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科用气管导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00279阅读:19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麻醉科用气管导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麻醉科用气管导管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尤其涉及一种麻醉科用气管导管。
技术背景[0002]目前,在临床上,经常需要使用气管导管插入人体气管来建立人工气道,如对于心肺复苏的病人,第一时间建立有效的人工气道对提高抢救成功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这是临床麻醉、急救治疗中经常使用的方法。由于插管时为维护病人的呼吸通道,往往需要实施气管内表面麻醉。目前医院内使用的气管导管均只有一个气道,功能单一,在为患者进行麻醉或通过呼吸机进行通气时,要分别进行,多次对患者的气管插入导管,不仅容易损伤气管,而且延长了抢救时间,降低了抢救效率。另外,对于处在手术阶段或需要长时间留置气管导管的患者,常常需要进行二次麻醉,这样不仅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难度,而且给患者增加了痛苦。实用新型内容[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麻醉科用气管导管。[0004]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麻醉科用气管导管,由通气导管、麻醉管、环形套囊、充气管、充气球、通气接头、麻醉接头、硅胶喷淋管和挂钩组成,通气导管的外壁与麻醉管的外壁粘接在一起,麻醉管的下端与硅胶喷淋管连接,环形套囊套在通气导管和硅胶喷淋管上,通气导管的顶端与通气接头连接,麻醉管的顶端与麻醉接头连接,通气导管和麻醉管的顶端均设置有挂钩,环形套囊与充气管连接,充气管与充气球连接。[0005]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能防止导管位移,在麻醉的同时可进行呼吸抢救,提高了抢救效率,而且方便进行二次麻醉,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和医生的负担。


[000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通气导管,2、麻醉管,3、环形套囊,4、充气管,5、充气球,6、通气接头,7、麻醉接头,8、硅胶喷淋管,9、挂钩。
具体实施方式
[0007]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0008]如图1所示,一种麻醉科用气管导管,由通气导管、麻醉管、环形套囊、充气管、充气球、通气接头、麻醉接头、硅胶喷淋管和挂钩组成,通气导管的外壁与麻醉管的外壁粘接在一起,麻醉管的下端与硅胶喷淋管连接,环形套囊套在通气导管和硅胶喷淋管上,通气导管的顶端与通气接头连接,麻醉管的顶端与麻醉接头连接,通气导管和麻醉管的顶端均设置有挂钩,环形套囊与充气管连接,充气管与充气球连接。[0009]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能防止导管位移,在麻醉的同时可进行呼吸抢救,提高了抢救效率,而且方便进行二次麻醉,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和医生的负担。
权利要求1. 一种麻醉科用气管导管,由通气导管、麻醉管、环形套囊、充气管、充气球、通气接头、麻醉接头、硅胶喷淋管和挂钩组成,其特征在于通气导管的外壁与麻醉管的外壁粘接在一起,麻醉管的下端与硅胶喷淋管连接,环形套囊套在通气导管和硅胶喷淋管上,通气导管的顶端与通气接头连接,麻醉管的顶端与麻醉接头连接,通气导管和麻醉管的顶端均设置有挂钩,环形套囊与充气管连接,充气管与充气球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麻醉科用气管导管,由通气导管、麻醉管、环形套囊、充气管、充气球、通气接头、麻醉接头、硅胶喷淋管和挂钩组成,通气导管的外壁与麻醉管的外壁粘接在一起,麻醉管的下端与硅胶喷淋管连接,环形套囊套在通气导管和硅胶喷淋管上,通气导管的顶端与通气接头连接,麻醉管的顶端与麻醉接头连接,通气导管和麻醉管的顶端均设置有挂钩,环形套囊与充气管连接,充气管与充气球连接。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能防止导管位移,在麻醉的同时可进行呼吸抢救,提高了抢救效率,而且方便进行二次麻醉,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和医生的负担。
文档编号A61M16/04GK202314822SQ201120491380
公开日2012年7月11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1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1日
发明者孙海霞 申请人:孙海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