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面神经麻痹的中成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09594阅读:29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面神经麻痹的中成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ー种中成药,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治疗面神经麻痹的中成药。
背景技术
面神经麻痹是由于面神经炎引起的周围性面瘫,俗称面瘫。临床上以ロ眼歪斜为主要特征,多为单侧性,双侧同时发病的极少。起病急,病侧面部表情肌瘫痪,前额皱纹消失,眉毛下垂,睑裂扩大,鼻唇沟平坦,口角下垂,面部被牵向健侧。本病为神经科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以20 40岁最为常见。任何季节均可发病。面瘫轻者,并及时治疗,预后较好;面瘫持续时间越长,预后越差。面神经麻痹中医称“面瘫”、“ロ僻”等,属“中风”范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面神经麻痹的中成药,其针对面神经麻痹内在病邪,辨症施治,疗效快,成本低,且无毒副作用,能达到标本兼治之效果。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治疗面神经麻痹的中成药,以重量份计,包含以下组分党參7-11,白术9-15,茯苓9-15,当归7-11,赤芍9-15,川芎5-7,地龙9-15,蜈蚣5-7,全蝎1-3,桂枝7-11,甘草5-7。本发明中成药物的机理分析
党參味甘;性平。归脾;肺经。健脾补肺、益气生律。主治脾胃虚弱、食少便溏、四肢乏力、肺虚喘咳、气短自汗、气微两亏诸证。《本草从新》补中益气,和脾胃除烦渴。白木味苦;甘;性温。归脾;胃经。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用于脾气虚弱;神疲乏力。《本经逢原》白木,生用有除湿益燥,消痰利水,治风寒湿痹,死肌痉疸,散腰脐间血,及冲脉为病,逆气里急之功;制熟则有和中补气,止渴生律,止汗除热,进饮食,安胎之效。茯苓味甘淡平,入心、肺、脾经。渗湿利水,健脾和胃,宁心安神。《本经》主胸胁逆气,忧恚惊邪恐t季,心下结痛,寒热烦满,咳逆,ロ焦舌干,利小便。当归性温,昧甘、辛。归肝、心、脾经。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汤液本草》当归,入手少阴,以其心主血也;入足太明,以其脾裹血也;入足厥明,以其肝藏血也。赤芍苦,微寒。归肝经。清热凉血,活血祛瘀。用于温毒发斑、吐血衄血、目赤肿痛、肝郁胁痛、经闭痛经、症瘕腹痛、跌扑损伤、痈肿疮疡。川芎味辛,性温。归肝、胆、心包经。活血祛瘀;行气开郁;祛风止痛。《本经》:主中风入脑头痛,寒痹,筋挛缓急,金创,妇人血闭无子。地龙其味咸,性寒。归肝、脾、膀胱经。主治关节痹痛,肢体麻木,半身不遂,肺热喘咳,尿少水肿,高血压。蜈蚣咸、辛,温。有毒。归肝、脾、肺经。息风镇痉,功毒散结,通络止痛。《别录》疗心腹寒热结聚、堕胎、去恶血。
全蝎辛,平;有毒。归肝经。息风镇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用于小儿惊风,抽搐痉挛,中风ロ歪,半身不遂,破伤风,风湿顽痹,偏正头痛,疮疡,瘰疬。《王楸药解》:穿筋透骨,逐湿除风。桂枝辛、甘,温。归心、肺、膀胱经。主治风寒表证、寒湿痹痛、四肢厥冷、经闭痛经、症瘕结块。《本草汇言》桂枝,散风寒,逐表邪,发邪汗,止咳嗽,去肢节间风痛之药也。甘草性平,味甘,归十二经。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中医认为,面神经麻痹的病因主要为“正气”相对虚于内,头面部受风寒之邪侵袭所致,导致筋脉失养而致面神经麻痹。患者在劳累和体力下降的情况下,正气相对虚于内,脉络空虚,头面部受风寒之邪侵袭,导致经络阻滞,气血痹阻经络,筋脉失养,而见ロ眼歪斜诸症。针对气血两虚所致的面神经麻痹,中医认为正气不足,感受风寒之邪之后,经络阻 滞,气血痹阻不利,筋脉失养,故ロ眼歪斜,日久不复;病久不复,致气血两虚,故头晕乏力眼花;血不养心,故心悸阵作;牌不健运,则纳差胃呆;苔薄,脉细为气血不足之征。方中之选者,补益气血,祛风通络,党參益气生津,白术健脾益气,茯苓健脾和胃,当归、赤芍、川芎补血、活血祛瘀,地龙、蜈蚣、全蝎息风镇痉、通络止痛,桂枝散风寒,逐表邪,甘草补脾益气兼调和诸药。全方共奏补益气血,祛风通络,平衡机体阴阳。针对气血两虚所致的面神经麻痹疗效确切,效果显著,兼治标本。本发明的中成药剂型可以采用片剂、颗粒剂、丸剤、胶囊剂、溶液剂、ロ服液、ロ含片、颗粒剂、冲剂、散剂、混悬剂、粉剂。优选地,可以采用溶液剂、颗粒剂、丸剂和胶囊剂。使用效果
对50名面神经麻痹患者(年龄25-55)使用本发明的治疗面神经麻痹的中成药,持续治疗I个疗程(I个月),其中21例完全治愈,症状消失;26例症状明显缓解;无效3例,总体有效率达94%。实例
患者I :唐某,男性,45岁,面瘫I周,早晨醒来,发现嘴歪向右侧、左侧眼睛闭合不全,ロ角歪向健侧,鼻唇沟变浅。诊断为面瘫,经人介绍开始使用本发明的中成药,半个疗程后,症状缓解,同时配合按摩,继续使用半个疗程,症状消失,至今无复发。患者2 :熊某,女性,29岁,面瘫10天,起初面颊红肿,疼痛难忍,不能入眠,次日发现口角下垂,人中歪斜左眼不能完全闭合,露齿,鼓腮均不对称,鼻唇沟变浅。确诊为面瘫,使用本发明的中成药进行治疗,I个月后痊愈,预后良好,无复发。患者3 :郑某,男性,50岁,右脸面瘫6个月,经针灸等常规治疗未愈,右眼闭合不全,鼻唇沟,露齿,吹气鼓腮欠力度,人中歪向右侧,形成倒错,面部绷紧,患侧口角联动。后经人介绍服用本发明的中成药,半个疗程后,便有效地减轻面部绷紧、口角联动等症状,后继续服药半个疗程,症状全部消失,预后良好,至今无复发。
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下面通过实施例来描述本发明。实施例I
一种治疗面神经麻痹的中成药,以重量份计,包含以下组分党參7,白木9,茯苓9,当归7,赤芍9,川芎5,地龙9,蜈蚣5,全蝎1,桂枝7,甘草5。其制备方法为
以重量份计,取党參7,白术9,茯苓9,当归7,赤芍9,川芎5,地龙9,蜈蚣5,全蝎1,桂枝7,甘草5 ;将上述中成药洗浄,去杂质,放入容器加水没过药材浸泡,30分钟后,大火煎煮至沸腾,然后文火慢熬I小时;将药汁滤出,分袋包装,一袋200ml,早晩各服一袋,可兼用药液涂抹患部。实施例2
一种治疗面神经麻痹的中成药,以重量份计,包含以下组分:党参11,白木15,茯苓15,当归11,赤芍15,川芎7,地龙15,蜈蚣7,全蝎3,桂枝11,甘草7。其制备方法为
以重量份计,取党參11,白术15,茯苓15,当归11,赤芍15,川芎7,地龙15,蜈蚣7,全·蝎3,桂枝11,甘草7 ;洗浄,干燥,将上述药材混合,每公斤加入大约IOL水,文火煎O. 5-1小时,大火煎1-2小时;取煎液过150目筛,后用浓缩器浓缩至相对密度I. 10-1. 20的清膏,取2/3清膏在120°C下喷雾干燥,得清膏粉末,将粉末与剰余1/3清膏混合,制粒;颗粒分装机分装,即得颗粒剂。实施例3
一种治疗面神经麻痹的中成药,以重量份计,包含以下组分党參9,白木12,茯苓12,当归9,赤芍12,川芎6,地龙12,蜈蚣6,全蝎2,桂枝9,甘草6。其制备方法为
以重量份计,取党參9,白术12,茯苓12,当归9,赤芍12,川芎6,地龙12,蜈蚣6,全蝎2,桂枝9,甘草6 ;洗浄,干燥,将上述药材混合,用粉碎机粉碎为150-180目细粉,加入适当蜂蜜混合,制丸机制丸,低温干燥,分装,即得丸剤。实施例4
一种治疗面神经麻痹的中成药,以重量份计,包含以下组分党參9,白木12,茯苓12,当归9,赤芍12,川芎6,地龙12,蜈蚣6,全蝎2,桂枝9,甘草6。其制备方法为
以重量份计,取党參9,白术12,茯苓12,当归9,赤芍12,川芎6,地龙12,蜈蚣6,全蝎2,桂枝9,甘草6 ;洗浄,干燥,将上述药材混合,每公斤加入大约IOL水,文火煎O. 5-1小时,大火煎1-2小时;取煎液过150目筛,后用浓缩器浓缩至相对密度I. 10-1. 20的清膏,取2/3清膏在120°C下喷雾干燥,得清膏粉末,将粉末与剰余1/3清膏混合,制粒;将颗粒用胶囊填充剂制成O. 4g/粒胶囊。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面神经麻痹的中成药,其特征在干,以重量份计,包含以下组分党參7-11,白术9-15,茯苓9-15,当归7-11,赤芍9-15,川芎5-7,地龙9-15,蜈蚣5-7,全蝎1-3,桂枝7-11,甘草5-7。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中成药,其特征在干,以重量份计,优选包含以下组分党參9,白术12,茯苓12,当归9,赤芍12,川芎6,地龙12,蜈蚣6,全蝎2,桂枝9,甘草6。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中成药,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成药采用片剂、颗粒剂、丸剤、胶囊剂、溶液剂、ロ服液、ロ含片、颗粒剂、冲剂、散剂、混悬剂、粉剂。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中成药,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成药优选采用溶液剂、颗粒剂、丸剂和胶囊剂。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面神经麻痹的中成药,其以重量份计,包含以下组分党参7-11,白术9-15,茯苓9-15,当归7-11,赤芍9-15,川芎5-7,地龙9-15,蜈蚣5-7,全蝎1-3,桂枝7-11,甘草5-7。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中成药针对面神经麻痹内在病邪,辨症施治,疗效快,成本低,且无毒副作用,效果显著,兼治标本。
文档编号A61K35/64GK102670745SQ20121013888
公开日2012年9月19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8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8日
发明者刘进生 申请人:成都绿迪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