即使由于第一图像捕捉过程未获得所需放射线照相图像的这一事实,而对对象再次执行图像捕捉(在第二图像捕捉过程中),对象也未不必要地受到辐射。此外,使用第一放射线照相图像和从第二图像捕捉过程中获得的第二放射线照相图像,假定执行所需的图像处理(例如,相加过程),可以容易地获得基于适合医生诊断解释的曝光剂量的放射线照相图像。如上所述,在第三发明中,不简单地通过让所需辐照范围(对象的要被成像的区域)能够被覆盖来设置辐射的辐照范围,而是基于第一放射线照相图像对在第二图像捕捉过程期间从辐射源发射的相应辐射的辐射剂量进行加权。相应地,即使使用场致发射辐射源对对象执行第一和第二图像捕捉过程,也可以容易地放大辐射的辐照范围,且可以对对象以最优辐射剂量(曝光剂量)施加辐射。附带地,在第三发明中,在第一放射线照相图像中指示的辐射剂量已达到最优辐射剂量的情况下,第一放射线照相图像已经是具有足以让医生诊断解释的曝光剂量的放射线照相图像,且因此执行第二图像捕捉过程(重新捕捉)自然地变为不必要的。在第一到第三发明中,在辐射输出装置和辐射检测装置彼此相对的情况下,相对于辐射检测装置的被辐射所辐照的辐照表面,辐射输出装置中装有以线性阵列布置的至少两个辐射源(或至少三个辐射源),或以二维矩阵方式布置的至少三个辐射源。在该情况下,可以对于任何类型的要被成像的区域有效率地执行放射线照相图像的捕捉。当结合示出了作为说明性示例的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附图时,根据以下描述, 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以及优点将变得更显而易见。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放射线照相图像捕捉系统的示意图;图2A是图1所示的辐射输出装置和辐射检测装置的透视图,它们彼此结合为一个整体;图2B是处于彼此分离状态的辐射输出装置和辐射检测装置的透视图;图3A和:3B是示出了如何将对象的要被成像的区域相对于辐射检测装置进行定位的俯视图;图4A和4B是辐射输出装置的透视图;图5A和5B是示出了对对象的要被成像的区域进行辐照的方式的侧视图;图6是图1所示的辐射输出装置和辐射检测装置的框图;图7是图1所示控制装置的框图;图8是图6所示辐射检测装置的电路布置图;图9是示出了在图7所示的数据库中存储的作为示例的表格的图;图10是示出了在图7所示的数据库中存储的作为示例的表格的图;图11是图1所示的放射线照相图像捕捉系统的操作序列的流程图;图12A和12B是根据第一修改的放射线照相图像捕捉系统的侧视图;图13A和13B是根据第二修改的放射线照相图像捕捉系统的侧视图;图14A和14B是根据第三修改的放射线照相图像捕捉系统的透视图;图15A和15B是根据第四修改的放射线照相图像捕捉系统的透视图16是示出了根据第五修改的放射线照相图像捕捉系统的横截面图;图17是概括地示出了图16的辐射检测器的一个像素的信号输出部分的结构的截面图;图18A是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第六修改的放射线照相图像捕捉系统的示例的概要解释图;图18B是示出了图18A所示的闪烁器的示例的概要解释图;图19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放射线照相图像捕捉系统的示意图;图20A和20B是图19所示的辐射输出装置的透视图;图21A和21B是示出了对对象的要被成像的区域进行辐照的方式的侧视图;图22A和22B是示出了对对象的要被成像的区域进行辐照的方式的侧视图;图23是图19所示的辐射输出装置和辐射检测装置的框图;图M是图19所示的控制装置的框图;图25是示出了在图M所示的数据库中存储的作为示例的对象数据的图;图沈是示出了在图M所示的数据库中存储的作为示例的表格的图;图27是图19所示的放射线照相图像捕捉系统的操作序列的流程图;图观是图19所示的放射线照相图像捕捉系统的操作序列的流程图;图29A和29B是根据第七修改的放射线照相图像捕捉系统的侧视图;图30A和30B是根据第八修改的放射线照相图像捕捉系统的透视图;图31A和31B是根据第九修改的放射线照相图像捕捉系统的解释图;图32是概要地示出了根据第十修改的放射线照相图像捕捉系统的侧视图;图33是示出了根据第十一修改的放射线照相图像捕捉系统的框图;图34是根据第十一修改的放射线照相图像捕捉系统的框图;图35是根据第十一和第十二修改的放射线照相图像捕捉系统的操作序列的流程图;图36是根据第十二修改的放射线照相图像捕捉系统的框图;图37A和37B是示出了由摄像机对对象的要被成像的区域进行图像捕捉的侧视图;图38是根据第十一和第十二修改的放射线照相图像捕捉系统的另一操作序列的流程图;图39是示出了根据第十三修改的放射线照相图像捕捉系统的侧视图;图40是示出了根据第十四修改的放射线照相图像捕捉系统的侧视图;以及图41A和41B是示出了以下情况的侧视图对第二实施例应用第十五修改,从而对对象的要被成像的区域实现辐射的施加。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将参照图1至41B来详细描述与放射线照相图像捕捉方法相关的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放射线照相图像捕捉系统。[第一实施例的结构]如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放射线照相图像捕捉系统IOA包括福射输出装置20,其中装有能够向位于图像捕捉台12 (比如,床等等)上的对象施加辐射16a 至16g的多个辐射源18a至18g ;辐射检测装置22,用于检测已通过对象14的辐射16a至 16g,并将所检测的辐射转换为放射线照相图像;以及控制装置M,用于控制辐射输出装置 20和辐射检测装置22。控制装置M、辐射输出装置20以及辐射检测装置22可以通过无线 LAN(符合诸如UWB(超宽带)、IEEE 802. lla/g/n等等标准)、使用毫米波的无线通信或通过使用电缆的有线通信,向彼此发送信号,并从彼此接收信号。可以应用放射线照相图像捕捉系统10A,以在医院(医疗机构)的放射科的图像捕捉室中捕捉对象14(病人)的放射线照相图像,以在医生沈查房时在医院的病房中捕捉对象14(病人)的放射线照相图像,或者在医院外面捕捉对象14的放射线照相图像。在医院外面对对象14的放射线照相图像的捕捉指在使用医疗检查车执行医疗检查时对对象 14(被检者)的放射线照相图像的捕捉,在灾难地点(比如,自然灾难地点)处对对象14(受伤者)的放射线照相图像的捕捉,或在家庭护理地点处对对象14(居民)的放射线照相图像的捕捉。为了实现这种应用,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放射线照相图像捕捉系统IOA的辐射源 18a至18g中的每一个应当优选地是如日本待审专利公开No. 2007-103016中公开的场致发射辐射源。此外,其中装有辐射源18a至18g的辐射输出装置20具有把手观,该把手观由负责的医生或放射线技术人员(下文中简称为“医生”)握住,该把手观在辐射输出装置 20的侧面上,该侧面远离由辐射源18a到18g发射辐射16a至16g的一侧。因此,辐射输出装置20包括便携式装置。辐射检测装置22包括便携式电子卡匣,该便携式电子卡匣并入了间接转换型辐射检测器,其包括闪烁器,用于将辐射16a到16g临时转换为可见光;以及固态检测器(下文中也称作“像素”),由诸如非晶硅(a-Si)等的物质制成,用于将可见光转换为电信号。 备选地,辐射检测装置22包括直接转换型辐射检测器,包括固态检测器,由诸如非晶硒 (a-Se)等物质制成,用于将辐射16a到16g转换为电信号。控制装置M应当优选地是便携式信息终端,例如膝上型个人计算机(PC)、平板 PC、或个人数字助理(PDA)。如果在医院的放射科的图像捕捉室中使用放射线照相图像捕捉系统10A,则控制装置M可以包括固定控制台,同时辐射输出装置20和辐射检测装置22 可以是便携式装置。如图2A和2B所示,辐射检测装置22包括矩形外壳30,外壳30由辐射16a到16g 可透过的材料制成(参见图1),且具有用于将对象14置于其上的表面(上表面),该表面作为辐照表面32,用辐射16a到16g对其进行辐照。辐照表面32具有导引线34,导引线34 作为针对辐射16a到16g的图像捕捉区域和图像捕捉位置的参考。导引线34提供了限定成像区域36的外框,可以用辐射16a至16g对其进行辐照。外壳30的一侧具有用于打开或关闭辐射检测装置22的开关38、用于在其中接收存储器卡(未示出)的卡槽40、用于连接到AC适配器的输入端子42、以及用于连接到USB 电缆(未示出)的USB端子44。辐射检测装置22还包括固定器35、37,固定器35、37从外壳30的侧面向外突出, 该侧面远离具有开关38、卡槽40、输入端子42、以及USB端子44的一侧。固定器35具有面向固定器37的凸起连接端子39,反之,固定器37具有面向固定器35的凹入连接端子41 (参见图2B至3B)。前述辐射输出装置20具有中空圆柱罩壳46,其包括位于其一端的凹入的连接端子43,用于在其中接收固定器35的凸起连接端子39,以及包括位于其另一端的凸起连接端子45,用于被放入固定器37的凹入连接端子41中(参见图2B、4A和4B)。通过连接端子39、43和连接端子41、45的配合接合(如图2A所示),将辐射输出装置20固定在固定器35、37之间,且将连接端子39、43和连接端子41、45彼此电连接。这样,一旦将辐射输出装置20和辐射检测装置22彼此结合为整体,则医生沈可以例如握住把手观,并携带辐射输出装置20和辐射检测装置22。此外,在辐射输出装置20和辐射检测装置22彼此结合为整体时,辐射输出装置20上的发射辐射16a到16g的位置面向辐射检测装置22的外壳30的侧表面。另一方面,通过释放固定器35、37和连接端子39、41、43、45对辐射检测装置22的固定状态,并将辐射检测装置22与辐射输出装置20分离,辐射输出装置20和辐射检测装置22不再彼此结合为整体,且将连接端子39、43与连接端子41、45彼此分别断开电连接。如图3A和;3B所示,为了对对象14定位,如俯视图所示,对象14要被成像的区域被定位为使得对象14的要被成像的区域的中心位置和成像区域36的中心位置(S卩,导引线34的交叉点)彼此保持实质上对齐,且对象14的要被成像的区域落入成像区域36中。 图3A示出了对象14的胸部,将其定位为要被成像的区域。如图4A和4B所示,辐射输出装置20包括中空圆柱罩壳46,其由辐射16a到16g 可透过的材料制成。沿着一个方向在罩壳46中布置七个场致发射辐射源18a至18g,即布置为线性阵列。将用于连接到USB电缆(未示出)的USB端子50和连接端子43置于罩壳 46的一端,反之,将连接端子45置于罩壳46的另一端。将前述把手观置于罩壳46的侧表面上,且把手观中并入了接触传感器(握住状态传感器)52。接触触感器52包括静电电容传感器或电阻薄膜接触传感器。在医生沈握住把手 28并用手接触接触传感器52的电极(未示出)的情况下,接触传感器52输出指示手和电极保持彼此接触的检测信号。接触传感器52可以备选地是机械开关,比如按压开关等等。 如果接触传感器52是机械开关,则在医生沈握住把手观并接触机械开关的情况下,接触传感器52输出指示已打开或关闭机械开关的检测信号。在医生沈握住把手观并将辐射输出装置20定向为朝向对象14的情况下,响应于来自接触传感器52的检测信号的输出,辐射输出装置20使能从相应的辐射源18a至18g 同时或顺序发射辐射16a至16g(参见图4B)。在辐射输出装置20和辐射检测装置22通过固定器35、37以及连接端子39、41、43、45彼此结合为整体时,辐射输出装置20不许可辐射源18a到18g发射辐射,即,即使医生沈握住了把手28,也禁止辐射源18a到18g发射辐射 16a 到 16g。图5A示出了捕捉对象14的胸部的图像(其为要被成像的相对大的区域)的方式, 反之图5B示出了捕捉对象14的手部的图像(其为要被成像的相对小的区域)的方式。沿着图5A和5B的水平方向(即沿着罩壳46的纵向)在辐射输出装置20的罩壳 46中布置七个辐射源18a到18g。辐射源18a到18g的几何中心位置是中心辐射源18d的位置(罩壳46的中心位置)。在辐射输出装置20中,将辐射源18a到18g分为三组M、56、 58。在该情况下,两个辐射源18a、18b属于组M (即被包括在组M中),三个辐射源18c到 18e属于组56,以及另外两个辐射源18f、18g属于组58。因此,将包含中心辐射源18d的组56称作中心组,其包括几何中心位置,而将组M、58中的每一组称作侧位组,其位于几何中心位置的每一侧。附带地,如果在医院或在医院外部的地点操作便携式辐射输出装置20,则由于在确保恰当的外部功率供应中所遇到的困难,辐射输出装置20的辐射源18a到18g中的每一个应当优选地是电池供电的辐射源。因此,场致发射辐射源18a到18g应当是小型且轻型的辐射源,用于发射比一般在医院的放射科的图像捕捉室中使用的热离子发射辐射源可能发射的更小剂量的辐射。在该情况下,在使用放射线照相图像捕捉系统的地点,要求医生沈将辐射输出装置20尽可能接近对象14,从而减少辐射源18a到18g与辐射检测装置22中的辐射检测器 60之间的源至图像距离(SID),以捕捉对象14的放射线照相图像。由此,在窄的辐照范围中施加从相应辐射源18a到18g发射的辐射16a到16g,且施加到对象14的辐射16a到16g 的剂量(曝光剂量)小。因此,放射线照相图像捕捉系统IOA可能无法基于足以让医生沈能够正确读取辐射图像的曝光剂量来捕捉辐射图像。在第一实施例中,将至少三个辐射源(图4A到5B中七个辐射源18a到18g)置于辐射输出装置20中。此外,从相邻辐射源发射的辐射(图4B到5B中所示的辐射16a到 16g)的辐照范围的一部分彼此相互重叠,使得对对象14的要被成像的区域施加没有间隙的辐射。同样地,如果根据对象14的要被成像的区域、其厚度等,用最优辐射剂量(曝光剂量)辐照对象14,可以基于适合使得医生沈能够正确地诊断解释结果辐射图像的曝光剂量,来获得放射线照相图像,且与之同时,对象14可以避免受到过度辐射。在第一实施例中,将辐射输出装置20中并入的全部辐射源分为至少三组(图5A 和5B中的三组M、56、58),每一组包括至少一个辐射源。然后,在至少根据对象14的要被成像的区域对这些组执行辐射剂量的加权之后,根据该加权,从辐射源向对象14施加辐射。更具体地,如图5A所示,在对要被成像的相对大的区域(胸部)的放射线照相图像进行图像捕捉期间,使得向整个胸部整体施加辐射16a到16g,要求在相对宽的范围上 (即整个成像区域36)施加辐射16a到16g。此外,关于在图像捕捉过程中施加到对象14的累积曝光剂量,需要与前述胸部区域及其厚度相对应的最优辐射剂量(即,适合让医生沈能够诊断解释的曝光剂量)。因此,在第一实施例的情况下,在对如图5A所示的要被成像的相对大的区域执行图像捕捉过程中,对组执行加权,使得从侧位组M、58中的辐射源18a、18b、18f、18g发射的辐射16a、16b、16f、16g的剂量是最大的(由图5A中粗点划线所示),反之,从中心组56中的辐射源18c到18e发射的辐射16c到16e的剂量是较小的,该剂量具有足以补充最大剂量级别的程度(由图5A中细点划线所示)。根据这种加权,相应辐射源18a到18g同时或顺序发射辐射16a到16g,或相应组顺序发射辐射16a到16g。另一方面,在对如图5B所示的相对小的区域(右手)的图像捕捉过程中,由于将右手定位在成像区域36中的中心部分,可以仅向包括前述中心部分的相对窄的区域可靠地施加辐射16a到16g。在该情况下,同样,在图像捕捉过程期间对对象14的累积曝光剂量必须是与右手及其厚度等相对应的最优剂量(即适合医生沈诊断解释的曝光剂量)。因此,在第一实施例的情况下,在对如图5B所示的要被成像的相对小的区域的图像捕捉过程中,对组执行加权,使得从中心组56中的辐射源18c到18e发射的辐射16c到 16e的剂量是最大的(由图5B中粗点划线所示),反之,从侧位组M、58中的辐射源18a、 18b、18f、18g发射的辐射16a、16b、16f、16g的剂量是较小的,该剂量具有足以补充最大剂量级别的程度(由图5B中细点划线所示)。根据这种加权,相应辐射源18a到18g同时或顺序发射辐射16a到16g,或相应组顺序发射辐射16a到16g。在上述解释中,将最大辐射剂量定义为在比较辐射16a到16g的剂量的情况下相对最大的辐射剂量,且将较小的辐射剂量定义为在比较辐射16a到16g的剂量的情况下相对较小的辐射剂量,使得没有剂量超过最优辐射剂量。更具体地,根据第一实施例,在图5A 和5B的一次图像捕捉过程中,关于组M、56、58,对从相应组中的相应辐射源l&i到18g发射的辐射16a到16g的剂量进行加权,使得在通过相应地施加辐射16a到16g而使对象14 受到辐射时,累积曝光剂量变为最优剂量。附加地,在关于组对辐射剂量执行加权的情况下,可以对包括至少两个辐射源的每一组中的辐射源执行附加加权。更具体地,在第一实施例中,可以执行加权,使得用相同辐射剂量对一组中的所有辐射源加权,或使得用不同辐射剂量对一组中的辐射源进行加权。在对相应辐射源执行附加加权的情况下,可以更准确地向对象14施加辐射。此外,由于缩短了用于捕捉对象14的图像所需的时间,从而优选地同时从相应的辐射源18a到18g施加辐射16a到16g。然而,根据向辐射源18a到18g供应电功率的能力(辐射输出装置20的电功率消耗),或对象14的图像捕捉条件(要捕捉的图像数目), 已知可能发生难以同时施加辐射16a到16g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辐射源18a到18g可以顺序地相应施加辐射16a到16g,以可靠地捕捉对象14的放射线照相图像。如果辐射源18a到18g顺序地相应施加辐射16a到16g, 则可以首先辐照(已被定位的)要被成像的区域的中心部分,且之后,可以辐照其他部分, 以从而减轻放射线照相图像的模糊,该模糊可能由图像捕捉过程期间要被成像的区域的移动而引起。备选地,可以首先用如图5A和5B中的粗点划线所示的辐射来辐照要被成像的区域,然后用如图5B和6B中的细点划线所示的辐射来辐照要被成像的区域。相应地,在第一实施例的情况下,可以取决于向辐射源18a到18g供应电功率的能力和对象14的图像捕捉条件,来选择对辐射16a到16g的同时或顺序施加。在对对象14的图像捕捉区域施加(已用前述方式对其剂量进行了加权的)辐射 16a到16g的情况下,这种辐射16a到16g通过要被成像的区域,然后通过辐射检测装置22 的外壳30的表面(图2到;3B中的成像区域36),且将辐射导入外壳30内部中装有的辐射检测器60。该辐射检测器60 (其为间接转换型的辐射检测器或直接转换型的辐射检测器) 检测辐射16a到16g,并将辐射16a到16g转换为放射线照相图像。以下将参照图6和7所示的框图以及图8的电路图,来详细描述放射线照相图像捕捉系统IOA的辐射输出装置20、辐射检测装置22以及控制装置M的内部细节。辐射输出装置20还包括通信单元64,用于通过天线62经由无线通信向控制装置M发送信号和从控制装置M接收信号;辐射源控制器66,用于单独或按组控制辐射源 18a到18g;以及电池68,用于向辐射输出装置20的各种组件供应电功率。电池68始终向接触传感器52、通信单元64和辐射源控制器66供应电功率。在医生沈握住把手28时,接触传感器52向辐射源控制器66输出检测信号的情况下,辐射源控制器66控制电池68,以向辐射输出装置20的各种组件供应电功率。在连接端子39、43和连接端子41、45彼此之间电连接,以及辐射输出装置20和辐射检测装置22彼此结合为整体的状态下,可以由辐射检测装置22的电池76向电池68充电。此时,即使从接触传感器52接收到检测信号,辐射源控制器66也不许可电池68向辐射源18a到18g供应(即禁止电池68供应)电功率。相应地,在连接端子39、43和连接端子41、45彼此断开电连接,使得辐射输出装置20和辐射检测装置22彼此分离的情况下,响应于从接触传感器52接收到检测信号,辐射源控制器66控制电池68,以开始向辐射源18a 到18g供应电功率。如果将电缆(未示出)(比如通信电缆、USB电缆、或符合IEEE1394的电缆)连接到辐射输出装置20,则辐射输出装置20可以向外部电路发送信号或从外部电路接收信号, 或可以经由该电缆向辐射输出装置20供应电功率。例如,如果将USB电缆(未示出)连接到例如USB端子50,则可以由经由USB电缆从外部电路供应的电功率对电池68充电,且通信单元64可以经由USB电缆向外部电路发送信号以及从外部电路接收信号。辐射检测装置22还包括通信单元72,用于通过天线70经由无线通信向控制装置M发送信号并从控制装置M接收信号;卡匣控制器74,用于控制辐射检测器60 ;以及电池76,用于向辐射检测装置22的各种组件供应电功率。电池76始终向卡匣控制器74和通信单元72供应电功率。如果医生沈操作(打开)开关38,电池76能够向辐射检测装置22的各种组件供应电功率。如果将电缆(未示出)(比如通信电缆、USB电缆、或符合IEEE1394的电缆)连接到辐射检测装置22,则辐射检测装置22可以向外部电路发送信号或从外部电路接收信号, 或可以经由该电缆向辐射检测装置22供应电功率。例如,如果将USB电缆(未示出)连接到例如USB端子44,则可以由经由USB电缆从外部电路供应的电功率对电池76充电,且通信单元72可以经由USB电缆向外部电路发送信号以及从外部电路接收信号。卡匣控制器74包括地址信号产生器78,用于向辐射检测器60供应地址信号,以读取放射线照相图像;图像存储器80,用于存储从辐射检测器60读取的放射线照相图像; 以及卡匣ID存储器82,用于存储识别辐射检测装置22的卡匣ID信息。下面将参照图8来详细描述辐射检测装置22的电路布置,其中,辐射检测器60为间接转换型。辐射检测器60包括按行和列布置的薄膜晶体管(TFT)98的阵列;以及光电转换层96,包括像素90在内,由诸如非晶硅(a-Si)等制成,用于将可见光转换为电信号。将光电转换层96置于TFT 98的阵列之上。在对辐射检测器60施加辐射的情况下,像素90 (从电池76向其施加偏压Vb (参见图6))通过将可见光转换为模拟电信号来产生电荷,然后存储所产生的电荷。然后,作为每次打开每行上的TFT 98的结果,可以将已存储的电荷从像素90中读出,作为图像信号。将TFT 98连接到相应像素90。将平行于行延伸的栅极线82以及平行于列延伸的信号线94连接到TFT 98。将栅极线92连接到线路扫描驱动器100,且将信号线94连接到复用器102。向栅极线92供应控制信号VoruVoff,以从线路扫描驱动器100打开和关闭在行上的TFT 98。线路扫描驱动器100包括多个开关SW1,用于在栅极线92之间切换;以及地址解码器104,用于输出选择信号,该选择信号用于一次选择一个开关SW1。从卡匣控制器74的地址信号产生器78 (参见图6)向地址解码器104供应地址信号。经由按列布置的TFT 98向信号线94供应由像素90所存储的电荷。由相应连接到信号线94的放大器106将供应给信号线94的电荷放大。通过相应的采样和保持电路 108将放大器106连接到复用器102。复用器102包括多个开关SW2,用于在信号线路94 之间连续切换;以及地址解码器110,用于输出选择信号,该选择信号用于一次选择一个开关SW2。从卡匣控制器74的地址信号产生器78 (参见图7)向地址解码器110供应地址信号。复用器102具有连接到A/D转换器112的输出端子。由A/D转换器112将放射线照相图像信号(该信号由复用器102基于来自采样和保持电路108的电荷来产生)转换为表示放射线照相图像信息的数字图像信号,将该数字图像信号供应给卡匣控制器74。可以将作为开关装置的TFT 98与另一图像捕捉装置(比如CM0S(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图像传感器等)组合。备选地,可以用CCD(电荷耦合器件)来替代TFT 98,以用对应于TFT中的栅信号的移位脉冲来使电荷移位和转移。如图7所示,控制装置M包括通信单元122、控制处理器124、显示单元126(比如显示面板等)、包括键盘、鼠标等的操作单元128、曝光开关130、命令信息存储单元132、 数据库134、图像捕捉条件存储单元136、图像存储器138以及电源140。通信单元122通过天线62、70、120经由无线通信,向辐射输出装置20的通信单元 64和辐射检测装置22的通信单元72发送信号并从它们接收信号。控制处理器IM对辐射输出装置20和辐射检测装置22执行规定的控制过程。可以由医生沈打开曝光开关130, 以开始从辐射源18a到18g发射辐射16a到16g。命令信息存储单元132存储请求捕捉对象14的放射线照相图像的命令信息。数据库134存储与辐射16a到16g的剂量的加权相关的各种数据。图像捕捉条件存储单元136存储图像捕捉条件,在该图像捕捉条件下,用辐射16a到16g对对象14的要被成像的区域进行辐照。图像存储器138存储从辐射检测装置22经由无线通信发送的放射线照相图像。电源140向控制装置M的各种组件供应电功率。由医生沈产生针对放射线学信息系统(RIS)(未示出)的命令信息或产生针对医院信息系统(HIS)(未示出)的命令信息,RIS —般管理在医院的放射科中处理的放射线照相图像和其他信息,HIS —般管理医院中的医疗信息。这种命令信息包括用于识别对象14 的对象信息,包括姓名、年龄、性别等;涉及用于捕捉放射线照相图像的辐射输出装置20和辐射检测装置22的信息;涉及对象14的要被成像的区域的信息。这种图像捕捉条件指用辐射16a到16g对对象14的要被成像的区域进行辐照的各种条件,包括辐射源18a到18g 的管电压和管电流、辐射16a到16g的辐射曝光时间等等。此外,如果控制装置M包括位于放射科的图像捕捉室中的控制台,则控制台(控制装置24)从RIS或HIS获取命令信息,并将所获取的命令信息存储在命令信息存储单元 132中。如果控制装置M包括被携带到医院外的地点并在该处使用的便携式终端,则(1) 医生沈可以在该地点处操作操作单元1 以临时将命令信息注册在命令信息存储单元132 中,(2)可以在将控制装置M携带到地点之前,在医院中从RIS或HIS获取命令信息,然后存储在命令信息存储单元132中,或C3)在已将控制装置M携带到地点之后,可以通过在地点处的控制装置M和医院之间建立的无线链路,从医院接收命令信息,然后存储在命令信息存储单元132中。
控制处理器IM包括数据库检索器150、图像捕捉条件设置单元152、以及控制信号产生器154。数据库检索器150从数据库134中检索与对象14的要被成像的区域相对应的所需数据。图像捕捉条件设置单元152基于数据库检索器150接收的数据和命令信息,设置图像捕捉条件。在医生沈打开曝光开关130的情况下,控制信号产生器巧4产生用于开始从辐射源18a到18g发射辐射16a到16g的曝光控制信号。图9和10示出了在数据库134中的与辐射16a到16g的剂量的加权相关的各种数据的表。图9示出了表,其中存储了要被成像的多个区域、用于要被成像的相应区域的厚度、用于要被成像的相应区域的图像捕捉技术、以及其最优辐射剂量(最优辐射剂量数据)。图像捕捉技术指表示以下各项的信息要被成像的区域相对于辐射检测装置22的定向,以及用辐射16a到16g对要被成像的区域进行辐照所沿的方向。此外,图9示出了作为示例的以下数据表示作为要被成像的相对大的区域的胸部的数据、表示作为要被成像的相对小的区域的手部的数据、图像捕捉技术(用于捕捉前胸区域的放射线照相图像的过程、以及用于捕捉手背的放射线照相图像的过程)、要被成像的区域的厚度、及其最优辐射剂量数据。图10示出了存储了以下数据的表格要被成像的多个区域以及针对要被成像的相应区域的图像捕捉技术、装在辐射输出装置20中的辐射源的数目、分配给每一组的辐射源的数目(分组数据)、以及针对相应组的辐射剂量的加权(加权数据)。更具体地,为了对应于图9,图10示出了在三个辐射源和七个辐射源的情况下的作为示例的表示胸部和手部的数据。图10作为示例示出了存储对三组(A、B、C)的加权数据的表格。例如,组A、B、C 分别对应于组讨、56、58。在提供三个辐射源的情况下,每一组M、56、58包含一个辐射源。在提供七个辐射源的情况下,组讨包含两个辐射源,组56包含三个辐射源,以及组58包含两个辐射源。此外,在提供三组或更多组的情况下,图10所示的表格中的分组数据的数目以及加权数据的数目自然随组的数目而增加。附加地,在对一组中包括的辐射源执行附加加权的情况下,加权数据的数目自然随要被加权的辐射源的数目而增加。数据库134(参见图7)能够存储与可以由放射线照相图像捕捉系统IOA所执行的图像捕捉过程相关的各种数据。即使改变了要被成像的对象14,改变了对象14的要被成像的区域,或顺序地对多个对象14成像,也可以使用数据库134中存储的数据。由医生沈通过操作单元1 手动输入对象14的要被成像的区域、要被成像的区域的厚度、以及图像捕捉技术,或备选地可以在对象14的命令信息中包括这些信息。将医生沈通过操作单元1 手动输入的要被成像的区域、其厚度、以及图像捕捉技术存储在命令信息存储单元132中作为命令信息的一部分,从而编辑命令信息。为了捕捉对象14的要被成像的区域的放射线照相图像(图像捕捉技术)(由命令信息来表示),数据库检索器150执行以下过程数据库检索器150基于对象14的要被成像的区域、其厚度、以及针对其的图像捕捉技术,从图9所示的表格中自动检索最优辐射剂量数据。数据库检索器150还基于对象14的要被成像的区域、针对其的图像捕捉技术、以及辐射输出装置20中的辐射源的数目, 自动地检索最优分组数据和加权数据。然后,数据库检索器150向图像捕捉条件设置单元 152输出检索到的最优辐射剂量数据、检索到的分组数据和检索到的加权数据,以及命令信息,该命令信息包括已用于检索的对象14的要被成像的区域、其厚度、以及针对其的图像捕捉技术。如果数据库检索器150从数据库134检索到多个候选,作为最优辐射剂量数据、分组数据和加权数据,则数据库检索器150可以在显示单元1 上显示多个候选和命令信息。 在该情况下,如果医生26确认在显示单元1 上显示的内容,并操作操作单元128,以选择看起来对于对象14的图像捕捉最优的数据,则数据库检索器150向图像捕捉条件设置单元 152输出所选的最优辐射剂量数据、所选的分组数据和所选的加权数据、以及命令信息。图像捕捉条件设置单元152基于命令信息、数据库检索器150检索到的(医生沈选择的)最优辐射剂量数据、分组数据和加权数据,自动设置针对对象14的要被成像的区域的图像捕捉条件,并在图像捕捉条件存储单元136中存储所设置的图像捕捉条件。附带地,图像捕捉条件设置单元152可以在显示单元1 上显示命令信息、数据库检索器150检索到的最优辐射剂量数据、分组数据以及加权数据。在该情况下,医生沈确认在显示单元1 上显示的内容,并操作操作单元128,以根据命令信息、对象14的状态、或图像捕捉技术,来改变最优辐射剂量数据、分组数据以及加权数据的细节。图像捕捉条件设置单元152基于已改变的最优辐射剂量数据、分组数据和加权数据,来设置图像捕捉条件。[第一实施例的操作]基本上如上所述地构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放射线照相图像捕捉系统10A。接下来, 下面应当参照图11所示的流程图来描述放射线照相图像捕捉系统IOA的操作(放射线照相图像捕捉方法)。与对操作的解释一起的,在需要的情况下,也可以引用图1至10。首先,在图11所示的步骤Sl中,控制装置M的控制处理器124(参见图7)从外部源获取命令信息,并将获取的命令信息存储在命令信息存储单元132中。如果控制装置 24是位于放射科的图像捕捉室中的控制台,则控制装置M可以从RIS或HIS获取命令信息。此外,如果控制装置M是可以被携带至医院外的地点并在该地点使用的便携式终端, 则在该地点的医生沈(参见图1、4B到5B)可以操作操作单元128,以注册命令信息,或可以在将控制装置M携带到地点之前,从医院中的RIS或HIS获取命令信息。备选地,可以在将控制装置M携带到地点之后,通过在该地点的控制装置M和医院之间建立的无线链路, 从医院接收命令信息。在步骤S2中,数据库检索器150识别搜索数据库134所需的对象14的要被成像的区域、其厚度、以及针对其的图像捕捉技术。如果在命令信息存储单元132中存储的命令信息包含对象14的要被成像的区域、 其厚度、以及针对其的图像捕捉技术,则数据库检索器150将这种信息识别为在当前图像捕捉过程中的要被成像的区域、其厚度、以及针对其的图像捕捉技术。同样地,在医生沈操作操作单元128,然后输入对象14的要被成像的区域、其厚度、以及针对其的图像捕捉技术的情况下,数据库检索器150可以将已输入的对象14的要被成像的区域、已输入的其厚度、以及已输入的针对其的图像捕捉技术识别为在当前图像捕捉过程中的要被成像的区域、其厚度、以及针对其的图像捕捉技术。从而,在命令信息存储单元132中将已识别出的要被成像的区域、已识别出的其厚度、以及已识别出的针对其的图像捕捉技术存储为命令信息的一部分,然后编辑命令信息存储单元132中的命令信肩、ο接下来,在步骤S3中,数据库检索器150从数据库134中自动检索与在步骤S2 中已识别出的对象14的要被成像的区域、厚度、以及图像捕捉技术相对应的要被成像的区域、厚度以及图像捕捉技术,且还自动检索与这种信息项相对应的最优辐射剂量数据。数据库检索器150还从数据库134中自动检索与在步骤S2中已识别出的对象14的要被成像的区域以及针对其的图像捕捉技术相对应的分组数据和加权数据。然后数据库检索器150向图像捕捉条件设置单元152输出检索到的最优辐射剂量数据、检索到的分组数据和检索到的加权数据、以及命令信息作为捕捉放射线照相图像所必需的各种数据(步骤S4),该命令信息包括已用于检索的对象14的要被成像的区域、其厚度、以及针对其的图像捕捉技术。同样地,在步骤S3中,如果数据库检索器150检索到最优辐射剂量数据、分组数据和加权数据的多个候选,则数据库检索器150在显示单元1 上显示多个候选和命令信息。 医生沈确认在显示单元1 上显示的内容,并操作操作单元128,以选择看起来对对象14 的图像捕捉过程最优的候选(数据)。然后,数据库检索器150将医生沈已从多个候选中选择的最优辐射剂量数据、分组数据和加权数据、以及命令信息作为捕捉放射线照相图像所需的各种数据来对待,且数据库检索器150将该数据输出至图像捕捉条件设置单元152(步骤 S4)。在步骤S5中,图像捕捉条件设置单元152基于已输入的最优辐射剂量数据、已输入的分组数据、已输入的加权数据、以及命令信息,设置图像捕捉条件,在该图像捕捉条件下,用从辐射源18a到18g发射的辐射16a到16g来辐照对象14的要被成像的区域。如果对象14的要被成像的区域是胸部,如图5A所示,则图像捕捉条件设置单元 152根据上述数据的内容来设置图像捕捉条件(管电压、管电流以及辐照时间),使得从侧位组M、58的辐射源18a、18b、18f、18g发射的辐射16a、16b、16f、16g的剂量是最大剂量级别,且从中心组56中的辐射源18c到18e发射的辐射16c到16e的剂量是较低剂量级别, 该较低剂量级别足以补充最大剂量级别,且在图像捕捉条件存储单元136中存储所设置的图像捕捉条件。此外,如果对象14的要被成像的区域是手部(右手),如图5B所示,则图像捕捉条件设置单元152根据上述数据来设置图像捕捉条件(管电压、管电流以及辐照时间),使得从中心组56中的辐射源18c到18e发射的辐射16c到16e的剂量是最大剂量级别,且从侧位组M、58中的辐射源18a、18b、18f、18g发射的辐射16a、16b、16f、16g的剂量是较低剂量级别,该较低剂量级别足以补充最大剂量级别,且在图像捕捉条件存储单元136中存储所设置的图像捕捉条件。在步骤S5中,图像捕捉条件设置单元152可以在显示单元1 上显示已输入的最优辐射剂量数据、已输入的分组数据、已输入的加权数据、以及命令信息。在该情况下,则医生沈可以确认在显示单元126上显示的内容,并通过操作操作单元128,可以根据命令信息、对象14的状态或针对对象14的图像捕捉技术,来改变最优辐射剂量数据、分组数据、以及加权数据的细节,以及根据已改变的这种数据的内容,设置期望的图像捕捉条件。在该情况下,图像捕捉条件设置单元152还在图像捕捉条件存储单元136中存储所设置的图像捕捉条件。附带地,在步骤S5中,图像捕捉条件设置单元152可以执行对组中包括的辐射源的辐射剂量的附加加权,使得用不同剂量对相应辐射源加权,根据附加加权设置期望的图像捕捉条件,且可以在图像捕捉条件存储单元136中存储所设置的图像捕捉条件,以实现对辐射16a到16g的更准确的施加。接下来,在步骤S6中,如果医生沈打开辐射检测装置22的开关38 (参见图2A、2B、 以及5A到6),则电池76向辐射检测装置22中的各种组件供应电功率,从而整体激活辐射检测装置22。由此,卡匣控制器74经由无线链路向控制装置参见图1和7)发送指示已整体激活辐射检测装置22的激活信号。电池76还向辐射检测器60的相应像素90 (参见图8)供应偏压Vb。基于经由天线120和通信单元122接收到的激活信号,控制装置M的控制处理器 IM经由无线通信向辐射检测装置22发送在图像捕捉条件存储单元136中存储的图像捕捉条件。卡匣控制器74在其中记录经由天线70和通信单元72接收到的该图像捕捉条件。附带地,在将辐射输出装置20和辐射检测装置22携带到地点的情况下,将连接端子39、43保持为彼此配合接合,且将连接端子41、45也保持为彼此配合接合。因此,将辐射输出装置20固定在辐射检测装置22的固定器35、37之间,且将辐射输出装置20和辐射检测装置22彼此结合为整体(参见图2A)。此时,电池76通过连接端子39、41、43、45向电池 68充电。为了定位对象14的要被成像的区域,医生沈松开彼此配合接合的连接端子39、 43,以及松开彼此配合接合的连接端子41、45。将辐射输出装置20与辐射检测装置22分离,从而辐射输出装置20和辐射检测装置22变为彼此断开连接(参见图2B)。此时,电池 76停止向电池68充电。然后,医生沈定位对象14的要被成像的区域,使得对象14的要被成像的区域的中心位置与成像区域36的中心位置变为彼此对齐,且将对象14的要被成像的区域包括在成像区域36之中(参见图3A和3B)。之后,医生沈握住把手观,并将辐射输出装置20定向为朝向对象14的要被成像的区域,使得辐射输出装置20和辐射检测装置22之间的距离变为等于取决于SID的距离,从而接触触感器52向辐射源控制器66输出检测信号。基于检测信号的输入,辐射源控制器66控制电池68,以向辐射输出装置20的各种组件供应电功率,从而激活辐射输出装置20。此外,辐射源控制器66经由无线链路向控制装置M发送激活信号,该激活信号指示已激活辐射输出装置20。基于经由天线120和通信单元122接收到激活信号,控制装置M的控制处理器 IM经由无线通信向辐射输出装置20发送在图像捕捉条件存储单元136中存储的图像捕捉条件。辐射源控制器66记录经由天线62和通信单元64接收到的该图像捕捉条件。假如已完成了上述准备动作,医生沈用一只手握住把手观,并且用另一只手打开曝光开关130(步骤S7)。控制信号产生器巧4产生曝光控制信号,用于开始从辐射源18a 到18g发射辐射16a到16g,以及经由无线链路向辐射输出装置20和辐射检测装置22发送曝光控制信号。曝光控制信号是用于捕捉对象14的要被成像的区域的放射线照相图像的同步控制信号,作为同步开始从辐射源18a到18g发射辐射16a到16g以及由辐射检测器 60对这种辐射16a到16g进行检测并转换为放射线照相图像的结果。
当辐射源控制器66接收到曝光控制信号时,辐射源控制器66控制辐射源18a到 18g,以根据第一图像捕捉条件向对象14施加规定剂量的辐射16a到16g。基于图像捕捉条件,辐射源18a到18g将辐射16a到16g发射给定的曝光时间(辐照时间)(步骤S8),该辐射16a到16g是从辐射输出装置20输出且被施加到对象14的要被成像的区域的。在该情况下,如果对象14的要被成像的区域是胸部,如图3A和5A所示,则用来自侧位组M、58中的辐射源18a、18b、18f、18g的大剂量辐射16a、16b、16f、16g来辐照胸部, 反之,用来自中心组56中的辐射源18c到18e的较低(较小)剂量辐射16c到16e来辐照要被成像的区域,该较低剂量足以补充大剂量级别。此外,如果对象14的要被成像的区域是右手,如图:3B和5B所示,则用来自中心组 56中的辐射源18c到18e的大剂量辐射16c到16e来辐照对象14的要被成像的区域,反之,用来自侧位组讨、58中的辐射源18a、18b、18f、18g的较低剂量辐射16a、16b、16f、16g 来辐照对象14的右手,该较低剂量足以补充大剂量级别。在步骤S9中,在辐射16a到16g通过对象14并到达辐射检测装置22中的辐射检测器60之后,如果辐射检测器60为间接转换型,则辐射检测器60的闪烁器发射可见光,该可见光的强度取决于辐射16a到16g的强度。光电转换层96的像素90 (参见图8)将该可见光转换为电信号,并将电信号在像素90中存储为电荷。将像素中存储的表示对象14的放射线照相图像的电荷读取为地址信号,该地址信号由卡匣控制器74的地址信号产生器 78供应给线路扫描驱动器100和复用器102。更具体地,响应于从地址信号产生器78供应的地址信号,线路扫描驱动器100的地址解码器104输出选择信号,以选择开关SWl之一,该开关向连接到与所选开关SWl相对应的栅极线92的TFT 98的栅极供应控制信号。响应于从地址信号产生器78供应的地址信号,复用器102的地址解码器110输出选择信号,以连续打开开关SW2,以在信号线94之间切换,从而通过信号线94读取在连接到所选栅极线92的像素90中存储的电荷。由放大器106对从连接到所选栅极线92的像素90中读取的放射线照相图像的电荷进行相应地放大,并由采样和保持电路108对其采样,经由复用器102供应给A/D转换器 112,并转换为数字信号。将表示第一放射线照相图像的数字信号存储在卡匣控制器74的图像存储器80中(步骤S10)。类似地,根据从地址信号产生器78供应的地址信号,线路扫描驱动器100的地址解码器104连续地打开开关SWl,以在栅极线92之间切换。通过信号线路94读取在连接到被连续选择的栅极线92的像素90中存储的电荷,由复用器102对其处理,以及由A/D转换器112将其转换为数字信号。将该数字信号存储在卡匣控制器74的图像存储器80中(步骤 S10)。将在图像存储器80中存储的放射线照相图像以及在卡匣ID存储器82中存储的卡匣ID信息经由通信单元72和天线70无线地发送到控制装置24。控制装置M的控制处理器1 将经由天线120和通信单元122接收的放射线照相图像和卡匣ID信息存储在图像存储器138中,并在显示单元1 上显示放射线照相图像(步骤Sll)。在通过可视地检查在显示单元1 上显示的内容,确认了已获得放射线照相图像之后,医生沈将对象14从已定位的条件下释放,并将手从把手观上移走。由此,接触传感器52停止输出检测信号,且辐射源控制器66停止从电池68向辐射输出装置20的各种组件供应电功率。因此,将辐射输出装置20设为睡眠模式或关闭。此外,如果医生沈按动(关闭)开关38,则电池76停止向辐射检测装置22的各种组件停止供应电功率,且将辐射检测装置22设为睡眠模式或关闭。然后,医生沈将连接端子39、43彼此配合接合,还将连接端子41、45彼此配合接合,从而将辐射输出装置20固定在固定器35、37之间,以将辐射输出装置20和辐射检测装置22彼此整体结合(参见图2A)。[第一实施例的优点]如上所述,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放射线照相图像捕捉系统IOA和放射线照相图像捕捉方法,将辐射输出装置20中装有的至少三个辐射源(在图4A到5B中的七个辐射源18a 到18g)分为至少三组(图5A和5B中的三组54、56、58)。如图5A所示,在根据第一实施例,将对象14置于辐射输出装置20和辐射检测装置22之间,且将要被成像的相对大的区域(例如,对象14的胸部)定位为面向辐射源的几何中心位置(辐射源18d的位置)的情况下,关于组,对从相应辐射源发射的辐射(辐射 16a到16g)的剂量执行加权,使得从位于辐射源的几何中心位置的两侧的组(组M、58)中包括的辐射源发射的辐射的剂量是最大剂量级别,反之,从接近几何中心位置的组(组56) 中包括的辐射源发射的辐射的剂量是较低剂量级别。另一方面,如图5B所示,在根据第一实施例,将对象14置于辐射输出装置20和辐射检测装置22之间,且将要被成像的相对小的区域(例如,对象14的手部)定位为面向辐射源的几何中心位置的情况下,关于组,对从相应辐射源发射的辐射(辐射16a到16g)的剂量执行加权,使得从接近几何中心位置的组(组56)中包括的辐射源发射的辐射的剂量是最大剂量级别,反之,从除了接近几何中心位置的组之外的组(组M、58)中包括的辐射源发射的辐射的剂量是较低剂量级别。这样,根据第一实施例,不简单地通过让对象14的要被成像的区域能够被覆盖来确立辐射的辐照范围,而是将辐射源分组为至少三组,且关于组对从相应辐射源发射的辐射的辐射剂量进行加权。因此,即使以短SID使用场致发射辐射源来捕捉对象14的放射线照相图像,也可以容易地放大辐射的辐照范围,且可以用最优剂量(曝光剂量)的辐射来辐照对象14。因此,根据第一实施例,通过用取决于对象14的最优剂量辐射来辐照对象14, 能够获取适合医生26诊断解释的放射线照相图像,同时还避免对象14不必要地受到辐射。在图5A中,从属于位于几何中心位置的两侧的组M、58的辐射源18a、18b、18f、 18g发射的辐射16a、16b、16f、16g的剂量是最大剂量级别,反之,从属于接近几何中心位置的组56的辐射源18c到18e发射的辐射16c到16e的剂量是较低剂量级别。相应地,能够有效率地捕捉要被成像相对大的区域的放射线照相图像。在图5B中,从属于接近几何中心位置的组56的辐射源18c到18e发射的辐射16c到16e的剂量是最大剂量级别,反之,从属于除了组56之外的组M、58的辐射源18a、18b、18f、18g发射的辐射16a、16b、16f、16g 的剂量是较低剂量级别。相应地,能够有效率地捕捉要被成像相对小的区域的放射线照相图像。此外,数据库检索器150根据对象14的要被成像的区域、其厚度、以及针对其的图像捕捉技术,从数据库134中检索最优辐射剂量数据,以及与之一起地,根据对象14的要被成像的区域、其厚度以及针对其的图像捕捉技术,检索分组数据和加权数据。之后,数据库检索器150向图像捕捉条件设置单元152输出检索到的最优辐射剂量数据、检索到的分组数据、检索到的加权数据、以及命令信息。从而,图像捕捉条件设置单元152能够准确地且有效率地设置图像捕捉条件。因此,通过引起辐射输出装置20根据图像捕捉条件向对象14 的要被成像的区域施加来自相应辐射源18a到18g的辐射16a到16g,可以用最优曝光剂量对对象14的要被成像的区域执行放射线照相图像的捕捉。图像捕捉条件设置单元152可以根据命令信息、对象14的状态、或针对对象14的图像捕捉技术,来改变数据库检索器150检索到的最优剂量数据、分组数据以及加权数据的细节。从而,可以根据针对对象14的实际图像捕捉技术来设置更准确的图像捕捉条件。此外,在组包括至少两个辐射源的情况下,可以对组中包括的辐射源执行附加加权。因此,能够更准确地以最优剂量对对象14施加辐射。将把手观安装在辐射输出装置20的远离辐射源18a到18g发射辐射16a到16g 的侧面的侧面上。因此,在用一只手握住把手观时,医生沈可以将辐射输出装置20定向为朝向对象14和辐射检测装置22。此外,医生沈可以确认在显示单元1 上显示的图像和数据,并用另一只手操作操作单元1 或曝光开关130。在医生沈握住把手观时,从辐射源18a到18g发射辐射16a到16g的情况下,可以可靠地避免医生沈受到辐射16a到16g 的辐照(曝光)。此外,在医生沈将连接端子39、43和连接端子41、45分别彼此配合接合,从而将辐射输出装置20固定在固定器35、37之间并将辐射输出装置20和辐射检测装置22彼此结合为整体的情况下,医生26可以容易地一起携带辐射输出装置20和辐射检测装置22。 此时,由于连接端子39、43和连接端子41、45彼此分别电连接,则辐射检测装置22的电池 76可以向辐射输出装置20的电池68充电。此外,当将辐射输出装置20和辐射检测装置22彼此结合为整体时,辐射源控制器 66可以禁止电池68向辐射源18a到18g供应电功率,以从而避免在携带辐射输出装置20 和辐射检测装置22时发射辐射16a到16g。同样地,由于在将辐射输出装置20和辐射检测装置22彼此结合为整体时,辐射源18a到18g发射辐射16a到16g所在的辐射输出装置 20的侧面面向辐射检测装置22的外壳30的侧面,则即使错误地发射辐射16a到16g,也可靠地避免医生沈受到辐射16a到16g。控制装置M经由无线链路向辐射输出装置20和辐射检测装置22发送信号并从它们接收信号。由于经由相同的无线链路将辐射输出装置20、辐射检测装置22以及控制装置M无线相连,且由于在它们之间发送和接收信号不需要电缆(USB电缆),则医生沈可以没有阻碍地执行工作。因此,医生沈可以在没有阻碍的环境中有效率地操作放射线照相图像捕捉系统10A。另外,由于在辐射输出装置20、辐射检测装置22和控制装置M之间的连接不需要电缆,放射线照相图像捕捉系统IOA由相对少量的部件构成。根据第一实施例,可以经由使用红外线等等的光学无线通信而不是经由传统的无线通信来发送和接收信号。根据第一实施例,控制装置M还可以经由有线链路向辐射输出装置20和辐射检测装置22发送信号并从它们接收信号。例如,可以通过USB电缆(未示出)将辐射输出装置20、辐射检测装置22以及控制装置M电连接,使得控制装置M的电源140可以向辐射输出装置20的电池68和辐射检测装置22的电池76充电。此外,控制装置M可以可靠地向辐射输出装置20和辐射检测装置22发送曝光控制信号和图像捕捉条件,且辐射检测装置22可以可靠地向控制装置M发送放射线照相图像。相应地,这种有线链路使得可靠地发送和接收信号成为可能,并还允许可靠地对电池68、76充电。可以将电池68、76充电至某一功率电平,该功率电平至少取决于对象14的要被捕捉的放射线照相图像的数目。因此,在放射线照相图像捕捉过程期间,可以可靠地捕捉对象 14的一定数目的放射线照相图像。在该情况下,可以在不执行放射线照相图像捕捉过程的时间段中对电池68、76充电。这样,在放射线照相图像捕捉过程期间不对电池68、76充电,且在完成放射线照相图像捕捉过程之后,发送已捕捉的放射线照相图像。因此,在放射线照相图像捕捉过程期间,避免了向所产生的电荷(模拟信号)添加由于电池68、76的充电而产生的噪声,或避免了在发送放射线照相图像时向放射线照相图像添加由于电池68、76的充电而产生的噪声。更具体地,可以在除了以下时间段之外的时间段中对电池68、76充电存储时间段,期间由辐射检测器60将已通过对象14的辐射16a到16g转换为电信号,且将该电信号存储为像素90中的电荷;读出时间段,期间读取像素90中存储的电荷;或转换时间段,期间由A/D转换器112将读取的电荷(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或覆盖前述存储、读出和转换时间段中的两个或多个时间段的时间段;或覆盖存储、读出和转换时间段中的所有时间段的时间段。更具体地,在上述三个时间段(即存储、读出、和转换时间段)中,图像信号(放射线照相图像)极易受到噪声的影响。特别是在存储和读出时间段期间,像素90产生的电荷非常小,以至于它们将受到噪声的负面影响。此外,在转换时间段期间,在A/D转换之前,表示电荷的模拟信号比数字信号对于噪声更没有抵抗力,且添加到模拟信号的任何噪声趋向于被转换为数字信号,并出现在图像数据中。存储时间段的一部分包括辐射源18a到18g向对象14施加辐射16a到16g的时间。在存储时间段已开始之后,应当尽可能快地施加辐射,且在已停止施加辐射之后,读出时间段应当就紧接着立刻开始。应当最小化在这些事件之间的时间延迟,以减少暗电流,并增加所产生的放射线照相图像的质量。此外,读出时间段是打开TFT 98以通过放大器106 等向A/D转换器112供应信号的时间段。尽管读出时间段和转换时间段实质上同时发生, 读出时间段实际上可以比转换时间段稍早开始。由于在捕捉并发送对象14的放射线照相图像时,禁止对电池68、76充电,则辐射检测器60可以准确地并高质量的检测辐射16a到16g。可以如下所述地预测在不执行放射线照相图像捕捉过程的时间段中供应给电池 68、76的电功率的量。可以用预测量的电功率向电池68、76充电,以允许可靠地捕捉(所需数目的)放射线照相图像。更具体地,根据电池68、76的充电条件以及之前和当前的图像捕捉条件(已捕捉的放射线照相图像的数目、HiAs值等等),计算辐射输出装置20和辐射检测装置22所消耗的电功率的量。根据计算出的电功率的量,预测在当前图像捕捉过程中辐射输出装置20和辐射检测装置22消耗的电功率的量或在之前图像捕捉过程中辐射输出装置20和辐射检测装置22消耗的电功率的量。通过将电池68、76充电到与在当前图像捕捉过程期间预期消耗的电功率的量相当的相应功率电平,或者与在之前图像捕捉过程期间消耗的电功率的量相当的相应功率电平,可以可靠地执行当前图像捕捉过程。此外,如果要在多个放射线照相图像捕捉事件之间的间隔期间对电池68、76充电,则根据充电条件和针对要在当前时间捕捉的放射线照相图像的图像捕捉条件来计算辐射输出装置20和辐射检测装置22要消耗的电功率的量,该图像捕捉条件出自除了已捕捉的放射线照相图像以外的当前图像捕捉条件(捕捉的放射线照相图像的数目、mAs值等等),且基于所计算的图像捕捉条件来预测在当前时间要捕捉的放射线照相图像要消耗的电功率的量。在该情况下同样地,由于将电池68、76充电到与在当前时间要捕捉的放射线照相图像要消耗的电功率的量相当的功率电平,则可以可靠地捕捉要捕捉的任何剩余的放射线照相图像。此外,在第一实施例中,已对经由无线通信和/或有线通信发送和接收信号进行了解释。然而,如果对象14以短的SID与辐射输出装置20和辐射检测装置22保持接触, 则可以经由对象14的人体通信,在辐射输出装置20和辐射检测装置22之间发送和接收信号。此外,如果医生沈与辐射输出装置20和控制装置M保持接触,则可以经由医生沈的人体通信,在辐射输出装置20和控制装置M之间发送和接收信号。在第一实施例中,控制信号产生器IM产生曝光控制信号,用于同步从辐射源18a 到18g发射辐射16a到16g和由辐射检测器60将这种辐射16a到16g转换为放射线照相图像,且通信单元122向辐射输出装置20和辐射检测装置22发送曝光控制信号。因此,可以在放射线照相图像捕捉过程期间,将辐射源18a到18g和辐射检测器60彼此可靠地同步。此外,在第一实施例中,辐射检测装置22包括矩形外壳30。然而,辐射检测装置 22可以具有至少包括辐射检测器60在内的挠性片的形式。由于能够将这种挠性片卷成卷, 则可以让具有挠性片形式的辐射检测装置22紧凑。此外,可将第一实施例应用于使用光读出型辐射检测器来获取放射线照相图像。 这种光读出型辐射检测器如下操作。如果向固态检测装置的矩阵施加辐射,则固态检测装置存储静电潜像,所述静电潜像取决于所施加的辐射的剂量。为了读取已存储的静电潜像, 向固态检测装置施加读取光,以引起固态检测装置产生表示辐射图像信息的电流。如果向辐射检测器施加擦除光,则从辐射检测器上擦除表示残留静电潜像的放射线照相图像信息,从而可以重用辐射检测器(参见日本待审专利公开No. 2000-105297)。此外,为了避免放射线照相图像捕捉系统IOA受到血和细菌的污染,辐射输出装置20和辐射检测装置22可以具有防水和密封的结构,并可以在需要时杀菌并清洁,使得可以重复使用放射线照相图像捕捉系统10A。第一实施例不限于在医疗领域捕捉放射线照相图像,而是还可以在各种非破坏性测试中应用于放射线照相图像的捕捉。[第一实施例的修改]下面将参照图12A到18B来描述第一实施例的修改(第一到第六修改)。用相同的参考标记来表示这种修改的与图1到11所示的部分相同的部分,且下面将不详细描述这种特征。[第一修改]在第一修改中,如图12A和12B所示,三组M、56、58中的每一组包含一个辐射源18a到18c。在该情况下,三个辐射源18a到18c中的几何中心位置是中心辐射源18b的位置。中心组56包括几何中心位置,反之将其他组54、58定位在几何中心位置的两侧。根据第一修改,在如图12A所示的对胸部区域的图像捕捉过程中,对剂量执行加权,使得从组讨、58中包括的辐射源18a、18c发射的辐射16a、16c的剂量具有最大剂量级别,反之从组56中包括的辐射源18b发射的辐射16b的剂量具有较低剂量级别。另一方面,在如图12B所示的对手部的图像捕捉过程中,对剂量执行加权,使得从组56中包括的辐射源18b发射的辐射16b的剂量具有最大剂量级别,反之从组M、58中包括的辐射源18a、 18c发射的辐射16a、16c的剂量具有较低剂量级别。即使在三组M、56、58中每一组仅包含一个辐射源18a到18c的第一修改中,通过执行这种加权,也必然可以获得与第一实施例的优点相同的优点。[第二修改]在第二修改中,如图13A和1 所示,四组156、158、160、162中的每一组包含一个辐射源18a到18d。在该情况下,四个辐射源18a到18d中的几何中心位置是在辐射源18b 和辐射源18c之间的中间位置。包括辐射源18b、18c在内的组158、160不包括几何中心位置,而是定位在几何中心位置附近,反之,将其他组156、162定位在几何中心位置的两侧。根据第二修改,在如图13A所示的对胸部区域的图像捕捉过程中,对剂量执行加权,使得从组156、162中包括的辐射源18a、18d发射的辐射16a、16d的剂量具有最大剂量级别,反之从组158、160中包括的辐射源18b、18c发射的辐射16b、16c的剂量具有较低剂量级别。另一方面,在如图13B所示的对手部的图像捕捉过程中,对剂量执行加权,使得从组158、160中包括的辐射源18b、18c发射的辐射16b、16c的剂量具有最大剂量级别,反之从组156、162中包括的辐射源18a、18d发射的辐射16a、16d的剂量具有较低剂量级别。即使在四组156、158、160、162中每一组仅包含一个辐射源18a到18d的第二修改中,通过执行这种加权,也当然可以获得与第一实施例的优点相同的优点。如上所述,在第一实施例和第一修改中,已作为示例对对于三组M到58执行剂量加权的情况做出了解释。然而,在组的数目是等于或大于三的奇数(3、5、7、...)的情况下, 如果基于第一实施例和第一修改的原理来执行加权,则可以容易地获得与第一实施例和第一修改的优点相同的优点。此外,在第二修改中,作为示例对对于四组156、158、160、162执行剂量加权的情况做出了解释。然而,在组的数目是等于或大于四的偶数G、6、8、...)的情况下,如果基于第二修改的原理来执行加权,则可以容易地获得与第二修改(和第一实施例)的优点相同的优点。[第三修改]根据第三修改,如图14A和14B所示,辐射输出装置20的罩壳46包括在其侧面上限定的凹处164,所述侧面远离从辐射源18a到18g发射辐射16a到16g的一侧。可旋转地、可移动地布置轴环把手166,用于在凹处164中存储。将接触传感器52并入把手166。在医生沈不携带辐射输出装置20的情况下,如图14A所示,将把手166平放地容纳在凹处164中。如果医生沈绕转动端转动把手166,则将把手166从凹处164中升起,使得医生沈可以握住把手166(参见图14B)。把手166和接触传感器52提供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把手观和接触传感器52的优点相同的优点。此外,在绕转动端将把手转动回凹处 164的情况下,将把手166平放在凹处164中,从而让接触触感器52的电极与医生沈的手脱离接触。因此,避免激活辐射输出装置20,且因此避免辐射源18a到18g错误地发射辐射 16a 到 16g。[第四修改]根据第四修改,如图15A和15B所示,辐射输出装置20的罩壳46具有矩形形状, 其平面区域与辐射检测装置22实质上是相同的。罩壳46中装有9个辐射源18a到18i。 不要求罩壳46装有全部9个辐射源18a到18i,而可以装有至少三个辐射源。将辐射源18a到18i以面向辐照表面32的二维矩阵方式布置,其不同于面向辐照表面32的辐射源18a到18g的上述线性阵列(参见图1、5A、5B和12A到13B)。此外,罩壳46具有布置在其上表面的把手28,且还具有位于其相对的侧表面上的解锁按钮167,用于将安装在罩壳46的下表面上的钩165与分别限定在辐射检测装置22的外壳30的上表面上的四个角的开口 163松开。此外,外壳30具有置于其上表面的成像区域36之外的连接端子173、175,其充当插口,能够与安装在罩壳46的下表面上相应管脚型连接端子169、171配合接合。在图15A所示的条件下,钩165与开口 163相应接合,且连接端子169、171与连接端子173、175相应地配置接合,从而将辐射输出装置20和辐射检测装置22彼此固定为整体。由此,医生沈可以握住把手观,或将他或她的手插入在把手观和罩壳46的上表面之间,以携带彼此结合为整体的辐射输出装置20和辐射检测装置22。此外,在这种整体结合条件下,辐射检测装置22的电池76(参见图6)能够经由连接端子169、171、173、175对辐射输出装置20的电池68充电。另一方面,如果医生沈按压解锁按钮167,以松开钩165和相应的开口 163,并握住把手28或将他或她的手插入把手28和罩壳46的上表面之间,以将辐射输出装置20从辐射检测装置22分离(举起),则连接端子169、171与连接端子173、175松开,从而解除在辐射输出装置20和辐射检测装置22之间的整体结合状态。因此,电池76停止向电池68 充电,且使得辐射源18a到18i能够分别发射辐射。根据第四修改,由于将辐射源18a到18i布置为二维矩阵,可以有效率地捕捉对象 14的要被成像的任何区域的放射线照相图像。此外,由于辐射输出装置20的罩壳46与辐射检测装置22的外壳30实质上具有相同的矩形形状,则彼此整体结合的辐射输出装置20 和辐射检测装置22呈现为高度便携,且可以容易地将辐射输出装置20相对于辐射检测装置22进行定位。因此第四修改提供了与第一实施例以及与第一到第三修改的优点相同的优点。[第五修改]在上述解释中,作为辐射检测器60的组件之一的光电转换层96由非晶硅(a_Si) 等构成。然而,根据第一实施例,光电转换层可以包括有机光电转换材料。下面将参照图16和17来描述包括光电转换层的辐射检测器,该光电转换层包括根据第五修改的有机光电转换材料。如图16所示,辐射检测器170包括信号输出部分174、传感器176、以及闪烁器 178,将它们连续地布置在绝缘基板172上。信号输出部分174和传感器176联合构成了像素。辐射检测器170包括在基板172上部署的像素矩阵。在每一个像素中,在传感器176 上叠加信号输出部分174。
更具体地,图16和17所示的辐射检测器170是后表面读取型(即,穿透侧采样 (PSS)型)辐射检测器,其中,以闪烁器178、传感器176和信号输出部分174的顺序将它们顺序地沿施加辐射16a到16c的方向布置。后面将给出对前表面读取型(即,辐照侧采样 (ISS)型)的辐射检测器的解释,其中,以信号输出部分174、传感器176和闪烁器178的顺序将它们顺序地沿施加辐射16a到16g的方向布置。将闪烁器178置于传感器176之上,中间插入透明绝缘薄膜180。闪烁器178具有由磷光剂制成的薄膜的形式,用于在远离基板172的位置发射由从上方施加的辐射16a到 16g所转换的光(参见图1、4B、5A至6、以及12A至14B)。闪烁器178可以吸收已通过对象 14的辐射16a到16g,并发射从其转换的光。闪烁器178发射的光应当优选地具有从360nm到830nm的可见波长范围。如果辐射检测器170用于捕捉单色图像,则闪烁器178发射的光应当优选地包括绿色波长范围。如果将X光用作辐射16a到16g,则在闪烁器178中使用的磷光剂应当优选地包括碘化铯(CsI),并特别优选地,应当包括CsI (Tl)(添加铊的碘化铯),其在被X光辐照时, 发射波长频谱在420nm到700nm范围中的光。从CsI (Tl)发射的光具有在可见范围中的峰值波长565nm。此外,这种磷光剂不限于CsI (Tl),以及还可以使用其他材料,比如CsI (Na) (钠活化的碘化铯)或GOS (Gd2O2S Tb)。传感器176包括上电极182、下电极184、以及在上电极182和下电极184之间布置的光电转换薄膜186。光电转换薄膜186由有机光电转换材料制成,用于通过吸收闪烁器 178发射的光来产生电荷。由于必须将闪烁器178发射的光施加于光电转换薄膜186,上电极182应当优选地由导电材料制成,其至少对于闪烁器178发射的光的波长是透明的。更具体地,上电极 182应当优选地由透明导电氧化物(TCO)制成,其相对于可见光具有高透射率,并具有小的电阻值。尽管上电极182可以由薄的金属薄膜(比如Au等)制成,TCO是优选的,因此Au 往往在90%或更高的透射率下具有增加的电阻值。例如,应当优选地将ITO(氧化铟锡)、 IZO (氧化铟锌)、AZO (掺铝的氧化锌)、FTO (掺氯的氧化锡)、SnO2, TiO2, ZnO2等等用作上电极182的材料。在这些材料中,从过程简化、低电阻、以及透明度的角度来说,ITO是最优选的。上电极182可以是由所有像素共享的单一电极,或者可以是分配给相应像素的多个电极。光电转换薄膜186可以由吸收可见光并产生电荷的材料制成,并可以使用前述非晶硅(a-Si)或有机光电转换(OPC)材料,该材料吸收闪烁器178发射的光,并根据吸收的光产生电荷。在光电转换薄膜186由非晶硅构成的情况下,结构可以被提供为,使得在宽波长范围吸收从闪烁器178发射的可见光。然而,必须执行气相沉积以从非晶硅形成光电转换薄膜186,并且如果基板172是合成树脂,必须对基板172的耐热性给予特殊考虑。另一方面,在使用包括有机光电转换材料的光电转换薄膜186的情况下,光电转换薄膜186具有在可见范围中的尖锐的吸收频谱,且不吸收除闪烁器178发射的光之外的电磁波。因此,有效地将在光电转换薄膜186吸收了辐射16a到16g(比如X射线)的情况下产生的任何噪声最小化。此外,由于可以使用液滴放电头(比如喷墨头等)来形成用有机光电转换材料制
28成的光电转换薄膜186,其中,让有机光电转换材料附着于所形成的主体,因而不需要让所形成的主体耐热。为了让光电转换薄膜186的有机光电转换材料最有效率地吸收闪烁器178发射的光,其吸收峰值波长应当优选地尽可能接近闪烁器178的光发射峰值波长。尽管有机光电转换材料的吸收峰值波长和闪烁器178的光发射峰值波长应当理想地彼此一致,如果在吸收峰值波长和光发射峰值波长之间的差值充分小,则有可能充分地吸收闪烁器178发射的光。更具体地,有机光电转换材料的吸收峰值波长和对于辐射16a到16g的闪烁器178的光发射峰值波长之间的差值应当优选地是IOnm或更小,且更优选地是5nm或更小。满足上述要求的有机光电转换材料包括基于喹吖酮(quinacridone)的有机化合物和基于酞花菁(phthalocyanine)的有机化合物。由于喹吖酮在可见范围中具有560nm 的吸收峰值波长,如果使用喹吖酮作为有机光电转换材料,且使用CsI(Tl)作为闪烁器178 的材料,则可以将上述峰值波长之间的差值减少为5nm或更小,从而能能够实质上最大化光电转换薄膜186产生的电荷的量。下面将具体详细地描述可应用于辐射检测器170的光电转换薄膜186。辐射检测器170包括电磁波吸收/光电转换区域,该电磁波吸收/光电转换区域由包括电极182、184以及夹在电极182、184之间的光电转换薄膜186在内的有机层提供。 可以通过将电磁波吸收区域、光电转换区域、电子转移区域、空穴转移区域、电子阻塞区域、 空穴阻塞区域、避免结晶区域、电极、以及层间接触增强区域等重叠或混合来形成该有机层。有机层应当优选地包括有机ρ型化合物或有机η型化合物。有机ρ型半导体(化合物)是主要由空穴转移有机化合物为代表的施主有机化合物,并指倾向于施予电子的有机化合物。更具体地,在将两个有机材料彼此接触地使用的情况下,将具有较低电离电位的一个有机材料称作施主有机化合物。可以将能够施予电子的任何有机化合物用作施主有机化合物。有机η型半导体(化合物)是主要由电子转移有机化合物为代表的受主有机化合物,并指倾向于接受电子的有机化合物。更具体地,在将两个有机材料彼此接触地使用的情况下,将具有较大电子亲和性的一个有机材料称作受主有机化合物。可以将能够接受电子的任何有机化合物用作受主有机化合物。在日本待审专利公开No. 2009-032854中详细公开了可以用作有机ρ型半导体和有机η型半导体的材料和光电转换薄膜186的布置,且下面将不详细描述这些特征。每一个像素的传感器176可以至少包括下电极184、光电转换薄膜186以及上电极182。为了避免暗电流增加,传感器176应当优选附加地包括电子阻塞薄膜188或空穴阻塞薄膜190,且更优选地,应当同时包括电子阻塞薄膜188和空穴阻塞薄膜190。可以将电子阻塞薄膜188置于下电极184和光电转换薄膜186之间。在下电极 184和上电极182之间施加偏压的情况下,电子阻塞薄膜188能够避免从下电极184向光电转换薄膜186中注入电子,从而避免暗电流增加。电子阻塞薄膜188可以由能够施予电子的有机材料制成。电子阻塞薄膜188实际上由根据与之相邻的下电极184的材料和光电转换薄膜 186的材料而选择的材料制成。优选地,该材料应当具有至少比相邻的下电极184的材料的功函(Wf)大至少IJeV的电子亲和性( ),并且其电离电位(Ip)等于或小于相邻光电转换薄膜186的材料的电离电位。在日本待审专利公开No. 2009-032854中详细公开了可以用作能够施予电子的有机材料的材料,并且下面将不详细描述这种材料。电子阻塞薄膜188的厚度应当优选地在IOnm至200nm的范围中,更优选地在30nm 到150nm的范围中,且特别优选地在50nm到IOOnm的范围中,以可靠地实现减少暗电流的能力,并避免降低传感器176的光电转换效率。可以将空穴阻塞薄膜190置于光电转换薄膜186和上电极182之间。在下电极 184和上电极182之间施加偏压的情况下,空穴阻塞薄膜190能够避免从上电极182向光电转换薄膜186注入空穴,从而避免暗电流增加。空穴阻塞薄膜190可以由能够接受电子的有机材料制成。空穴阻塞薄膜190的厚度应当优选地在IOnm至200nm的范围中,更优选地在30nm 到150nm的范围中,且特别优选地在50nm到IOOnm的范围中,以可靠地实现减少暗电流的能力,并避免降低传感器176的光电转换效率。空穴阻塞薄膜186实际上由根据与之相邻的上电极182的材料和光电转换薄膜 186的材料来选择的材料制成。优选的材料应当具有比相邻上电极182的材料的功函(Wf) 大至少1.3eV的电离电位(Ip),并且其电子亲和性(Ea)等于或大于相邻光电转换薄膜186 的材料的电子亲和性。在日本待审专利公开No. 2009-03 中详细公开了可以用作能够接受电子的有机材料的材料,并且下面将不详细描述这种材料。为了设置偏压以使得将在光电转换薄膜186中产生的电荷中的空穴移动至上电极182,且将在光电转换薄膜186中产生的电荷中的电子移动至下电极184,可以将电子阻塞薄膜188和空穴阻塞薄膜190的位置交换。不同时要求电子阻塞薄膜188和空穴阻塞薄膜190,而是可以包括电子阻塞薄膜188和空穴阻塞薄膜190中的任一个,以提供特定的减少暗电流的能力。在每一个像素的下电极184以下的基板172的表面上形成信号输出部分174。图 17示意性地示出了信号输出部分174的结构细节。信号输出部分174包括电容器192,其与下电极184对齐,用于存储已移动至下电极184的电荷;以及场效应薄膜晶体管(下文中也被简称为“薄膜晶体管”或TFT) 194,用于将在电容器192中存储的电荷转换为电信号,并输出该电信号。如平面图所示,将电容器 192和薄膜晶体管194置于下电极184之下的部分重叠的区域中。该结构使得信号输出部分174和传感器176能够在每一个像素中沿厚度方向重叠。为了最小化辐射检测器170(像素)的平面区域,期望用下电极184来完全覆盖电容器192和薄膜晶体管194所处的区域。通过贯穿在基板172和下电极184之间插入的绝缘薄膜196的导电互联,将电容器192电连接到下电极184。该互联允许下电极184收集的电荷向电容器192迁移。如图17所示,薄膜晶体管194包括由以下各项构成的堆叠组装栅电极198、栅绝缘薄膜200、以及有源层(通道层)202、以及置于有源层202上并用间隙彼此隔开的源电极 204和漏电极206。在辐射检测器170中,尽管有源层202可以由非晶硅、非晶氧化物、有机半导体材料、碳纳米管等中的任一项形成,能够形成有源层的材料不限于前述材料。作为构成有源层202的非晶氧化物,这种非晶氧化物应当优选地是包括In、( 和 Zn中至少一项在内的氧化物(例如,h-Ο氧化物),更优选地,包括In、Ga和Si中至少两项在内的氧化物(例如,In-Si-O氧化物、In-Ga-O氧化物、或fei-Ζη-Ο氧化物),以及特别优选地,包括In、Ga和Si的氧化物。h-Ga-Si-O非晶氧化物应当优选地是非晶氧化物, 用^ifeO3 (ZnO)m来表示其结晶组合物,其中m表示小于6的自然数,且更特别优选地应当是 h(iaai04。然而,能够形成有源层202的非晶氧化物不限于前述内容。此外,作为能够形成有源层202的有机半导体材料,例如可以使用酞花菁化合物、 并五苯(pentacene)或钒氧酞菁(vanadyl phthalocyanine)等等,尽管本发明不限于这种材料。在日本待审专利公开No. 2009-212389中详细描述了与酞花菁化合物相关的细节,且省略对这种化合物的详细解释。如果薄膜晶体管194的有源层202由非晶氧化物、有机半导体材料、碳纳米管等等中的任一项制成,则由于有源层202不吸收辐射16a到16g (比如X射线等等),或仅吸收极少量的辐射16a到16g,则有源层202有效率地减少了在信号输出部分174中产生的噪声。此外,如果由碳纳米管形成有源层202,可以增加薄膜晶体管194的切换速度,并可以减轻在薄膜晶体管194中对可见光频段中的光的吸收。此外,如果由碳纳米管形成有源层202,则由于作为与仅极少量的金属杂质混合的结果而显著地降低了薄膜晶体管194 的性能,必须通过使用离心分离等分离并提取极高纯度的碳纳米管来形成有源层202。此外,由于从有机光电转换材料形成的薄膜以及从有机半导体材料形成的薄膜具有充分的挠性,如果通过组合由有机光电转换材料形成的光电转换薄膜186和薄膜晶体管 194(其有源层202由有机半导体材料形成)来构成结构,则TFT基板208不需要具有高的硬度以承受作为负载的对象14的主体的重量。可以将薄膜晶体管194的有源层202的非晶氧化物和光电转换薄膜186的有机光电转换材料在低温下沉积为薄膜。因此,基板172不限于高度耐热的基板(比如半导体基板、石英基板、玻璃基板等),而可以是由塑料制成的挠性基板、芳族聚酰胺纤维(aramid fiber)基板或生物纳米纤维基板。更具体地,例如,基板172可以是以下各项材料的挠性基板聚酯(polyester),比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聚丁;I;希令P 苯二甲酸盐(polybutylene phthalate)、或聚乙烯萘酚盐(polyethylene naphthalate)等等;聚苯乙烯(polystyrene);聚碳酸酯 (polycarbonate);聚醚砜(polyethersulfone);多芳基化合物(polyarylate);聚酰亚胺 (polyimide);聚环烯(polycycloolefin);降冰片烯树脂(norbornene resin);聚三氟氯乙烯(polykhlorotrifluoroethylene))等等。由塑料加工的这种挠性基板让辐射检测器 170重量更轻,且因此更易于携带。基板172可以包括绝缘层,用于让基板172电绝缘;气体屏障层,用于让基板172 对于水和氧气不可穿透;以及内层,用于让基板172平坦或增强基板172和电极之间的紧密接触。用作基板172的芳族聚酰胺纤维的优点在于由于可对其应用200度的高温工艺, 芳族聚酰胺纤维允许在高温下设置透明电极材料,以具有更低的电阻,且还允许通过包括焊接回流工艺(solder reflow process)在内的工艺来自动在其上安装驱动器IC。此外, 由于芳族聚酰胺纤维的热膨胀系数接近于ITO(氧化铟锡)或玻璃,因此,在制造芳族聚酰胺纤维的绝缘基板之后,芳族聚酰胺纤维的绝缘基板不容易扭曲和开裂。另外,可以将由芳族聚酰胺纤维制成的绝缘基板加工的比玻璃基板等更薄。基板172可以具有由超薄玻璃基
31板和芳族聚酰胺纤维的堆叠组装的形式。生物纳米纤维是通过将由细菌(醋菌属、木醋杆菌)产生的纤维素微纤维束(细菌纤维素)和透明树脂的化合制成的。纤维素微纤维束具有50nm的宽度,其为可见光波长的十分之一,且具有高强度、高弹性以及低热膨胀。可以通过将透明树脂(比如丙烯酸树脂或环氧树脂等)灌注到细菌纤维素中,并且固定透明树脂,来产生生物纳米纤维,其包含 60%到70%的纤维且在波长500nm处呈现大约90%的光透射率。生物纳米纤维是挠性的, 且具有与硅晶体可比的低热膨胀系数(范围从3ppm到7ppm)、与钢的强度相匹配的高强度 G60MPa)、以及高弹性(30GPa)。因此,生物纳米纤维制成的绝缘基板172可以比玻璃基板等更薄。由于辐射检测器170的光电转换薄膜186由有机光电转换材料制成,光电转换薄膜186几乎不吸收辐射16a到16g。因此,在PSS型辐射检测器170中,即使辐射16a到16g 通过TFT基板208,由于光电转换薄膜186仅吸收少量辐射16a到16g,对辐射16a到16g 的灵敏度的下降得到了最小化。在PSS型辐射检测器170的情况下,辐射16a到16g通过 TFT基板208并到达闪烁器178。然而,由于TFT基板208的光电转换薄膜186由有机光电转换材料制成,则光电转换薄膜186实质上不吸收辐射16a到16g,且辐射16a到16g的衰减得到了最小化。因此,由有机光电转换材料制成的光电转换薄膜186适用于PSS型辐射检测器。可以将薄膜晶体管194的有源层202的非晶氧化物和光电转换薄膜186的有机光电转换薄膜在低温下沉积为薄膜。因此,基板172可以由仅吸收少量的辐射16a到16g的塑料、芳族聚酰胺纤维、或生物纳米纤维制成。由于由塑料、芳族聚酰胺纤维、或生物纳米纤维制成的基板172仅吸收少量的辐射16a到16g,即使由于被用在PSS型辐射检测器中导致辐射16a到16g通过TFT基板208,基板172也有效地避免了对辐射16a到16g的灵敏度的下降。根据第五修改,可以用以下方式来构成辐射检测器170。(1)包括由有机光电转换材料制成的光电转换薄膜186在内的传感器176可以被构建为,使用CMOS传感器构成信号输出部分174。在该情况下,由于仅传感器176由有机光电转换材料制成,包括CMOS传感器的信号输出部分174不需要是挠性的。已在日本待审专利公开No. 2009-212377中描述了涉及传感器176 (被构建为包括有机光电转换材料)和 CMOS传感器的细节,且因此省略对这种特征的详细解释。(2)包括由有机光电转换材料制成的光电转换薄膜186在内的传感器176可以构建为,通过配备有由有机材料制成的薄膜晶体管(TFT) 194的CMOS电路,来实现具备挠性的信号输出部分174。在该情况下,可以采用并五苯作为ρ型有机半导体的材料,且可以采用氯化铜酞花菁作为CMOS电路使用的η型有机半导体。据此,可以实现具有较小曲率半径的具有特定挠性的TFT基板208。此外,通过以这种方式构建TFT基板208,可以让栅绝缘薄膜 200非常薄,从而使得降低驱动电压成为可能。此外,可以在室温或100度或更低的温度下制造栅绝缘薄膜200、半导体主体、以及每一个电极。此外,可以在这种挠性绝缘基板172上直接制造CMOS电路。附加地,可以通过符合比例法则的制造工艺,使得由有机材料制造的薄膜晶体管194小型化。对于基板172,如果将聚酰亚胺前体(precursor)涂在聚酰亚胺基板上,并使用旋涂法加热,由于将聚酰亚胺前体转换为聚酰亚胺,则可以实现没有凹入-凸出不规则体的平坦基板。(3)可以应用自装配技术(流体自装配方法),其中,在基板上指定位置处布置多个微米级别的器件块,且可以在由树脂基板制成的绝缘基板172上布置传感器176和信号输出部分174。在该情况下,在另一基板上制造作为微米级别小型器件块的传感器176和信号输出部分174,且之后将它们与基板分离。然后,将传感器176和信号输出部分174分散在液体中,并以统计方式布置在作为目标基板的基板172上。可以提前对基板172实现某一工艺,用于让基板172适应器件块,且可以在基板172上选择性地布置器件块。相应地, 可以将由最优材料制成的最优器件块(即,传感器176和信号输出部分174)集成在最优基板(绝缘基板17 上,且可以将传感器176和信号输出部分174集成在非晶体绝缘基板 172(树脂基板)上。[第六修改]接下来,作为本发明的第六修改,将参照图18A和18B来描述包括CsI (Tl)闪烁器 500在内的辐照侧采样(ISS)型辐射检测器300的示例。辐射检测器300包括ISS型辐射检测器,其中,相对于辐照表面32,按照辐射检测单元502(其实质上提供与包括信号输出部分174和传感器176在内的TFT基板208相同的功能)和CsI (Tl)闪烁器500的顺序来布置它们,用辐射16a到16g来辐照该辐照表面 32 ( S卩,沿施加辐射16a到16g的方向)。在闪烁器500中,被辐射16a到16g辐照的辐照表面32侧产生并发射更强的光。 在ISS型的辐射检测器中,闪烁器500中的光发射位置接近辐射检测单元502。从而,相比于PSS型,ISS型辐射检测器具有通过图像捕捉而获得更高的分辨放射线照相图像的能力。 此外,增加辐射检测单元502的可见光的发射量。相应地,与PSS型相比,ISS型辐射检测器更可以增强辐射检测器300 (辐射检测装置22)的灵敏度。作为其一个示例,图18B示出了以下情形通过将包括CsI在内的材料气相沉积在气相沉积基板504上,来形成包括柱形晶体域的闪烁器500。更具体地,在图18B的闪烁器500中,提供以下结构其中在辐照表面32的侧面 (辐射检测单元502的侧面)上由柱形晶体500a形成柱形晶体域,用辐射16a到16g对辐射表面32辐照,且在辐照表面32的相对侧上由非柱形晶体500b形成非柱形晶体域。优选地使用具有高耐热性的材料作为气相沉积基底504。例如,从降低成本的角度来说,铝(Al) 是优选的。此外,在闪烁器500中,在柱形晶体500a的纵向上,柱形晶体500a的平均直径是实质上均勻的。以上述方式,闪烁器500是由柱形晶体域(柱形晶体500a)和非柱形晶体域(非柱形晶体500b)形成的结构,且与之一起的,将柱形晶体域布置在辐射检测单元502的侧面上,该柱形晶体域是由以高效率发射光的柱形晶体500a制成的。由此,闪烁器500发射的可见光进入柱形晶体500a,并被辐照向辐射检测单元502。因此,抑制了向辐射检测单元502 的侧面辐照的可见光的散射,还抑制了由辐射检测装置22检测到的放射线照相图像的模糊。此外,由于还通过非柱形晶体500b将到达闪烁器500的深的部分(即非柱形晶体域) 的可见光反射向辐射检测单元502的侧面,则可以增强在辐射检测单元502上入射的可见光的发射量(以及闪烁器500发射的可见光的检测效率)。如果将定位在闪烁器500的辐照表面32的侧面上的柱形晶体域的厚度设置为tl,且将定位在闪烁器500的气相沉积基板504的侧面上的柱形晶体域的厚度设置为t2,则优选地,在tl和t2之间,满足以下关系0. 01 ( (t2/tl) ( 0. 25。这样,通过满足柱形晶体域的厚度tl和非柱形晶体域的厚度t2之间的前述关系, 沿闪烁器500的厚度方向,具有高光发射效率的用于避免可见光漫射的域(柱形晶体域) 和用于反射可见光的域(非柱形晶体域)之间的比率位于合适的范围中,从而增强了闪烁器500的光发射效率、对闪烁器500发射的可见光的检测效率、以及放射线照相图像的分辨率。如果非柱形晶体域的厚度t2过多,增加了光发射效率低的域,且还降低了辐射检测装置22的灵敏度。因此,量值t2/tl大于或等于0. 02并小于或等于0. 1的范围是特别优选的。此外,上面已给出了与具有连续形成的柱形晶体域和非柱形晶体域的结构的闪烁器500相关的解释。然而,可以提供如下结构,其中取代前述非柱形晶体域,由铝(Al)等形成光反射层,且仅形成柱形晶体域。还可以提供与此不同的其他结构。辐射检测单元502用于检测从闪烁器500的光发射侧(柱形晶体500a)辐射出的可见光。如图18A中的侧面所示,以绝缘基板508、TFT层510和光电转换装置512的顺序, 相对于辐照表面32,沿着辐照辐射16a到16g的方向,将它们进行堆叠。在TFT层510的下表面上形成平面层514,以覆盖光电转换装置512。此外,将辐射检测单元502构成为TFT有源矩阵基板(下文中称作TFT基板),其中,在绝缘基板508上以在平面图中的矩阵形式形成多个像素520,每一个像素520包括由光敏二极管(PD)等制造的光电转换装置512、存储电容器516、以及薄膜晶体管(TFT)518。此外,通过将光电转换薄膜512c布置在位于闪烁器500的侧面的下电极51 和位于TFT层510的侧面的上电极512b之间,构成光电转换装置512。此外,TFT层510的TFT 518包括由以下各项构成的堆叠组装栅电极、栅绝缘薄膜、以及有源层(通道层),并且置于有源层上的源电极和漏电极之间彼此隔开一间隙。此外,在构成TFT基板的辐射检测单元502中,在与辐射16a到16g的到达方向相对的侧面上(在闪烁器500的侧面上)形成用于制造形状上平坦的辐射检测单元502的平面层514。在以下描述中,如果将第六修改的辐射检测器300和第五修改的辐射检测器170 进行对比,辐射检测器300的相应构成单元分别对应于辐射检测器170的每一个构成单元。首先,绝缘基板508对应于基板172。然而,绝缘基板508不受限制,只要其是能透光的,且由仅吸收少量辐射16a到16g的材料制成即可。在将玻璃基板用作绝缘基板508的情况下,辐射检测单元502 (TFT基板)的厚度整体上大约为例如0. 7mm。然而,根据第六修改,考虑到让辐射检测装置22更薄的剖面,则将由透光合成树脂制造的薄剖面基板用作绝缘基板508。因此,辐射检测单元502的剖面厚度整体上可以更薄(大约例如0. 1mm),从而可以让辐射检测单元502具备挠性。此外,通过让辐射检测单元502是挠性的,增强了辐射检测装置22对震荡的抗性,且如果对辐射检测装置施加震荡,辐射检测装置22更难以收到损害。此外,塑料树脂、芳族聚酰胺、生物纳米纤维等往往不吸收辐射16a到16g,且在由这种材料形成绝缘基板508的情况下,由于绝缘基板508仅吸收了少量辐射16a到16g,即使采用辐射16a到16g通过绝缘基板508 (由于是ISS型辐射检测器的缘故)的结构,也可以抑制对辐射16a到16g的灵敏度的降低。在辐射检测装置22的情况下,使用合成树脂作为绝缘基板508不是必须的,并且尽管将增加辐射检测装置22的厚度,也可以将其他材料(比如玻璃基板等)用作绝缘基板 508。像素520对应于信号输出部分,且光电转换装置512对应于传感器176。由此,像素520的存储电容器516对应于信号输出部分174的电容器182,且TFT 518对应于薄膜晶体管194。此外,光电转换装置512的下电极51 对应于传感器176的上电极182,光电转换薄膜512c对应于光电转换薄膜186,以及上电极512b对应于下电极184。除非另行声明,第六修改所示的ISS型辐射检测器300的每一个构成单元总体上对应于第五修改所示的PSS型辐射检测器170的每一个构成单元。相应地,如果将用于辐射检测器170的构成单元的材料(已结合图16和17进行了描述)用作与第六修改的辐射检测器300相对应的构成单元的材料,则可以容易地获得根据参照图16和17解释的每一种材料的相同效果。然而,不同于PSS型,在ISS型辐射检测器中,由于辐射16a到16g通过辐射检测单元502以到达CsI (Tl)闪烁器500,必须由仅吸收微量辐射16a到16g的材料来构成包括绝缘基板508、像素520和光电转换装置512在内的辐射检测单元502整体。相应地,在第六修改中,在由有机光电转换材料构成光电转换薄膜512c的情况下,由于光电转换薄膜512c几乎不吸收辐射16a到16g,在ISS型辐射检测器300中(其中,其辐射检测单元502被布置为许可辐射16a到16g通过),则可以抑制通过辐射检测单元502的辐射16a到16g的衰减,并且还抑制对辐射16a到16g的灵敏度的下降。相应地,
由有机光电转换材料构成光电转换薄膜512c是优选的,特别是针对ISS型辐射检测器而 、
曰ο[第二实施例的结构]接下来,将参照图19到41B来描述与放射线照相图像捕捉方法相关的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放射线照相图像系统10B。在第二实施例中,用相同的参考标记来表示第二实施例的与第一实施例(参见图 1到18B)相同的那些结构单元,且省略对这种特征的详细解释。此外,在需要时,在第二实施例的描述中,也参照图1到18B来进行解释。简而言之,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放射线照相图像捕捉系统IOB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以下几点。更具体地,如图19到22B所示,在第二实施例中,辐射输出装置20包括三个辐射源18a到18c(至少两个辐射源)。在对对象14捕捉放射线照相图像的情况下,首先,执行第一图像捕捉过程,其中,从至少两个辐射源中的至少一个辐射源(图21A和22A中的辐射源18a到18c)向对象14施加辐射(图21A和22A中的辐射16a到16c)。使用辐射检测器60,通过检测已通过对象14的辐射,在第一图像捕捉过程中获取放射线照相图像(第一放射线照相图像)。接下来,在第一放射线照相图像中所示的第一放射线照相图像捕捉过程的辐射剂量未达到对对象14的最优剂量的情况下,对装在辐射输出装置20中的所有辐射源的辐射剂量进行加权,以补充辐射剂量的不足。之后,根据前述加权,从相应辐射源向对象14施加辐射(第二图像捕捉过程),从而获取在第二图像捕捉过程中的放射线照相图像(第二放射线照相图像)。第一实施例与第二实施例的不同基本上如上所述。接下来,下面将进一步详细描述第二实施例的结构。与第二实施例相关,图21A和21B示出了捕捉作为要被成像的相对大的区域的对象14的胸部区域的情况,反之,图22A和22B示出了捕捉作为要被成像的相对小的区域的对象14的手部(右手)区域的情况。在第二实施例中,类似于第一实施例,如果在医院内或在医院外操作便携式辐射输出装置20,由于确保功率供应可能存在困难,优选地,每一个辐射源18a到18c是电池驱动的场致发射类型辐射源。因此,相应的辐射源18a到18c尺寸小且重量轻,并且与之一起的,从辐射源18a到18c输出的辐射具有小的辐射剂量。从而,在执行图像捕捉的位置处, 医生沈必须将辐射输出装置20尽可能接近对象14,使得在源至图像距离(SID)短的状态下,对对象14执行放射线照相图像的捕捉。因此,由于在窄的辐照范围中施加从辐射源18a 到18c发射的辐射16a到16c,且对对象14的曝光剂量小,出现无法获得适合医生沈诊断解释的曝光剂量的放射线照相图像的情况。更具体地,在对对象14的要被成像的区域执行第一图像捕捉过程的情况下,由于辐射16a到16c对要被成像的区域的辐射剂量小,如果希望获得具有足以能够诊断解释图像的曝光剂量的放射线照相图像,则必须重新拍摄图像,即执行第二图像捕捉过程。然而, 如果执行向要被成像的区域施加大辐射剂量的辐射16a到16c的第二图像捕捉过程,则可能发生第二图像捕捉过程的累积曝光剂量(第一图像捕捉过程和第二图像捕捉过程)超过适合图像诊断的曝光剂量的情况,且对象不必要地受到辐射。另一方面,在用取决于对象14的要被成像的区域及要被成像的区域的厚度的最优剂量(曝光剂量)的辐射来辐照对象14的情况下,可以基于曝光剂量,获得适合医生沈正确诊断解释结果辐射图像的放射线照相图像,且与之一起地,可以避免将对象14不适当地曝光在辐射下。在第二实施例的情况下,在辐射输出装置20中捕捉至少两个辐射源(在图19到 23中是三个辐射源18a到18c)。附加地,在要捕捉对象14的放射线照相图像的情况下,首先执行第一放射线照相图像捕捉过程,以从至少两个辐射源中的至少一个辐射源(图21A和22A中所示的辐射源 18a到18c)向对象14施加预定剂量的辐射(图21A和22A中所示的辐射16a到16c)。在第一放射线照相图像捕捉过程中,由辐射检测器60来检测已通过对象14的辐射的至少一个源,并将其转换为放射线照相图像(第一放射线照相图像)。另外,识别出在所获得的第一放射线照相图像中反映的对象14的要被成像的区域。接下来,在第二实施例中,对与已识别出的对象14的要被成像的区域相关的最优辐射剂量(产生适合医生26诊断解释的放射线照相图像的曝光剂量)和在第一图像捕捉过程期间对对象14的要被成像的区域所施加的辐射剂量进行比较,且对第一图像捕捉过程的辐射剂量是否已达到最优辐射剂量进行判断。如果第一图像捕捉过程的辐射剂量已达到最优剂量,则由于第一放射线照相图像已经是适合医生沈诊断解释的放射线照相图像,则重新拍摄图像是不必要的。另一方面, 如果第一图像捕捉过程的辐射剂量尚未达到最优剂量,则由于第一放射线照相图像不是适
36合医生沈诊断解释的放射线照相图像,则判断重新拍摄图像(第二图像捕捉过程)是必需的。接下来,在第二实施例中,如果执行第二图像捕捉过程,首先将最优辐射剂量和第一图像捕捉过程的辐射剂量之间的差值计算为剂量不足(辐射剂量的不足)。接下来,基于剂量不足和从第一放射线照相图像中已识别出的对象14的要被成像的区域,对装在辐射输出装置20中的所有辐射源执行加权。之后,根据前述加权,从相应辐射源向对象14施加辐射(第二图像捕捉过程),从而获取由第二图像捕捉过程形成的放射线照相图像(第二放射线照相图像)。更具体地,在如图21B所示的对相对大的区域(胸部区域)应用第二图像捕捉过程的情况下,需要向相对宽的区域(即,整个成像区域36)施加辐射16a到16c,使得向整个胸部区域施加辐射16a到16c。附加地,与对象14相关的累积曝光剂量需要是与胸部区域、其厚度等等相对应的最优辐射剂量(即,适合使得医生26诊断解释的曝光剂量)。因此,在第二实施例的情况下,通过在图21B所示的对要被成像的相对大的区域的第二图像捕捉过程,执行加权,使得从在两端的辐射源18a、18c发射的辐射16a、16c的剂量最大化(由图21B中粗点划线所示),反之让从中心辐射源18b发射的辐射16b的剂量更小,具有足以补充最大剂量级别的程度(由图21B中的细点划线所示)。根据这种加权,同时或顺序地辐照来自相应辐射源18a到18c的辐射16a到16c。另一方面,在如图22B所示的对相对小的区域(右手)应用第二图像捕捉过程的情况下,由于将右手定位在成像区域36内的中心部分上,可以将辐射16a到16c可靠地仅施加在包括前述中心部分在内的相对窄的区域上。在该情况下同样地,在第二图像捕捉过程期间对对象14的累积曝光剂量必须是与右手及其厚度等等相对应的最优剂量(即,适合医生沈诊断解释的曝光剂量)。因此,在第二实施例的情况下,通过在图22B所示的对要被成像的相对小的区域的第二图像捕捉过程,执行加权,使得在中心辐射源18b发射的辐射16b的剂量最大化(由图22B中粗点划线所示),反之让从位于两端的辐射源18a、18c发射的辐射16a、16c的剂量更小,具有足以补充最大剂量级别的程度(由图22B中的细点划线所示)。根据这种加权, 同时或顺序地辐照来自相应辐射源18a到18c的辐射16a到16c。在向对象14的图像捕捉区域施加辐射16a到16c(已用前述方式对其进行了加权)的情况下,由辐射检测器60来检测已通过图像捕捉区域的辐射16a到16c,并将其转换为第二放射线照相图像。在上述解释中,在比较辐射16a到16c的剂量的情况下,将最大辐射剂量定义为相对最大的辐射剂量,在比较辐射16a到16c的剂量的情况下,将小辐射剂量定义为相对更小的辐射剂量,使得没有一个剂量超过最优辐射剂量或前述剂量不足。更具体地,根据第二实施例,在图21B和22B的第二图像捕捉过程中,对从相应辐射源18a到18c发射的辐射16a 到16c的剂量进行加权,使得在通过相应地施加辐射16a到16c来使对象14暴露于辐射时, 累积曝光剂量变为最优剂量。同样地,在第二实施例中,与第一实施例一样,必然从相邻辐射源发射的辐射(图 21B和22B中所示的辐射16a到16c)的辐照范围的一部分彼此互相重叠,使得向对象14的要被成像的区域施加没有间隙的辐射。
在第二实施例中,在根据向辐射源18a到18c供应电功率的能力,或对象14的图像捕捉条件(要捕捉的图像数目),难以同时施加辐射16a到16c的情况下,辐射源18a到 18c可以顺序地相应地施加辐射16a到16c,以可靠地捕捉对象14的放射线照相图像。如果辐射源18a到18c顺序地相应地施加辐射16a到16c,则可以首先辐照(已被定位的) 要被成像的区域的中心部分,且之后,可以辐照其他部分,以从而减轻放射线照相图像的模糊,该模糊可能由图像捕捉过程期间要被成像的区域的移动而引起。备选地,可以首先用如图21B和22B中的粗点划线所示的辐射来辐照要被成像的区域,然后用细点划线所示的辐射来辐照要被成像的区域。相应地,在第二实施例的情况下,可以根据向辐射源18a到18c中每一个供应电功率的能力以及对象14的图像捕捉条件,来选择同时施加辐射或顺序施加辐射。接下来,下面将参照图23和对所示的框图,仅详细描述放射线照相图像捕捉系统 IOB的辐射输出装置20、辐射检测装置22、以及控制装置M的内部细节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放射线照相图像捕捉系统IOB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放射线照相图像捕捉系统IOA(图6和7)的不同之处在于辐射输出装置20具有三个辐射源18a到 18c且控制装置M的控制处理器IM具有相加处理器148。在该情况下,图像捕捉条件存储单元136中存储用于向要被成像的区域施加辐射 16a到16c的第一图像捕捉过程中的图像捕捉条件(第一图像捕捉条件)和第二图像捕捉过程中的图像捕捉条件(第二图像捕捉条件)。图像存储器138中存储已从辐射检测装置 22无线发送的第一和第二放射线照相图像。相加处理器148对存储在图像存储器138中的第一放射线照相图像(的数字数据)以及第二放射线照相图像(的数字数据)执行相加处理,从而产生适合医生沈诊断解释的放射线照相图像。数据库134中存储如图25所示的表示多个要被成像的区域的对象数据以及如图 9和沈所示的与辐射16a到16c的剂量的加权相关的表格。在第二实施例中,辐射输出装置20中装有三个辐射源18a到18c,且不对辐射源18a到18c执行如第一实施例中一样的分组步骤。相应地,数据库134中不存储图10所示的表格。图25示出了表示多个要被成像的区域的放射线照相图像的对象数据。图10所示的对象数据包括作为要被成像的相对大的区域的胸部的对象数据,以及包括作为要被成像的相对小的区域的右手和左手的对象数据。为了与图9相对应,图沈中的表格示出了作为示例的表示胸部和手部的数据,以及用于发射辐射的两个和三个辐射源。例如,如果使用的辐射源的数目是三,则加权数据 “A”对应于辐射源18a,加权数据“B”对应于辐射源18b,且加权数据“C”对应于辐射源18c。 如果使用的辐射源的数目大于三,则图26所示的表格中的加权数据的数目根据辐射源的数目而增加。根据第二实施例,为了捕捉由命令信息所表示的对象14的要被成像的区域的放射线照相图像(图像捕捉技术),数据库检索器150执行以下过程在通过第一图像捕捉过程获得第一放射线照相图像的情况下,数据库检索器150 从该数据库134中自动检索与在第一放射线照相图像中反映的对象14的要被成像的区域相一致的对象数据。将与要被成像的区域相一致的对象数据所表示的要被成像的区域识别为在捕捉第二放射线照相图像的过程起见的对象14的要被成像的区域。更具体地,数据库检索器150将在第一放射线照相图像中反映的要被成像的区域与例如根据已知模式匹配过程的相应对象数据进行匹配,且如果在两个图像之间的相关性(符合程度)超过预定阈值,则将由符合程度超过阈值的对象数据所表示的要被成像的区域识别为第二放射线照相图像中的对象14的要被成像的区域。在数据库检索器150从数据库134中检索到高度可能与第一放射线照相图像中要被成像的区域相一致的多个对象数据的情况下(即符合程度超过阈值的多个对象数据), 则数据库检索器150可以在显示单元1 上显示第一放射线照相图像和多个对象数据。在该情况下,医生26可以确认在显示单元1 上显示的内容,并操作操作单元128,以选择看起来与第一放射线照相图像中要被成像的区域最接近一致的对象数据。然后数据库检索器 150将由所选对象数据表示的要被成像的区域识别为对象14的要被成像的区域。数据库检索器150还识别对象14的要被成像的区域的厚度以及针对其的图像捕捉技术。更具体地,如果在存储在命令信息存储单元132中的命令信息中包括的对象14的要被成像的区域与对象14的已被识别出的要被成像的区域彼此一致,则数据库检索器150 将在命令信息中包括的对象14的要被成像的区域的厚度以及针对其的图像捕捉技术识别为在第二图像捕捉过程中的对象14的要被成像的区域的厚度以及针对其的图像捕捉技术。如果已识别出的要被成像的区域与在命令信息中包括的对象14的要被成像的区域不一致,或如果期望重置要被成像的区域的厚度与针对其的图像捕捉技术,则数据库检索器150可以在显示单元1 上显示对象14的已识别出的要被成像的区域以及命令信息。 在该情况下,医生26确认所显示的内容,并操作操作单元128,以输入要被成像的区域的厚度以及针对其的图像捕捉技术。因此,数据库检索器150将已输入的对象14的要被成像的区域的厚度以及已输入的针对其的图像捕捉技术识别为在第二图像捕捉过程中的对象14 的要被成像的区域的厚度以及针对其的图像捕捉技术。数据库检索器150还可以将已输入的要被成像的区域的厚度以及已输入的针对其的图像捕捉技术存储在命令信息存储单元 132中,作为命令信息的一部分,从而编辑命令信息。数据库检索器150还基于对象14的已识别出的要被成像的区域、其厚度以及针对其的图像捕捉技术,从图9所示的表中自动检索最优辐射剂量数据。数据库检索器150还基于对象14的要被成像的区域、针对其的图像捕捉技术、以及在辐射输出装置20中使用的辐射源数目来自动检索最优加权数据。另外,数据库检索器150通过比较由检索到的最优辐射剂量数据所指示的最优辐射剂量和在第一放射线照相图像中反映的对象14的要被成像的区域的位置处的辐射剂量,来确定第一图像捕捉过程对要被成像的区域的曝光剂量是否已达到最优辐射剂量。备选地,取代比较辐射剂量本身,数据库检索器150可以比较与最优辐射剂量相对应的放射线照相图像的数字数据的值(像素值)与在第一放射线照相图像中要被成像的区域的位置处的数字数据的值(例如,像素值的平均值),从而可以确定第一图像捕捉过程对要被成像的区域的曝光剂量是否已达到最优辐射剂量。如果第一图像捕捉过程的曝光剂量已达到最优剂量,则由于第一放射线照相图像适合让医生沈能够对其诊断解释,数据库检索器150确定不需要重新捕捉图像(即,不需要执行第二图像捕捉过程)。另一方面,如果第一图像捕捉过程的曝光剂量尚未达到最优剂量,则由于第一放射线照相图像不适合使得对其的诊断解释成为可能,数据库检索器150确定必须第二次执行图像捕捉,且计算在最优曝光剂量和在第一图像捕捉过程的曝光剂量之间的差值,作为辐射剂量不足。然后,数据库检索器150向图像捕捉条件设置单元152输出辐射剂量不足、检索到的最优辐射剂量数据以及检索到的加权数据,以及命令信息,该命令信息用于检索数据,包括对象14的要被成像的区域、其厚度、以及针对其的图像捕捉技术。如果数据库检索器150从数据库134检索最优辐射剂量数据以及加权数据的多个候选,则数据库检索器150在显示单元1 上显示多个候选和命令信息。医生沈可以确认在显示单元1 上显示的多个候选和命令信息,且操作操作单元128,以选择看起来对于第二曝光过程最优的数据。在该情况下,则数据库检索器150向图像捕捉条件设置单元152 输出医生沈已从多个候选中选择的最优辐射剂量数据和加权数据,以及输出命令信息。与之一起的,计算在由所选最优剂量数据指示的最优辐射剂量和在第一图像捕捉过程期间的曝光剂量之间的差值,且在计算差值之后将差值输出至图像捕捉条件设置单元152,作为辐射剂量不足。在第一图像捕捉过程中,图像捕捉条件设置单元152针对在第一图像捕捉过程期间的对象14的要被成像的区域,基于命令信息,自动设置捕捉条件(第一图像捕捉条件), 且在图像捕捉条件存储单元136中存储所设置的第一图像捕捉条件。此外,在第二图像捕捉过程中,图像捕捉条件设置单元152,针对在第二图像捕捉过程期间的对象14的要被成像的区域,基于由数据库检索器150检索到的最优辐射剂量数据和加权数据、命令信息以及辐射剂量不足,自动设置图像捕捉条件(第二图像捕捉条件),且在图像捕捉条件存储单元136中存储所设置的第二图像捕捉条件。在执行第二图像捕捉过程时,图像捕捉条件设置单元152可以在显示单元1 上显示命令信息、由数据库检索器150检索到的最优辐射剂量数据和加权数据、以及辐射剂量不足。然后医生沈可以确认在显示单元1 上显示的内容,并操作操作单元128,以根据命令信息、对象14的状态、或图像捕捉技术来改变加权数据的细节。然后图像捕捉条件设置单元152可以基于已改变的加权数据来设置第二曝光条件。此外,在第一图像捕捉过程期间,数据库检索器150可以向图像捕捉条件设置单元152输出与对象14的要被成像的区域、其厚度以及图像捕捉条件相对应的最优辐射剂量数据,且图像捕捉条件设置单元152可以基于命令信息和最优辐射剂量数据来设置第一图像捕捉条件。在前面的描述中,已解释了以下情况数据库检索器150从数据库134中检索最优辐射剂量数据,且图像捕捉条件设置单元152基于检索到的最优辐射剂量数据等来设置第二图像捕捉条件。然而,取代该解释,在已识别出在第一放射线照相图像中反映出的对象14 的要被成像的区域之后,数据库检索器150可以基于示出了已识别出的要被成像的区域的图像,计算与要被成像的区域相对应的最优辐射剂量。在该情况下,数据库检索器150向图像捕捉条件设置单元152输出由计算出的最优辐射剂量所指示的最优辐射剂量数据、从数据库134检索到的加权数据、包括对象14的要被成像的区域在内的命令信息、以及辐射剂量不足,从而图像捕捉条件设置单元152基于这种信息来设置第二图像捕捉条件。[第二实施例的操作]基本上如上所述地构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放射线照相图像捕捉系统10B。接下来, 以下参照图27和观所示的流程图来描述放射线照相图像捕捉系统IOB的操作(放射线照相图像捕捉方法)。本文中,应当对以下情况进行解释仅基于命令信息来设置第一图像捕捉条件, 且之后,根据第一图像捕捉条件来执行第一图像捕捉过程,且接下来,由于由第一放射线照相图像中要被成像的区域所指示的曝光剂量尚未达到最优辐射剂量,执行第二图像捕捉过程。首先,在图27所示的步骤S21中,与图11所示的步骤S 1—样,控制装置M的控制处理器1 (参见图24)从外部源获取命令信息,并将所获取的命令信息存储在命令信息存储单元132中。在步骤S22,基于命令信息,图像捕捉条件设置单元152设置第一图像捕捉条件, 并在图像捕捉条件存储单元136中存储所设置的第一图像捕捉条件。如果在步骤S22中命令信息不包括要被成像的区域的厚度以及针对其的图像捕捉技术,则医生26 (参见图19和20B到22B)操作操作单元128以输入要被成像的区域的厚度以及针对其的图像捕捉技术。命令信息存储单元132存储已输入的要被成像的区域的厚度以及已输入的图像捕捉技术,作为命令信息的一部分,从而编辑在命令信息存储单元132 中的命令信息。接下来,在步骤S23中,如果医生沈打开辐射检测装置22的开关38 (参见图21A 到23),则在步骤S6中,电池76向辐射检测装置22中的各种组件供应电功率,从而整体激活辐射检测装置22。因此,卡匣控制器74经由无线链路向控制装置M发送激活信号。电池76还向辐射检测器60的相应像素90施加偏压Vb。基于经由天线120和通信单元122接收到激活信号,控制装置M的控制处理器 IM经由无线通信向辐射检测装置22发送在图像捕捉条件存储单元136中存储的第一图像捕捉条件。卡匣控制器74在其中记录经由天线70和通信单元72接收到的第一图像捕捉条件。与步骤S6 —样,为了对对象14的要被成像的区域进行定位,医生沈松开彼此配合接合的连接端子39、43,以及还松开彼此配合接合的连接端子41、45,从而辐射输出装置 20和辐射检测装置22变为彼此断开连接(参见图2B)。此时,电池76停止向电池68充电。然后,医生沈定位对象14的要被成像的区域,使得对象14的要被成像的区域的中心位置与成像区域36的中心位置变为彼此对齐,且将对象14的要被成像的区域包括在成像区域36之中(参见图3A和3B)。之后,医生沈握住把手观,并将辐射输出装置20定向为朝向对象14的要被成像的区域,从而医生沈将辐射输出装置20和辐射检测装置22 之间的距离调整为取决于SID的距离。因此,基于来自接触传感器52的检测信号,辐射源控制器66控制电池68,以向辐射输出装置20的各种组件供应电功率,从而整体激活辐射输出装置20。此外,辐射源控制器66经由无线链路向控制装置M发送激活信号。基于经由天线120和通信单元122接收到激活信号,控制装置M的控制处理器1 经由无线通信向辐射输出装置20发送在图像捕捉条件存储单元136中存储的第一图像捕捉条件。辐射源控制器66记录经由天线62和通信单元64接收到的第一图像捕捉条件。在步骤S24中,在已完成上述准备动作之后,医生沈用一只手握住把手28,并且用另一只手打开曝光开关130。控制信号产生器IM产生曝光控制信号,用于开始从辐射源18a到18c发射辐射16a到16c,以及经由无线链路向辐射输出装置20和辐射检测装置 22发送曝光控制信号。第一图像捕捉过程的曝光控制信号是用于捕捉对象14的要被成像的区域的第一放射线照相图像的同步控制信号,作为同步开始从辐射源18a到18c发射辐射16a到16c以及由辐射检测器60对这种辐射16a到16c进行检测并转换为放射线照相图像的结果。当辐射源控制器66接收到曝光控制信号时,辐射源控制器66控制辐射源18a到 18c,以根据第一图像捕捉条件向对象14施加规定剂量的辐射16a到16c。基于第一图像捕捉条件,辐射源18a到18c将辐射16a到16c发射给定的曝光时间(辐照时间)(步骤S25), 该辐射16a到16c是从辐射输出装置20输出的且被施加到对象14的要被成像的区域。在步骤S26中,辐射16a到16c通过对象14并到达辐射检测装置22中的辐射检测器60。如果辐射检测器60为间接转换型,则与步骤S9 —样,辐射检测器60的闪烁器发射可见光,该可见光的强度取决于辐射16a到16c的强度。光电转换层96的像素90将该可见光转换为电信号,并将电信号在其中存储为电荷。根据地址信号来读取像素中存储的表示对象14的放射线照相图像(第一放射线照相图像)的电荷(电荷信息),该地址信号由卡匣控制器74的地址信号产生器78供应给线路扫描驱动器100和复用器102。读取的电荷信息由放大器106相应放大,由采样和保持电路108采样,并经由复用器102供应至A/ D转换器112,且将其转换为数字信号。在图像存储器80中存储表示第一放射线照相图像的数字信号(步骤S27)。在步骤S26中从像素90中读取电荷信息的操作,以及在步骤S27中向图像存储器 80存储放射线照相图像与在步骤S9和SlO中的操作实质上是相同的,且因此省略对其的详细描述。在步骤S28中,与在步骤Sll中一样,经由通信单元72和天线70,将存储在图像存储器80中的第一放射线照相图像和在卡匣ID存储器82中存储的卡匣ID信息无线地发送到控制装置24。控制装置M的控制处理器IM将经由天线120和通信单元122接收的第一放射线照相图像和卡匣ID信息存储在图像存储器138中,并在显示单元1 上显示第一放射线照相图像。因此,医生沈通过观察在显示单元1 上显示的内容,可以确认已获得了第一放射线照相图像。接下来,在步骤S29中,数据库检索器150从数据库134中自动检索与第一放射线照相图像中反映的要被成像的区域相匹配的对象数据。将由与前述要被成像的区域相一致的对象数据所指示的要被成像的区域识别为在第二图像捕捉过程中的对象14的要被成像的区域。接下来,数据库检索器150识别与已识别出的对象14的要被成像的区域相关的厚度和图像捕捉技术。在该情况下,如果在命令信息存储单元132中存储的命令信息中所包括的对象14的要被成像的区域与数据库检索器150所识别的对象14的要被成像的区域彼
42此一致,则数据库检索器150将命令信息中的厚度和图像捕捉技术原样识别为针对在第二图像过程中对象14的要被成像的区域的厚度和图像捕捉技术。在步骤S29中,如果检索到与第一图像捕捉图像中反映的要被成像的区域的符合程度超过预定阈值的多个对象数据,则数据库检索器150可以在显示单元1 上显示第一图像捕捉图像和多个对象数据。医生沈可以确认在显示单元1 上显示的内容,并可以操作操作单元128,以选择看起来与第一图像捕捉图像中要被成像的区域最接近的对象数据。 然后数据库检索器150将由医生沈所选的对象数据所表示的要被成像的区域识别为对象 14的要被成像的区域。此外,在步骤S29中,如果在第一图像捕捉图像中反映的对象14的要被成像的区域与在命令信息中包括的对象14的要被成像的区域不一致,或如果要重置对象14的要被成像的区域的厚度与针对其的图像捕捉技术,则数据库检索器150可以在显示单元1 上显示已识别出的对象14的要被成像的区域和命令信息。然后医生沈可以确认在显示单元 126上显示的内容,并操作操作单元128,以输入对象14的要被成像的区域的厚度,以及针对其的图像捕捉技术。因此,数据库检索器150可以将已输入的对象14的要被成像的区域的厚度以及已输入的针对其的图像捕捉技术识别为在第二图像捕捉过程中的对象14的要被成像的区域的厚度以及针对其的图像捕捉技术。此外,数据库检索器150可以将已输入的对象14的要被成像的区域的厚度以及已输入的针对其的图像捕捉技术存储在命令信息存储单元132中,作为命令信息的一部分,从而编辑在命令信息存储单元132中存储的命令 fn息ο在步骤S30中,如图观所示,数据库检索器150(参见图24)从数据库134自动地检索与在图27的步骤S29中已识别出的对象14的要被成像的区域(参见图19、以及21A 到23)、其厚度以及针对其的图像捕捉技术相对应的对象14的要被成像的区域、其厚度以及针对其的图像捕捉技术,以及检索与这种信息项相对应的最优辐射剂量数据。此外,数据库检索器150还从数据库134自动地检索与在步骤S29中识别出的对象14的要被成像的区域相对应的加权数据,以及针对其的图像捕捉技术。接下来,在步骤S31中,数据库检索器150比较由检索到的最优辐射剂量数据所指示的最优辐射剂量以及在第一放射线照相图像中对象14的要被成像的区域的位置处的辐射剂量,并确定在第一图像捕捉过程中要被成像的区域的曝光剂量是否已达到最优辐射剂量。在该情况下,如果在第一图像捕捉过程期间的曝光剂量尚未达到最优辐射剂量(步骤 S31 否),则由于尚未产生适合医生沈诊断解释的第一放射线照相图像,数据库检索器150 判断需要执行第二图像捕捉过程,并将最优曝光剂量和第一图像捕捉过程期间的曝光剂量之间的差值计算为辐射剂量不足(步骤S32)。附加地,数据库检索器150向图像捕捉条件设置单元152输出作为第二图像捕捉过程所需的各种数据剂量不足、检索到的最优辐射剂量数据和加权数据、用于检索的对象 14的要被成像的区域、以及包括要被成像的区域的厚度以及针对其的图像捕捉技术在内的命令信息(步骤S33)。在步骤S30中,如果数据库检索器150检索到最优辐射剂量数据和加权数据的多个候选,则数据库检索器150可以在显示单元1 上显示多个候选和命令信息。在该情况下,医生沈可以确认在显示单元1 上显示的内容,并可以操作操作单元128,以选择看起来对于第二图像捕捉过程最优的候选(数据)。然后数据库检索器150将医生沈从多个候选中已选择的最优辐射剂量数据和加权数据认为是第二图像捕捉过程所必需的数据。与之一起的,数据库检索器150可以计算在由所选最优辐射剂量数据所指示的最优辐射剂量和在第一图像捕捉过程的曝光剂量之间的差值,作为辐射剂量不足(步骤S32)。在步骤S34中,图像捕捉条件设置单元152基于已输入的最优辐射剂量数据、已输入的加权数据、命令信息以及剂量不足,来设置第二图像捕捉条件,在该第二图像捕捉条件下,用从辐射源18a到18c发射的辐射16a到16c来辐照对象14的要被成像的区域。如果如图21B所示,对象14的要被成像的区域是胸部,则图像捕捉条件设置单元 152(参见图24)根据上述数据的内容,设置第二图像捕捉条件(管电压、管电流、以及辐照时间),使得从位于末端处的辐射源18a、18c发射的辐射16a、16c的剂量是最大剂量级别, 且从位于中心处的辐射源18b发射的辐射16b的剂量是较低剂量级别,该较低剂量级别足以补充最大剂量级别,以及在图像捕捉条件存储单元136中存储所设置的第二图像捕捉条件。此外,如图22B所示,如果对象14的要被成像的区域是手部(右手),则图像捕捉条件设置单元152(参见图24)根据上述数据,设置第二图像捕捉条件(管电压、管电流、以及辐照时间),使得从位于中心处的辐射源18b发射的辐射16b的剂量是最大剂量级别,以及从位于末端处的辐射源18a、18c发射的辐射16a、16c的剂量是较低剂量级别,该较低剂量级别足以补充最大剂量级别,以及在图像捕捉条件存储单元136中存储所设置的第二图像捕捉条件。另外,控制处理器IM经由通信单元122和天线120向辐射输出装置20和辐射检测装置22 (参见图2 无线地发送所设置的第二图像捕捉条件。辐射输出装置20的辐射源控制器66注册经由天线62和通信单元64接收到的第二图像捕捉条件,反之辐射检测装置22的卡匣控制器74注册经由天线70和通信单元72接收到的第二图像捕捉条件。在步骤S34,图像捕捉条件设置单元152可以在显示单元1 上显示已输入的最优辐射剂量数据、已输入的加权数据、命令信息、以及剂量不足。然后医生沈可以确认在显示单元1 上显示的内容,并且通过操作操作单元128,可以根据命令信息、对象14的状态、或针对对象14的图像捕捉技术来改变加权数据的细节,以及根据已改变的这种数据的内容, 设置期望的第二图像捕捉条件。在该情况下,图像捕捉条件设置单元152在图像捕捉条件存储单元136中存储已设置的第二图像捕捉条件。此外,如果在图27的步骤幻9中数据库检索器150在已识别出在第一图像捕捉图像中反映的对象14的要被成像的区域之后,基于显示了要被成像的区域的图像,计算与要被成像的区域相对应的最优辐射剂量,并从数据库134中检索加权数据,则在图观的步骤 S34中,图像捕捉条件设置单元152(参见图24)基于包括对象14的要被成像的区域在内的命令信息、由计算出的最优辐射剂量指示的最优辐射剂量数据、剂量不足、以及检索到的加权数据,设置第二图像捕捉条件。假如已完成了上述准备动作,医生沈用一只手握住把手28,并且用另一只手打开曝光开关130(步骤S3。。控制信号产生器巧4产生曝光控制信号,用于开始从辐射源18a 到18c发射辐射16a到16c,以及经由无线链路向辐射输出装置20和辐射检测装置22发送曝光控制信号(参见图2 。第二图像捕捉过程的曝光控制信号是用于捕捉对象14的要被成像的区域的第二放射线照相图像的同步控制信号,作为同步开始从辐射源18a到18c发射辐射16a到16c以及由辐射检测器60对这种辐射16a到16c进行检测并转换为放射线照相图像的结果。当辐射源控制器66接收到曝光控制信号时,辐射源控制器66控制辐射源18a到 18c,以根据第二图像捕捉条件向对象14施加规定剂量的辐射16a到16c。基于第二图像捕捉条件,辐射源18a到18c分别将辐射16a到16c发射给定的曝光时间(辐照时间)(步骤 S36),该辐射16a到16c是从辐射输出装置20外部输出的且被施加到对象14的要被成像的区域。在该情况下,如果对象14的要被成像的区域是胸部(如图21B所示),则用来自位于两端的辐射源18a、18c的大剂量辐射16a、16c来辐照胸部,反之,用来自中心辐射源18b 的较低剂量的辐射16b来辐照要被成像的区域,该较低剂量足以补偿大剂量级别。此外,如果对象14的要被成像的区域是右手(如图22B所示),则用来自中心辐射源18b向对象14的大剂量辐射16b来辐照对象14的要被成像的区域,反之,用来自位于两端的辐射源18a、18c的较低剂量的辐射16a、16c来辐照对象14的右手,该较低剂量足以补偿大剂量级别。附加地,在步骤S37中,在辐射16a到16c已通过对象14并到达辐射检测装置22 的辐射检测器60之后,在辐射检测器60是间接转换型检测器的情况下,构成辐射检测器60 的闪烁器发射可见光,该可见光的强度对应于辐射16a到16c的强度,从而,光电转换层96 的相应像素90将可见光转换为电信号,将电信号存储为电荷。接着,将每一个像素90中存储的表示对象14的放射线照相图像(第二放射线照相图像)的电荷信息读取为地址信号, 该地址信号由卡匣控制器74的地址信号产生器78供应给线路扫描驱动器100和复用器 102。另外,将由读取的电荷信息构成的第二放射线照相图像存储在卡匣控制器74的图像存储器80中(步骤S38),且将存储在图像存储器80中的第二放射线照相图像和存储在卡匣ID存储器82中的卡匣ID信息经由通信单元72和天线70无线地发送到控制装置对。控制装置M的控制处理器1 在图像存储器138中存储经由天线120和通信单元122 接收的第二放射线照相图像和卡匣ID信息,且在显示单元1 上显示第二图像捕捉图像 (步骤S39)。涉及第二放射线照相图像的步骤S37到S39的过程与涉及第一放射线照相图像的步骤S^到S28的过程基本上相同。更具体地,由于可以通过将步骤S^到S28的解释中的与第一放射线照相图像的图像捕捉相关的术语替换为与第二放射线照相图像的图像捕捉相关的术语,来简单地再现步骤S37到S39,因此本文省略了对步骤S37到S39的详细解释。接下来,相加处理器148执行预定的相加过程,以将在图像存储器138中存储的第一放射线照相图像的数字数据与第二放射线照相图像的数字数据相加,从而产生适合医生 26对其诊断解释的放射线照相图像(步骤S40)。在显示单元1 上显示产生的放射线照相图像,与之一起的,将该图像存储在图像存储器138中(步骤S41)。在步骤S41中,如果需要,除了前述放射线照相图像之外,可以一起显示作为相加处理的对象的第一放射线照相图像和第二放射线照相图像。
在通过视觉检查在显示单元1 上显示的内容确认已获得了适合诊断解释的放射线照相图像之后,医生26将对象14从定位条件下释放,并从把手观上将手移开。由此, 接触传感器52停止输出检测信号,且辐射源控制器66停止从电池68向辐射输出装置20 的各种组件供应电功率。因此,将辐射输出装置20设为睡眠模式或将其关闭。此外,如果医生沈按压(关闭)开关38,则电池76停止向辐射检测装置22的各种组件供应电功率, 并且将辐射检测装置22设为睡眠模式或将其关闭。然后,医生沈将连接端子39、43彼此配合接合,还将连接端子41、45彼此配合接合,从而将辐射输出装置20固定在固定器35、37之间,以将辐射输出装置20和辐射检测装置22彼此结合为整体(参见图2A)。此外,在步骤S31中,如果在第一放射线照相图像中要被成像的区域的位置处的辐射剂量已达到由数据库检索器150检索到的最优辐射剂量数据所指示的最优辐射剂量, 在该情况下,数据库检索器150判断仅通过第一图像捕捉过程就已获得适合医生沈诊断解释的放射线照相图像(步骤S31 是),且之后,再次在显示单元1 上将第一放射线照相图像显示为适合图像诊断之用的放射线照相图像,同时将其存储在图像存储器138中(步骤 S41)。此外,在剂量不足的大小过大以至于接近最优剂量的情况下,作为第一放射线照相图像指示的剂量过小的结果,则如图观的虚线所示的控制处理器1 不实现相加处理器 148的相加过程(步骤S40),且执行步骤S41的过程,使得将处于其当前状态的第二放射线照相图像认为是适合医生26对其诊断解释的放射线照相图像。[第二实施例的优点]如上所述,在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放射线照相图像捕捉系统IOB和放射线照相图像捕捉方法的情况下,在装在辐射输出装置20中的至少两个辐射源(即,如图19到23所示的三个辐射源18a到18c)中,由至少一个辐射源(即图21A到22B所示的辐射源18a到 18c)对对象14执行第一图像捕捉过程。如果在第一图像捕捉过程中获得的第一放射线照相图像中指示的对象14的要被成像的区域的辐射剂量未达到最优剂量(即,产生适合医生 26诊断解释的放射线照相图像),则对在第二图像捕捉过程中从至少两个辐射源发射的辐射(辐射16a到16c)的剂量加权,以补充在最优剂量和第一图像捕捉过程的剂量之间的差值(剂量不足)。相应地,即使对对象14的要被成像的区域第二次执行图像捕捉,由初始图像捕捉过程和重复图像捕捉过程(第一图像捕捉过程和第二图像捕捉过程)对对象14的要被成像的区域所施加的累积曝光剂量变为等价于最优剂量。换言之,在第二实施例的情况下,即使在由于第一图像捕捉过程未能获得期望的放射线照相图像而对对象14再次执行图像捕捉(第二图像捕捉过程)的情况下,对象14 不会不必要地受到辐射。此外,假定相加处理器148执行相加处理,以将第一放射线照相图像的数字数据和第二放射线照相图像的数字数据相加,可以容易地获得足以让医生沈能够对所获得的放射线照相图像进行诊断解释的放射线照相图像。这样,根据第二实施例,不简单地通过让对象14的要被成像的区域被覆盖来确定辐射16a到16c的辐照范围,而是基于第一放射线照相图像,对在第二图像捕捉过程期间从相应辐射源18a到18c发射的辐射16a到16c的辐射剂量加权。相应地,由于在第一放射线照相图像中反映了对象14的要被成像的区域,因此根据对象14的要被成像的区域对辐射16a到16c的剂量加权。因此同样地根据第二实施例,即使以短SID使用场致发射辐射源来捕捉对象14的放射线照相图像(通过第一和第二图像捕捉过程),可以容易地放大辐射16a到16c的辐照范围,且可以用最优剂量(曝光剂量)的辐射16a到16c来辐照对象14。此外,在第二实施例中,如果在第一放射线照相图像中指示的辐射16a到16c的剂量已达到最优辐射剂量,由于第一放射线照相图像已经是具有足以让医生沈诊断解释的曝光剂量的放射线照相图像,因此执行第二图像捕捉过程(重新捕捉)自然地变为不必要的。此外,数据库检索器150将由与对象14的要被成像的区域相一致的对象数据所表示的、且在第一放射线照相图像中反映的对象14的要被成像的区域识别为针对第二图像捕捉过程的对象14的要被成像的区域。然后数据库检索器150根据已识别出的对象14的要被成像的区域、其厚度、以及针对其的图像捕捉技术,检索最优辐射剂量数据,与之一起地,根据对象14的要被成像的区域以及针对其的图像捕捉技术,检索加权数据。如果在第一放射线照相图像中指示的要被成像的区域的辐射剂量未达到最优辐射剂量数据的最优辐射剂量,则数据库检索器150判断需要第二图像捕捉过程且计算剂量不足,且之后,数据库检索器150向图像捕捉条件设置单元152输出检索到的最优辐射剂量数据、检索到的加权数据、命令信息、以及剂量不足。从而图像捕捉条件设置单元152能够准确地并有效率地设置第二图像捕捉条件。因此,只要辐射输出装置20根据第二图像捕捉条件,向对象14的要被成像的区域施加来自相应辐射源18a到18c的辐射16a到16c,则可以可靠地获取足以让医生沈能够对其诊断解释的第二放射线照相图像。此外,在数据库检索器150已识别出在第一放射线照相图像中反映的对象14的要被成像的区域之后,由于有可能基于示出了已识别出的要被成像的区域的图像,来计算与要被成像的区域相对应的最优辐射剂量,如果在数据库134中未存储最优辐射剂量数据, 或者即使不能从数据库134中检索到期望的最优辐射剂量数据,也可以识别出针对第二图像捕捉过程的最优辐射剂量,且基于识别出的最优辐射剂量,可以在图像捕捉条件设置单元152中设置第二图像捕捉条件。此外,在数据库检索器150已识别出在第一放射线照相图像中反映的对象14的要被成像的区域之后,由于能够基于示出了已识别出的要被成像的区域的图像,来计算与要被成像的区域相对应的最优辐射剂量,在数据库134中未存储该最优辐射剂量数据的情况下,或甚至不能从数据库134检索到期望的最优辐射剂量数据的情况下,可以识别出针对第二图像捕捉过程的最优辐射剂量,且基于已识别出的最优辐射剂量,可以在图像捕捉条件设置单元152中设置第二图像捕捉条件。此外,在第一图像捕捉和第二图像捕捉过程中,由于将对象14的要被成像的区域定位在成像区域36的中心部分(参见图3A和:3B),且用来自朝向中心部分的辐射输出装置 20的相应辐射源18a到18c的向对象14的要被成像的区域定向的辐射16a到16c来辐照对象14的要被成像的区域,可以可靠地获取其中包含要被成像的区域的放射线照相图像。图像捕捉条件设置单元152可以根据命令信息、对象14的状态、或针对对象14的
4图像捕捉技术,来改变由数据库检索器150检索到的加权数据的细节。因此,可以根据对象 14的实际图像捕捉技术来设置更准确的第二辐射捕捉条件。此外,在第二实施例的情况下,如果在辐射输出装置20中装有三个辐射源18a到 18c,在第二图像捕捉过程期间,可以根据对象14的要别成像的区域,用以下方式来执行对从相应辐射源18a到18c发射的辐射16a到16c的辐射剂量的加权。如图21B所示,如果对对象14的要被成像的相对大的区域执行第二图像捕捉过程 (例如对象14的胸部),则对从辐射源18a到18c发射的辐射16a到16c的剂量加权,使得从在两端的辐射源18a、18c发射的辐射16a、16c的剂量是最大剂量级别,反之,从位于中心的辐射源18b发射的辐射16b的剂量是较低剂量级别。如图22B所示,如果对对象14的要被成像的相对小的区域执行第二图像捕捉过程 (例如对象14的手部),则从位于中心的辐射源18b发射的辐射16b的剂量是最大剂量级别,反之,从在两端的辐射源18a、18c发射的辐射16a、16c的剂量是较低剂量级别。在以前述方式对辐射16a到16c的剂量加权的情况下,即使以短SID使用场致发射辐射源来捕捉对象14的放射线照相图像,也可以容易地放大辐射16a到16c的辐照范围,且可以用具有最优剂量(曝光剂量)的辐射16a到16c来辐照对象14。由于用取决于对象14的最优剂量辐射来辐照对象14,通过相加处理器148对第一放射线照相图像和第二放射线照相图像执行相加处理,能够获取适合医生沈诊断解释的放射线照相图像,同时还避免了对象不必要地曝光在辐射下。在图21B所示的示例中,可以有效率地执行与要被成像的相对大的区域相关的第二放射线照相图像的捕捉。在图22B所示的示例中,可以有效率地执行与要被成像的相对小的区域相关的第二放射线照相图像的捕捉。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放射线照相图像捕捉系统IOB由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放射线照相图像捕捉系统IOA相同的结构单元构成,并且因此,通过提供这种结构单元,必然能够获得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优点和效果。[第二实施例的修改]下面将参照图29k到41B来描述第二实施例的修改(第七到第十五修改)。用相同的参考符号来表示这种修改与图19到28的修改相同的部分,且下面将不详细描述这种特征。[第七修改]根据第七修改,如图29A和29B所示,辐射输出装置20中装有两个辐射源18a、 18b。在该情况下,辐射源18a、18b分别向对象14施加辐射16a、16b。在第二图像捕捉过程期间,基于第一放射线照相图像对辐射16a、16b的剂量加权。这样,在辐射输出装置20仅装有两个辐射源18a、18b的第七修改的情况下,通过执行前述第一图像捕捉过程来获取第一放射线照相图像,可以获得与第二实施例的优点相同的优点。如上所述,根据第二实施例及其第七修改,获取第一放射线照相图像,且对从两个辐射源18a、18b或三个辐射源18a、18b、18c发射的辐射的剂量加权。然而,可以获取第一放射线照相图像,且可以基于第二实施例及其第七修改的原理对从四个或更多辐射源发射的辐射的剂量加权,从而提供与第二实施例及第七修改的优点相同的优点。例如,可以向第四修改(参见图15A和15B)应用第二实施例和第七修改。从而, 在第四修改中,可以容易地获得与第二实施例和第七修改的优点相同的优点。此外,可以获得源自辐射源18a到18i的二维布置的优点以及获得源自辐射输出装置20的罩壳46具有与辐射检测装置22的外壳30实质上相同的矩形形状的优点。[第八修改]根据第八修改,如图30A和30B所示,辐射输出装置20的罩壳46包括在其侧面上限定的凹处164,所述侧面远离从辐射源18a到18c发射辐射16a到16c的一侧。可旋转地、可移动地布置轴环把手166,用于在凹处164中存储。将接触传感器52并入把手166。在医生沈不携带辐射输出装置20的情况下,如图30A所示,将把手166平放地容纳在凹处164中。如果医生沈绕转动端转动把手166,则将把手166从凹处164中升起, 使得医生26可以握住把手166(参见图30B)。把手166和接触传感器52提供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把手观和接触传感器52的优点相同的优点。此外,在绕转动端将把手166转动回凹处164的情况下,将把手166平放在凹处164中,从而让接触触感器52的电极与医生 26的手脱离接触。因此,避免激活辐射输出装置20,且因此避免辐射源18a到18c错误地发射辐射16a到16c。[第九修改]根据第九修改,如图31A和31B示意性示出的,在执行第一图像捕捉过程之后,如图31A所示,间歇地读出由斜线指示的一部分像素90的图像信号,以从而获得第一放射线照相图像。接下来,在执行第二图像捕捉过程之后,如图31B所示,读出由斜线指示的全部像素90的图像信号,以从而获得第二放射线照相图像。更具体地,关于为了获取第一放射线照相图像而从像素90中读出图像信号,第九修改与通过读出来自所有像素90的图像信号来获取第一放射线照相图像的图1到30B的示例是不同的。更具体地,卡匣控制器74的地址信号产生器78 (参见图23)向线路扫描驱动器 100供应地址信号,使得仅打开连接到由斜线指示的像素90的TFT 98(参见图8),且与之一起的,向复用器102供应地址信号,以从由斜线指示的像素90读出图像信号。相应地,在图31A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经由TFT 98仅向连接到由斜线指示的像素90的栅极线92供应控制信号,并通过从所有信号线94读出图像信号,来获得第一放射线照相图像。另一方面, 在图31B的情况下,类似于图8的情况,可以通过对所有栅极线92供应控制信号,并通过从所有信号线94读出图像信号,来获得第二放射线照相图像。这样,根据第九修改,由于间歇地(S卩,以稀疏的方式)读出图像信号,让在获取第一放射线照相图像时打开(即经受切换)的TFT 98的数目更小,且可以减少叠加在第一放射线照相图像上的TFT 98的切换噪声。相应地,在相加处理器148中,通过执行对第一放射线照相图像和第二放射线照相图像的相加处理来获得的放射线照相图像呈现为切换噪声小、且适合医生沈做出诊断解释的放射线照相图像。[第十修改]根据第十修改,如图32示意性示出的,通过在施加辐射16a到16c的方向上按顺序布置光电转换层96(第一光电转换层,包括作为第一固态检测单元的像素90和TFT 98)、 闪烁器168、以及光电转换层177(第二光电转换层,包括作为第二固态检测单元的像素210和TFT2U)来构建辐射检测器60。在第十修改中,类似于图8的情况,以矩阵形式来部署像素90、210中的每一个。 在像素90、210中,使用有机光电转换材料形成至少像素90。如上所述,由于有机光电转换材料不吸收除了闪烁器168发射的光之外的电磁波(因为其对于X射线是可透射的),则使用有机光电转换材料的像素90所在的侧面可以作为被施加辐射16a到16c的侧另一方面,非有机光电转换材料(比如非晶硅等等)具备吸收X射线的特性,并且当吸收X射线时变得劣化。因此,关于与辐射16a到16c的施加方向相关地在背表面侧布置的像素210,可以用非有机光电转换材料来形成这种像素210。这样,通过用有机光电转换材料形成像素90并用非有机光电转换材料形成像素210,可以扩展像素210的使用寿命。此外,由于施加到像素90的侧面的通过闪烁器168的辐射16a到16c由非有机光电转换材料制成的像素210所吸收,则可以让从背表面侧(像素210的侧面)泄露的辐射 16a到16c的量很小。此外,由于在用辐射16a到16c辐照的侧面(前表面侧)上提供用有机光电转换材料形成的像素90,可以减少像素90对辐射16a到16c的衰减。相应地,可以让辐射16a到16c在闪烁器168上入射,同时没有对其不适当的衰减。在以上述方式构成辐射检测器60的第十修改中,卡匣控制器74的地址信号产生器78 (参见图2 通过在第一图像捕捉过程之后从所有像素210读出图像信号来获取第一放射线照相图像,接下来通过在第二图像捕捉过程之后从所有像素90读出图像信号来获取第二放射线照相图像。更具体地,紧接着第一图像捕捉过程之后,不从像素90读出图像信号。另一方面, 紧接着第二图像捕捉过程之后,不从像素210读出图像信号,且从所有像素90中读出的第二放射线照相图像变为适合医生26诊断解释的放射线照相图像。相应地,在第十修改的情况下,相加处理器148的相加过程是不必要的。除非另行声明,否则从像素210读出的第一放射线照相图像变为仅用于在第二图像捕捉过程中对辐射16a到16c进行辐射剂量加权的放射线照相图像。相应地,相应的像素210作为用于获取第二放射线照相图像的监视器像素。以前述方式,根据第十修改,由于相加处理器148的相加过程是不需要的,可以避免在读出第一图像信号时发生的对第二放射线照相图像(适合医生沈诊断解释的放射线照相图像)的切换噪声的强加。由此,可以进一步减少用于诊断解释的放射线照相图像中的切换噪声。如上所述,由于相应像素210作为监视器像素,包括像素210在内的光电转换层 177可以利用其中具有瑕疵像素的光电转换层、具有稀疏像素的光电转换层、或具有减少的光电转换功能的光电转换层。[第^^一修改]根据第十一修改,如图33和34所示,辐射检测装置22还包括主体运动检测器 214,且辐射输出装置20其中附加地并入了加速度传感器217,以及控制装置M的控制处理器IM还包括曝光许可确定单元216。主体运动检测器214检测相对于成像区域36定位(参见图2A到3B)的对象14的 (要被成像的区域的)主体运动。加速度传感器217检测辐射输出装置20的加速度。曝光许可确定单元216基于主体运动检测器214的检测结果或加速度传感器217的检测结果, 确定是许可还是中断从辐射源18a到18c发射辐射16a到16c (对要被成像的区域施加辐射 16a 到 16c)。更具体地,主体运动检测器214可以是以下至少一项(1)压力传感器,用于检测被定位的对象14 (的要被成像的区域)施加在辐射检测装置22上的压力,(2)震动传感器, 用于检测由对象14的要被成像的区域的运动所引起的辐射检测装置22的震动,以及(3) 接触传感器,用于检测对象14对辐射检测装置22的接触。主体运动检测器214检测到的物理值是与对象14(的要被成像的区域)的运动相关的物理值。另外,主体运动检测器214 经由天线70从通信单元72通过无线通信,向控制装置M发送表示物理值的检测信号。在医生沈通过握住把手28持有辐射输出装置20的情况下,加速度传感器217顺序地检测辐射输出装置20的加速度,并经由通信单元64和天线62通过无线链路向控制装置M发送表示检测到的加速度的检测信号。由加速度传感器217检测到的加速度是与医生26持有的辐射输出装置20的摆动运动相对应的物理量。另一方面,在曝光许可确定单元216判断压力随时间的改变、震动的大小、对象14 和辐射检测装置22之间的接触区域、或辐射输出装置20的加速度(涉及分别指示经由天线120和通信单元122接收到的检测信号的物理量)已超过预定阈值的情况下,则暂停对对象14的放射线照相图像的图像捕捉,且显示单元126(通知单元)向医生沈通知已暂停图像捕捉。接下来,将参照图35的流程图来解释第十一实施例的操作。在第一图像捕捉过程期间,主体运动检测器214顺序地检测涉及对象14的要被成像的区域的运动的物理量,且经由无线通信向控制装置M顺序地发送检测到的物理量的检测信号。此外,加速度传感器217顺序地检测辐射输出装置20的加速度,且向控制装置 M顺序地无线地发送指示了检测到的加速度(物理量)的检测信号。曝光许可确定单元 216顺序地注册指示了顺序地接收到的检测信号的每一个物理量的数据。另外,在步骤S50中,在完成第一图像捕捉过程的步骤S28之后(参见图27),曝光许可确定单元216确定在相应物理量的已注册的数据中是否存在超过预定阈值的物理量的数据。在发现超过预定阈值的物理量的数据的情况下(步骤S50 是),则曝光许可确定单元216判断对象14的要被成像的区域的运动或辐射输出装置20的摆动运动已发生,所述运动可能负面地影响在第一图像捕捉过程期间捕捉的第一放射线照相图像。将可能负面地影响第一放射线照相图像的对象14的要被成像的区域的运动或辐射输出装置20的摆动运动定义为例如要被成像的区域摆动的主体运动,或辐射输出装置 20的摆动运动,以至于当尝试识别在第一放射线照相图像中反映的对象14的要被成像的区域时无法识别要被成像的区域,或备选地将该运动定义为放射线照相图像中要被成像的区域摆动的主体运动,或辐射输出装置20的摆动运动,以至于当对辐射16a到16c加权时不能可靠地执行加权处理。接下来,在步骤S51,曝光许可确定单元216经由显示单元126向医生沈通知已暂停第二图像捕捉步骤。此外,曝光许可确定单元216经由显示单元1 指示(步骤S52) 应当实现对放射线照相图像的重新捕捉(再次执行第一图像捕捉过程)。通过对显示单元 1 上显示的内容的可视确认,医生沈可以了解到第一图像捕捉过程已失败,且返回步骤
51S22以准备重新捕捉第一放射线照相图像。另一方面,在步骤S50中,如果判断在曝光许可确定单元216中注册的物理量的数据中不存在超过预定阈值的物理量的数据(步骤S50 否),则曝光许可确定单元216确定在第一图像捕捉过程期间尚未发生可能负面地影响第一放射线照相图像的要被成像的区域的运动或辐射输出装置20的摆动。因此,在控制装置M中,使得对步骤S9的过程的实现成为可能,且准备工作可以进展至第二图像捕捉过程。这样,根据第十一修改,检测到在第一图像捕捉过程期间的对象14的要被成像的区域的主体运动或辐射输出装置20的摆动,且如果这种主体运动或辐射输出装置20的摆动达到负面地影响放射线照相图像的程度,则发出通知(指示)以暂停第二图像捕捉过程, 并执行重新捕捉,即再次执行第一图像捕捉过程。因此,可以可靠地获取适合医生沈诊断解释的放射线照相图像。第十一修改不限于前述解释。例如,曝光许可确定单元216可以作为用于计算第一放射线照相图像中对象14的要被成像的区域的摆动量的摆动运动量计算器,使得如果摆动量超过预定阈值,则可以给出通知(指示),以暂停第二图像捕捉过程并执行对第一放射线照相图像的重新捕捉。更具体地,在该情况下,曝光许可确定单元216还作为用于检测对象14的要被成像的区域的运动的主体运动检测器。[第十二修改]根据第十二修改,如图36到37B所示,通过置于辐射输出装置20中的网络摄像机48来执行图像捕捉,以捕捉相对于成像区域36定位了的对象14的要被成像的区域。基于网络摄像机48所捕捉的要被成像的区域的摄像机图像,曝光许可确定单元216 (参见图 34)确定允许还是禁止从辐射源18a到18c输出辐射(对要被成像的区域施加辐射16a到 16c)。下面将进一步详细地描述网络摄像机48的特征。网络摄像机48用于对预定成像范围84成像,以获取其摄像机图像(光学图像)。 在该情况下,辐射输出装置20和网络摄像机48彼此结合为整体。辐射输出装置20和网络摄像机48的整体结合不限于将网络摄像机48装在辐射输出装置20中的布置,而是指(至少当使用放射线照相图像捕捉系统IOB时)将网络摄像机48与辐射输出装置20整体结合(相连)的任何布置。例如,辐射输出装置20和网络摄像机48的整体结合包括(1)网络摄像机48和辐射输出装置20通过放射线照相图像捕捉系统IOB提供的电缆而彼此相连的布置,( 网络摄像机48和辐射输出装置20通过医生 26提供的电缆彼此相连的布置,以及(3)辐射输出装置20和网络摄像机48在使用放射线照相图像捕捉系统IOB时彼此结合并且在维护或不使用放射线照相图像捕捉系统IOB时可以将辐射输出装置20和网络摄像机48彼此断开连接(分离)的布置。为了让网络摄像机48在维护或不使用放射线照相图像捕捉系统IOB时可与辐射输出装置20断开连接,网络摄像机48可以通过结合设备(比如夹子等等)与辐射输出装置20结合。网络摄像机48可以仅在使用放射线照相图像捕捉系统IOB时通过结合设备与辐射输出装置20结合。结合设备可以并入用于能够自由改变与辐射输出装置20结合的网络摄像机48的定向的球窝接头。如果通过结合设备将网络摄像机48与辐射输出装置20 结合,则网络摄像机48和辐射输出装置20必须经由有线链路(例如USB电缆)或无线链路彼此电连接。如果通过电缆将辐射输出装置20和网络摄像机48彼此连接,则由于可以将网络摄像机48独立地置于由电缆长度限定的范围中的期望位置,同将网络摄像机48装在辐射输出装置20的情况相比,可以更自由地对网络摄像机48进行定位。此外,在辐射输出装置20中,将网络摄像机48定位为接近辐射源18b。此外,如果从接触传感器52输出检测信号,则辐射输出装置20使得对网络摄像机48的成像范围84 捕捉摄像机图像成为可能。更具体地,辐射输出装置20包括摄像机控制器86,使得如果将检测信号输入摄像机控制器86,则摄像机控制器86控制网络摄像机48,以发起对成像范围 84的图像捕捉,且将网络摄像机48拍摄的摄像机图像通过通信单元64和天线62经由无线通信发送到控制装置24。相应地,如果医生沈握住把手28,且将辐射输出装置20定向为朝向辐射检测装置 22,则使得对包括成像区域36在内的成像范围84的图像捕捉成为可能。如果将对象14的要被成像的区域相对于成像区域36进行定位,则由于将要被成像的区域定位在成像范围 84中,网络摄像机48可以捕捉反映了要被成像的区域的摄像机图像。网络摄像机48能够连续地捕捉成像范围84的图像,以捕捉连续的摄像机图像 (运动图像),能够以预定时间间隔间歇地捕捉成像范围84的图像,以获取间歇捕捉的摄像机图像(静态图像),或可以获取在特定时间捕捉的摄像机图像(静态图像)。图37A示出了网络摄像机48捕捉对象14的胸部(要被成像的相对大的区域)的图像的方式,反之,图37B示出了网络摄像机48捕捉对象14的手部(要被成像的相对小的区域)的放射线照相图像的方式。网络摄像机48经由通信单元64和天线62无线地向控制装置M发送对象14的要被成像的区域的摄像机图像。在判断(经由天线120和通信单元122接收到的)摄像机图像中对象14的要被成像的区域的运动量(物理值)已超过预定阈值的情况下,曝光许可确定单元216暂停对对象14的放射线照相图像的图像捕捉,并通过显示单元126(通知设备)向医生沈通知暂停了图像捕捉。附加地,在第十二修改中,如图35的流程图所示,在第一图像捕捉过程期间,网络摄像机48捕捉成像范围84的摄像机图像,并经由无线通信向控制装置M发送摄像机图像。曝光许可确定单元216在图像存储器138中记录接收到的摄像机图像的数据。在完成第一图像捕捉过程的步骤S28 (参见图27)之后的步骤S50中,曝光许可确定单元216确定在已记录的摄像机图像的数据中是否存在超过预定阈值的要被成像的区域的运动量的数据。在发现超过预定阈值的运动量的数据的情况下(步骤S50 是),则曝光许可确定单元216判断对象14的要被成像的区域的主体运动已经发生,其可能负面地影响在第一图像捕捉过程步骤中捕捉的第一放射线照相图像,并实现步骤S51及其后续步骤的处理。另一方面,在步骤S50中,在曝光许可确定单元216中记录的摄像机图像的数据中未发现超过预定阈值的运动量的数据的情况下(步骤S50 否),则曝光许可确定单元216 确定在第一图像捕捉过程期间尚未发生可能负面地影响在第一图像捕捉步骤中捕捉的第一放射线照相图像的要被成像的区域的运动,因此,控制装置M实现步骤S29的过程。这样,在第十二修改中,由于通过使用摄像机图像来检测在第一图像捕捉过程期间对象14的要被成像的区域的主体运动,可以实现与第十一修改相同的效果。此外,在第十二修改中,尽管对其描述主要涉及网络摄像机48的操作,然而由于在辐射输出装置20中并入了加速度传感器217,除了由网络摄像机48捕捉的摄像机图像中要被成像的区域的运动量之外,使用加速度传感器217检测到的辐射输出装置20的加速度,也可以在曝光许可确定单元216中确定要被成像的区域的运动的发生以及辐射输出装置20的摆动运动的发生。[第十一和第十二修改的其他结构]在第十一和第十二修改的前述解释中,在第一图像捕捉过程之后,确定在第一图像捕捉过程期间对象14的要被成像的区域的运动是否已经发生,且在确定这种运动已发生的情况下,暂停第二图像捕捉过程,并实现对第一放射线照相图像的重新捕捉。然而,第十一和第十二修改不限于前述解释,且如果在第一图像捕捉过程的准备期间(在施加辐射16a到16c之前),对象14的要被成像的区域已经移动或如果辐射输出装置的摆动已经发生,可以推迟或暂停第一图像捕捉过程,且之后,一旦这种主体运动或摆动停止,则使得第一图像捕捉过程成为可能。更具体地,如图38的流程图所示,在准备第一图像捕捉过程期间,由加速度传感器217检测辐射输出装置20的加速度(物理量),且将指示检测到的加速度的检测信号无线地发送到控制装置24。与之一起的,由主体运动检测器214检测对象14的要被成像的区域的主体运动,且向控制装置M无线地发送指示该物理量的检测信号。备选地,网络摄像机48捕捉成像范围84的图像,且摄像机控制器86向控制装置M无线地发送成像范围84 的摄像机图像。在上述情况下,在步骤S22(参见图27)之后的步骤S60中,曝光许可确定单元216确定由接收到的检测信号指示的物理量或接收到的摄像机图像中要被成像的区域的运动量是否超过预定阈值。在物理量或运动量已超过前述阈值的情况下,曝光许可确定单元216确定已发生可能负面地影响第一放射线照相图像的对象14的要被捕捉的区域的运动或辐射输出装置 20的摆动(步骤S60 是),且确定推迟或暂停第一图像捕捉过程。在以下步骤S61中,曝光许可确定单元216通过显示单元126向医生沈通知已推迟或暂停第一图像捕捉过程。在步骤S61的通知之后,加速度传感器217顺序地检测辐射输出装置20的加速度,且向控制装置M连续地无线地发送指示这种加速度的检测信号。与之一起的,主体运动检测器214顺序地检测与对象14的要被成像的区域的运动相关的物理量,并向控制装置 24连续地无线地发送指示该物理量的检测信号。备选地,网络摄像机48捕捉成像范围84 的图像,且摄像机控制器86连续地无线地向控制装置M发送成像范围84的摄像机图像。相应地,在步骤S62中,曝光许可确定单元216确定由接收到的检测信号指示的物理量或接收到的摄像机中要被成像的区域的运动量是否小于预定阈值,且更具体地,确定对象14的要被成像的区域的运动或辐射输出装置20的摆动是否已停止。如果物理量或运动量小于阈值,且判断主体运动或摆动已停止(步骤S62 是),则曝光许可确定单元216释放第一图像捕捉过程的暂停或推迟,且在显示单元126上显示通知,以许可第一图像捕捉过程(步骤S6!3)。通过对在显示单元1 上显示的内容的可视确认,医生沈了解到已许可第一图像捕捉过程,则有可能实现步骤S23。在步骤S60中,如果可能负面地影响第一放射线照相图像的对象14的要被成像的区域的主体运动或辐射输出装置20的摆动并未发生,曝光许可确定单元216判断执行第一图像捕捉过程并无问题(步骤S60 否),并实现步骤S63的过程。通过对第i^一修改和第十二修改应用图38所示的过程步骤,由于可以有效地可靠获取第一放射线照相图像,这使得能够可靠地执行对第二放射线照相图像的获取以及对适合诊断解释的放射线照相图像的获取。[第十三修改]根据第十三修改,如图39所示将网络摄像机48与辐射输出装置20和辐射检测装置22分离。在该情况下,网络摄像机48捕捉辐射输出装置20、对象14的要被成像的区域、 以及辐射检测装置22的摄像机图像。网络摄像机48包括摄像机控制器86以及用于无线地向外部电路发送信号和从外部电路接收信号的通信单元88。在该情况下,如果控制装置 24的控制处理器124(参见图24)从辐射输出装置20接收到激活信号,控制处理器IM经由无线链路向通信单元88发送控制信号。摄像机控制器86基于经由通信单元88接收的控制信号,控制网络摄像机48,以开始捕捉成像范围84。另外,摄像机控制器86从通信单元88向控制装置M无线地发送网络摄像机48捕捉的摄像机图像。根据第十三修改,因为辐射输出装置20、辐射检测装置22、控制装置24、以及网络摄像机48在相同的无线链路上无线地相连,因此针对这种装置不需要电缆来发送和接收信号。相应地,在第十三修改中,也可以容易地获得与第十二修改相同的效果。[第十四修改]根据第十四修改,如图40所示,将网络摄像机48并入具有便携式终端形式的控制装置M中,使得网络摄像机48和控制装置M彼此结合为整体。便携式控制装置M包括膝上型或笔记本型的个人计算机(PC),该PC包括主体 114,并入了操作单元1 和通信单元122 ;封盖主体118,其中并入了显示单元1 和网络摄像机48 ;以及铰链116,将主体114和封盖主体118互相连接。因此,将控制装置M和网络摄像机48彼此结合为整体。控制装置M和网络摄像机48的整体结合(类似于辐射输出装置20和网络摄像机48的整体结合)不限于将网络摄像机48装在控制装置M之中的布置,而是指(至少当使用放射线照相图像捕捉系统IOB时)将网络摄像机48与控制装置M整体结合(相连) 的任何布置。例如,控制装置M和网络摄像机48的整体结合包括(1)网络摄像机48和控制装置M通过放射线照相图像捕捉系统IOB提供的电缆而彼此相连的布置,(2)网络摄像机48和控制装置M通过医生沈提供的电缆彼此相连的布置,以及(3)控制装置M和网络摄像机48在使用放射线照相图像捕捉系统IOB时彼此结合并且在维护或不使用放射线照相图像捕捉系统IOB时可以将网络摄像机48和控制装置M彼此断开连接(分离)的布置。为了让网络摄像机48在维护或不使用放射线照相图像捕捉系统IOB时可与控制装置对断开连接,网络摄像机48可以通过结合设备(比如夹子等等)与控制装置M结合。 网络摄像机48可以仅在使用放射线照相图像捕捉系统IOB时通过结合设备与控制装置M 结合。结合设备可以并入用于能够自由改变与控制装置M结合的网络摄像机48的定向的球窝接头。如果通过这种结合设备将网络摄像机48与控制装置M结合,则网络摄像机48 和控制装置M必须经由有线链路(例如USB电缆)或无线链路彼此电连接。
如果通过电缆将控制装置M和网络摄像机48彼此连接,则由于可以将网络摄像机48独立地置于由电缆长度限定的范围中的期望位置,同将网络摄像机48装在辐射输出装置20的情况相比,可以更自由地对网络摄像机48进行定位。主体114的一侧具有用于连接到AC适配器的输入端子142、用于接纳存储卡(未示出)的卡槽144、以及用于连接到USB电缆(未示出)的USB端子146。在布置控制装置对,使得封盖主体118绕铰链116转动远离主体114,以将网络摄像机48定向为朝向辐射输出装置20、对象14的要被成像的区域以及辐射检测装置22的情况下,如果控制处理器124(参见图24)从辐射输出装置20接收到激活信号,控制处理器 124向摄像机控制器86输出控制信号。基于控制信号,摄像机控制器86控制网络摄像机 48,以开始捕捉成像范围84的摄像机图像。然后摄像机控制器86向控制处理器IM输出由网络摄像机48捕捉的摄像机图像。在该情况下,由于将网络摄像机48并入了控制装置M,控制装置M可以可靠地获取网络摄像机48捕捉的摄像机图像。如果控制处理器124中并入了摄像机控制器86的功能,则控制处理器IM可以直接控制网络摄像机48。根据第十四修改,因为在相同的无线链路上无线地连接辐射输出装置20、辐射检测装置22、以及控制装置M,针对这种装置不需要电缆来在其间发送和接收信号。因此,在第十四修改中,可以容易地获得第十二和第十三修改的各种效果和优点。[第十五修改]附带地,在第二实施例中,当医生沈握住把手28时,在通过移动辐射输出装置20 来设置SID的情况下,如果让辐射输出装置20与对象14过于接近,则如图41A所示,SID (图 41A所示的距离SID1)变为过短,且发生以下情况除了在相对较窄的范围中,无法对对象 14执行图像捕捉。此外,如果SID过短,则辐射16a到16c的相应辐照范围在辐照表面32 上将不重叠,导致对对象14的图像捕捉将可能失败。因此,根据第十五修改,使用第十一和第十二修改的结构(参见图33到38),从而基于加速度传感器217检测到的辐射输出装置20的加速度,计算辐射输出装置20的运动量,且基于计算出的运动量来判断是否将SID设置为恰当的距离。然后,在SID变为被设置为恰当的距离时,许可施加辐射16a到16c,或开始施加辐射16a到16c。更具体地,在医生沈握住把手28且从而调整SID的情况下,加速度传感器217连续地检测辐射输出装置20的加速度,且控制处理器124基于加速度传感器217检测到的加速度,计算辐射输出装置20的运动量。在曝光许可确定单元216中,如果控制处理器IM 计算出的运动量达到与用于捕捉对象14的图像的恰当SID(例如,图41B所示的源至图像距离SI^)相对应的运动量,许可从辐射源18a到18c中的每一个输出辐射16a到16c (第二实施例中的重新捕捉过程)。因此,可以对对象14执行相对宽范围的图像捕捉,且可以避免对对象14的图像捕捉失败。根据第十五修改,(1)可以通过在曝光许可确定单元216已许可重新捕捉过程之后由医生沈按压曝光开关130,来开始从相应辐射源18a到18c输出辐射16a到16c,或(2) 由于在许可重新捕捉过程时设置了 SID2,则一旦已批准许可,则可以自动地开始从相应辐射源18a到18c输出辐射16a到16c。此外,直到源至图像距离(SID)达到SID2之前,可以由显示单元1 等向医生沈
56通知并提示,以移动辐射输出装置20,并可以在达到SID2时,向医生沈通知和提示,以停止辐射输出装置20的移动。因此,根据通知内容停止运动,在医生沈停止移动辐射输出装置 20时(即,在加速度传感器217检测到加速度是零级别时),曝光许可确定单元216可以批准对发起重新捕捉过程的许可,并从而可以立刻执行对对象14的图像捕捉。在第十五修改的前述描述中,已解释了执行第二实施例中重新捕捉图像的情况, 然而,在将第十五修改应用到第二实施例的第一图像捕捉过程情况下,必然可以获得相同的效果和优点。[第十六修改]附带地,在对对象14的图像捕捉期间,由于对象14的图像捕捉区域的中心位置实质上与成像区域36的中心位置匹配,且此外,由于图像捕捉区域被定位为适合成像区域 36,因此将感兴趣的区域(ROI)定位在成像区域36的中心的大量情况发生。因此,在第一实施例中,以下情况是频繁的其中,对对象14执行图像捕捉过程, 使得将从位于接近辐射输出装置20的几何中心位置的辐射源(组56或组158、160中包括的辐射源)发射的辐射剂量设置为大剂量级别,反之,将从其两侧的辐射源(组M、58或组 156,162中包括的辐射源)发射的辐射的剂量设置为较小剂量级别,该较小剂量级别具有足以补充从位于接近几何中心位置的辐射源发射的剂量级别的程度。在第二实施例中,以下情况是频繁的其中,对对象14执行图像捕捉过程,将来自位于辐射输出装置20的中心的辐射源18b的辐射16b的剂量设置为大剂量级别,反之将来自其两侧的辐射源18a、18c的辐射16a、16c的剂量设置为较小剂量级别,该较小剂量级别具有足以补充从中心辐射源18b发射的辐射16b的剂量的程度。除非另行声明,在实际图像捕捉期间,控制处理器124执行对辐射剂量的加权,使得将来自位于接近辐射输出装置20的几何中心位置的辐射源或来自位于中心的辐射源的辐射的剂量设置在最大剂量级别,反之将来自其两侧的辐射源的辐射的剂量设置为较小剂量,该较小剂量具有足以补充最大剂量级别的程度,且根据这种加权,同时或顺序地施加来自每一个辐射源的辐射。根据前述加权,当继续驱动相应辐射源18a到18i时,仅位于接近几何中心位置的辐射源或中心辐射源受到恶化。相应地,从辐射输出装置20的服务寿命管理的角度来讲, 需要执行剂量管理,使得来自辐射源18a到18i的每一个的累积剂量(累积曝光剂量)是分别相同的,且可以实现包括相应辐射源18a到18i在内的辐射输出装置20的延长的使用
寿命ο因此,根据第十六修改,例如,在第一实施例的情况下,在图11的步骤S4和步骤S 11中,或在第二实施例的情况下,在图27的步骤S33和S39中,在数据库134中存储与数据库检索器150检索到的最优辐射剂量数据相对应的辐射的剂量的数据(已对其执行了加权的剂量数据),且已存储的相应辐射剂量的数据可以用于协助辐射源18a到18i的辐射剂量管理和服务寿命的管理。因此,与从相应辐射源18a到18i发射的辐射的累积曝光剂量相关的,如果从位于几何中心位置附近的辐射源或从中心辐射源发射的辐射的累积曝光剂量比从位于其两侧的辐射源发射的辐射的累积曝光剂量更突出,存在位于几何中心位置附近的辐射源或中心辐射源可能比位于其两侧的辐射源更快恶化的可能性。因此,基于对每一个累积曝光剂量的比较,控制处理器124改变对相应辐射剂量的加权,使得在例如以大SID捕捉图像的情况下,让从位于两侧的辐射源发射的辐射的剂量是最大剂量级别,反之,从位于几何中心位置附近的辐射源或从中心辐射源发射的辐射的剂量是较小剂量,该较小剂量具有用于补充前述最大剂量级别的程度。这样,通过基于相应累积曝光剂量来改变对从辐射源18a到18i发射的辐射的剂量的加权,可以避免仅位于几何中心位置附近的辐射源或中心辐射源的恶化,并可以实现包括相应辐射源18a到18i在内的辐射输出装置20的延长使用寿命。尽管已详细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特定优选实施例,应当理解可以在不脱离如所附权利要求阐述的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对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变和修改。
权利要求
1.一种放射线照相图像捕捉系统,包括辐射输出装置(20),其中装有用于发射辐射(16a到16g)的至少两个辐射源(18a到 18 );辐射检测装置(22),用于在所述至少两个辐射源(18a到18i)中的每一个辐射源向对象(14)施加所述辐射(16a到16g)的情况下,检测已通过所述对象(14)的辐射(16a到 16g),以及将所检测到的辐射转换为放射线照相图像;以及控制装置(M),用于控制所述辐射输出装置00)以及所述辐射检测装置02),其中,所述控制装置04)对要从所述至少两个辐射源(18a到18 )发射的辐射(16a 到16g)的剂量执行规定的加权,以及根据所述加权,控制所述辐射输出装置00),以从所述至少两个辐射源(18a到18i)向所述对象(14)施加所述剂量的辐射(16a到16g)。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放射线照相图像捕捉系统(IOA),其中所述辐射输出装置OO)中装有至少三个辐射源(18a到18i);将所述至少三个辐射源(18a到18 )分为至少三组(54、56、58 ; 156、158、160、162),每一组包括至少一个辐射源(18a到18i);所述控制装置04)关于所述组,对要从所述至少三个辐射源(18a到18i)发射的辐射 (16a到16g)的剂量执行加权,使得从位于所述至少三个辐射源(18a到18i)的几何中心位置附近的组(56、158、160)中包括的辐射源发射的辐射的剂量是最大剂量级别,以及从除了位于所述几何中心位置附近的组之外的组(54、58、156、162)中包括的辐射源发射的辐射的剂量是较低剂量级别,该较低剂量级别具有用于补充所述最大剂量级别的程度;以及所述控制装置04)控制所述辐射输出装置(20),以根据所述加权从所述至少三个辐射源(18a到18i)向所述对象(14)施加所述辐射(16a到16g)。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放射线照相图像捕捉系统(IOA),其中,所述控制装置04) 包括数据库(134),存储分组数据以及加权数据,所述分组数据用于根据能够装在所述辐射输出装置OO)中的辐射源(18a到18i)的数目对所述辐射源(18a到18i)进行分组,所述加权数据用于关于与所述分组数据相对应的组(54、56、58 ; 156、158、160、162)对所述辐射的剂量执行加权;数据库检索器(150),用于从所述数据库(134)中检索与所述对象(14)要被成像的区域相对应的所述分组数据和所述加权数据;图像捕捉条件设置单元(152),用于基于所述对象(14)的要被成像的区域,还基于由所述数据库检索器(150)检索到的所述分组数据和所述加权数据,来设置图像捕捉条件, 所述图像捕捉条件用于使用所述辐射(16a到16g)来辐照所述对象(14)的要被成像的区域;以及控制处理器(IM),用于根据所述图像捕捉条件来控制所述辐射输出装置OO)和所述辐射检测装置0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放射线照相图像捕捉系统(10A),其中,所述数据库(134)还存储表示最优辐射剂量的最优辐射剂量数据,所述最优辐射剂量取决于多个要被成像的区域以及这些区域的相应厚度;所述数据库检索器(150)从所述数据库(134)中检索要被成像的区域和厚度的最优辐射剂量数据,以及还检索要被成像的区域的分组数据和加权数据,所述要被成像的区域和厚度与所述对象(14)的要被成像的区域以及所述对象(14)的要被成像的区域的厚度相一致;以及所述图像捕捉条件设置单元(15 基于所述对象(14)的要被成像的区域及其厚度、以及由所述数据库检索器(150)检索到的最优辐射剂量数据、分组数据以及加权数据,来设置所述图像捕捉条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放射线照相图像捕捉系统(IOA),其中,将所述最优辐射剂量数据与以下各项关联存储在所述数据库(134)中要被成像的区域、其厚度、和图像捕捉技术、以及向要被成像的区域施加所述辐射(16a到16g)的方向,所述图像捕捉技术表示要被成像的区域相对于所述辐射检测装置0 的定向;将所述分组数据和所述加权数据与要被成像的区域以及针对要被成像的区域的相应的图像捕捉技术关联地存储在所述数据库(134)中;所述数据库检索器(150)从所述数据库(134)中检索要被成像的区域、厚度以及图像捕捉技术的最优辐射剂量,以及检索要被成像的区域和图像捕捉技术的分组数据和加权数据,所述要被成像的区域、厚度以及图像捕捉技术与所述对象(14)的要被成像的区域、该区域的厚度、以及针对该区域的的图像捕捉技术相一致;以及所述图像捕捉条件设置单元(15 基于所述对象(14)的要被成像的区域、该区域的厚度、以及针对该区域的图像捕捉技术,且还基于由所述数据库检索器(150)检索到的所述最优辐射剂量数据、所述分组数据和所述加权数据,来设置所述图像捕捉条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放射线照相图像捕捉系统(IOA),其中,所述图像捕捉条件设置单元(15 能够根据命令信息、所述对象(14)、或针对所述对象(14)的图像捕捉技术,来改变由所述数据库检索器(150)检索到的所述最优辐射剂量数据、所述分组数据以及所述加权数据,所述命令信息用于请求所述对象(14)的所要捕捉的放射线照相图像。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放射线照相图像捕捉系统(IOA),其中,所述辐射输出装置 (20)同时或顺序地从所述至少三个辐射源(18a到18i)向所述对象(14)施加所述辐射 (16a到16g),或所述辐射输出装置00)顺序地从每一组向所述对象(14)施加所述辐射 (16a 到 16g)。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放射线照相图像捕捉系统(IOA),其中在所述组(54、56、58)的数目是大于等于3的奇数的情况下,从包括所述几何中心位置的组(56)的辐射源发射的辐射的剂量是最大剂量级别;以及在所述组(156、158、160、162)的数目是大于等于4的偶数的情况下,从位于所述几何中心位置附近的两组(158、160)的辐射源发射的辐射的剂量是最大剂量级别。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放射线照相图像捕捉系统(IOA),其中,所述控制装置04) 对从包括至少两个辐射源(18a到18i)的组(54、56、58 ;156、158、160、162)中包括的辐射源(18a到18 )发射的辐射(16a到16g)的剂量执行附加加权。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放射线照相图像捕捉系统(IOA),其中,在所述辐射输出装置00)和所述辐射检测装置0 彼此相对的情况下,相对于所述辐射检测装置0 的辐照表面(32),所述辐射输出装置00)中装有以线性阵列或二维矩阵布置的至少三个辐射源(18a到18i),所述辐照表面(32)受所述辐射(16a到16g)的辐照。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放射线照相图像捕捉系统(IOA),其中,所述辐射输出装置 (20)和所述辐射检测装置02)包括便携式装置;以及所述控制装置04)包括便携式终端或安装在医疗机构中的控制台。
1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放射线照相图像捕捉系统(IOA),其中,所述辐射输出装置 (20)在其侧面上包括把手( ),该把手08)所位于的侧面远离发射所述辐射(16a到16g) 的侧面;所述把手08)中并入握住状态传感器(52),用于输出指示所述把手08)被握住的检测信号;以及如果所述握住状态传感器(52)输出所述检测信号,则所述辐射输出装置OO)许可所述至少三个辐射源(18a到18i)发射所述辐射(16a到16g)。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放射线照相图像捕捉系统(IOA),其中所述辐射输出装置OO)中装有至少三个辐射源(18a到18i);将所述至少三个辐射源(18a到18 )分为至少三组(54、56、58 ; 156、158、160、162),每一组包括至少一个辐射源(18a到18i);所述控制装置04)关于所述组,对要从所述至少三个辐射源(18a到18i)发射的辐射 (16a到16g)的剂量执行加权,使得从位于所述至少三个辐射源(18a到18i)的几何中心位置的两侧的组(54、58、156、162)中包括的辐射源发射的辐射的剂量是最大剂量级别,以及从位于所述几何中心位置附近的组(56、158、160)中包括的辐射源发射的辐射的剂量是较低剂量级别,该较低剂量级别具有用于补充所述最大剂量级别的程度;以及所述控制装置04)控制所述辐射输出装置(20),以根据所述加权从所述至少三个辐射源(18a到18i)向所述对象(14)施加所述辐射(16a到16g)。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放射线照相图像捕捉系统(IOA),其中在所述组(54、56、58)的数目是大于等于3的奇数的情况下,从包括所述几何中心位置的组(56)的辐射源发射的辐射的剂量是较低剂量级别;以及在所述组(156、158、160、162)的数目是大于等于4的偶数的情况下,从位于所述几何中心位置附近的两组(158、160)的辐射源发射的辐射的剂量是较低剂量级别。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放射线照相图像捕捉系统(IOB),其中在执行从所述至少两个辐射源(18a到18c)中的至少一个辐射源向所述对象(14)施加辐射的第一图像捕捉过程的情况下,所述辐射检测装置0 检测已通过所述对象(14) 的辐射,从而通过所述第一图像捕捉过程获取第一放射线照相图像;以及在所述第一放射线照相图像中示出的所述第一图像捕捉过程的辐射剂量未达到对所述对象(14)的最优剂量的情况下,所述控制装置04)对要从所述至少两个辐射源(18a到 18c)发射的辐射(16a到16c)的剂量执行加权,以补充辐射剂量的不足,并根据所述加权, 控制所述辐射输出装置(20),以执行从所述至少两个辐射源(18a到18c)向所述对象(14) 施加相应辐射(16a到16c)的第二图像捕捉过程。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放射线照相图像捕捉系统(IOB),其中,所述控制装置04) 包括相加处理器(148),用于在所述辐射检测装置0 已在所述第二图像捕捉过程中获取了第二放射线照相图像的情况下,通过将所述第一放射线照相图像的数字数据和所述第二放射线照相图像的数字数据相加来产生在对所述对象(14)的图像解释中使用的放射线照相图像。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放射线照相图像捕捉系统(IOB),其中,在所述辐射输出装置00)中装有三个辐射源(18a到18c)的情况下,所述控制装置04)基于所述第一放射线照相图像来执行对要从所述三个辐射源(18a到18c)发射的辐射(16a到16c)的剂量的加权,使得从所述辐射源中的中心辐射源(18b)发射的辐射(16b)的剂量是最大剂量级别, 以及从位于所述中心源(18b)两侧的辐射源(18a、18c)发射的辐射(16a、16c)的剂量是较低剂量级别,或使得从位于所述中心源(18b)两侧的辐射源(18a、18c)发射的辐射(16a、 16c)的剂量是最大剂量级别,以及从所述辐射源中的中心辐射源(18b)发射的辐射(16b) 的剂量是较低剂量级别。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放射线照相图像捕捉系统(IOB),还包括主体运动检测器 014、216),用于检测已相对于所述辐射检测装置0 定位了的所述对象(14)的主体运动,其中,所述控制装置04)包括曝光许可确定单元016),用于基于所述主体运动检测器014、216)的检测结果,来确定是许可还是中断对所述对象(14)的放射线照相图像捕捉。
19.一种放射线照相图像捕捉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辐射输出装置OO)中装有用于发射辐射(16a到16g)的至少两个辐射源(18a到 18 )的情况下,对要从所述至少两个辐射源(18a到18 )发射的辐射(16a到16g)的剂量执行加权;根据所述加权,从所述至少两个辐射源(18a到18i)向所述对象(14)施加所述辐射 (16a 到 16g);使用辐射检测装置(22),检测已通过所述对象(14)的辐射(16a到16g),以及将所检测到的辐射转换为放射线照相图像。
全文摘要
在放射线照相图像捕捉系统(10A、10B)以及放射线照相图像捕捉方法中,在辐射输出装置(20)中装有至少两个辐射源(18a到18i)的情况下,对从所述至少两个辐射源(18a到18i)发射的相应辐射(16a到16g)的剂量执行加权。之后,根据所述加权,从所述至少两个辐射源(18a到18i)向对象(14)施加相应的辐射(16a到16g)。然后,辐射检测装置(22)检测已通过所述对象(14)的相应的辐射(16a到16g),并将检测到的辐射(16a到16g)转换为放射线照相图像。
文档编号A61B6/00GK102397076SQ20111025551
公开日2012年4月4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24日 优先权日2010年8月24日
发明者大田恭义, 西纳直行 申请人:富士胶片株式会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