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抽吸活检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文档序号:912838阅读:21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多功能抽吸活检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多功能抽吸活检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细针穿刺术(FNA)是一项广泛采用的筛查诊断程序。然而,通过FNA只能获得少 量有限的材料。目前在临床实验室采用的流程未能充分利用这有限的材料。因此,通常只有获得足够的材料才能进行初步检查或筛检。通过该程序只能获得有限的材料,这很大程度地限制了对疾病的进一步分类,导致必须采取更多地介入性医疗程序来获得更具有结论性的诊断。这样,不仅增加了成本,更严重的是延误了病情诊断。在现代医学中,尤其是在癌症诊断和治疗当中,个性化医疗和生物标志物鉴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使用更少的标本做更多的试验将是未来的主流趋势。而FNA似乎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佳程序。目前的FNA装置有很多局限性,例如该装置只能用于细胞或组织的采集。一旦采集到标本,必须将标本转移到不同的容器内,再将容器转移到另外的地点以进行试验,而每一次额外的转移都将会引起标本部分丢失和时间消耗。此外,多种不同的试验需要多个独立的装置从相同的病变采集标本,这会导致每台装置和每次采集的结果都不同。再者,锋针有可能对操作者产生意外伤害,并增加了血源性传染病,如HIV和肝炎的风险。需要一个更安全的体系和方式最大化地利用有限的材料来进行多个试验,以获得更具有结论性的诊断。并且需要仅以FNA程序而不用其他侵入性医疗程序来达到信息收集和节约时间的目的。目前FNA和穿刺活检有一定的副作用,包括出血、气胸,还有当针穿刺不同的组织进入穿刺靶病变部位时肿瘤细胞在针道内的扩散等。应防止或减缓这样的危害继续扩大,这点很重要。为达到该目的,当完成细胞或组织采集并将针退出人体时注射相应的化学药品将形成的针道封闭,这种方法似乎有用。此外,在一些特定的诊断和治疗的程序中,医师首先应将一些医用材料(治疗或诊断用化学药品)注射到靶病变区域,再从该区域采集细胞或组织。因此,需要一个更安全的FNA体系和方法来处理此类副作用。在目前公开的实施例中,一种实例是可拆卸的针头注射器与可拆卸针头细胞/组织采集装置的组合。在其中一种实施例中,首先使用内装化学药品的可拆卸针头注射器,当针头到达靶病变区域时,将药品注射到该区域。然后,针头留在原部位,拆下注射器,将采集装置安装到针尾,然后开始采集细胞和/或组织。对于另一种实施例,首先使用可拆卸针头细胞/组织采集装置,当针头到达靶病变区域完成细胞/组织采集后,针头留在原部位,拆下采集装置,然后将内装化学药品(在方案中用来密封针道或者局部注射治疗)的可拆卸针头注射器安装到针尾,当针头从靶病变退出人体时,将化学药品注射到针道中进行密封或者局部注射治疗。通过所述的各种实施例,将实现额外的功能和效益。

发明内容
本文公布用于细针穿刺术的多功能抽吸活检装置的多种实施例在其中一种实施例中,提供一个多功能抽吸活检装置,包括一个针座,带有一个接收采集标本的针座腔;一个和针座腔相通的真空源;一个可从针座上卸下并具有与针座腔相通的针头出口的针头;一个跨越针头出口的盖子,用于引导通过针头采集到针座腔的标本,使标本处于不同于针头的纵轴方向。装有采集标本的针座腔可与真空源分离,且针头可与针座分离,针座腔内的标本可被进一步分装及分别检验。同时,本文还公布了收集使用过的针头的采集容器的不同实施例。


图IA展示了抽吸活检装置的实施例。图IB为图IA所示装置实施例一部分的特写图。图IC为图IA所示装置替代实施例一部分的特写图。图2为抽吸活检装置的替代实施例。图3A至3D展示了盖子的各种实施例。图4展示了固针柱和针座的局部分解图的实施例。图5展示了固针柱和针座的局部分解图的实施例。图6A和6B分别展示了固针柱和针座的局部分解图和局部组合图的实施例。图7A和7B分别为针帽和插塞密封针座的分解图和组合图。图8展示了密封针座的组合图实施例,针帽上具有湿润的介体。图9展示了装有通气帽的针座组合实施例,其中,通气帽含有通气孔。图10展示了装有可拆卸容器的抽吸活检装置实施例。图11展示了装置的一部分,该装置装有与针座的通道壁一致的针,以形成一个连续腔。图12A和12B展示了可与目前公开的发明装置一同使用的管心针的替代实施例。图13A和13B展示了装有韧性盖子的装置实施例。图13C和13D展示了装有带转轴的韧性盖子的装置实施例。图14A展示了包含密封层实施例在内的装置针座实施例。图14B展示了连接到图14A所示装置针座实施例的针头实施例。图14C展示了针头移出后的图14B所示装置针座的实施例。图14D展示了包含密封层实施例在内的装置针座实施例。图14E展示了连接到图14D所示装置针座实施例的针头实施例。图14F展示了针头移出后的图14E所示装置针座的实施例。图14G展示了包含密封层实施例在内的装置针座实施例。图14H展示了连接到图14G所示装置针座实施例的针头实施例。图141展示了针头移出后的图14H所示装置针座的实施例。
图15A展示了包含密封层实施例在内的装置针座实施例。图15B展示了连接到图15A所示装置针座实施例的可拆卸针头实施例。图15C展示了包含密封层实施例在内的装置针座实施例。图15D展示了连接到图15C所示装置针座实施例的可拆卸针头实施例。图15E展示了包含密封层实施例在内的装置针座实施例。图15F展示了连接到图15E所示装置针座实施例的可拆卸针头实施例。图15G展示了包含密封层实施例在内的装置针座实施例。图15H展示了连接到图15G所示装置针座实施例的可拆卸针头实施例。 图16A展示了包含密封层实施例在内的装置针座实施例。图16B展示了连接到图16A所示装置针座实施例的可拆卸针头实施例。图16C展示了包含密封层实施例在内的装置针座实施例。图16D展示了连接到图16C所示装置针座实施例的可拆卸针头实施例。图17A展示了带密封层的抽吸活检装置的替代实施例。图17B展示了带管心针的图17A所示装置的实施例。图18展示了本发明多功能抽吸活检装置的替代实施例。图19A展示了在图19B实施例中以组合图所示的采集容器实施例的分解图。图19C展示了图19B所示容器实施例的部分剖视图。图19D展示了图19B所示容器实施例的部分剖视图。图19E展示了图19B所示容器构件的顶视图实施例。图19F展示了图19D所示容器实施例的部分剖视图。图19G展示了图19B所示容器实施例的部分剖视图。图19H展示了靠近图19G所示容器实施例构件的活检装置部分实施例的近视图。图191展示了活检装置的这部分与图19G所示容器实施例构件之间的衔接。图20展示了人工操作采集容器的实施例。图21A展示了本发明中一个多功能抽吸活检装置的替代实施例。图2IB展示了图2IA所示装置的横截面。图21C展示了图21B所示21C区的特写图。图21D展示了图21A所示装置的底部视图。图22A展示了一个采集容器的替代实施例的横截面。图22B展示了图22A所示容器构件的顶视图实施例。图22C展示了图22A所示容器实施例的部分截面图。图22D展示了图22A所示容器实施例的部分截面图。图23A展示了一个采集容器替代实施例的截面图。图23B展示了图23A所示容器构件的顶视图的实施例。图23C展示了图23A所示容器构件的概略顶视图的实施例。图24展示了结合本发明中一个多功能抽吸活检装置实施例使用的注射系统实施例。
具体实施方式
此项专利公开描述了目前所涵盖发明的一种或多种最佳应用方式。此项说明的目的不在于以狭隘的方式进行理解,而是通过参考附图提供了说明性的示例,从而为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提供本项发明的优点和结构。在各类附图中,类似参考特征表示类似物或类似部件。基于本发明原理的说明性描述应联系附图进行阅读理解,附图被认为是整个书面描述的一部分。对在此公开的发明实施例进行描述时,任何方向或定位仅仅为了描述方便,而不是为了限定本发明的范围。对相关术语的解释,如“较低”、“较高”、“水平的”、“垂直的”、“在上方”、“在下方”、“向上”、“向下”、“顶部”及“底部”以及相关的衍生词(如“水平地”、“向下地”和“向上地”等),应参考所描述的定位或进行讨论的附图中显示的定位。上述相关术语仅为方便进行描述,除非有明确指示,则上述术语不表示要求该装置按照某一特定方向进行组装或操作。除非另有明确描述,则“附着”、“附加”、“连接”、“联接”、“互连”和其他相似术语表示构件通过直接或间接接入方式相互联接附着,包括活动式和固定式连接。此外,该发明的功能和效益将通过例示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因此,该发明不应限制于上述例示的实施例,这些实施例说明了一些可能的非限制性功能组合,这些组合可能独立存在,也 可能以其他组合形式存在。该发明的范围由随附的权利要求书定义。图IA展示了多功能抽吸活检装置100的实施例,该装置的主要用途包括但不限于从靶病变抽吸细胞和/或组织;且该装置配有某些构件,其可以用作,例如离心管、转移管、测试管、培养管以及细胞块制备管。在目前公开的发明范围内,可具有其他的功能。此外,图IA所示实施例的装置100还包括了针座110,针座110由纵轴112、底部116和延伸至底部116的侧壁114构成并形成了针座腔120。在底部116上具有由通道壁119限定的通道118,从而为针150形成了一条通道。图IA中的侧壁114具有相同的直径,若具有其他形态则更好,例如(但不限于)图2所示的替代实施例中装置200中的锥形侧壁214。侧壁114为其他形态是可能的。再看图1A,装置100也包括以下部分真空源130、针150和盖子170。真空源130与针座腔120相通,针150包括内腔151、针头进口 153、沿着纵轴112并与针座腔120相通的针头出口 154。针150可与针座110分离,并可沿着通道118的通道壁119,顺针座110的纵轴112延伸并穿过底部116。盖子170沿着不同于纵轴112方向的第二轴152跨越针头出口 154部分(当标本50从针150采集进入针座腔120时,盖子170引导标本50流入与纵轴112不同的方向)。真空源130包括针筒132和可在针筒132内运动的活塞134。针筒132包括侧壁136 (侧壁136的末端137与针座110相衔接)和针筒底部138 (限制活塞134在针筒132内的运动)。针筒底部138与针筒侧壁136构成针筒腔140。针筒底部138包括至少一个开孔139,最好有多个开孔139来保持针筒腔140和针座腔120相通。图IB展示了针筒132和针座110衔接的方式之一,针筒132的侧壁末端137以螺纹连接至针座110的侧壁114的螺纹端117。其他衔接方式同样可适用。当针头进口 153位于目标区域,且标本50待采集,而且活塞134从针筒132中抽出时,通过针筒底部138内至少一个开孔139,针筒腔140和针座腔120内都形成了真空。来自目标区域的标本50沿着针座纵轴112从针头进口 153抽至针头出口 154,这样,当标本50到达针头出口 154时会继续沿着针座110的纵轴112流向真空源130。用盖子170重新将标本50引开,使标本50沿着轴152 (不同于针座110的纵轴112)方向流向针座110的侧壁114,并到达针座底部116,在此处进行收集,为进一步分装和分析做准备。这样,标本50便保留在针座腔120内,而不会通过一个或多个开孔139被抽入到针筒腔140内。图IA所示的实施例中,盖子170最好形成一定的角度来引导标本50脱离纵轴112,而流向针座底部116。此外,针筒底部138的向下延伸段142的末端144形成了图IA和图IB所示实施例的盖子170,并且末端144与针筒底部138成为一体。同时,在纵轴112方向上,末端144与针头出口 154间隔开。然而,如同图IC所示的实·施例中,盖子170也可十分接近或接触到通道壁119,使盖子170也十分接近或接触到针头出口 154 (图IC中未显示),以便弓I导标本流向针座底部116。然而,盖子可与针座110相连,而不是与针筒132相连,盖子也可位于所示针座110内。例如,图3A至图3D展示了位于针座IlOa-IlOd上的盖子170a_170d的各种非限制性实施例。在图3A所示的针座实施例IlOa中,盖子170a形成了其中一个通道壁119a的整体延伸段,这样通道壁119a与盖子170a共同形成了一个连续壁,用于引导标本流向侧壁114a和针座底部116a。在图3B所示的针座IlOb中,盖子170b从针座底部116b开始延伸,靠近其中一个通道壁11%,并跨越通道118b,从而引导标本流向侧壁114b和针座底部116b。在图3C所示的针座IlOc中,盖子170c从针座底部116c开始延伸,靠近并跨越通道118c,针(图中未显示)将穿过该通道,从而引导标本流向侧壁114c和针座底部116c。在图3D所示的针座IlOd中,盖子170d从侧壁114d开始延伸,并跨越通道118d,从而引导标本流向侧壁114d和针座底部116d。使用时,针(图中未显示)将穿过通道118d。本文所示的每项针座实施例中,盖子都跨越通道,以便引导标本脱离针座的纵轴,并且不会流向真空源(图中未显示)。再看图1A,通过在针座延长段180上安装固针柱158,使针150与针座110形成活动式连接,即可拆卸。如图4所示,固针柱158具有内螺纹159,通过针座延长段180上的外螺纹189与其相连接,而针150从固针柱158和针座延长段180组合中间的通道118的通道壁119中穿过。在该实施例中,针150的直径比通道壁119的直径略小,这样针150能比较容易地插入通道壁119并从针座延长段180拧上和拧下。 图4展示了一种衔接方式,替代衔接方式也是可适用的。比如,在如图5所示的针座310的替代实施例中,固针柱358具有外螺纹359,可与针座延长段380上的内螺纹389啮合。图6A和6B也展示了针座410的另一实施例,该针座410没有延长段,而是直接用固针柱458来啮合。固针柱458如图6B所示,固针柱以压合的方式与针座410衔接。图4到图6B展示了针和针座之间的不同衔接方式,其他衔接方式也是有可能的。比如,固针柱可设有快速连接方式,使其与针座上的类似快速连接方式紧密配合。另外,如果固针柱被推到针座上,再旋入与针座锁闭衔接,则可采用卡口连接方式。也可采用弹入布置方式等其他衔接方式。图7A和图7B分别是针座510(为了解释,包含了标本50)实施例的分解图和组合图。针座510已与真空源(图上未显示)和针(图上未显示)分离,并改造为密封腔520环境,可像离心管、标本转移管、测试管、培养管等一样无限制地发挥作用。更具体地说,针帽600有一个内螺纹610以螺纹形式与针座510的侧壁514的螺纹端517啮合。具有内螺纹710和芯720的塞子700与针座510的针座延长段580啮合,这样内螺纹710就可以与针座延长段580上的外螺纹589啮合,而芯720穿过通道壁519并密封通道518。图7A和图7B展示了某些内螺纹和外螺纹排列,若这些排列可倒过来也很好(比如,针帽可以包含一个与针座壁上内螺纹啮合的外螺纹),而且,若可采用其他啮合形式则更好。这样,一旦标本50已被采集到针座腔内,即可将针拧松或以其他方式脱离针座并安全处置,而且可将针座拧松或以其他方式脱离真空源,此时,装有标本的针座可进行密封保存,用于进一步分析或试验。
图8展示了图7A和图7B的密封腔环境,但增加了依附于针帽600内表面620的湿润的介体650,从而使管内的环境为潮湿的环境,以防止标本干化。湿润的介体650包括但不限于海绵、滤纸或其他不同材料。湿润的介体650也可根据不同用户要求采用不同的液体来润湿,液体包括但不限于盐溶液(比如0.9%的氯化钠溶液)、甲醒,等等。当标本50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时,润湿的湿润的介体650可以防止米集的标本50变干。图9展示了针座810的替代实施例,针座810包括一个锥形侧壁814、一个塞子802以及具有一个或多个气孔806的针帽804。气孔806用于排气,使空气通入针座腔820,并使针座810发挥培养管的功能。气孔806可采用任意形状或大小,气孔806既可覆盖上也可不覆盖上过滤器(图上未显示),使针座腔820处于无菌状态。图10展示了装置900的替代实施例,装置900具有一个带侧壁914和底部916 (构成针座腔920)的针座910、一个位于针座腔920内沿侧壁914和底部916的可移出容器990、一根通过通道壁919延伸到针座底部916的针950,以及一个用于引导采集标本50流入容器990的盖子970。容器990可由不同材料组成,比如(但不限于)塑料、过滤纸,等等,也可采用无缝实体或过滤袋、过滤网等形式,可使用任何形状、大小或材料构成。容器990的材料可采用软材料或硬材料,也可带有气孔或者无缝实体,亦或是可让某些液体、细胞或分子通过其容器壁的过滤材料。容器990可收集由盖子970引导的采集标本50,也可从针座腔920中移出和拆卸,并可用于收集取样过程中不同时间段的标本,以进行不同的检验。图11展示了针座1010的替代实施例,其具有一个与依附于针座延长段1080的针1050有相同直径的通道壁1019,这样针1050和通道壁1019就可对接连接在接头位置1052,形成一个单独统一的内腔。图12A展示了管心针1100应用的一个实施例,其最好由中间实心的芯1110和锚固板1120组成,配有图IA所示针座110。更具体地说,芯1110的直径比针150的内腔151的直径略小,这样芯1110既可在针150的内腔151中移动,又可把针150的内腔151填满。当针150被用力推入病变区域(图上未显示),管心针1100的芯1110就会防止非病变组织进入针150的内腔151。一旦针尖或者进口 153到达目标组织(图上未显示),管心针1100的芯1110就会从针内腔151中抽出,真空源(图上未显示)与针座110和针150相连,从而在目标组织中吸入标本。因此,管心针1100可防止采集到不需要的标本,比如针150为了到达目标组织标本区域,就必须通过非病变区域。图12B展示了管心针1200的替代实施例,管心针1200包括芯1210和锚固板1220,在针150连接到针座(图上未显示)之前,芯1210和锚固板1220连接到针150上。图12A展示了管心针1100的作用,在针150连接到针座110之后,该管心针1100由针座腔110内连接到针150上。图12A-图12B展示了管心针1100、1200的某些实施例的使用。管心针1100、1200
与针150啮合,针150没有与带有覆盖针头出口的盖子的针座相连。因此,在盖子用于引导采集标本流向针座底部的情况中,这项应用更可取。在图13A-图13D的替代实施例中,针座1310包括侧壁1314、底部1316、底部1316中用于延伸针150的通道1318,以及连接到底部1316或以其他方式从底部1316延伸的盖子1370,带有轴环1372或类似物来覆盖针头出口 154。盖子1370最好采用柔韧材料制作,使盖子1370可从图13A所示的第一位置1374(即跨越针头出口 154的部分)移动到图13B所示的第二位置1376 (即离开针头出口 154)。例如,管心针1390穿过针150。盖子1370的主体可采用柔韧材料制作,主体的绝大部分也可采用更坚硬的材料制作,只有在轴环1372附近的位置1375采用柔韧材料。由于材料的固有特性,盖子1370可向位置1375弯曲,盖子1370也可配上如图13C所示的转轴1378,使盖子1370向后弯曲(如图13D所示的实例)。转轴1378可用与盖子1370相同的材料制作,也可采用不同的材料,或采用稍薄的相同材料。其他的实施例也可能存在。因此,当需要把管心针1390引入针150的内腔中时,位于针座1310纵轴1312上方的盖子1370会从针座1310的纵轴1312上移开,从而使管心针1390引入到针150中。当管心针1390从针150中移出时,盖子1370回到其原来的位置(如图13A或13C所示),从而跨越针座1310的纵轴1312,并覆盖针头出口 154。 图14A至图17B显示了多种将密封层和针座结构合并使用或结合的具体实施例,以保持标本采集中及采集后针座腔的完整性和密封性。本文所述某些实施例中的密封层,是一层具有特定材料特性的材料,这层材料可根据针或管心针的穿刺情况进行调整,一旦针或管心针拆卸后,密封层即恢复原样,把针或管心针穿过的地方密封起来。在某些非限制性实施例中,密封层由(但不限于)硅、聚合物、橡胶和其他具备所述功能的材料制成。图14A至图14C显示了针座1410a的替换实施例(为解释目的未显示盖子),针座1410a有侧壁1414a、底部1416a、紧邻底部1416a、用于针150 (图14B)通过的通道1418a,针座腔1420a及底部1416a和通道1418a上的密封层1405a。密封层1405a首先把针座腔1420a密封起来,隔离通道1418a(图14A)产生的开孔,最好以目前已知或以后出现的粘合剂等方式与底部1416a相连。另外,密封层1405a也可以可拆卸方式嵌入底部1416a。如图14B所示,针150进入底部1416a的通道1418a,穿过密封层1405a,在针座腔1420a内形成一个开孔。因此,针150用于获取在密封层1405a上采集的标本50。如图14C所示,当标本采集完成后,从针座1410a中抽出针150,穿过密封层1405a后,针座腔1420a相对通道1418a重新密封。图14D至图14F显示了针座1410b的一种替换实施例(为解释目的未显示盖子),针座1410b有侧壁1414b、底部1416b、贯穿底部1416b使针150 (图14E)通过的通道1418b、针座腔1420b、位于针座1410b下表面1417b、紧邻底部1416b且覆盖通道1418b上的密封层1405b。密封层1405b首先密封针座腔1420b,隔离通道1418b (图14D)产生的开孔,最好以目前已知或以后出现的粘合剂等方式附着在下表面1417b上。如图14E所示,针150进入底部1416b的通道1418b,穿过密封层1405b,在针座腔1420a内形成一个开孔。因此,针150用于获取在针座底部1416b所采集的标本50。如图14F所示,一旦标本50采集完成后,从针座1410b中抽出针150,穿过密封层1405b后,针座腔1420b相对通道1418b重新密封。图14A至图14F的实施例中,密封层1405a和1405b被视为针座1410a和1410b外的独立单元。但是,密封层也可制成针座的一个结构,如图14G至图141实施例所示。图14G至图141实施例显示了针座1410c的替换实施例(为解释目的未显示盖子),针座1410c有侧壁1414c,底部1416c,底部1416c上用于针150通过的通道1418c,针座腔1420c,作为底部1416c组成部分的密封层1405c。密封层1405c首先密封针座腔1420c,隔离通道1418c (图14G)产生的开孔。如图14H所示,针150进入底部1416c的通道1418c,穿过密封层1405c,在针座腔1420c内形成一个开孔。因此,针150用于获取在针座底部1416c和密封层1405c所采集的标本50。如图141所示,一旦标本50采集完成后,从针座1410c里抽出针150,穿过密封层1405c后,针座腔1420c相对通道1418c重新密封。图15A至图15B显示了针座1510a的一个替换实施例(为解释目的未显示盖子),针座1510a有侧壁1514a、底部1516a、贯穿底部1516a用于针150通过的通道1518a、针座腔1520a、贯穿底部1516a的通道1518a的密封层1505a。密封层1505a首先密封针座腔1520a,隔离通道1518a产生的开孔。针150最好通过固针柱1558a与针座延长段1580a啮合、以可拆卸的方式与针座1510a连接。更加具体地说,固针柱1558a的外螺纹1559a与针座延长段1580a的内螺纹1589a啮合,如图15B所示,在固针柱1558a与针座延长段1580a啮合过程中,针头出口 154穿过密封层1505a和通道1518a。因此,针150用于获取在针座 底部1516a所采集的标本50。一旦标本50采集完成后,从针座1510a上拆卸针150,此时,针座腔1520a相对通道1518a重新密封。图15C至图15D显示了针座1510b的替换实施例(为解释目的未显示盖子),针座1510b有侧壁1514b、底部1516b、贯穿底部1516b用于针150通过的通道1518b、针座腔1520b和密封层1505b。密封层1505b横穿通道1518b,最好是以目前已知或以后出现的粘合剂等方式依附在针座延长段1580b内的针座1510b的下表面1517b。密封层1505b首先密封针座腔1520b,隔离通道1518b产生的开孔。针150最好通过固针柱1558b与针座延长段1580b啮合以可拆卸方式连接针座1510b。更具体地说,固针柱1558b的外螺纹1559b与针座延长段1580b的内螺纹1589b啮合,如图MD所示,在固针柱1558b与针座延长段1580b啮合过程中,针头出口 154穿过密封层1505b和通道1518b。因此,针150用于获取在针座底部1516b所采集的标本50。一旦标本50采集完成后,从针座1510b上拆除针150,此时,针座腔1520b相对通道1518b重新密封。图15E至图15F显示了针座1510c的替换实施例(因解释目的未显示盖子),针座1510c有侧壁1514c、底部1516c、贯穿底部1516c用于针150通过的通道1518c、针座腔1520c、底部1516c内贯穿通道1518c的密封层1505c。密封层1505c首先密封针座腔1520c,隔离通道1518c产生的开孔。针150最好通过固针柱1558c与针座延长段1580c啮合、以可拆卸的方式连接针座1510c。更具体地说,固针柱1558c的内螺纹1559c与针座延长段1580c的外螺纹1589c啮合,如图15F所示,在固针柱1558c与针座延长段1580c啮合过程中,针头出口 154穿过密封层1505c和通道1518c。因此,针150用于获取在针座底部1516c所采集的标本50。一旦标本50采集完成后,从针座1510c上拆除针150,此时,针座腔1520c相对通道1518c重新密封。图15G至图15H显示了针座1510d的一个替换实施例(为解释目的未显示盖子),针座1510d有侧壁1514d、底部1516d、贯穿底部1516d用于针150通过的通道1518d、针座腔1520d和密封层1505d。密封层1505d横穿通道1518d,最好以目前已知或以后出现的粘合剂等方式依附于针座1510d下表面1517d、横穿针座延长段1580d。密封层1505d首先密封针座腔1520d,隔离通道1518d产生的开孔。针150最好通过固针柱1558d与针座延长段1580d啮合、以可拆卸方式连接针座1510d。更具体地说,固针柱1558d的内螺纹1559d与针座延长段1580d的外螺纹1589d啮合,如图15H所示,在固针柱1558d与针座延长段1580d啮合过程中,针头出口 154穿过密封层1505d和通道1518d。因此,针150用于获取在针座底部1516d所采集的标本50。一旦标本50采集完成后,从针座1510d上拆除针150,此时,针座腔1520d相对通道1518d重新密封。 在图14A至图15H的实施例中,针150的直径小于针座通道的直径,因此,针头出口 154穿过针座通道进入针座腔。但是,如前述图11的实施例所示,针的直径和针座通道的直径可能相同,于是以对抵方式结合。如图16A至16B的实施例显不了针座1610a的一个实施例(为解释目的为显示盖子),其与图15C至I 的实施例显示的针座1520b的实施例相似,但当针150的直径与针座通道1618a的直径相同时,针150和通道1618a在结合处1652a对抵,形成统一的内腔。更具体地说,针座1610a有侧壁1614a、底部1616a、贯穿底部1616a的通道1618a、针座腔1620a和密封层1605a。密封层1605a横穿通道1618a,最好是以目前已知或以后出现的粘合剂等方式依附于针座延长段1680a内的针座1610a下表面1617a。密封层1605a首先密封针座腔1620a,隔离通道1618a产生的开孔。针150最好通过固针柱1658a与针座延长段1680a啮合、以可拆卸方式连接针座1610a。更加具体地说,固针柱1658a的外螺纹1659a与针座延长段1680a的内螺纹1689a啮合,如图16B所示,在固针柱1658a与针座延长段1680a啮合过程中,针头出口 154穿过密封层1605a,在结合处1652a与通道1618a对抵。因此,针150用于获取在针座底部1616a所采集的标本50。一旦标本50采集完成后,从针座1610a上拆除针150,此时,针座腔1620a相对通道1618a重新密封。与图15G至图15H的实施例相似,图16C至16D的实施例显示了针座1610b的一种实施例(为解释目的未显示盖子),针座1610b有侧壁1614b、底部1616b、贯穿底部1616b的通道1618b、针座腔1620b和密封层1605b。密封层1605b横穿通道1618b,最好是以目前已知或以后出现的粘合剂等方式横穿针座延长段1680b并依附于针座1610b下表面1617b。密封层1605b首先密封针座腔1620b,隔离通道1618b产生的开孔。针150最好通过固针柱1658b与针座延长段1680b以啮合的方式连接针座1610b。更加具体地说,固针柱1658b的内螺纹1659b与针座延长段1680b的外螺纹1689b啮合,如图116D所示,在固针柱1658b与针座延长段1680b啮合过程中,针头出口 154穿过密封层1605b,在结合处1618b与通道1618b对抵。因此,针150用于获取在针座底部1616b所采集的标本50。一旦标本50采集完成后,从针座1610b上拆除针150,此时,针座腔1620b相对通道1618b重新密封。在图17A至图17B的实施例中显示了多功能针抽吸活检装置1700的具体实施例,以及结合并传递管心针1790至标本位置(未显示)的方法。普通抽吸针由两部分组成,即带管心针的针和真空源(如注射器),两部分一般分开包装。按照一般流程,操作者(如医生)首先把带管心针的针刺入患者体内,到达目标区域(如病变处),然后抽出管心针,在针上连接真空源,从目标区域抽出细胞组织。该过程中不利于操作者操作,且由于在连接真空源的步骤中,针仍留在患者体内,会增加患者的不适感。但是,在图17A至图17B的实施例中,从针进入患者体内到抽出管心针的过程,针和真空源始终作为一个整体,就避免了给操作者和患者带来上述问题。
更具体地说,图17A至图17B显示了多功能抽吸活检装置1700结合管心针1790的具体实施例。多功能抽吸活检装置1700具有针座1710,针座1710具有纵轴线1712,延伸至底部1716的侧壁1714并组成了针座腔1720。底部1716有一个由通道壁1719围成的通道1718,构成了针150的通道。尽管图中侧壁1714的直径保持一致,但也可采用其他配置,比如(但不限于)图2实施例中所示的锥形侧壁。采用其他配置也适用。装置1700还有一个真空源1730、一个针150以及一个盖子1770。真空源1730与针座腔1720相通。针150具有内腔151,针150可与针座1710分离,并可沿着通道1718的通道壁1719,顺针座1710的纵轴1712延伸并穿过 底部1716。针150还有沿纵轴线1712方向与针座腔1720相通的针头进口 153及针头出口 154。盖子1770沿第二轴线1752方向、位于针头出口 154上方。第二轴线1752不同于纵轴线1712的方向。盖子1770将针150采集的标本50以不同于纵轴线1712方向引入针座腔1720中。真空源1730进一步由针筒1732以及可在针筒1732内移动的活塞1734组成。针筒1732进一步由侧壁1736和针筒底部1738组成。侧壁1736的螺纹端1737与针座1710侧壁1714的螺纹端1717啮合。针筒底部1738限制了活塞1734相对于针筒1732的移动。针筒底部1738和针筒侧壁1736限定了针筒腔1740。针筒底部1738有至少一个最好有多个开孔1739,用于连通针筒腔1740和针座腔1720。图17A至图17B显示了针座1720以螺纹连接形式与真空源1730啮合。其他啮合方式也可行。为了配合装置1700内的管心针1790,密封层1705至密封层1707被巧妙地安排在装置1700的特定位置,如图17B所示,最好是沿纵轴线1712方向,包括盖子密封层1705、活塞体密封层1706、活塞柄密封层1707,这些密封层同时配合管心针1790的通道。因此,真空源1730和针座1710内形成了用于管心针1790穿过的密闭通道。管心针1790可穿过真空源1730直接与针150连接,构成一个整体。管心针1790引入患者体内(未显示)后,到达目标区域(即病变处)。从装置1700上拆卸并抽出管心针1790时,管心针1790穿过密封层1705至1707。抽出管心针1790时穿过密封层1705,可避免管心针1790插入端上的任何目标细胞组织通过盖子1770进入真空源1730。密封层1706和1707没有破坏真空状态的一致性,于是,如图17A所示,当管心针1790未穿过密封层1705至1707时,真空源1730能发挥正常功能。17A至图17B的装置1700的实施例中,当针150引入患者体内(未显示)和抽出管心针1790时,针150和真空源1730始终作为一个整体发挥作用,就避免了给操作者和患者带来上述困难和不便。图18显示了多功能抽吸活检装置1800实施例的立体全图。装置1800有针座1810、用于采集标本(未显示)的内针座腔1820、由针筒1832和活塞1834组成的真空源1830、由固针柱1858支持的针150,其中,可拆卸的固针柱1858依附于从针座1810延伸出来的针座延长段(未显示)。针座1810的侧壁1814末端为外螺纹1817,外螺纹1817以螺纹连接方式与针筒1832上的内螺纹1837啮合,因此针座1810可以像上述许多实施例一样从针筒1832上拆卸。针筒侧壁1814至少有一个但最好有多个延长段或翼1815,以利于抽取以及与下文中提到的利器盒啮合。固针柱1858也至少有一个但最好有多个延长段或翼1855,以利于抽取以及与下图19A至图191中提到的采集容器1900啮合。针座延长段1815以大于持针器延长段1855的直径向外延伸。但针座延长段1815也可以以小于或等于持针器延长段1855的直径向外延伸。图18的实施例显示了一定数量的延长翼1815和1855。也可采用不同数量、大小、直径或其它配置的延长翼。
图19A为采集容器1900 —个实施例的分解图,图19B为采集容器1900整体图,图19C为采集容器1900部分剖切示意图。采集容器1900包括第一构件1920、第二构件1940和第三构件I960。第一构件1920可以容纳连接有针150的多功能抽吸活检装置1800。第二构件1940具有开孔1945以及内腔1950,开孔1945用于提供废弃针150通过的通道,内腔1950用于收集废弃针150。第二构件1940最好可以从第一构件1920上拆卸。第三构件1960可以插入上述多功能抽吸活检装置1800。多功能抽吸活检装置1800在此用于解释采集容器1900的构造和使 用。也可使用其他活检装置或针头配合容器1900。另外,这里所述的容器1900由第一构件1920、第二构件1940和第三构件1960组成,而构件的选择可以少于三个,第三构件I960并不是必须的,第二构件1940不一定可从第一构件1920上拆卸。可以采用其他构造方式。图19D是装置1800与容器1900第一构件1920啮合的一个实施例的部分剖切示意图。第一构件1920有外表面1922、外表面1922上有第一开孔1924,用于将装置针座1810引入支撑架1927上的第二开孔1926。第二开孔1926有槽口 1928(在图19E的第一构件1920俯视图中显示得更为清晰)用于啮合和扣紧针座1810(见图18)上的翼1815。第二开孔1926固定在第一构件1920的内腔1910的支撑臂1927内,用于使针座1810相对于装置1800和固针柱1858而固定。容器1900的第一构件1920有至少一个最好两个齿轮1930。齿轮1930上的轮齿1932与固针柱1858上的翼1855(图18)啮合。齿轮1930可沿支撑1934(图19F)在图19D所不的第一位置和图19F所不的第二位置间移动,以便固针柱1858插入第一构件1920的内腔1910。第一位置与固针柱1858间隔,第二位置与固针柱1858啮合。将装置针座1810插入第二开孔1926,并在一个实施例中将针座1810继续按向第二开孔1926会引起支撑臂1927下移,启动开关(未显示),齿轮1930逐渐靠近固针柱1858,轮齿1932与固针柱1858上的翼1855(图18)啮合,固针柱1858与所抓针座1810发生相对转动,直到带针150的固针柱1858与针座1810分离,通过开孔1945进入第二构件1940的内腔1950(见图19C)。电源和驱动机制(均未显示)可与容器1900合并驱动齿轮1930。在一个实施例中,把装置1800插入第一构件1920,自动启动上述齿轮1930。在另一实施例中,齿轮1930可以通过外部开关(未显示)手动启动。该外部开关必须由用户手动启动。在另一实施例中,可使用一个类似于光束源(例如,紫外线光或激光)的探测系统(未显示)和一个传感器启动一个开关,其原理是,把装置1800插入第一构件1920,导致中断传感器所检测到的光束,激发开关,从而启动齿轮。图20所示的另一个实施例不依赖齿轮类装置。容器2000有容纳装置针座1810的第一开孔2010和带槽口 2025的第二开孔2020。第二开孔2020通过槽口 2025抓紧固针柱1858(图18)的翼1855以使固针柱1858相对于针座1810固定,因此,针座1858和装置1800可手动转动,而固针柱1858固定于第二开口 2020内,直到固针柱1858与针座1810分开,掉入容器2000的内腔2030。可从容器2000上拆下内腔2030或把整个容器2000处理掉。可采用其他配置方式。现在回到图19G,从装置针座1810拆下固针柱1858(图18)和针150后,开始使用第三构件I960。把装置针座1810插入第三构件1960中,准备将采集的标本送交分析。第三构件1960有构件盖1962,构件盖1962上有开口 1963和延伸穿过开口 1963的插管1964,还有防止插管1964完全穿出开孔1963的轴环1966。插管1964沿支撑芯1968滑动,支撑芯1968 —直延伸到底部1970,插管1964通过环绕支撑芯1968的弹簧1972与底部1970相连。弹簧1972偏离底部1970,那么,当弹簧1972完全偏离底部1970时,轴环1966接触构件盖1962。如图19H所示,插管1964内堆放有多个塞子1974,准备与装置针座1810啮合。图191的实施例中,装置针座1810压向插管1964,迫使插管1964沿支撑芯1968向下滑动,直到装置针座1810与塞子1974啮合,将通道1818和装置针座1810的针座通道1820密封。针座1810与塞子1974可采用压接或螺纹啮合(未显示)。可采用其他啮合方式。所有塞子1974用完后,插管1964相对于底部1970完全伸展,这时需要在插管1964中添加塞子1974,以准备啮合所述装置1800。塞子1974可由密封材料制成,包括(但不限于)硅、聚合物、橡胶等。如果不把整个针150从针座1810上拆除,而是仅截去其顶端(未显示),好比针未依附于固针柱等物体上,针的截短部分将刺入塞子1974上的密封材料,将针的任何开孔和针座1810密封。 因此,容器1900有两种功能。第一构件1920可用于将可拆卸针150与装置针座1810分离,装置1800把标本采集到针座1810里后,第二构件1940对可拆卸针150进行安全适当地处理。除此之外,第一构件1920可用于截断针150(未显示),所以,仅一小部分针150得以保留。因此,含标本的针座1810与第三构件1960中的塞子1974结合后,装置1800即留待运送用于标本分析。图21A到图21D展示了一个多功能抽吸活检装置2100的替代实施例,该装置有一个可移动针座2110,一个接收标本(未显示)的内针座腔;一个由针筒2132和活塞2134组成的真空源,以及一个由固针柱2158夹持的针150。该固针柱2158可通过外螺纹2159以活动形式连接到针座延长段2180上,(例如)从针座2110延伸出来的针座延长段2180。针座2110的侧壁2114还包括一个圆环2116并终止于一个外螺纹2117,该外螺纹2117以螺纹形式与一个在针筒2132上的内螺纹2137(图21C)相啮合,因此,针座2110可以如本文很多实施例中说明的那样从针筒2132上卸下。针座2110的侧壁2114另有至少一个(但最好多个)延长段或翼2115,以利于抽取并与下文很多实施例中提到的采集容器啮合。固针柱2158也至少有一个但最好有多个延长段或翼2155,以利于抽取并与以下不同实施例中提到的采集容器啮合。在所示的图2IA到图2ID的实施例中,针座延长段2115的直径以大于持针器延长段2155的直径向外延伸。但针座延长段2115的直径也可以以小于或等于持针器延长段2155的直径向外延伸。图21A到图21D显示了一定数量的延长段2115和2155。也可采用不同数量、大小、直径或其它配置的延长段。图21A到图21D所示的实施例中的真空源2130还提供一个针筒套环2140。该套环2140有多个横向延伸的指套2142和多个向下延伸的指套2144。同时显示了一对横向延伸的指套2142和一对下延伸的指套2144,这两对指套形成组合,但彼此成间隔排列。除了图中所示外,针筒套环2140也可以只放横向延伸的指套2142,或只放向下延伸的指套2144,或其它一些指套,或同类指套的不同组合。另外,由于指套2142和2144的排列呈90度间隔,其他间隔也是可以适用的。向下延伸的指套2144较之横向延伸的指套2142在操作时更轻松和舒适。活塞2134另有一个波状杆体,上有多个彼此间隔的指抓2135和一个径向延伸的延长凹槽2136,因此,使用者用手的不同部位都能紧紧抓握各指抓(未显示)。图22A到图23C展示了一个采集容器2200和采集容器2230的不同实施例的部分截面图,该采集容器可以与一个带有一个针150的多功能抽吸活检装置2100适配。虽然图21A到21D所示的多功能抽吸活检装置2100在此被用于解释采集容器2200的结构与应用,但是也可以根据需要将容器2200与其它活检装置或针头一起使用。也可以采用其它不同的结构。在图22A到图22D所示的一个实施例中,采集容器2200适当支撑固针柱2158,然后啮合装置针座2110,使装置针座2110相对于固针柱2158转动,因此将固针柱2158从装置针座2110上分离。在图23A到23C所示的另一个实施例中,采集容器2300适当支撑装置针座2110,然后啮合固针柱2158,使固针柱2158相对于针座2110转动,从而将固针柱2158从装置针座2110上分离。更具体地说,在图22A到图22D的实施例中,采集容器2200还有一个内腔2210,用于收集使用过或分离的针150,以及一个外表面2222,该外表面2222有一个第一开孔2224,第一开孔2224至少部分被包围,最好被一个从外表面2222向上延伸的壁2223所环绕。第一开孔2224的外形尺寸可容许接收装置针座2110并可为固针柱2158提供一个通道,使固针柱2158进入第二开孔2226。该开孔2226在容器2200内腔2210内的支撑臂2227上。第二开孔2226有插槽2228 (详细情况请参见图22B所示容器2200的顶视图),该插槽2228啮合并抓住固针柱2158上的翼2155。第二开孔2226固定在容器2200的内腔2110中的支撑臂2227内,并对固针柱2158起到相对于装置针座2110的支撑与固定作用。容器2200另有至少一个(但最好一对)齿轮2230,该齿轮2230有轮齿2232,可啮合装置针座2110上的翼2115。齿轮2230由齿轮2240驱动,而齿轮2240 (在展示的实施例中)又被人工操作手柄2250启动。虽然展示了一个手柄2250,但也可以使用其它驱动装置,如电动机或已知或将来开发的其它动力系统。在齿轮2230和支撑臂2227之间配置了一个隔离环2260,以宽松的形式连接齿轮2230和支撑臂2227,同时允许齿轮2230发生相对于支撑臂2227的转动。通过手柄2250等装置启动驱动齿轮2240时,齿轮2230可在图22C所示的第一位置和图22D所示的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图22C所示的第一位置与装置针座2110隔离,以便将固针柱2158插入容器2200的内腔2210中;图22D所示的第二位置与装置针座2110啮合,尤其是与装置针座2110的翼2115啮合。齿轮2230的轮齿2232与装 置针座2110的翼2115以及装置针座2110上方的装置2100的其余部分啮合时,齿轮2230发生相对于固针柱2158 (已固定在第二开孔中)的转动,同时带动装置针座2110旋转,直到固针柱2158与针150 —起从装置针座2110分离并落入容器2200的内腔2210中为止。通过运用一个抽取构件2270可以轻易地将固针柱2158从装置针座2110上分离,该抽取构件2270有一个连接到齿轮2230上的抽取臂2272,该抽取臂2272附在齿轮2230和抽取指2274上,该抽取指2274开始时位于装置针座2110和固针柱2158之间,并在开始时向下倾斜靠在固针柱2158上。装置针座2110发生相对于固针柱2158的转动时(此时固针柱2158的外螺纹2159会露出),抽取指2274与固针柱2158上的外螺纹2159啮合并随其运行。装置针座2110最后一次发生相对于固针柱2158的转动时,由于抽取指2274对固针柱2158施加的偏离作用,使固针柱2158离开装置针座2110并进入容器2200的内腔2210。虽然展示了对抽取构件2270的使用方法,但是,该抽取构件也可以作为备选件使用,而且,固针柱2158可以仅仅通过重力的作用直接落入容器2200的内腔2210中。另外,在图23A到图23C所示的实施例中,采集容器2300还包括一个收集使用过或分离的针150的内腔2310和一个外表面2322,该外表面2322包括一个设置在一个支撑臂2327上的第一开孔2324,第一开孔2324至少部分被包围,最好被一个从外表面2322向上延伸的壁2323所环绕。第一开孔2324的外形尺寸可容许接收装置针座2110并可为固针柱2158提供一个通道,使固针柱2158进入容器2300内腔2310内的第二开孔2326。第一开孔2324固定在支撑臂2327中并有插槽2328(在图23C所示容器2300的概略顶视图中可清楚看到),该插槽2328啮合并抓住装置针座2110上的翼2115,并对装置针座2110起到相对于固针柱2158的支撑与固定作用。
容器2300还包括至少一个(但最好两个)齿轮2330。齿轮2330上的轮齿2332与固针柱2158上的翼2155啮合。齿轮2330由一个驱动齿轮2340驱动,而该驱动齿轮(在展示的实施例中)由一个手动操作的手柄驱动(未显示),例如,图22A到图22C所示实施例的手柄2250等。虽然对手柄进行了描述,但也可以使用其它驱动装置,如电动机或已知或将来开发的其它动力系统。在齿轮2330和支撑臂2327之间配置了一个隔离环2360,以宽松的形式连接齿轮2330和支撑臂2327。通过手柄等装置启动驱动齿轮2340时,齿轮2330可在图23A所示的第一位置和图23B所示的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图23A所示的第一位置与固针柱2158隔离,以便将固针柱2158插入容器2300的内腔2310中;图23B所示的第二位置与固针柱2158啮合,尤其是与固针柱2158的翼2155啮合。齿轮2330的轮齿2332与固针柱2158的翼2155啮合时,齿轮2330转动,同时引起固针柱2158发生相对于装置针座2110(已固定在第一开孔2324中)的转动,直到固针柱2158与针150 —起从装置针座2110分离并落入容器2300的内腔2310中为止。通过运用一个抽取构件2370可以轻易地将固针柱2158从装置针座2110上分离,该抽取构件2370有一个抽取臂2372,该抽取臂2372附在支撑臂2327和抽取指2374上,该抽取指2374开始时位于装置针座2110和固针柱2158之间,并在开始时向下倾斜靠在固针柱2158上。固针柱2158发生相对于装置针座2110的最后一次转动时(此时固针柱2158的外螺纹2159会露出),抽取指2274与固针柱2158上的外螺纹2159啮合并随其运行。固针柱2158相对于装置针座2110和固针柱2158与装置针座2110之间的分离点进行最后一次转动时,由于抽取指2374对固针柱2158施加的偏离作用,使固针柱2158离开装置针座2110并进入容器2310的内腔2310。虽然展示了对抽取构件2370的使用方法,但是,该抽取构件也可以作为备选件使用,而且,固针柱2158可以仅仅通过重力的作用直接落入容器2300的内腔2310中。本专利公开的多种实施例的多功能装置可有多种用途。把标本采集到针座腔中,把针座腔及真空源和针分开后,可用多种方式对所采集标本进行分类。比如,所采集标本可根据不同生物医学检测分成不同的部分。另外,针座腔和所采集标本需要如图所示进行密封。比如,图7A至图9可作为离心分离管使用。因此,操作者可使用多功能装置采集标本并对标本进行分类,并且无需将所采集标本送到其他离心管中进行分离。因此,密闭针座腔和所采集标本可作为标本转移管,把所采集标本送到相应地点。另外,含所采集标本的密闭腔可用于细胞或微生物培养,或作为所采集标本各种检测的试管。另外,含所采集标本的腔可用于制备细胞块,把混合基质加入所采集样本中,以形成细胞块,然后从针座腔中取出细胞块进行分析或转移到盒中进行分析。也可有其他用途。例如,前述多功能抽吸活检装置的各种实施例也可结合其他装置使用,同时用作采集系统和注射系统,该装置其中一部分可用来采集目标区域标本,还可通过其他装置向同一目标区域送材料,反之亦然。例如,再看图15C-图IK)所示实施例的针座1510b,这里提供针150,该针150用来获取在针座底部1516b所采集的标本。一旦从目标区域采集标本完成后,从针座1510b上拆除针150,此时,通过采用密封层1505b,针座腔1520b对通道1518b重新密封,针座1510b可套上针套(图15C上未显示),以将标本送交分析。使用独立的固针柱1558b等载体,可将针150附在另一装置上,如图24所示的注射装置2400,以通过同一针150将注射物2444递送到目标区域内(未显示)。图24中实施例的注射装置2400由真空装置2430组成,真空装置2430包括针筒2432和可在针筒2432内活动的活塞2434。针筒2432进一步包括侧壁2436 (有针筒延长段2437)、针筒底部2438 (限制活塞2434发生相对于针筒2432的移动)和针筒腔2440 (可能包括注射物2444),针筒腔2440由针筒底部2438与针筒侧壁2436构成。针筒底部2438进一步包括一个开孔或通道2418 (用于针150的针头出口 154通过),以及贯穿通道2418的密 封层2405,密封层2405最好以目前已知或以后出现的粘合剂等方式在针筒延长段2437以内并附在针筒底部2438的下表面2417。密封层2405首先密封针座腔2440,隔离通道2418产生的开孔,并防止注射物2444从针座腔2440中逸出。而为了将注射物2444通过针150递送到目标区域,要将针150安装在注射装置2400上时,固针柱1558b的外螺纹1559b与针筒延长段2437上的内螺纹2439啮合,直到针头出口 154穿过密封层2405和通道2418,使得针筒腔2440和针150之间的液体互通。此后,针150便将针筒腔2440中的注射物2444递送到目标区域内(未显示)。在其他替换实施例中,固针柱1558b和针150可能首先与注射装置2400连接,以将注射物2444注射到目标区域内(未显示)。此后,针150和固针柱1558b可与针筒延长段2437分离,安装在所述的任何采集装置上,如图15C所示的针座1510b,用于采集同一或不同目标区域的细胞或其他物质(未显示)。全文中的范围均视作用于陈述该范围内任意一个值的简化形式。该范围内的任意一个值均可视作一个范围值。另外,此处引用的全部参考资料均为全文引用。本装置公开中的定义与引用文献发生冲突,以本装置公开为准。上述介绍和说明书附图展现了本发明的典型实施例。当然,在不偏离从属权利要求中规定的本发明基本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对其进行任何添加、修改和替换。尤其是对于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在不偏离本发明精神或本质特点的前提下,本发明可以其他形式、结构、设置、比例、大小,用其他单元、材料、构件体现。所属领域技术人员了解,在不偏离本发明原则的前提下,在实际运用中,特别是为适应不同环境和操作条件,可对本发明的结构、设置、比例、大小、材料、构件等进行多种改良。因此,现公开的实施例只是解释本发明,不用来限制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中规定的本发明的范围不限于上述介绍或实施例。
权利要求
1.ー种多功能抽吸活检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a)ー个针座,所述针座具有针座底部以及通过位于所述针座底部的通道接收采集标本的针座腔; b)一个与所述针座腔相通的真空源; c)一个可从所述针座上拆卸下来的针,且所述针的针头出口和所述针座腔相通;以及, d)一个跨越所述针头出口的盖子,用于当标本通过所述针采集到所述针座腔时,引导采集的标本,使标本以不同于所述针座腔的纵轴方向流入所述针座腔。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所述盖子连接到所述真空源。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子是所述通道的组成部分。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子是所述针座底部的组成部分。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子是所述针座侧壁的组成部分。
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针进一歩包括管心针,所述管心针的芯占据所述针的整个内腔并且可以从所述针内腔中移出,所述管心针进一歩包括锚固板,用于相对所述针内腔操控所述芯。
7.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干,进ー步包括可移出容器,所述可移出容器设置在所述针座腔内,用于收取采集标本。
8.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干,进ー步包括位于所述盖子处的第一个密封层。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干,进ー步包括位于所述真空源的第二个密封层。
10.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座可从所述真空源和所述针上分离,且由一个针帽密封所述针座的一端,一个塞子密封所述针座的另一端,实现密封分离后的所述针座腔。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塞子进ー步包括密封件,所述密封件密封所述针座底部的通道,其中,所述针连接到所述针座吋,所述针通过所述通道。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进ー步包括延伸到所述通道中的芯和支持所述芯的锚固板。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帽的内表面进ー步包括湿润的介体,用于保持所述针座腔中采集标本的水分。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帽是可通气的。
1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子可从跨越所述针头出ロ部分的第一位置移动到远离所述针头出口的第二位置。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子进ー步包括有转轴。
17.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源进ー步包括针筒和针筒内的可移动活塞,所述针筒进ー步包括侧壁且所述侧壁的端部与所述针座啮合,限制所述活塞在所述针筒内移动的针筒底部,以及由所述针筒底部和所述针筒侧壁构成的针筒腔,所述针筒底部进ー步包括用于连通所述针筒腔和所述针座腔的至少ー个开孔。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针筒底部进ー步包括向下延伸段,所述向下延伸段的末端形成所述盖子。
19.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干,进ー步包括以螺纹形式与所述针座啮合的固针柱,使所述针相对所述针座固定。
20.ー种多功能抽吸活检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a)ー个针座,所述针座具有针座底部以及通过位于所述针座底部的通道接收采集标本的针座腔; b)一个可从所述针座上拆卸的针,且所述针的针头出口与所述通道和所述针座腔相通;以及, c)ー个密封层,用于所述针头通过及所述针头拆卸后,密封所述针座腔。
21.根据权利要求20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层是所述针座底部的ー层。
22.根据权利要求20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层是所述针座腔的外层。
23.根据权利要求20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层为所述针座底部的一部分。
24.根据权利要求20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层设置于所述通道处。
25.根据权利要求20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层结合在针座延长段中,所述针座延长段从所述针座腔延伸出来。
26.—种多功能抽吸活检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a)一个针座和一个可从所述针座上拆卸的针; b)所述针座具有ー个外壁,所述外壁具有一个或多个针座延长段; c)所述可拆卸的针由固针柱支撑,所述固针柱具有ー个外壁,所述外壁具有一个或多个固针柱延长段。
27.根据权利要求26的装置,其特征在干,进ー步包括真空源,所述真空源包括ー个针筒,所述针筒上至少设置一个向下延伸的指套。
28.根据权利要求27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源进ー步包括ー个活塞,所述活塞上有多个指抓。
29.一种从采集装置上拆卸针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采集装置包括ー个针座构件,所述针座构件具有用于接收采集标本的针座腔,以及ー个固针柱支撑的针构件,所述固针柱可转动从所述针座构件上拆卸,所述方法包括 a)把所述采集装置插入采集容器,以使所述针座构件和针构件其中之一相对其中另ー个被支撑,以形成支撑构件和非支撑构件; b)相对所述支撑构件转动所述非支撑构件,直到所述针构件从所述针座构件上分离。
30.根据权利要求29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座构件为支撑构件,所述针构件为非支撑构件。
31.根据权利要求29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座构件为非支撑构件,所述针构件为支撑构件。
32.根据权利要求29的方法,其特征在干,进ー步包括使用齿轮,以转动方式啮合所述非支撑构件。
33.根据权利要求32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使用手柄手动操作所述齿轮。
34.一种采集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a)第一构件,用于容納采集装置;b)第二构件,用于容纳所述第一构件中接收的采集装置的分离部分,所述分离部分使所述采集装置上形成暴露部分; C)第三构件,用于封堵所述采集装置的暴露部分。
35.ー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a)通过针将标本采集到腔内; b)将所述针从所述腔内分离; c)密封所述腔; d)分类采集的标本。
36.根据权利要求35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分类采集标本至少包括 a)把采集标本根据不同的生物医学测验分成不同的部分;或者, b)把密封腔当作离心管使用;或者, c)把密封腔当作标本传输管,把采集的标本传到目的地;或者, d)把具有采集标本的密封腔用于细胞或微生物培养;或者, e)把具有采集标本的密封腔当作测试管用于不同采集标本的测试;或者, f)把具有采集标本的密封腔用于准备细胞块。
37.抽吸和注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a)抽吸装置,包括ー个针座,所述针座包括一个针座底部以及ー个用于容纳通过所述针座底部通道采集的标本的针座腔;ー个针,用于将标本采集到所述针座腔,且所述针可从所述针座上拆卸下来,所述针的针头出口与所述通道及所述针座腔相通;ー个密封层,所述针头通过及所述针头拆卸后,所述密封层密封所述针座腔;以及, b)注射装置,包含ー个注射腔,所述注射腔有ー个注射腔座,所述注射腔用来容纳注射物,所述注射腔座上有ー个通道,用来分配通过所述注射腔座的注射物;ー个密封层,用来密封所述注射腔座上的所述通道; c)可与所述针座分开的所述针能够连接到所述注射装置上,所述针头出ロ刺穿所述注射腔座通道中的密封层,使液体可以在所述针和所述注射腔之间流动。
38.根据权利要求37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射装置预先注满了注射物。
39.根据权利要求37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射装置进ー步包含ー个真空装置,所述真空装置具有一个活塞和ー个针筒,其中,所述注射腔为所述真空装置的针筒。
40.根据权利要求37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抽吸装置密封层为所述针座腔的外层。
41.根据权利要求37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射装置密封层为所述注射腔的外层。
42.根据权利要求41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射装置密封层与注射腔延长段相结合,所述注射腔延长段从所述注射腔延伸出来。
43.抽吸和注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a)将针连接到带有采集腔的抽吸装置上; b)通过所述针将标本从第一目标区域抽吸到所述采集腔内,然后从所述采集腔上拆卸下所述针; c)将所述针连接到预先注满注射物的注射装置上;然后, d)通过所述针将预先注入的注射物注射到第二目标区域。
44.根据权利要求43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目标区域和所述第二目标区域为相同的区域。
45.根据权利要求43的方法,其特征在干,抽吸发生在注射之前。
46.根据权利要求43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抽吸发生在注射之后。
47.根据权利要求43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标本通过密封层的作用被保留在所述米集腔中。
48.根据权利要求47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针还包含一个针头出口,所述方法还包括用所述针头出口刺穿所述密封层后,将所述针连接到所述采集腔。
49.根据权利要求的48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射物通过密封层的作用被保留在所述注射装置中。
50.根据权利要求的49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用所述针头出口刺穿所述密封层后,将所述针连接到所述注射装置。
全文摘要
本发明多功能抽吸活检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由以下部分组成一个用于放置标本的有腔针座;一个和针座腔相通的真空源;一个可从针座上卸下并具有与针座腔相通的针头出口的针头;一个跨越针头出口的盖子,用于引导通过针头采集到针座腔的标本,使标本处于不同于针的纵轴方向。装有采集标本的针座腔可与真空源分离,且针头与标本可在针座腔内进行分检。同时,本文还公布了收集使用过的针头的采集容器的不同实施例。
文档编号A61B10/02GK102772229SQ201210104139
公开日2012年11月14日 申请日期2012年4月10日 优先权日2011年4月11日
发明者李荣山 申请人:李荣山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