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诊断辅助信息生成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69807阅读:34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动态诊断辅助信息生成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动态诊断辅助信息生成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提出了一种使用对应动态图像的FPD (Flat Panel Detector)来进行被摄体的动态摄影,根据通过动态摄影所得到的一系列帧图像,计算出与该动态相关的特征量,并将其作为用于早期诊断的诊断辅助信息提供给医师的技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2)。[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298939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9-153678号公报专利文献1、2虽然都是涉及与胸部的呼吸相关的诊断辅助信息的技术,但在进行与胸部的呼吸运动相关的特征量,例如与换气量、血流量相关的解析时,由于要将多帧图像相互比较,所以以往为了提高解析精度,需要进行所谓的卷绕(warping)处理,以便在各帧图像间将肺野内的构造物的对位。为了进行该卷绕处理,必须将1帧的图像分割成多个小区域,并按每帧图像提取出在该1帧图像的各个小区域中描画的构造物的部分、和描画了同一部分的小区域。在卷绕处理中,由于一般根据肺野内构造物引起的空间浓度变化来进行对位,所以,对所有各帧图像需要忠实(均勻)再现该构造物的浓度,因此,需要尽量抑制检测器的各像素的输出差异等(因此,需要通过进行偏移(offset)修正处理、增益修正处理、缺陷画面修正处理、滞后修正处理等各种修正处理,来修正差异),在修正处理中耗费时间,并且,由于为了进行高精度的卷绕处理,精度越高,越需要高分辨率的图像,所以需要像素尺寸小的检测器,由此导致每帧图像的数据容量增加,成为处理对象的全体数据容量大幅增加。因此,需要大容量存储器、高速处理CPU等硬件,且也增加了处理时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不需要大容量存储器、高速处理CPU等硬件,即可缩短动态图像解析时的处理时间,计算出与动态相关的特征量的技术。为了决绝上述课题,采用了如下结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是一种动态诊断辅助信息生成系统,其具有可进行脉冲照射的放射线源;放射线检测器,其具有被配置成2维状的多个检测元件,在上述多个检测元件的每个中检测出被上述放射线源脉冲照射的放射线,依次生成帧图像;和解析单元,其根据使用上述放射线源及上述放射线检测器对被摄体的动态进行摄影而生成的多个帧图像,计算出与上述被摄体的动态相关的特征量,并将其输出;上述解析单元使表示上述放射线检测器中的同一位置的检测元件的输出的像素,在上述多个帧图像间相互对应,计算出上述被摄体的动态的特征量。本发明的技术方案2基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
具有实施用于减少上述多个帧图像的像素数的剔除处理的剔除处理单元,上述解析单元根据由上述剔除处理单元实施了剔除处理后的上述多个帧图像,进行特征量的计算。本发明的技术方案3基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上述剔除处理单元将上述各个帧图像分割成多个像素块,通过按每个该像素块计算出像素信号值的代表值,并将像素块内的像素信号值置换成该代表值,来减少上述各个帧图像的像素数,上述解析单元使表示上述放射线检测器中同一位置的检测元件的输出的像素块,在上述多个帧图像间相互对应,计算出上述被摄体的动态的特征量。本发明的技术方案4基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3,上述剔除处理单元以与成为上述解析单元的解析对象的部位对应的尺寸,将各个帧图像分割成多个像素块。本发明的技术方案5基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3,上述剔除处理单元以与上述解析单元计算出的特征量对应的尺寸,将各个帧图像分割成多个像素块。本发明的技术方案6基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3 5中任意一个,上述剔除处理单元在由上述解析单元计算与肺野的换气相关的特征量的情况下,将上述各个帧图像分割成2mm 5mm见方的像素块。根据本发明,不需要大容量存储器和高速处理CPU等硬件,即可缩短动态图像的解析时的处理时间。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诊断辅助信息生成系统的整体结构的图。
图2是表示布凯装置(Bucky’ s radiographic device)的功能结构的框图。
图3是表示控制台(console)的功能结构的框图。
图4是表示摄影管理表的数据存储例的图。
图5是表示FPD的功能结构的框图。
图6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中的诊断辅助信息生成系统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7是表示选择用画面的一例的图。
图8是表示胸部侧面的时间性变化的图。
图9是表示胸部正面的时间性变化的图。
图10是表示使小区域的块尺寸变化时的解析处理的代表性项目的解析结果和处
理时间的评价结果的图。图IlA是表示使块尺寸为2mm见方时的最大流速比的解析结果的图。图IlB是表示使块尺寸为5mm见方时的最大流速比的解析结果的图。图IlC是表示使块尺寸为IOmm见方时的最大流速比的解析结果的图。图12A是表示使各帧图像的照射线量一定,而使帧速率变化时的解析处理的代表性项目的解析结果、处理时间、和患者被照射的评价结果的图。图12B是表示使总的照射线量一定,而使帧速率变化时的解析处理的代表性项目的解析结果、处理时间、和S/N的评价结果的图。图13A是表示使块尺寸为2mm见方、帧速率为2枚/秒、总的照射线量一定时的最大流速比的解析结果的一例的图。图1 是表示使块尺寸为2mm见方、帧速率为3. 75枚/秒、总的照射线量一定时的最大流速比的解析结果的一例的图。图13C是表示使块尺寸为2mm见方、帧速率为7. 5枚/秒、总的照射线量一定时的最大流速比的解析结果的一例的图。图13D是表示使块尺寸为2mm见方、帧速率为15枚/秒、总的照射线量一定时的最大流速比的解析结果的一例的图。图13E是表示使块尺寸为2mm见方、帧速率为30枚/秒、总的照射线量一定时的最大流速比的解析结果的一例的图。图14A是表示使块尺寸为2mm见方、帧速率为3. 75枚/秒、总的照射线量一定时的血流搏动时间的帧间差量图像的一例的图。图14B是表示使块尺寸为2mm见方、帧速率为7. 5枚/秒、总的照射线量一定时的血流搏动时间的帧间差量图像的一例的图。图14C是表示使块尺寸为2mm见方、帧速率为15枚/秒、总的照射线量一定时的血流搏动时间的帧间差量图像的一例的图。图14D是表示使块尺寸为2mm见方、帧速率为30枚/秒、总的照射线量一定时的血流搏动时间的帧间差量图像的一例的图。图15A是上段表示使块尺寸为2mm见方、帧速率为3. 75枚/秒、总的照射线量一定,实施了置换(binning)处理时的最大流速比的解析结果的一例的图,下段表示使块尺寸为2mm见方、帧速率为3. 75枚/秒、总的照射线量一定,实施了剔除(thinning)处理时的最大流速比的解析结果的一例的图。图15B是上段表示对换气的帧间差量图像以块尺寸为2mm见方实施了置换处理时的一例的图,下段表示以块尺寸为2mm见方实施了剔除处理时的最大流速比的解析结果的一例的图。图15C是上段表示对血流的帧间差量图像以块尺寸为2mm见方实施了置换处理时的一例的图,下段表示以块尺寸为2mm见方实施了剔除处理时的最大流速比的解析结果的一例的图。图16是表示诊断辅助信息生成系统的变形例的图。图17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中的诊断辅助信息生成系统的整体结构的图。图18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中的诊断辅助信息生成系统的动作的流程图。图中100-诊断辅助信息生成系统;1-布凯装置;11-控制部;12-检测器安装部;13-通信I/F ; 14-驱动部;15-总线;2-布凯装置;21-控制部;22-检测器安装部;23-通信I/F ;24-驱动部;25-总线;3a-放射线源;3b_放射线源;3c_放射线源;4-托架(cradle);5-控制台;51-控制部;52-存储部;521-摄影管理表;53-输入部;54-显示部力41-选择用画面;55-通信I/F ;56-网络通信部;57-总线;9a_FPD ;9b_FPD ;91-控制部;92-检测部;93-存储部;94-连接器;95-电池;96-无线通信部;97-总线;6-操作桌;7-HIS/FIS ;8-解析用WS ; 10-PACS ;20-受理装置;50-控制台;30-解析服务器;200-诊断辅助信息生成系统;300-诊断辅助信息生成系统。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涉及的诊断辅助信息生成系统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以下的图示例。[第1实施方式]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诊断辅助信息生成系统100的整体结构的图。图1所示的摄影室Rl R3是用于通过向作为患者身体的一部分的被摄体(即患者的摄影部位)照射放射线,进行被摄体的动态摄影或静态图像摄影的房间。动态摄影是指通过向被摄体以脉冲方式连续照射X射线等放射线,来取得多个图像(即连续摄影)的摄影。通过动态摄影,拍摄例如与呼吸运动相伴的肺的膨胀和收缩的形态变化、心脏的搏动等具有周期性的被摄体的动态。将通过该连续摄影而得到的一系列图像称为动态图像。另外,将构成动态图像的多个图像分别称为帧图像。静态图像摄影是指与以往的底片方式或CR方式同样,在基于摄影部位的浓度分辨率的诊断中使用的摄影,通过向被摄体照射一次X射线等放射线,获得1枚静态图像。摄影室Rl是设置了可单射及连射的放射线源3a的、用于进行被摄体的动态摄影或静态图像摄影的房间。在摄影室Rl中,例如设置有立位摄影用的布凯装置1、卧位摄影用的布凯装置2、放射线源3a、托架4、控制台5、操作台6和进接器AP (access point)。摄影室R2是设置了只可单射的放射线源北及便携摄影用的放射源3c的、用于进行被摄体的静态图像摄影的房间。在摄影室R2中,例如设置有立位摄影用的布凯装置1、卧位摄影用的布凯装置2、放射线源:3b、3c、托架4、控制台5、操作台6和进接器AP。摄影室R3是设置了放射线源北的用于进行被摄体的静态图像摄影的房间。在摄影室R3中,例如设置有立位摄影用的布凯装置1、卧位摄影用的布凯装置2、放射线源3a、托架4、控制台5、操作台6和进接器AP。其中,各摄影室Rl R3中设有前室Rb和摄影实施室Ra,通过在前室Rb中设置控制台5和操作台6,可防止摄影技师等操作者受到照射。布凯装置1是用于在立位摄影时保持FPD9a或%,进行摄影的装置。图2中表示了布凯装置1的功能结构例。如图2所示,布凯装置1具有控制部11、检测器安装部12、通信I/F13和驱动部14。控制部 11 由 CPU (Central Processing Unit)、ROM (Read Only Memory)、RAM (Random Access Memory)构成。在控制部11的ROM中,存储有用于控制布凯装置1的各部的各种处理程序和处理中所必要的数据、以及作为该布凯装置1的识别信息的布凯ID等。CPU通过与ROM中存储的程序协同动作,来统一控制布凯装置1的各部的动作。例如,控制部11在FPD9a或9b被安装于检测器安装部12后,通过连接器12b对被安装的FPD进行FPDID (FPD的识别信息)的发送请求,当接收到FPDID后,将作为自己的识别编号的布凯ID与FPDID建立相关,通过通信I/F13发送到控制台5。而且,将接收到的FPDID暂时存储到RAM中。另外,例如在FPD被从检测器安装部12取下后,控制部11通过通信I/F13向控制台5发送FPDID,进行该FPDID的(从摄影管理表521中)删除请求。检测器安装部12具有用于保持FPD (FPD9a或FPD9b)的保持部12a、和用于连接被安装在保持部12a的FPD的连接器94的连接器12b。连接器12b与被安装在保持部1 的FPD之间进行数据收发、或向FPD供给电力。通信I/F13是用于借助进接器AP与控制台5等外部设备通过通信线缆进行数据收发的接口。驱动部14根据未图示的脚踏开关等的操作,使检测器安装部12向垂直方向或水平方向移动。布凯装置2是用于在卧位摄影时保持FPD9a或9b来进行摄影的装置。布凯装置2具有控制部21、检测器安装部22、通信I/F23和驱动部对。由于控制部21、检测器安装部22、通信I/F23和驱动部M分别与上述的控制部11、检测器安装部12、通信I/F13和驱动部14的结构相同,所以援用上述的说明。并且,布凯装置2具有用于载置被摄体的被摄体台26。放射线源3a是可单射及连射(脉冲照射)的放射线发生装置。放射线源3a例如从摄影室R1、R3的屋顶垂吊下来,在摄影时根据来自控制台5的指示而启动,由未图示的驱动机构调整为规定的位置和朝向。然后,通过改变放射线的照射方向,能够向被安装在立位用的布凯装置1或卧位用的布凯装置2的FPD9a或9b照射放射线。另外,放射线源3a根据来自控制台5的指示,1次或连续照射放射线,进行静态图像摄影或动态摄影。放射线源北是只可单射的放射线发生装置。放射线源北例如从摄影室R2的屋顶垂吊下来,在摄影时根据来自控制台5的指示而启动,由未图示的驱动机构调整为规定的位置和朝向。然后,通过改变放射线的照射方向,能够向被安装在立位用的布凯装置1或卧位用的布凯装置2中的FPD9a或9b照射放射线。另外,放射线源北根据来自控制台5的指示,照射1次放射线,进行静态图像摄影。放射线源3c是可移动的便携摄影用放射线源。放射线源3c只可单射。托架4具有用于与被安装的FPD连接的未图示的连接器,在FPD被安装后,通过连接器从被安装的FPD取得FPDID,并通知给控制台5。控制台5在取得该FPDID后,将该FPD列为自己的控制下,控制其启动、睡眠迁移寸。其中,在本实施方式中,当将FPD带入到摄影室内以及将其取出时,通过安装到托架4中,控制台5可经由托架4检测到FPD向摄影室内的带入以及取出。另外,FPD向摄影室内的带入带出也可以采用上述托架方式以外的方式,例如,可以采用W02008/111355号公报所公开的RFID方式等。控制台5是用于通过控制放射线源3a、!3b和FPD9a、9b,来控制摄影的装置。控制台 5 通过 LAN (Local Area Network)与 HIS/RIS (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RadiologyInformation System)7、角军析用 WS8、PACS(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578切!11)10等连接,根据从!113/1 137发送来的摄影请求信息,控制台5判断相关(所设置)的摄影室是否能够进行针对该请求的摄影,并显示判断结果。在能够摄影的情况下,控制台5进行使摄影中使用的放射线源和FPD启动等的控制,进行摄影。图3中表示了控制台5的主要部分的结构例。如图3所示,控制台5具有控制部51、存储部52、输入部53、显示部M、通信I/F55和网络通信部56等,各部通过总线57连接。控制部51由CPU、RAM等构成。控制部51的CPU读出存储部52中存储的系统程序和处理程序等各种程序,展开到RAM中,根据所展开的程序执行各种处理。例如,在通过通信I/F55接收到FPDID和布凯ID后,控制部51将FPDID写入到存储部52的摄影管理表521(参照图4)的与接收到的布凯ID对应的区域中。而且,控制部51在通过通信I/F55从托架4接收到FPDID后,将FPDID写入到存储部52的摄影管理表521的不与布凯ID对应的区域中。而且,控制部51在通过布凯装置1或2接收到图像数据后,将图像接收时刻存储到摄影管理表521的与发送方的布凯装置的布凯ID对应的区域中。另外,例如控制部51每隔规定的时间便通过网络通信部56对HIS/RIS7进行访问,取得重新在HIS/RIS7中登录的摄影请求信息。另外,例如控制部51执行后述的摄影、解析处理,根据从HIS/RIS7取得的摄影请求信息,判断在设置有该控制台5的摄影室能否进行该请求的摄影,并显示判断结果。然后,在能进行摄影的情况下,控制台5控制摄影中使用的放射线源以及摄影中使用的FPD,进行摄影。存储部52例如由HDD (Hard Disk Drive)、半导体的非易失性存储器等构成。在存储部52中存储有各种程序和数据。例如,在存储部52中存储有用于管理各摄影室中的摄影的摄影管理表521。图4中表示了摄影管理表521的数据存储例。如图4所示,在摄影管理表521中设有“布凯ID”、“球管型”、“FPDID”、“图像接收时刻”等项目。在“布凯ID”、“球管型”的区域中,预先设定了在设置有该控制台5的摄影室中设有的布凯装置以及放射线源的类型的信息。与布凯ID对应的“FPDID”的区域是用于管理被安装在该布凯装置中的FPD的区域,当从布凯装置接收到FPDID及布凯ID时,将接收到的FPDID与布凯ID对应存储。另外,与布凯ID不对应的“FPDID”的区域是用于管理摄影室中存在的FPD的区域,当从托架4接收到FPDID时,接收到的FPDID被存储。其中,在FPD从布凯装置取下、接收到FPDID的删除请求的情况下,由控制部51删除被请求删除的FPDID中与该布凯ID对应存储的FPDID。另外,当从托架4接收到与布凯ID不对应的“FPDID”的区域中存储的FPDID时,由控制部51判断为该FPDID的FPD被从摄影室带出(即在摄影室中已经不存在),并从摄影管理表521中删除该FPDID。另外,在“图像接收时刻”中,当从通信I/F55接收到图像数据时,存储该时刻。而且,在存储部52中,除了存储有用于进行基于根据图像数据检测出患部用的自动部位识别的灰度处理、频率处理等图像处理的程序等各种程序以外,还存储有用于将摄影图像的图像数据调整为适用于每个部位的诊断的画质的图像处理参数(定义了灰度处理中使用的灰度曲线的查询表、频率处理的强调度等)等。另外,在存储部52中,与摄影的种类(动态或静态)和摄影部位的组合对应地存储有放射线照射条件及图像读取条件。放射线照射条件例如是连续照射时的脉冲速率、脉冲宽度、脉冲间隔、每次摄影的摄影帧数、X线管电流值、X线管电压值、滤波器种类等。脉冲速率是每1秒的放射线照射次数,与后述的帧速率一致。脉冲宽度是每1次放射线照射的放射线照射时间。脉冲间隔是在连续摄影中从1次放射线照射开始到下1次放射线照射开始的时间,与后述的帧间隔一致。图像读取条件例如是帧速率、帧间隔、像素尺寸、图像尺寸(方阵尺寸)等。帧速率是每秒取得的帧图像数,与脉冲速率一致。帧间隔是在连续摄影中从1次帧图像的取得动作开始到下1次帧图像的取得动作开始为止的时间,与脉冲间隔一致。而且,在存储部52中,将在诊断辅助信息生成系统100中登录的各FPD9a、9b的FPDID、与利用该FPD可摄影的摄影种类(动态、静态)相互关联存储。另外,在存储部52中,将在诊断辅助信息生成系统100中登录的各布凯装置1、2的布凯ID、与利用该布凯装置可摄影的体位(立位或卧位)相互关联存储。另外,存储部52存储每隔规定时间从HIS/RIS7发送来的摄影请求信息。输入部53由具备文字输入键、数字输入键以及各种功能键等的键盘、和鼠标等指向设备构成,将在键盘上被进行了按下操作的键的按下信号和基于鼠标的操作信号作为输入信号,输出到控制部51。显示部M 构成为例如具有 CRT (Cathode Ray Tube)或 LCD (Liquid CrystalDisplay)等显示器,根据从控制部51输入的显示信号的指示,显示各种画面。另外,也可以采用在显示部M的画面上形成将透明电极配置成栅格状的压感式(电阻膜压感式)触摸面板(未图示),使显示部M和输入部53构成一体的触摸面板。该情况下,触摸面板以电压值检测出利用手指或触笔等按下的点的XY坐标,将检测出的位置信号作为操作信号输出到控制部51。另外,显示部M也可以比一般的PC(PersonalComputer)所使用的显示器精度更高。通信I/F55是通过进接器AP与布凯装置1、布凯装置2、放射线源3a 3c、FPD9a或9b连接,用于以无线或有线的方式进行数据收发的接口。在本实施方式中,通信I/F通过进接器AP,根据需要向FPD9a、9b发送轮询(polling)信号。网络通信部56由网络接口等构成,与通过集线器和通信网络N连接的外部设备之间进行数据收发。操作台6与摄影室内的放射线源连接,是用于输入放射线照射指示的输入装置。HIS/RIS7根据操作者的基于问诊结果等的登录操作,生成摄影请求信息。摄影请求信息例如包括与成为被摄体的患者的姓名等患者信息、摄影部位、摄影方向、体位(立位、卧位)、摄影方法、是否需要解析、解析项目等摄影有关的信息。其中,摄影请求信息不限于这里所举出的示例,也可以包括以外的信息,还可以是上述举出的信息中的一部分。解析用WS8是具有由CPU、RAM等构成的控制部、存储解析用程序的存储部、输入部、显示部、和用于通过通信网络N与控制台5等外部设备进行数据收发的通信部而构成的工作站。解析用WS8通过与控制部和存储部中存储的解析用程序协同动作,基于从控制台5发送出的一系列帧图像进行解析处理,将解析结果发送给控制台5。FPD9a是可进行脉冲照射摄影的适用于动态摄影及静态图像摄影的放射线检测
ο在图5中表示了 FPD9a的功能结构例。如图5所示,FPD9a具有控制部91、检测部92、存储部93、连接器94、电池95和无线通信部96等,各部通过总线97连接。控制部91由CPU、RAM等构成。控制部91的CPU读出存储部93中存储的系统程序和处理程序等各种程序,并在RAM中展开,根据展开的程序执行各种处理。例如,控制部91根据来自通过连接器94而连接的布凯装置1或2的请求,从存储部93读出作为FPD9a的识别信息的FPDID,并发送给请求发送方的布凯装置。而且,例如控制部91根据从控制台5输入的图像读取条件,控制检测部92的开关控制(switching)部,对各放射检测元件中蓄积的电信号的读取进行开关控制,通过读取出检测部92中蓄积的电信号,生成图像数据(静态图像或帧图像)。然后,控制部91将生成的图像数据依次通过连接器94和布凯装置1或2,输出到控制台5。另外,也可以将通过摄影而取得的各帧图像暂时存储到FPD9a的存储部93中,在完成了全部摄影后,从FPD9a统一输出到控制台5。此外,FPD9a是在不被装填到布凯装置的单体使用时,进行电池驱动及无线通信的构成,但在动态摄影的情况下,优选如日本登录第4,561,730号公报所公开的那样,变更成进行通过布凯的外部电力供给及有线通信的结构。这是由于与静态图像摄影相比,数据传送量和传送时间大幅增加,所以为了在1个帧图像的传送中不对其他帧图像的摄影(读取)赋予噪声,且为了缩短传送时间,进而为了防止在一系列摄影的途中电池没电。检测部92例如具有玻璃基板等,在基板上的规定位置以二维状排列配置有多个检测元件,该检测元件根据强度检测出从放射线源3a 3c的任意一个照射来并至少透过了被摄体的放射线,将检测出的放射线转换成电信号并蓄积。检测元件由光电二极管等半导体图像传感器构成。各检测元件例如与TFTCThin Film Transistor)等开关控制部连接,由开关控制部控制电信号的蓄积及读出。其中,构成所生成的静态图像或帧图像的各个像素,表示从检测部92的各检测元件的每个输出的信号值(这里称为浓度值)。存储部93例如由半导体的非易失性存储器等构成。在存储部93中存储有用于控制检测部92的各种程序和作为本身的识别信息的FPDID等。而且,在存储部93中还暂时存储从检测部92输出的图像数据。连接器94与布凯装置1、2侧的连接器连接,进行与布凯装置1或2的数据收发。而且,连接器94将从布凯装置1或2的连接器供给来的电力向各功能部供给。另外,也可以采用对电池95进行充电的结构。电池95根据控制部91的控制,向FPD9a的各部供给电力。作为电池95,例如可使用锰铁电池、镍氢电池、锂离子电池等可自由充电的电池等。FPD9b与PFD9a同样,具有控制部91、检测部92、存储部93、连接器94和电池95,但不能进行帧速率的设定。即,FPD9b只能进行静态图像摄影。另外,除了可单体使用之外,还可装填到布凯装置中使用,在装填到布凯装置中时,通过连接器连接,可以从电池/无线方式切换到有线/电力供给方式。因此,即使在对多名患者连续进行静态图像摄影的情况下,也没有必要顾虑电池没电。PACSlO具有保存图像数据等的服务器装置、和用于从该服务器装置取得诊断用图像而进行显示的读影终端。PACSlO的服务器装置将从控制台5发送来的图像数据、解析结果的数据与摄影请求信息对应存储。
下面,对诊断辅助信息生成系统100中的摄影动作进行说明。图6表示了诊断辅助信息生成系统100中执行的摄影、解析处理的流程。图6的控制台5侧的处理通过控制台5的控制部51和存储部52中存储的程序的协作来执行。解析用WS8侧的处理通过解析用WS8的控制部和存储部中存储的解析程序的协作来执行。首先,摄影技师等操作者操作任意摄影室的控制台5的输入部53,在显示部M中显示表示摄影请求信息的一览的摄影请求列表画面。然后,通过操作输入部53,从摄影请求列表画面中指定摄影对象的摄影请求信息。当在控制台5中通过输入部53指定了摄影对象的摄影请求信息时(步骤Si),参照存储部52的摄影管理表521,判断是否能够在设置了该控制台5的摄影室进行基于所选择的摄影请求信息的摄影(步骤S2)。例如,在由摄影请求信息指示了动态摄影的情况下,参照摄影管理表521,判断在该摄影室中存在可连射的球管型放射线源以及适应动态摄影的FPD、且该FPD当前未被使用的情况(从图像接收时刻起经过了预订单时间的情况)下,是否能进行动态摄影。若判断为在设置有该控制台5的摄影室中能够进行基于所选择的摄影请求信息的摄影(步骤S2 是),则处理转移到步骤S4。若判断为在该摄影室中不能进行基于所选择的摄影请求信息的摄影(步骤S2 否),则在显示部M中显示警告(步骤S3)。例如,若与摄影请求信息是否指示了动态摄影无关,判断为在摄影室中不存在可连射的球管(如图1的摄影室R2那样的情况),则显示“在该摄影室不能摄影”等警告。另外,例如若判断为在用于对由摄影请求信息指定的体位进行动态摄影的布凯装置中,未安装与动态摄影对应的FPD9a,则显示“请将FPD9a安装到立位(卧位)用的布凯装置中”等警告。然后,结束摄影、解析处理。其中,在用于对由摄影请求信息指定的体位进行动态摄影的布凯装置中未安装与动态摄影对应的FPD9a的情况下,如果将动态摄影对应的FPD安装到对应的布凯装置中,则摄影管理表521的内容被更新。因此,判断为可摄影,并将处理转移到步骤S4。另外,该情况下,也可以采用一旦在摄影室内进行了 FPD的更换操作,则再次返回导控制台5,再次从步骤Sl的处理开始进行,来提高可靠性的流程。在步骤S4中,启动能够进行被指定的摄影请求信息的摄影的放射线源和FPD,根据所使用的布凯装置,调整放射线源的朝向和位置。在摄影技师根据被摄体调整了 FPD、布凯装置的位置等后,放射线源的朝向和位置也被相应地调整(步骤S4)。而且,从存储部52读出与摄影的部位、动态摄影或静态图像摄影分别相应的放射线照射条件以及图像读取条件,对放射线源设定放射线照射条件,同时通过布凯装置对FPD设定图像读取条件(步骤S5)。在使用动态摄影的结果进行解析的情况下,为了确保诊断中可使用的解析精度,将帧速率设定为3. 75枚/秒以上。这里,操作者在进行肺野的动态摄影的情况下,为了进行安静呼吸的动态摄影,指示被检测者放松,连续进行安静呼吸。在摄影准备就绪后,技师移动到前室,对操作台6进行操作,输入放射线照射指示。在被输入来自操作台6的放射线照射指示后(步骤S6 是),控制在摄影中使用放射线源及FPD,进行摄影(步骤S7)。在动态摄影的情况下,由放射线源3a以在步骤S5中设定的脉冲间隔照射放射线,由FPD9a以在步骤S5中设定的帧速率取得帧图像。在预先决定的帧图像数的摄影完成后,由控制部51向放射线源3a和FPD9a输出摄影结束的指示,停止摄影动作。被摄影的帧图像数是至少能够摄影1个动态周期的枚数。通过摄影取得的帧图像从FPD9a经由布凯装置被依次输入到控制台5。另外,在摄影请求信息未指示进行解析的情况下,也可以读取偏差修正用的黑图像,并输入到控制台5。在静态图像摄影的情况下,以在步骤S5中设定的条件,拍摄被摄体的1枚静态图像和偏差修正用的1或多枚黑图像。通过摄影取得的静态图像和黑图像,从FPD经由布凯装置被输入到控制台5。接下来,判断在解析用WS8中是否进行解析(步骤S8)。这里,是否在解析用WS8中进行解析的判断,例如根据在步骤Sl中被指定的摄影请求信息进行判断。如果通过摄影请求信息请求了静态图像摄影,则判断为不进行解析。在请求了动态摄影的情况下,如果摄影请求信息包含表示需要进行解析的信息,则判断为需要进行解析。若判断为在解析用WS8中不进行解析(步骤S8 否),则对通过摄影而得到的图像进行修正处理(步骤S9),然后处理转移到步骤S10。在步骤S9的修正处理中,根据需要进行使用了上述黑图像的偏差修正处理、增益修正处理、缺陷像素修正处理、延迟(余辉)修正处理等修正处理。在进行解析的情况下,为了优先缩短处理时间,也可以省略这些修正处理,然后处理转移到步骤S10。本发明的发明人们发现,在动态解析中,由于如静态图像那样的像素的绝对输出值不太重要,而动态解析的关键是基于各个像素中的帧之间的相对输出值(变动成分)的特征量的计算,所以,即使省略上述修正处理的一部分或全部,也能够得到与进行了修正处理的情况大致同等的解析结果。因此,为了缩短得出解析结果的时间,可省略一部分或全部的修正处理。在步骤SlO中,将通过摄影而得到的帧图像或静态图像与摄影请求信息对应地存储到存储部52中(步骤S10)。其中,对通过摄影而得到的帧图像附加表示摄影顺序的编号,并存储到各图像的头信息等中。接下来,对依次输入的图像进行剔除处理,然后显示到显示部M (步骤Sll)。这里所说的剔除处理是指将各帧图像、静态图像的像素数减少的处理。例如包括生成由每个规定的像素间隔的像素构成的剔除图像的处理(称为单纯剔除处理);和将帧图像分割成规定尺寸的像素块单位,例如2mmX2mm见方单位的小区域,计算出各个小区域内的像素的信号值的代表值(这里设为平均信号值),将小区域内的像素的信号值置换为计算出的代表值的置换处理。在置换处理中,通过将各个小区域单位视为1个像素进行处理,可减少处理对象的像素数。在置换处理中,在动态图像的情况下,以各帧图像间的对应的各个小区域由表示检测元件的相同位置的输出的像素组构成的方式进行分割。例如,将帧图像上的同一像素位置(0、0)作为基点,以2mmX2mm见方进行分割。其中,优选置换处理中的各像素块的尺寸是与成为诊断对象(即解析对象)的摄影部位对应的尺寸。另外,当在后阶段进行解析处理时,优选设为与通过解析而计算出的特征量对应的尺寸。接下来,在显示部M中显示被剔除后得到的帧图像(步骤Si》。摄影技师根据所显示的动态图像确认位置等,判断通过摄影是取得了适合诊断的图像(摄影0K)、还是需要再次进行摄影(摄影NG)。然后,操作输入部53,输入判断结果。另外,也可以将通过摄影
12而取得的各帧图像暂时存储到FPD9a的存储部93中,在全部摄影结束后,从FPD9a统一输出给控制台5。在通过输入部53的规定的操作输入了表示摄影NG的判断结果后(步骤S13 否),存储部52中存储的一系列帧图像被删除(步骤S14),然后结束本处理。另外,该情况下,进
行再摄影。在通过输入部53的规定操作,输入了表示摄影OK的判断结果后(步骤S13 是),判断是否进行解析(步骤S15)。是否进行解析的判断例如通过与在步骤S8中说明的判断同样的判断来进行。在判断为不进行解析的情况下(步骤S15 否),根据需要,对摄影得到的静态图像或帧图像进行图像处理,并通过网络通信部56将其发送给PACSlO的服务器装置(步骤S16)。其中,在PACSlO的服务器装置中,将接收到的静态图像或帧图像与摄影请求信息对应存储。另一方面,若判断为进行解析(步骤S15 是),则进行从通过摄影而得到的一系列帧图像组中选择出在解析中使用的帧图像组的处理(步骤S17)。这里,对步骤S17的处理进行说明。在步骤S17中,首先在显示部M中显示通过摄影而得到的一系列帧图像的缩略图像按照摄影顺序被排列显示的选择用画面Ml。图7表示了选择用画面541的一例。如图7所示,在选择用画面541中,一系列帧图像被排列显示,并且显示有选择框Mia。如果使用解析所必要的枚数以上的帧图像进行解析,则耗费数据传送时间和解析处理时间,因此不优选。为了缩短处理时间,需要从摄影得到的一系列帧图像中选择解析所使用的枚数的帧图像。另一方面,由于动态图像的解析如后述那样,主要根据动态周期和相邻的帧图像间的信号值的差量等进行,所以为了将动态图像的解析结果作为表现被摄体的真实的特征量的结果,需要被摄体的动态一个周期以上枚数的连续的一系列帧图像。鉴于此,在步骤S17中,作为用于使操作者能够正确选择解析所必要的枚数的连续的帧图像的GUI,提供选择用画面Ml。具体而言,通过使用选择框Mla进行选择,可防止不连续的每一画面的图像选择、和不满一周期的选择。为了显示选择框Mla,首先计算出解析所必要的图像枚数η。例如,在存储部52中按每个部位预先存储有平均的成人等的动态周期,根据摄影所利用的图像读取条件中包含的帧速率、和被摄体部位的动态周期,计算出解析所必要的图像枚数η。例如,如果是进行针对肺的换气的解析,则由于如果是一般的成人,则呼吸周期为3. 3秒左右,所以如果帧速率为5枚/秒,则需要20枚左右,如果帧速率为7. 5枚/秒,则需要30枚左右。在计算出解析所必要的枚数η后,显示包围了连续的η枚帧图像的缩略图像的选择框Mia。默认下,摄影顺序1 η的缩略图像被选择框Mla包围而显示。在选择用画面Ml中设有下一页键Mlb、最终页键Mlc、和确定键Mld等。在下一页键Mlb被按下时,显示下一页。在最终页键Mlc被按下时,显示最终页。当操作者选择了一个缩略图像时,显示以所选择的帧图像为开头包围了 η枚图像的选择框Mia。当按下了确定键Mld时,由选择框Mla包围的缩略图像的帧图像组,被选择为解析所使用的图像。另外,存在不能确保以所选择的帧图像为开头的必要枚数的情况。该情况下,在选择用画面541上跳出显示警告。也可以使用户在该跳出画面中选择是以不足的帧图像数进行解析,还是重新进行选择。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了使用户选择成为在解析中使用的始点的帧图像的结构,但也可以构成为使用户选择最终图像的结构。此外,存在根据解析项目,在需要连续的动态周期以上的一系列帧图像的同时,例如如果是肺部解析,则还需要最大呼气、最大吸气的图像的情况。在这样的情况下,能够在基于选择框^la的选择的基础上,通过单选来选择帧图像。例如,当利用输入部53的鼠标点击帧图像的缩略图像时,选择框Mla移动,该图像成为始点,如果双击,则帧图像被单独选择。在从一系列帧图像组中选择出解析所使用的帧图像组后,被选择的帧图像的剔除数据与摄影请求信息相互对应,通过网络通信部56被发送给解析用WS8 (步骤S18)。例如,在被选择的一系列帧图像的剔除数据的每个中,附带有用于识别动态图像的识别ID、患者信息、摄影部位、放射线照射条件、图像读取条件(帧间隔等)、表示摄影顺序的编号、帧枚数、摄影日期等信息(例如以DIC0M(Digital Imaging and Communications in Medicine)多格式的文件格式,写入到图像数据的头区域),通过网络通信部56发送给解析用WS8。另外,解析项目也被一同通知给解析用WS8。在解析用WS8中,根据接收到的帧图像组进行解析处理(步骤S19)。解析处理的内容按每个摄影部位而不同。这里,以进行肺野的解析的情况为例加以说明。作为肺野的解析,有计算出表示肺野的局部运动的特征量的解析、和计算出表示肺野的整体运动的特征量的解析。另外,还有将换气功能作为对象的解析、和将血流功能作为对象的解析。作为计算出对基于肺野的换气功能引起的局部的信号变化进行表示的特征量的解析,例如可列举出以下的(1) (6)的项目。下面,按各个特征量对其计算方法的步骤进行简单说明。其中,下面为了明确解析所必要的处理,对根据摄影得到的帧图像的未处理数据(RAW数据)计算出特征量的处理内容进行说明,但在本实施方式中,从向解析用WS8发送帧图像时的数据量的削减以及处理时间的缩短方面考虑,已经对各帧图像实施了剔除处理的1种的置换处理(即分割成规定尺寸的小区域,按每个小区域进行信号值的平均化)。在解析用WS8的解析处理中,不像以往那样通过实施卷绕处理,将帧图像间的像素相互对应,来计算出特征量,而是不实施卷绕处理,通过将表示FPD9a中的同一位置的检测元件的输出的像素相互对应,来进行特征量的计算,具有在维持了特征量的精度的同时,大幅缩短了处理时间的特征。(1)换气一帧间差量图像帧间差量图像通过对一系列帧图像实施以下的处理来计算出。置换处理一时间轴方向的低通滤波处理一帧间差量处理一噪声除去处理置换处理是如上述那样,在各个帧图像中将图像区域分割成规定尺寸的像素块单位的小区域,按每个小区域计算出区域内像素的信号值的代表值,例如平均值(平均化)的处理。其中,作为代表值,不限于平均值,也可以采用中央值、平均值、最频值。关于像素块的尺寸,从提高解析精度方面考虑,优选采用与成为解析对象的部位、和/或通过解析而计算出的特征量相对应的尺寸。时间轴方向的低通滤波处理是用于提取出信号值基于换气的时间变化的处理,例如以截止频率0. 5Hz进行滤波。
帧间差量处理是使一系列帧图像的相同像素位置的小区域(从FPD的相同位置的检测元件输出的区域)相互对应,按每个小区域在邻接的帧图像之间计算出信号值的差值,生成帧间差量图像的处理。其中,在生成帧间差量图像的静态图像的情况下,通过解析肺野整体的浓度变化或横膈膜的位置变化,来计算出一系列帧图像中的吸气期间和呼气期间,生成按每个小区域对吸气期间累计了正的帧间差量值的绝对值,对呼气期间累计了负的帧间差量值的绝对值的图像。(2)换气-波形描画换气波形描画通过对一系列帧图像实施以下的处理而计算出。置换处理一时间轴方向的低通滤波处理一波形描画置换处理及时间轴方向的低通滤波处理与上述相同(以下也相同)。波形描画处理是使一系列帧图像的相同像素位置的小区域(从FPD的相同位置的检测元件输出的像素块的区域)相互对应,按每个小区域生成将横轴作为从摄影开始起的经过时间,将纵轴作为像素的平均信号值的坐标平面,通过描画出从各个帧图像的摄影开始起的经过时间、与针对该小区域计算出的平均信号值相交的点,描画出对换气量的信号值的时间变化进行表示的波形的处理。(3)换气-气流速度气流速度是表示各小区域的肺的柔软度(肺柔量)的特征量。气流速度通过对一系列帧图像实施以下的处理而计算出。置换处理一时间轴方向的低通滤波处理一帧间差量处理一计算出帧间差量值的代表值(最大值或平均值)。其中,在将最大值作为代表值的情况下,也可以按每个小区域,作为表示呼气期间和吸气期间的各自期间中的气流速度的最大值的指标,分别计算出呼气期间、吸气期间中的信号变化(帧间差量值)的最大值,生成表示该两者之比(最大流速比)的分布的直方图,并且生成以与最大流速比对应的亮度或颜色表示任意1个帧图像上的各个小区域的图像,将两者排列,作为解析结果来提供。将该解析称为最大流速比的直方图解析。在最大流速比的直方图解析中,如图IlA 图IlC等所示那样,各小区域的吸气气流速度的最大值(绝对值)与呼气气流速度的最大值(绝对值)之比的值被直方图表示,并且生成显示有成为是否是COPD的指标的肺野整体的平均值、标准偏差的图像。而且,通过同时以与比值对应的亮度或颜色来表示静态图像上的各个小区域,可以提供使医师能够容易确认异常部位的分布那样的诊断信息。(4)换气量的振幅换气量的振幅通过对一系列帧图像实施以下的处理而计算出。置换处理一时间轴方向的低通滤波处理一使一系列帧图像的相同像素位置的小区域(从FPD的相同位置的检测元件输出的像素块的区域)相互对应,按每个小区域进行呼吸1周期中的最大信号值(极大值)_最小信号值(极小值)的计算。(5)吸气延迟时间吸气延迟时间通过对一系列帧图像实施以下的处理而计算出。置换处理一时间轴方向的低通滤波处理一使一系列帧图像的相同像素位置的小区域(从FPD的相同位置的检测元件输出的像素块的区域)相互对应,通过解析肺野整体的浓度变化或横膈膜位置的变化,提取出安静呼气位的帧图像,按每个小区域进行从安静呼气位的帧图像到吸气时与安静呼气位的信号值之差成为规定阈值以上为止的时间的计
笪弁。(6)吸气时间、呼气时间吸气时间、呼气时间通过对一系列帧图像实施以下的处理而计算出。置换处理一时间轴方向的低通滤波处理一使一系列帧图像的相同像素位置的小区域(从FPD的相同位置的检测元件输出的像素块的区域)相互对应,按每个小区域计算呼吸1周期中的最大信号值(极大值)、最小信号值(极小值)一将从最大信号值到最小信号值的时间作为呼气时间,将从最小信号值到最大信号值的时间作为呼气时间来计算出。作为计算出对因肺野内的血流引起的局部信号变化进行表示的特征量的解析,例如可列举出以下的(7) (10)。下面,按各个特征量对其计算方法的步骤进行简单说明。另外,下面对根据摄影得到的帧图像的未处理数据(RAW数据)计算出特征量的处理内容进行说明,但在本实施方式中,从向解析用WS8发送帧图像时的数据量的削减以及处理时间的缩短方面考虑,已经对各图像实施了置换处理(即分割成规定尺寸的小区域,按每个小区域进行了信号值的平均化)。(7)血流-帧间差量图像帧间差量图像通过对一系列帧图像实施以下的处理计算出。置换处理一时间轴方向的高通滤波处理一帧间差量处理一噪声除去时间轴方向的高通滤波处理是用于提取出因血流引起的信号值的时间变化的处理,例如以0.7Hz的截止频率进行滤波。其他与上述的(1)换气-帧间差量图像中说明的处理相同。(8)血流-波形描画血流-波形描画通过对一系列帧图像实施以下的处理计算出。置换处理一时间轴方向的高通滤波处理一各个小区域的波形描画置换处理及时间轴方向的高通滤波处理与上述相同(以下也相同)。波形描画处理是与在上述(2)换气-波形描画中说明的处理相同的处理。(9)血流量的振幅血流量的振幅通过对一系列帧图像实施以下的处理计算出。置换处理一时间轴方向的高通滤波处理一使一系列帧图像的相同像素位置的小区域(从FPD的相同位置的检测元件输出的像素块的区域)相互对应,按各个小区域计算出心搏1周期中的最大信号值(极大值)_最小信号值(极小值)(10)心室收缩延迟时间心室收缩延迟时间通过对一系列帧图像实施以下的处理而计算出。置换处理一时间轴方向的高通滤波处理一使一系列帧图像的相同像素位置的小区域(从FPD的相同位置的检测元件输出的像素块的区域)相互对应,通过解析心室区域的浓度变化或心壁位置的变化,提取出与心室扩张期的结束相当的帧图像,按各个小区域计算出从与心室扩张期的结束相当的帧图像起到在心室收缩期中与心室扩张期的结束的信号值之差成为规定阈值以上的时间
作为计算出表示肺野整体的运动的特征量的解析,例如可列举出以下的(11) (15)。下面,按各个特征量对其计算方法的步骤解析简单说明。其中,在本实施方式中,从向解析用WS8传送帧图像时的数据量的削减以及处理时间的缩短方面考虑,对各个帧图像实施了置换处理,但无论是否进行置换处理,都可计算出下述特征量。(11)横隔膜移动量解析横膈膜移动量通过对摄影得到的各帧图像实施以下的处理而计算出。通过图像解析,从各帧图像中提取出横膈膜的位置一追踪各帧图像的横膈膜的位置,计算出移动量(12)胸廓移动量解析胸廓移动量解析通过对摄影得到的各帧图像实施以下的处理而计算出。通过图像解析,从各帧图像中提取出上部胸廓(上肋骨(第2 第6肋骨))、下部胸廓(下肋骨(第7肋骨 第10肋骨))的位置一追踪各个帧图像的上胸廓、下胸廓的位置,计算出移动量(13)呼吸数、呼吸周期呼吸数、呼吸周期通过对摄影得到的各个帧图像实施以下的处理而计算出。从各个帧图像中,根据通过图像解析而求出的横膈膜位置(从肺尖到横膈膜的距离)的变化、或低通滤波处理后的肺野整体的信号变化(信号值(平均信号值)的极大值到下一个极小值的时间间隔),求出呼吸周期,根据呼吸周期的倒数,计算出单位时间的呼吸数。(14)心搏数、心周期心搏数、心周期通过对摄影得到的各个帧图像实施以下的处理而计算出。从各个帧图像中,根据通过图像解析而求出的心壁位置的变化、或高通滤波处理后的肺野整体的信号变化(信号值(平均信号值)的极大值到下一个极小值的时间间隔),求出心周期,根据心周期的倒数,计算出单位时间的心搏数。(15)相当于肺活量检查的值的计算计算出横膈膜位置的时间变化波形,计算出与FEV1. 0% (—秒率)相当的值。根据胸廓和横膈膜位置的变化,计算出肺野面积的变化量,通过与另外测定到的胸厚的变化量相乘,计算出与VC(肺活量)相当的值。若解析处理结束,则在解析用WS8中,解析结果的数据通过通信网络N被发送给控制台5(步骤S20)。在控制台5中,若由网络通信部56接收到解析结果数据,则将接收到的解析结果的数据与摄影请求信息相对应地发送给PACSlO (步骤S21)。然后,结束摄影、解析处理。其中,关于特征量的解析中使用的各个帧图像数据,由于不能在如静态图像那样的浓度等级基础的病变部位读影中使用,所以从削减数据存储容量方面考虑,最好不保存,而只保存计算出的特征量数据。另外,在解析用WS8中,也可以采用将解析结果的数据与从控制台5接收到的摄影请求信息相互对应,将这些数据从解析用WS8发送到PACSlO的结构。在PACSlO中,将接收到的解析结果数据与摄影请求信息对应存储到服务器装置的HDD等中。然后,根据来自读影用终端的请求,在读影用终端显示部中显示解析结果。以往认为,在根据通过动态摄影而得到的一系列帧图像,计算出与该动态相关的特征量,并将其作为诊断辅助信息加以提供的系统中,为了提高诊断精度,需要进行在多个帧图像中将描画有被摄体的同一部分的区域相互对应的所谓卷绕处理(例如专利文献1、2)。为了进行该卷绕处理,必须将一个帧图像分割成多个小区域,按每个帧图像,提取出描画了与在该一个帧图像的各个小区域中描画的构造物的部分相同部分的小区域。在卷绕处理中,一般为了根据因肺野内构造物引起的空间浓度变化进行对位,需要在各个帧图像中忠实(均勻)再现该构造物的浓度,因此,需要最大限度抑制检测器的各个像素的输出差异等(因此,需要进行偏差修正处理、增益修正处理、缺陷像素修正处理、延迟修正处理等各种修正处理,来修正差异),使得修正处理需要时间,并且为了进行高精度的卷绕处理,由于相应地需要更高分辨率的图像,所以需要像素尺寸小的检测器,由此各个帧图像的数据容量增加,成为处理对象的整体数据容量大幅增加。因此,需要大容量存储器和高速处理CPU等硬件,而且还需要处理时间。但是,本发明的发明人们经过深入研究,发现即使不进行卷绕处理,而通过以各个FPD的检测元件单位、或集合了多个像素的像素块单位,将与动态摄影相关的一系列帧图像间的差异进行比较,也可获得同等的解析结果。下面,以肺野为例,对即使不进行卷绕处理也能够获得同等的解析结果的理由进行说明。首先,对体厚方向(ζ方向;侧面)的信号值的变化进行说明。图8是示意表示安静呼气位的时刻Tl时的肺野的体厚方向(ζ)的图,是示意表示从时刻Tl开始通过吸气而成为了安静吸气位的时刻T2时的肺野的体厚方向的图、以及示意表示FPD的检测元件位置(体轴方向(y方向)的图。在图8中,表示通过吸气肺泡a及肺泡b的y方向的位置向下方移动,时刻Tl时的肺泡b的y方向的位置、与时刻T2时的肺泡a的y方向的位置一致的示例。通过吸气,肺野内的肺泡的位置移动。鉴于此,如果在帧图像间对同一肺泡进行对位,并在卷绕后取得信号值的差量,则由于肺野外的部分中的ζ方向的X线衰减量根据肺野的y方向的位置而不同,所以通过进行肺泡的对位,反而对因呼吸引起的肺泡的密度变化所产生的信号增加部分,作为误差因素增加了肺野以外部分的X线衰减量之差。例如在图8中,如果在时刻Tl的帧图像和T2的帧图像中,在将肺泡b对位并进行了卷绕后取得信号值的差量,则在该差量值中,还包含时刻Tl的实线箭头所示的肺野外的X线衰减量、和时刻T2的虚线箭头所示的肺野外的X线衰减量的差量,该肺野外的X线衰减量的差量作为误差被加到同一肺泡间的因呼吸引起的密度变化所产生的信号值的变化中。由此,导致因肺泡的密度变化引起的信号变化量的计算精度下降。这里,不进行肺泡的对位及卷绕,而计算描画有时刻Tl的帧图像的肺泡b、和时刻T2的帧图像的肺泡a的像素(像素块),即从FPD的同一位置的检测元件(检测元件组)输出的信号值的差量。此时,被描画在该像素(像素块)中的肺泡不同,但由于对肺野的同一个y方向位置计算差量值,所以如图8所示,肺野外的X线衰减量不变化。因此,在不同的肺泡间计算出信号值的差量值的情况下,对同一肺泡间的因呼吸引起的密度变化之差所产生的信号变化,作为误差而加上了不同肺泡间的因密度之差引起的信号变化(图8的同一时刻下的a与b的密度差)。“肺野内的y方向位置不同的肺泡间的因密度的差异引起的信号变化”,与“y方向
18位置不同的因肺野外的X线衰减量的差异引起的信号变化”相等或为其以下。因此,不进行帧图像间的肺泡的对位及卷绕处理,而直接以FPD的像素单位取得差量的情况,不仅节省了处理步骤,而且能够以同等水平的误差计算出因肺泡的密度变化引起的信号变化量。特别是各个像素、每个小区域内在的误差成分,通过在计算肺野整体的换气量信息时被相加而抵消,在计算与肺野整体的换气、血流相关的特征量的情况下,如果进行卷绕处理,则只能得到因卷绕处理引起的处理时间延长这一负面效果。下面,对χ-y方向进行研究。图9表示了从正面(x-y方向)观察肺野的图。图9中的实线表示从x-y方向(正面)观察图8中的时刻Tl的帧图像的图,图9中的虚线表示从x-y方向观察图8中的时刻T2的帧图像的图。如图9所示,通常在吸气时,肺泡在左肺野的情况下向左下方移动,在右肺野的情况下向右下方移动。将该移动分解为向垂直方向(y方向)的移动和向水平方向(χ方向)的移动。对于肺泡向y方向的移动的卷绕处理与上述的相同。下面,说明安静换气时的肺泡向χ方向的移动。在安静换气时,胸廓的变化幅度最大为IOmm左右。此时,在考虑了从安静呼气位到安静吸气位的变化的情况下,对X方向的移动量而言,位于胸廓内侧边缘的肺泡最大,为5mm左右。如果考虑以3. 75枚/秒的帧速率取得动态图像,来计算帧间差量值的情况,则相邻帧图像间的肺泡的移动量更小,可忽略。在安静换气时χ方向的移动量小,实施了卷绕处理时与不实施时的信号值的变化量基本相同。因此,对于x-y方向也不需要进行卷绕处理。由于根据上述的研究结果,不实施卷绕处理而只进行表示FPD的各个检测元件的输出的像素单位、或小区域单位的运算即可,所以,解析用WS8不受来自FPD的输出信号形态的制约,可处理用各种的动态摄影对应的FPD9a生成的帧图像,例如被实施了置换处理的帧图像,可实现所谓的开放式系统。另外,动态摄影具有解析中使用帧图像数比静态图像大幅增加,处理时间大幅延长的难点。本发明的发明人也对这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在以往的检查胸部、乳房的异常阴影候补,作为诊断辅助信息提供给医师的系统(CAD)中,由于是对原图像数据运用检测算法的方式,所以,运用算法的图像本身的浓度分辨率、像素尺寸与检测算法相匹配(像素尺寸、浓度分辨率为高精度)非常重要。而且,在以往的系统中,虽然根据原图像生成剔除图像,但其只在被摄体的关注区域是否收纳在可解析的范围内的确认、用于将检测对象图像的浓度范围包含在适合检测算法的浓度范围内的灰度处理条件的计算等检测处理的前期准备阶段中使用,在基于CAD的检测处理中未使用而被废弃。另一方面,本发明的发明人们发现,如上所述,在动态图像的特征量解析中,主要是基于相邻的帧间的差量值处理。因此,在动态图像的特征量解析中,不需要将各个像素的绝对输出值本身与阈值比较,或提取出微细的构造物的如以往CAD中的解析处理那样,取得各个像素的精确的输出值,而且,各个图像的像素尺寸不会受到影响。而且,本发明的发明人们经过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发现从像素单位的运算(解析)变换为特定的像素块尺寸(块尺寸)的小区域单位的运算(使用各个小区域内的1个像素值的运算、使用小区域内的像素值的代表值(平均值等)的运算),也可获得同样的结果。而且,由此发现可大幅削减解析处理的运算所需的数据量,并可大幅缩短处理时间。
图10是表示使小区域的像素块尺寸在0. 5mm见方 IOmm见方之间变化时的上述解析处理的代表性项目的解析结果及处理时间的评价结果的图。这里,举例表示将换气量的帧间差量图像、最大流速比的直方图解析、血流量的帧间差量图像作为对象项目的情况。其中,关于各个帧图像,使用了使照射线量及帧速率等放射线照射条件和图像读取条件为一定而摄影的图像。在图10中,帧速率为7.5枚/秒、10秒钟的入射表面线量为0. 2mGy、FPD9a的像素尺寸为200 μ m。其中,在图10 (以及后述的图IlA和图11B)中,评价结果Δ以上表示能够以可在诊断中使用的精度进行特征量的计算,按照Δ — 〇一◎的顺序,表示解析精度从低一高。另外,处理时间X表示处理时间长、不太适于实用化,Δ以上表示处理时间在实用上容许的范围内。另外,在该处理时间的情况下,即使是X水平,与使用全部像素数据的情况相比,由于也能实现处理时间的相当缩短,所以不是不可以使用。如图10所示,在块尺寸为0. 5mm见方 Imm见方的情况下,在换气量的帧间差量值计算、最大流速比的直方图解析、血流量的帧间差量值的全部项目中可高精度获得解析结果。在块尺寸为2mm见方的情况下,虽然比块尺寸为0. 5mm见方 Imm见方的情况,解析精度有若干下降,但获得了足够用于诊断的结果。在块尺寸为5mm见方的情况下,各项目的解析精度有明显下降。不过,确保了诊断中可使用的解析精度。在块尺寸为IOmm见方的情况下,不能获得诊断中可使用的精度的特征量。另一方面,关于处理时间,如图10所示,块尺寸越小处理时间越长。这里,举一例对解析结果的评价进行说明。图IlA 图IlC中表示了分别将块尺寸设定为2mm见方、5mm见方、IOmm见方时的
最大流速比的直方图解析的解析结果的一例。其中,在将块尺寸设定为0. 5mm见方、Imm见方的情况下,图IlA所示的直方图基本看不出变化。如果将图IlA所示的块尺寸为2mm见方的解析结果与图IlB所示的块尺寸为5mm见方的解析结果相比较,则可看出直方图的形状有若干变化。如果将图IlA所示的块尺寸为2mm见方的解析结果与图IlC所示的块尺寸为IOmm见方的解析结果相比较,则可看出直方图的形状有大幅变化,从而得知解析精度大幅下降。因此,从解析精度方面出发,需要块尺寸为5mm见方以下,特别为2mm见方以下。而从处理时间方面出发,如上述图10所示,块尺寸越小,则处理时间越长。因此,如果从维持解析精度及缩短处理时间的观点出发,优选在肺野的换气解析中,将块尺寸设定为2mm见方到5mm见方的程度。并且,从除去因肋骨的移动引起的信号变化的观点出发,也有选块尺寸为2mm程度。例如,若为了除去因肋骨的移动引起的信号变化的影响,扩大了块尺寸使其包含多根肋骨,则由于肋骨的粗细为IOmm 20mm,所以包含多根肋骨的块尺寸为50mm见方 IOOmm见方。这样,导致分辨率过低,不适于局部的解析。如果将块尺寸扩大为包含1根肋骨+安静呼吸时的肋骨移动量,则由于肋骨的粗细如上所述为IOmm 20mm,安静呼吸时的肋骨移动量为数mm,所以块尺寸为15mm见方 20mm见方。这样,也导致分辨率过低,不适于局部解析。另外,难以将小区域分割成不包含其他肋骨。鉴于此,通过某种程度缩小块尺寸,检测出因肋骨引起的信号变化比周围大的区域,省略对该部分的解析,或者通过利用周期的信号值进行置换等,来除去因肋骨引起的影响。优选该情况下的块尺寸为2mm见方 5mm见方。根据以上的观点,优选进行与肺野的换气相关的解析处理时的块尺寸为2mm见方 5mm见方左右。另外,本发明的发明人们还研究了 FPD9a的帧速率对解析的影响。图12A 图12B是表示使FPD9a的帧速率变化为2枚/秒 20枚/秒时的上述解析处理的代表性项目的解析结果、处理时间、因剔除引起的影响、患者被射线照射的程度的评价结果的图。图12A表示使各个帧图像中的照射线量一定时的评价结果。图12B表示使一次的动态摄影的总照射线量一定(摄影10秒钟的入射照射线量相当0.2mGy)时的评价结果。图12A、图12B中都是像素尺寸为200 μ m、块尺寸为2mm见方。在使各个帧图像的照射线量为一定的情况下,如图12A所示,对于换气量、最大流速比的直方图解析,如果是3. 75枚/秒的帧速率,则可获得诊断中能够使用的精度的特征量。其中,对于换气延迟时间,为了获得诊断中可使用的精度的特征量,需要为10枚/秒以上,对于血流延迟时间,需要30帧以上。另一方面,关于处理时间,帧速率越高则越长,15枚/秒以上不实用。其中,在对像素间隔进行了 1/8剔除的情况下,处理时间在所有的帧速率下良好。关于患者的射线照射量,帧速率越高则越增加,如果为30枚/秒以上,则成为静态图像的胸部X线图像摄影时的通常入射表面线量的2倍以上,超过了可容许的范围。另外,当在动态摄影中使总照射线量一定,并且随着帧速率增加,减少1帧图像的照射线量时,如图12B所示,在各个解析项目中,帧速率为15枚/秒以上的情况下得出了比图12A的评价结果低的评价。这是因为随着帧速率提高,各个帧图像的S/N比变差,图像发生了劣化。这里,举一例对图12B的解析结果的评价进行说明。图13A 图13E表示在动态摄影中使总照射线量一定,使帧速率变化为2枚/秒 30枚/秒时的最大流速比的直方图解析的解析结果的一例。如图13A所示,帧速率为2枚/秒的情况与帧速率为3. 75枚/秒的情况相比,在解析结果中产生了差异,即平均值=1.15- 1. 32 (增加15%),分散值0. 38 — 0. 52 (增加37% )0而且,成为异常值的小区域增加(在图13A 图13E的肺野区域中,静态图像上未重叠与最大流速比对应的亮度的区域),解析精度降低。这里,在对吸气、呼气分别计算帧间差量值的最大值时,为了抑制噪声的影响,在帧间差量值的最大值小于规定阈值的情况下,作为异常值,将该小区域从解析对象中排除。更具体而言,在吸气时由于信号值增加,所以将帧间差量值的最大值为正的规定阈值以上的情况判定为正常值,在呼气时由于信号值减小,所以将帧间差量值的最大值为负的规定阈值以下的情况判定为正常值,将其他值判定为异常值。在帧速率为3. 75枚/秒以上的情况下,如图13B 图13E所示,如果是平均呼吸数(安静时为15次 20次/分钟。如果是18次/分钟,则呼吸周期为3. 3秒)的成人的解析结果,则可获得大致相同的解析结果。但是,如果考虑不常见的急促呼吸患者(单位时间呼吸数多的患者。M次 40次/分钟。如果是40次/分钟,则呼吸周期为1.5秒),则更优选是7. 5枚/秒以上。在高帧速率的情况下,即使每1帧图像的射线量减少,通过将在时间轴方向的低通滤波中使用的抽头数(累计次数)增加帧图像数增加的量,由此可降低噪声,抑制解析结果的劣化。但是,为了实现高帧速率,需要FPD9a的数据读出及传送时间的高速化、以及用于输出短脉冲的X线发生装置的复杂化,导致硬件的成本提高。因此,在使总射线量一定的情况下,在换气功能的解析中采用高帧速率没有益处。例如,作为SID = 200cm(假设被摄体厚度为20cm),帧速率为7. 5枚/秒的胸部动态摄影的摄影条件的一例,可举出管电压为100kv、管电流为50mA、脉冲宽度为ans、附加滤波器为Al 0. 5mm+Cu 0.1mm。此时,在每1帧图像的X线脉冲的照射线量为0. ImAs (=50mAX0. 00 ),按照总射线量为一定的方式对应帧速率改变了每1帧图像的照射线量的情况下,帧速率为15枚/秒时的每1帧图像的X线脉冲的照射线量为0. 05mAs,帧速率为30枚/秒时的每1帧图像的X线脉冲的照射线量为0. 025mAs。但是,难以将X线脉冲宽度控制为1ms,而且,如果减少管电流,则存在于X线管的阳极、阴极之间的电容中蓄积的电荷进行放电的时间常数变长,结果,由于管电压的下降缓慢,所以需要用于使上述电荷快速放电的电路,增加了装置的成本。因此,从控制X线脉冲的观点出发,低帧速率是有利的。另外,由于一般FPD中的残像(余辉)相对时间(摄影间隔)以指数函数关系减少,所以,即使是按照总射线量为一定的方式根据帧速率改变了每1帧图像的照射线量的情况、即与帧速率反比例地减少了射线量的情况,从残像的可视性方面讲,也是帧速率越小则越有利。因此,在换气的解析中,优选将帧速率设定为3. 75枚/秒 7. 5枚/秒。图14A 图14D表示在动态摄影中使总照射线量一定,使帧速率变化为3. 75枚/秒 30枚/秒时的帧间差量图像(血液的拍出时间)的解析结果的一例。在帧速率为3. 75枚/秒的情况下,由于帧图像间隔过远,所以,有时根据情况不能捕捉到来自心脏的搏出时间。在帧速率为7. 5枚/秒、15枚/秒的情况下,如图14B、图14C所示,如果是平均脉搏数(安静时50次 100次/分钟。如果是60次/分钟,则心搏周期为1.0秒)的成人的图像,则可捕捉到血液的搏出时间。但是,在少见的急促脉患者(单位时间的脉搏数多的患者。100次 120次/分钟。如果是120次/分钟,则心搏周期为0.5秒)的情况下,优选是15枚/秒以上。在帧速率为30枚/秒的情况下,由于每1帧图像的线量少,所以噪声多,帧间差量图像的品质下降。因此,在血流的解析中,优选帧速率为7. 5枚/秒 15枚/秒。下面,研究置换和单纯剔除对解析的影响。这里,通过将实施了置换处理和单纯剔除处理时的最大流速比的直方图解析、换气的帧间差量图像、血流帧间差量图像进行比较,来研究两者的影响。图15A 图15C表示实施了置换处理和单纯剔除处理时的最大流速比的直方图解析结果、换气帧间差量图像、血流帧间差量图像的一例。图15A所示的解析中使用了帧速率为7.5枚/秒、总射线量(摄影10秒的入射表面线量)与0.2mGy相当的动态图像。图15A的上部表示实施了 2mm见方的置换处理的情况,图15A的下部表示实施了 2mm间隔的单纯剔除处理的情况。图15B的上部表示实施了 2mm见方的置换处理的情况,图15B的下部表示实施了 2mm间隔的单纯剔除处理的情况。图15C的上部表示实施了 2mm见方的置换处理的情况,图15C的下部表示实施了 2mm间隔的单纯剔除处理的情况。如图15A、图15B所示,在最大流速比的直方图解析、换气帧间差量图像中,对应解析结果的置换处理和单纯剔除处理没有大的差别。即,在换气的解析中,置换处理和单纯剔除处理的影响没有大的差别。另一方面,如图15C所示,在血流帧间差量图像中,单纯剔除处理与置换处理相比,图像上的噪声大,不能检测出血流信息的小区域(图15C的肺野区域中在静态图像上未加上帧间差量值的区域)变多。因此,在换气功能的解析的情况下,实施置换处理和单纯剔除处理的哪一种都可以(在上述解析处理的各个项目中,可以进行置换处理和单纯剔除处理的任一种),但在血流功能的解析的情况下,优选实施置换处理。而且,如果实施置换处理,则由于小区域内的信号值的平均化使得各个像素的差异影响缓和,所以,可以省略偏差修正处理、增益修正处理、缺陷像素修正处理等修正处理的可能性增高,从而可大幅缩短处理时间。而且,由于为了部位确认用而进行了置换处理和单纯剔除处理的图像,能够在解析用中被再利用,所以可大幅缩短处理时间。这表明虽然在现有的动态摄影对应、例如透视用的FPD等中,FPD本身通过向显示装置输出例如进行了 2X2像素等的置换处理的数据,进行实时显示,在手术器械等的位置确认等中使用,但也可以将这样形式的输出信号直接在特征量的解析中使用,即使使用现有的摄影装置的输出信号,也能进行与动态相关的特征量的解析。另外,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在各摄影室中配置控制台5,通过各摄影室的控制台5来控制摄影室内的摄影,但也可以如图16所示的诊断辅助信息生成系统200那样,成为在摄影室外设置1台或多台控制台5,并能够与各摄影室的操作台6及进接器AP连接的构成,各个控制台5能够控制摄影室Rl R3的任意的摄影。在图16所示的诊断辅助信息生成系统200中,例如各个控制台5的摄影管理表521具有“摄影室No. ”、“球管类型”、“布凯ID”、“FPDID”、“图像接收时刻”等项目,能够与各个摄影室No.对应地存储被设在该摄影室No.的摄影室中的放射线源的球管类型及布凯装置的布凯ID、在布凯装置中当前安装的FPD的FPDID、当前在该摄影室中存在的FPD的FPDID、以及图像接收时刻等。当在各个摄影室的布凯装置中安装了 FPD时,从被安装的FPD取得FPDID,将摄影室No. ,FPDID以及自身的布凯ID发送给各个控制台5。同样,在各个摄影室的托架4中,当被安装了 FPD时,从被安装的FPD取得FPDID,将摄影室No.以及FPDID发送给各个控制台5。根据这样的结构,在各个控制台5中能够掌握各个摄影室Rl R3的状况,判断出能够进行基于被指定的摄影请求信息的摄影的摄影室。例如,当在各个控制台5中指定了指示动态摄影的摄影请求信息时,控制部51能够实现判断出是否可以根据摄影管理表521中存储的信息,例如摄影室中存在的球管的类型和FPD的种类的信息,在各个摄影室中进行动态摄影,并且在显示部M中显示能够进行摄影的摄影室的选择画面。或者,也可以在选择画面中显示各个摄影室中设置的放射线源的球管类型、布凯装置、FPD的种类等,从而使操作者能容易地选择可进行基于摄影请求信息的摄影的摄影室。或者,也可以在显示部M中显示用于使操作者选择摄影室的选择画面,判断能否在所选择的摄影室中进行摄影,在不能摄影的情况下显示警告。通过这样的控制,即使控制台5与摄影室不1 1对应而是m n,操作者也能够准确无误地进行与摄影请求信息对应的摄影。而且,可防止操作者错误使用不能动态摄影的放射线源、FPD开始进行摄影的情况。在选择了摄影室后,控制部51启动所选择的摄影室的放射线源和FPD。其中,关于诊断辅助信息生成系统200中的其他动作,与在诊断辅助信息生成系统100中说明的动作相同。[第2实施方式]下面,对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首先,对结构进行说明。图17表示了第2实施方式中的诊断辅助信息生成系统300的整体结构。诊断辅助信息生成系统300是利用解析中心的解析服务器30来解析在私营医院、诊所等小规模设施中摄影得到的动态图像,并向小规模设施提供解析结果的系统。如在第1实施方式中说明那样,在可以不实施卷绕处理的情况下,在进行解析处理一侧没有必要考虑FPD的像素尺寸和各个像素的动态范围等。因此,与在各设施中使用的FPD的类型无关,能够如以下说明那样,在开放系统中提供解析处理。如图17所示,在小规模设施内的受理处设置有受理装置20,在诊察室中设置有控制台50,在摄影室中设置有第1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摄影室内的装置(布凯装置1、2、放射线源3a、FPD9a等)。控制台50通过LAN等与受理装置20及布凯装置连接。而且,控制台50构成为通过互联网PN等能够与解析服务器30连接。受理装置20是用于进行来院患者的受理登录、结帐计算、保险点数计算等的计算机装置。受理装置20在被输入了受理编号、患者信息(“患者ID”、“姓名”、“出生年月日”、“性别”、“年龄”、“住所”、“电话号码”、“被保险者编号”等)后,将被输入的受理编号以及患者信息发送给控制台50.控制台50控制摄影室内的各个装置,进行摄影。而且,与解析服务器30通信连接,取得并显示动态图像的解析结果。控制台50的结构与图3所示的控制台5相同,具有控制部51、存储部52、输入部53、显示部M、通信I/F55和网络通信部56,各部通过总线57连接。控制台50的存储部52中存储有与控制台50对应的各种程序,控制部51根据该程序,执行以后述的摄影/解析处理B为代表的各种处理。另外,在控制台50中不需要摄影管理表521。而且,网络通信部56除了与通过切换集线器而连接的设施内的装置连接以外,还能够通过互联网PN与解析服务器30等外部设备通信连接。由于其他控制台50的各部的结构与控制台50的结构相同,故沿用该说明。由于摄影室内的各装置的结构与第1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结构相同,所以沿用该说明。解析服务器30是设在外部的解析中心的服务器装置。解析服务器30具有由CPU等构成的控制部、存储解析用程序的存储部、输入部、存储部和通信部等。解析服务器30根据来自控制台50的请求,通过控制部与存储部中存储的解析用程序的协作,进行摄影/解析处理B,并将解析结果发送给控制台50。其中,解析服务器30与上述的解析用WS8同样,不实施卷绕处理。在实施卷绕处理的情况下,在解析服务器30侧需要各个厂家的FPD的像素尺寸、各个像素的动态范围、以及照射量等,但由于省略卷绕处理,所以可对应各厂家的FPD0而且,可大幅缩短解析处理的处理时间。下面,对诊断辅助信息生成系统300中的动作进行说明。如上所述,当患者来到医院时,由受理员对患者分配受理编号,在受理装置20中输入受理编号、患者信息等。在受理装置20的控制部中通过输入部输入了患者的受理编号及患者信息等后,输入的信息被存储到存储部中,进行受理登录,同时将输入的信息(受理列表信息)通过通信部发送给控制台50。当在控制台50的控制部中由网络通信部56从受理装置20接收到受理列表信息后,将接收到的受理列表信息存储到存储部52中。另外,根据来自输入部53的操作,在显示部M中显示当日的受理列表信息的一览。当被分配了受理编号的患者移动到诊察室时,医师操作输入部53,从显示部M中显示的受理列表信息中选择诊察对象的患者的受理列表信息。当在控制台50中从受理列表信息选择了一个受理列表时,在显示部M中显示与所选择的受理列表对应的患者的诊断用画面。诊断用画面例如是具有针对该患者摄影得到的图像的显示栏、诊疗信息的输入栏等的画面。接下来,医师对患者进行问诊,决定要实施的摄影。在通过问诊判断为需要进行动态图像的摄影及解析的情况下,医师操作输入部53,使控制台50执行以下的摄影/解析处理B。下面,对摄影/解析处理B进行说明。图18表示了诊断辅助信息生成系统300中执行的动态解析处理的流程。摄影/解析处理B的控制台50侧的处理通过控制台50的控制部51与存储部52中存储的程序的协作来执行。解析服务器30侧的处理通过解析服务器30的控制部与存储部中存储的程序的协作来执行。首先,在控制台50中由网络通信部56进行对解析服务器30的访问,请求开始动态解析(步骤Tl)。在解析服务器30中,若接收到动态解析开始请求,则对控制台50询问解析对象的部位、特征量以及所使用的FPD的帧速率(步骤T2)。在控制台50中取得解析对象的部位、特征量(解析对象项目)、以及所使用的FPD的帧速率的信息,通过网络通信部56发送给解析服务器30 (步骤B)。在步骤T3中,来自解析服务器30的询问内容被显示到显示部M中,若医师通过输入部53输入了解析对象的部位及特征量、和所使用的FPD9a的帧速率,则输入的信息通过网络通信部56发送给解析服务器30。作为特征量,例如在解析对象是肺野的情况下,可列举第1实施方式的图6的步骤S19中说明的(1) (15)的项目特征量。在解析服务器30中,若从控制台50接收到解析对象的部位、特征量以及帧速率,则计算出解析所必要的帧图像数,并通知给控制台50 (步骤T4)。关于解析所必要的帧图像数的计算,例如与图6的步骤S17中说明的步骤相同。即,在解析服务器30的存储部中按每个部位预先存储平均的成人等的动态周期,根据帧速率和解析对象的部位的动态周期,计算出解析所必要的帧图像数。在控制台50中,若接收到摄影所必要的帧图像数的通知,则通过输入部53输入被通知的帧图像数、摄影部位、和体位等(步骤T5)。然后,根据被输入的信息进行摄影处理(步骤T6)。摄影处理是与图6的步骤S4 S13 (或S14)的处理大致相同的处理。这里,医师、摄影技师等摄影实施者将患者带到摄影室,对进行摄影的体位的布凯装置(1或幻中装上FPDQa0在控制台50中,根据被输入的帧图像数、摄影部位、体位,启动放射线源3a和布凯装置(1或幻,调整放射线源3a的位置和朝向。而且,根据被输入的帧图像数、摄影部位、体位,对放射线源3a设定放射线照射设条件,对FPD9a设定图像读取条件。在使用动态摄影的结果进行解析的情况下,为了确保可在诊断中使用的解析精度,将帧速率设定为3. 75枚/秒以上。若从操作台6输入了放射线照射指示,则由控制台50控制放射线源3a和FPD9a,进行动态摄影。在被输入的帧图像数+ α的摄影完成后,停止摄影动作。通过摄影取得的帧图像依次由FPD9a的连接器94,经由布凯装置被输入到控制台50。输入的帧图像被存储到存储部52中,并实施剔除处理。剔除处理是置换处理和/或单纯剔除处理。关于进行哪种剔除处理、以及进行置换的像素数(块尺寸)或单纯剔除的像素间隔,与解析服务器30接收到的解析对象的部位以及特征量对应的值可以和帧图像数一同,在摄影前从解析服务器30通知给控制台50。剔除后的图像被显示在显示部M中。摄影实施者通过观察显示部M中显示的帧图像,进行部位等的确认,利用输入部53输入通过摄影取得了适合于诊断的图像(摄影0K)、还是需要再次摄影(摄影NG)的判断结果。其中,也可以将通过摄影而取得的各帧图像暂时存储到FPD9a的存储部93中,在所有的摄影完成后,统一从FPD9a输出到控制台50。在利用输入部53输入了摄影NG的判断结果时,将被输入的帧图像从存储部52中删除。该情况下,进行再次摄影。在通过输入部53的规定操作输入了表示摄影OK的判断结果时,处理转移到步骤T7。在图18的步骤T7中,在控制台50中进行解析所使用的帧图像的选择(步骤T7)。这里,如果如上述那样使用解析所必要的枚数以上的帧图像进行解析,则花费数据传送时间和解析处理时间,是不希望的。为了缩短处理时间,需要从摄影得到的一系列帧图像中选择出解析所使用的枚数的帧图像。另一方面,由于动态图像的解析根据动态周期、相邻的帧图像间的信号值的差量等来进行,所以,为了将动态图像的解析结果作为表示被摄体的真实特征量的结果,需要被摄体的动态1周期以上的枚数的、连续的一系列帧图像。因此,在步骤T7中,作为用于使操作者正确选择解析所必要枚数的连续的帧图像的GUI,提供了选择用画面Ml。具体而言,通过使用选择框Mla进行选择,可防止不连续的每一画面的图像选择和不满一周期的选择。关于选择用画面541及其动作,由于与在第1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相同,故引用上述说明。若选择了解析所使用的帧图像组,则所发送的图像数通过网络通信部56被通知给解析服务器30(步骤T8)。在解析服务器30中,若成为可接收被通知的图像数的图像数据的状态,则向控制台50发送许可发送通知(步骤T9)。在控制台50中,若由网络通信部56从解析服务器30接收到许可发送通知,则向解析服务器30发送所选择的帧图像组的剔除数据(步骤T10)。其中,所选择的一系列帧图像组的剔除数据中附带患者信息、表示摄影顺序的编号等信息(例如以DICOM多格式的文件格式写入到图像数据的头区域)。在解析服务器30中,若取得了由控制台50通知的枚数的图像,则向控制台50发送取得完成通知(步骤T11)。然后,执行解析处理(步骤T12。在解析处理中,从缩短处理时间的角度考虑,优选如第1实施方式中所说明那样,不进行卷绕处理。由于解析处理的示例与第1实施方式的图6的步骤S19中说明的相同,所以引用该说明。在解析结束后,将解析结果的数据发送给控制台50。在控制台50中,将解析结果的数据与被选择为诊断对象的患者信息相互对应,存储到存储部52中,至此,摄影/解析处理B结束。根据第2实施方式的诊断辅助信息生成系统300,由于将剔除处理后的帧图像发送给解析服务器30,所以,与发送摄影得到的图像数据整体的情况相比,可缩短通信时间,能在短时间内向解析服务器30发送解析所必要的图像数据。由于作为被进行了剔除的帧图像,可以再使用控制台5为了位置确认用所生成的帧图像,所以,不需要特意再次进行剔除处理。另外,在解析服务器30中,通过不实施卷绕处理而使用剔除数据进行解析处理,与使用图像数据整体进行卷绕处理并进行解析处理的情况相比,可大幅缩短解析处理的处理时间,从而可提供响应性良好的解析服务。并且,在控制台50中,如果从所发送的帧图像中提取出ROI区域,只将被提取出的ROI区域的图像数据发送给解析服务器30,则可缩短通信时间及解析服务器30的处理时间,从而可更快地取得解析结果。如以上说明那样,根据诊断辅助信息生成系统,解析用WS8在帧图像间不实施卷绕处理,通过将表示FPD9a中的同一位置的检测元件的输出的像素在多个帧图像间相互对应,来计算出动态的特征量。因此,在动态图像的解析处理中,可缩短以往卷绕处理所需要的处理时间量的处理时间,从而可大幅缩短解析处理所需要的时间。而且,不需要为了进行卷绕处理所必要的大容量存储器和高速处理CPU等硬件,即可进行动态图像的解析处理。另外,由于控制台5在实施了为了减少通过摄影而得到的多个帧图像的像素数的剔除处理后,向解析用WS8发送,解析用WS8使用通过剔除处理而减少了像素数的帧图像,计算出特征量,所以,可大幅削减运算所需要的数据量,从而可大幅缩短解析所需要的处理时间。作为剔除处理,优选进行将各帧图像分割成多个像素块,按每个该像素块计算出像素信号值的代表值,并通过将像素块内的像素信号值置换成该代表值,来减少各帧图像的像素数的置换处理。通过使用被实施了该置换处理的多个帧图像进行解析,可大幅缩短处理时间,并且还可减少FPD的像素的差异。而且,通过以与成为解析对象的部位对应的尺寸来将各个帧图像分割成多个像素块,可获得能够在该部位的诊断中使用的精度得以确保的解析结果。并且,通过以与在解析用WS8中计算出的特征量对应的尺寸,将各个帧图像分割成多个像素块,可获得能够在诊断中使用的精度得以确保的特征量作为解析结果。在计算与肺野的换气有关的特征量的情况下,通过将各个帧图像分割成2mm 5mm见方的像素块,能够在短时间内计算出可在诊断中使用的精度得以确保的换气的特征量。另外,上述实施方式只是本发明的一个优选例,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在控制台5或控制台50中进行剔除处理的情况,但例如也可以如特许第4,546, 174号公报那样,在摄影动态图像的摄影装置侧(在本实施方式中是FPD9a),进行置换处理和单纯剔除处理,将处理完毕的帧图像发送给控制台5。这样,由于还可缩短FPD与控制台之间的图像数据的传送时间,所以更理想。另外,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采用了将解析用WS8与控制台5分体设置的结构,但也可以采用控制台5具备解析用程序,并进行解析处理的结构。这样,可省略从控制台5向解析用WS8发送图像数据的时间,同时可防止因其他控制台5的解析而导致处理减慢的事态。另外,在上述的说明中,说明了作为本发明涉及的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取的介质而使用了 HDD或半导体的非易失性存储器等的示例,但不限于此。作为其他的计算机可读取的介质,可使用CD-ROM等移动型存储介质。另外,作为将本发明涉及的程序的数据通过通信线路进行提供的介质,也可以使用载波(搬送波)。 此外,关于构成诊断辅助信息生成系统的各装置的详细结构以及具体动作,在不超出本发明主旨的范围内,可进行适当变更。
权利要求
1.一种动态诊断辅助信息生成系统,具有可进行脉冲照射的放射线源;放射线检测器,其具有被配置成2维状的多个检测元件,在上述多个检测元件的每个中检测出被上述放射线源脉冲照射的放射线,依次生成帧图像;和解析单元,其根据使用上述放射线源及上述放射线检测器对被摄体的动态进行摄影而生成的多个帧图像,计算出与上述被摄体的动态相关的特征量,并将其输出;上述解析单元使表示上述放射线检测器中的同一位置的检测元件的输出的像素,在上述多个帧图像间相互对应,计算出上述被摄体的动态的特征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态诊断辅助信息生成系统,其特征在于,具有实施用于减少上述多个帧图像的像素数的剔除处理的剔除处理单元,上述解析单元根据由上述剔除处理单元实施了剔除处理后的上述多个帧图像,进行特征量的计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态诊断辅助信息生成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剔除处理单元将上述各个帧图像分割成多个像素块,通过按每个该像素块计算出像素信号值的代表值,并将像素块内的像素信号值置换成该代表值,来减少上述各个帧图像的像素数,上述解析单元使表示上述放射线检测器中的同一位置的检测元件的输出的像素块,在上述多个帧图像间相互对应,计算出上述被摄体的动态的特征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动态诊断辅助信息生成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剔除处理单元以与成为上述解析单元的解析对象的部位对应的尺寸,将各个帧图像分割成多个像素块。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动态诊断辅助信息生成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剔除处理单元以与上述解析单元计算出的特征量对应的尺寸,将各个帧图像分割成多个像素块。
6.根据权利要求3 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动态诊断辅助信息生成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剔除处理单元在由上述解析单元计算与肺野的换气相关的特征量的情况下,将上述各个帧图像分割成2mm 5mm见方的像素块。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动态诊断辅助信息生成系统,不需要大容量存储器和高速处理CPU等硬件,即可缩短动态图像的解析时的处理时间。根据本发明涉及的诊断辅助信息生成系统,解析用WS(8)在帧图像之间不实施卷绕处理,而通过将表示FPD(9a)中的同一位置的检测元件的输出的像素在多个帧图像间相互对应,来计算出动态的特征量。
文档编号A61B6/00GK102551755SQ20111036282
公开日2012年7月11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16日 优先权日2010年11月22日
发明者岛田哲雄, 村冈慎太郎, 野地翔 申请人:柯尼卡美能达医疗印刷器材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