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牛羊瘤胃鼓气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52290阅读:71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牛羊瘤胃鼓气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治疗牛羊瘤胃鼓气的中药组合物。
背景技术
本病为患畜过食易于发酵的大量饲草,如露水草、带霜水的青绿饲料、开花前的苜蓿、 马铃薯叶以及已发酵或霉变的青贮饲料等引起。也有的是由于误食毒草或过食大量不易消化的豌豆、油渣等,这些饲料在胃内迅速发酵,产生大量气体,因而引起急剧膨胀。继发性, 常见于食道阻塞、瘤胃积食、前胃弛缓、创伤性网胃炎、胃壁及腹膜粘连等疾病。症状采食不久后发病,弓腰举尾,腹部膨大,烦躁不安,采食、反刍停止,左腹部突出,叩之如鼓,气促喘粗,张口伸舌,左腹部迅速胀大,摇尾踢腹,听诊瘤胃蠕动音消失或减弱。治疗原则是排气减压,制止发酵,恢复瘤胃的正常生理功能。(I)膨气严重的病牛要用套管针进行瘤胃放气。膨气不严重的用消气灵10毫升X3瓶,液体石蜡油500毫升X I瓶,加水1000毫升,灌服(2)为抑制瘤胃内容物发酵,可内服防腐止酵药,如将鱼石脂 20-30克、福尔马林10-15毫升、1%克辽林20-30毫升加水配为1_2%溶液,内服。 (3)促进嗳气,恢复瘤胃功能,其方法是向舌部涂布食盐、黄酱、或将一棵树根衔于口内,促使其呕吐或嗳气。静注10%氯化钠500晕升,内加10%安钠加20晕升。(4)对妊娠后期或分娩后的病牛或高产病牛,可I次静脉注射10%葡萄糖酸钙500毫升。
预防(I)防止牛采食过量的多汁、幼嫩的青草和豆科植物(如苜蓿)以及易发酵的甘薯秧、甜菜等。不在雨后或带有露水、霜等草地上放牧。(2)大豆、豆饼类饲料要用开水浸泡后再喂。(3)做好饲料保管和加工调制工作,严禁饲喂发霉腐蚀饲料。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种治疗牛羊瘤胃鼓气的中药组合物,通过多年临床试验反复验证配置而成的,符合传统中医学的理论。配方是以中草药为原料,经过浸泡、熬液和萃取等分离出所需成份,再经复配后制成汤齐 、药剂、片齐 、胶囊齐 。本发明从排气减压,制止发酵,从而恢复瘤胃的正常生理功能。一种治疗牛羊瘤胃鼓气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是由以下重量份原料制成 佛手40-60份、川芎40-60份、侧柏叶40-60份、厚朴40-60份、月季花40-60份、山香
草40-60份、麦芽30-50份、了哥王30-50份、金银花30-50份、龙爪叶30-50份、沉香30-50 份、乌药叶30-50份、高良姜20-40份、肉豆蘧20-40份、没药20-40份、大蒜20-40份、乳香 20-40份、辣椒20-40份、紫苏梗10-30份、吴茱萸10-30份、砂仁10-30份、香樟根10-30 份、丁香油10-30份、醋10-30份;
制备方法包括
1)根据各原料配比筛选出各原料药,除杂后备用;
2)按配方比例加将各原料药加两倍量水浸泡,大火煎开后改为文火煎30分钟,滤液倒出,在加入一倍量的水,继续文火煎20分钟,滤液倒出,与第一次滤液混合搅匀即可,分三次服用(3-5小时一次),宜热服。一种治疗牛羊瘤胃鼓气的中药组合物,是由以下重量份原料制成佛手42-58份、川芎42-58份、侧柏叶42-58份、厚朴42-58份、月季花42-58份、山香草42-58份、麦芽32-48份、了哥王32-48份、金银花32-48份、龙爪叶32-48份、沉香32-48 份、乌药叶32-48份、高良姜22-38份、肉豆蘧22-38份、没药22-38份、大蒜22-38份、乳香 22-38份、辣椒22-38份、紫苏梗12-28份、吴茱萸12-28份、砂仁12-28份、香樟根12-28 份、丁香油12-28份、醋12-28份;
一种治疗牛羊瘤胃鼓气的中药组合物,是由以下重量份原料制成
佛手45份、川芎45份、侧柏叶45份、厚朴45份、月季花45份、山香草45份、麦芽35 份、了哥王35份、金银花35份、龙爪叶35份、沉香35份、乌药叶35份、高良姜25份、肉豆 M 25份、没药25份、大蒜25份、乳香25份、辣椒25份、紫苏梗15份、吴茱萸15份、砂仁15 份、香樟根15份、丁香油15份、醋15份;
本发明涉及中药原料药理及药性如下所示
佛手
性味归经辛、苦、酸,温,归肝、脾、肺经。功能主治补肝暖胃,止呕吐,消胃寒痰,治胃气疼痛,止面寒疼,和中行气。用于肝胃气滞,白带过多,胸胁胀痛,胃脘痞满,食少呕吐。川芎
性味归经辛,温,归肝、胆、心包经;
功效行气开郁,法风燥湿,活血止痛。治风冷头痛旋晕,胁痛腹疼,寒痹筋挛,经闭, 难产,产后瘀阻块痛,痈疽疮疡。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瘕腹痛,胸胁刺痛,跌扑肿痛,头痛,风湿痹痛。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瘕腹痛,胸胁刺痛,跌扑肿痛,头痛,风湿痹痛。侧柏叶
性味性寒,味苦涩。功能主治凉血,止血,祛风湿,散肿毒。治吐血、衄血、尿血、血痢、肠风、崩漏,风湿痹痛,细菌性痢疾,高血压,咳嗽,丹毒,痄腮,烫伤。《生草药性备要》〃散血敷疮,同片糖捶敷。亦治跌打。〃《医林纂要》:〃泄肺逆,泻心火,平肝热,清血分之热。〃《岭南采药录》: 〃凉血行气,祛风,利小便,散瘀。〃
厚朴
性味苦;辛;性温;
归经脾经;胃经;大肠经。功能行气消积;燥湿除满;降逆平喘。
主治食积气滞;腹胀便秘;湿阻中焦,脘痞吐泻;痰壅气逆;胸满喘咳。月季花
性味归经味甘、性温,入肝经。功能主治有活血调经、消肿解毒之功效。由于月季花的祛瘀、行气、止痛作用明显,故常被用于治疗月经不调、痛经等病症,妇女出现闭经或月经稀薄、色淡而量少、小腹痛,兼有精神不畅和大便燥结等,或在月经期出现上述症状,用胜春汤治疗效果好。山香草
性味归经辛、苦,平。
功效主治疏风利湿,行气散瘀。用于感冒头痛,胃肠炎,痢疾,腹胀;外用治跌打肿痛,创伤出血,痈肿疮毒,虫蛇咬伤,湿疹,皮炎。麦芽
性味归经甘,平,归脾、胃经。功能主治行气消食,健脾开胃,退乳消胀。用于食积不消,脘腹胀痛,脾虚食少, 乳汗郁积,乳房胀痛,妇女断乳,生麦芽健脾和胃通乳。用于脾虚食少,乳汗郁积。炒麦芽行气消食回乳。用于食积不消,妇女断乳。焦麦芽消食化滞。用于食积不消,脘腹胀痛。了哥王
性味归经苦辛,寒。有毒。①《生草药性备要》味辛,性平,有毒。”②《南宁市药物志》“苦,寒,有毒。”入心、肺、小肠三经。功能主治清热药,清热解毒药功效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散结,止痛。治瘰疬、痈肿、风湿痛、百日咳、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宜久煎4小时以上),2 3钱。外用捣敷,研末调敷或煎水洗。用药忌宜《南宁市药物志》该品有剧毒,用时宜慎,孕妇忌服。”用药配伍配金银花, 辛散疏风、行气活血;配白茅根,凉血止血;配牡蛎,清热除湿;配蒲公英,疏肝理气。金银花
性味性甘、寒;
功用有清热、解毒、消炎、抗菌之作用。《本草纲目》载“金银花,善于化毒,故治痈疽、 肿毒、疮癣……”。自古以来,金银花常用于清热解毒,治疗温病发热,热毒血痢,痈疡等症, 亦用于风热感冒,支气管炎等病症。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金银花具有抑菌、抗病毒、抗炎、解热、调节免疫等作用。龙爪叶
性味归经苦,温。入肺、肾、肝、脾四经。功效舒筋活络,行气祛湿,散寒祛风,祛湿止泻。主治用于跌打损伤、骨折疼痛者,寒湿瘀阻的痛痹,外感风寒,发热畏寒、头身疼痛。用于脘腹胀满,全身乏力,痛经,不思饮食、纳差,痢疾者。沉香
性味归经辛、苦,温。归脾、胃、肾、肺经功效降气温中,暖肾纳气。
主治治气逆喘息,呕吐呃逆,脘腹胀痛,腰膝虚冷,大肠虚秘,小便气淋,男子精冷。 ①《别录》“疗风水毒肿,去恶气。”
乌药叶
性味归经辛、温入肺、脾、肾三经;
功效主治温中,理气,止痛。治腹中寒痛,小便滑数,食积,风湿关节痛。乌药配伍效用乌药配伍沉香乌药温肾散寒、行气止痛;沉香醒脾开胃、祛湿化浊、行气止痛.二药合用,走气分、达下焦,有醒脾散寒、行气止痛之功效,用於治疗肝郁脾虚之胸闷、腹胀、气短、乏力、呕吐等症.
乌药配伍当归乌药辛开温通,行气解郁、散寒止痛,偏走气分;当归辛散温运,养血活血、调经止痛,偏走血分.二者伍用,共奏行气活血、散寒温经止痛之功效,用於治疗寒凝气滞血淤之痛经、产后腹痛以及寒疝等症.
乌药配伍木香乌药行气止痛散寒,长於温散下焦寒湿;木香行气止痛,功擅行脾胃气滞.两药相须为用,其散寒、行气、止痛之功效更著,用於治疗寒凝气滞所致之脘腹胀痛以及胃肠神经官能症属气滞不通者.
乌药配伍薤白乌药行气止痛散寒;薤白通阳散结行气.二者伍用,有行气通阳、止痛散寒之功效,用於治疗阴寒痰浊凝滞所致之胸痹而症见胸闷、疼痛者.
乌药配伍益智仁乌药温肾散寒;益智仁补肾缩尿.二者伍用,有温补肾阳、散寒缩尿之功效,用於治疗肾阳虚衰之尿频、遗尿等.
闻良姜
性味归经辛,热。归脾、胃经。功能主治温胃散寒,消食止痛。用于脘腹冷痛,胃寒呕吐,嗳气吞酸。肉豆蘧
性味性温、味辛,
功能温脾胃,行气,消食,固肠,适用于脾胃虚寒引起的脘腹胀痛,宿食不消,食少呕吐,虚泄冷痢之症。没药
性味苦,辛,平。功用抗菌、抗微生物、抗炎、收敛、具香胶特质、除臭、祛肠胃胀气、消毒、利尿、通
经、化痰、杀霉菌、激励、利胃、催汗、补身、利子宫、治创伤,对成熟\干裂\脱粗糙皮肤有助 .、/■
Mo大蒜
性味归经性温,味辛平;人脾、胃、肺经。功能主治用于痢疾泄泻、肺痨.顿咳,肠寄生虫病(钩虫、蛲虫病),疮痈肿毒等症。I.散痈消积,解毒杀虫主治痈肿疮毒,癣疮瘙痒。捣烂外敷或切片外擦。2.解毒用于肺痨顿咳,痢疾泄泻。3.杀虫用于钩虫病,绕虫病,可配驱虫药同煎服。对钩虫病,本品还可作预防用,在下田劳动前,将大蒜捣烂,涂于四肢。对绕虫病,也可将本品捣烂,加菜油少许,临睡前涂于肛门周围。此外,本品生食还可防治流感。辣椒
性味归经果辛、热。功能主治果温中散寒,健胃消食。用于胃寒疼痛,胃肠胀气,消化不良;外用治冻疮,风湿痛,腰肌痛。根活血消肿。外用治冻疮。乳香调气,活血,止痛,追毒。抗菌、收敛、祛肠胃胀气、促进伤口结疤、增进细胞活性、利消化、利尿、镇静、补身、利子宫、治创伤。紫苏梗
性味归经辛,温。归肺、脾经。功能主治理气宽中,止痛,安胎。用于胸膈痞闷,胃脘疼痛,嗳气呕吐,胎动不安。吴茱萸
性味归经性温,味辛、苦,功能主治温中止痛,理气燥温,适用于脘腹胀痛,呕吐腹泻,呃逆吞酸,头痛,疝痛,月经痛。 砂仁
性味性温,味辛,
功能行气调中,和胃,醒脾,适用于胸脘痞闷,腹胀少食,以及由于脾胃虚寒引起的腹痛泄泻等。香樟根
性味①《分类草药性》辛,无毒。②《贵阳民间药草》辛,温,无毒。归经《四川中药志》入肝、脾二经。功用主治-香樟根的功效理气活血,除风湿。治上吐下泻,心腹胀痛,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疥癣瘙痒。①《分类草药性》治一切气痛,理痹,顺气,并霍乱呕吐。②《贵州民间方药集》治风湿疼痛,跌打损伤。③《贵阳民间药草》理气,行血,健胃。治胃病,筋骨疼痛,狐臭,脚汗。④《四川中药志》:避邪恶,除风湿。治霍乱腹胀,宿食不化,手足风湿痹痛及疥癣瘙痒。⑤《湖南药物志》发表,散寒,行气,活血,消肿,止痛。丁香油
性味归经味辛、甘、性热;归脾、胃、肾经。功用暖胃;降逆;湿肾。主胃寒痛胀;呃逆;吐泻;痹痛;前痛;口臭;牙痛醋
性能味酸、甘,性平。功用能消食开胃,散瘀血,收敛止泻,解毒。能促进消化,增进食欲,有防腐杀菌作用。将醋蒸熏对流感病毒有杀灭作用,对甲型链球菌、卡化球菌、肺炎双球菌、白色葡萄球菌、流感杆菌也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化学成分醋是乙酸的3% 5%(质量分数)的水溶液。除乙酸外,一般含有其他的一些微量物质。具体物质有乙酸的钾、钙、钠、亚铁盐,氨基酸,乳酸(2-羟基丙酸,丙醇酸 CH3CH0HC00H),丙酮酸(乙酰甲酸CH3C0C00H),甲酸(蚁酸HC00H),山梨酸(2,4-己二烯酸) 苹果酸(羟基丁二酸),柠檬酸(2-羟基丙三羧酸),琥珀酸酸(丁二酸H00CCH2CH2C00H),草酸 (乙二酸H00CC00H),草酰乙酸,葡萄糖,果糖,麦芽糖,乙醇,乙酸乙酯,乳酸乙酯,高级醇类, 3-羟基丁酮,二羟基丙酮,酪醇,乙醛,甲醛,乙缩醛,维生素BI、B2、C等。
具体实施例方式
实施例1,配方
佛手40g、川弯40g、侧柏叶40g、厚朴40g、月季花40g、山香草40g、麦芽30g、了哥王 30g、金银花30g、龙爪叶30g、沉香30g、乌药叶30g、高良姜20g、肉豆蘧20g、没药20g、大蒜 20g、乳香20g、辣椒20g、紫苏梗10g、吴茱萸10g、砂仁10g、香樟根10g、丁香油10g、醋IOg ; 制备方法如下
1)根据各原料配比筛选出各原料药,除杂后备用;
2)按配方比例加将各原料药加两倍量水浸泡,大火煎开后改为文火煎30分钟,滤液倒出,在加入一倍量的水,继续文火煎20分钟,滤液倒出,与第一次滤液混合搅匀即可,分三
7次服用(3-5小时一次),宜热服。实施例2,配方
佛手42g、川芎42g、侧柏叶42g、厚朴42g、月季花42g、山香草42g、麦芽32g、了哥王 32g、金银花32g、龙爪叶32g、沉香32g、乌药叶32g、高良姜22g、肉豆蘧22g、没药22g、大蒜 22g、乳香22g、辣椒22g、紫苏梗12g、吴茱萸12g、砂仁12g、香樟根12g、丁香油12g、醋12g ; 制备方法与实施例I相同。实施例3,配方
佛手45g、川弯45g、侧柏叶45g、厚朴45g、月季花45g、山香草45g、麦芽35g、了哥王 35g、金银花35g、龙爪叶35g、沉香35g、乌药叶35g、高良姜25g、肉豆蘧25g、没药25g、大蒜 25g、乳香25g、辣椒25g、紫苏梗15g、吴茱萸15g、砂仁15g、香樟根15g、丁香油15g、醋15g ; 制备方法与实施例I相同。实施例4,配方
佛手58g、川弯58g、侧柏叶58g、厚朴58g、月季花58g、山香草58g、麦芽48g、了哥王 48g、金银花48g、龙爪叶48g、沉香48g、乌药叶48g、高良姜38g、肉豆蘧38g、没药38g、大蒜 38g、乳香38g、辣椒38g、紫苏梗28g、吴茱萸28g、砂仁28g、香樟根28g、丁香油28g、醋28g ; 制备方法与实施例I相同。实施例5,配方
佛手60g、川弯60g、侧柏叶60g、厚朴60g、月季花60g、山香草60g、麦芽50g、了哥王 50g、金银花50g、龙爪叶50g、沉香50g、乌药叶50g、高良姜40g、肉豆蘧40g、没药40g、大蒜 40g、乳香40g、辣椒40g、紫苏梗30g、吴茱萸30g、砂仁30g、香樟根30g、丁香油30g、醋30g ; 制备方法与实施例I相同。本发明中药配方方解及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的一种治疗牛羊瘤胃鼓气的中药组合物,基于我国传统医学对胃肠疾病的治疗原则,参考现代药理研究,遵循中医学理论,秉着以口服中药制剂为本的原则进行治疗。以佛手、川;、侦彳柏叶、厚朴、月季花、山香草为君药排气减压、健脾益气、养血妥神,行气开郁、 扶正祛邪调整机体内外环境的稳定,以及机体外界环境协调平衡;以麦芽、了哥王、金银花、 龙爪叶、沉香、乌药叶为臣药,治予疏肝解郁,补益心脾,清热解毒、醒脾散寒、行气止痛;以高良姜、肉豆蘧、没药、大蒜、乳香、辣椒为辅药安神镇静,驱湿解痉;以紫苏梗、吴茱萸、砂仁、香樟根、丁香油、醋为佐药益心脾,补气血,滋阴润躁,交通脾胃,具有良好的滋养补益, 恢复瘤胃的正常生理功能的作用。治疗效果及疗效
主要症状疗效结果比较如下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牛羊瘤胃鼓气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是由以下重量份原料制成佛手40-60份、川芎40-60份、侧柏叶40-60份、厚朴40-60份、月季花40-60份、山香草40-60份、麦芽30-50份、了哥王30-50份、金银花30-50份、龙爪叶30-50份、沉香30-50 份、乌药叶30-50份、高良姜20-40份、肉豆蘧20-40份、没药20-40份、大蒜20-40份、乳香 20-40份、辣椒20-40份、紫苏梗10-30份、吴茱萸10-30份、砂仁10-30份、香樟根10-30 份、丁香油10-30份、醋10-30份;一种治疗牛羊瘤胃鼓气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是由以下重量份原料制成佛手42-58份、川芎42-58份、侧柏叶42-58份、厚朴42-58份、月季花42-58份、山香草42-58份、麦芽32-48份、了哥王32-48份、金银花32-48份、龙爪叶32-48份、沉香32-48 份、乌药叶32-48份、高良姜22-38份、肉豆蘧22-38份、没药22-38份、大蒜22-38份、乳香 22-38份、辣椒22-38份、紫苏梗12-28份、吴茱萸12-28份、砂仁12-28份、香樟根12-28 份、丁香油12-28份、醋12-28份;一种治疗牛羊瘤胃鼓气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是由以下重量份原料制成佛手45份、川芎45份、侧柏叶45份、厚朴45份、月季花45份、山香草45份、麦芽35 份、了哥王35份、金银花35份、龙爪叶35份、沉香35份、乌药叶35份、高良姜25份、肉豆 M 25份、没药25份、大蒜25份、乳香25份、辣椒25份、紫苏梗15份、吴茱萸15份、砂仁15 份、香樟根15份、丁香油15份、醋15份;一种治疗牛羊瘤胃鼓气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制备方法包括1)根据各原料配比筛选出各原料药,除杂后备用;2)按配方比例加将各原料药加两倍量水浸泡,大火煎开后改为文火煎30分钟,滤液倒出,在加入一倍量的水,继续文火煎20分钟,滤液倒出,与第一次滤液混合搅匀即可。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牛羊瘤胃鼓气的中药组合物,通过多年临床试验反复验证配置而成的,符合传统中医学的理论。配方是以中草药为原料,经过浸泡、熬液和萃取等分离出所需成份,再经复配后制成汤剂、药剂、片剂、胶囊剂。本发明从排气减压,制止发酵,从而恢复瘤胃的正常生理功能。所述一种治疗牛羊瘤胃鼓气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是由佛手、川芎、侧柏叶、厚朴、月季花、山香草、麦芽、了哥王、金银花、龙爪叶、沉香、乌药叶、高良姜、肉豆蔻、没药、大蒜、乳香、辣椒、紫苏梗、吴茱萸、砂仁、香樟根、丁香油、醋共24味中药原料制成。
文档编号A61P1/14GK102600417SQ20121008675
公开日2012年7月25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29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29日
发明者窦祥龙 申请人:常熟市海虞茶叶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