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锚固组件的插入仪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07831阅读:13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锚固组件的插入仪器的制作方法
用于锚固组件的插入仪器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本申请是美国专利申请No. 13/095192的部分继续申请,该美国专利申请No. 13/095192要求美国专利申请No. 61/328251 (申请日为2010年4月27日,Overes)的优先权,该文献如同在这里阐述那样整个结合到本申请中,作为参考。本申请要求美国专利申请No. 61/398699(申请日为2010年6月29日,Overes等)、美国专利申请No. 61/432755(申请日为2011年I月14日,Henrichsen等)、美国专利申请No. 61/461490(申请日为2011年I月18日,Henrichsen等)和美国专利申请No. 61/443142(申请日为2011年I月15日,Overes)的优先权,这些文献如同在这里阐述那样整个结合到本申请中,作为参考。
背景技术
矫形外科手术处理过程通常涉及使用固定装置。通常,在骨或软组织中产生进入孔,合适的固定装置能够固定于其中。除了螺钉,可膨胀固定装置也能够使用,该可膨胀固·定装置以收缩状态插入孔中,并一旦正确定位就转变成膨胀状态。在矫形外科手术处理过程(例如微创腰椎间盘切除术)的一个示例中,神经根病通过外科手术除去突出的髓核来治疗,以便实现神经减压。微创腰椎间盘切除术是目前进行的一种最普通的脊椎外科手术。很多患者发现通过该处理过程而减轻痛苦,但是对于其它人,椎间盘可能通过在环带中的开口而重新突出,从而导致继续疼痛,并可能需要附加外科手术。当前,标准的微创椎间盘切除术技术并不包括封闭环带缺陷,并使得外科医生面临难题。外科医生可以选择除去髓核的、撞上神经的突出部分,这治疗了神经根病,但是增加了剩余髓核通过环带存在的缺陷而手术后重新突出的危险。也可选择,外科医生可以选择进行大范围去除,其中,除了突出部分外,大部分的剩余髓核材料也除去,以便最小化手术后重新突出的危险。不过,手术后椎间盘高度收缩和因此发展成腰痛的危险增加。普通的可膨胀植入件包括具有可膨胀部分的套筒,该可膨胀部分具有多个指状件或可膨胀部件,这些指状件或可膨胀部件由在套筒的周边壁中的中间狭槽或孔而形成;以及压缩元件,该压缩元件延伸穿过套筒的中心孔。压缩元件能够与套筒的前端连接,从而在朝着套筒的后端拉动所述压缩元件时,所述指状件或可膨胀部件径向向外弯曲,以便使得所述可膨胀部分从它的收缩状态转变成它的膨胀状态。

发明内容
根据一个实施例,一种插入仪器设置成在目标位置推出至少一个锚固件。该锚固件包括锚固件本体,该锚固件本体有基本沿细长方向延伸的基体。基体限定了沿细长方向间隔开的多个开口。锚固件还包括驱动部件,该驱动部件穿过至少两个开口编织。插入仪器包括套管,该套管限定了细长开口,该细长开口的尺寸设置成接收锚固件本体。插入仪器还包括推动器部件,该推动器部件可插入套管内,并设置成按压至细长开口中,以便将锚固件本体从套管中推出至目标位置。当拉伸力沿基本沿细长方向的方向施加给驱动部件时,锚固件本体沿细长方向收缩,并沿相对于细长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膨胀。


当结合附图阅读时将更好地理解前面的概述以及后面对本申请的示例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为了示例说明目的,附图中表示了示例实施例。不过应当知道,本申请并不局限于附图所示的确切结构和手段。附图中图IA是包括一对锚固件本体的锚固组件的示意侧视图,该对锚固件本体横跨解剖缺陷植入,并表不处于第一结构;图IB是图IA中所示的锚固组件的示意侧视图,表示了锚固件本体处于膨胀结构和处于接近位置;图IC是包括图IA中所示的锚固件本体和连接器部件的锚固组件的侧视图,该连·接器部件设置成附接锚固件本体的驱动部分,表示了锚固件本体处于第一结构;图ID是图IC中所示的锚固组件的侧视图,表示了连接器部件利用处于膨胀结构的锚固件本体紧固;图IE是与图IC类似的锚固组件的侧视图,但是包括成一体的连接器部件;图IF是图IE中所示的锚固组件的侧视图,表示了连接器部件利用处于膨胀结构的锚固件本体紧固;图IG是包括一对根据可选实施例构成的锚固件本体的锚固组件的示意侧视图,表不横跨解剖缺陷植入和处于第一结构;图IH是图IG中所示的锚固组件的示意侧视图,表示了锚固件本体处于膨胀结构和处于接近位置;图2A是包括第一锚固件和第二锚固件的锚固组件的侧视图,该第一锚固件和第二锚固件在解剖缺陷的相对侧植入解剖结构中,并表示处于第一结构;图2B是图2A中所不的锚固组件的侧视图,表不第一锚固件和第二锚固件处于相应的膨胀结构;图2C是图2A中所示的锚固组件的侧视图,该锚固组件包括使得第一锚固件附接在第二锚固件上的连接器部件;图3A是固定成套器具的侧视图,该固定成套器具包括至少一个锚固件和插入仪器;图3B是图3A中所示的固定成套器具的截面侧视图;图4A是根据可选实施例构成的固定成套器具的剖视图,表示处于第一旋转状态;图4B是图4A中所示的成套器具沿线4B-4B的截面侧视图;图4C是图4A中所示的固定成套器具的截面侧视图,但是表示处于第二旋转状态,其中一对孔对齐;图4D是图4C中所示的固定成套器具沿线4D-4D的侧剖图;图5A是插入仪器在装配过程中的侧剖图;图5B是图5A中所示的插入仪器的侧剖图,但是表示装配后;图5C是图5B中所示的插入仪器的手柄的侧剖图;图是图5C中所示的手柄的透视图;图6是根据另一实施例构成的固定成套器具的侧视图7A是包括根据可选实施例构成的插入仪器的固定成套器具的透视图,该插入仪器包括外壳和从该外壳伸出的套管,仪器表不处于第一结构,其中第一锚固件本体和第二锚固件本体装载在插入仪器中;图7B是图7A中所示的插入仪器的套管的放大透视图;图7C是图7A中所示的插入仪器的外壳的侧剖图;图7D是图7A中所示的插入仪器的套管的放大侧剖图;图8A是图7A中所示的固定成套器具 的透视图,表示插入仪器处于第二位置,以便将第二锚固件本体从插入仪器推出,该第二锚固件本体表示处于第一结构;图8B是图8A中所示的插入仪器的套管的放大透视图;图8C是图8A中所示的外壳的侧剖图;图8D是图8A中所示的套管的侧剖图;图9A是图8A中所示的固定成套器具的透视图,表示插入仪器处于偏离位置;图9B是图9A中所示的插入仪器的套管的放大透视图;图9C是图9A中所示的插入仪器的外壳的侧剖图;图9D是图9A中所示的插入仪器的套管的侧剖图;图9E是图9A中所示的固定成套器具的透视图,表示第二锚固件本体处于膨胀结构;图IOA是图9A中所示的固定成套器具的透视图,表示在完成中间冲程时插入仪器处于中间位置;图IOB是图IOA中所示的插入仪器的套管的放大透视图;图IOC是图IOA中所示的插入仪器的外壳的侧剖图;图IOD是图IOA中所示的插入仪器的套管的侧剖图;图IlA是图IOA中所示的固定成套器具的透视图,表示插入仪器在中间冲程之后在完成第二冲程的第一部分时;图IlB是图IlA中所示的插入仪器的套管的放大透视图;图IlC是图IlA中所示的插入仪器的外壳的侧剖图;图IlD是图IlA中所示的插入仪器的套管的侧剖图;图12A是图IlA中所示的固定成套器具的透视图,表示插入仪器处于完成第二冲程的第二部分时的第三位置,从而将第一锚固件本体从插入仪器中推出,该第一锚固件本体表不为处于第一结构;图12B是图12A中所示的插入仪器的套管的放大透视图;图12C是图12A中所示的插入仪器的外壳的侧剖图;图12D是图12A中所示的插入仪器的套管的侧剖图;图12E是固定成套器具的、类似于图12A的透视图,但是表示第一锚固件本体处于膨胀结构;图12F是图12A中所示的插入仪器的外壳的侧剖图,在股线保持机构释放之后;图13A是图7A中所示的插入仪器的透视图,其中一部分除去,以便表示当仪器处于第一位置时的引导系统;图13B是图8A中所示的插入仪器的透视图,表示当仪器处于第二位置时的引导系统;图13C是图9A中所示的插入仪器的透视图,其中一部分除去,以便表示当插入仪器处于偏离位置时的引导系统;图13D是图IOA中所示的插入仪器的透视图,其中一部分除去,以便表示当插入仪器处于中间位置时的引导系统;图13E是图IlA中所示的插入仪器的透视图,其中一部分除去,以便表示当插入仪器完成第二冲程的第一部分时的引导系统;图13F是图12A中所示的插入仪器的透视图,其中一部分除去,以便表示当插入仪 器完成第二冲程的第二部分时的引导系统;图13G是图13A中所示的引导系统的导轨的透视图;图14A是根据一个实施例构成的连接组件的透视图;图14B是图14A中所示的连接组件的侧剖图,表示处于第一操作模式;图14C是图14B中所示的连接组件的侧剖图,表示处于在第一操作模式和第二操作模式之间的过渡;图14D是图14C中所示的连接组件的侧剖图,表示处于第二操作模式;图15A是根据另一实施例构成的插入仪器的侧剖图,表示连接组件布置在第一操作模式;图15B是图15A中所示的连接组件沿线15B-15B的剖切端视图;图15C是图15A中所示的插入仪器的侧剖图,但是表示连接组件从第一操作模式向第二操作模式过渡;图I 是图15C中所示的连接组件沿线lro-MD的剖切端视图;图15E是图15C中所示的插入仪器的侧剖图,但是表示连接组件处于第二操作模式;图16A是图IG中所示的锚固组件的示意侧视图,该锚固组件包括根据可选实施例的拉伸股线,表示一个锚固件本体以第一结构植入;图16B是图16A中所示的锚固组件的示意侧视图,但是表示植入的锚固件本体处于膨胀结构;图16C是图16B中所不的锚固组件的不意侧视图,表不另一锚固件本体以第一结构植入;图16D是图16C中所示的锚固组件的示意侧视图,表示另一锚固件本体处于膨胀结构;图16E是图16D中所示的锚固组件的示意侧视图,表示锁定部件的锁定;图16F是图16E中所示的锚固组件的示意侧视图,表示处于最终装配结构;图17A是根据一个实施例构成的股线保持组件的透视图,表示可释放的锁定部件;图17B是图17A中所示的股线保持组件的透视图,表示固定的锁定部件;图17C是图17A中所示的股线保持组件的透视图,该股线保持组件与促动器可操作地连接;图17D是图17C中所示的股线保持组件的透视图,表示处于释放位置;
图18A是如图IG中所示的锚固组件的示意侧视图,该锚固组件包括根据可选实施例构成的一对拉伸股线,表不锚固件本体处于第一结构;图18B是如图18A中所示的锚固组件的示意侧视图,但是表示锚固件本体处于膨胀结构;图18C是如图18B中所示的锚固组件的示意侧视图,表示锁定部件的驱动和解剖间隙的接近;图18D是如图18C中所示的锚固组件的示意侧视图,表示锁定部件的锁定;图18E是图18D中所示的锚固组件的示意侧视图,表示处于最终装配结构;图19A是根据另一实施例构成的插入仪器的保持组件的示意侧剖图,表示处于锁 定结构;图19B是图19A中所示的插入仪器的保持组件的示意侧剖图,表示处于开锁结构;图19C是与如图12C中所示的插入仪器类似的插入仪器的外壳的侧剖图,但是该插入仪器包括根据可选实施例构成的保持组件;图20A是根据另一实施例包括切割组件的插入仪器的侧剖图,表示切割组件处于脱开位置;图20B是如图20A中所示的插入仪器的侧剖图,但是表示切割组件处于接合位置;图2IA是如图20A中所示的插入仪器的侧剖图,但是包括根据另一实施例构成的切割组件,其表示处于脱开位置;图21B是如图21A中所示的插入仪器的侧剖图,但是表示切割组件处于接合位置;图22A是图7A中所示的插入仪器的透视图,但是根据可选实施例构成,表示处于
第一位置;图22B是如图22k中所示的插入仪器的侧视图;图22C是图22B中所示的插入仪器的侧视图,但是表示处于第二位置;图22D是图22C中所示的插入仪器的侧视图,但是表示处于第三位置;图23A是与图7A中所示的插入仪器类似构成的插入仪器的透视图,但是根据另一实施例构成,且表不处于第一位置;图23B是图23A中所示的插入仪器的柱塞的透视图;图23C是图23A中所示的插入仪器的远端的透视图;图23D是图23A中所示的插入仪器的各个部件的透视图,包括图23B中所示的柱塞、推杆和一对第一连接部件;图23E是设置成与图23D中所示的第一连接部件接合的第二连接部件的透视图;图23F是图23A中所示的插入仪器的透视图,表示处于第二位置;图23G是图23F中所示的插入仪器的透视图,表示处于中间位置;图23H是图23G中所示的插入仪器的透视图,表示处于第三位置;图24A是包括以并排关系布置的第一推动器组件和第二推动器组件的插入仪器的透视图,表示各推动器组件处于第一位置;
图24B是图24A中所示的插入仪器在第一锁定凸片从第一推动器组件上除去之后的透视图;图24C是图24B中所示的插入仪器在第一推动器组件驱动至第二位置之后的透视图;图24D是图24C中所示的插入仪器在第二锁定凸片从第二推动器组件上除去之后的透视图;图24E是图24D中所示的插入仪器在驱动交换(swap)促动器之后的透视图;图24F是图24E中所示的插入仪器在第二推动器组件驱动至第二位置之后的透视图;图25A是图24A中所示的插入仪器的部件的透视图,表示各第一推动器组件和第·二推动器组件处于第一位置;图25B是图25A中所示的插入仪器的部件在第一推动器组件已经驱动至第二位置之后的透视图;图25C是图25B中所示的插入仪器的部件在驱动交换促动器之后的透视图;图2 是图25C中所示的插入仪器的部件在第二推动器组件已经驱动至第二位置之后的透视图;图26A是根据一个实施例构成的保持组件的透视图;图26B是图26A中所示的保持组件的一部分的放大透视图;图27A是根据另一实施例构成的插入仪器的透视图,该插入仪器包括以并排关系布置的第一推动器组件和第二推动器组件,表示各推动器组件处于第一位置;图27B是图27A中所示的插入仪器在第一推动器组件驱动至一位置结构之后的透视图;图27C是图27B中所示的插入仪器的部件在交换促动器从第一位置驱动至驱动位置之后的透视图;图27D是图27C中所示的插入仪器在第二推动器组件驱动至第二位置之后的透视图;图28A是图27A中所示的插入仪器的部件的透视图,表示交换促动器处于第一位置;图28B是图28A中所示的插入仪器的部件的透视图,表示交换促动器处于第二位置;图29A是根据另一实施例构成的插入仪器的透视图,该插入仪器包括以并排关系布置的第一推动器组件和第二推动器组件,表示各推动器组件处于第一位置;图29B是图29A中所示的插入仪器的端视图;图29C是图29A中所示的插入仪器的透视图,表示第一推动器组件处于第二位置;图29D是图29C中所示的插入仪器在交换促动器从第一位置驱动至第二位置之后的透视图;图29E是图29D中所示的插入仪器在锁定凸片从第二推动器组件上除去之后的透视图29F是图29E中所示的插入仪器的透视图,表示第二推动器组件处于第二位置;图29G是图29D中所示的插入仪器的示意剖视端视图,表示交换促动器的一部分;图30A是根据另一实施例构成的插入仪器的透视图,该插入仪器包括第一和第二可往复运动套管,附图表示外壳的一部分切除,以便露出插入仪器的内部部件;图30B是图30A中所示的插入仪器的往复运动组件的透视图,该往复运动组件设
置成往复驱动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
图30C是图30B中所示的往复运动组件的驱动部件的透视图;图30D是选择柱塞接合组件的透视图,该选择柱塞接合组件设置成使得柱塞在与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可操作连通之间选择地运动;以及图31是插入仪器的透视图,其中,根据另一实施例,套管限定了侧部推出口。
具体实施例方式首先参考图1A-1B,锚固组件20能够包括至少一个可膨胀锚固件22,例如第一可膨胀锚固件22a和第二可膨胀锚固件22b,该可膨胀锚固件22再包括相应锚固件本体28a和28b,该锚固件本体设置成固定在解剖位置,该解剖位置能够由至少一个解剖结构24来限定。解剖结构24能够由例如人或其它动物的解剖体或者固定或设置成固定在人或其它动物的解剖体上的植入件来限定。解剖体能够由组织限定,该组织能够包括骨和软组织中的至少一个,例如腱、韧带、软骨、椎间盘的环带等。根据一个实施例,该至少一个解剖结构24能够限定在间隙(例如间隙24c)的相对侧的第一和第二目标解剖位置24a和24b。因此,间隙24c能够布置在解剖结构中,并能够例如限定解剖缺陷,或者能够布置在不同解剖结构之间。第一锚固件和第二锚固件22a和22b能够插入或以其它方式驱动到或插入在间隙24c的相对侧的相应第一和第二目标解剖位置24a和24b,并随后朝向彼此拉动,以便使得间隙24c接近。也可选择或者另外,锚固组件20设置成将辅助结构固定在解剖结构上。在该方面,还应当知道,锚固组件20能够根据需要包括任意数目的锚固件22。各锚固件本体28a、28b能够包括相应的可膨胀部分36a、36b和驱动部件37a、37b,例如驱动股线38a、38b,该驱动部件37a、37b设置成驱动相应可膨胀部分36a、36b (因此驱动相应锚固件本体28a、28b)从图IA中所示的第一结构至图IB中所示的膨胀结构,在该第一结构,锚固件本体28a、28b首先布置在目标解剖位置,在该膨胀结构,相应的锚固件本体28a、28b能够固定在解剖结构24上。因此,锚固件22a和22b的锚固件本体28a、28b能够穿过在相应目标解剖位置24a和24b处的开口 23插入,该开口 23能够例如在将锚固件本体28a和28b传送给相应目标解剖位置24a和24b时产生,例如通过将锚固件本体28a、28b插入至相应目标解剖位置24A和24b。当处于第一结构时,锚固件本体28的可膨胀部分36沿细长方向34延伸,以便限定初始距离D1,该初始距离如沿细长方向34从近端39a测量至远端39b。初始距离Dl能够根据需要为在一定范围内的任意长度,该范围有下端,该下端能够限定为大约5_,也可选择为大约10mm,还可选择为大约20mm,还可以选择为大约24. 5mm,且该范围有上端,该上端能够限定为大约50mm,也可选择为大约40mm,还可选择为大约30mm,还可以选择为大约
25.Smnin而且,当处于第一结构时,可膨胀部分36限定了初始最大厚度Tl,该初始最大厚度Tl沿第二方向35延伸,该第二方向35相对于细长方向34基本垂直。初始最大厚度Tl能够根据需要来定尺寸。如图IB中所示,当可膨胀部分36处于膨胀结构时,可膨胀部分36沿细长方向34收缩(例如压缩或缠结)至第二距离D2,如沿细长方向34从近端39a测量至远端39b。第二距离D2能够小于初始距离D1。当可膨胀部分36沿细长方向收缩时,例如当它从第一结构驱动至膨胀结构时,可膨胀部分36沿第二方向35膨胀至第二最大厚度T2,该第二最大厚度T2大于初始最大厚度Tl。第二最大厚度T2沿第二方向35延伸,该第二方向35基本垂直于细长方向34。沿第二方向35的最大厚度Tl和T2能够限定为这样,即锚固件本体28不能沿第 二方向35限定分别比该最大厚度Tl和T2更大的厚度。应当知道,当可膨胀部分36驱动至膨胀结构时,例如由于可膨胀部分36在处于膨胀结构时的结构,近端和远端39a和39b能够改变在可膨胀部分36上的位置。不过,当可膨胀部分36处于膨胀结构时,近端和远端39a和39b继续限定可膨胀部分36的最近侧端和最远侧端,从而当可膨胀部分36处于膨胀结构时,沿细长方向34的距离D2线性地限定于可膨胀部分36的近端和远端39a和39b之间。第一锚固件和第二锚固件22a和22b的各驱动股线38能够彼此附接。例如,第一锚固件22a的驱动股线38能够与第二锚固件22b的驱动股线38成一体。也可选择,如后面参考图2A-C更详细所述,第一锚固件22a的驱动股线38能够与第二锚固件22a的驱动股线38分开,从而第一锚固件和第二锚固件22a和22b的驱动股线38随后使用任意合适的连接器部件63而直接或间接地附接。连接器部件63能够与驱动股线38a和38b中的任意一个或两个成一体,或者能够单独地附接在各驱动股线38a和38b上。根据一个实施例,各第一锚固件和第二锚固件22a和22b的驱动股线38a和38b限定了至少一个相应的驱动部分131a和131b,且还能够包括至少一个相应的附接部分133a和133b。驱动部分131a和131b各自设置成接收驱动力,该驱动力使得各锚固件22a和22b从第一结构驱动至膨胀结构。根据不例实施例,第一锚固件和第二锚固件的驱动股线38a和38b的附接部分133a和133b设置成彼此附接,以便横跨间隙24c,并将第一锚固件本体28a附接在第二锚固件本体28b上。附接部分133a和133b能够相互成一体,或者使用任意合适的连接器部件而彼此附接。而且,根据示例实施例,驱动部分131a和131b也能够限定附接部分,该附接部分设置成在驱动力F施加于驱动部分131a和131b上之前或之后以任意合适方式来彼此附接。因此,各锚固件22a和22b的附接部分133a和133b设置成使得相应锚固件与另一锚固件(例如其它锚固件的附接部分)附接。而且,第一锚固件22a的驱动部分131a设置成使得相应锚固件22a与第二锚固件22b附接。根据示例实施例,第一锚固件22a的驱动股线38a的附接部分133a与第二锚固件22b的驱动股线38b的附接部分133b成一体,尽管应当知道,第一锚固件和第二锚固件22a_b的附接部分133a_b能够相互分开和彼此附接,如后面更详细所述。继续参考图1A-B,一旦锚固件22a_b的可膨胀部分36a_b驱动至膨胀结构,驱动股线38a-b能够处于拉紧。例如,根据一个实施例,接近力AF能够施加在第一锚固件和第二锚固件22a_b的驱动股线38a_b的驱动部分131a_b中的任意一个或两个上,从而在第一锚固件和第二锚固件22a_b的驱动股线38a_b中引起拉紧,以便施加偏压力,该偏压力将第一锚固件和第二锚固件22a和22b朝向彼此拉动。因此,当间隙24c布置在第一锚固件和第二锚固件22a和22b之间时,锚固件22 a和22b响应偏压力朝向彼此的运动将使得间隙24c接近,在某些实施例中,该间隙24c能够是解剖缺陷,例如如上所述的组织缺陷。而且,当驱动股线38a_b在缺陷24接近之后保持拉紧时,防止锚固件本体28a_b穿过相应的目标位置24a - b从解剖组织退回,该退回可能允许解剖缺陷24c打开。因此,一旦间隙24c接近,第一锚固件22a的驱动股线38a就能够附接在第二锚固件22b的驱动股线38b上,以便保持在第一锚固件和第二锚固件22a和22b之间的拉紧,并防止第一锚固件和第二锚固件22a和22b分离。锚固件本体28a和28b能够通过以任意适合产生多个开口 43 (这些开口 43延伸穿过相应锚固件本体28a和28b)的方式编织任意合适基体来构成,所述基体例如股线,例如缝合股线。第一和第二驱动股线38a和38b能够沿锚固件本体28a和28b的细长方向34穿过至少两个开口 43来编织。根据图1A-1F中所不的实施例,第一和第二驱动股线38a和38b与相应第一锚固件本体和第二锚固件本体28a和28b成一体。根据其它实施例,第一和第二驱动股线38a和38b表示为分离形式,并附接在相应第一锚固件本体和第二锚固件本体28a和28b上(见图2C)。根据其它实施例,第一和第二驱动股线38a和38b中的一个与相应锚固件本体成一体,而第一和第二驱动股线38a和38b中的另一个与相应锚固件本体分尚,并附接在该相应锚固件本体上。根据第一和第二驱动股线38a和38b表不和介绍为与相应第一锚固件本体和第二锚固件本体28a和28b成一体的实施例,应当知道,第一和第二驱动股线38a和38b能够可选地与相应第一锚固件本体和第二锚固件本体28a和28b分离并附接于其上,除非另外说明。而且,根据第一和第二驱动股线38a和38b表示和介绍为与相应第一锚固件本体和第二锚固件本体28a和28b分离并附接于其上的实施例,应当知道,第一和第二驱动股线38a和38b能够可选地与相应第一锚固件本体和第二锚固件本体28a和28b成一体,除非另外说明。参考图1C-1F,锚固组件20能够包括至少一个连接器部件63,该连接器部件63设置成连接锚固件22,并使得偏压力能够施加给至少一个锚固件22a和22b,该偏压力将锚固件22a和22b拉向一起,从而使得解剖缺陷24接近。连接器部件63能够与一个或两个第一锚固件和第二锚固件22a和22b成一体,例如与一个或两个第一和第二驱动股线38a和38b成一体,能够与一个或两个第一锚固件本体和第二锚固件本体成一体,或者能够与一个或两个第一锚固件和第二锚固件22a和22b分离和(直接或间接地)附接在其上。例如,连接器部件63能够与第一锚固件和第二锚固件22a和22b分离和附接于它们之间,如后面更详细所述。尽管这里根据多个实施例介绍了连接器部件63,但是应当知道,锚固组件20能够可选地包括任意合适的连接器部件,该连接器部件设置成将第一锚固件22a附接在第二锚固件22b上。锚固组件20能够包括与相应驱动股线38a和38b成一体的连接器部件63。如上所述,各第一锚固件本体和第二锚固件本体28a和28b能够植入相应第一和第二目标解剖位置24a和24b,该第一和第二目标解剖位置24a和24b布置在间隙24c的相对侧,如图2A中所示。各第一和第二驱动股线38a和38b能够基本沿细长方向34接收驱动力F,该驱动力使得相应的第一锚固件本体和第二锚固件本体28a和28b (特别是相应可膨胀部分36a和36b)从第一结构驱动至膨胀结构,以便将第一锚固件本体和第二锚固件本体28a和28b固定在相应第一和第二目标解剖位置24a和24b。施加在各驱动股线38a和38b上的驱动力F能够呈不同驱动力的形式,或者能够是相同的驱动力。例如,参考图1C-1D,连接器部件63能够设置为辅助连接器部件77,该辅助连接器部件77是与一个或两个第一和第二驱动股线38a和38b分离的连接器部件,并设置成使第一和第二驱动股线38a和38b彼此附接。例如,辅助连接器部件77能够由任意合适的金属、塑料或者任意可选的可生物相容材料来制造,并能够设置为本体146,该本体146能够为柔性或刚性,并设置成在锚固件22a和22b之间的位置处附接在第一和第二驱动股线38a和38b中的任意一个或两个上,特别是附接在驱动部分131a-b上。例如,各第一和第二驱动部分131a-b能够穿过本体146缝合,并绕本体146系住,以便限定绳结148,该绳结148能够从开锁结构驱动至锁定结构。第一和第二驱动部分131a-b在绳结148处于开锁结构时可·相对于本体146滑动,并在绳结148处于锁定结构时将对于相对本体146的滑动固定。本体146能够根据需要限定任意形状,例如基本圆柱形,并能够根据需要为柔性或基本刚性。在手术中,驱动部分131a_b能够沿远离解剖结构24的方向穿过本体146缝合,并绕本体146系住,以使得相应绳结148处于开锁结构。本体146能够定向成使得它的长轴149的朝向基本平行于解剖结构24。当驱动股线38a和38b处于拉紧时,本体146能够沿第一和第二驱动股线38a和38b沿箭头150的方向朝着解剖结构24平移,这使得驱动股线38a和38b沿由箭头152所示的相反方向相对于本体146平移。当本体146沿驱动股线38a和38b朝着间隙24c平移时,本体146向驱动股线38a和38b施加驱动力F,从而使得锚固件22a和22b从第一结构驱动至膨胀结构。当在锚固件22a和22b已经驱动至它们的膨胀结构之后本体146进一步朝着间隙24c平移时,本体146向驱动股线38a和38b中的至少一个或两个施加接近力AF,该接近力AF将锚固件22a和22b中的至少一个或两个朝向另一个向内拉动,从而使得间隙24c接近。在该方面,应当知道,接近力AF能够是驱动力F的继续。也可选择,驱动力F能够在本体146上游的位置处施加给驱动股线38a和38b,或者在将驱动股线38a和38b附接在本体146上之前施加。然后,绳结148能够收紧,以便将第一和第二驱动股线38a和38b固定在本体146上,因此也相互固定,以便防止第一锚固件和第二锚固件22a和22b分离。一旦间隙24c接近,本体146 (因此绳结148)能够沿解剖结构24的外表面布置。也可选择,本体146的尺寸能够设置成一旦间隙24c接近就使得本体146的一部分(因此绳结148)布置在接收锚固件本体28a和28b的开口 23中。因此,绳结148能够布置在解剖结构24的后面,或者能够嵌入解剖结构24中。本体146因此能够限定滑动部件47,该滑动部件47允许第一和第二驱动股线38a和38b中的一个相对于第一和第二驱动股线38a和38b中的另一个滑动,以便使得间隙24c接近,还能够限定锁定部件64,该锁定部件64使得第一和第二驱动股线38a和38b相互固定,例如对于将允许第一锚固件本体和第二锚固件本体28a和28b分离的相对运动。下面参考图1E-1F,锚固组件20能够包括一对连接器部件63a和63b,该对连接器部件63a和63b设置成将驱动部分131a和131b中的至少一个或两个附接至相应附接部分133a和133b上。根据示例实施例,驱动股线38a和38b由公共驱动部件例如公共股线来限定,该公共驱动部件能够为辅助股线33,该辅助股线33与第一锚固件本体和第二锚固件本体28a-b的至少一个(例如一对或多个)开口分离和穿过该开口编织,以使得相应附接部分133a和133b相互成一体。因此,根据示例实施例,第一和第二驱动股线38a和38b相互成一体。锚固组件20能够包括第一和第二连接器部件63a和63b,该第一和第二连接器部件63a和63b由驱动股线38a和38b来限定,并设置成使得驱动部分131a和131b附接在公共股线的其它位置上,并因此彼此附接。根据示例实施例,第一和连接器部件63a能够使得相应第一驱动部分131a与辅助股线33的另一位置(该另一位置与第一驱动部分131a间隔开)附接。同样,第二和连接器部件63b能够使得相应第二驱动部分131b与辅助股线33的另一位置(该另一位置与第二驱动部分131b间隔开)附接。例如,根据示例实施例,第一连接器部件63a使得第一驱动部分131a与第一附接部分133a附接,第二连接器部件63b使得第二驱动部分131b与第二附接部分133b附接。
因此,可以说,至少一个连接器部件(例如第一和第二连接器部件63a和63b)能够使得第一和第二驱动部分131a和131b与辅助股线33的相应其它位置附接,以便使得第一和第二驱动部分131a和131b彼此附接,例如通过附接部分133a和133b中的至少一个或两个来间接地附接。还可以说,第一连接器部件63a使得第一驱动股线38a的一部分与驱动股线38a的另一位置可操作地附接,且第二连接器部件63b使得第二驱动股线38b的一部分与第二驱动股线38b的另一位置可操作地附接。也可选择,应当知道,第一和第二连接器部件63a和63b能够使得相应第一和第二驱动部分131a和131b与锚固件本体28附接,例如在相应的第一端部部分和第二端部部分52和54附接。尽管驱动股线38a和38b表示为彼此分离,但是也可选择,驱动股线38a和38b能够彼此附接,例如通过这里所述类型的任意合适连接器部件63,以便限定外部连接器股线。根据示例实施例,各第一和第二连接器部件63a和63b能够设置为由辅助股线33限定的相应绳结66a和66b。根据不例实施例,第一绳结66a包括支柱端68,该支柱端68能够由第一驱动股线38a的驱动部分131a来限定;以及自由端70,该自由端70能够包括由第一附接部分133a的第一端部137a来限定的静止部分70a和由第一附接部分133a的第二端部139a来限定的自由部分70b。第一端部137a能够布置在绳结66a和第一锚固件本体28a之间,第二端部139a能够布置在绳结66a和第二连接器部件63b之间。也可选择,自由部分70b能够由第二驱动股线38b的附接部分133b来限定。根据一个实施例,第二绳结66b包括支柱端68,该支柱端68能够由第二驱动股线38b的驱动部分131b来限定;以及自由端,该自由端能够包括由第二附接部分133b的第一端部137b来限定的静止部分70a和由第二附接部分133b的第二端部139b来限定的自由部分70b。第一端部137b能够布置在绳结66b和第二锚固件本体28b之间,第二端部139b能够布置在绳结66b和第一连接器部件63a之间。也可选择,自由部分70b能够由第一驱动股线38a的附接部分133a来限定。附接部分133a和133b表示为相互成一体,尽管应当知道,附接部分133a和133b能够根据需要分离和彼此附接。各第一和第二绳结66a和66b能够限定相应滑动部件47,该滑动部件47允许相应支柱端68相对于自由端穿过平移。因此,滑动部件47允许第一和第二驱动部分131a和131b相对于第一和第二附接部分133a和133b平移,例如当绳结66a和66b处于开锁结构时响应施加的驱动力F,从而驱动相应锚固件本体28a和28b从第一结构至膨胀结构。各绳结66还限定了锁定部件64,该锁定部件64能够驱动至锁定结构,以便将锚固件22a和22b中的至少一个或两个固定在它们的相应偏压位置。例如,拉伸锁定力能够施加给绳结66a和66b的自由端的自由部分70b,以便防止驱动部分131a和131b相对于附接部分133a和133b穿过绳结66a和66b平移。第一和第二绳结66a和66b能够沿辅助股线33间隔开固定距离L,从而当锚固件本体22a和22b插入相应目标解剖位置24a和24b时,间隙24c保持接近。例如,间隙24c能够在绳结66a和66b插入相应目标解剖位置24a和24b之前进行接近。在手术中,一旦第一锚固件和第二锚固件22a和22b植入在相应第一和第二目标解剖位置24a和24b,绳结66a-b能够处于开锁结构,从而驱动力F施加给相应驱动股线38a_b(例如驱动部分131a_b)将使得相应锚固件本体28a_b从第一结构驱动至膨胀结构。然后,拉伸锁定力能够对着相应绳结66a_b而施加给相应附接部分133a_b,以便驱动绳结66a_b至它们的锁定结构,并使得锚固件22a_b保持在它们的膨胀结构。 在第一和第二绳结66a和66b之间的距离L能够基本等于或小于在目标解剖位置24a和24b之间的距离,从而当第一锚固件和第二锚固件22a和22b在解剖体后面膨胀并由辅助股线33连接时,将使得间隙24c接近,从而在驱动股线38a和38b中引起的拉紧力将使得间隙24c保持接近。尽管第一和第二连接器部件63a-b能够设置为相应绳结66,但是应当知道,第一和第二连接器部件63a和63b中的任意一个或两个能够可选地设置为这里所述任意类型的任意合适锁定部件63或者任意合适可选结构的锁定部件。例如,连接器部件63a_b中的至少一个或两个能够限定拼接件,因此,相应驱动股线38a_b能够通过另一驱动股线38a-b或它自身来拼接,且在驱动锚固件22a和22b之后连接器股线处于拉紧中,以便施加压缩力,该压缩力防止锚固件股线38a-b平移。应当知道,锚固件本体28a和28b能够根据需要根据任意合适实施例来构成。例如,下面参考图1G-H,各锚固件本体28a和28b能够包括孔眼90,该孔眼90从相应可膨胀部分36a和36b的远端伸出。驱动股线38能够设置为与锚固件本体28分离的辅助股线33。驱动股线能够穿过锚固件本体28a和28b编织,并能够延伸穿过相应孔眼90a和90b,以便限定当锚固件本体28a和28b从第一结构驱动至膨胀结构时孔眼90a和90b穿过相应锚固件本体28a和28b运行的通路。因此,辅助股线33能够使得第一锚固件本体28a附接在第二锚固件本体28b上,还能够设置成接收驱动力F,该驱动力F使得锚固件本体28a和28b一旦植入相应目标解剖位置24a和24b就从第一结构驱动至膨胀结构。如上所述,锚固组件20能够包括任意合适的连接器部件63,该连接器部件63能够设置成附接在第一和第二驱动部分131a和131b上,从而使得第一和第二驱动股线38a和38b彼此附接,还使得锚固件22a和22b彼此附接。第一和第二驱动股线38a和38b表示为相互成一体,并因此限定公共驱动股线。也可选择,第一和第二驱动股线38a和38b能够相互分离,并以任意合适方式彼此附接。根据图IG-H所示的实施例,连接器部件63由第一和第二驱动股线38a和38b来限定并与其成一体。因此,驱动股线38a和38b的驱动部分131a和131b彼此直接附接。连接器部件63能够在接头125处限定滑动部件47和锁定部件64。例如,连接器部件63能够限定绳结66,该绳结66能够根据需要构成,并能够由驱动股线38a和38b中的一个或两个来限定。因此,连接器部件63的至少一部分能够与驱动股线38a和38b中的至少一个或者两个成一体。第一和第二驱动股线38a和38b中的一个能够限定绳结66的支柱端68,第一和第二驱动股线38a和38b中的另一个能够限定绳结66的自由端70。根据示例实施例,第一驱动股线(例如第一驱动部分131a)限定了支柱端68,第二驱动股线38b (例如第二驱动部分131b)限定了自由端70。在向驱动股线38a和38b施加拉紧力(该拉紧力将第一锚固件和第二锚固件22a和22b朝向彼此偏压,并使得间隙24c接近)之前,第一和第二驱动股线38a和38b能够系成绳结66。一旦形成绳结66,且当绳结66处于开锁结构中时,驱动力F能够施加给驱动股线38a和38b,特别是施加给驱动部分131a-b,以便驱动相应可膨胀部分36从第一结构至膨胀结构。然后,接近力AF能够施加给第一驱动股线38a的末端部分135a (该末端部分 135a限定了支柱股线68),从而使得支柱端68穿过绳结66滑动,并将相应锚固件(例如第一锚固件22a)拉向另一锚固件(例如第二锚固件22b)。一旦间隙24c已经接近,自由端70的自由股线70b (例如由第二驱动股线38b的末端部分135b限定)能够置于拉紧中,以便锁定绳结66,并防止第一驱动股线38a穿过绳结66平移,从而使得驱动股线38a和38b在拉紧中固定。尽管连接器部件63能够设置为绳结66,但是应当知道,连接器部件63能够可选地根据这里所述的任意实施例来设置,或者根据需要设置为任意合适的可选连接器。下面参考图2A-C,如上面对于图IA-B所述,锚固组件120能够包括第一锚固件和第二锚固件22a和22b。第一锚固件22a包括第一锚固件本体28a,该第一锚固件本体28a基本沿细长方向34延伸,并限定多个第一开口 40a,这些第一开口 40a延伸穿过第一锚固件本体28a。第一锚固件22a还包括第一驱动股线38a,该第一驱动股线38a延伸穿过至少一个开口 40a,例如多个开口,并设置成接收驱动力F,该驱动力F使得第一锚固件本体28a以上述方式从第一结构驱动至膨胀结构。第一驱动股线38a能够与第一锚固件本体28a分离,并附接于其上(例如穿过其开口编织),或者能够与第一锚固件本体28a成一体,并延伸穿过第一锚固件本体28a的开口。第二锚固件22b包括第二锚固件本体28b,该第二锚固件本体28b基本沿细长方向34延伸,并限定延伸穿过第二锚固件本体28b的多个第二开口 40b。第二锚固件22b还包括第二驱动股线38b,该第二驱动股线38b延伸穿过至少一个开口 40b,例如多个开口,并设置成接收驱动力F,该驱动力F使得第二锚固件本体28b以上述方式从第一结构驱动至膨胀结构。第二驱动股线38b能够与第二锚固件本体28b分离,并附接于其上(例如穿过其开口编织),或者能够与第二锚固件本体28b成一体,并延伸穿过第二锚固件本体28b的开口。根据图2A-B所不的实施例,第一和第二驱动股线38a和38b与相应第一锚固件本体和第二锚固件本体28a和28b成一体。根据其它的实施例,第一和第二驱动股线38a和38b表示为与相应第一锚固件本体和第二锚固件本体28a和28b分离,并附接于其上。根据其它的实施例,第一和第二驱动股线38a和38b中的一个与相应锚固件本体成一体,第一和第二驱动股线38a和38b中的另一个与相应锚固件本体分离,并附接于其上。根据第一和第二驱动股线38a和38b表不和介绍为与相应第一锚固件本体和第二锚固件本体28a和28b成一体的实施例,应当知道,第一和第二驱动股线38a和38b能够可选地与相应第一锚固件本体和第二锚固件本体28a和28b分离,并与它们附接,除非另外表示。而且,根据第一和第二驱动股线38a和38b表不和介绍为与相应第一锚固件本体和第二锚固件本体28a和28b分离并与它们附接的实施例,应当知道,第一和第二驱动股线38a和38b能够可选地与相应第一锚固件本体和第二锚固件本体28a和28b成一体,除非另外表示。继续参考图2C,锚固组件20能够包括至少一个连接器部件63,该连接器部件63设置成连接锚固件22,并允许向锚固件22a和22b中的至少一个施加偏压力,该偏压力将锚固件22a和22b拉向一起,从而使得解剖缺陷24接近。连接器部件63能够与第一锚固件和第二锚固件22a和22b中的一个或两个成一体,例如与第一和第二驱动股线38a和38b中的一个或两个成一体,能够与第一锚固件本体和第二锚固件本体中的一个或两个成一体,或者与第一锚固件和第二锚固件22a和22b中的一个或两个分离和进行附接(直接或间接)。例如,连接器部件63能够与第一锚固件和第二锚固件22a和22b分离和附接在它们之间,如后面更详细所述。尽管连接器部件63在这里根据多个实施例来介绍, 但是应当知道,锚固组件20能够可选地包括任意合适的连接器部件,该连接器部件设置成使得第一锚固件22a附接在第二锚固件22b上。驱动股线38a-b中的至少一个或两个能够设置成接收接近力AF,该接近力AF将第一锚固件和第二锚固件22a和22b中的至少一个朝着另一个偏压,以便使得间隙24c接近。锚固组件20能够包括连接器部件63,该连接器部件63与相应驱动股线38a和38成一体。如上所述,各第一锚固件本体和第二锚固件本体28a和28b能够植入相应第一和第二目标解剖位置24a和24b,该第一和第二目标解剖位置24a和24b布置在间隙24c的相对侦牝如图2A中所示。各第一和第二驱动股线38a和38b能够接收基本沿细长方向34的驱动力F,该驱动力使得第一锚固件本体和第二锚固件本体28a和28b (特别是相应可膨胀部分36a和36b)从第一结构驱动至膨胀结构,以便将第一锚固件本体和第二锚固件本体28a和28b固定在相应第一和第二目标解剖位置24a和24b。施加在各驱动股线38a和38b上的驱动力F能够呈不同驱动力的形式,或者如后面更详细所述,能够是相同的驱动力。下面参考图2B, —旦第一锚固件本体和第二锚固件本体28a和28b固定在相应第一和第二目标解剖位置24a和24b上,接近力AF能够施加在第一驱动部分和第二驱动部分38a和38b中的至少一个或两个上并基本沿朝着相应第一锚固件本体和第二锚固件本体28a和28b中的另一个的方向,该方向也能够朝向相应间隙24c。因此,接近力AF能够具有朝向相应第一锚固件本体和第二锚固件本体28a和28b中的另一个的方向分量,例如能够完全朝向第一锚固件本体和第二锚固件本体28a和28b中的另一个。同样,接近力AF能够有朝向间隙24的方向分量,例如完全朝向间隙24c。因此,接近力AF将锚固件本体28a和28b中的至少一个或两个朝向锚固件本体28a和28b中的另一个偏压至相应偏压位置,以便使得间隙24c接近。再参考图2C,连接器部件63能够限定滑动部件47和锁定部件64 (该锁定部件64使得第一和第二连接器驱动股线38a和38b附接在一起,例如在接头125处)中的至少一个或两个。因此,应当知道,滑动部件47和锁定部件64中的至少一个能够同样使得第一驱动股线38a附接在第二驱动股线38b上。根据一个实施例,连接器部件63能够在第一和第二驱动股线38a和38b处于拉紧之后附接第一和第二驱动股线38a和38b,以便使得间隙24c保持在接近状态。部件63能够驱动至锁定结构,以便防止或阻止第一锚固件和第二锚固件22a和22b分离,该分离将使得间隙24c从接近状态打开。也可选择或者另外,在向驱动股线38a和38b施加接近力AF以及使得驱动股线38a和38b处于拉紧之前(因此在使得间隙24c接近之前),连接器部件63能够使得第一和第二驱动股线38a和38b彼此附接。根据特定实施例,连接器部件63由第一和第二驱动股线38a和38b限定,并与它们成一体,且能够设置为滑动和锁定绳结,该滑动和锁定绳结能够在开锁结构和锁定结构之间重复,在该开锁结构,驱动股线38a和38b中的一个相对于另一个滑动,以便使得间隙24c接近,在该锁定结构,防止驱动股线38a和38b穿过绳结相对彼此滑动。连接器部件63在接头125处限定了滑动部件47和锁定部件64中的至少一个。因此,可以说,连接器部件63能够直接或间接地将第一和第二驱动股线38a和38b附接在一起。下面参考图3A,固定组件250能够包括锚固组件20 (例如至少一个锚固件22)以及插入仪器252,该插入仪器252设置成将锚固件22置入解剖结构24中,如图IA-B中所
示。应当知道,固定成套器具250能够包括至少一个或多个(直到全部)这里单独描述的锚固件22,它们彼此附接,或者设置成根据这里所述的任意实施例来彼此附接。插入仪器252能够包括具有中心开口 256的套管254以及第一推动器部件例如柱塞或推杆258,该柱塞或推杆258可同轴地插入中心开口 256中。套管254具有尖锐尖端260和从该尖端260轴向延伸的狭槽268。套管254能够基本直地延伸,如图所示,或者能够弯曲,或者根据需要限定任意合适形状,以便推出锚固件本体28。而且,插入仪器252包括手柄262,该手柄262有操作杆264。手柄262的一端可拆卸地附接在套管254上,且操作杆264可拆卸地附接在柱塞258上。柱塞258的外径等于套管254的中心开口 256的内径。在后端处,套管254的中心开口成圆锥形设置,从而它朝着在进口 266处的套管254的后端扩大。因此,锚固件22的锚固件本体28能够在它的第一结构中穿过圆锥形进口 266插入套管254的中心开口 256中,从而锚固件本体28能够压缩。当通过向前按压柱塞258而将锚固件本体28压出套管254时,锚固件本体28能够径向膨胀,例如沿第二方向35(见图1A-B),从而它能够在拉伸力施加在驱动股线38上以便收紧锚固件本体28时由套管254的前表面来保持,驱动股线38引导穿过狭槽268,从而它能够在套管254插入解剖结构24中时被引导在套管254旁边。针头270附接在驱动股线38的自由端处,当锚固件22的锚固件本体28驱动至膨胀结构和固定在解剖结构24上时,该针头能够用于完成外科手术处理过程。参考图3B,柱塞258的外径或者(可选的)截面尺寸能够小于套管254的中心开口256的内径或截面尺寸。因此,当柱塞258插入套管254的中心开口 256中时,锚固件22的驱动股线38能够引导通过套管254的中心开口 256。通过驱动在手柄262处的操作杆264,柱塞258能够在套管254中向前推动锚固件22,直到锚固件本体28在套管254的尖端260处从中心开口 256中出来。一旦锚固件本体28定位在中心开口 256中,驱动股线38就能够在套管254的后端处往回拉动,以使得锚固件本体28能够在空腔256中驱动至它的膨胀结构。参考图4A-D,柱塞258能够限定中心孔272,锚固件22的驱动股线38能够引导穿过该中心孔272。而且,套管254具有在它的尖端260和后端之间延伸的第一纵向孔274,从而套管254在它的整个长度上有狭槽。第二纵向孔276在柱塞258上在该柱塞258的前端和后端之间延伸,从而柱塞258也在它的整个长度上有狭槽。如图4B中所示,当套管254相对于柱塞258处于第一旋转位置时,套管254的第一纵向孔274与柱塞258的第二纵向孔276径向相对。在套管254的第一旋转位置中,锚固件22的驱动股线38由中心孔272保持。一旦锚固件22的锚固件本体28固定在患者身体的空腔中,通过向后拉动锚固件22的驱动股线38,套管254就能够相对于柱塞258旋转至第二旋转位置(图4D)。在套管254的第二旋转位置,套管254的第一纵向孔274与柱塞258的第二纵向孔276对齐,且插入仪器252能够从锚固件22的驱动股线38上释放。图5A-D表示了图3A至4D的插入仪器252的实施例的手柄262以及套管254与手柄262的附接。手柄262的上端部分包括槽278,套管254能够插入该槽278中;以及弹簧部件例如片簧279,以便提供可释放的弹簧锁,该弹簧锁设置成使得套管254可释放地附接在手柄262上。柱塞258的后端能够卡入布置在操作杆264的上端处的弹性叉280中。参考图6,插入仪器52能够包括深度控制管282,该深度控制管282在套管254·上面滑动;以及夹持元件284。插入仪器52通过将锚固件22插入套管254中和插入柱塞258进行术前准备。一旦锚固件22和柱塞258插入,多个夹持元件284中的任意一个都通过将第一凸片286卡扣在套管254的后部部分上而附接在插入仪器252的后端上。为了防止柱塞258相对于套管254意外移动,夹持元件284包括第二凸片288,该第二凸片288抵靠套管254的后端;以及第三凸片290,该第三凸片290抵靠在柱塞258后端处的扩大部分。在使用插入仪器252之前,从套管254上拆卸夹持元件284,且手柄262附接在套管254上,插入仪器252能够以这里所述的方式操作。下面参考图IA和7A-D,根据可选实施例构成的插入仪器300设置成将至少一个锚固件绳结(例如第一锚固件绳结和第二锚固件绳结22a和22b)传送给相应目标位置,例如目标位置24a和24b (图1A)。插入仪器表示为沿纵向轴线302 (该纵向轴线302基本沿纵向方向L延伸)是细长的,并限定了近端304和相对的远端306,该远端306沿纵向轴线302与近端304间隔开。因此,可以知道,术语〃远侧〃和〃近侧〃以及它们的衍生词分别是指更靠近远端306和近端304的空间方位。而且,方向术语〃下游〃和〃上游〃以及它们的衍生词分别是指从近端304朝向远端306延伸的方向以及从远端306朝向近端304延伸的方向。插入仪器300还沿侧向方向A和横向方向T延伸,该侧向方向A基本垂直于纵向方向L,该横向方向T基本垂直于纵向方向L和侧向方向A。还可以说,侧向方向和横向方向A和T相对于纵向轴线302径向延伸。因此,术语〃径向向外〃和〃径向向内〃以及它们的衍生词分别是指离开和朝向纵向轴线302的方向,并能够根据需要与侧向和横向同义使用。插入仪器300包括外壳308,该外壳308能够提供手柄;以及套管310,该套管310由外壳308支承,并沿中心轴线309从外壳308向远侧伸出。套管310和外壳308能够相对平移地固定在一起。中心轴线309能够纵向延伸,因此能够与插入仪器300的纵向轴线302共线,或者能够相对于插入仪器300的纵向轴线302偏离。套管310基本直地延伸,如图所示,但是也可选择能够弯曲,或者根据需要限定任意合适的可选形状。套管310限定了细长开口 312,该细长开口 312能够沿纵向是细长的,或者根据需要沿任意其它方向或方向组合是细长的,该细长开口 312的尺寸设置成接收至少一个锚固件绳结,例如第一和第二锚固件绳结22a和22b。插入仪器300还能够包括偏压部件例如管塞314,该管塞314布置在细长开口 312中,从而第一绳结锚固件本体28a布置在套管310中并在管塞314上游的位置处,第二绳结锚固件28b布置在套管310中并在管塞314下游的位置处。因此,管塞314还提供了使得第一锚固件本体28a沿纵向方向与第二锚固件本体28b分离的分隔器。第一锚固件本体和第二锚固件本体28a和28b沿纵向轴线302堆叠在仪器300中。套管310限定了远侧尖端311,该远侧尖端311设置成刺穿在目标位置的组织,以便将至少一个锚固件传送至目标位置。插入仪器300还包括柱塞316,该柱塞316由外壳308支承,并从外壳308向近侧伸出。柱塞316设置成从图7A-D中所示的初始或第一位置沿第一冲程向远侧平移至图8A-D中所示的第二位置,从而使得管塞314向远侧偏压第二锚固件22b,以便将第二锚固件22b推出套管310,例如从基本纵向穿过尖端311延伸的远侧排出口 442推出。一旦第二锚固件22b推出排出口 442,柱塞316就设置成沿第二冲程的第一部分(图IlA-C中所示)和沿第二冲程的第二部分(图12A-C中所示)进一步向远侧平移,从而推杆330 (见图7)向远侧偏压第一锚固件本体28a,以便将第一锚固件22a推出套管310 (例 如从排出口 442推出)进入第一目标解剖位置22a。也可选择,如后面更详细所述,套管310能够限定侧部排出口 318 (后面参考图31介绍),该侧部排出口 318设置成沿相对于中心轴线309成角度偏离的方向将第一锚固件本体和第二锚固件本体28a和28b推出套管310。插入仪器300能够设置为这样,在沿中间冲程从偏离位置运动至中间位置之前(如图10A-D中所示),柱塞316从第二位置向远侧运动至偏离位置(如图9A-D中所示)。因此,柱塞316能够从第二位置运动至偏离位置,运动至中间位置和最终运动至第三位置(如图12A-D中所示)。根据示例实施例,柱塞316在沿第二冲程平移至第三位置之前从第二位置旋转至中间位置。例如,柱塞316能够在沿第二冲程的第二部分运动(如图12A-D中所示)之前沿第二冲程的第一部分运动(如图IlA-D中所示)。驱动力能够在各锚固件已经推出后分别施加给第一锚固件和第二锚固件22a和22b的驱动部分131a和131b,或者能够可选地在两个锚固件22a和22b都推出之后施加。锚固件22a和22b能够根据需要以任意方式彼此附接,例如横跨间隙24c附接。下面特别参考图7A-C,外壳308限定了本体320,该本体320限定了至少一个径向外侧壁322,例如多个连接壁,这些连接壁能够为任意尺寸和形状,该本体还限定了近侧壁324和相对的远侧壁326。该至少一个外侧壁322、近侧壁324和远侧壁326至少局部限定了内部328,该内部328能够与套管310的细长开口 312流体连通。套管310附接在外壳308的远侧壁326上,并因此固定在外壳308上。套管310从外壳308向远侧延伸至尖端311。尖端311能够向远侧逐渐变小,从而套管310限定了渐缩的远端。例如,尖端311能够为圆锥形,也就是尖端311能够限定为圆锥形的一部分,能够限定圆锥形形状,或者根据需要为任意合适的可选形状。插入仪器300还能够包括支承套筒313,该支承套筒313在与外壳308交接处至少局部包围套管310,并沿套管310的长度的一部分向远侧延伸。支承套筒313提供了结构支承,并向套管310提供刚性。柱塞316限定了 远端316a,该远端316a布置在内部328中;本体部分316b,该本体部分316b从远端316a向近侧延伸和伸出外壳308的近侧壁324 ;以及近端316c,该近端316c能够限定布置在外壳308外部的抓紧部分。插入仪器300还包括第一推动器组件317,该第一推动器组件317能够包括柱塞316和第一推动器部件,例如推杆330,该推杆330直接或间接地附接在柱塞316的远端316a上。推杆330能够附接在柱塞316上(例如与柱塞316成一体,或者根据需要通过任意合适紧固件或中间装置而分开地附接在柱塞316上)。例如,根据示例实施例,柱塞的远端316a附接在保持壳体392上,如后面参考图17更详细所述。推杆330附接在保持壳体392上,因此附接在柱塞316上。推杆330能够从柱塞316向远侧伸入套管310的开口 312中,并伸出外壳308的远侧壁326。应当知道,对柱塞316和推杆330中的至少一个或者两个的说明能够用于第一推动器组件317。例如,对于固定或连接在柱塞316和推杆330中的至少一个或者两个上的结构的说明能够说成分别固定或连接在第一推动器组件317上。因为推杆330可平移地固定在柱塞316上,因此柱塞316向近侧和向远侧的运动使得推杆330同样向近侧和向远侧运动。推杆330限定了布置在套管310的开口 312中的远端330a。因此,推杆330的远端330a设置成当插入仪器300处于第一位置时支承抵靠第一锚固件22a,如在图7A-D中所示。推杆330的远端330a设置成当插入仪器300处于第一位置时以及当柱塞316和(因此)推杆330从第一位置向远侧平移至第二位置时将支承抵靠第一锚固件22a,从而推杆330将第一锚固件22a推出插入仪器300和推入相应目标位置 24a中。当在第一锚固件本体28a已经被推出和支承抵靠解剖结构24之后,拉伸力基本沿锚固件本体28a的细长方向施加在相应驱动部件37a上时,锚固件本体28a沿第二方向35膨胀,该第二方向35相对于锚固件本体28a的细长方向34垂直(例如见图1A-B)。插入仪器300还能够包括第二推动器组件333,该第二推动器组件333包括附接部件331,例如轴环332,该轴环332绕柱塞316延伸,并日纟够至少局部环绕柱塞316 ;以及第二推动器部件,例如推管334,该推管334从轴环332向远侧延伸,并至少局部环绕推杆330。推管334能够附接在轴环332上(例如与轴环332成一体,或者根据需要通过任意合适紧固件而分开地附接在轴环332上)。因此,推管和轴环332中的至少一个或两个的说明能够用于第二推动器组件333。例如,对于固定或连接在推管334和轴环332中的至少一个或两个上的结构的说明能够说成分别固定或连接在第二推动器组件333上。推管334能够包括管塞314,该管塞314能够限定推管334的远端。根据示例实施例,推管334能够中空,以便限定纵向细长开口 335,且推杆330的外径小于开口 335的直径,从而推杆330布置在推管334的细长开口 335内。应当知道,这里介绍为限定直径的结构能够选择地限定任意构造的截面,该截面能够是圆形或可选择地成形,因此能够限定任意截面尺寸,该截面尺寸能够是直径或者不是。套管310能够包含第一锚固件本体和第二锚固件本体28a和28b。例如,推管334能够包含在管塞314上游的位置处的第一锚固件本体28a,且套管310能够包含在管塞314的远侧位置处(因此在第一锚固件本体28a的远侦D的第二锚固件本体28b。插入仪器300能够包括力传递部件336,该力传递部件336能够从轴环332的远端径向向内延伸,从而推杆330穿过力传递部件336或从力传递部件336向远侧延伸。力传递部件336能够抵靠轴环332,或者能够固定在轴环332的远端上。力传递部件336还能够抵靠或固定在推管334的近端上。当力传递部件336抵靠轴环332和推管334中的一个或两个时,I)轴环332的向远侧运动将向远侧偏压力传递部件,这又向远侧偏压推管334 (包括管塞314);以及2)轴环332的向近侧运动并不向近侧偏压推管334。当力传递部件336附接在轴环332和推管334上时,I)轴环332的向远侧运动将向远侧偏压力传递部件336,这又向远侧偏压推管334 (包括管塞314);以及2)轴环332的向近侧运动将向远侧偏压力传递部件336,该力传递部件336再向远侧偏压推管334(包括管塞314)。不管力传递部件336抵靠还是固定在轴环332和推管334上,都能够说成轴环332可平移地连接推管334,从而轴环332的向远侧平移使得推管334向远侧平移。
轴环332和(因此)推管334 (包括管塞314)设置成可选择地与第一推动器组件317相对平移地连接和脱开,并设置成可选择地与外壳308相对平移地连接和脱开。例如,在第一结构中,轴环332可平移地固定在柱塞316上,因此也固定在推杆330上。而且,在第一结构中,轴环332与外壳308可平移地脱开,因此也可与套管310可平移地脱开。因此,在第一结构中,柱塞316和推杆330相对于外壳308和套管310的向近侧和向远侧运动使得轴环332相应地相对于外壳308和套管310向近侧和向远侧运动。应当知道,在第一结构中,推杆330与推管334平移连接,从而推杆330和推管334 —前一后地平移,例如在第一冲程中,从而使得推管334将第二锚固件本体28b推出套管310,如后面更详细所述。如上所述,当在第二锚固件本体28b推出之后拉伸力基本沿第二锚固件本体28b的细长方向施加给相应驱动部件37b时,第二锚固件本体28b沿与锚固件本体28b的细长方向34垂直的第二方向35膨胀(例如参见图IA - B)。在第二结构中,轴环332与柱塞316可平移地脱开,因此与推杆330脱开,并与外壳308可平移地连接,因此与套管310连接。因此,在第二结构中,柱塞316和推杆330相对于轴环332、外壳308和套管310向近侧和向远侧运动。应当知道,在第二结构中,在第一冲程之后,推杆330与推管334可平移地脱开,从而使得推杆330例如在第二冲程的至少一部分中相对于推管334和(因此)管塞314向远侧平移,因此使得推杆330将第一锚固件本体28a推出套管310,如后面更详细所述。下面参考图13A-G,插入仪器300包括引导系统329,该引导系统329可操作地连接外壳308和推管334,以便引导在外壳308和推杆330之间的相对运动。根据示例实施例,引导系统329包括互补的第一引导部件和第二引导部件338和340,该第一引导部件和第二引导部件338和340分别连接在外壳308和轴环332之间。根据示例实施例,在第一冲程和第二冲程的第一部分中,第一引导部件和第二引导部件338和340配合,以便引导柱塞316 (和推杆330)和轴环332 (和推管334) —前一后地相对于外壳308运动。在该方面,应当知道,第一引导部件和第二引导部件338和340在第一冲程和第二冲程的第一部分中可操作地连接在柱塞316和轴环332之间。根据示例实施例,在第二冲程的第二部分中,第一引导部件和第二引导部件338和340配合,以便引导柱塞316和推杆330相对于轴环332 (和推管334)和外壳308的运动。在该方面,应当知道,第一引导部件和第二引导部件338和340在第二冲程的第二部分中可操作地连接在外壳308和轴环332之间。根据示例实施例,第一引导部件和第二引导部件338和340中的一个提供为伸入轴环332和外壳308中的一个内的导轨342,另一个引导部件338和340提供为伸入导轨342内的引导销344,从而引导销344在导轨342内行进,从而使得轴环332与外壳308操作连接。根据示例实施例,第一引导部件338提供为导轨342,该导轨342由轴环332承载和限定,第二引导部件340提供为引导销344,该引导销344可平移地固定在外壳308上,并伸入导轨342中。例如,引导销344径向伸入或穿过外壳308的侧壁322进入导轨342中。根据示例实施例应当知道,导轨342能够由外壳308承载和限定,引导销344能够可平移地固定在轴环332上。根据图13G所示的实施例,导轨342限定了 狭槽339,该狭槽339径向伸入轴环332中,但是并不穿过轴环332 ;以及轴环332的基部341,该基部341位于狭槽339的径向内端处。导轨342限定了 第一引导部分,例如第一导轨部分342a;第二引导部分,例如第二导轨部分342b,该第二导轨部分342b相对于第一导轨部分342a (例如径向)偏离;以及倾斜中间引导部分,例如倾斜中间导轨部分342c,该中间导轨部分342c使得第一导轨部分342a与第二导轨部分342b连接。因此,当柱塞316从第一位置平移至第二位置时,引导销344设置成在第一冲程中沿第一轨道部分342a运行。特别是,第二导轨部分342a限定了第一或远端342a’、相对的第二或近端342a〃以及在远端342a和近端342a〃之间的偏离位置342a’ 〃。偏尚位置342a’ 〃与在第一导轨部分342a和第二导轨部分342b之间延伸的中间导轨部分342c对齐。一旦引导销344从近端342a〃平移至偏离位置342a’ 〃,引导销344就能够在柱塞316旋转至中间位置时沿中间轨道部分342c朝着第二轨道部分342b运行。当柱塞316进一步朝着第三位置平移时,引导销344能够随后沿第二轨道部分342b向远侧 运行。第一和第二导轨部分342a和342b基本纵向延伸,从而轴环332在第一冲程中相对于外壳308向远侧平移将使得引导销344和导轨342相对彼此平移。根据图13A-B所示的不例实施例,导轨342相对于引导销344向远侧平移,从而使引导销344在柱塞316和轴环332的第一冲程中沿第一导轨部分342a向近侧平移。一旦完成第一冲程且第二锚固件本体28b从套管310推出,引导销344就布置在第一导轨部分342a的近端342〃处。轴环332限定了在第一导轨部分342a的近端处的止动部件。因此,引导销344与轴环332干涉,从而防止柱塞316和轴环332相对于外壳308进一步向远侧平移。因此,防止用户在推出第二锚固件本体28b之后通过使得柱塞316继续向远侧平移而无意中推出第一锚固件本体28a。应当知道,在第一冲程中,引导销344从远侧位置342a’(图13A中所示)平移经过偏离位置342a’ 〃(图13C中所示)至近端342a"(见图13B)。当引导销344处于偏离位置342a" !时,推管344相对于远侧排出口 442略微向近侧凹进(见图9D)。当引导销344运动至近端342a’’时,推管344相对于排出口 442向远侧平移(见图8D)。如图8A和9A进一步所示,插入仪器300包括弹簧部件365,该弹簧部件365能够是卷簧,它在固定于外壳308(例如在外壳308的远侧壁326处)上的弹簧座381和力传递部件336之间延伸。因此,弹簧部件365可操作地连接在外壳308和第二推动器组件333之间。当第二推动器组件333与第一推动器组件317相对平移地连接时,弹簧部件365在外壳308和第一推动器组件317之间操作连接。当柱塞316沿第一冲程向远侧平移时,弹簧部件365提供了偏压轴环332和(因此)柱塞316的力。因此,参考图13B-C, —旦引导销344处于在第一导轨部分342a的近端342a"处的第二位置时,弹簧力偏压轴环332运动,以使得引导销344从第一导轨部分342a的近端342a〃向远侧朝着第一轨道部分342a的远端342a’平移。不过,如后面更详细所述,轨道342包括基部341,该基部341与引导销344从偏离位置342a’ 〃沿远侧方向的运动干涉。当引导销344处于偏离位置342a’ 〃时,推管334的管塞314相对于远侧排出口 442向近侧凹入或者基本对齐(见图9D),从而管塞314不会超过远侧排出口 442向远侧延伸。
下面参考图13C-D,柱塞316在它沿中间冲程运行时能够沿箭头A的方向旋转。插入仪器300限定了键318,该键318可将柱塞316和轴环332旋转连接。根据示例实施例,键318提供为柱塞316和轴环332的互补平表面,该互补平表面防止柱塞316相对于轴环332旋转。因此,柱塞316沿箭头A的方向的旋转使得轴环332同样沿箭头A的方向旋转。因此,当完成第一冲程时,柱塞316的旋转使得引导销344从第一轨道部分342a沿中间冲程、沿中间轨道部分342c运行至第二轨道部分342b的远端。下面参考图13D-E,一旦引导销344布置在第二轨道部分342b中,柱塞316和轴环332沿第二冲程的第一部分的进一步平移将使得引导销344相对于外壳308向远侧平移,直到引导销344运行至第二轨道部分342b的近端。轴环332限定了在第二导轨部分342b的近端处的止动部件,该止动部件防止轴环332继续相对于外壳308向远侧运动。可以说,轴环332限定了在第一轨道部分和第二轨道部分342a和342b的末端处的止动部件。下面参考图13E-F,如后面更详细所述,一旦引导销344运行至第二轨道部分342b的近端,柱塞316沿第二冲程的第二部分进一步向远侧平移将从轴环332脱开,从而柱塞316和推杆330相对于轴环332、推管334和外壳308平移。柱塞316设置成在第二冲程的 第二部分中相对于轴环332和外壳308向远侧平移,直到柱塞的远端316c抵靠外壳308,例如在近侧壁324处,从而完成第二冲程,并将第二锚固件本体28b推出套管,如图12A-C中所示。下面特别参考图13G,轨道342的基部341限定了在第一轨道部分342a处的第一基部部分341a、在第二轨道部分342b处的第二基部部分341b以及在中间轨道部分342c处的中间基部部分341c。基部341有比其它部分更深的部分,从而当引导销344沿轨道行进时,声音和触觉反馈中的至少一个或两个能够由用户检测,以便指示轴环332和(在一些示例中)柱塞316已经完成冲程或一部分冲程。基部341还能够提供防止引导销344沿轨道342的一部分向近侧运动的止动件。例如,第一基部部分341a限定了第一或远侧第一基部部分341a’和比远侧第一基部部分341a’深的第二或近侧第一基部部分341a"。第一基部部分341a限定了边缘346a,该边缘346a布置在近侧第一基部部分341a’和远侧第一基部部分341a〃之间。边缘346a能够径向延伸,或者沿具有朝着纵向轴线302延伸的径向分量的方向延伸。弓I导销344能够限定支柱344a和弹簧部件345,该弹簧部件345连接在外壳308和支柱344a之间,并将支柱344a偏压至轨道342中和抵靠基部341。因此,当轴环332和柱塞316沿第一冲程运动时,在引导销344相对于第一轨道部分342a向近侧运动时,引导销344的远侧部分344b在引导销344运行至远侧第一基部部分341a〃时沿远侧第一基部部分341a’运动和越过边缘346a。当引导销344运行越过边缘346a,并通过弹簧部件345的弹簧力而偏压抵靠轨道341时,能够向用户发出柱塞316和轴环332已经完成第一冲程的触觉和声音反馈中的至少一个。边缘346a能够布置在第一轨道部分的偏离位置342a'"处,从而一旦引导销344已经沿第一基部部分341a运行至第一轨道部分342a的近端342a〃,边缘346a就将防止弹簧部件365的力使得引导销344相对于第一轨道部分342a的偏离位置342a’ 〃向近侧平移。而是,因为引导销344抵靠边缘346a,因此弹簧部件365的偏压力使得引导销344与中间轨道部分342c对齐,并处于要沿中间冲程运动或旋转的位置。继续参考图13G,中间基部部分341c限定了第一或近侧中间基部部分341c’和第二或远侧中间基部部分341c〃,该第二或远侧中间基部部分341c〃比近侧中间基部部分341c’更深。远侧中间基部部分341c〃能够与第二基部部分341b对齐。中间基部部分341c限定了边缘346c,该边缘346c布置在近侧中间基部部分341a’和远侧中间基部部分341a〃之间。也可选择,中间基部部分341c能够没有远侧部分,从而边缘346c布置在中间基部部分341c和第二基部部分341b之间。边缘346c能够径向延伸,或者沿具有朝着纵向轴线302延伸的径向分量的方向延伸。当引导销344的远侧部分344b在中间冲程和第二冲程之间的过渡过程中越过边缘346c运行,并与第二轨道部分342b对齐时,能够向用户发出柱塞316和轴环332已经完成中间冲程并处于要沿第二冲程的第一部分运动的位置的触觉和声音反馈中的至少一个。而且,一旦引导销344定位在第二轨道部分342b中,边缘346c将防止柱塞316沿与箭头A的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图13C)。第二基部部分341b限定了第一或近侧第二基部部分341b’和第二或远侧第二基部部分341b〃,该第二或远侧第二基部部分341b〃比近侧第二基部部分341b’更深 。远侧第二基部部分341b〃能够布置在第二轨道部分342b的远侧末端处。第二基部部分341b限定了布置在近侧第二基部部分341b’和远侧第二基部部分341b〃之间的边缘346b。边缘346b能够径向或者沿具有朝着纵向轴线302延伸的径向分量的方向延伸。当引导销344的远侧部分344b在边缘346b上面运行时,能够向用户发出柱塞316和轴环332已经完成第二冲程的第一部分的触觉和声音反馈中的至少一个。该反馈能够表示柱塞316与轴环332脱开,并能够独立于轴环332地沿第二冲程的第二部分平移,如后面将介绍。而且,一旦柱塞316和轴环332已经脱开,边缘346b就防止引导销344沿第二轨道部分342b向近侧运动。下面参考图7C和图14A-D,插入仪器300包括连接组件350,该连接组件350设置成在第一操作模式和第二操作模式之间重复。在第一操作模式中,连接组件350在第一冲程中将第一推动器部件(表示为推杆330)和第二推动器部件(表示为推管334)相对平移地可平移地固定。在第一操作模式中,连接组件350将推杆330可释放和可可平移地固定在推管334上,从而在第二操作模式中,连接组件350使得推杆330与推管334脱开,以使得推杆330能够在第一冲程之后相对于推管334向远侧平移,例如在第二冲程中。而且,在第二操作模式中,连接组件350能够将推管334可平移地固定在外壳308上,从而施加在柱塞316上的向远侧平移力使得柱塞316和(因此)推杆330相对于推管334和(因此)轴环332向远侧平移。根据示例实施例,在第一推动器组件317的第一冲程、第一推动器组件317的中间冲程和第一推动器组件317的第二冲程的第一部分,连接组件350处于第一操作模式。根据示例实施例,当第一推动器组件317在第二冲程的第一部分和第二冲程的第二部分之间转变时,连接组件350转变至第二操作模式。根据示例实施例,当第一推动器组件317沿第二冲程的第二部分和第二冲程的第二部分平移时,连接组件350处于第二操作模式。根据示例实施例,连接组件350能够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连接部件352,该第一连接部件352表不为径向伸入第一推动器组件317 (例如柱塞316)内的第一凹口 354。根据不例实施例,连接组件350还能够包括至少一个第二连接部件356,该第二连接部件356表示为径向延伸穿过第二推动器组件333 (例如轴环332)的槽道358。连接组件350还能够包括至少一个第三连接部件360,该第三连接部件360表示为由外壳308承载的第二凹口362。例如,插入仪器300能够包括内部壳体325,该内部壳体325由外壳308承载,例如由外壳308的近侧壁324承载。根据示例实施例,第二凹口 362径向向外伸入内部壳体325中。也可选择,第二凹口 362能够径向向外伸入外壳308中。而且,根据示例实施例,当柱塞316处于图7C和14B中所示的第一位置时,第二凹口 362相对于槽道358布置在远侧。当柱塞316处于图7A和13A中所不的第一位置时,第二凹口 362还能够相对于槽道358径向偏离。也可选择,第二凹口 362能够相对于第二凹口 362径向对齐(例如当轨道342不包括中间轨道部分342c时),还能够可选地为环形,以便根据需要外接外壳308的径向内表面。连接组件350还能够包括至少一个第四连接部件368,该第四连接部件368表示为锁栓370,该锁栓370的尺寸设置成局部装配至各第一凹口 354、第二凹口 362中。根据示例实施例,锁栓370由轴环332承载,并设置为片簧371,该片簧371布置在槽道358中,该·槽道358能够提供为轴环332的基本U形孔或切口,以便限定片簧371。片簧371载有径向向内的凸起373,该凸起373的尺寸设置成装配至柱塞316的第一凹口中。锁栓370的尺寸还能够设置成布置在槽道358中,并柔性地径向向内和向外。因此,锁栓370能够沿槽道358在第一凹口 354 (图14B)和第二凹口 362 (图14D)之间运行。根据示例实施例,连接组件350在引导销344处于第一轨道部分342a中时处于第一操作模式,并当引导销344从第一轨道部分342a运行至中间轨道部分342c时保持在第一操作模式,还当引导销344沿第二轨道部分342b的一部分运行时保持在第一操作模式。特别是,第一凹口 354和槽道358以及锁栓370的凸起371能够定位成在引导销344伸入第一轨道部分342a、中间轨道部分342c以及第二轨道部分342b的一部分中的任意和全部(如图所示)中时径向对齐。因此,在第一操作模式中,锁栓370局部布置在柱塞316的第一凹口 354中,并伸入轴环332的槽道358内。锁栓凸起373的尺寸能够设置成捕获在第一凹口 354中,以便使得柱塞316与轴环332相对平移运动地连接。因此,当锁栓370与柱塞316连接时,柱塞316和轴环332以及(因此)第一和第二推动器组件317和333相对沿纵向方向的运动或平移地进行连接。下面参考图14C-D,因为根据示例实施例第二凹口 362的尺寸设置成接收锁栓370,因此当锁栓370从第一凹口 354运动至第二凹口 362中时,锁栓370使得第一推动器组件317与第二推动器组件333脱开,并使得第二推动器组件333 (特别是轴环332)与外壳308至少相对平移地进行连接,还能够使得轴环332与外壳308相对旋转地连接。如上所述,外壳308和套管310至少相对平移地固定在一起,还能够与套管310相对平移地固定在一起。根据示例实施例,当柱塞316从第二位置旋转至中间位置,以使得引导销344沿中间轨道部分342c运行时(见图13C-D),第一凹口 354和槽道358与第二凹口 362纵向对齐。在第二冲程的第一部分中(见图13E),柱塞316和轴环332纵向平移,直到第一凹口 354和槽道358与外壳308的第二凹口 362对齐。在第二冲程的第一和第二部分之间的转变过程中(也见图13F),锁栓370驱动成(例如凸轮驱动)从第一凹口 352出来,并因此从第一凹口 352运动至第二凹口 362,如图14C-D中所示。根据可选实施例,柱塞316能够包括弹簧部件,该弹簧部件将锁栓370从第一凹口 352径向向外偏压至第二凹口 362中。还可以选择,插入仪器300能够设置成这样,当柱塞316和轴环332旋转经过外壳308的第二凹口 362时,锁栓370能够凸轮驱动从第一凹口 352中出来,并从第一凹口运动至第二凹口362中。一旦锁栓370在保持附接在轴环332上的同时从第一凹口 354中出来进入第二凹口 362中,柱塞316就能够在第二冲程的第二部分中继续相对于轴环332向远侧平移(见图13F),这使得推杆330相对于推管334向远侧平移。下面将首先参考图7A_D、13A和14A-D介绍插入仪器300的操作。特别是,插入仪器300能够构成为这样,当柱塞316和(因此)推杆330处于第一位置时,第一锚固件本体和第二锚固件本体28a和28b布置在套管310中。根据示例实施例,第一锚固件本体28a纵向布置在排出口 442和推管334的管塞314之间。当第一推动器组件317 (包括柱塞316和推杆330)和第二推动器组件333 (包括轴环332和推管334)处于第一位置时,连接组件对于纵向运动和旋转运动可释放地连接第一推动器组件317和第二推动器组件333。特别是,锁栓370伸入第一凹口 354和槽道358中,从而对于纵向运动和旋转运动可释放地连接柱塞316和轴环332。下面特别参考图8A-D、13A_B和14B,尖端311能够插入解剖结构24中,例如在第
二目标解剖位置24b处,直到排出口 442的至少一部分(例如远侧部分)延伸至解剖结构24的远侧或后面。根据示例实施例,插入仪器能够包括深度止动器383,该深度止动器383从套管310径向向外伸出,并设置成一旦套管310已经插入所需深度(例如使得排出口 442布置在解剖结构24的后面)就抵靠解剖结构24和提供阻止套管310进一步插入解剖结构24内的阻力。在该方面,深度止动器383能够向用户提供套管310已经插入解剖结构24内所需深度的触觉反馈。当向远侧的力施加给柱塞316,同时外壳308保持静止时,例如当用户相对静止地抓紧外壳308,同时向柱塞316施加向远侧的力时,第一和第二推动器组件317和333沿第一冲程相对于外壳308向远侧平移。当第一和第二推动器组件317和333相对于外壳308向远侧运行时,引导销344沿轴环332的第一轨道部分342a向近侧运行,直到引导销344到达第一轨道部分342a的近端342a〃。当第二推动器组件333向远侧运行时,管塞314偏压第二锚固件本体28a,以便向远侧朝着尖端311平移。而且,因为第一推动器组件317与第二推动器组件333 —起相对于外壳308和(因此)套管310向远侧平移,因此推杆330在第一冲程中向下游朝着尖端311偏压第一锚固件本体28b。一旦引导销344到达第一导轨部分342a的近端342a〃,管塞314将相对于排出口442的近端向远侧平移,因此沿箭头B的方向将第二锚固件本体28b偏压出排出口 442至解剖结构24后面的位置,例如在第二目标解剖位置24b(见图1A)。因此,第一轨道部分342a有足够纵向长度,以使得引导销344沿第一轨道部分342a的运动将使得推管334从插入仪器300中推出第二锚固件本体28b。一旦柱塞316和轴环332已经完成第一冲程,管塞314能够与尖端311向近侧间隔。应当知道,轴环332限定了在第一轨道部分342a的近端342a"处的止动器,在锁栓370与外壳308连接之前,该止动器防止轴环332以及(因此)推管334和推杆330进一步向远侧平移,如上面对于图14C所述。下面参考图9A-D,一旦第二锚固件本体28b已经推出插入仪器300,向远侧的力能够从柱塞316除去,这使得弹簧部件365向近侧偏压第二推动器组件333 (例如轴环332),因此也向近侧偏压第一推动器组件317,直到引导销344与第一轨道部分342a的偏离位置342a’〃对齐,如上面所述。一旦引导销处于偏离位置342a'"中,引导销344就与中间轨道部分342c对齐,且柱塞316能够旋转至第二轨道部分342b。在完成第一冲程之后和在第一锚固件本体28a排出之前的任意时间中,第二锚固件本体28b能够驱动至图IB中所示的膨胀结构。例如,参考图9E,第二锚固件本体28b能够通过从目标解剖体24取出插入仪器来驱动。如图9B中所示和后面对于它更详细所述,插入仪器300包括股线保持组件390,该股线保持组件390保持(例如可释放地保持)至少一个拉紧股线380,该拉紧股线380与第一锚固件本体和第二锚固件本体28a和28b的驱动部分131a和131b操作连接,向近侧伸入外壳308的内部328中,并与保持组件390可释放地连接。该至少一个拉紧股线380的尺寸和位置能够设置成沿驱动股线131,从而当向拉紧股线380施加拉紧力时,例如当向近侧将插入仪器300取出解剖结构24外时,且在一些实施例中使得插入仪器310在从解剖结构24中取出之后再向近侧平移时,拉紧股线380将拉紧力传递给驱动股线131b,从而驱动第二锚固件本体28b至它的膨胀结构。还可以选择,用户能够根据需要向相应驱动部分131b人工施加驱动力。插入仪器300还能够限定细长侧部狭槽315,该细长侧部狭槽315在相对于排出口 442在近侧的位置处延伸穿过套管310的一个径向侧部。例如,狭槽315能够从排出口 442向近侧延伸足够距离,且尺寸足够使得驱动部分131a-b和附接部分133能够延伸穿过狭槽315和附接在拉紧股线380上,该拉紧股线380向近侧伸入外壳308中。也可选择,该至少一个拉紧股线380能够在套管310内部·附接在驱动部分131a-b上,并能够伸出狭槽315。因此,狭槽315能够限定周向宽度,该周向宽度大于驱动股线38a-b和至少一个拉紧股线380的厚度,但是小于锚固件本体28a和28b的厚度(当锚固件本体28a和28b处于它们在套管310内部的相应第一结构时)。下面参考图10A-D、13C_D和图14A-D,一旦第二锚固件本体28b已经推出,引导销344处于第一轨道部分342a的偏离位置342a'",且插入仪器300已经从解剖结构24中取出,插入仪器300的尖端311就能够以上面对于第二目标解剖位置24b所述的方式插入第一目标解剖位置24a处的解剖结构24中。柱塞316能够在尖端311插入第一目标解剖位置24a之前或之后沿箭头A的方向旋转,以便沿中间冲程运行,这使得引导销344沿中间轨道部分342c朝着第二轨道部分342b平移。柱塞316能够沿箭头A的方向旋转,直到柱塞316处于中间位置,因此引导销344与第二轨道部分342b纵向对齐。一旦柱塞316和轴环332旋转至中间位置,柱塞316和轴环332能够再次相对于外壳308向远侧平移,且锁栓370与第二凹口 362纵向对齐。下面参考图11A-D、13D-E和14D,当插入仪器300在驱动柱塞316沿中间冲程运行之前插入第一目标解剖位置24a时,插入仪器300能够在驱动柱塞316以便沿中间冲程运行之后但是在驱动柱塞316以便沿第二冲程运行之前插入第一目标解剖位置24a。当柱塞316和轴环332相对于外壳308进一步向远侧驱动时,第一和第二推动器组件317和333沿第二冲程的第一部分相对于外壳308向远侧平移。柱塞316沿第二冲程的第一部分平移使得引导销344从中间部分向近侧平移至在第二轨道部分342b的近端和远端之间的位置。当柱塞316相对于外壳308向远侧平移时,连接组件350使得轴环332和(因此)推管334 (包括管塞314)相对于外壳308和套管310向远侧相应平移,直到第一凹口 354与第二凹口 362径向对齐。因此,可以说,引导销344沿第二轨道部分342b的运动使得锁栓370运动成与第二凹口 362对齐。第二凹口 362能够定位成这样,一旦管塞314平移至相对于尖端311远侧(因此相对于排出口 442远侧)的位置,锁栓370就与第二凹口 362径向对齐,这能够在柱塞316 —旦沿第二冲程的第一部分平移时就发生。因为管塞314平移至排出口 442的远侧,因此当第一锚固件本体28a推出套管310时,该管塞314消除与第一锚固件本体28a的干涉。而且,因为推杆330和推管334 —起沿第二冲程的第一部分平移,因此推杆330在套管310的细长开口 312中朝着尖端311持续向下游方向偏压第一锚固件本体28b。当第一和第二凹口 354和362在第二冲程的第一和第二部分之间的过渡处径向对齐时,锁栓370从第一凹口 354驱动至第二凹口 362内。下面参考图12A-D、13E_F和14D,一旦锁栓370布置在第二凹口 352中,第二推动器组件333就与外壳308相对平移地连接。因为锁栓370从第一凹口 354中除去,因此第一推动器组件317与第二推动器组件333相对平移地脱开。因此,第一推动器组件317能够相对于第二推动器组件333和外壳308平移,因此也相对于套管310平移。因此,可以说,锁栓370进入第二凹口 362中,以便使得推杆330和推管334平移脱开,从而推杆330可独立于推管344平移,以便从插入仪器330推出第一锚固件本体28a。根据示例实施例,当第一推动器组件317在第二冲程的第二部分中相对于第二推动器组件333进一步向远侧偏压时,柱塞316和推杆330相对于外壳308向远侧平移,因此也相对于套管310向远侧平移。因此,推杆330 (例如在它的远端处)偏压第二锚固件本体 28b,以便相对于管塞314向远侧运动。管塞314能够限定在它的近端处的斜面376。因此,斜面376能够布置在排出口 442的远侧,并沿纵向轴线302定位,因此当推杆330沿纵向方向平移和将第一锚固件本体28a沿纵向方向推出套管310时与第一锚固件本体28a对齐。斜面376能够限定渐缩的推出表面378,该渐缩的推出表面378在它向远侧延伸时径向向外倾斜。因此,当推杆330偏压第一锚固件本体28a,以便在推杆330相对于管塞314平移时从排出口 442向远侧平移至推出表面378上时,第一锚固件本体28a沿推出表面378行进,这引导第一锚固件本体28a在第一目标解剖位置24a离开插入仪器300。因此,第二轨道部分342b有纵向长度,以便使得管塞314能够平移至尖端311的远侧位置,从而推杆330的向远侧平移将第一锚固件本体28a推出插入仪器。尽管连接组件350设置成使得轴环332沿第一冲程与柱塞316 —起运动,沿中间冲程与柱塞316 —起运动,并沿第二冲程的第一部分与柱塞316 —起运动,但是应当知道,根据可选实施例,连接组件350能够设置成使得轴环332在第一冲程之后或在第一冲程中、或者在中间冲程之后或在中间冲程中与柱塞316可平移地脱开。下面参考图12E,一旦第一锚固件本体28a已经在解剖结构24后面的位置处插入第一目标位置24a,第一锚固件本体28a就能够驱动至它的膨胀结构。例如,第一锚固件本体28a能够由用户向相应驱动部分131a施加驱动力F (图1A)而人工膨胀。根据示例实施例,第一锚固件本体和第二锚固件本体28a和28b的驱动股线38a和38b能够分别是公共股线。因此,驱动部分131a与驱动部分131b成一体,且插入仪器300的向近侧平移(例如当插入仪器300从解剖结构24中取出时)能够使得插入仪器300在拉紧股线380上施加近侧拉伸力,该拉紧股线380将拉伸力传递给第二锚固件本体28b,从而驱动第二锚固件本体28至它的膨胀结构。下面参考图15A-E,连接组件350能够根据另一实施例构成,并能够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连接部件352,该第一连接部件352表示为第一凹口 354,该第一凹口 354径向伸入第一推动器组件317内,该第一推动器组件317例如柱塞316 (根据示例实施例)。连接组件350还能够包括至少一个第二连接部件356,该第二连接部件356表示为槽道358,该槽道358穿过第二推动器组件333径向延伸,该第二推动器组件例如轴环332 (根据示例实施例)。连接组件350还能够包括至少一个第三连接部件360,该第三连接部件360表示为第二凹口 362 (图15C),根据示例实施例,该第二凹口 362径向向外伸入外壳308内。而且,根据不例实施例,当柱塞316处于图7A和13A中所不的第一位置时,第二凹口 362相对于槽道358布置在远侧。当柱塞316处于图7A和13A中所示的第一位置时,第二凹口 362还能够相对于槽道358径向偏离。也可选择,第二凹口 362能够相对于第二凹口 362径向对齐(例如当轨道342并不包括中间轨道部分342c),也可选择,还能够为环形,以便根据需要外接外壳308的径向内表面。连接组件350还能够包括至少一个第四连接部件368,该第四连接部件368表示为锁栓370,该锁栓370的尺寸设置成局部装配至各第一凹口 354、第二凹口 362中。根据示例实施例,锁栓370为基本球形,各第一凹口 354和第二凹口 362能够为基本局部球形,尽 管应当知道,锁栓370以及各第一凹口 354和第二凹口 362能够根据需要限定任意合适形状。锁栓370的尺寸还能够设置成布置于槽道358中,该槽道358能够呈狭槽的形式,该狭槽限定为纵向尺寸基本等于锁栓370的纵向尺寸,且还限定为径向尺寸基本等于锁栓370的径向尺寸。因此,锁栓370能够沿槽道358在第一凹口 354 (图15A-B)和第二凹口 362(图MD-E)之间运行。根据示例实施例,当引导销344处于第一轨道部分342a中时,连接组件350处于第一操作模式,且当引导销344从第一轨道部分342a运行至中间轨道部分342c时保持在第一操作模式,还当引导销344沿第二轨道部分342b的一部分运行时保持在第一操作模式。特别是,第一凹口 354和槽道358能够定位成当引导销344伸入第一轨道部分342a、中间轨道部分342c和第二轨道部分342b的一部分中的任意(和全部,如图所示)时径向对齐。而且,锁栓370限定的径向尺寸基本等于组合的第一凹口 354和槽道358的径向尺寸,它基本等于组合的槽道358和第二凹口 362的径向尺寸。因此,锁栓370的径向尺寸也基本等于组合的槽道358和第二凹口 362的径向尺寸。因此,还应当知道,第一凹口 354和第二凹口 362能够基本限定相同的径向尺寸。因此,在第一操作模式中,锁栓370局部布置在柱塞316的第一凹口 354中,并伸入轴环332的槽道358中。锁栓370的尺寸能够设置成捕获在外壳308和柱塞316之间,并穿过轴环332伸入槽道358中。因为第一凹口 354的形状沿纵向方向和周向方向基本等于锁栓370的一部分,因此当锁栓370布置在第一凹口 354中时,柱塞316的纵向和旋转运动相应分别使得锁栓370与柱塞316 —起纵向和旋转运动。此外,因为槽道358的尺寸设置成基本等于锁栓370沿纵向和周向的尺寸,锁栓370的纵向和旋转运动相应地分别使轴环332纵向和旋转运动。因此,当锁栓370布置在第一凹口 354和槽道358中时,柱塞316和轴环332以及(因此)第一和第二推动器组件317和333相对沿纵向方向的运动或平移地连接在一起,还相对旋转或沿径向方向的运动地连接。下面参考图15C-E,因为根据示例实施例,第二凹口 362的形状基本等于锁栓370的一部分,因此当锁栓370从第一凹口 354运动至第二凹口 362中时,锁栓370使得第一推动器组件317与第二推动器组件333脱开,并使得第二推动器组件333和(特别是)轴环332与外壳308至少相对平移地连接,还能够使得轴环332与外壳308相对旋转地连接。如上所述,外壳308与套管310至少相对平移地固定,还能够与套管310相对平移地固定。根据示例实施例,当柱塞316从第二位置旋转至中间位置,以使得引导销344沿中间轨道部分342c运行时(见图13C-D),第一凹口 354和槽道358与第二凹口 362纵向对齐。在第二冲程的第一部分中(见图13E),柱塞316和轴环332纵向平移,直到第一凹口 354和槽道358与外壳308的第二凹口 362对齐。在第二冲程的第一和第二部分之间的转变中(也见图13F),锁栓370驱动(例如凸轮驱动)至第一凹口 352外,因此从第一凹口352运动至第二凹口 362。根据可选实施例,柱塞316能够包括弹簧部件,该弹簧部件将锁栓370从第一凹口 352径向向外偏压至第二凹口 362中。还可以选择,插入仪器300能够设置成使得锁栓370能够凸轮驱动至第一凹口 352外,并当柱塞316和轴环332平移越过外壳308的第二凹口 362时从第一凹口运动至第二凹口 362内。一旦锁栓370运动至第一凹口 354外和进入第二凹口 362,同时保持布置在轴环332的槽道358中,柱塞316就能够在第二冲程的第二部分中相对于轴环332继续向远侧平移(见图13F),这使得推杆330相对于推管334向远处平移。
下面参考图16A-17D,锚固组件20能够包括至少一个拉紧部件,例如拉紧股线380,该拉紧股线380能够穿过第一锚固件本体和第二锚固件本体28a和28b的第一和第二驱动股线38a和38b进行缝合。锚固组件20能够包括需要的多个拉紧股线,这些拉紧股线延伸穿过第一和第二驱动股线38a和38b中的一个或两个。拉紧股线380限定了第一端部380’、第二端部380”以及在该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380’和380”之间延伸的中间部分380,,,。拉紧股线380能够穿过至少一个锚固件本体28a和28b的第一驱动股线进行缝合。根据示例实施例,拉紧股线380穿过第一驱动股线进行缝合,特别是穿过第一锚固件本体28a的第一驱动部分131a和第一附接部分133a缝合。例如,第一拉紧股线380a能够穿在针头上,该针头驱动穿过第一驱动股线38a,以便使得拉紧股线380穿过驱动股线38a插入,从而拉紧股线380在更靠近第一锚固件本体28a (比第二锚固件本体28b)的位置处与驱动股线38a连接。下面参考图7C和17A-D,插入仪器300能够包括保持组件,例如股线保持组件390,该股线保持组件390设置成保持该至少一个拉紧股线380,特别是拉紧股线380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380’和380”。根据一个实施例,保持组件可释放地保持拉紧股线380。如后面所述,保持组件390可平移地固定在第一推动器组件317上,因此与柱塞316 —起沿纵向方向L向近侧和向远侧运动。因此,拉紧股线308提供了足够的松弛,用于将第一锚固件本体和第二锚固件本体28a和28b植入相应目标解剖位置24a和24b。在第二锚固件本体28b从套管310推出之后,插入仪器300的向近侧运动(例如当仪器从解剖结构24中取出时)使得保持组件390沿向近侧方向运动,从而向第二拉紧股线380施加拉伸驱动力,该第二拉紧股线380将驱动力传递给第二驱动股线38b的第二驱动部分131b,并使得第二锚固件本体28b膨胀。类似的,在第一锚固件本体28a已经从套管310推出之后,插入仪器300的向近侧运动(例如当仪器从解剖结构24中取出时)使得保持组件390沿向近侧方向运动,从而向拉紧股线380施加拉伸驱动力,该拉紧股线380将驱动力传递给第一驱动股线38a的第一驱动部分131a,并使得第一锚固件本体28a膨胀。保持组件390包括保持壳体392,该保持壳体392有壳体本体394,该壳体本体直接或间接地由柱塞316支承,根据示例实施例,该壳体本体394与柱塞316的远端316a连接。壳体本体394还与推杆330连接,该推杆330从保持组件390向远侧延伸。保持壳体392包括从壳体本体394的相对端部(例如侧向相对端部)伸出的第一锁定部件400和第二锁定部件402。第一和第二锁定部件400和402设置成保持拉紧股线380的相应第一和第二相对端部380’和380”。第一锁定部件400设置成可脱开,以便释放第一端部380’。第二锁定部件402设置成当第一锁定部件400释放时保持拉紧股线380的第二端部380”。根据示例实施例,第一锁定部件400包括锁定体407和夹409,该夹409设置成可拆卸地固定在锁定体407上。例如,夹409能够铰接地附接在锁定体407上,或者根据需要以其它方式可运动地附接在锁定体407上。保持壳体392能够限定布置在锁定体407和夹409之间的保持槽道411。保持槽道411能够根据需要有任意合适形状,根据示例实施例限定了蛇形形状。当夹409固定在锁定体407上时,保持槽道411的厚度小于拉紧股线380的第一端部380’的厚度。夹409包括向外凸出的释放凸片413,该释放凸片412设置成接收释放力,以便使得夹409从锁定体407上释放,从而使得保持股线380的第一端部380’从保持组件390上释放,如后面更详细所述。根据示例实施例,第二锁定部件402包括第二锁定体415和第二夹417,该第二夹·417设置成固定在第二锁定体415上。保持壳体392能够限定布置在第二锁定体415和第二夹417之间的第二保持槽道419。第二保持槽道419能够根据需要有任意合适形状,根据示例实施例限定了蛇形形状。当第二夹417固定在第二锁定体415上时,第二保持槽道419的厚度小于拉紧股线380的第二端部380”的厚度。因此,在手术过程中,拉紧股线380的第一端部380’能够延伸穿过第一保持槽道411,夹409能够固定在锁定体407上,从而将拉紧股线380的第一端380’可释放地锁定在第一锁定部件400中。类似的,拉紧股线380的第二端部380”能够延伸穿过第二保持槽道419,第二夹417能够固定在第二锁定体415上,从而将拉紧股线380的第二端380”可释放地锁定在第二锁定部件402中。当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380’和380”固定在保持组件上时,一旦第一锚固件和第二锚固件28a和28b植入以由此将拉伸驱动力传递给拉紧股线380,插入仪器就能够向近侧平移,拉紧股线将拉伸驱动力传递给锚固件本体的相应驱动部分,从而使得锚固件本体以上述方式膨胀。保持组件490还包括促动器组件421,该促动器组件421设置成释放第一锁定部件400。特别是,促动器组件421能够包括促动器或按钮423,该促动器或按钮423由外壳308承载(见图7C);以及至少一个偏压部件423,例如一对臂425,该对臂425从按钮423伸入外壳308的内部328中。应当知道,一旦柱塞316完成第二冲程,第一锚固件本体28a就从仪器300推出。因此,促动器组件421定位成这样,一旦柱塞316到达第二冲程的端部,臂就与保持壳体392接触。参考图12C和17C,当柱塞316到达第二冲程的端部时,臂425沿第一和第二锁定体407和415的外表面行进,这使得按钮423从卸载位置径向向外凸出至负载位置。一旦柱塞316到达第二冲程的端部,一个臂就与释放凸片413对齐。因此,按钮423能够压低,这使得一个臂425驱动释放凸片413离开第一锁定体407,这使得夹409运动至开锁位置,从而使得夹409离开锁定体407足够量,以使得保持槽道411比拉紧股线380的第一端部380’更厚。因此,第一端部380’从保持组件390上开锁,且仪器能够向近侧运动,以便拉动拉紧股线380穿过锚固件本体的驱动股线。下面参考图18A,锚固组件20能够可选地包括一对拉紧部件,例如第一拉紧股线380a和第二拉紧股线380b,该第一拉紧股线380a和第二拉紧股线380b能够穿过第一锚固件本体和第二锚固件本体28a和28b的第一和第二驱动股线38a和38b进行缝合。锚固件组件20能够包括所需多个拉紧股线,这些拉紧股线延伸穿过第一和第二驱动股线38a和38b中的一个或两个。第一拉紧股线380a限定了第一端部380a’、第二端部380a”以及在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380a’和380a”之间延伸的中间部分380a’ ”。类似的,第二拉紧股线380b限定了第一端部380b’、第二端部380b”以及在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380b’和380b”之间延伸的中间部分380b’”。第一拉紧股线380a能够穿过第一驱动股线38a进行缝合,例如穿过第一驱动股线38a的相对端部。例如,第一拉紧股线380a能够穿在针头上,该针头穿过第一驱动股线38a驱动,以便使得第一拉紧股线380a穿过第一驱动股线38a插入。第一拉紧股线380a能够延伸穿过第一驱动股线38a的第一附接部分133a和第一驱动部分131a,并能够在第一锚固件本体和第二锚固件本体28a和28b之间的位置处穿过第一驱动部分131a和第一附接部分133a返回。类似的,第二拉紧股线380b能够穿过第二驱动股线38b进行缝合,例如穿过第二 驱动股线38b的相对端部。例如,第二拉紧股线380b能够穿在针头上,该针头穿过第二驱动股线38b驱动,以便使得第二拉紧股线380b穿过第二驱动股线38b插入。第二拉紧股线380b能够延伸穿过第二驱动股线38b的第一附接部分133b和驱动部分131b,并能够在第一锚固件本体和第二锚固件本体28a和28b之间的位置处穿过第二驱动部分131b和第二附接部分133b返回。下面参考图19A-B,股线保持组件390能够根据可选实施例构成为可释放地保持该至少一个拉紧股线380。因此,尽管在图19A-B中所示的股线保持组件390表示为保持一对第一和第二拉紧股线380a和380b,但是也可选择,保持组件390能够可释放地保持单个拉紧股线,例如如上面参考图16-17所述。根据图19A-B所示的实施例,保持组件390保持第一和第二拉紧股线380a和380b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380a’、380a”和380b’、380b”。根据一个实施例,保持组件390可释放地保持第一和第二拉紧股线380a和380b。如下面所述,保持组件390可平移地固定在第一推动器组件317上,因此与柱塞316 —起沿纵向方向L向近侧和向远侧运动。因此,在第二锚固件本体28b已经从套管310推出之后,柱塞316和推杆330沿向近侧方向的运动使得保持组件390沿向近侧方向运动,从而向第二拉紧股线380b施加拉伸驱动力,该第二拉紧股线380b将驱动力传递给第二驱动股线38b的第二驱动部分131b,并使得第二锚固件本体28b膨胀。类似的,在第一锚固件本体28a已经从套管310推出之后,柱塞316和推杆330沿向近侧方向的运动使得保持组件390沿向近侧方向运动,从而向第一拉紧股线380a施加拉伸驱动力,该第一拉紧股线380a将驱动力传递给第一驱动股线38a的第一驱动部分131a,并使得第一锚固件本体28a膨胀。保持组件390包括保持壳体392,该保持壳体392有壳体本体394,该壳体本体394直接或间接地由外壳308支承。根据示例实施例,保持壳体392布置在外壳308的内部328中,尽管也可选择,保持壳体392能够承载在外壳308的外部,并能够根据需要附接在柱塞316上或插入仪器300的任意合适可选结构上。保持壳体392限定了孔396,该孔396沿向近侧方向纵向伸入壳体本体394内。根据示例实施例,孔396纵向延伸穿过壳体本体394。壳体本体394能够限定至少一个内表面398,该内表面398限定了孔396的周边。内表面398能够在它沿从壳体本体394的远端向壳体本体394的近端的方向向近侧运行时径向向外倾斜(例如线性、曲线形或沿任意合适的可选形状)。因此,孔396能够限定在它的第一或近端处沿与纵向轴线302基本垂直的方向的第一截面尺寸D3以及在它的第二或远端处沿与纵向轴线302基本垂直的方向的第二截面尺寸D4。因为孔396能够为渐缩的,因此第一截面尺寸D3能够小于第二截面尺寸D4。孔396能够为渐缩的,例如根据需要为线性、曲线形或沿任意合适的可选形状。保持组件390还能够包括布置在孔396内部的第一锁定部件400。第一锁定部件400具有截面尺寸D5,例如沿与纵向轴线302基本垂直的方向,该截面尺寸D5在第一截面尺寸D3和第二截面尺寸D4之间。第一锁定部件400能够为基本球形,如图所示,或者也可选择,能够根据需要限定任意形状。保持组件390设置成将至少一个股线保持在第一锁定部件400和壳体本体394的内表面398之间。例如,拉紧股线380a’和380b’中的至少一
个或两个的第一端部能够在第一锁定部件400和内表面398之间延伸。第一锁定部件400设置成在仪器的操作中支承抵靠内表面398,从而将第一端部380a’和380b’捕获在第一锁定部件400和壳体本体394的内表面398之间,并防止在各第一端部380a’和380b’以及保持壳体392之间的相对运动。因此,第一锁定部件400能够有第一锁定表面,内表面398能够有第二锁定表面,该第二锁定表面与第一锁定表面配合,以便将第一和第二保持股线380a和380b的第一端部380a’和380b’保持在保持组件中。保持组件390还能够包括第二锁定部件402,该第二锁定部件402设置成附接在第一锁定部件400上。特别是,第二锁定部件402能够包括螺纹管塞403,该螺纹管塞403螺纹插入壳体本体394的近端中。因此,第二锁定部件402能够布置在渐缩内表面398附近,并能够封闭渐缩孔396的近端。也可选择,第二锁定部件402能够与壳体本体394成一体。该第二锁定部件402限定了至少一个开口,例如纵向开口 404,该开口设置成接收一个或多个拉紧股线的、与该拉紧股线捕获在第一锁定部件400和壳体本体394的内表面398之间的端部相对的端部。因此,第二锁定部件402设置成接收第一和第二拉紧股线380a和380b的各第二端部380a”和380b”。因此,第二锁定部件402能够与渐缩孔396对齐,从而各第一和第二股线380a和380b的第二端部380a”和380b”延伸穿过渐缩孔396,并附接在第二锁定部件402上。根据示例实施例,纵向开口 404在孔396和管塞403的外部之间纵向延伸,该管塞403的外部能够是外壳308的内部328。各第二端部380a”和380b”或它们两个能够在纵向开口 404的近端处系在绳结406中,从而绳结406抵罪弟_■锁定部件402的近端。因此,保持组件390设置成固定第一拉紧股线380a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380a’和380a”,还设置成固定第二拉紧股线380b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380b’和380b”。第二端部380a”和380b”能够可选地或另外在第一锁定部件400和内表面398之间延伸,并能够根据需要捕获在第一锁定部件400和内表面398之间,以便将第二端部380a”和380b”保持在保持组件390中。第二锁定部件402还能够包括第二纵向开口 405,该第二纵向开口 405与纵向开口404间隔开。第二纵向开口 405设置成接收第一端部380a’和380b’的、捕获在第一锁定部件400和内表面398之间的其余部分。参考图19C,第一推动器组件317能够包括一对凸缘319,该对凸缘319从柱塞316凸出,以便限定在凸缘319之间延伸的间隙321。该间隙321的尺寸能够设置成接收壳体本体394,从而各凸缘319分别抵靠壳体本体394的近端和远端。因此,柱塞316的向近侧运动使得远侧一个凸缘319偏压壳体本体394和(因此)保持组件390,以便与柱塞316 —起向近侧运动,因此也与推杆330 —起向近侧运动。类似的,柱塞316的向远侧运动使得近侧一个凸缘319偏压壳体本体394和(因此)保持组件390,以便与柱塞316 —起向远侧运动,因此也与推杆330 —起向远侧运动。在手术过程中,因为柱塞316和推杆330 —前一后地沿第一冲程和第二冲程向远侧运动,且因为第一锚固件本体和第二锚固件本体28a和28b与推杆330 —起向远侧运动,因此保持组件390同样与第一锚固件本体和第二锚固件本体28a和28b —起向远侧运动。因此,保持组件390能够操作成在第一锚固件本体和第二锚固件本体28a和28b从套管310推出之前并不在第一和第二拉紧股线380a和380b (因此在相应第一和第二驱动股线38a和38b)中引起拉紧。不过,如后面所述,插入仪器300 (特别是柱塞316)能够驱动成在第一锚固件本体和第二锚固件本体已经从套管310推出之后向第一锚固件本体和第二锚固件本体28a和28b施加相应第一和第二驱动力。 例如,下面参考图8A-D和图19A-B,一旦柱塞316已经沿第一冲程运行,因此在第二解剖位置24b在解剖结构24后面的位置处从套管310中推出第二骨锚固件28b,柱塞316就能够向近侧平移,以使得引导销344沿远侧方向沿第一轨道部分342a行进,直到接触轴环332,该轴环332在第一轨道部分342a的远端处提供止动表面,从而防止柱塞进一步向近侧平移。因为在解剖结构24和第二锚固件本体28b之间的接触防止第二锚固件本体28b与保持组件390 —起向近侧平移,因此保持组件向拉紧股线380b施加拉伸力,该拉伸力将作为使得第二锚固件本体28b从图9A中所示的第一结构运动至图9E中所示的膨胀结构的驱动力而传递给第二驱动股线38b。例如,下面参考图9A-E和图19A-B,一旦柱塞316已经沿第一冲程运行,从而在第二解剖位置24b在解剖结构24后面的位置处从套管310推出第二骨锚固件28b,插入仪器300就能够在它从解剖组织24中取出时向近侧平移,如上所述。因为在解剖结构24和第二锚固件本体28b之间的接触防止第二锚固件本体28b与插入仪器300 —起向近侧平移,因此保持组件390向拉紧股线380b施加拉伸力,该拉伸力传递给第二驱动股线38b作为驱动力,该驱动力使得第二锚固件本体28b从图9A中所示的第一结构运动至图9E中所示的膨胀结构。类似的,下面参考图18A-E和图19A-B,一旦柱塞316已经沿第二冲程的第二部分运行,从而在第一解剖位置24a在解剖结构24后面的位置处将第一骨锚固件28a从套管310推出,插入仪器300就能够在它从解剖组织24中取出时向近侧平移。因为在解剖结构24和第一锚固件本体28a之间的接触防止第一锚固件本体28a与保持组件390 —起向近侧平移,因此保持组件390向第一拉紧股线380a施加拉伸力,该拉伸力作为使得第一锚固件本体28a从图12A中所示的第一结构运动至图12E中所示的膨胀结构的驱动力而传递给第一驱动股线38a。一旦第一锚固件本体和第二锚固件本体28a和28b已经驱动至它们的膨胀结构,拉紧股线380a和380b就能够从保持组件390释放。例如,如后面所述,保持组件390能够设置成释放拉紧股线380a和380b的一个端部。也可选择,如后面更详细所述,插入仪器300能够包括切割刀片,该切割刀片设置成切断第一和第二拉紧股线380a和380b。参考图19C,插入仪器300能够包括释放部件408,该释放部件408与保持组件390连接,并设置成使得保持组件390重复至开锁结构。释放部件480能够包括任意合适的连杆410,该连杆410能够与第一锁定部件400对齐。释放部件408能够包括促动器414,该促动器414由外壳308承载,并与连杆410连接,从而用户能够操纵促动器414,例如使得促动器向近侧滑动,以便使得连杆410接触第一锁定部件400和沿箭头401的方向向近侧偏压第一锁定部件400至开锁结构,这在第一锁定部件400和内表面398之间产生间隙412,如图19B中所示。该间隙能够大于拉伸股线380a和380b的截面尺寸。当第二端部380a”和380b”在第二锁定部件402处系住时,插入仪器300相对于植入的锚固件本体28a和28b的向近侧平移使得第一和第二拉紧股线380a和380b的第一端部380a’和380b’通过间隙向保持组件390外运行,且进一步拉动相应第一和第二拉紧股线380a和380b通过相应驱动股线38a和38b,从而从驱动股线38a和38b中取出第一和第二拉紧股线380a和380b,如图18C-18D中所示。也可选择,当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380a” 和380b”由第一锁定部件400 (而不是第二锁定部件402)保持时,插入仪器300相对于植入的锚固件本体28a和28b的向近侧平移将从插入仪器300中取出拉紧股线380a和380b。然后,用户能够人工拉动拉紧股线380a和380b通过相应驱动股线38a和38b,以便从驱动股线38a和38b中取出第一和第二拉紧股线380a和380b。下面参考图18D,一旦拉紧股线380a和380b已经从驱动股线38a和38b中取出,用户就能够朝着解剖结构拉动连接器63。应当知道,当第一锚固件本体和第二锚固件本体28a和28b装载至插入仪器300中时,连接器63能够附接在驱动股线38a和38b上。也可选择,用户能够在第一锚固件本体和第二锚固件本体28a和28b已经推出之后连接驱动股线38a和38b。尽管在图18C-E中所示的连接器部件63设置为上述类型的绳结,但是连接器部件63也能够根据需要可选择地设置。根据图18C-E中所示的实施例,拉伸力能够施加给自由端70,该拉伸力使得连接器部件朝着解剖结构平移,从而向驱动股线38a和38b施加接近力,从而使得组织间隙24c接近。然后,驱动股线38a和38b的、从连接器部件63伸出的部分能够根据需要切断。下面参考图20A-B,如上所述,插入仪器300能够包括切割组件416,该切割组件416包括切割刀片418,并可在脱开位置和接合位置之间运动,在该脱开位置,切割刀片418与由保持组件390保持的拉紧股线380a和380b的一个端部(例如第一端部380a’和380b’ )间隔开,在该接合位置,切割刀片切断拉紧股线380的第一端部380a’和380b’。应当知道,在图20A-B中所示的保持组件390能够设置为如图17中所示,且保持组件390能够附接在单个拉紧股线上,从而切割刀片418设置为切割单个拉紧股线的第一端部,且插入仪器300从锚固件本体28a和28b中取出将拉动拉紧股线通过和离开驱动股线38a和38b。切割组件416能够包括纵向细长轴420和开关422,该开关422可枢转地连接在细长轴420和切割刀片418之间,从而使得细长轴420与切割刀片418连接。切割刀片418能够由刀片壳体424承载,从而细长轴420和开关422间接地与切割刀片418连接。纵向细长轴420的近端能够向近侧延伸到外壳408外,且纵向轴能够伸入外壳408的侧壁中。轴420可纵向沿向远侧方向从脱开位置运动至接合位置。轴420的向远侧运动使得开关枢转,从而驱动切割刀片418向近侧平移,并进入第一和第二拉紧股线380a和380b的第一端部380a’和380b’,从而切断第一端部380a’和380b’。一旦拉紧股线380a和380b已经切断,仪器能够相对于推出的锚固件本体28a和28b向近侧平移,以便以上述方式从相应驱动股线38a和38b中取出拉紧股线380a和380b。下面参考图21A和21B,应当知道,切割组件416能够根据需要根据任意可选实施例来构成。例如,切割组件416能够包括促动器426,该促动器426沿相对于纵向方向L成角度偏离的方向侧向伸出外壳408的侧壁,并可从脱开位置径向向内运动至接合位置。促动器426能够承载切割刀片418。因此,当促动器426径向向内运动时,切割刀片418切断驱动股线380a和380b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380a’和380b’。插入仪器300能够包括分隔壁428,该分隔壁428分离驱动股线380a和380b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并与切割刀片418对齐。因此,切割刀片418驱动至分隔壁428内,且并不切断第一和第二驱动股线380a和380b的第二端部。当然,应当知道,单个拉紧股线能够与锚固组件20的驱动股线38连接,如上所述,从而切割刀片418能够切割单个拉紧股线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中的一个。
下面大致参考图22A-D,插入仪器300能够基本如上面对于图7A-21B所述构成,但是根据另一实施例能够包括引导系统329,该引导系统329可操作地连接外壳308和推杆330,以便引导在外壳308和推杆330之间的相对运动。例如,导轨342能够限定于轴环332内,如上所述,但是基本线性地沿纵向方向L延伸。因此,当柱塞沿第一和第二冲程向远侧平移时,导轨342相对于引导销344线性平移。应当知道,在图22A-D中所示的实施例中,在图13C-E中所示的第二凹口 362能够与第一凹口 354纵向对齐,从而锁栓370从第一凹口 354运动至第二凹口 362内,以便在不使得柱塞316旋转的情况下使得柱塞316与轴环332脱开。柱塞316能够包括轴部分430,该轴部分430限定了键318的一部分,如上所述;以及远侧端帽,该远侧端帽能够限定从轴部分430的近端径向伸出的抓紧部分432。根据示例实施例,轴环332能够至少局部环绕轴部分430延伸,并能够从轴部分430径向伸出。插入仪器300还能够包括夹434,当柱塞316处于第一位置时,该夹434的纵向长度基本等于在柱塞316的抓紧部分432和轴环332的近端之间的纵向距离。夹434能够可拆卸地固定在柱塞316的轴部分430上。因此,当柱塞316向远侧平移时,抓紧部分432将夹434偏压抵靠轴环332,这使得轴环332与柱塞316 —起平移。因此,应当知道,夹434与柱塞316和轴环332在相对沿纵向方向L的向远侧平移中连接。因此,在手术过程中,柱塞316和轴环332能够以上述方式沿第一冲程一前一后地从第一位置向远侧平移至第二位置。当柱塞316和轴环332沿第一冲程运动时,引导销344在整个导轨342中向近侧平移。当夹434抵靠外壳308时,柱塞316和轴环332到达第二位置,这时锁栓部件370从第一凹口 354运动至第二凹口 358中,如上面对于图14C-D所述。然后,夹434能够从柱塞316中取出,且柱塞316能够沿第二冲程相对于轴环332向远侧平移。应当知道,柱塞316能够沿整个第二冲程独立于轴环332平移。因此,在柱塞和轴环332沿第一冲程从第一位置运动至第二位置后,推管334推出第二锚固件本体38b,如上面对于图9A-E所述。因此,柱塞316能够压低第一距离,该第一距离使得第二锚固件本体28b从插入仪器推出,且一旦柱塞316压低第一距离,夹434就抵靠外壳308,以便防止将柱塞316压低大于第一距离的第二距离,直到轴环434从柱塞316上除去。然后,在柱塞316以上面对于图12A-E所述的方式沿第二冲程从第二位置运动至第三位置之后,推杆330能够推出第一锚固件本体28a。当完成第二冲程时,引导销344能够抵靠导轨342的近端。而且,一旦柱塞316已经完成第二冲程并运动至第三位置,柱塞316的抓紧部分432就能够抵靠外壳308。应当知道,在图22A-D所示的实施例中,因为柱塞316与轴环332可旋转地键合和因此可旋转地固定在轴环332上,且因为锁栓370 (上面所述)使得轴环332与外壳308旋转连接,因此柱塞316不能在柱塞316沿第二冲程平移时相对于外壳308旋转。也可选择,插入仪器能够设置成根据需要允许柱塞316旋转,以便使得锁栓370与第二凹口 362对齐,如上所述。如上面对于图7A-13G所示的插入仪器所述,导轨342能够由外壳308承载,且引导销344能够由一个推动器组件承载。下面参考图23A,插入仪器300包括至少一个导轨,例如由外壳308承载的第一导轨446 ;以及至少一个引导部件,例如由推动器组件317承载的第一引导销448,特别是由柱塞316承载,该引导部件在第一导轨342中行进。如图23B中所示,柱塞316的轴部分430限定了远侧表面431,还限定了第一中心孔440,该第一中心孔440纵向伸入或向远侧伸入远侧表面431中。柱塞316的轴部分430 还限定了径向孔435,该径向孔435接收引导销448。第一孔440接收推杆330,从而柱塞316和推杆330相对纵向平移和旋转地都相互连接。如图23D中所示,推杆330从柱塞316伸入套管310中,该套管310与外壳308相对平移和旋转地固定在一起。还参考图23C,尖端311能够中空,以便限定远侧排出口 442,该远侧排出口 442与纵向轴线302基本对齐,因此也与套管310的细长开口 312基本对齐。推杆330可以上述方式在槽道312内部纵向运动。应当知道,插入仪器300能够可选择地限定基本如上述构成的侧部排出口。套管310能够限定纵向狭槽337,从而使得第一锚固件本体28a与第二锚固件本体28b附接的、驱动股线38a和38b的附接部分133a和133b (见图1A)能够伸出狭槽337。下面还参考图23D-E,插入仪器包括引导系统444,该引导系统444设置成使得外壳308与推杆330操作连接,以便引导在外壳308和推杆330之间的相对运动。例如,引导系统444包括第一引导部件,该第一引导部件呈第一导轨446的形式,该第一导轨446由外壳308承载;以及第二引导部件,该第二引导部件表为第一引导销448,该第一引导销448从推动器组件317伸出。第一导轨446能够设置为径向向外伸入外壳308的径向内表面内的狭槽。而且,根据不例实施例,第一引导销448从柱塞316的轴部分430径向向外伸出,并在第一导轨448中行进。第一导轨446限定了 第一轨道部分446a,该第一轨道部分446a基本纵向延伸;以及中间轨道部分446b,该中间轨道部分446b从第一轨道部分446a的远端周向延伸。继续参考图23E,引导系统444还包括第三引导部件,该第三引导部件设置为第二导轨450,该第二导轨450由外壳308承载,并设置为径向向外伸入外壳308的内表面中的狭槽。第二导轨450限定了 第一轨道部分450a,该第一轨道部分450a基本纵向延伸;以及中间轨道部分450b,该中间轨道部分450b从第二导轨450b的远端周向延伸。中间轨道部分450b从第一轨道部分450a伸出的方向与中间轨道部分446b从第一轨道部分446a伸出的方向相同。第一轨道部分446a和450a限定了用于柱塞316的运动的第一冲程,该第一冲程使得推杆330将第二锚固件推出排出口 442。中间轨道部分446b和450b设置成使得柱塞旋转,以便使得第五引导部件与第二轨道部分对齐,该第二轨道部分与第一轨道部分446a和450a径向偏离。特别是,如图23B中所示,插入仪器330还包括一对孔452,该对孔452布置在中心孔440附近,并纵向伸入柱塞416的轴部分430的远侧表面431中。孔452各自设置成接收相应第五引导部件,该第五引导部件设置为引导柱454 (图23D),该引导柱454从柱塞416向远侧延伸;以及第六引导部件,该第六引导部件表不为引导壳体460 (图23E),该引导壳体460布置在外壳308的内部328中,并与外壳308相对平移地固定。引导壳体460限定了第七引导部件,该第七引导部件设置为径向向外延伸的第二引导销461,该第二引导销461设置为在第二导轨450中行进。引导壳体460还限定了引导部件,该引导部件成至少一个孔的形式,例如一对孔,该孔纵向延伸穿过引导壳体460,并限定第二轨道部分462。第二轨道部分462的尺寸设置成接收引导柱454。引导壳体460的近端能够限定一对凹口 464,该对凹口 464在邻近第二轨道部分462的位置处纵向伸入引导壳体460中,但是并不穿过。凹口 464能够根据需要为弓形形状或者可选形状。下面参考图23A和23F,远侧偏压力能够施加给柱塞316,这使得柱塞316和推杆330相对于外壳308 (因此相对于套管310和引导壳体460)沿第一冲程向远侧平移。柱塞316从图23A中所示的第一位置平移至图23F中所示的第二位置。当柱塞316从第一位置向远侧平移至第二位置时,第一引导销448沿第一导轨446的第一轨道部分446a向远侧平移,直到第一引导销448与第一导轨446的中间轨道部分446b对齐。同样,当柱塞316从·第一位置向远侧平移至第二位置时,第二引导销461在第二导轨450的第一轨道部分450a中向远侧平移,直到第二引导销461与第二导轨450的中间轨道部分450b对齐。一旦柱塞316平移至第二位置,引导柱454与相应第二轨道部分462周向偏离,并抵靠引导壳体460,例如在凹口 464中。下面参考图23G,柱塞316能够沿箭头456的方向旋转,这使得第一和第二引导销448和461在相应中间轨道部分446b和450b中运行,直到到达中间轨道部分446b和450b的端部,该端部限定了相应止动器,该止动器防止柱塞316继续相对于外壳308旋转,还防止引导柱454相对于引导壳体460旋转。一旦柱塞316结束旋转,引导柱454就与第二轨道部分462对齐。因此,如图23H中所示,柱塞316能够沿第二冲程从第二位置向远侧进一步平移至第三位置,在该位置处,柱塞316抵靠引导壳体460,并防止进一步向远侧行进。因此,引导壳体460限定了防止柱塞316向远侧平移超过第三位置的止动器。当柱塞316沿第二冲程平移时,推杆330在套管310的槽道312内向远侧平移,并将第一锚固件本体28a推出排出口 442。在各锚固件本体28a和28b已经从仪器中推出至在解剖结构24后面的位置时(见图1A),驱动力能够施加给各锚固件本体28a和28b。例如,插入仪器330能够包括上述类型的保持组件,例如保持组件390或任意合适可选结构的保持组件。也可选择,用户能够向相应驱动股线131a和131b人工施加驱动力。然后,连接器部件能够以上述方式将驱动股线131a和131b附接在一起。下面参考图24A-2 ,通常,应当知道,插入仪器能够设置成具有由外壳以并排方位支承的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该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保持第一锚固件本体和第二锚固件本体;以及第一和第二推动器组件,该第一和第二推动器组件分别与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操作相连,以便将第一锚固件本体和第二锚固件本体推出相应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可能希望保证所需的套管(锚固件本体将从该套管推出)相对于其它套管布置在远侧,从而该所需套管能够插入下部组织内,而没有插入其它套管。如图24A中所示,插入仪器300包括外壳308,该外壳308包括本体部分308a和手柄部分308b,该手柄部分308b从本体部分308a伸出。插入仪器300还包括第一套管310a,该第一套管310a从外壳308向远侧延伸,特别是从本体部分308a延伸;以及第二套管310b,该第二套管310b在邻近第一套管310a的位置从外壳308向远侧延伸,特别是从本体部分308a延伸。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310a和310b能够基本相互平行地延伸,如图所示。因此,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310a和310b能够介绍为处于并排关系。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310a和310b能够限定相应纵向细长槽道312a和312b,该纵向细长槽道312a和312b保持相应第一锚固件本体和第二锚固件本体28a和28b。插入仪器300还能够包括第一和第二推动器组件317a和317b,该第一和第二推动器组件317a和317b分别与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310a和310b操作相连。因此,第一推动器组件317a设置成将第一锚固件本体28a推出第一套管310a,第二推动器组件317b设置成将第二锚固件本体28b推出第二套管310b。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310a和310b能够限定相应第一和第二渐缩尖端31 Ia和311b以及纵向延伸穿过相应尖端31 Ia和311b的第一和第二远侧排出口。各第一和第二推动器组件317a和317b分别包括第一柱塞和第二柱塞316a和 316b以及第一推杆和第二推杆330a和330b,该第一推杆和第二推杆330a和330b从相应柱塞316a和316b向远侧延伸。各柱塞316a和316b限定了相应轴部分430a和430b以及相应端帽,该端帽能够限定从相应轴部分430a和430b的近端径向向外伸出的第一和第二抓紧部分432a和432b。当第一柱塞和第二柱塞316a和316b处于它们的相应第一位置时,第一和第二抓紧部分432a和432b与外壳308向近侧间隔开。插入仪器300还能够包括第一锁定凸片和第二锁定凸片468a和468b,该第一锁定凸片和第二锁定凸片468a和468b可拆卸地附接在第一柱塞和第二柱塞316a和316b上。例如,根据示例实施例,第一锁定凸片和第二锁定凸片468a和468b在纵向处于相应抓紧部分432a和432b以及外壳308之间的位置处附接在相应第一和第二轴部分430a和430b上。因此,第一锁定凸片和第二锁定凸片468a和468b与相应抓紧部分432a和432b干涉,并防止柱塞316相对于外壳308向远侧平移至将推出相应第一锚固件本体和第二锚固件本体28a和28b的深度。插入仪器330还能够包括呈触发器形式的交换促动器470,该交换促动器470局部伸入外壳308内,并能够从手柄部分308b伸出。交换促动器470设置成从第一位置运动至驱动位置,以便使得第一尖端和第二尖端311a和311b的相对位置倒转。交换促动器470能够与第一推动器组件317a连接,从而促动器470的向近侧平移使得第一推动器组件317a(包括第一柱塞316a和第一套管310a)向近侧平移。如图24A中所示,第一套管310a的第一尖端311a相对于第二套管310b的第二尖端311b布置在远侧。而且,第二推杆330b的远端能够从相应第二尖端311b稍微伸出,从而在第二推杆330b的远端和第一尖端311a的远端之间的纵向距离限定了进入下部组织的插入深度。换句话说,第二推杆330b能限定用于第一尖端311a插入下部组织中的深度止动器。因此,应当知道,第一尖端311a能够插入下部组织中,例如在第一目标解剖位置24a处(见图1A),而并不使得第二尖端311b插入下部组织中。如后面更详细所述,交换促动器470从第一位置驱动至第二位置将使得第一尖端311a相对于外壳308和第二尖端311b向近侧运动,从而第二尖端311b能够插入下部组织中,例如在第二目标解剖位置24b处(见图1B),而并不使得第一尖端311a插入下部组织内。
在手术过程中,参考图24B,第一锁定凸片468a能够从第一柱塞316a中取出,从而第一柱塞316a能够相对于外壳308从图24A中所不的第一位置向远侧运行至如图24C中所示的第二位置,因此,第一抓紧部分432a抵靠外壳308。因为第一推杆330a可平移地固定在第一柱塞316a上,因此第一柱塞316a的向远侧平移使得第一推杆330a同样在第一套管310a中平移。第一推杆330a抵靠第一锚固件本体28a,从而第一推杆330a的向远侧平移将第一锚固件本体28a推出第 一排出口,例如进入第一目标解剖位置中。下面,参考图24D,第二锁定凸片468b能够从第二柱塞316b上除去,如图24D中所示。参考图24E,交换促动器470能够驱动(例如能够向近侧运动)成使得第一尖端311a相对于第二套管310b向近侧退回,直到第一尖端31 Ia相对于第二尖端311b布置在近侧。而且,第一推杆330a的远端能够从相应第一尖端311a稍微伸出,从而在第一推杆330a的远端和第二尖端311b的远端之间的纵向距离限定了第二尖端311b插入下部解剖结构中的插入深度。换句话说,第一推杆330a能够限定用于第二尖端311a插入下部组织中的深度止动器。因此应当知道,第二尖端311b能够插入下部组织中,例如在第二目标解剖位置24b处(见图1A),而并不使得第一尖端311a插入下部组织中。根据示例实施例,交换促动器470的驱动还使得第一柱塞316a向近侧平移至图24A中所示的第一位置。下面参考图24F,第二柱塞316b能够相对于外壳308从图24E中所不的第一位置向远侧运行至如图24F中所示的第二位置,因此第二抓紧部分432b抵靠外壳308。因为第二推杆330b可平移地固定在第二柱塞316b上,因此第二柱塞316b的向远侧平移使得第二推杆330b同样在第二套管310b中平移,从而将第二锚固件本体28b推出第二排出口 442b至第二目标解剖位置中。下面将特别参考图25A-D进一步介绍在图24A-2 中所示的插入仪器300的操作。特别是,插入仪器300包括至少一个锁栓组件,例如第一锁栓组件305a、第二锁栓组件305b和第三锁栓组件305c。第一锁栓组件305a设置成一旦它从图24D中所示的第一位置向近侧运动至图24E中所示的第二凹入位置就将交换促动器470锁定在它的近侧位置中。例如,第一锁栓组件305能够包括锁栓部件307,该锁栓部件307由外壳308支承,朝着近侧抵靠表面307a而向近侧延伸,该近侧抵靠表面307a设置成一旦交换促动器470处于它的第二近侧位置就抵靠该交换促动器470,从而干涉交换促动器470相对于外壳308的向远侧运动。当交换促动器470向近侧运动时,锁栓部件307能够离开交换促动器470向内偏转,以便允许交换部件470相对于锁栓部件307向近侧平移。一旦交换促动器470相对于外壳308从它的第一初始位置运动至它的第二近侧位置,锁栓部件307就在它的弹簧力作用下向外运动,从而近侧抵靠表面307a抵靠交换促动器470,并防止交换促动器470相对于外壳308从它的第二位置向远侧运动。第二锁栓组件305b包括第一锁栓部件347,该第一锁栓部件347由交换促动器470承载,并可与交换促动器470 —起运动;以及第二锁栓部件349,该第二锁栓部件349由第一柱塞316a承载,并可与第一柱塞316a—起运动。第一锁栓部件347附接在第一套管310a上,从而第一锁栓部件347使得第一套管310a与交换促动器470 —起平移。第二锁栓部件349包括本体349a、第一附接部分例如在本体349a的远端处的钩、以及第二附接部分例如在本体的近端处的抵靠表面(第二锁栓部件349能够构成为后面所述的第三锁栓组件305c的第二锁栓部件353的镜像)。因此,当第一柱塞316a从它的第一位置(图24A中所示)平移至它的第二位置(图24B中所示)时,钩离开第一锁栓部件向内偏转,并沿第一锁栓部件347行进和经过该第一锁栓部件347。一旦第一柱塞316a处于它的第二位置(图24B中所示)以推出第一锚固件本体28a,第二锁栓部件349的钩就在它的弹簧力作用下向外运动,从而钩布置在第一锁栓部件347的远侧,且第二锁栓部件的抵靠表面布置在第一锁栓部件347的近侧。因此,第一锁栓部件347捕获在第二锁栓部件349的钩和第二锁栓部件349的抵靠表面之间。因此,第一和第二锁栓部件349相对平移地连接。因此,一旦第一锚固件本体28a从第一套管310a推出,第二锁栓部件349就附接在第一锁栓部件347上,该第一锁栓部件347使得第一柱塞316a与交换促动器470相对平移地平移连接。而且,因为第一锁栓部件347由交换促动器470承载,并进一步附接在第一套管310a上,因此交换促动器470的向近侧运动使得第一套管310a和第一柱塞316都向近侧运动至使得第一尖端311a和第一推杆330a相对于第二尖端311b布置在近侧的位置,同时第一推杆330a保持布置在第一尖端311a的远侧。而且,因为第一柱塞316a与交换促动器470在相对向近侧和向远侧平移时都进行连接,且因为交换促动器470与外壳308至
少在相对向近侧平移时进行连接,因此,一旦第一锚固件本体28a已经推出,就防止第一柱塞316相对于外壳308向近侧平移。这样,第一推杆330a能够提供用于第二尖端311b的插入深度止动器,如上所述。第三锁栓组件305c包括由外壳308承载的第一锁栓部件351以及由第二柱塞316b承载的第二锁栓部件353。第二锁栓部件353包括本体353a ;第一附接部分353b,例如在本体353a的远端处的钩;以及第二附接部分353c,例如布置在本体353a的近端处的抵靠表面。当第二柱塞316b从它的第一位置(图24E中所示)向远侧平移至它的第二远侧位置(图24F中所示)时,例如当推出第二锚固件本体28b时,钩能够离开第一锁栓部件351向内偏转,并沿第一锁栓部件351行进和经过该第一锁栓部件351。一旦第二柱塞316b处于它的第二位置(图24F中所示),以使得第二锚固件本体28b推出时,第二锁栓部件353的钩在它的弹簧力作用下向外运动至在第一锁栓部件351远侧的位置处,且第二锁栓部件353的抵靠表面布置在第一锁栓部件351的近侧。因此,第一锁栓部件351捕获在第二锁栓部件353的钩和第二锁栓部件353的抵靠表面之间。因此,一旦第二锚固件本体28b已经推出,就防止第二柱塞316b相对于外壳308向近侧或向远侧运动,且第二推杆330b的钝头远端保持在弟~.尖端311b的远侧。一旦锚固件本体28a和28b推出,拉伸力就能够施加在驱动部分131a和131b上(见图1A),以便使得锚固件本体28a和28b以上述方式膨胀。例如,第一和第二拉紧股线380a和380b(见图18A-18B)能够附接在相应驱动部分131a和131b以及相应锁定凸片468a和468b之间。因此,在锁定凸片468a和468b已经从相应柱塞316a和316b上除去,且相应第一锚固件本体和第二锚固件本体28a和28b已经推出时,锁定凸片468a和468b相对于锚固件本体28a和28b的向近侧运动使得拉伸力施加在相应拉紧股线380a和380b上,该拉紧股线380a和380b将拉伸力传递给驱动部分131a和131b,以便使得锚固件本体28a和28b膨胀。也可选择,拉紧股线380a和380b能够以上述任意方式固定在外壳308中。下面参考图26A-B,插入仪器300能够包括根据可选实施例构成的保持组件490,该保持组件490设置成向第一和第二驱动股线38a和38b施加驱动力(见图1A)。例如,保持组件490能够直接保持第一和第二驱动股线38a和38b。根据示例实施例,保持组件490保持第一锚固件本体和第二锚固件本体28a和28b的驱动部分131a和131b以及附接部分133a和133b,例如当附接部分133a和133b在装入插入仪器300中时没有附接时。也可选择,当附接部分133a和133b在装入插入仪器300中时彼此预先附接时,保持组件能够只保持驱动部分131a和131b。还可以选择,如上所述,至少一个拉紧股线能够分别穿过第一和第二驱动股线38a和38b进行缝合,还能够保持在保持组件490中。不管结构如何,保持组件都能够设置成向驱动股线38a和38b施加驱动力,该驱动力使得相应锚固件本体28a和28b运动至它们的膨胀结构。根据示例实施例,保持组件490能够安装在任意一个或两个套管上,例如第一套管310a,如图26A中所示。保持组件490能够包括第一锁定部件,例如保持壳体492,该保持壳体492安装在第一套管310a上,并限定在其中延伸的侧向股线接收间隙493。特别是,保持壳体包括第一或近侧壳体部分492a和第二或远侧壳体部分492b,从而间隙493布置在第一和第二壳体部分492a和492b之间。保持组件490还能够包括第二锁定部件例如夹钳494,该夹钳494能够螺纹安装在保持壳体492上,例如在与间隙493对齐的位置处安装在第一壳体部分492a上。夹钳494相对于保持壳体492沿第一方向的旋转使得夹钳494朝 着第二壳体部分492b平移至间隙493中。夹钳494相对于保持壳体492沿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的旋转使得夹钳494从间隙493平移出来并离开第二壳体部分492b。因此,在手术过程中,一个或多个目标股线379 (例如驱动股线38a和38b或至少一个拉紧股线)能够装入间隙493中,且夹钳494能够沿第一方向旋转,直到保持组件490将目标股线379捕获在夹钳494的远端和第二壳体部分492b之间。一旦第一锚固件本体和第二锚固件本体28a和28b已经推入相应第一和第二目标解剖位置(见图1A),插入仪器就能够离开解剖位置向近侧平移,从而直接或间接地向第一和第二驱动股线38a和38b施加驱动力,从而驱动锚固件本体28a和28b至它们的膨胀结构。然后,夹钳494能够沿第二方向旋转,以便增加间隙493,直到插入仪器300能够从目标股线379自由拉动。也可选择或者另外,例如当目标股线379提供为拉紧股线时,该拉紧股线能够在捕获于保持组件490中时被切割。因为套管310a和310b能够限定延伸穿过套管310a和310b的一侧的纵向狭槽,因此,当相应锚固件本体28a和28b从套管推出时,驱动股线38a和38b能够从相应套管释放,例如从纵向狭槽出来。下面大致参考图27A-28B,插入仪器300能够设置成具有由外壳308以并排方位支承的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310a和310b,该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310a和310b保持第一锚固件本体和第二锚固件本体28a和28b ;以及第一推动器和第二推动器组件317a和317b,该第一推动器和第二推动器组件317a和317b分别与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310a和310b操作相连,以便将第一锚固件本体和第二锚固件本体28a和28b推出相应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310a和310b。而且,如上所述,可能希望保证所需的套管(锚固件本体将从该套管推出)相对于其它套管布置在远侧,从而该所需套管能够插入下部组织内,而不插入其它套管。如图27A中所示,插入仪器300包括外壳308,该外壳308包括本体部分308a和手柄部分308b,该手柄部分308b从本体部分308a伸出。插入仪器300还包括第一套管310a,该第一套管310a从外壳308向远侧延伸,特别是从本体部分308a延伸;以及第二套管310b,该第二套管310b在邻近第一套管310a的位置从外壳308向远侧延伸,特别是从本体部分308a延伸。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310a和310b能够基本相互平行地延伸,如图所示。因此,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310a和310b能够介绍为处于并排关系。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310a和310b能够限定相应纵向细长槽道312a和312b,该纵向细长槽道312a和312b保持相应第一锚固件本体和第二锚固件本体28a和28b。插入仪器300还能够包括第一和第二推动器组件317a和317b,该第一和第二推动器组件317a和317b分别与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310a和310b操作相连。因此,第一推动器组件317a设置成将第一锚固件本体28a推出第一套管310a,第二推动器组件317b设置成将第二锚固件本体28b推出第二套管310b。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310a和310b能够限定相应第一和第二渐缩尖端31 Ia和311b以及纵向延伸穿过相应尖端31 Ia和311b的第一和第二远侧排出口 442a和442b。各第一和第二推动器组件317a和317b分别包括第一柱塞和第二柱塞316a和316b,该第一柱塞和第二柱塞316a和316b伸出外壳308,例如伸出外壳308的本体部分308a。第一柱塞和第二柱塞316a和316b能够向近侧伸出外壳308,如上面对于图24A-F所述,或者能够沿相对于纵向方向L成角度偏离的方向伸出外壳,以便有凸出外壳308的相应 凸片323a和323b。各第一和第二推动器组件317a和317b还能够分别包括第一推杆和第二推杆330a和330b,该第一推杆和第二推杆330a和330b从相应柱塞316a和316b向远侧延伸。当第一柱塞和第二柱塞316a和316b处于它们的相应第一位置(图27A)时,第一锚固件本体和第二锚固件本体28a和28b布置在相应套管310a和310b中。柱塞316a和316b能够运动至相应第二位置(图27D),以便将相应第一锚固件本体和第二锚固件本体28a和28b推出相应套管310a和310b。插入仪器330还能够包括交换促动器470,该交换促动器470能够包括交换凸片470a,该交换凸片470a从外壳308伸出,并能够在第一和第二凸片323a和323b之间的位置处从本体部分308a伸出。外壳308能够限定狭槽367a_c,该狭槽367a_c延伸穿过本体部分308的上端和沿纵向是细长的,并定位成使得第一和第二凸片323a和323b伸出第一狭槽和第二狭槽367a和367b,且交换凸片470a在第一和第二凸片323a和323b之间的位置处伸出第三狭槽367c。狭槽367a-c因此能够提供轨道,该轨道限定了当凸片323a_b和470a在相应狭槽367a-c中行进时第一和第二推动器组件317a和317b和交换促动器470的纵向运动。交换促动器470设置成从第一位置运动至驱动位置,以便使得第一尖端和第二尖端311a和311b的相对位置倒转。例如,如图27A中所示,第一套管310a的第一尖端31 Ia相对于第二套管310b的第二尖端31 Ib布置在远侧。因此,应当知道,第一尖端311a能够插入下部组织中,例如在第一目标解剖位置24a处(见图1A),而并不使得第二尖端311b插入下部组织中。如后面更详细所述,交换促动器470沿箭头355的方向(图27C)从第一位置(图27A)驱动至第二位置将使得第二尖端311b相对于第一尖端311a向远侧运动,从而第二尖端311b能够插入下部组织中,例如在第二目标解剖位置24b处(见图1B),而并不使得第一尖端311a插入下部组织内。在手术过程中,参考图27A-B,第一柱塞316a能够沿箭头357的方向从第一位置向远侧平移至第二位置,这使得第一推杆330a同样在第一套管310a中向远侧平移。第一推杆330a抵靠第一锚固件本体28a,从而当第一推杆330a向远侧平移至第二位置时,第一推杆330a将第一锚固件本体28a推出第一套管310a,例如进入第一目标解剖位置中。当第一推动器组件317a处于第二位置时,第一柱塞凸片323a在第一狭槽367a的远端处抵靠外壳308,从而推出第一锚固件本体28a。因此,当第一柱塞凸片323a处于第二位置时,防止柱塞316a进一步向远侧平移。因此,向用户提供第一锚固件本体28a已经推出的触觉反馈。下面,参考图27C,交换促动器470能够从第一位置驱动(例如能够沿箭头355的方向向远侧运动)至驱动位置,这使得第二尖端311b相对于外壳308和第一套管310a前进或向远侧平移,直到第二尖端311b相对于第一尖端311a布置在远侧。应当知道,第二尖端311b能够插入下部组织中,例如在第二目标解剖位置24b处(见图1A),而并不使得第一尖端311a插入下部组织中。例如,第一推杆330a的远端(它相对于第一尖端311a布置在远侧)能够提供用于第二尖端311b插入第二目标解剖位置的深度止动器。因此,第二尖端311b能够插入直到第一推杆330a抵靠解剖结构。根据示例实施例,交换促动器470的驱动还使得第二柱塞316b和(因此)第二推杆330b向远侧平移,如图27C中所示。一旦交换促动器470运动至驱动位置,交换凸片470a就在第三狭槽367c的远端处抵靠 外壳308,从而防止交换促动器470进一步向远侧平移。因此,向用户提供交换促动器470已经驱动的触觉反馈。下面参考图27D,第二柱塞316b能够沿箭头359的方向从第一位置向远侧平移至第二位置,这使得第二推杆330b同样在第二套管310b内向远侧平移。第二推杆330b抵靠第二锚固件本体28b,从而当第二推杆330b向远侧平移至第二位置时,第二推杆330b将第二锚固件本体28b推出第二套管310b,例如进入第二目标解剖位置中。当第二推动器组件317b处于第二位置时,第二柱塞凸片323b在第二狭槽367b的远端处抵靠外壳308,由此推出第二锚固件本体28b。因此,当第二柱塞凸片323b处于第二位置时,防止柱塞316b进一步向远侧平移。因此,向用户提供第二锚固件本体28b已经推出的触觉反馈。下面将特别参考图28A-28B进一步介绍图27A — 28B中所示的插入仪器300的操作。特别是,插入仪器300包括至少一个锁栓组件,例如第一锁栓组件482、第二锁栓组件484和第三锁栓组件486。第一锁栓组件482设置成一旦它从图27B中所示的第一位置向远侧运动至图27C中所示的第二凹入位置就将交换促动器470锁定在它的远侧位置中。例如,第一锁栓组件482能够包括锁栓部件488,该锁栓部件488由外壳308支承,并设置成锁定在交换促动器470上,以便与交换促动器470相对平移地连接。锁栓部件488限定了 本体488a;第一附接部分488b,该第一附接部分488b呈由本体488a承载的钩的形式;以及第二附接部分488c,该第二附接部分488c呈由本体488a承载的抵靠表面的形式,布置在第一附接部分488b的远侧。当交换促动器470向远侧运动时,第一附接部分488a能够离开交换促动器470向内偏转,以便允许交换部件470相对于锁栓部件488向远侧平移,例如交换促动器470的向外凸出凸片470a。一旦交换促动器470已经相对于外壳308从它的第一初始位置运动至它的第二远侧位置,交换促动器470就接触抵靠表面,钩能够在本体488a的弹簧力作用下向外偏转,从而交换促动器470 (例如凸片470a)捕获在第一和第二附接部分488b和488c之间。因此,一旦交换促动器470已经运动至它的近侧位置(这使得第二推动器组件317b相对于第一推动器组件317a向远侧前进),锁栓部件488防止交换促动器470相对于外壳向近侧和向远侧运动。插入仪器300还能够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引导部件483a,例如可平移地固定在外壳308上的导线。例如,插入仪器300能够包括安装件485,该安装件485由外壳308支承,并附接在第一引导部件483a上。第一引导部件483能够延伸穿过交换促动器470,以便引导交换促动器向远侧平移。第二锁栓组件484设置成一旦它从图27A中所示的第一位置向远侧运动至图27B中所示的第二远侧位置(这使得第一推杆330a推出第一锚固件本体28a),就将第一柱塞316a和(因此)第一推动器组件317a锁定在它的近侧位置。例如,第二锁栓组件484能够包括锁栓部件489,该锁栓部件489由外壳308支承,并设置成锁定在第一柱塞316a上,以便与第一柱塞316a相对平移地连接。第二锁栓部件489能够与第一锁栓部件488基本相同地构成,因此限定了 本体;第一附接部分,该第一附接部分呈由本体承载的钩的形式;以及第二附接部分,该第二附接部分呈由本体承载的抵靠表面的形式,布置在钩的远侧。当第一柱塞316a向远侧运动时,第一附接部分能够离开第一柱塞316a向内偏转,以便允许第一柱塞316a相对于第二锁栓部件489向远侧平移,例如第一柱塞316a的向外凸出凸片316c。一旦第一柱塞316a已经相对于外壳308从它的第一初始位置运动至它的第二远侧位置,第一柱塞316a就接触抵靠表面,钩能够在锁栓部件489的本体的弹簧力作用下向外偏转,从而第一柱塞316a (例如凸片316c)捕获在锁栓部件489的第一和第二附接部分之间。因此,一旦第一柱塞316已经运动至它的远侧位置(这将第一锚固件本体28a从第一套管310a推出),锁栓部件489防止第一柱塞316a相对于外壳308向近侧和向远侧运动。 插入仪器300还能够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引导部件483b,例如可平移地固定在外壳308上的导线。例如,安装件485能够附接在第二引导部件483b上,该第二引导部件483b能够穿过第一柱塞316a向远侧延伸,以便引导第一柱塞316a向远侧平移。第三锁栓组件486设置成一旦它从图27C中所示的第一位置向远侧运动至图27D中所示的第二远侧位置(这使得第二推杆330b推出第二锚固件本体28b),就将第二柱塞316b和(因此)第二推动器组件317b锁定在它的远侧位置近侧位置。例如,第三锁栓组件486能够包括第三锁栓部件495,该第三锁栓部件495由外壳308支承,并设置成锁定在第二柱塞316b上,以便与第二柱塞316b相对平移地连接。第三锁栓部件495能够与第一和第二锁栓部件488和489基本相同地构成,因此限定了 本体495a ;第一附接部分495b,该第一附接部分495b呈由本体495a承载的钩的形式;以及第二附接部分495c,该第二附接部分495c呈由本体495a承载的抵靠表面的形式,在钩远侧的位置。当第二柱塞316b向远侧运动时,第一附接部分495b能够离开第二柱塞316b向内偏转,以便允许第二柱塞316b相对于第三锁栓部件495向近侧平移,例如第二柱塞316b的向外凸出凸片316d。一旦第二柱塞316b已经相对于外壳308从它的第一初始位置运动至它的第二近侧位置,第二柱塞316b (例如在凸片316d处)就接触抵靠表面495c,且钩495b能够在锁栓部件本体495a的弹簧力作用下向外偏转,从而第二柱塞316b捕获在锁栓部件495的第一和第二附接部分之间。因此,一旦第二柱塞316b已经运动至它的远侧位置(这将第二锚固件本体28b从第二套管310b推出),锁栓部件495防止第二柱塞316b相对于外壳308向近侧和向远侧运动。插入仪器300还能够包括至少一个第三引导部件483c,例如可平移地固定在外壳308上的导线。例如,安装件485能够附接在第三引导部件483c上,该第三引导部件483c能够穿过第二柱塞316b向远侧延伸,以便引导第二柱塞316b向远侧平移。而且,插入仪器300能够包括附接部件496,该附接部件496呈附接线的形式,该附接线使得第二柱塞316b与交换促动器470在相对交换促动器470的向远侧平移中附接在一起。例如,交换促动器470的向远侧平移使得第二柱塞316b与交换促动器470 —起向远侧平移。施加给第二柱塞316b的向远侧力能够使得第二柱塞316b相对于交换促动器470向远侧平移。根据一个实施例,附接部件496能够可平移地固定在交换促动器470上,并能够附接在第二柱塞316b上,从而它对于第二柱塞316b相对附接部件493的向近侧运动316b也与第二柱塞316干涉。交换促动器470能够包括第二凸片470b,该第二凸片470b与第二套管310b相对平移地附接,从而交换促动器470的向远侧平移使得第二套管310b与交换促动器470 —起向远侧平移。因此,交换促动器470的向远侧平移使得附接部件496向远侧拖动第二柱塞316b、第二套管310b和第二推杆330b,直到第二尖端311b布置在第一尖端311a的远侧。因为在第一锚固件本体28a已经推出之后第一推杆330a保持布置在第一尖端311a的远侧,因此第一推杆330a的远端能够以上述方式限定用于第二尖端311b的插入深度止动器。附接部件496能够至少局部延伸穿过第二柱塞496b,以便使得第二柱塞396b相对于附接部件496 (因此也相对于交换促动器470)向远侧平移。因此,一旦交换促动器470 已经向远侧平移,从而也使得第二套管310b和第二推动器组件317b向远侧平移,第二柱塞316b的平移就使得第二推杆330b以上述方式将第二锚固件本体28b从第二套管310b推出。下面大致参考图29A-29G,插入仪器300能够设置成具有由外壳308支承处于并排方位的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310a和310b,该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310a和310b保持第一锚固件本体和第二锚固件本体28a和28b ;以及第一和第二推动器组件317a和317b,该第一和第二推动器组件317a和317b分别与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310a和310b操作相连,以便将第一锚固件本体和第二锚固件本体28a和28b推出相应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310a和310b。而且,如上所述,可能希望保证所需的套管(锚固件本体将从该套管推出)相对于其它套管布置在远侧,从而该所需套管能够插入下部组织内,而不插入其它套管。如图29A中所不,插入仪器300包括外壳308,该外壳308包括第一外壳部分308a和第二外壳部分308b,该第二外壳部分308b布置在第一外壳部分308a附近。插入仪器300还包括第一套管310a,该第一套管310a从第一外壳部分308a向远侧延伸;以及第二套管310b,该第二套管310b从第二外壳部分308b向远侧延伸。第一外壳部分和第二外壳部分308a和308b能够基本彼此平行地延伸,如图所示。因此,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310a和310b能够介绍为处于并排关系。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310a和310b能够限定相应纵向细长槽道,该纵向细长槽道以上述方式保持相应第一锚固件本体和第二锚固件本体28a和28b。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310a和310b还能够分别包括纵向细长侧部狭槽337a和337b,这些纵向细长侧部狭槽337a和337b伸入套管的一侧,并与相应细长槽道连通。因此,当第一锚固件本体和第二锚固件本体28a和28b装入相应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310a和310b中时,驱动股线38a和38b的附接部分133a-b能够伸出相应侧部狭槽337a和337b,并彼此附接(见图1A)。插入仪器300还能够包括第一和第二推动器组件317a和317b,该第一和第二推动器组件317a和317b分别与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310a和310b操作相连。因此,第一推动器组件317a设置成将第一锚固件本体28a推出第一套管310a,第二推动器组件317b设置成将第二锚固件本体28b推出第二套管310b。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310a和310b能够限定相应第一和第二渐缩尖端31 Ia和311b以及纵向延伸穿过相应尖端31 Ia和311b的第一和第二远侧排出口。
各第一和第二推动器组件317a和317b分别包括第一柱塞和第二柱塞316a和316b,该第一柱塞和第二柱塞316a和316b布置在相应第一外壳部分和第二外壳部分308a和308b的外部,在相对于外壳部分308a和308b在近侧的位置处,如图所不。各第一和第二推动器组件317a和317b还能够分别包括第一推杆和第二推杆330a和330b,该第一推杆和第二推杆330a和330b从相应柱塞316a和316b穿过相应第一外壳部分和第二外壳部分308a和308b向远侧伸入相应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310a和310b中。当第一柱塞和第二柱塞316a和316b处于它们的相应第一位置(图29A)时,第一锚固件本体和第二锚固件本体28a和28b布置在相应套管310a和310b中。柱塞316a和316b能够运动至相应第二位置(图29F),以便将相应第一锚固件本体和第二锚固件本体28a和28b推出相应套管310a和310b。插入仪器330还能够交换促动器470,该交换促动器470能够包括交换按钮470a,·该交换按钮470a侧向穿过第一外壳部分308a伸入第二外壳部分308b中。交换促动器470设置成与第一外壳部分和第二外壳部分在相对沿纵向方向L的相对平移时选择地连接和脱开。例如,如图29B和29G中所示,第一外壳部分和第二外壳部分308a和308b能够沿纵向方向可滑动地连接。例如,一个外壳部分(例如第一外壳部分308a)能够限定沿它的纵向长度的至少一部分延伸的狭槽375。另一外壳部分(例如第二外壳部分308b)能够包括滑动器部件,例如凸起377,该凸起377设置成在狭槽内部行进,以便引导第一外壳部分和第二外壳部分308a和308b相对彼此纵向运动。狭槽375和凸起377能够成燕尾结构成角度地向外张开,从而防止第一外壳部分和第二外壳部分308a和308b沿与纵向方向L成角度偏离的方向分离。交换促动器470设置成使得第一外壳部分和第二外壳部分308a和308b沿纵向方向相对彼此运动,以使得相应尖端311a和311b从第一相对位置运动至第二相对位置(该第二相对位置与第一相对位置相反)。例如,如图29A中所示,第一套管310a的第一尖端311a能够首先相对于第二套管310b的第二尖端311b布置在远侧。因此,应当知道,第一尖端311a能够插入下部组织中,例如在第一目标解剖位置24a处(见图1A),而并不使得第二尖端311b插入下部组织中。如后面更详细所述,交换促动器470从第一位置(图29D)驱动至第二位置将使得第二尖端311b相对于第一尖端311a向远侧运动,以使得第二尖端311b位于第一尖端311a的远侧。因此,第二尖端31 Ib能够插入下部组织中,例如在第二目标解剖位置24b处(见图1B),而并不使得第一尖端311a插入下部组织内。在手术过程中,参考图29C,第一柱塞316a能够从第一位置向远侧平移至第二位置,这使得第一推杆330a同样在第一套管310a中向远侧平移。第一推杆330a抵靠第一锚固件本体28a,从而当第一推杆330a向远侧平移至第二位置时,第一推杆330a将第一锚固件本体28a推出第一套管310a,例如进入第一目标解剖位置中。当第一推动器组件317a处于第二位置时,第一柱塞316a抵靠第一外壳部分308a,从而推出第一锚固件本体28a。因此,当第一柱塞316a处于第二位置时,防止第一柱塞316a进一步向远侧平移。因此,向用户提供第一锚固件本体28a已经推出的触觉反馈。下面,参考图29C、29D和29G,交换促动器470能够驱动成以上述方式使得第一尖端和第二尖端311a和311b的相对位置倒转。例如,交换促动器470能够包括按钮472,该按钮472侧向穿过第一外壳部分308a伸入第二外壳部分308b中。第二外壳部分308b能够包括弹簧部件474,该弹簧部件474向外朝着它的第一位置偏压按钮472。按钮472能够包括至少一个凸缘476,该凸缘476抵靠第二外壳部分308b的壁,以便防止弹簧部件474的力将按钮472推出第一外壳部分308a。第一外壳部分308a能够包括一对孔478a_b,该对孔478a_b的尺寸设置成接收按钮472,以使得按钮472伸出第一外壳部分308a。第一孔478a相对于第二孔478b布置在近侧。当按钮472穿过第一孔478a伸出时,第一尖端311a相对于第二尖端311b布置在远侦U。而且,在按钮472和第一外壳部分308a之间的干涉防止第一外壳部分308a相对于第二外壳部分308b纵向平移。当按钮472按压至狭槽375中(因此按压至凸起377中)时,在按钮472和第一外壳部分308a之间的干涉去除,从而第一外壳部分和第二外壳部分308a和308b设置成相对彼此纵向平移。例如,第二外壳部分308b和(因此)第二套管310b能够相对于第一外壳部分308a和(因此)第一套管310a向远侧滑动,直到按钮472被驱动穿过第二孔478b,如图29D中所示。当按钮472延伸穿过第二孔478b时,第二尖端311b相对于第一尖端311a布置在远侧。因此,应当知道,第二尖端311b能够插入下部组织中,例如在第二目标解剖位置24b处(见图1A),而并不使得第一尖端311a插入下部组织中。 下面参考图29D-E,插入仪器300还能够包括锁定凸片468,该锁定凸片468在纵向处于相应柱塞316b和第二外壳部分308b之间的位置处可拆卸地附接在第二推杆330b上。因此,锁定凸片468与柱塞316b相对于第二外壳部分308b至将推出相应第二锚固件本体28b的深度的向远侧平移产生干涉。锁定凸片468能够保持附接在第二推杆330b上,直到第一锚固件本体28a已经推出和交换促动器470已经驱动。插入仪器300还能够包括以上面对于第二推动器组件317b所述的方式与第一推动器组件317操作相连的锁定凸片。下面参考图29E-F,一旦锁定凸片468已经从第二推杆430上除去,第二柱塞316b就能够从第一位置向远侧平移至第二位置,这使得第二推杆330b同样在第二套管310b中向远侧平移。第二推杆330b抵靠第二锚固件本体28b,从而当第二推杆330b向远侧平移至第二位置时,第二推杆330b将第二锚固件本体28b推出第二套管330b,例如进入第二目标解剖位置。在第二锚固件本体28b已经推出之后,第二柱塞416b的抓紧部分432b在远端处抵靠外壳308,从而向用户提供第二锚固件本体28b已经推出的触觉反馈。下面大致参考图30A-D,插入仪器300能够设置成具有由外壳308支承并处于并排方位的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310a和310b,该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310a和310b分别保持第一锚固件本体和第二锚固件本体。各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310a和310b由外壳308支承,从而可相对于外壳308平移运动。插入仪器300还包括往复运动组件500,该往复运动组件500设置成沿相反方向驱动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310a和310b。例如,当第一套管310a相对于外壳308向远侧驱动时,往复运动组件500相对于外壳308向近侧驱动第二套管310b。类似的,当第一套管310a相对于外壳308向近侧驱动时,往复运动组件500相对于外壳308向远侧驱动第二套管310b。类似的,当第二套管310b相对于外壳308向远侧驱动时,往复运动组件500相对于外壳308向近侧驱动第一套管310a。类似的,当第二套管310b相对于外壳308向近侧驱动时,往复运动组件500相对于外壳308向远侧驱动第一套管310a。插入仪器300能够包括推动器组件317,该推动器组件317有柱塞316以及第一推动器部件和第二推动器部件330a和330b。第一推动器部件330a伸入第一套管330a内,并设置成以上述方式将第一锚固件本体推出第一套管330a。类似的,第二推动器部件330b伸入第二套管330b内,并设置成以上述方式将第二锚固件本体28b推出第二套管330b。插入仪器还能够包括选择的柱塞接合组件502,该柱塞接合组件502可操作成在第一推杆和第二推杆330a和330b中的一个之间选择地接合柱塞。因此,柱塞316能够与第一推杆330a平移连接,从而柱塞316的向远侧平移使得推杆330a向远侧平移,并将第一锚固件本体28a推出相应第一套管330a。柱塞316能够与第二推杆330b平移连接,从而柱塞316的向远侧平移使得推杆330b向远侧平移,并将第二锚固件本体28b推出相应第二套管330b。下面参考图30A-C,往复运动组件500包括第一力传递部件,例如有齿的第一齿条504a,该第一齿条504a附接在第一套管310a上,并可平移地固定在第一套管310a上。第一齿条504a能够与第一套管310a成一体,或者根据需要离散地附接在第一套管310a上。根据示例实施例,第一齿条504a从第一套管310a向近侧延伸。往复运动组件500还能够包括第二力传递部件,例如第二齿条504b,该第二齿条504b附接在第二套管310b上,并可平移地固定在第二套管310b上。第二齿条504b能够与第二套管310b成一体,或者根据需要离散地附接在第二套管310b上。根据示例实施例,第二齿条504b从第二套管310b向近侧延伸。·
往复运动组件500还能够包括第三力传递部件,例如第一齿轮506a,该第一齿轮506a能够是正齿轮,它与第一齿条504a匹配,从而第一齿轮506a的旋转将驱动第一齿条504a,以便基本线性平移,例如向近侧或向远侧。第一套管310a与第一齿条504a —起平移。往复运动组件500还能够包括第四力传递部件,例如第二齿轮506b,该第二齿轮506b能够是正齿轮,它与第二齿条504b匹配,从而第二齿轮506b的旋转将驱动第二齿条504b,以便基本线性平移,例如向近侧或向远侧。第二套管310b与第二齿条504b—起平移。而且,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506a和506b匹配,从而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506a和506b中的一个沿它们的相应旋转轴508a和508b沿第一旋转方向的旋转将驱动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506a和506b中的另一个,以便沿与第一旋转方向相反的第二旋转方向旋转。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506a和506b能够支承在外壳308中,从而旋转轴508a和508b在齿轮506a和506b旋转时保持静止。第二齿条504b能够包括手柄508b,该手柄508b伸出外壳308。在手术过程中,例如当第一套管310a相对于第二套管310b向远侧延伸时,手柄508b能够向远侧驱动,这使得第二套管310b和第二齿条504b向远侧平移,从而使得第二齿轮506b沿旋转方向旋转。第二齿轮506b驱动第一齿轮506a沿相反的旋转方向旋转,这使得第一套管310a朝着外壳308向近侧平移。因此,当第二套管310b向远侧驱动时,往复运动组件沿相反方向驱动第一套管310a,例如向近侧,如图所示。当第二套管310b相对于第一套管310a向远侧伸出时,手柄508b能够向近侧被驱动,这使得第二套管310b和第二齿条504b向近侧平移,从而使得第二齿轮506b沿旋转方向旋转。第二齿轮506b驱动第一齿轮506a沿相反的旋转方向旋转,这使得第一套管310a离开外壳308向远侧平移。因此,当第二套管310b向近侧驱动时,往复运动组件沿相反方向驱动第一套管310a,例如向远侧,如图所示。手柄508b能够包括钩510,该钩510锁定在外壳308上,以便提供安全制动装置,它防止手柄508向远侧平移,因此也防止第二齿条504b向远侧平移。钩510能够设置为当第二套管310b退回,且第一套管310a伸出和相对于第二套管310b布置在远侧时锁定在外壳308上。下面参考图30C-D,选择的柱塞接合组件502包括由外壳308承载的轨道512。该轨道512能够径向向外伸入外壳308的内壁内。轨道包括第一部分512a,该第一部分512a基本纵向以及平行于套管310a和310b和推杆330a和330b地延伸。轨道还包括第二部分512b,该第二部分512b从第一部分512a伸 出,例如从第一部分512a的近端伸出,并从第一部分512b向近侧和向外延伸,例如侧向向外延伸。因此,可以说,第二部分512b相对于第一部分512a偏离。根据不例实施例,第二部分512b相对于第一部分512a成角度偏离。柱塞316设置成在轨道512中行进,并可沿轨道512向远侧运动,以便将第一推杆和第二推杆330a和330b中的选定一个在相应一个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310a和310b内向远侧驱动,以便将相应一个第一锚固件和第二锚固件推出插入仪器。根据示例实施例,第一推杆和第二推杆330a和330b承载第一和第二接合部件514a和514b。接合部件514a和514b能够在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310a和310b往复驱动时相互间隔开,以便提供间隙。应当知道,因为第一推杆和第二推杆330a和330b伸入相应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310a和310b中,因此推杆330a和330b同样在套管310a和310b的往复运动过程中往复驱动。柱塞316承载偏压部件516,当柱塞316布置在第一轨道部分512a中时,该偏压部件516与各接合部件514a和514b纵向对齐。柱塞316还承载从动器518,该从动器518的尺寸和形状设置成在轨道512中行进,并当柱塞向近侧和向远侧驱动时引导该柱塞316的运行通路。柱塞316能够包括近端,该近端从外壳308伸出,例如向近侧伸出。因此,柱塞316能够沿第一轨道部分512a向远侧驱动和沿第一轨道部分512a向近侧驱动。柱塞还能够沿第二轨道部分512b向近侧驱动,这使得偏压部件516运动成与接合部件514a和514b并不纵向对齐。因此,套管310a和310b以及相应推杆330a和330b能够往复运动,同时接合部件514a和514b并不相互干涉,且接合部件514a和514b并不与柱塞316的偏压部件516干涉。当希望将一个锚固件本体推出相应套管(例如第一套管310a)时,第一推杆330a能够布置成与柱塞316对齐。例如,往复运动组件500能够根据需要驱动成将相应接合部件514a定位在第一轨道部分512a的近端的远侧。因此,柱塞316能够沿轨道512向远侧运行。一旦柱塞512沿第一轨道部分512a向远侧驱动,偏压部件516将与接合部件514a接合,并在相应套管310a中向远侧驱动推杆330a,从而将锚固件本体推出套管310a,如上所述。一旦希望从第二套管310b中推出第二锚固件本体,柱塞316能够向近侧驱动至第二轨道部分512b上,直到偏压部件516不与第一推杆和第二推杆330a和330b的接合部件514a和514b纵向对齐。然后,往复运动组件500能够驱动成向远侧驱动第二套管310b和第二推杆330b,这使得第一套管310a和第一推杆330a向近侧平移,直到第一接合部件514a布置在第一轨道部分512a的近端的近侧,且第二接合部件514b布置在第一轨道部分512a的近端的远侧。因此,第二套管310b相对于第一套管310a布置在远侧。然后,柱塞316能够向远侧驱动,这使得偏压部件516与第二接合部件514b接合,该第二接合部件514b在第二套管310b中向远侧驱动第二推杆330b,以便将第二锚固件推出插入仪器。下面参考图31,尽管各个插入仪器300介绍为包括远侧排出口 442,但是插入仪器300能够限定侧部排出口 318,作为远侧排出口 442的可选方案。例如,侧部排出口 318能够限定为狭槽,该狭槽在相对于尖端311在近侧的位置处径向延伸穿过套管310的远侧部分。尖端311能够封闭,以便防止锚固件本体28a和28b从由尖端311限定的远侧排出口442推出。侧部排出口 318能够限定周向尺寸,该周向尺寸至少基本等于或大于各第一锚固件本体和第二锚固件本体28a和28b的最大截面尺寸,从而锚固件本体28a和28b的尺寸设置成穿过侧部排出口 318运行。而且,侧部排出口 318能够限定纵向长度,该纵向长度基本等于或大于各第一锚固件本体和第二锚固件本体28a和28b的纵向长度。侧部排出口318的纵向长度能够稍微小于各第一锚固件本体和第二锚固件本体28a和28b的纵向长度,例如,如果当第一锚固件本体和第二锚固件本体28a和28b推出侧部排出口 318时它们相对于纵向轴线302成角度偏离。尖端311能够在它的近端处限定斜面372。因此,斜面372能够布置在侧部排出口318的远端处,并与纵向轴线302基本对齐。斜面372能够限定渐缩推出表面374,该渐缩推出表面374在它向远侧延伸时径向向外朝着侧部排出口 318倾斜。因此,在柱塞316、推 管334和轴环332从第一位置运动至第二位置时,当管塞314将第二锚固件本体28b从套管310的细长开口 312向远侧偏压至推出表面374上时,第二锚固件本体28b沿推出表面374行进,这引导第二锚固件本体28b沿箭头B的方向从侧部排出口 318出来,从而在第二目标解剖位置24b (见图1A)处将第二锚固件本体28b推出插入仪器300。当侧部排出口318的至少远侧部分布置在解剖结构24的后面时,第二锚固件本体28b在解剖结构24后面的位置处从插入仪器300推出,如图IA中进一步所示。插入仪器300能够设置成这样,当推杆330和推管334脱开时,管塞314布置在尖端311的近侧和邻近该尖端311。因此,推杆330相对于推管334的平移将以上述方式使得推杆沿管塞314的斜表面378推出第一锚固件28a和从侧部排出口 318出来。结合示例实施例介绍的实施例已经通过示例说明来提供,因此本发明将并不局限于所述实施例。而且,与这里所述的任意实施例相关的各种结构、特征和方法能够用于这里所述的任意其它实施例,除非另外表示。例如,除非另外表示,这里所述的任意插入仪器能够包括如这里所述根据任意合适可选实施例构成的保持组件、如这里所述或根据任意合适可选实施例构成的切割组件、如这里所述或根据任意合适可选实施例构成的交换组件、如这里所述或根据任意合适可选实施例构成的往复运动组件、以及如这里所述或根据任意合适可选实施例构成的选择柱塞接合组件。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知道,本发明将包含包括在由例如附加权利要求提出的发明精神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和可选装置。
权利要求
1.一种插入仪器,设置成在目标位置推出至少一个锚固件,所述锚固件包括锚固件本体,所述锚固件本体具有基本沿细长方向延伸的基体,所述基体限定了沿细长方向间隔开的多个开口,锚固件还包括穿过至少两个开口编织的驱动部件,插入仪器包括 套管,所述套管限定了细长开口,所述细长开口的尺寸设置成接收锚固件本体;以及推动器部件,所述推动器部件可插入套管中并设置成被按压至细长开口中,以便将锚固件本体从套管推入至目标位置,使得当拉伸力沿基本沿着细长方向的方向施加给驱动部件时,锚固件本体沿相对于细长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膨胀; 其中,推动器部件是第一推动器部件,插入仪器还包括中空的第二推动器部件,所述第二推动器部件布置在套管的细长开口内。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插入仪器,其中第一推动器部件布置在中空的第二推动器部件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插入仪器,其中中空的第二推动器部件包含第一锚固件本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插入仪器,其中套管还包含布置在第一锚固件本体的远侧的第二锚固件本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插入仪器,其中第一推动器部件首先与第二推动器部件连接,使得第一推动器部件和第二推动器部件在第一冲程中一前一后地向远侧平移。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插入仪器,其中第一冲程使得第二推动器部件将第二锚固件本体推出套管。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插入仪器,其中第一推动器部件在第一冲程之后与第二推动器部件脱开。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插入仪器,其中第一推动器部件的第二冲程将第一锚固件本体从套管中推出。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插入仪器,其中第一推动器部件和第二推动器部件连接,从而在第二冲程的第一部分中一前一后地平移。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插入仪器,还包括止动器部件,所述止动器部件相对于套管可平移地固定;以及夹,所述夹可拆卸地连接第一推动器部件和第二推动器部件。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插入仪器,还包括柱塞,所述柱塞可平移地固定在第一推动器部件上,所述柱塞设置成被按压,以便将第一推动器部件按压至细长开口中。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插入仪器,其中夹可拆卸地附接在柱塞上。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插入仪器,还包括附接部件,所述附接部件可平移地固定在第二推动器部件上,其中,夹抵靠附接部件。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插入仪器,还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可平移地固定在套管上。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插入仪器,其中柱塞被按压将锚固件本体从插入仪器推出的第一距离,一旦柱塞被按压第一距离,夹就抵靠外壳,以便防止柱塞被按压大于所述第一距离的第二距离。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插入仪器,其中从柱塞中取出夹将使得第一推动器部件和第二推动器部件可平移地脱开,从而按压柱塞第二距离使得第一推动器部件将另一锚固件本体从插入仪器中推出。
1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插入仪器,还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可平移地固定在套管上。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插入仪器,还包括互补的第一引导部件和第二引导部件,所述第一引导部件和第二引导部件可操作地连接在外壳和第二推动器部件之间,以便引导外壳和第二推动器部件之间的相对运动。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插入仪器,还包括附接部件,所述附接部件可平移地固定在第二推动器部件上。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插入仪器,还包括柱塞,所述柱塞可平移地固定在第一推动器部件上。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插入仪器,其中第一引导部件和第二引导部件可操作地连接在外壳和附接部件之间。
22.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插入仪器,其中第一引导部件和第二引导部件设置成使得第一推动器部件与第二推动器部件可平移地连接。
23.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插入仪器,其中附接部件与柱塞可平移地连接。
24.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插入仪器,其中附接部件包括绕柱塞延伸的轴环。
25.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插入仪器,其中第一引导部件和第二引导部件包括1)导轨,所述导轨伸入附接部件和外壳中的至少一个内;以及2)引导销,所述引导销与附接部件和外壳中的另一个连接,使得引导销在导轨中行进。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插入仪器,其中导轨伸入附接部件中,引导销从外壳伸入导轨中。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插入仪器,其中引导销可平移地固定在外壳上。
28.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插入仪器,其中导轨限定了第一轨道部分和相对于所述第一轨道部分偏离的第二轨道部分。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插入仪器,其中柱塞的旋转使得引导销从第一轨道部分行进至第二轨道部分。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插入仪器,其中附接部件限定了在第一轨道部分和第二轨道部分的末端处的止动器部件。
31.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插入仪器,其中当柱塞相对于壳体向远侧运动时,引导销在导轨中向近侧平移,以便将第一锚固件本体和第二锚固件本体从插入仪器中推出。
32.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插入仪器,其中导轨限定了具有边缘的基部,其中,引导销沿所述边缘平移,以便提供触觉和声音反馈中的至少一个。
3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插入仪器,还包括从套管伸出的深度止动器。
34.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插入仪器,还包括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设置成可释放地平移固定第一推动器部件和第二推动器部件。
35.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插入仪器,其中连接组件在第一冲程中固定第一推动器部件和第二推动器部件,从而将第二锚固件本体从套管中推出。
36.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插入仪器,其中连接组件在第二冲程中使得第一推动器部件和第二推动器部件相互脱开,使得第一推动器部件可相对于第二推动器部件平移,由此,第一推动器部件将第一锚固件本体从套管推出。
37.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插入仪器,还包括可平移地固定在第二推动器部件上的附接部件。
38.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插入仪器,还包括可平移地固定在第一推动器部件上的柱塞O
39.根据权利要求38所述的插入仪器,其中附接部件与柱塞在相对平移时可释放地 附接在一起。
40.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插入仪器,其中连接组件包括连接部件,所述连接部件由附接部件承载,并设置成进一步伸入柱塞的第一凹口中,以便使得附接部件与柱塞可平移地连接。
41.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插入仪器,还包括与套管可平移地固定的外壳。
42.根据权利要求41所述的插入仪器,其中外壳承载与第一凹口间隔开的第二凹口。
43.根据权利要求42所述的插入仪器,其中外壳限定了第二凹口。
44.根据权利要求43所述的插入仪器,其中当连接部件运动至与第二凹口对齐的位置时,连接部件驱动离开第一凹口进入第二凹口,从而使得附接部件和柱塞可平移地脱开。
45.根据权利要求44所述的插入仪器,其中附接部件限定了槽道,连接部件设置成运动横过槽道,以便与柱塞脱开和与外壳连接。
46.根据权利要求42所述的插入仪器,其中外壳承载内部壳体,所述内部壳体承载第二凹口。
47.根据权利要求46所述的插入仪器,其中当连接部件运动至与第二凹口对齐的位置时,连接部件驱动离开第一凹口和进入第二凹口,从而使得附接部件与柱塞可平移地脱开。
48.根据权利要求47所述的插入仪器,其中连接部件包括附接在附接部件上的片簧。
49.根据权利要求47所述的插入仪器,其中片簧与附接部件成一体。
50.根据权利要求42所述的插入仪器,还包括互补的第一引导部件和第二引导部件,所述第一引导部件和第二引导部件在外壳和第二推动器部件之间可操作地连接,以便引导外壳和第二推动器部件之间的相对运动。
51.根据权利要求50所述的插入仪器,其中互补的引导部件限定了第一部分、与第一部分偏离的第二部分以及在第一部分的一个端部处的止动器。
52.根据权利要求51所述的插入仪器,其中连接部件是锁栓,第一部分的止动器防止第二推动器部件在锁栓与第二凹口对齐之前向远侧平移。
53.根据权利要求52所述的插入仪器,其中第一部分具有足够的长度,从而引导部件沿第一部分的运动使得第二推动器部件将第二锚固件本体从插入仪器中推出。
54.根据权利要求53所述的插入仪器,其中引导部件沿第二部分的运动使得锁栓运动成与第二凹口对齐。
55.根据权利要求54所述的插入仪器,其中锁栓运动至第二凹口中,以便使第一推动器部件和第二推动器部件平移地脱开,使得第一推动器部件可独立于第二推动器部件平移,以便将第一锚固件本体从插入仪器推出。
56.根据权利要求55所述的插入仪器,其中套管限定了远侧排出口,第一锚固件本体和第二锚固件本体通过远侧排出口而从插入仪器推出。
57.根据权利要求54所述的插入仪器,其中第二推动器部件包括管塞,所述管塞布置成使得当锁栓与第二凹口对齐时,套管的排出口在管塞和第一推动器部件之间延伸,以及使得第一锚固件本体能够通过排出口而从插入仪器中推出。
58.根据权利要求54所述的插入仪器,其中第一推动器部件的进一步平移独立于第二推动器部件,以便从插入仪器中推出第一锚固件本体。
59.一种插入仪器,其设置成在目标位置推出至少一个锚固件,所述锚固件包括锚固件本体,所述锚固件本体具有基本沿细长方向延伸的基体,所述基体限定了沿细长方向间隔开的多个开口,锚固件还包括穿过至少两个开口进行编织的驱动部件,插入仪器包括 套管,所述套管限定了细长开口,所述细长开口的尺寸设置成接收锚固件本体; 推动器部件,所述推动器部件可插入套管中,并设置成被按压至细长开口中,以便将锚固件本体从套管推出至目标位置中,从而当拉伸力沿基本沿着细长方向的方向施加给驱动部件时,锚固件本体沿相对于细长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膨胀;以及 外壳,所述外壳可平移地固定在套管上。
60.根据权利要求59所述的插入仪器,还包括互补的第一引导部件和第二引导部件,所述第一引导部件和第二引导部件在外壳和推动器部件之间可操作地连接,以便引导外壳和第一推动器部件之间的相对运动。
61.根据权利要求59所述的插入仪器,其中套管还包含布置在第一锚固件本体远侧的第二锚固件本体。
62.根据权利要求61所述的插入仪器,其中套管限定了远侧排出口,第一锚固件本体和第二锚固件本体沿与细长开口基本平行的方向从远侧排出口推出。
63.根据权利要求61所述的插入仪器,其中第一引导部件是导轨,第二引导部件是引导销,当柱塞相对于外壳向远侧运动时,所述引导销在导轨中行进,以便从插入仪器中推出第一锚固件本体和第二锚固件本体。
64.根据权利要求61所述的插入仪器,其中导轨由外壳承载。
65.根据权利要求64所述的插入仪器,其中引导销可平移地固定在第一推动器部件上。
66.根据权利要求65所述的插入仪器,其中导轨限定了第一轨道部分和从所述第一轨道部分伸出的中间轨道部分。
67.根据权利要求66所述的插入仪器,其中柱塞的旋转使得引导销从第一轨道部分行进至中间轨道部分。
68.根据权利要求66所述的插入仪器,还包括引导壳体,所述引导壳体限定了延伸穿过的至少一个孔,柱塞承载至少一个引导柱,所述引导柱在柱塞旋转之前与所述至少一个孔径向偏离,在柱塞旋转之后与所述至少一个孔对齐。
69.根据权利要求68所述的插入仪器,其中当柱塞沿第二冲程进一步平移时,引导柱延伸穿过所述至少一个孔,以便从套管中推出第一锚固件本体和第二锚固件本体。
70.一种插入仪器,其设置成在目标位置推出至少一个锚固件,所述锚固件包括锚固件本体,所述锚固件本体具有基本沿细长方向延伸的基体,所述基体限定了沿细长方向间隔开的多个开口,锚固件还包括穿过至少两个开口进行编织的驱动部件,插入仪器包括 套管,所述套管限定了细长开口,所述细长开口的尺寸设置成接收锚固件本体;以及推动器部件,所述推动器部件可插入套管中,并设置成被按压至细长开口中,以便将锚固件本体从套管推出至目标位置,从而当拉伸力沿基本沿着细长方向的方向施加给驱动部件时,锚固件本体沿相对于细长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膨胀; 其中,插入仪器设置成保持拉紧部件与驱动部件连接的至少一个端部。
71.根据权利要求70所述的插入仪器,其中拉紧部件包括具有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的拉紧股线,插入仪器设置成保持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
72.根据权利要求71所述的插入仪器,设置成选择地释放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中的一个。
73.根据权利要求72所述的插入仪器,还包括保持组件,所述保持组件可与推动器部件一起运动,插入仪器在锚固件本体推出后的向近侧运动使得拉伸力施加在驱动部件上。
74.根据权利要求72所述的插入仪器,其中插入仪器还设置成在第二目标位置推出第二锚固件,所述第二锚固件包括第二锚固件本体,所述第二锚固件本体具有基本沿第二细长方向延伸的第二基体,第二基体限定了沿第二细长方向间隔开的多个开口,第二锚固件还包括穿过第二锚固件本体的至少两个开口进行编织的第二驱动部件,从而拉紧股线设置成向第二锚固件本体施加拉伸力,以使得第二锚固件本体沿相对于第二细长方向垂直的方向膨胀。
75.根据权利要求74所述的插入仪器,其中所述至少一个锚固件是第一锚固件,锚固件本体是第一锚固件本体,基体是第一基体,多个开口是多个第一开口,细长方向是第一细长方向,驱动部件是第一驱动部件,拉伸力是第一拉伸力,保持组件可与推动器部件一起运动,从而推动器部件在第一锚固件本体已经被推出之后的向近侧运动将使得第一拉伸力施加在第一驱动部件上;以及 推动器部件设置成被按压至细长开口中,以便从套管推出锚固件本体,使得当第二拉伸力施加给第二驱动部件时,第二锚固件本体膨胀,其中,保持组件可与推动器部件一起运动,从而推动器部件在第二锚固件本体已经被推出后的向近侧运动将使得第二拉伸力施加给第二驱动部件。
76.根据权利要求72所述的插入仪器,还包括渐缩表面,所述渐缩表面限定了渐缩孔;以及第一锁定部件,所述第一锁定部件的截面尺寸小于渐缩孔的第一端部和大于渐缩孔的第二端部,其中,第一锁定部件设置成将拉紧股线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中的至少一个可释放地保持在锁定部件和渐缩表面之间。
77.根据权利要求76所述的插入仪器,还包括第二锁定部件,所述第二锁定部件设置成附接在拉紧股线的第二端部上。
78.根据权利要求77所述的插入仪器,其中第二锁定部件螺纹附接在邻近渐缩内表面的位置处。
79.根据权利要求78所述的插入仪器,其中第二锁定部件与渐缩孔对齐,使得拉紧股线的第二端部延伸穿过渐缩孔,并附接在第二锁定部件上。
80.根据权利要求77所述的插入仪器,还包括与第一推动器部件可平移地固定的柱塞,其中,柱塞设置成将第一推动器部件按压至细长开口中。
81.根据权利要求80所述的插入仪器,还包括与第一锁定部件连通的释放部件,其中,释放部件的运动偏压第一锁定部件出来,以便释放拉紧股线。
82.根据权利要求81所述的插入仪器,其中释放部件将第一锁定部件推向孔的第一端部,以便在第一锁定部件和渐缩内表面之间产生间隙。
83.根据权利要求72所述的插入仪器,还包括保持组件,所述保持组件包括第一锁定体,所述第一锁定体设置成可释放地保持拉紧股线的第一端部;以及第二锁定体,所述第二锁定体设置成保持拉紧组件的第二端部。
84.根据权利要求83所述的插入仪器,还包括促动 器,所述促动器与第一锁定体可操作地连接,以便从拉紧股线的第一端部释放第一锁定体。
85.根据权利要求83所述的插入仪器,还设置成将第二锚固件本体推出套管,其中,一旦第一锚固件本体和第二锚固件本体被推出,促动器就与第一锁定体可操作地连接。
86.根据权利要求72所述的插入仪器,还包括具有切割刀片的切割组件,所述切割组件可在脱开位置和接合位置之间运动,在所述脱开位置,切割刀片与拉紧股线间隔开,在所述接合位置,切割刀片切断拉紧股线。
87.根据权利要求86所述的插入仪器,其中切割组件包括纵向细长轴,所述纵向细长轴与切割刀片连接,轴的纵向平移使得切割刀片切断拉紧股线。
88.根据权利要求87所述的插入仪器,其中切割组件还包括开关,所述开关可枢转地 连接在细长轴和切割刀片之间。
89.根据权利要求86所述的插入仪器,其中切割组件包括促动器,所述促动器沿相对于套管成角度偏离的方向是细长的,沿相对于套管成角度偏离的方向的运动将切断拉紧股线。
90.一种插入仪器,其设置成在目标位置推出至少一个锚固件,所述锚固件包括锚固件本体,所述锚固件本体具有基本沿细长方向延伸的基体,所述基体限定了沿细长方向间隔开的多个开口,锚固件还包括穿过至少两个开口进行编织的驱动部件,插入仪器包括 套管,所述套管限定了细长开口,所述细长开口的尺寸设置成接收锚固件本体; 推动器部件,所述推动器部件可插入套管中,并设置成被按压至细长开口中,以便将锚固件本体从套管推出至目标位置,从而当拉伸力沿基本沿着细长方向的方向施加给驱动部件时,锚固件本体沿相对于细长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膨胀;以及 保持组件,所述保持组件包括第一锁定部件和邻近所述第一锁定部件的第二锁定部件,以便限定在它们之间的股线接收间隙,其中,第二锁定部件可朝着第一锁定部件运动,以便将至少一根股线保持在间隙中。
91.根据权利要求90所述的插入仪器,其中套管限定了与细长开口连通的狭槽,至少一个股线从至少一个绳结锚固件伸出狭槽和伸入间隙中。
92.根据权利要求90所述的插入仪器,其中第二锁定部件与第一锁定部件螺纹连接。
93.一种插入仪器,其设置成在目标位置推出至少一个第一锚固件,所述锚固件包括锚固件本体,所述锚固件本体具有基本沿第一细长方向延伸的第一基体,所述第一基体限定了沿细长方向间隔开的多个开口,锚固件还包括穿过至少两个开口进行编织的第一驱动部件,插入仪器包括 第一套管,所述第一套管限定了第一细长开口,所述第一细长开口的尺寸设置成接收锚固件本体; 第一推动器部件,所述第一推动器部件可插入套管中,并设置成被按压至细长开口中,以便将锚固件本体从套管推出至目标位置,从而当拉伸力沿基本沿着细长方向的方向施加给驱动部件时,锚固件本体沿相对于细长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膨胀; 第二套管,所述第二套管限定了第二细长开口,所述第二细长开口的尺寸设置成接收第二锚固件本体,所述第二锚固件本体具有基本沿第二细长方向延伸的第二基体,所述第二基体限定了沿第二细长方向间隔开的多个开口,第二锚固件还包括穿过第二锚固件本体的至少两个开口进行编织的第二驱动部件;以及 第二推动器部件,所述第二推动器部件可插入第二套管中,并设置成被按压至第二细长开口中,以便将第二锚固件本体从第二套管推出至第二目标位置,从而当拉伸力沿基本沿着第二细长方向的方向施加给第二驱动部件时,第二锚固件本体沿相对于细长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膨胀。
94.根据权利要求93所述的插入仪器,其中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基本彼此平行地延伸。
95.根据权利要求93所述的插入仪器,还包括外壳,所述外壳支承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使得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向远侧延伸至相应的第一尖端和第二尖端,其中,当第一锚固件本体被推出时,第一尖端布置在第二尖端的远侧,插入仪器还包括交换促动器,所述交换促动器设置成在第一锚固件本体被推出之后和在第二锚固件本体被推出之前将第二尖端定位成布置在第一尖端的远侧。
96.根据权利要求95所述的插入仪器,还包括第一柱塞,所述第一柱塞从第一推动器部件向外延伸;第二柱塞,所述第二柱塞从第二推动器部件向外延伸,第一对锁定凸片和第二对锁定凸片分别在外壳和相应的第一柱塞和第二柱塞的近端之间的位置处可拆卸地附接在第一柱塞和第二柱塞上,其中,第一对锁定凸片和第二对锁定凸片防止第一柱塞和第二柱塞使得相应的第一推动器和第二推动器运动足够推出相应的第一锚固件本体和第二锚固件本体的距离。
97.根据权利要求96所述的插入仪器,其中第一锁定凸片和第二锁定凸片从第一柱塞和第二柱塞取出允许第一柱塞和第二柱塞平移,从而使得相应的第一推动器部件和第二推动器部件从相应的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中推出相应的第一锚固件本体和第二锚固件本体。
98.根据权利要求95所述的插入仪器,其中交换促动器设置成在第一锚固件本体被从第一套管推出之后使得第一尖端相对于第二尖端向近侧平移。
99.根据权利要求98所述的插入仪器,其中外壳包括进行支承的本体部分;以及手柄部分,所述手柄部分从本体部分伸出,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从本体部分伸出,交换促动器从手柄部分伸出。
100.根据权利要求98所述的插入仪器,还包括至少一个锁栓组件,所述锁栓组件使得交换促动器与第一套管在相对近侧平移时连接,从而交换促动器的向近侧平移使得第一套管相对于第二导管向近侧平移。
101.根据权利要求95所述的插入仪器,还包括第一柱塞,所述第一柱塞从第一推动部件伸出;以及第二柱塞,所述第二柱塞从第二推动部件伸出,第一柱塞和第二柱塞布置在延伸穿过外壳的相应的第一狭槽和第二狭槽中。
102.根据权利要求95所述的插入仪器,其中交换促动器设置成在第一锚固件本体被从第一套管推出之后使得第二尖端相对于第二尖端向远侧平移。
103.根据权利要求102所述的插入仪器,其中交换促动器还设置成使得第二尖端相对于外壳向远侧平移。
104.根据权利要求103所述的插入仪器,其中交换促动器还包括交换凸片,所述交换凸片在由外壳限定的狭槽中行进。
105.根据权利要求102所述的插入仪器,还包括至少一个锁栓组件,所述锁栓组件相对向远侧平移使得交换促动器附接在第二套管上,从而交换促动器的向远侧平移使得第二套管相对于第一套管向远侧前进。
106.根据权利要求95所述的插入仪器,其中外壳包括第一外壳部分和第二外壳部分,第一套管从第一外壳部分伸出,第二套管从第二外壳部分伸出。
107.根据权利要求106所述的插入仪器,其中第一外壳部分和第二外壳部分设置成相对彼此滑动。
108.根据权利要求107所述的插入仪器,其中交换促动器与第一外壳部分和第二外壳部分相对平移地选择地连接和脱开。
109.根据权利要求108所述的插入仪器,其中交换促动器从第一位置运动至第二位置的运动将使得第二外壳部分相对于第一外壳部分向远侧滑动,从而第二尖端相对于第一尖端布置在远侧。
110.根据权利要求109所述的插入仪器,其中交换促动器包括被弹簧装载至第二外壳部分中的按钮。
111.根据权利要求95所述的插入仪器,还包括往复运动组件,所述往复运动组件使得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中的一个在所述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中的另一个向远侧平移时向近侧平移。
112.根据权利要求111所述的插入仪器,其中往复运动组件包括与第一套管连接的第一齿条,还包括与第二套管连接的第二齿条、与第一齿条匹配的第一齿轮以及与第二齿条匹配的第二齿轮,从而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相互匹配。
113.根据权利要求112所述的插入仪器,还包括手柄,所述手柄从一个齿条伸出外壳。
114.根据权利要求113所述的插入仪器,其中手柄限定了安全制动装置,所述安全制动装置设置成与外壳接合,以便当手柄与外壳接合时防止手柄沿至少一个方向运动。
115.根据权利要求112所述的插入仪器,还包括柱塞,所述柱塞设置成与第一推动器部件和第二推动器部件中的一个选择地接合。
116.根据权利要求115所述的插入仪器,其中柱塞承载偏压部件,并可从第一位置运动至第二位置,在所述第一位置,偏压部件与第一推动器部件和第二推动器部件对齐,在所述第二位置,偏压部件与第一推动器部件和第二推动器部件不成一直线。
117.根据权利要求116所述的插入仪器,其中柱塞在轨道中行进,所述轨道具有沿与第一推动器部件和第二推动器部件基本平行的方向延伸的第一部分,使得柱塞可沿轨道向远侧运动,以便向远侧驱动第一推动器部件和第二推动器部件中的选定一个至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中的相应一个内,从而推出第一锚固件和第二锚固件中的相应一个。
118.根据权利要求117所述的插入仪器,其中轨道具有第二偏离部分,所述第二偏离部分使得偏压部件与第一推杆和第二推杆错开。
119.根据权利要求118所述的插入仪器,其中当柱塞布置在轨道的第二偏离位置时,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的相对位置能够倒转。
全文摘要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插入仪器,其设置成横跨解剖间隙推出一对锚固件本体,以便使得间隙接近。插入仪器能够包括单个套管,该套管以堆叠关系保持该对锚固件本体,或者插入仪器能够包括一对相邻套管,该对相邻套管各自保持相应锚固件本体。插入仪器能够驱动成将锚固件本体推入相应目标解剖位置中。
文档编号A61B17/04GK102958458SQ201180032189
公开日2013年3月6日 申请日期2011年6月29日 优先权日2010年6月29日
发明者T·奥韦雷斯, J·塔尔博特, D·文纳尔德, K·亨里希森, J·马诺斯, S·拉尔森, W·辛哈塔特 申请人:斯恩蒂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