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疱疹性口腔炎的中药制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50337阅读:42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疱疹性口腔炎的中药制剂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疱疹性口腔炎的中药制剂。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疱疹性口腔炎是由疱疹性病毒引起,在齿龈、颊黏膜、舌及上腭、咽部出现小疱疹,疱疹溃破后成为溃疡,上有淡黄色的分泌物覆盖,旁边有一圈红晕。因口腔溃疡引起剧烈疼痛,小儿常常会拒食。口腔粘膜受到炎症刺激,唾液分泌增加,加重小儿流口水现象,疱疹性口腔炎为单纯疱疹病毒所致,出生时可经产道感染而疱疹性口腔炎。中医认为本病常因外感风热邪气所致,患者常因发热而反复应用退烧药,身体水分丢失太多,造成脱水、机体免疫力下降,吞噬能力下降。中医治疗本病以扶正祛邪、清热解毒、凉血生津,收敛止痛为治则,临床常根据不同证型辨证施治。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上的不足,提供疗效好、疗程短、治愈率高,成本低且无毒副作用的一种治疗疱疹性口腔炎的中药制剂。为实现上述目的,一种治疗疱疹性口腔炎的中药制剂,其特征是由以下重量份数组成的药物黄芪4 6份、当归I 2份、桅子I 2份、石膏2 3份、薄荷I 2份、白薇I 2份、连子芯0. 5 I份、牡丹皮I. 5 2份、玄参2 3份、知母I 2份、芡实2 3份、薏苡仁2 3份、五加皮I 2份、赤芍I 2份、白芷I 2份、淡竹叶I 2份、冰片I 2份。本发明中黄芪为植物和中药材的统称,功效主治补气固表、利水退肿、托毒排脓、 生肌等功效。《本经》记载“主痈疽,久败疮,排脓止痛。补虚,小儿百病”。当归性温,味甘、 辛。归肝、心、脾经。功效主治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现代医药研究能显著促进机体造血功能,增强免疫、抗炎、保肝、抗辐射、抗氧化和清除自由基。桅子的功效主治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石膏的功效主治解肌清热,除烦止渴、清热解毒。用于口舌生疮……。薄荷,发汗解热药,治流行性感冒、头疼、目赤、身热、咽喉、牙床肿痛。现代医药研究刺激和抑制神经的作用;消炎和抗菌的作用;健胃和祛风的作用。白薇味苦咸,性寒。功用主治清热凉血,利尿通淋,解毒疗疮。用于温邪伤营发热,阴虚发热,痈疽肿毒……。连子芯味苦,性寒。功用主治清心,去热,止血,涩精。治心烦,口渴,吐血,目赤肿痛。石膏、 牡丹皮、玄参具有凉血生津的功效。芡实味甘涩,性平,入脾、肾经。功效主治具有益肾固精,补脾止泻,祛湿止带的功能。薏苡仁味甘淡、性微寒,功效主治利水消肿、健脾去湿、舒筋除痹、清热排脓等功效,为常用的利水渗湿药。五加皮具有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等功效。《本草纲目》中记载“治风湿痿痹、壮筋骨。”现代医药研究,具有抗疲劳、降低全血粘度的作用。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药具有利水渗湿、益脾和胃、宁心安神之功用,现代医学研究 茯苓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茯苓多糖有保肝脏作用。赤芍的功能主治活血祛瘀、止痛。白芷的功效主治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消肿排脓,燥湿止带。淡竹叶禾本科淡竹叶属植物。主治胸中疾热、咳逆上气、吐血、热毒风、止消渴、压丹石毒、消痰。冰片辛苦,凉。功能主治 通诸窍,散郁火,消肿止痛。用于口疮,中耳炎,痈肿。以上诸药相配,治疗该病,相得益彰。本发明遵循中医的处方用药原则,水煎服。本发明经临床验证有效率在90%以上,治愈率为85%以上,无毒副作用。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实施病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实施例I :一种治疗疱疹性口腔炎的中药制剂,其特征是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组成黄苗4 6份、当归I 2份、桅子I 2份、石膏2 3份、薄荷I 2份、白薇I 2份、连子芯0. 5 I份、牡丹皮I. 5 2份、玄参2 3份、知母I 2份、芡实2 3份、 薏苡仁2 3份、五加皮I 2份、赤芍I 2份、白芷I 2份、淡竹叶I 2份、甘草I 2份。实施例2 :—种治疗疱疹性口腔炎的中药制剂,其特征是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组成黄苗6份、当归I份、桅子2份、石骨2份、薄荷I份、白薇I份、连子芯0. 5份、牡丹皮 I份、玄参2份、知母I份、芡实2份、薏苡仁3份、五加皮2份、赤芍I份、白芷I份、淡竹叶 I份、甘草I份。临床疗效总结一、本方多年来在临床应用广泛,治疗上百例患者,疗效频佳。二、诊断标准疱疹性口腔炎系单纯疱疹病毒I型感染所致,多见于I 3岁小儿, 常于发热I 2天后口腔黏膜出现疱疹,绕以红晕,破溃后形成溃疡,患儿常因疼痛剧烈而哭闹不安,拒食、流涎、颌下淋巴结可肿大,病程约I 2周。实验室检查病毒分类为I型单纯疱疹病毒;血常规检查正常或偏高。三、用药方法将以上诸原料药筛选、混合浸泡后加水浓煎成汤剂,每剂50ml,每日早、晚内服,每次25ml。I 2岁用2/3剂;2 3岁每日I齐[J。四、疗效评定治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好转临床症状改善,食欲好转,口腔粘膜疱疹溃疡缩小。未愈临床症状无改善或加重,疱疹不愈,溃疡生成。五、治疗效果本发明中药治疗本病,经统计有效率在90 以上,治愈率为85 以上,无毒副作用。禁忌虚寒者停用知母。六、典型病例 I、邓XX,男,2岁半,2009年10月就诊,3天前,口腔黏膜出现疱疹,绕以红晕,破溃后形成溃疡涂疱疹,效果不佳。患者家长要求用本发明中药5剂,并指导小吃油腻食物,忌刺激性食物,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半年随访未再复发。2、江X,女,3岁,于2010年4月就诊,患者家长代诉,3天来,焦躁不安,高烧,流涎水,吃饭时哭闹,甚或者不愿吃,局部涂2%利多卡因止痛,好转又反复,继之出现暗黄红斑片或斑丘疹,平时喜吃肥肉和甜食,患者家长要求服本发明中药7剂,临床症状完全消失, 随访未再复发。
3、李X,女,2岁3个月,于2011年7月就诊,患者家长代诉,孩子5天前,流涎水, 吃饭时哭闹,口腔有脓疱破裂,有渗液流出,涂新霉素软膏,无明显好转,实验室检查病毒分类为I型单纯疱疹病毒;血常规检查正常或偏高。患者家长要求服本发明中药8剂,并指导家长多漱口临床症状完全消失,随访未再复发。
权利要求
1.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疱疹性口腔炎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配比的药物内服药黄芪4 6份、当归I 2份、桅子I 2份、石膏2 3份、薄荷I 2份、白薇I 2份、连子芯0. 5 I份、牡丹皮I. 5 2份、玄参2 3份、知母I 2份、芡实2 3份、薏苡仁2 3份、五加皮I 2份、赤芍I 2份、白芷I 2份、淡竹叶I 2份、甘草I 2份。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疱疹性口腔炎的中药制剂,其特征是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组成黄芪4~6份、当归1~2份、栀子1~2份、石膏2~3份、薄荷1~2份、白薇1~2份、连子芯0.5~1份、牡丹皮1.5~2份、玄参2~3份、知母1~2份、芡实2~3份、薏苡仁2~3份、五加皮1~2份、赤芍1~2份、白芷1~2份、淡竹叶1~2份、甘草1~2份,将以上原料药加水浓煎50m1,早、晚2次分服。中医治疗本病以扶正祛邪、清热解毒、凉血生津,收敛止痛为治则,临床常根据不同证型辨证施治,该发明中药疗效快、治愈率高,无毒副作用。
文档编号A61P1/02GK102526549SQ20121002902
公开日2012年7月4日 申请日期2012年2月5日 优先权日2012年2月5日
发明者张爱霞 申请人:张爱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