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输液泵的微电机驱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11550阅读:17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输血输液泵的微电机驱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微电机输血输液泵技术。
背景技术
静脉输血输液是一种最常用的临床治疗方法。对于枪伤、穿刺伤、烧伤等外伤和失血、脱水性休克病人,院前急救控制性快速补液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抢救措施。用于院前急救、战场使用的可控快速输血输液装置,通常具备体积小、重量轻和能通过电池供电等特点。微电机驱动装置作为静脉输血输液的组成部分,也必须满足体积小、 重量轻和能耗低等要求。摆动挤压机构在摆动挤压过程中所受到的阻力是影响输血输液装置能耗高低的最重要因素,为了避免急救过程中频繁更换电池的问题,必须减小摆动挤压机构在摆动挤压过程中所受到的阻力。另外,作为院前急救、战场使用的输血输液泵,一般工作环境比较恶劣,如果微电机驱动装置防尘、防水性和稳定性不好,很容易造成输血输液泵无法正常使用,严重影响对病人的及时救治,所以微电机驱动装置也必须具备较好的防尘、防水性和较高的稳定性。例如,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的专利文献中记载了 “微电机输血输液泵”,公开号为CN101745155A,在该专利中存在以下问题1、摆动挤压头上部安装在固定板中间的导向槽内,导向槽未封闭,微电机输血输液泵在恶劣环境中工作时,不能较好地满足防尘、防水性的要求;2、摆动挤压头与导向槽的接触面积比较大,使摆动挤压头在摆动挤压过程中所受到的阻力较大,微电机驱动装置不能较好地满足低能耗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一种输血输液泵的微电机驱动装置,它结构简单,便于装配,能耗低, 具有较好的防水性和稳定性,该微电机驱动挤压装置与输血输液板总成、空气消除膜片、 单向阀双泵以及阻抗传感器配合使用,实现气泡和阻塞的自动过滤和报警等功能,可达到方便携带、快速输血输液及全程测控,为院前急救、野外、战场救治提供精确、安全可靠的符合标准规定的IV输血输液。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输血输液泵的输血输液泵的微电机驱动装置,包括减速微电机、摆动挤压机构、偏心轮、向心轴承和固定板;
所述减速微电机通过电机轴连接偏心轮,偏心轮通过向心轴承与摆动挤压机构连接, 电机轴的端部通过第一轴承安装在前支架中;
所述固定板的中间向上突起形成一凸起空腔;
所述摆动挤压机构包括拨叉、挤压框和联接轴,所述拨叉上部伸入固定板中间的凸起空腔内与联接轴固定连接,拨叉下部设有U形缺口,向心轴承设置在该拨叉的U形缺口内, 拨叉随向心轴承左右摆动,联接轴通过钳制在固定板上的耐磨轴套支撑在固定板上,且联接轴的前后端分别延伸到凸起空腔外与挤压框固定连接。
所述拨叉上方设有拨叉上固定板,该拨叉上固定板的顶端斜面为中间高两端低的倒V形结构,拨叉上固定板的底端中部开有与联接轴形状相对应的缺口,所述联接轴卡入该缺口,上固定板与拨叉之间有微量的间隙,并通过拨叉固定螺丝与拨叉上固定板固定连接。所述联接轴的前后端下方分别设有下锁定板,联接轴的前后端分别夹装在下锁定板与挤压框之间,并通过锁紧螺丝紧固,便于安装和拆卸。所述挤压框位于输血输液泵的输血输液板上第一泵管A和第二泵管B的下方,且挤压框的左右框边正对第一泵管和第二泵管的下壁,并在拨叉摆动时交替上下摆动挤压第
一泵管或第二泵管。所述联接轴与固定板中间凸起空腔的连接处分别设有密封环。密封性好,具有较好的防水、防尘功能。 所述偏心轮通过卡环与向心轴承固定连接。所述偏心轮与电机轴通过注螺或键联接。所述减速微电机经控制电路板通过设置在机壳外侧的低压电源插座或设置在机壳底部的电池盒中的电池供电。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它结构简单,工艺性好,便于装配,能耗低,并具有较好的防水、防尘功能,该微电机驱动挤压装置与输血输液板的单向阀双泵管、空气消除膜片、以及阻抗传感器配合使用,能够实现气泡和阻塞的自动过滤和报警等功能,达到方便携带、快速输血输液及全程测控,为院前急救、野外、战场救治提供精确、安全可靠的符合标准规定的 IV输血输液。


图I为本发明的解析图2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3为图2的A— A剖面图4为本发明在输血输液泵的使用示意图5为输血输液泵中输血输液板的泵体与空气消除膜片结构不意图6为输血输液泵中的空气消除膜片的结构示意图7为图6的B-B剖面图8为输血输液泵的液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参见图I、图2、图3和图4,输血输液泵的微电机驱动装置包括锁紧弹簧I、锁紧器2、挤压框3、锁紧螺丝4、联接轴5、密封环6、下锁定板7、锁定器定位销8、固定板9、减速微电机
10、偏心轮11、注螺12、向心轴承13、拨叉上固定板14、拨叉15、拨叉固定螺丝16、卡环17、 第一轴承18、前支架19、前支架固定螺丝20等,它们安装在一由机壳28和固定板9构成的壳体内。固定板9固定在机壳28上,在固定板9上通过锁定器2卡装输血输液板总成21。减速微电机10通过电机轴连接偏心轮11,偏心轮11与电机轴还可通过注螺、平面、或键联接。注螺12锁紧,偏心轮11通过卡环17与向心轴承13连接,向心轴承13与摆动挤压机构连接,电机轴的端部通过第一轴承18安装在前支架19中,前支架19由前支架固定螺丝 20固定在机壳28上;机壳28上设置有变速旋钮27,与控制电路板23电连接,控制电路板 23通过控制信号线连接减速微电机10。固定板9的中间向上突起形成一凸起空腔9-1,其上方中部设计有安装联接轴5的耐磨轴套9-2。摆动挤压机构包括拨叉15、挤压框3和联接轴5,拨叉15上部伸入固定板9中间的凸起空腔9-1内与联接轴5固定连接,拨叉15上方设有拨叉上固定板14,该拨叉上固定板14的顶端斜面为中间高两端低的倒V形结构,拨叉上固定板14的底端中部开有与联接轴5形状相对应的微大于半圆形的倒U形缺口,联接轴5卡入该缺口,并通过拨叉固定螺丝 16与拨叉15、拨叉上固定板14固定连接。拨叉15下部设有U形缺口,向心轴承13设置在该拨叉15的U形缺口内,拨叉15随向心轴承13左右摆动,联接轴通过钳制在固定板上的耐磨轴套9-2支撑在固定板上,并在联接轴5与固定板9中间凸起空腔9-1的连接处外侧安装有密封环6。联接轴5的前后端分别延伸到固定板9中间的凸起空腔9-1外与挤压框 3前后框边固定连接,为了便于安装,在联接轴5前后端下方分别设计为铣去半圆的平面, 联接轴5前后端分别夹装在下锁定板7与挤压框3之间,并留有微量的夹紧间隙,通过锁紧螺丝4紧固。挤压框3位于输血输液板21上的第一泵管214A和第二泵管214B的下方,且挤压框3的左右框边正对第一泵管214A和第二泵管214B的下壁,并在拨叉15摆动时交替上下摆动挤压第一泵管214A或第二泵管214B。在变速旋钮27和控制电路板23的控制下,微电机10转动带动偏心轮11、向心轴承13转动,向心轴承13带动拨叉15左右摆动,拨叉15带动联接轴5左右旋转绕动,联接轴5带动挤压框3左右旋转绕动,使挤压框3与输血输液板21上第一泵管214A或第二泵管214B产生挤压动作,输出液体。参见图5,输血输液板总成21由四个单向阀、212A、212B、212C、212D,两根弹性泵管、214A、214B,一块空气消除膜片215和阻抗探测器2157、2158集成于输血输液基板 211上构成。输血输液基板211采用医用ABS材料压膜制成,在其两端有相互平行的进液道217和出液道219,进液道217上有连接输血输液袋的进液口 218,出液道219与空气消除膜片215的进液通道2154连通。在进液道217和出液道219的两端分别通过泵管接头 213连接平行的第一泵管214A和第二泵管214B,并分别在泵管接头213内设置第一单向阀 212A、第二单向阀212B、第三单向阀212C和第四单向阀212D,所有单向阀均朝向出液方向单向开启。输血输液基板211采用ABS材料,泵管、单向阀采用APSPG硅胶。参见图6和图7,空气消除膜片215集成在输血输液基板211上,以输血输液基板 211作为膜片下体2155,膜片上体2151采用另一块ABS板,两者超声焊接成一个腔体,并在中间设置亲水性空气阻隔膜片2152,将腔体分割成上下两个腔,在下腔的底部设置有带排气膜片2153的消气孔2156,同时在上腔壁上形成有微型三角型沟槽2159,形成毛细管空气消除阵列液路。进液通道2154从下液腔21510接入,出液口 216由上腔接出。阻抗探测器的第一和第二阻抗检测电极2157和2158设置在出液口 216处。本输血输液泵设置了两种电源方式,一种是通过设置在机壳28外侧的低压电源插座22,经适配器接市电,另一种是通过设置在机壳28底部下机壳24中的电池26和电池盒25,有电池26供电。本输血输液泵的使用方式参见图8
在输血输液前,将输血输液袋29或瓶通过输血输液管30与输血输液板总成21的进液口 218连接,将空气消除膜片215上的出液口 216通过标准Luser连接器31与输血输液针连接,挤压或抬高输血输液袋29,使第一单向阀212A、第二单向阀212B、第三单向阀212C和第四单向阀212D打开,整个管道流路系统充满输注液体。当减速微电机10驱动摆动挤压机构压缩弹性泵管214A时,第一单向阀212A打开,第二至四单向阀212B、212c和212D关闭,充满第一泵管214A的液体流经空气消除膜片 215后被输出;反之,当减速微电机10驱动摆动挤压机构压缩第二泵管214B时,第四单向阀212D打开,第一至三单向阀212A、212B、212c关闭,充满第二泵管214B的液体流经空气消除膜片215后被输出。摆动挤压机构摆动交替压缩第一和二泵管214A和214B,这样就会在标准Luser连接器31输出口形成具有一定压力的连续不断的液体输注给病人,类似于心房心室的连续工作原理。单向阀的阀瓣能阻止反流。在输注过程中,当阻抗探测器探测到有气泡、堵塞产生时,就会将信号传输给控制电路板23,控制电路板23即控制减速电机10立即停止工作,系统还可发出声光报警。在急救中当输血输液袋掉到地上,或出现倒流,大量空气会进入管路。但是有了该输血输液板的单向阀、空气消除膜片,就不会出现此情况。即便有一点空气也会被排除掉, 丝毫不会进入到病人一侧的管路中。同时将阻抗探测器设置膜片的出液口处,即在病人侧管路中,以确保万无一失。
权利要求
1.一种输血输液泵的微电机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减速微电机(10)、摆动挤压机构、偏心轮(11)、向心轴承(13)和固定板(9);所述减速微电机通过电机轴连接偏心轮,偏心轮通过向心轴承与摆动挤压机构连接, 电机轴的端部通过第一轴承(18)安装在前支架(19)中;所述固定板的中间向上突起形成一凸起空腔(9-1);所述摆动挤压机构包括拨叉(15)、挤压框(3)和联接轴(5),所述拨叉上部伸入固定板中间的凸起空腔(9-1)内与联接轴固定连接,拨叉下部设有U形缺口,向心轴承设置在该拨叉的U形缺口内,拨叉随向心轴承左右摆动,联接轴通过轴套(9-2)支撑在固定板上,且联接轴的前后端分别延伸到凸起空腔外与挤压框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输血输液泵的微电机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拨叉(15) 上方设有拨叉上固定板(14),该拨叉上固定板的顶端斜面为中间高两端低的倒V形结构, 拨叉上固定板的底端中部开有与联接轴(5)形状相对应的缺口,所述联接轴卡入该缺口,并通过拨叉固定螺丝(16)与拨叉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输血输液泵的微电机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联接轴(5) 前后端下方分别设有下锁定板(7 ),联接轴(5 )前后端分别夹装在下锁定板与挤压框(3 )之间,并通过锁紧螺丝(4 )紧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输血输液泵的微电机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框(3) 位于输血输液泵的输血输液板(21)上第一泵管(214A)和第二泵管(214B)的下方,且挤压框的左右框边正对第一泵管和第二泵管的下壁,并在拨叉(15)摆动时交替上下摆动挤压第一泵管或第二泵管。
5.根据权利要求I至4任一所述的输血输液泵的微电机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联接轴(5)与固定板(9)中间凸起空腔(9-1)的连接处分别设有密封环(6)。
6.根据权利要求I至4任一所述的输血输液泵的微电机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偏心轮(11)通过卡环(17)与向心轴承(13)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I至4任一所述的输血输液泵的微电机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偏心轮(11)与电机轴通过注螺(12 )或键联接。
8.根据权利要求I至4任一所述的输血输液泵的微电机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速微电机(10)经控制电路板(23)通过设置在机壳(28)外侧的低压电源插座(22)或设置在机壳(28)底部的电池盒(25)中的电池(26)供电。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输血输液泵的微电机驱动装置,包括减速微电机、摆动挤压机构、偏心轮、向心轴承和固定板;减速微电机通过电机轴连接偏心轮,偏心轮通过向心轴承与摆动挤压机构连接,电机轴的端部通过第一轴承安装在前支架中;固定板的中间向上突起形成一凸起空腔;摆动挤压机构包括拨叉、挤压框和联接轴,拨叉上部伸入固定板中间的凸起空腔内与联接轴固定连接,拨叉下部设有U形缺口,向心轴承设置在该拨叉的U形缺口内,拨叉随向心轴承左右摆动,联接轴通过轴套支撑在固定板上,且联接轴的前后端分别延伸到凸起空腔外与挤压框固定连接。该装置结构简单,便于装配,能耗低,防尘防水性和稳定性好。
文档编号A61M5/142GK102526832SQ20121004792
公开日2012年7月4日 申请日期2012年2月29日 优先权日2012年2月29日
发明者刘九零, 种银保 申请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