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留置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73279阅读:11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留置针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输注液体的医疗器械,具体的说是一种用于动静脉穿刺后在血管内留置期向血管内输注液体的留置针。
背景技术
输液几乎可将所有药液通过血管输入人体,实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目的。临床中, 常常会因周期性的治疗计划,多次穿刺血管进行输液治疗。在对肿瘤的化疗、心脑血管疾病治疗及小儿、老年人血管条件(硬化、脆性增加)差等过程中,病人血管因多次穿刺而被损坏,或因病人不配合,会增加病人痛苦与穿刺操作困难,甚至会因表浅血管的多次穿刺破坏 (穿刺后的血管损伤部会形成瘢痕,短期内血流再通困难),而不能再次穿刺使用,影响输液治疗,最终而需要将深部血管穿刺,实现治疗输液。为避免多次穿刺造成血管的损伤及减少病人痛苦,也为减轻护士操作强度,临床中已经普遍使用了动静脉留置针(管)技术。它是通过在金属穿刺针外表面设置一软套管针的技术方案(器械),在血管穿刺过程中,把软套管针带入血管,再拔除金属穿刺针,而把软套管针留置在血管内的液体输注器械一动静肪留置针。从而延长软针在静脉血管中的留置时间,减少再次穿刺的痛苦与烦琐劳动。现在临床使用的动静脉留置针大多是由肝素(密封)帽、穿刺针、穿刺针导向盘、留置软套管针、 留置针座、留置针保护套组成。它们基本可完成血管穿刺过程及留置软套管针在动静脉血管内的留置(埋留);但是现在使用的动静脉留置针存在有以下诸多缺陷和不足对接受即病人及周围人员存在安全风险由于留置针座与普通穿刺针导向盘结构相同,无防止血液 (回流)的措施或装置,使得在穿刺针拔除后,血液会发生回流,污染环境与(医护人员和周围人群)人体,形成安全风险;再者,在使用留置针重复输液过程中,一次输液完毕后的输液接头拔除动作,必然使留置针内腔形成一定负压,会造成留置针管内及血液回流进入留置针管内会发生血液凝固,形成栓堵,破坏了留置针通道。再次使用时,因留置针通道堵塞, 会影响治疗和增加医护人员劳动;再者,若栓堵的血凝块脱落进入血管,则会随血流进入人体不同部位的组织或器官,造成该组织或器官血管的栓塞,严重的可引起该器官的缺血、坏死,后果非常严重和危险。并且增加医护强度,操作烦琐,且在发生栓堵后,需要重新穿刺, 会增加病人痛苦和负担,使其应用受到限制。为此,目前临床使用的留置针,其防护规程是在拔除接头后,必须使用一种护帽,将留置针接口封闭,为了防止血液在留置针管内发生凝固,又必须使用抗凝剂(肝素钠溶液),注射入留置管内(以致于该封闭帽也称为肝素帽),专门用于对留置针进行抗凝封管,每4 8小时一次,严格执行。这既增加了医护人员的操作程序,也增加了病人经济负担,还因为某些血液凝固机制障碍的病人,因溶血出血风险不能使用肝素钠这类化学抗凝剂,使其应用受到限制;另外,在对留置针进行抗凝封管时由于是采用针刺操作,也增加了医护人员被针刺伤的危险。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可有效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采用水蛭素作为抗凝剂、使用安全、可靠,无毒副作用的留置针。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留置针,主要包括留置胶管、穿刺针导向盘,密封管塞和穿剌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留置针上设有可避免血液在留置针中形成栓堵的至少一个水蛭素注入装置,该水蛭素注入装置的底部注液出口与留置针内腔可选择性地连通,该水蛭素注入装置内腔盛装有水蛭素生物抗凝剂,其顶部设有可使其内腔中的水蛭素生物抗凝剂注入到留置针内腔中的驱动装置。其中,上述水蛭素注入装置连接固定于穿刺针导向盘上,其底部注液出口在其顶部驱动装置的作用下与穿刺针导向盘内腔可选择性地连通。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案是上述留置针还包括导流器、导管、分流器、分流器密封胶及分流器上盖、分流器侧盖,其中上述水蛭素注入装置连接固定于穿刺针导向盘或导流器或导管或分流器上,其底部注液出口在驱动装置的作用下与穿刺针导向盘内腔或导流器内腔或导管内腔或分流器内腔可选择性地连通。本实用新型水蛭素注入装置的其中一种结构是,上述水蛭素注入装置包括底部设有注液出口的腔体、连接于腔体底部并与其注液出口连通的注液导管、位于腔体底部注液出口上的可穿刺的密封活塞、侧壁设有进液口的注液穿刺针、与注液穿刺针上部连接的可穿刺的移动密封活塞、可推动注液穿刺针和移动密封活塞上下移动的推动活塞、活塞底座、 连接推动活塞和活塞底座的活塞推杆、固定活塞底座并可旋转地装置于腔体顶部的旋转外盖;另一种结构是,上述水蛭素注入装置包括底部设有注液出口的腔体、连接于腔体底部并与其注液出口连通的注液导管、套夹于注液导管上的由阀门夹座和阀门夹腔组成的阀门夹、前活塞、后活塞、连接前活塞和后活塞的活塞推杆、可从腔体侧壁开口上抽取出来的装置于后活塞顶部的开关板、装置于腔体顶部的顶盖板及装置于开关板和顶盖板之间的动力弹簧。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水蛭素作为抗凝剂,充分利用水蛭素这种生物抗凝剂的超强、超长抗凝特性,既充分保证因负压而回流进入留置针内的血液不会发生血凝栓堵的现象,保证留置针各通道的顺畅,避免重新穿刺和使用肝素钠需即配即用所造成的不利影响, 有效减少病人的痛苦和医务人员的劳动强度,又利用水蛭素不含任何矿物质和重金属等化学成份的特性,保障病人的安全,无毒副作用,特别是对某些有血液凝固机制障碍和固溶血出血风险不能使用肝素钠等化学抗凝剂的病人具有良好的适应性,且本实用新型制造容易、实施简单、利于普及。以下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现。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案1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案2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案3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案4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案5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案6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水蛭素注入装置方案1的结构示意图。[0019]图8是本实用新型水蛭素注入装置方案2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实用新型水蛭素注入装置方案3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阀门夹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
图10所示,主要包括留置胶管1、穿刺针导向盘2、密封管塞5和穿剌针6, 所述留置针上设有可避免血液在留置针中形成栓堵的至少一个水蛭素注入装置,该水蛭素注入装置的底部注液出口与留置针内腔可选择性地连通,该水蛭素注入装置内腔盛装有水蛭素生物抗凝剂,其顶部设有可使其内腔中的水蛭素生物抗凝剂注入到留置针内腔中的驱动装置。其中,上述水蛭素注入装置连接固定于穿刺针导向盘2上,其底部注液出口在其顶部驱动装置的作用下与穿刺针导向盘2内腔可选择性地连通。如图2至图6所示,上述留置针还包括导流器3、导管7、分流器8、分流器密封胶9及分流器上盖10、分流器侧盖11, 其中上述水蛭素注入装置连接固定于穿刺针导向盘2或导流器3或导管7或分流器8上, 其底部注液出口在驱动装置的作用下与穿刺针导向盘2内腔或导流器3内腔或导管7内腔或分流器8内腔可选择性地连通。如图7所示,上述水蛭素注入装置包括底部设有注液出口的腔体21、连接于腔体底部并与其注液出口连通的注液导管22、位于腔体底部注液出口上的可穿刺的密封活塞23、侧壁设有进液口的注液穿刺针24、与注液穿刺针M上部连接的可穿刺的移动密封活塞25、可推动注液穿刺针M和移动密封活塞25上下移动的推动活塞沈、活塞底座27、连接推动活塞沈和活塞底座27的活塞推杆28、固定活塞底座27并可旋转地装置于腔体21顶部的旋转外盖四,而且旋转外盖四旋转一周为一次静脉封管的水蛭素用量,然后反方向复位,旋转外盖四旋转两周为第二次静脉封管的水蛭素用量,然后反方向旋转两周复位,如此类推,为第三次以上的静脉封管的水蛭素用量。如图8及
图10所示,上述水蛭素注入装置包括底部设有注液出口的腔体21、连接于腔体21底部并与其注液出口连通的注液导管22、套夹于注液导管22上的由阀门夹座301和阀门夹腔302组成的阀门夹30、前活塞31、后活塞32、连接前活塞31和后活塞32的活塞推杆观、可从腔体21侧壁开口上抽取出来的装置于后活塞32顶部的开关板33、装置于腔体21顶部的顶盖板35及装置于开关板33和顶盖板35之间的动力弹簧34。如图9所示,上述水蛭素注入装置设置有多个,并且通过注液导管22相互连接在一起,而且每个水蛭素注入装置的水蛭素为一次用量。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水蛭素作为抗凝剂,充分利用水蛭素这种生物抗凝剂的超强、超长抗凝特性,既充分保证因负压而回流进入留置针内的血液不会发生血凝栓堵的现象,保证留置针各通道的顺畅,避免重新穿刺和使用肝素钠需即配即用所造成的不利影响,有效减少病人的痛苦和医务人员的劳动强度,又利用水蛭素不含任何矿物质和重金属等化学成份的特性,保障病人的安全,无毒副作用,特别是对某些有血液凝固机制障碍和固溶血出血风险不能使用肝素钠等化学抗凝剂的病人具有良好的适应性,且本实用新型制造容易、实施简单、利于普及。
权利要求1.一种留置针,主要包括留置胶管(1)、穿刺针导向盘(2)、密封管塞(5)和穿剌针(6), 其特征在于所述留置针上设有可避免血液在留置针中形成栓堵的至少一个水蛭素注入装置,该水蛭素注入装置的底部注液出口与留置针内腔可选择性地连通,该水蛭素注入装置内腔盛装有水蛭素生物抗凝剂,其顶部设有可使其内腔中的水蛭素生物抗凝剂注入到留置针内腔中的驱动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留置针,其特征在于上述水蛭素注入装置连接固定于穿刺针导向盘(2)上,其底部注液出口在其顶部驱动装置的作用下与穿刺针导向盘(2)内腔可选择性地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留置针,其特征在于上述留置针还包括导流器(3)、导管(7)、分流器(8)、分流器密封胶(9)及分流器上盖(10)、分流器侧盖(11),其中上述水蛭素注入装置连接固定于穿刺针导向盘(2)或导流器(3)或导管(7)或分流器(8)上,其底部注液出口在驱动装置的作用下与穿刺针导向盘(2)内腔或导流器(3)内腔或导管(7)内腔或分流器 (8)内腔可选择性地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留置针,其特征在于上述水蛭素注入装置包括底部设有注液出口的腔体(21)、连接于腔体底部并与其注液出口连通的注液导管(22)、位于腔体底部注液出口上的可穿刺的密封活塞(23)、侧壁设有进液口的注液穿刺针(24)、与注液穿刺针(24)上部连接的可穿刺的移动密封活塞(25)、可推动注液穿刺针(24)和移动密封活塞(25 )上下移动的推动活塞(沈)、活塞底座(27 )、连接推动活塞(26 )和活塞底座(27 )的活塞推杆(观)、固定活塞底座(27 )并可旋转地装置于腔体(21)顶部的旋转外盖(29 )。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留置针,其特征在于上述水蛭素注入装置包括底部设有注液出口的腔体(21)、连接于腔体(21)底部并与其注液出口连通的注液导管(22)、套夹于注液导管(22)上的由阀门夹座(301)和阀门夹腔(302)组成的阀门夹(30)、前活塞(31)、 后活塞(32)、连接前活塞(31)和后活塞(32)的活塞推杆(28)、可从腔体(21)侧壁开口上抽取出来的装置于后活塞(32)顶部的开关板(33)、装置于腔体(21)顶部的顶盖板(35)及装置于开关板(33)和顶盖板(35)之间的动力弹簧(34)。
专利摘要一种留置针,主要包括留置胶管、穿刺针导向盘、密封管塞和穿剌针,该留置针上设有可避免血液在留置针中形成栓堵的至少一个水蛭素注入装置,该水蛭素注入装置的底部注液出口与留置针内腔可选择性地连通,该水蛭素注入装置内腔盛装有水蛭素生物抗凝剂,其顶部设有可使其内腔中的水蛭素生物抗凝剂注入到留置针内腔中的驱动装置。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水蛭素作为抗凝剂,充分利用水蛭素这种生物抗凝剂超强、超长抗凝特性,保证因负压而回流进入留置针内的血液不会发生血凝栓堵现象,保证留置针各通道的顺畅,避免重新穿刺和使用肝素钠需即配即用所造成的不利影响,有效减少病人的痛苦和医务人员的劳动强度,且本实用新型制造容易、实施简单、利于普及。
文档编号A61M5/158GK201969130SQ20112001517
公开日2011年9月14日 申请日期2011年1月18日 优先权日2011年1月18日
发明者柯丽红 申请人:柯丽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