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腾剂酸碱中和制粒方法

文档序号:853198阅读:168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泡腾剂酸碱中和制粒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制药领域。
背景技术
泡腾剂是指含有碳酸氢钠和有机酸,遇水可产生气体而呈泡腾状的ー种特殊剂型,俗称干的液体制剂,以药物剂型的传统分类方法,泡腾剂属于传统分类的各类剂型中的 特殊剂型,分列在各个剂型当中。主要有泡腾片、泡腾颗粒、泡腾散、泡腾栓等。按给药途径可分为ロ服泡腾剂和外用泡腾剂。ロ服泡腾剂服用前在水中发生酸碱反应,崩解迅速,有利于提高药物生物利用度。其前身形式是起泡的汽水、起泡片、泡腾散、泡腾浸剂等。本文以ロ服泡腾片为例,阐述其酸碱中和制粒方法。泡腾片的雏型最早产生在1672年,酒石酸钾钠盐合成后,产生泡沫的起泡粉出现,之后,泡腾散、泡腾浸剂和外用泡腾片相继产生。1904年《大药学百科全书》报道了由碳酸氢钠和酒石酸组成泡腾剂,加入有效成份和香味剂等辅料,压入镀锡铁皮干燥后,包入锡箔纸内,这就是最初的泡腾片。泡腾片的主要组成部分由主药及泡腾崩解剂、矫味剂、润滑剂、着色剂等赋形剂组成。其主要エ艺流程为原辅料初混、制粒、总混、压片、内包、外包,其中的泡腾崩解剂是泡腾片的关键组成部分,起到泡腾发泡的作用,包括一个酸源和ー个碱源,常用酸源主要为枸橼酸、酒石酸等,常用的碱源为碳酸氢钠、碳酸钠或二者的混合物。遇水后反应产生大量气泡而起到迅速崩解作用,其制粒エ艺是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会影响到药片的成型和质量的均一性。目前,现有用于泡腾片生产的制粒方法大致可分为五种,ー是湿法制粒,采用PEG6000包裹制粒技术,即用PEG6000融化将酸或将碱分开单独制粒,然后将二者混合,ニ是采用非水制粒,即将酸与碱混合后采用无水溶液制粒,一般为无水こ醇。三是直接压片法,将物料直接混合后压片。四是干法制粒,用滚压或重压法制粒。上述三、四两方法对物料流动性和可压缩性要求比较高,需要特殊的辅料,生产成本较高,应用受到限制。五是控制制粒水分量以便使部分成分溶解形成颗粒。该方法需要特殊设备,应用也不够广泛。较常用的是上述第一和第二种方法。在生产实践中发现以上方法还存在着ー些不足,如生产エ艺复杂、生产效率低、稳定性差、生产局限性、片子成型差、崩解不均匀,生产成本高等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泡腾片酸碱中和制粒方法,以解决目前存在的生产エ艺复杂、生产效率低、稳定性差、生产局限性、片子成型差、崩解不均匀,生产成本高的问题。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包括下列步骤一、将主料加于制粒釜内,搅拌8-10分钟,搅拌速度为60-80转/分钟,所述主料是原料药、酸性剂和碱性剂;
ニ、称取制粒剂中聚维酮K30置配液罐内,加入95%こ醇,或根据需要加入纯化水,开始搅拌至全部溶解,得聚维酮K30こ醇溶液,其中该制粒剂中各原料质量份是聚维酮K305 24份,95% こ醇 12 456 份,纯化水0 4 0份;三、连接配液罐,启动喷液气泵,将制粒剂液体匀速地喷入釜内搅拌状态的物料中,喷液流速I. 0L-1. 2L/分钟,主料与制粒剂的质量份是主料96. 0 98. 0 份,制粒剂2.0 4.0份,待喷液结束后,继续搅拌制粒3-5分钟,搅拌桨速度为60转/分钟 80转/分钟;开启十字切刀装置切削、搅拌,切刀转速设定为800-1000转/分钟,切削后使形成较均匀的颗粒,操作房间温度为18-26°C,相対湿度小于30% ;四、停止切削、搅拌,设置热源温度80°C,产品温度75°C,启动自动干燥系统,真空度60 IOOmbar ;干燥6 8小时后,测定颗粒水分彡0. 10%后,停止加热,启动冷却系统,冷却至20 30°C,关闭真空、冷却系统,卸料整粒。根据对以往技术的理解,大多数人认为酸和碱不能放在一起制粒,以免发生反应,但经过我们不断的摸索与研究,并以生产实践证明,成功完成了将酸碱放在一起进行制粒的方法,并将其运用到生产实际当中。该方法关键的因素是制粒剂的用量和反应的适宜温度,以及真空干燥的真空度和最终颗粒水分的控制,准确掌握上述关键因素就能按该制粒方法生产出泡腾片エ艺所需要的颗粒体。我们确定该技术为“泡腾剂酸碱中和制粒方法”,我们采用以枸櫞酸为酸源,以碳酸氢钠为碱源组成泡腾崩解剂,以水、こ醇、聚维酮K30混合溶液为制粒剂,利用枸椽酸与碳酸氢钠发生的中和反应为主要成粒方式,并辅以粘合、融化等成粒方式,形成综合成粒体系,完成快速、高效、完整制粒过程。酸碱反应生成的新物质枸櫞酸钠,它在整个物料体系中起到了固体桥作用,将大部分酸碱聚合在一起形成颗粒体,同时又将酸碱有效隔离,使酸和碱不再直接接触,此时迅速除去水分,干燥后即得相对稳定的颗粒。化学方程式3NaHC03+C6H807= C6H507Na3+3H20+3C02 f在以上的反应过程中控制好反应的程度,不能过大或过小,根据不同的品种控制收率在90% -96%之间。反应过大会导致崩解剂失效,崩解时间不合格,反应过小会导致颗粒成粒不好,影响片剂成型效果。在制粒过程中应保证制粒釜内物料温度控制在20°C -30°C之间,保持基本稳定。制粒剂中的PVPK30、95%こ醇、纯化水三者的比例可根据不同的处方进行调整。喷液后制粒机搅拌桨搅拌时间3-5分钟,该搅拌时间因品种不同而略有差异,搅拌结束后迅速启动真空将制粒机内压カ降至IOOmbar以下,开启加热干燥系统,进行干燥,启动真空后,降低制粒机内压力,同时水的沸点降低,使机内水分被迅速蒸发并抽走,迅速阻断酸碱的继续反应。持续干燥直至水分低于0. 10%以下,酸碱达到相对稳定状态。采用本发明不用分步对酸碱单独制粒,简化了エ艺,提高生产效率,节省能源,制粒生产时间可缩短四分之一以上。利用反应生成的枸櫞酸钠起到的固体桥与隔离作用,使酸碱结合在一起,形成颗粒体,迅速干燥后使酸碱不再继续发生反应,产品达到稳定状态。制粒过程中酸碱充分混合,分散均匀,制得颗粒流动性好,休止角0 <35°,粒径在180 u m-2000 u m之间的颗粒占总颗粒量的85%以上,确保生产的产品发泡量均匀稳定,崩解迅速,均可在4分钟内崩解。酸度差别小,对同批次多点取样检測,PH值平均绝对偏差<0. 03。酸碱中和制粒同完全采用无水こ醇制粒相比,没有大量的こ醇參与制粒,可以有效降低成本,并且还可以有效避免こ醇浓度过大而带来的安全隐患,无需采用特殊的防爆设施,确保生产过程安全。通过控制调整制粒剂的量、喷液起始温度、设备的真空度、颗粒水分等參数来完成酸碱中和制粒的过程。以下是以对こ酰氨基酚泡腾片为例,阐述在上述不同条件下对泡腾片制粒收率、干燥时间、崩解时限、片剂成型性、产品稳定性的影响I、不同制粒剂加入量对泡腾片制粒收率、崩解时限、片剂成型性的影响
权利要求
1.一种泡腾剂酸碱中和制粒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骤 一、将主料加于制粒釜内,搅拌8-10分钟,搅拌速度为60-80转/分钟,所述主料是原料药、酸性剂和碱性剂; ニ、称取制粒剂中聚维酮K30置配液罐内,加入95%こ醇,或根据需要加入纯化水,开始搅拌至全部溶解,得聚维酮K30こ醇溶液,其中该制粒剂中各原料质量份是 聚维酮K305 24份, 95%こ醇12 456份, 纯化水0 40份; 三、连接配液罐,启动喷液气泵,将制粒剂液体匀速地喷入釜内搅拌状态的物料中,喷液流速I. 0L-1. 2L/分钟,主料与制粒剂的质量份是 主料96. 0 98. 0份, 制粒剂2. 0 4. 0份, 待喷液结束后,继续搅拌制粒3-5分钟,搅拌桨速度为60转/分钟 80转/分钟;开启十字切刀装置切削、搅拌,切刀转速设定为800-1000转/分钟,切削后使形成较均匀的颗粒,操作房间温度为18-26°C,相対湿度小于30% ; 四、停止切削、搅拌,设置热源温度80°C,产品温度75°C,启动自动干燥系统,真空度60 IOOmbar ;干燥6 8小时后,测定颗粒水分< 0. 10%后,停止加热,启动冷却系统,冷却至20 30°C,关闭真空、冷却系统,卸料整粒。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泡腾剂酸碱中和制粒方法,属于制药领域。将主料加于制粒釜内搅拌,配制制粒剂,连接配液罐,启动喷液气泵,将制粒剂液体匀速地喷入釜内搅拌状态的物料中,切削、搅拌,干燥、冷却系统,卸料整粒。采用本发明不用分步对酸碱单独制粒,简化了工艺,提高生产效率,节省能源,制粒生产时间可缩短四分之一以上,并且还可以有效避免乙醇浓度过大而带来的安全隐患,无需采用特殊的防爆设施,确保生产过程安全。
文档编号A61K9/46GK102641247SQ201210118549
公开日2012年8月22日 申请日期2012年4月20日 优先权日2012年4月20日
发明者张守君, 李秀林, 许加胜 申请人:吉林敖东延边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