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脑震荡后遗症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50334阅读:35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脑震荡后遗症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脑震荡后遗症的中药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脑震荡后遗症是指头部遭受外力打击后,是最轻的一种脑损伤,经治疗后大多可以治愈。但也有部分患者颅脑损伤病史已达3个月,出现以头痛、眩晕、睡眠欠佳为常见症状。本病又称脑外伤后神经官能症、脑损伤后综合征,此病属于中医"眩晕"、" 不寐"、"郁证"范围。系由于突然的头部外伤,使精神产生高度的惊恐,从而使外伤击头招致髓海膜络血脉损伤,从而导致气滞血瘀和水湿潴留症状。或因内伤心脾,生化不旺,血行不周,致血虚不能上奉于脑。常用镇痛、镇静药治疗,效果不佳,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中医治疗本病以镇痉熄风、活血祛瘀,疏经通络,健脾益气为治则。临床常根据不同证型辨证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上的不足,提供疗效好、疗程短、治愈率高,成本低且无毒副作用的一种治疗脑震荡后遗症的中药。为实现上述目的,一种治疗脑震荡后遗症的中药,其特征在于中药的原料药组分为天麻4 6g、白术6 8g、僵蚕6 8g、五加皮6 8g、三七4 6g、川弯6 8g、当归6 8g、生地6 8g、丹皮6 8g、薏该仁8 12g、砂仁4 6g、远志6 8g、获茶6 8g、甘草3 6g。本发明的中药配制简单、成本低、药源广、使用方便、疗效快,治愈率高,无任何毒副作用。本发明中药中的天麻润而不燥,主入肝经,功能与主治平肝息风,祛风止痛,凡肝风内动、头目眩晕之症,不论虚实,均为要药。多用于头痛眩晕、肢体麻木癫痫、抽搐、破伤风等症,现代医药研究天麻能增加脑血流量,降低脑血管阻力。白术功能与主治健脾益气, 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现代医药研究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和抗应激作用。僵蚕咸、辛, 平。归肝、肺、胃经。功能与主治熄风止痉祛风止痛化痰散结。用于肝风内动引起的头痛、 眩晕、抽搐。五加皮功能与主治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等功效。《本草纲目》中记载“治风湿痿痹、壮筋骨。”现代研究,本品还具有抗肿瘤、抗疲劳、降低全血粘度、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等作用。三七性温,味甘、微苦。归肝、胃经,散瘀止血,消肿定痛之功效。《本草纲目》 云“三七止血,散血,定痛。”川芎味辛,性温。归肝、胆、心包经。功能与主治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用于安抚神经,正头风头痛,症瘕腹痛,胸胁刺痛,跌扑肿痛,头痛,风湿痹痛。当归性温,昧甘、辛。归肝、心、脾经。功能主治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用于血虚萎黄、 眩晕心悸、风湿痹痛、跌扑损伤。功能主治清热凉血;活血散瘀。生地黄甘苦,凉。入心肝肾
经。功效主治清热、生津、滋阴、养血。用于热病烦渴、阴虚内热.......丹皮味苦;凉;微
寒。归心;肝;肾;肺经。功效主治清热凉血;活血散瘀。薏苡仁性味甘淡微寒,功效主治利水消肿、健脾去湿、舒筋除痹、清热排脓等功效,现代医药研究薏苡仁素有解热、镇静、镇痛和抑制骨骼肌收缩的作用。砂仁味辛,性温。归脾经、胃经、肾经。功效主治化湿开胃, 温脾止泻,理气。用于湿浊中阻,脘痞不饥,脾胃虚寒,呕吐泄泻。远志功能主治安神益智, 祛痰,消肿。用于心肾不交引起的失眠多梦,健忘惊悸,神志恍惚。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药具有利水渗湿、益脾和胃、宁心安神之功用。现代医学研究茯苓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茯苓多糖有保肝脏作用。甘草性平、味甘,归十二经。功效主治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缓急止痛, 调和诸药。以上诸药相配,治疗该病,相得益彰。本发明遵循中医的处方用药原则,水煎服用。将上述诸原料药选好、混合浸泡后, 加水煎2次,每次加水量以没过药面为宜煎30分钟,两次去渣混均,每剂煎200ml,每日早晚各I次,每次服100ml, 15天为一疗程。本发明经临床验证有效率在96. 8%以上,治愈率为87%以上,无毒副作用。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实施病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实施例I :一种治疗脑震荡后遗症的中药,其特征在于按下述配比称取原料药物 天麻4 6g、白术6 8g、僵蚕6 8g、五加皮6 8g、三七4 6g、川弯6 8g、当归6 8g、生地6 8g、丹皮6 8g、薏该仁8 12g、砂仁4 6g、远志6 8g、获茶6 8g、甘草3 6g。实施例2 : —种治疗脑震荡后遗症的中药,其特征在于按下述配比称取原料药物 天麻6g、白术6g、僵蚕6g、五加皮6g、三七4g、川弯6g、当归8g、生地6g、丹皮6g、薏该仁8g、 砂仁4g、远志6g、茯苓6g、甘草4g。临床疗效总结一、本方多年来在临床应用广泛,治疗患者62例,其中男38例,女26例,年龄 42-74岁,平均59岁,疗效频佳。二、诊断标准有明显的颅脑损伤病史已达3个月,临床表现头晕,头痛,失眠,记忆力减低,注意力不集中,精神欠佳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状如时发性面红,多汗,手颤, 阵发性心动过速,红色皮肤划痕征,血压时高时低等;有时会出现浮肿、便溏+阳萎、尿频、 多痰。癔病样症状。神经系统检查一般无改变,或仅有轻微的阳性体征,如瞳孔不等或光反射减弱、视力减低、睫反射活跃等。脑脊液检查大多数正常,但也有少数病人压力偏高或偏低,脑脊液蛋白定量也有高于正常者,有些可出现不正常的脑电图。三、服药方法将以上诸原料药筛选、混合浸泡后加水煎成汤剂,每剂200ml,每日早、晚2次口服,每次100ml,15天为I疗程。食少便溏者停用大黄。四、疗效评定治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好转临床症状改善。未愈临床症状无改善或加重。五、治疗效果本发明中药治疗本病,经统计痊愈54例;好转6例,未愈2例,治愈率87%,有效率96.8%。六、典型病例
I、姜XX,男,52岁,2009年9月就诊,3月前不慎右足扭伤,随即摔倒,后枕部着地, 当即昏迷。数分钟后清醒后自觉头痛,查体瞳孔不等或光反射减弱、视力减低、睫反射活跃,曾到当地卫生院,诊断脑震荡,经在该院门诊点滴能量合剂3天,症状基本消失。回家后经常出现头痛、失眠,在村医处取镇痛、镇静药效果不佳。患者要求服用本发明中药15齐IJ, 睡眠恢复正常,继续服15剂,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半年随访未再复发。2、董X,女,32岁,农民,于2010年6月就诊,患者主诉3个月前,因骑电动车与自行车相撞,摔倒在地,当时不醒人事,数分钟后清醒,未经治疗,但经常感头部不适,头晕、头痛,近期伴恶心、睡眠差,查体睫反射活跃,脑电图轻度异常。患者经点滴胞二磷胆碱7天, 效果不明显,患者要求服本发明中药20剂,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未再复发。3、患者张XX,男,59岁,患者于2011年I月就诊,患者主诉过去有体位性低血压,3 个半月前在拖拉机上不慎摔倒在地,当即昏迷,数分钟清醒,其后经常头痛,头晕近期加重, 查体体温37°C,心率68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00/70毫米汞柱(mmHg)。患者要求服本发明中药30剂,并给予心理治疗,饮食指导,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未再复发。
权利要求
1.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脑震荡后遗症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配比的药物:天麻4 6g、白术6 8g、僵蚕6 8g、五加皮6 8g、三七4 6g、川弯6 8g、当归6 8g、生地6 8g、丹皮6 8g、薏该仁8 12g、砂仁4 6g、远志6 8g、获茶6 8g、甘草3 6g。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脑震荡后遗症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配比的药物天麻4~6g、白术6~8g、僵蚕6~8g、五加皮6~8g、三七4~6g、川芎6~8g、当归6~8g、生地6~8g、丹皮6~8g、薏苡仁8~12g、砂仁4~6g、远志6~8g、茯苓6~8g、甘草3~6g,水煎服。中医治疗本病以镇痉熄风、活血祛瘀,疏经通络,健脾益气为治则。临床常根据不同证型辨证施治。疗效好、疗程短、治愈率高,成本低且无毒副作用,值得推广使用。
文档编号A61K35/64GK102579946SQ20121002900
公开日2012年7月18日 申请日期2012年2月5日 优先权日2012年2月5日
发明者郭文斌 申请人:郭文斌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