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器机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83121阅读:20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呼吸器机壳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与呼吸器有关,特别是指一种呼吸器机壳。
背景技术
呼吸器是用于提供肺功能无法达到足够气体交换的病人使用,例如因SARS、HlNl 等疾病而产生肺部病变的病患,或是肺部受创的患者等等。呼吸器不但常见于医院的急诊室及加护病房,还有家用式呼吸器用于供长期需要呼吸照顾的病患居家使用。目前较常用的呼吸器大多为正压式呼吸器,其结构主要是在一壳体内装设有一鼓风机,且壳体连接有一进气管路,以及一与鼓风机连通的供气管路,鼓风机可抽取经由进气管路进入壳体的氧气或空气,再通过供气管路将氧气或空气送往病患所戴的鼻罩或口鼻罩,进而送入病患的肺部。然而,习用的呼吸器的缺点在于,鼓风机运作时会产生不易散逸的热能,使该呼吸器的温度升高,且鼓风机运行时还会发出相当大的噪音,不但会影响病患休息,更会妨碍周围的人,因而有待改进。
发明内容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呼吸器机壳,其可使呼吸器的温度不易升高且噪音较小。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呼吸器机壳,其特征在于包含有一外壳体;一内壳体,设于所述外壳体内,所述内壳体内部连通所述外壳体外部;一第一吸音棉,设于所述内壳体内,并形成一连通于所述内壳体内部的流道。上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吸音棉的流道具有一第一锯齿部。还包含有一防震夹板,叠设于所述第一吸音棉,并使所述第一吸音棉的流道形成有一入口及一出口,且所述流道的第一锯齿部位于所述出口处。所述第一吸音棉的流道还具有一邻近所述出口的第二锯齿部。所述内壳体用于设置一鼓风机,且所述第一吸音棉的流道与所述鼓风机的一进气 □连通。还包含有一第二吸音棉,所述第二吸音棉包覆于所述鼓风机。所述内壳体具有一底部,所述底部上依序叠设有一防震底板、所述第一吸音棉、一防震夹板,以及所述第二吸音棉,所述防震夹板用于设置所述鼓风机。所述内壳体的一侧面还设有一防震立板。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吸音棉可吸收内壳体内气体被鼓风机抽取时所发出的噪音,而且,经过内壳体及外壳体的遮蔽,被传送到机壳外的噪音更会大幅降低,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机壳具有减低呼吸器噪音的功效。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内壳体可使机壳内供鼓风机压送的气体更为集中,进而能提高鼓风机抽取气体的效率,减少鼓风机产生的热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机壳可使呼吸器的温度不易升高。
图1是具有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所提供呼吸器机壳的呼吸器的立体分解图;图2是一立体组合图,显示具有本实用新型该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呼吸器机壳的呼吸器,其中外壳件、内壳件及若干吸音棉被移除以便说明;图3是一立体分解图,显示本实用新型该较佳实施例所提供呼吸器机壳的多个防震板及多个吸音棉;图4是本实用新型该较佳实施例所提供呼吸器机壳的下壳件的俯视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该较佳实施例所提供呼吸器机壳的第一吸音棉的俯视图;图6是一俯视图,显示本实用新型该较佳实施例所提供呼吸器机壳的下壳件、防震板、第一吸音棉,以及一第二吸音棉的组合形态;图7是具有本实用新型该较佳实施例所提供呼吸器机壳的呼吸器的鼓风机的仰视图;图8是一俯视图,显示本实用新型该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呼吸器机壳的下壳件、 防震板及吸音棉,以及鼓风机的组合形态。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点及功效,现举以下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说明如下。如图1 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呼吸器机壳10,其主要包含有一壳件组20、一第一吸音棉30,以及一第二吸音棉40。机壳10用于供一鼓风机50设置,以组成一呼吸器。壳件组20包含有一下壳件21、一后壳件22、一内壳件23,以及一上壳件24。下壳件21具有一底部212 (如图4所示),以及从底部212 —体向上凸伸的一外凸垣214及一内凸垣216。后壳件22设于下壳件21后端部,并与外凸垣214及内凸垣216连接。内壳件 23设于下壳件21上方,并与内凸垣216及后壳件22连接。上壳件24设于下壳件21及内壳件23上方,并与下壳件21的外凸垣214及后壳件22连接。上壳件24与下壳件21的底部212、外凸垣214,以及后壳件22形成一外壳体26,内壳件23与下壳件21的底部212、内凸垣216,以及后壳件22形成一位于外壳体26内的内壳体28,且内壳体28通过后壳件22 的一进气孔222与外壳体26的外部连通。如图3 图5所示,第一吸音棉30及第二吸音棉40由可吸收噪音的泡绵材料制成,第一吸音棉30的外型轮廓与内壳体28的形状相对应,并贯穿有一呈卷曲弯折状的流道 32,流道32大约位于第一吸音棉30中央的一端,具有一第一锯齿部322,且邻近第一锯齿部 322的位置还具有一第二锯齿部323。第二吸音棉40的外轮廓形状比第一吸音棉30小,且其中央具有一穿孔42。如图3、图6所示,第一、第二吸音棉30、40设于内壳体28内,详而言之,第一吸音棉30设于下壳件21的底部212上方,且两者间隔有一防震底板61,第二吸音棉40位于第一吸音棉30上方,且两者之间夹设有一防震夹板62,防震夹板62具有一通孔622。由于防震夹板62遮盖住第一吸音棉30的流道32的部分区段,因此流道32形成有朝向上方的一入口 324及一出口 326,第一锯齿部322位于出口 326处,第二锯齿部323则邻接于出口 326。另外,第一吸音棉30与下壳件21内凸垣216的内侧面之间还设有复数个防震立板63。如图7、图8所示,鼓风机50与一般常见的用于压送气体的鼓风机无异,是在一外壳52内设有一马达54,且外壳52具有一进气口 56及一出气口 58,马达54可将气体自进气口 56吸入外壳52,并可将外壳52内的气体以相当压力从出气口 58排出。如图6 图8 所示,鼓风机50设于壳件组20的内壳体28内,且鼓风机50的底部穿卡于第二吸音棉40 的穿孔42,并设置于防震夹板62上,如此一来,鼓风机50的进气口 56为通过防震夹板62 的通孔622与第一吸音棉30的通道32的出口 326连通。另外,鼓风机50外还包覆有复数个第三吸音棉70,且各第三吸音棉70设于第二吸音棉40上。如图2、图8所示,前述具有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呼吸器机壳10的呼吸器在使用时,是将氧气或空气从后壳件22的进气孔222输入内壳体28,并利用鼓风机50的作用,使内壳体28内的氧气或空气从第一吸音棉30的流道32的入口 324沿流道32进入鼓风机 50,再以相当的压力从鼓风机50的出气口 58通过一出气管29输出至机壳10外部,进而送往病患所戴的鼻罩或口鼻罩,以辅助病患呼吸。在呼吸器运行时,机壳10的第一吸音棉30 可吸收鼓风机50抽取气体时所发出的噪音,尤其流道32的第一、第二锯齿部322、323可减少声音的反射,因此可更减少气体被吸入鼓风机50壳体52的声音。另外,第二、第三吸音棉40、70也可吸收鼓风机50的马达54运行时的噪音,再通过各防震板61、62、63及内、外壳体28、26的遮蔽,内壳体28内的噪音传送到机壳10外的音量会大幅降低,因此机壳10 具有可减低呼吸器噪音的功效。再者,机壳10是将用于供鼓风机50压送的气体集中在内壳体28内,因而可提高鼓风机50抽取气体的效率,进而减少鼓风机50产生的热能,因此机壳10可使呼吸器的温度不易升高。值得一提的是,本实用新型的重点在于利用内、外壳体28、26遮蔽内壳体28内的噪音,以及通过第一吸音棉30形成流道32,以供受鼓风机50的吸力作用的气体流通,同时吸收鼓风机50抽气的噪音,因此,呼吸器机壳10也可不设置第二、第三吸音棉40、70及各防震板61、62、63。最后,必须再次说明,本实用新型在前述实施例中所揭示的构成组件,仅为举例说明,并不能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其它等效组件的替代或变化,均应被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所涵盖。
权利要求1.一种呼吸器机壳,其特征在于包含有一外壳体;一内壳体,设于所述外壳体内,所述内壳体内部连通所述外壳体外部;一第一吸音棉,设于所述内壳体内,并形成一连通于所述内壳体内部的流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呼吸器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音棉的流道具有一第一锯齿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呼吸器机壳,其特征在于还包含有一防震夹板,叠设于所述第一吸音棉,并使所述第一吸音棉的流道形成有一入口及一出口,且所述流道的第一锯齿部位于所述出口处。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呼吸器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音棉的流道还具有一邻近所述出口的第二锯齿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呼吸器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体用于设置一鼓风机,且所述第一吸音棉的流道与所述鼓风机的一进气口连通。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呼吸器机壳,其特征在于还包含有一第二吸音棉,所述第二吸音棉包覆于所述鼓风机。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呼吸器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体具有一底部,所述底部上依序叠设有一防震底板、所述第一吸音棉、一防震夹板,以及所述第二吸音棉,所述防震夹板用于设置所述鼓风机。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呼吸器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体的一侧面还设有一防震立板。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呼吸器机壳,其包含有一外壳体;一内壳体,设于所述外壳体内,所述内壳体内部连通所述外壳体外部;一第一吸音棉,设于所述内壳体内,并形成一连通于所述内壳体内部的流道。由此,机壳可在内壳体内设置一用于压送气体的鼓风机,组成一呼吸器,内壳体用于接收由外部输入的氧气或空气,且内壳体内的气体会沿吸音棉的流道被鼓风机吸入,再被输出至所需之处。借由吸音棉的吸音功能及内、外壳体的遮蔽功能,机壳可有效减低呼吸器的噪音,另外,内壳体可使气体更为集中,以提高鼓风机抽取气体的效率,进而减少鼓风机产生的热能。
文档编号A61M16/00GK202105279SQ20112015232
公开日2012年1月11日 申请日期2011年5月13日 优先权日2011年5月13日
发明者宋庆龙 申请人:顺力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