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动力髋螺钉导向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85056阅读:25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多功能动力髋螺钉导向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治疗股骨粗隆骨折时用的髋螺钉导向器,特别涉及一种多功能动力髋螺钉导向器。
背景技术
临床内固定治疗股骨颈及股骨粗隆部骨折时,均需先置入导针定位。通常是凭医生临床经验进行导针置入,每次进针后均需采用C臂机进行透视以检查导针是否进入到位,但常用因其进针点或上或下偏移、前倾角和颈干角掌握不好,而需多次盲目操作。目前,人类社会进入老龄化,股骨颈及股骨粗隆部骨折是老年人的常见多发病。股骨粗隆间骨折使用DHS内固定是目前常用的手术方法,手术的关键操作之一是置入定位导针,它决定了螺钉在股骨颈内的位置与方向,对手术的成败有重要作用。但是由于股骨颈解剖结构特殊,在不同平面上存在颈干角与前倾角,且位置深在、隐蔽,使得定位导针的正确置入存在一定的困难。如何将定位导针正确置入,近年来,许多学者设计了一些手术器械, 甚至应用了计算机辅助导航系统。在设计原理类似的器械中,吴霖等设计的定位器,定点穿刺针需穿刺至股骨头中心点,而股骨颈骨折患者骨折复位多需维持在下肢内旋位,此时,该点被髋白包埋,不易穿刺到,且该点离腹腔及股部血管神经较近,易刺伤这些重要组织。俞超等将计算机导航用于空心钉内固定,具有提高手术的精度、可避免机械引导器的误差、缩短手术时间的优点,但该系统价格昂贵,目前在基层医院很难普及。使用常规的DSH角度导向器,除非操作者在X线透视下直接操作,术中钻入导针后如发现偏上或偏下,需取出导针,调整后再次钻入,如不满意,需再次重复操作。导致多次反复进针,给患者带来医源性损害,多次反复的C臂机透视对患者和医护人员带来辐射伤害。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新型的多功能动力髋螺钉导向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措施一种多功能动力髋螺钉导向器,包括基板和导向块,基板与导向块之间为一整体, 所述导向块内设置有至少两个相互平行的导向针道;导向块为卡槽抽拉式结构;所述的基板与导向块的夹角为130° 135° ;所述的基板与导向块的夹角为130° ;所述的基板与导向块的夹角为13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实用,生产成本低,能快速精确定位进针点和保持进针角度,创伤小、无辐射。

图1,本实用新型的正面平面结构示意图。
3[0012]图2,本实用新型的侧面平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多功能动力髋螺钉导向器,包括基板9和导向块8,基板9与导向块8之间为一整体,所述的导向块8之内设置有至少两个相互平行的导向针道7;导向块为卡槽抽拉式结构,所述的基板9与导向块8的夹角为130° 135° ;所述的基板9与导向块8的夹角为130° ;所述的基板9与导向块8的夹角为135°。使用本实用新型的时候,首先,患者采取硬膜外麻醉或全身麻醉,平卧于骨科牵引床上,在C型臂X线机透视下用牵引架牵引复位骨折端;于股骨大粗隆下作切口长4 6cm, 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切开阔筋膜及股外侧肌,显露至股骨上段的外侧面;再将本实用新型的基板9紧贴股骨外侧面,控制好前倾角后,任选一导向针道7向股骨颈方向钻入导针, 用C型臂X线机透视导针位置,一般都有偏错,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本实用新型中其余的导向针道7进行导针,再用C臂机透视导针位置,如正位在所要求位置,即去除其余的导针,再在C臂机透视下调整导针在股骨颈侧位中的位置,直至导针位于股骨颈内所需位置,然后去除本多功能动力髋螺钉导向器,进行常规动力髋螺钉手术,从而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领域内普通的技术人员的简单更改和替换,都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多功能动力髋螺钉导向器,包括基板(9)和导向块(8),基板(9)与导向块⑶ 为一整体,其特征在于导向块(8)内设置有至少两个相互平行的导向针道(7),导向块(8) 为卡槽抽拉式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动力髋螺钉导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板(9)与导向块⑶的夹角为130° 13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动力髋螺钉导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板(9)与导向块(8)的夹角为130°。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动力髋螺钉导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板(9)与导向块(8)的夹角为135°。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功能动力髋螺钉导向器,包括基板和导向块,基板与导向块之间为一整体,所述的导向块之内设置有至少两个相互平行的导向针道;导向块为卡槽抽拉式结构,所述的基板与导向块的夹角为130°~135°;所述的基板与导向块的夹角为130°;所述的基板与导向块的夹角为13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实用,生产成本低,能快速精确定位进针点和保持进针角度,创伤小、无辐射。
文档编号A61B17/90GK202146359SQ20112019410
公开日2012年2月22日 申请日期2011年6月10日 优先权日2011年6月10日
发明者陈立军 申请人:陈立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