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尿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07637阅读:21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次性尿布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次性尿布,这种尿布具有良好的性能,与穿着者皮肤接触的部位触感柔软并能够吸引消费者。发明背景用于接收和容留诸如尿液或粪便等身体排泄物的一次性吸收制品已为本领域的人们所熟知。这些制品的实例包括一次性尿布、训练裤和成人失禁制品。通常一次性尿布包括面向穿着者身体的液体可透过的顶片、面向穿着者衣服的液体不可渗透的底片和夹置于液体可渗透的顶片和底片之间的吸收芯。自从它们被引入市场之后,一次性尿布的相关舒适性、贴合性和功能性已持续得到改善。尽管尿布的吸收力非常重要,但消费者还是对触感柔软的产品尤其青睐,特别是直接接触穿着者皮肤的那些区域,例如尿布的顶片。人们为提高顶片的柔软性做出了许多尝试,例如选择特殊类型的纤维或能降低内部纤维粘合性的材料,例如非织造材料,用于顶片的制造。通常,纤维的粘合性赋予材料以强度。在尿布的使用和制造过程中,需要一定的强度以抵抗撕裂。遗憾的是,当采取多种步骤以提高顶片的柔软性例如减少粘合面积以提高柔软性时,强度可能会受到不利影响。除了这种技术性挑战,即提高柔软性而不降低强度以外,据观察,消费者倾向于选择顶片的粘结图案可为用肉眼能够高度区分的尿布。此类高度可见的粘结图案提高了产品的吸引力,并且也不可忽视地提高了消费者对产品柔软性的预期。遗憾的是,在目前所用的基重水平上,消费者很少注意到顶片上的粘结图案。尽管提高形成顶片材料的基重可能如愿地加强粘结图案的视觉区分效果,但是人们发现,顶片的其它物理特性受到了不利影响。例如,顶片的液体容留特性的增强采用了一种不可取的方式。人们发现,增加粘合面积以使其更易看见也是不可取的,因为这样降低了顶片的柔软性,造成顶片具有不可取的塑性触感,并且增大了液体流出顶片的风险。因此,当寻求在具有液体处理特性的顶片上增加粘结图案的可见性时,出现了负面影响,增加了尿布设计中已知技术挑战的复杂性,所述尿布应具有柔软的皮肤触感,具有期望的流体管理特性并且对消费者具有高度吸引力。因此,需要一种皮肤触感柔软的一次性尿布,该尿布具有期望的流体管理特性,例如期望的流体渗透性和低回渗性,并且对消费者具有高度吸引力。发明概述本发明涉及一种包括着色顶片的一次性尿布。顶片具有12gsm至18gsm的基重并且包含多个粘结点。粘结点中的每一个具有2mm2至5mm2的表面积,并且多个粘结点的累加表面积为顶片总表面积的10%至25%。附图
概述图I是一次性尿布的平面图。发明详述如本文所用,“尿布”是指旨在紧靠穿着者的皮肤放置以吸收和容纳从身体排出的各种流出物的装置。尿布一般由婴儿和失禁人员围绕下体穿着,以便环绕穿着者的腰部和腿部。尿布的实例包括婴儿或成人尿布或裤状尿布,例如训练裤。
3
本文所用术语“训练裤”是指为婴儿或成人穿着者设计的具有腰部开口和腿部开口的一次性衣服。通过将穿着者的腿伸入腿部开口并将裤提拉到围绕穿着者下体的适当位置,可将裤穿到使用者身上的适当位置。裤可使用任何适宜的方法来预成形,包括但不限于利用可重复扣紧的和/或不可重复扣紧的粘结(例如,缝合、焊接、粘合剂、内聚粘合、扣件等)将制品的各部分粘接在一起。所述裤子可沿制品圆周的任何地方预成形(例如,侧扣紧、前腰区扣紧)。如本文所用,“一次性的”制品是指一般不打算洗涤,或换句话讲一般不打算恢复或重新使用的制品(即它们在单次使用后即被丢弃,并且可被回收利用、堆肥处理或以环境相容的方式处理)。如本文所用,“非织造材料”是指由定向或任意取向纤维制成的纤维网,不包括纸材和掺入接结纱或长丝的织造产品、针织产品、簇成产品、缝编产品、或湿磨法毡化的产品,无论是否另外被针刺。非织造材料及其制造工艺已为本领域的人们所知。一般来讲,制备非织造材料的工艺包括在成型表面上铺设纤维,包括纺丝法、熔喷法、粗梳法、气铺法、湿铺法、以及它们的组合。这些纤维可源于天然纤维或人造纤维,并且可为人造短纤维或连续长丝或者可原位形成。如本文所用,“粒状吸收性聚合物材料”是指基本上不溶于水的聚合物颗粒;如利用离心保留容量测试(Edana 441. 2-01)所测量的,颗粒能够吸收自身重量至少5倍的去离子水中的O. 9%盐水溶液。如本文所用,所谓“粘结点”是指顶片的纤维被熔化或熔融(即,被加热到超过其熔点的温度)的离散区域。粘结点可通过热粘结或通过压力与热粘结(纤维被加热到超过其熔点的温度)组合的方式提供。如本文所用,术语“基重”是指每单位面积的干燥纤维材料的质量,即每单位面积的干燥片材的质量,例如,每平方米的克重(gsm)。发明人发现,包括着色顶片的尿布解决了上述问题,所述顶片具有12gsm至18gsm,或13gsm至16gsm或15gsm的基重,和多个粘结点,其中粘结点中的每一个具有2mm2至5mm2,或2. 5mm2至4. 5mm2,或3mm2至4mm2的表面积,并且其中多个粘结点的累加表面积为顶片总表面积的10%至25%、或14%至22%、或16%至21%。低基重的顶片,即12gsm至18gsm,或13gsm至16gsm或15gsm,表现出优异的液体处理特性。实际上,发明人发现,这种顶片能够以期望的方式采集液体,即流体例如尿液可顺利地渗透通过顶片的厚度。此外,顶片不会容留太多流体,因此当流体容留在顶片内时,最大程度地减小了其回渗的风险。最大程度地减小回渗使得“尿布”穿着者的皮肤处于干燥状态,因此提高了穿着者的舒适度。多个粘结点在顶片的表面形成某种图案。选择的图案,即具有2_2至5_2,或
2.5mm2至4. 5mm2,或3mm2至4mm2的表面积和占顶片总表面积的10%至25%,或14%至22%或16%至21%的累加表面积的多个粘结点,在提高顶片的柔软性的同时又不降低其强度。实际上,减少粘结点数目的同时提高粘结点中的每一个的表面积可增大顶片的非粘合面积,即,顶片的表面存在更多松软纤维,因此提高了其柔软性。此外,选定图案与低基重着色材料的组合加强了图案在顶片上的可见性。实际上,人们发现,顶片的着色加强了粘合区域的光泽外观,因此可加强顶片上的图案的视觉区分。总而言之,这样可提高产品对于消费者的吸引力,并克服提高图案的可视性又不削弱顶片的液体处理特性的技术性挑战。顶片可为单独由合成纤维制成或与天然纤维结合的非织造材料。天然纤维的实例可包括纤维素天然纤维,例如源自硬木、软木、淀粉或其它非木质植物的纤维。合成纤维可为任何材料,包括但不限于聚烯烃(聚丙烯和聚丙烯共聚物、聚乙烯和聚乙烯共聚物)、涤纶(例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醚、聚酰胺、聚酰胺酯、聚乙烯、醇酸酯、多糖、以及它们的组合。此外,合成纤维可为单一组分(即单一的合成材料或混合物构成整个纤维)、双组分(即纤维分成多个区域,区域包含两种或更多种不同的合成材料或它们的混合物,并且可包含共挤出纤维以及芯鞘纤维)以及它们的组合。双组分纤维能够用作非织造材料的组分纤维,和/或用作非织造材料中的其它纤维的粘合剂。任何或所有的纤维均可在制造之前、期间或之后进行处理以改变纤维的任何所期望的特性。优选地,顶片包含至少20%合成纤维或至少30%合成纤维或至少50%合成纤维。在一些实施方案中,顶片包含100%合成纤维。优选地,合成纤维为热塑性纤维。优选地,顶片由非织造材料制成,所述非织造材料由聚烯烃诸如聚乙烯、聚丙烯或它们的混合物制成。顶片可为多层非织造纤维网,即某种层压体。层压体可包括一个或多个纺粘层(S)、和/或一个或多个熔喷层(M)、和/或一个或多个梳理成网层(C)。适宜的层压体包括但不限于SS、SSS、SMS或SMMS。在一些实施方案中,顶片是纺粘非织造材料,例如单层纺粘(S)或双层纺粘(SS)非织造材料或包含多于两层的非织造材料,例如具有三层的纺粘非织造材料(SSS)。顶片包括多个粘结点。多个粘结点的累加表面积为顶片总表面积的10%至25%,或为顶片的总表面积的14%至22%或16%至21%。粘结点可为任何形状,例如圆形、菱形、三角形、矩形、正方形、椭圆形或任何其它规则或不规则形状。粘结点中的每一个具有2mm2至5mm2,或2. 5mm2至4. 5mm2或3mm2至4mm2的表面积。所有粘结点可单个地具有相等的表面积或它们可具有多种表面积。人们发现,当多个粘结点的累加表面积为顶片总表面积的10%至25%,或14%至22%或16%至21%时,并且当每个点具有2mm2至5mm2,或2. 5mm2至4. 5mm2或3mm2至4mm2的表面积时,将使得顶片在柔软性和强度方面具有适当的余量。此外,人们还发现,粘结点的表面积,尽管相对大于通常已知的粘结面积,但仍然适于透过顶片排出液体,因此能够限制液体从顶片流出的风险以及渗漏的风险。此外,人们发现大面积的粘结点能够如愿地与消费者在吸收性方面顺利达成沟通。多个粘结点可均匀地分布在顶片上。然而,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多个粘结点的密度可高于顶片纵向周边处(相对于顶片的中间)的密度。如本文所用,“顶片的纵向周边”是指从顶片的纵向边缘开始并向纵向轴线延伸的顶片面积的三分之一。因此,顶片的左侧纵向周边可构成顶片面积的三分之一,顶片的右侧纵向周边可构成顶片面积的另外三分之一,并且中间区域构成顶片中间面积的三分之一并横跨纵向轴线。这种实施方案一般是有利的,因为增大侧向区域的粘结面积能够引导可流出顶片的液体以免造成泄漏,同时位于中间区域的粘结面积较少能够确保不会过度减少可用于液体吸收的顶片的量。在粘合区域组成的纤维被熔化,继而造成粘合区域的吸收性能降低的情况下,这种实施方案将是特别有益的。优选地,粘合区域不延伸进入定位在顶片下方的一次性尿布的那些层中,例如采集系统或吸收芯的一个或多个层。从制造的角度来看,这些实施方案是有利的,因为顶片可用预粘结和待装配的形式提供到一次性尿布的生产线。因此其可与一次性尿布的其他组件(例如,吸收芯、底片)相接合,不需要进一步改变顶片的材料。因此,在一次性尿布的生产过程中不需要附加的工序。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想要确定顶片材料自身的粘合区域的实际尺寸可能是困难的,因为非粘合区域到粘合区域可为渐变的。因此对于本发明,这里给出的粘结点的尺寸一般取决于用来向顶片提供粘合图案的设备的尺寸。因此,尽管可大致确定顶片材料的尺寸,但必须确定设备上面提供的图案并使其等于本发明的粘合面积。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其中用于提供粘合区域(例如粘合辊或轧压辊上的突起)的图案没有直的侧壁,设备上的最大尺寸(即,突起的最大宽度尺寸,而不是突起的高度)被认为是本发明的尺寸。顶片是着色的。如本文所用,“着色”是指着色成为除白色以外的某种颜色,包括但不限于粉红色、黄色、紫色、红色、橙色、蓝色、绿色、长春花色以及它们的任何偏色或它们的组合色。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着色顶片被着色为浅白色或呈轻微变化的颜色,即,顶片是有色调的。颜色可根据国际公认的3D颜色立体图来测量,其中将人眼所感知到的所有颜色均转换为数值码。系统基于三维(1,7,2),具体指1^,&,13。当根据该系统确定颜色时,L表示明度(O =黑色,100 =白色),a和b各自独立地表示两个色轴,a表示红色/绿色轴(+a =红色,-a =绿色),而b表示黄色/蓝色轴(+b=黄色,-b =蓝色)。任何颜色均可通过该唯一的Λ E数值来识别,该数值用公式进行数学表示ΔΕ= [ (Lref-L样本)2+(aref_a样本)2+(bref_b样本)2) ]1/2ΔΕ图示了参考色与3D模型的无色点之间的差距(即,球体的中心Lref = 50,aref=O, bref = O)。使用比色计MINOLTA模式CR-300仪器(日本Minolta公司供应)可测量颜色,这种仪器可提供坐标L,a,b,从而确定Λ E值。这里用L亨特标度值(L)来定义顶片材料的明暗度,是亨特色度系统中的颜色测量单位。系统的完整技术说明请查阅R.S. Hunter所著的文章“光电色差计”,Journal ofthe Optical Society of America,第 48 卷,第 985-95 页,1958 年。专门为基于 Hunter 色标的颜色测量而设计的装置描述于1961年10月10日公布的授予Hunter等人的美国专利3,003, 388中。一般来讲,亨特色标L标度值为光反射率测量的单位。该值越高,颜色就越浅,因为较浅色的材料反射较多的光。具体地讲,在亨特色标系统中,标度“L”包含100个分度的相等单位,绝对黑色在标度的底部(L = 0),绝对白色在标度的顶部(L = 100)。因此,在顶片的亨特色标数值测量中,“L”标度值越高,材料就越浅。应当了解,此处考虑的L亨特数值和色标数值ΛΕ是针对关注的材料(例如顶片)进行测量的,其自身已经过层压或折叠,因此在同样材料附加层压或附加折叠情况下,L亨特数值和色标数值保持不变。实际上,L亨特值和△ E是材料自身的特性,对设置在仪器中以供测量的材料的支持不受影响。换句话说,当测量顶片的L亨特值时,在测量它的L亨特值之前,这种材料已经被叠加为多层或其一层被折叠为其自身的数倍。在经过附加层压或折叠之后,再次测量同一材料,根据需要来执行后续的操作,直到在进行附加层压或折叠时L亨特值不再改变。这个数值是此处考虑的数值。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着色顶片具有至少60,例如60至95,或70至95,或80至90的L值。顶片(其被着色从而使其满足L亨特值)的颜色为淡色或浅色。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着色顶片具有约50. O至约+50. O,或约30. O至约+30. O,或约20. O至约+20. O或约10. O至约+10. O的“a”值。此外,着色顶片具有约50. O至约+50. 0,或约35. O至约+25. O,或约25. O至约+15. O或约20. O至约+5. O的“b”值。顶片的所有表面均被着色,通常均匀地着色其所有表面。优选地,顶片被着色成单一颜色,通常采用单一颜色均匀地着色其所有表面。可采用本领域任何可用的方法来完成着色。顶片可在生产之后进行着色,或者向材料(例如,制备非织造材料的纤维的材料,聚烯烃)添加适当的颜料。适当的着色剂通常可被称为颜料,颜料是指某种以精细分散方式使用的不溶性颜色物质。着色剂可为染料、有机颜料或无机颜料。示例性有机颜料可包括C. I.颜料黄1,C. I.颜料黄3,C. I.颜料黄13,C. I.颜料红5,C. I.颜料红7,C. I.颜料红12,C. I.颜料红112,CL 颜料红 122,C. I.颜料蓝 1,C. I.颜料蓝 2,C. I.颜料蓝 16,C. I. Vat 蓝 4,C. I. Vat蓝6,或碳黑。示例性无机颜料可包括炭黑(例如,颜料黑7)、氧化铁、氧化铁黑(即,颜料黑11)、氧化铬或亚铁氰化铁铵。示例性染料可包括溶剂黄14、分散黄23、间胺黄、溶剂红
111、分散紫I、溶剂蓝56、溶剂橙3、溶剂绿4、酸性红52、碱性红I、溶剂橙63或深黑。发明人出乎意料地发现,对于着色顶片,即除了白色以外的任何颜色的顶片,通过赋予粘结点以带有光泽的外观将能够加强顶片上的粘合图案的可见性。粘合区域的表面以镜面反射方向反射光线的能力不同于非粘合区域。因此,这样能够提高图案的可见性,同时不会降低顶片的液体处理特性。包括本发明顶片的一次件尿布本文所述的顶片可整合到一次性尿布I中,如图I所示。一次性尿布I展示了其平坦摊开时的无收缩状态(即,没有弹性诱导的收缩),并且一次性尿布I的一些部分被剪去,以便更清楚地显示一次性尿布的底层结构。在图I中,一次性尿布I接触穿着者的部分面对观察者。图I中所示的尿布I具有纵向轴线A和横向轴线B。将尿布的一个末端部分设置为前腰区2(其为制品的前三分之一,具有制品长度的三分之一)。将其相对的末端部分设置为尿布的后腰区3 (后三分之一),具有制品长度的三分之一。将尿布的中间部分设置为裆区5(中间三分之一),其在前腰区和后腰区之间纵向延伸,同样具有制品长度的三分之一。裆区5是指当尿布被穿着时通常定位在穿着者大腿之间的尿布部分。一次性尿布I 一般可包括基础结构6和设置在基础结构中的吸收芯7。尿布的基础结构6包括带有粘结点8’的顶片8,例如本文描述的粘结点。顶片8通常与尿布的基础结构6共延。顶片可包含护肤组合物。护肤组合物可被着色。然而,如本文所用,着色顶片并非指的是被护肤组合物着色的顶片。如果护肤组合物被着色,则它可被着色顶片的初始颜色轻微改变。基础结构6通常还包括底片9。底片9可为蒸气可透过的但液体不可透过的。底片可防止被吸收和容纳在吸收结构中的流体润湿接触吸收制品的材料,诸如内衣裤、裤、睡衣、内衣、以及衬衫或夹克,从而可用作流体渗漏的屏障。底片也可允许至少水蒸气、或水蒸气和空气两者透过。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底片可包括非织造材料与塑料膜例如厚度为O. 012mm至O. 051mm的热塑性膜的层压体。适宜的底片膜包括由TredegarIndustries Inc. (Terre Haute, Ind.)制造并以商品名 X15306、X10962 和 X10964 出售的
那些膜。基础结构6还包括吸收芯7,该吸收芯设置在尿布I的顶片8和底片9之间。吸收芯7通常包含吸收材料10,例如纤维素纤维、改性的纤维素纤维(纤维素纤维和改性纤维素纤维在本领域通常是指“空气毡”)、粒状吸收性聚合物材料、吸收性泡沫、薄片、或它们的混合物。适宜的粒状吸收性聚合物材料可从基于聚丙烯酸酯和聚丙烯酸酯的材料中选择,例如部分中和的交联聚丙烯酸酯或酸性聚丙烯酸酯。非常轻微的交联或基本上完全不交联的基于聚丙烯酸酯的聚合物的实例描述于PCT专利申请WO 07/047598中。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吸收芯可包含按重量计少于5 %,更典型地少于2 %的纤维素,最典型地不含纤维素。与包含纤维素纤维的常规吸收材料相比,所得的吸收结构在干燥状态下具有减缩的厚度。厚度减小有助于改善穿着者使用吸收制品时的贴合性和舒适度。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吸收芯7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吸收结构,每个吸收结构包括支撑粒状吸收性聚合物材料的非织造基底层,所述粒状吸收性聚合物材料通过热塑性粘合剂组合物固定在非织造基底层上,所述热塑性粘合剂组合物优选地在粒状吸收性聚合物材料之上形成纤维性网络。适当的热塑性粘合剂组合物包含热熔粘合剂,所述热熔粘合剂包括至少热塑性聚合物、与塑化剂结合的热塑性聚合物和其它热塑性稀释剂例如粘性树脂,以及添加剂例如抗氧化剂。示例性适宜热熔粘合剂材料描述于EP 1447067A2中。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该热塑性聚合物具有大于10,000的分子量和通常在室温以下的或-6 °C至16°C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热熔融的热塑性聚合物浓度在按重量计约20%至约40%的范围内。此类热塑性聚合物可对水不敏感。示例性聚合物为包括A-B-三嵌段结构、A-B两嵌段结构和(A-B)n径向嵌段共聚物结构的(苯乙烯)嵌段共聚物,其中A嵌段为通常包含聚苯乙烯的非弹性体聚合物嵌段,并且B嵌段为不饱和共轭双烯或(部分)氢化的此类变体。B嵌段通常为异戊二烯、丁二烯、乙烯/ 丁烯(氢化丁二烯)、乙烯/丙烯(氢化异戊二烯)、以及它们的混合物。热塑性粘合剂组合物一般以纤维形式出现,在粒状吸收性聚合物材料之上形成纤维性网络。纤维可具有约I μ m至约100 μ m,或约25 μ m至约75 μ m的平均厚度和约5_至约50cm的平均长度。热塑性粘合剂组合物可以每个基底层O. 5至30g/m2,或I至15g/m2,或I和10g/m2或甚至I. 5和5g/m2的量施用。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粒状吸收性聚合物材料在非织造基底层呈颗粒簇状分布。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吸收性结构包含小于5重量%或小于2重量%的纤维素,或不含纤维素。非织造基底层可包封吸收性聚合物材料和热塑性组合物,或者单独的非织造基底层可覆盖聚合物和热塑性组合物。因此,这些非织造基底层通常是指芯包裹物或芯覆盖件。芯包裹物或芯覆盖件可可由朝向吸收制品的面向身体的表面的第一上部非织造纤维网11和朝向吸收制品的面向衣服的表面的第二下部非织造纤维网(图中未示出)组成。第一和第二非织造纤维网可连续地或间歇地彼此粘结在其周围。第一和第二基底层可由相同的非织造纤维网制成,也可由不同的非织造纤维网制成。即,第一上部基底层,可为流体可透过的,而第二下部基底层,可为流体不可透过的。在多层吸收芯中,基底(例如非织造纤维网)的一个或多个层可另外置于吸收芯内以便至少部分地分离并分割粒状吸收性聚合物材料。芯包裹物或芯覆盖件可存在于任何类型的吸收芯中。
吸收芯7的周边被外吸收芯边缘限定,其中吸收芯前腰边缘12和后腰边缘13在纵向边缘15之间延伸,大致平行于一次性尿布I的横向轴线A。吸收芯7的纵向尺寸沿着纵向轴线A从吸收芯前腰边缘12延伸到吸收芯后腰边缘13。吸收芯7还具有沿着横向轴线B延伸的横向尺寸,所述横向轴线垂直于纵向轴线A延伸。吸收芯7具有吸收芯裆区16、吸收芯前腰区17,所述前腰区从吸收芯裆区16延伸到吸收芯前腰边缘12并且构成吸收芯 7纵向尺寸的25%。吸收芯后腰区18从吸收芯裆区16延伸到吸收芯后腰边缘13并且构成吸收芯7纵向尺寸的25%。吸收芯裆区16构成吸收芯7纵向尺寸的50%。吸收芯7的构型和构造也可改变。例如,吸收芯7可具有变化的厚度区、亲水梯度、超吸收梯度、或较低平均密度和较低平均基重采集区。然而,吸收芯的总吸收容量应当与尿布的设计负荷和预期用途相一致。此外,吸收芯的尺寸和吸收容量可变化以适应从婴儿到成人范围内的穿着者。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吸收材料10 (例如,粒状吸收性聚合物材料)可沿着吸收芯7的纵向尺寸非均匀地分布。例如,相对于吸收芯前腰和后腰区17和18而言,每单位面积的吸收芯裆区16可包含更高量的吸收材料10。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吸收芯后腰区18包含不大于O. Olg吸收材料/cm2表面积(即,Og吸收材料/cm2至O. Olg吸收材料/cm2)。在这些实施方案中,吸收芯前腰区17优选地包含至少O. 03g吸收材料/cm2,更优选地至少O. 04g吸收材料/cm2。吸收芯裆区16优选地包含至少O. 04g吸收材料/cm2,更优选地至少O. 05g吸收材料/cm2。吸收材料在相应区域内的量通过确定本区域内的吸收材料的重量并除以区域的总表面积(因此,得到平均量)来计算。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吸收芯后腰区18的每个区域包含不大于O. Olg吸收材料/cm2。而且,吸收芯前腰区17的每个区域可包含至少O. 03g吸收材料/cm2,优选地至少O. 04g吸收材料/cm2,并且吸收芯裆区16的每个区域可包含至少O. 04g吸收材料/cm2,优选地至少O. 05g吸收材料/cm2。在优选的实施方案中,吸收材料10包含至少90%重量,更优选地包含至少95%重量,并且甚至更优选地包含100%重量的粒状吸收性聚合物材料。在一些实施方案中,例如图I所示,吸收芯后腰边缘13从基础结构后腰边缘19纵向偏移至少10%,因为人们发现吸收芯7在一次性尿布的该区域不起作用。根据基础结构6的纵向延伸,确定比例为10%。优选地,吸收芯后腰边缘13从基础结构后腰边缘19纵向偏移至少12%,更优选地偏移至少15%。这些构型使得吸收材料只分布在尿布确实需要吸收液体的那些区域,因此减少了尿布的堆积体积。吸收材料在吸收芯内的数量也可变化。例如,吸收芯可在其纵向方向成型,在主要排放液体的尿布的前半部分提供大部分吸收能力。尽管减少了堆积体积,但人们还是发现,对于有些消费者来说,去除尿布后腰区的吸收材料总是难以接受的。令人惊奇的是,诸如本文描述的顶片提高了产品在消费者中的接受性,因其加强了对吸收性的感知。尿布还可包括设置在顶片8与吸收芯7的面向穿着者侧之间的采集系统,例如位于吸收芯7的覆盖层11与顶片8之间的采集系统。采集系统可直接接触吸收芯7。采集系统可包括单一层或多个层,诸如面向穿着者皮肤的上部采集层20和面向穿着者衣服的下部采集层21。采集系统可用来接收液体涌流,诸如尿液涌流。换句话讲,采集系统可用作液体的暂时贮存器直到吸收芯能够吸收液体为止。采集层可例如包含通过合成纤维诸如聚乙烯(PE)、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或聚丙烯(PP)的气流成网或湿法成网制成的纤维质非织造材料,类似于本发明的吸收芯的覆盖层的情况。用于流体采集层的示例性材料可包括纺粘或梳理非织造材料,或气流成网材料,例如胶乳粘合或热粘合气流成网材料。基重通常可在10g/m2至约60g/m2,或约25g/m2至约40g/m2的范围内。为了将一次性尿布I围绕穿着者保持固定,基础结构后腰区3的至少一部分可由扣紧固件22连结到基础结构前腰区2的至少一部分,以形成一个或多个腿部开口和一个制品腰部。根据某些实施方案,一次性尿布I可配有能够重新闭合的扣紧系统,所述扣紧系统连结到基础结构以便将一次性尿布固定到穿着者身上,或以裤型一次性尿布的形式提供。扣紧系统可包括至少一个扣紧构件22和至少一个着陆区23。在裤型一次性尿布中,制品可包括至少两个侧片以形成裤,所述侧片沿着纵向边缘朝着纵向轴线A接合到底片9和/或顶片8以及沿着它们纵向边缘远离它们的纵向轴线A彼此接合。一次性尿布还可具有腿箍24和/或阻挡箍。适宜的箍描述于例如U. S. 3, 860, 003 ;U. S 4,808,178 和 4,909 ;U. S. 4,695,278 和 4,795,454。一次性尿布还可具有弹性元件 25。组装尿布的方法包括本领域已知的用于构造和配置一次性吸收制品的常规技术。例如,可通过粘合剂的均匀连续层、粘合剂的成图案层、或粘合剂的一排单独线、螺纹或圆点,将底片和/或顶片接合到吸收芯上或将它们相互连接。以商品名为HL-1258或H-2031由明尼苏达州圣保罗的 H. B. Fuller 公司(H. B. Fuller Company, St. Paul,Minnesota)生产的粘合剂已被发现具有令人满意的性能。顶片的干燥性和回渗实施例I购自德国的Fiberweb Corovin Peine公司的单层纺粘(S)非织造材料。非织造材料由聚丙烯制成,具有12g/m2的基重并且与圆形(环形)粘结点热粘合,粘结点中的每一个具有4mm2的表面积,总粘合面积为材料总表面积的21%。粘结点均勻地分布。实施例2购自德国的Fiberweb Corovin Peine公司的单层纺粘(S)非织造材料。非织造材料由聚丙烯制成,具有15g/m2的基重并且与圆形(环形)粘结点热粘合,粘结点中的每一个具有4mm2的表面积,总粘合面积为材料总表面积的21%。粘结点均勻地分布。实施例3购自德国的Fiberweb Corovin Peine公司的单层纺粘(S)非织造材料。非织造材料由聚丙烯制成,具有15g/m2的基重并且与圆形(环形)粘结点热粘合,粘结点中的每一个具有4mm2的表面积,总粘合面积为材料总表面积的21%。粘结点均勻地分布。实施例4(比较实施例)购自德国的Fiberweb Corovin Peine公司的单层纺粘(S)非织造材料。非织造材料由聚丙烯制成,具有15g/m2的基重并且与圆形(环形)粘结点热粘合,粘结点中的每一个具有4mm2的表面积,总粘合面积为材料总表面积的21%。粘结点均勻地分布。顶片干燥件测试顶片干燥性测试可确定顶片中容留的液体量。这项测试模拟了尿布在使用时的性能。本测试应在约22+/-2°C的温度和50+/-5%的相对湿度条件下进行。样本制备和加载试验样本包括吸收芯,所述吸收芯包括采集系统、顶片和底片。包括当前样本的采集系统的吸收芯可在英国以商品名Pampers Active Fit、4号的尿布形式商购获得。在顶片上,标记出一个矩形部分(55mmX 105mm)(在横向上居中),并且55mm宽的矩形部分的前缘设置于距离吸收芯的前缘28mm处。在这些测试方法中使用的合成尿液为去离子水中的O. 9% NaCl溶液。试验样本被平展放置在设备平台上,顶片面朝上。适宜的设备包括可购自意大利FKV S. r. I的设备。一块在其中间具有5cm直径开口的平板放置在样本加载区的样本之上。加载区中心位于在5cm直径开口的下方。样本的加载区确定为距吸收芯的前缘102mm且相对于吸收芯的纵向边缘居中的区域。在样本上施加2. 07kPa的压力。从样本表面之上5cm的高度,用泵(型号为7520-00,由位于美国芝加哥的ColeParmer Instruments公司供应)以15ml/s的流量向试验样本加载75ml的合成尿液的涌流。合成尿液通过装配在平板的5cm开口处的圆筒引向样本。在涌流后的刚好5分钟,以15ml/s的流量再次向样本加载75ml的合成尿液的涌流。如本文所述,以严格5分钟时间的涌流间隔,再实施加载步骤两次。测量在第4次涌流被吸收后10分钟,从样本上剪下标记的顶片矩形(55mmX 105mm)并
放入培养皿中。然后测量顶片和培养皿的重量,并记录为湿重。将培养皿中的标记顶片的矩形部分在60°C的预热烘箱中放置12小时。然后测量顶片和培养皿的重量,并记录为干重。湿重和干重之间的差值被定义为顶片中的液体容留量。已发现具有12至ISgsm基重的顶片表现出可接受的流体保留量。然而,发现较低基重(13至16gsm)的顶片性能甚至更好。
实施例I 实施例2 实施例3 实施例412gsm 15gsm 18gsm 25gsm
顶片中的流体[mg]74.0121.9155.6 419.0回渗测丨试回渗测试可确定尿布在使用时的性能。其测量顶片释放的流体量。高回渗特性是不可取的,因为这样会使穿着者不舒服。测试应当在约22+/-2 的温度和50+/-5%的相对湿度条件下进行。样本制备和加载如上所述,制备和加载样本。测量在实施测试之前,制备胶原膜,所述胶原膜以商品名称COFFI购自NATURINGmbH(Weinhein, Germany)且基重为约28g/m2,所述胶原膜如下制备将胶原膜切割为70mm直径的片状,例如,使用样本切割装置,以及在测试室的受控环境中将膜(见上)均衡至少12小时(使用镊子进行胶原膜的所有夹持操作)。在所述样本加载制备的最后一次涌流被吸收后10分钟时,将试验样本小心地平放在试验台上。将4片预先切割和均衡的胶原材料称重,精确度至少为一毫克,然后居中放置在顶片的加载点上(即,点相对于吸收芯的纵向边缘居中,距吸收芯的前缘102mm),并用直径90mm和厚度约20mm的有机玻璃板盖住。小心地添加一块9. Ikg的重物(也要居中)。经过30+/-2秒后,再次小心地移除重物和有机玻璃板,再次称取胶原膜的重量。干燥胶原片与加载后的湿胶原片之间的差值就是胶原膜吸取的水分,以mg表示。已发现具有12至ISgsm基重的顶片表现出可接受的回渗度。然而发现,较低基重(13至16gsm)的顶片性能甚至更好。
实施例I 实施例2 实施例3 实施例412gsm15gsm18gsm25gsm
回渗全部为 9.1kg/10 分钟[g]0.0410.0410.0520.072本文所公开的量纲和值不应理解为是对所引用的精确值的严格限制。相反,除非另外指明,每个这样的量纲旨在表示所述引用值以及围绕该值功能上等同的范围。例如,所公开的尺寸“40mm”旨在表示“约40mm”。除非明确地不包括在内或换句话讲限制,本文所引用的每篇文献,包括任何交叉引用的或相关的专利或专利申请,均特此全文以引用方式并入本文。任何文献的引用不是对其作为本文所公开的或受权利要求书保护的任何发明的现有技术,或者其单独地或者与任何其它参考文献的任何组合,或者参考、提出、建议或公开任何此类发明的认可。此外,当本发明中术语的任何含义或定义与以引用方式并入的文件中术语的任何含义或定义矛盾时,应当服从在本发明中赋予该术语的含义或定义。尽管已用具体实施方案来说明和描述了本发明,但是对那些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实质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作出许多其它的改变和变型。因此,随附权利要求书中旨在涵盖本发明范围内的所有这些改变和变型。
权利要求
1.一种包括着色顶片的一次性尿布,其中所述顶片具有12gsm至ISgsm的基重并且包括多个粘结点,其中所述粘结点中的每一个具有2_2至5_2的表面积,并且其中所述多个粘结点的累加表面积为所述顶片总表面积的10%至25%。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中所述顶片包含至少20%的热塑性纤维。
3.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中所述顶片具有13gsm至16gsm的基重。
4.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中所述粘结点中的每一个具有2. 5mm2至4. 5mm2的表面积和/或其中所述粘结点的累加表面积为所述顶片总表面积的14%至 22%。
5.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中所述顶片的颜色选自粉红色、红色、蓝色、绿色、橙色、黄色、长春花色以及它们的任何偏色或混合色。
6.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中所述粘结点中的每一个具有选自以下的形状圆形、菱形、椭圆形、矩形、三角形和正方形。
7.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中所述粘结点是热粘结点。
8.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中所述尿布包括-基础结构,所述基础结构具有纵向尺寸、基础结构后腰边缘和基础结构前腰边缘,-设置在所述基础结构中的吸收芯,所述吸收芯具有与所述基础结构的纵向尺寸共延的纵向尺寸、吸收芯后腰边缘和吸收芯前腰边缘,其中所述吸收芯后腰边缘从所述基础结构后腰边缘纵向偏移至少10%,所述10%的偏移基于所述基础结构的纵向尺寸。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中所述吸收芯包括一个或多个吸收结构,其中所述吸收结构中的每一个包括支撑粒状吸收性聚合物材料的非织造基底层,所述粒状吸收性聚合物材料通过热塑性粘合剂组合物固定在所述非织造基底层上,从而在粒状吸收性聚合物材料之上形成纤维性网络。
10.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中所述顶片由非织造材料制成,所述非织造材料包含选自以下的纤维合成纤维以及合成纤维与天然纤维的组合。
11.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中所述顶片为双层纺粘结构。
12.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中所述顶片为三层纺粘结构。
13.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中所述顶片由聚丙烯纤维制成。
14.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中所述多个粘结点均匀地分布在所述顶片的表面上。
15.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中所述顶片与所述尿布的基础结构共延。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一次性尿布。所述尿布包括着色顶片。所述顶片具有12至18gsm的基重并包括多个粘结点。粘结点中的每一个具有2mm2至5mm2的表面积,并且所述多个粘结点的累加表面积为所述顶片总表面积的10至25%。
文档编号A61F13/15GK102958478SQ201180031456
公开日2013年3月6日 申请日期2011年6月16日 优先权日2010年6月25日
发明者T.林纳特, M.施奈德, N.A.赖卡特, B.克鲁斯 申请人:宝洁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