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硬性内窥镜外护套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硬性内窥镜外护套。
背景技术:
在体腔中使用硬性内窥镜进行手术和/或治疗期间,位于硬性内窥镜前端的玻璃面可能被飞溅的血液和/或体液弄脏。此外,使用手术用电刀等可能产生烟和/或雾,这些烟和/或雾进而可能附着在硬性内窥镜的玻璃面上。当硬性内窥镜的前端面变脏时,将硬性内窥镜从体腔中取出,并且用例如纱布将硬性内窥镜的前端面上的异物移除,以保证视野和可见度。
已经提出了如下一些技术用内窥镜清洁外护套覆盖内窥镜来清洁内窥镜的前端面(参见例如日本未审查的专利申请公开No.平8-173370)、在硬性内窥镜的前端面上设置清洁喷嘴来清洁硬性内窥镜的覆盖玻璃(参见例如日本未审查的专利申请公开No.平5-207962)、以及在容纳供气管前端部的头部的覆盖件上形成喷嘴(参见例如日本未审查的专利申请公开No.平4-146717)。另外,已经提出了如下技术在内窥镜的前端部形成形状记忆合金气/液供应喷嘴(参见例如日本未审查的专利申请公开No.昭61-36718)、并且即使当可能有冷水流过外护套中的管道时内窥镜仍然不会冷却(参见例如日本未审查的专利申请公开No.平9-135804)、以及在不增加内窥镜的待插入人体内的部分的直径的情况下可清洁的内窥镜(参见例如日本未审查的专利申请公开No. 2003-220018)。然而,日本未审查的专利申请公开No.平8-173370、No.平5-207962、No.平4-146717,No.平9-135804和No. 2003-220018所描述的技术不包括喷口的形状变化,这导致例如生理盐水等清洁液和/或例如二氧化碳等气体喷出的角度和方向不能改变。此外,日本未审查的专利申请公开No.昭61-36718中描述的技术使用了需要温度发生变化才能变形的形状记忆合金喷嘴。由于来自照明源的热量,在体腔中使用内窥镜可能导致内窥镜的前端的温度高于体温,从而无论清洁液的温度怎样,均可能使得喷嘴在内窥镜开始使用之后不久便发生变形。这还可能导致不能对内窥镜的前端面的期望宽区域进行清洁。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通过调节流过硬性内窥镜外护套中的流动路径的流体的流量,使流体在硬性内窥镜的前端面处的喷出角度可调节。第一方面涉及一种硬性内窥镜外护套,所述硬性内窥镜外护套具有前端、基端、纵轴线和内腔,硬性内窥镜可以插入所述内腔中,所述硬性内窥镜外护套包括流动路径,流体(例如空气等气体和/或例如清洁液等液体)经由所述流动路径从所述基端沿所述纵轴线向所述前端流动;以及喷口,其形成在所述硬性内窥镜外护套的前端部中,从而流过所述流动路径的所述流体从所述喷口喷出(所述流体经由所述喷口从所述硬性内窥镜外护套流出,所述喷口面向所述硬性内窥镜外护套的前端),所述喷口的周部至少部分地由弹性部件构成,所述弹性部件可以在流过所述流动路径的流体的作用下变形。
根据上述第一方面,所述喷口形成在所述硬性内窥镜外护套的前端部使得经由所述流动路径从所述基端沿所述硬性内窥镜外护套的纵轴线向所述前端流动的流体从所述喷口喷出。所述喷口的周部至少部分地由弹性部件形成,所述弹性部件可以在流过所述流动路径的流体的作用下变形。由于所述喷口的周部至少部分地由弹性部件形成,所以当流体从所述喷口喷出时,所述喷口根据所述流体的流量而弹性地变形。所述弹性部件的弹性变形导致所述喷口的尺寸增大。由于所述喷口根据所述流体的喷出量而变形,所以从所述喷口喷出的流体的喷出方向也发生改变。也就是说,可以根据流过所述流动路径的流体的流量来控制所述流体的喷出方向。例如,当所述流量低时,所述喷口不变形而保持较窄,从而使所述流体以较高的速度喷出。这样允许所述流体以更低的流量在所述喷口打开的方向上喷出较远。当所述流量高时,所述喷口变形而张开,从而所述流体可以宽宽地喷出。具体地说,由于本方面不包括对流体的温度调节,所以不需要使流过所述流动路径的清洁液和/或气体的温度升高并保持为高于体温,从而允许相对容易地调节所述流体的喷出方向。所述喷口的周部被例如软部和硬部围绕,所述软部可以在流过所述流动路径的流体的作用下变形,所述硬部刚性地抵抗所述流体。 所述喷口可以与所述流动路径相连并且形成在喷嘴的前端部中,所述喷嘴面向所述硬性内窥镜外护套的前端面的中心。所述喷口的硬部可以相对于所述硬性内窥镜外护套是固定的,或者可以相对于所述硬性内窥镜外护套是能移动的。所述喷嘴的上表面(当硬性内窥镜插入所述硬性内窥镜外护套的内腔中时,所述喷嘴的上表面与形成在所述硬性内窥镜的前端面中的透镜表面大致平行)可以构成相对较软的部分,而所述喷嘴的侧表面(当所述硬性内窥镜插入所述硬性内窥镜外护套的内腔中时,所述喷嘴的侧表面与形成在所述硬性内窥镜的前端面中的透镜表面大致垂直)可以构成相对较硬的部分,或者,所述喷嘴的上表面可以构成相对较硬的部分,而所述喷嘴的侧表面可以构成相对较软的部分。所述喷嘴由例如弹性部件构成。所述硬性内窥镜外护套还可以包括阀门,所述阀门至少部分地附接在所述流动路径的前端,以可打开地封闭所述流动路径的前端。所述阀门的附接在所述流动路径的前端处的部分或所述阀门本身可以由所述弹性部件构成。所述阀门可以包括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所述第一阀门的一端和所述第二阀门的一端在所述流动路径的前端附接至所述流动路径的壁面上,并且所述第一阀门和所述第二阀门可以构造成可打开地封闭所述流动路径的前端。所述第一阀门可以在所述硬性内窥镜外护套的前端面处设置在外周侧,而所述第二阀门在所述硬性内窥镜外护套的前端面处设置在内周侧,并且所述第一阀门可以比所述
第二阀门软。所述硬性内窥镜外护套还可以包括盖子,所述盖子放置在所述硬性内窥镜外护套的前端上,所述喷口可以形成在所述盖子中。第二方面涉及一种硬性内窥镜外护套,所述硬性内窥镜外护套具有前端、基端、纵轴线和内腔,硬性内窥镜可以插入所述内腔中,所述硬性内窥镜外护套包括流动路径,流体经由所述流动路径从所述基端沿所述纵轴线向所述前端流动;以及喷口,其形成在所述硬性内窥镜外护套的前端部中,从而流过所述流动路径的所述流体从所述喷口喷出,其中,所述喷口包括可动部,其相对于所述硬性内窥镜外护套是能移动的;以及不可动部,其相对于所述硬性内窥镜外护套是固定的;并且所述可动部受到推压使得流体从所述喷口喷出时所述喷口的第一面积比没有流体从所述喷口喷出时的所述喷口的第二面积大。根据上述第二方面,所述喷口包括可动部,其相对于所述硬性内窥镜外护套是能移动的;以及不可动部,其相对于所述硬性内窥镜外护套是固定的,并且,所述可动部受到推压使得流体从所述喷口喷出时所述喷口的第一面积比没有流体从所述喷口喷出时的所述喷口的第二面积大。由于所述喷口根据所述流体的喷出量而张开,所以从所述喷口喷出的流体的喷出方向也发生改变。也就是说,同样在第二方面中,所述流体的喷出方向可以根据流过所述流动路径的流体的流量来控制。
图I是示出硬性内窥镜和硬性内窥镜外护套的透视图。
图2是覆盖有硬性内窥镜外护套的硬性内窥镜的剖视图。图3是覆盖有硬性内窥镜外护套的硬性内窥镜的透视图。图4是清洁喷嘴的透视图。图5是具有变形的喷口的清洁喷嘴的透视图。图6A至图6C示出喷口根据流量而变形的发展过程。图7是具有变形的喷口的清洁喷嘴的透视图。图8A和图8B示出流体从清洁喷嘴喷出的状态。图9和图10是覆盖有硬性内窥镜外护套的硬性内窥镜的剖视图。图IlA是覆盖有硬性内窥镜外护套的硬性内窥镜的剖视图,图IlB是喷口附近的首1J视图。图12是覆盖有硬性内窥镜外护套的硬性内窥镜的透视图。图13是喷口附近的剖视图。图14是覆盖有硬性内窥镜外护套的硬性内窥镜的透视图。图15是喷口附近的剖视图。图16是示出硬性内窥镜的插入部的前端以及设置在插入部上的盖子的透视图。图17是设置在硬性内窥镜的插入部上的盖子的剖视图。图18是覆盖有硬性内窥镜外护套并且硬性内窥镜外护套上设置有盖子的硬性内窥镜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图I是示出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硬性内窥镜I以及覆盖硬性内窥镜I的硬性内窥镜外护套10的透视图。硬性内窥镜I包括待插入体腔中的相对较长的圆筒形插入部5。在插入部5的基端形成有操作部(抓握部)3。在操作部3的后端(基端)形成有目镜2。在操作部3的侧表面上以沿径向直立的方式形成有光导基部4。光导基部4用于接纳用以照明检测对象的光导(未示出)。在插入部5的前端6附接有覆盖玻璃7。硬性内窥镜外护套10形成有将硬性内窥镜I的插入部5覆盖的圆管状的插入部14。在插入部14内形成有插入路径15,该插入路径15接纳硬性内窥镜I的插入部5。在插入部14的基端形成有附接部12。在附接部12的周部上形成有用以将硬性内窥镜I的光导基部4设置在预定位置的引导槽11。在附接部12的周部上以沿径向直立的方式还形成有清洁基部13。在插入部14的前端面16上形成有清洁喷嘴20。用硬性内窥镜外护套10覆盖硬性内窥镜1,并且将管(未示出)连接至清洁基部13。清洁液流过该管,然后流过硬性内窥镜外护套10中的流动路径(图I中未示出)而从清洁喷嘴20喷出。从清洁喷嘴20喷出的清洁液对覆盖玻璃7进行清洁。图2是覆盖有硬性内窥镜外护套10的硬性内窥镜I的纵向截取局部侧剖图。图3是覆盖有硬性内窥镜外护套10的硬性内窥镜I的透视图。在图3中,竖直地绘出了前端6布置在上侧的硬性内窥镜I。
当硬性内窥镜I的插入部5插入硬性内窥镜外护套10的插入路径(内腔)15中从而被硬性内窥镜外护套10覆盖时,硬性内窥镜I的前端面6和硬性内窥镜外护套10的前端面大致位于同一个平面内。硬性内窥镜外护套10的插入部14具有纵轴线(未示出),并且在插入部14中沿纵向形成有流动路径18,例如清洁液和/或空气等流体经由流动路径18从基端向前端流动。如上所述,清洁喷嘴20形成在插入部14的前端面16上。清洁喷嘴20面向覆盖玻璃7,即,硬性内窥镜外护套10的前端面16的中心。图4是示出清洁喷嘴20的细节的透视图。主要参考图4和图3,清洁喷嘴20具有内部形成有喷口 19的M形端面24 (该端面可以不一定是M形的)。喷口 19面向插入部14的前端面16的中心。清洁喷嘴20的右侧表面21和左侧表面22具有逐渐向插入部14的前端面16的外侧向下逐渐倾斜的大致三角形形状。清洁喷嘴20的上表面23的中部下陷。清洁喷嘴20的喷口 19与硬性内窥镜外护套10的流动路径18相连。清洁喷嘴20的右侧表面21和左侧表面22 (不可动部分)比上表面23 (可动部分)硬(即,上表面23比右侧表面21和左侧表面22软)。例如,右侧表面21和左侧表面22由聚氯乙烯(弹性部件)制成,而上表面23由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弹性部件)制成。插入部14可以由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弹性部件)或聚氯乙烯制成。应该理解的是,清洁喷嘴20的右侧表面21、左侧表面22以及上表面23不一定需要分别采用不同的材料,只要右侧表面21和左侧表面22比上表面23硬(刚性地抵抗流体)即可。右侧表面21和左侧表面22可以使用挠性材料来增厚,而上表面23的厚度可以比右侧表面21和左侧表面22的厚度小。可选地,上表面23可以由弹性部件构成,而右侧表面21和左侧表面22可以由非弹性部件构成。例如清洁液等流体流过插入部14的流动路径18,并且从清洁喷嘴20的喷口 19喷出。如上所述由于清洁喷嘴20的上表面23比右侧表面21和左侧表面22软,所以当流体从喷口 19喷出时,上表面23朝图4中的上方张开(在流体作用下发生变形)。图5示出清洁喷嘴20的如下状态上表面23朝上张开。从喷口 19喷出的流体将压力作用在右侧表面21、左侧表面22以及上表面23上。由于上表面23比右侧表面21和左侧表面22软,所以右侧表面21和左侧表面22不发生变形,而上表面23发生变形。也就是说,使上表面23朝上张开,S卩,从喷口 19喷出的流体使喷口 19本身变形。作用在清洁喷嘴20的右侧表面21、左侧表面22以及上表面23上的压力根据从喷口 19喷出的流体的喷出量而变化,从而导致喷口 19根据流量发生变形(B卩,当流体的流量低时,喷口 19不变形,而当流体的流量高时,喷口 19张开)。图6A至图6C是覆盖有硬性内窥镜外护套10的硬性内窥镜I的局部剖视图,与图2相对应。如上所述,清洁喷嘴20的喷口 19根据从喷口 19喷出的流体的流量而发生变形。图6A至图6C示出喷口 19根据流量而发生的变形的发展过程。当没有流体从喷口 19喷出时,喷口 19的面积(第二面积)没有变化,而当流体从喷口 19喷出时,喷口 19的面积(第一 面积)大于第二面积。图6A示出流量低的状态。当从喷口 19喷出的流体的流量低时,作用在构成清洁喷嘴20的右侧表面21、左侧表面22以及上表面23上的压力也低,从而导致喷口 19的变形小。这样使得流体在覆盖玻璃7附近如箭头所示地流动。例如,当气体以低流量流过流动路径18时,气体也以低流量从喷口 19喷出,从而使得气体只在覆盖玻璃7的表面附近流动,以防止由于体腔中的温度与覆盖玻璃7的表面温度之间的差异而导致的冷凝现象(气帘模式)。图6B示出流量稍高的状态。当流体以稍高的流量从喷口 19喷出时,作用在构成清洁喷嘴20的右侧表面21、左侧表面22以及上表面23上的压力也稍微增大,从而导致清洁喷嘴20的上表面23向上(图6B中向左)稍微张开。在图6B中,由于喷口 19变形并向左张开,所以流体如箭头所示不仅在覆盖玻璃7附近流动,而且朝稍微远离覆盖玻璃7的前表面的方向流动。例如,清洁液流过流动路径18,然后不仅到达图6B中的覆盖玻璃7的上部,而且到达覆盖玻璃7的下部。这样使得覆盖玻璃7被完全地清洁(透镜表面清洁模式)。图6C示出流量高的状态。当流体以更高流量从喷口 19喷出时,作用在构成清洁喷嘴20的右侧表面21、左侧表面22以及上表面23上的压力也增大,从而导致清洁喷嘴20的上表面23如上所述地向上(图6C中向左)张开。在图6C中,由于喷口 19变形并向左张开,所以流体如箭头所示不仅在覆盖玻璃7的前方附近喷出,而且向前喷至稍微远离覆盖玻璃7的距离处。当气体以更高流量从喷口 19喷出时,如果覆盖玻璃7的前方存在例如烟和/或雾等悬浮物,则可以将悬浮物从覆盖玻璃7的前方移除(除烟模式)。这样可以防止悬浮物附着在覆盖玻璃7上。图7是根据示例性变型例的清洁喷嘴20的透视图,与图4相对应。在上述实施例中,清洁喷嘴20的上表面23比右侧表面21和左侧表面22软。相反地,在本示例性变型例中,清洁喷嘴20的右侧表面21和左侧表面22 (可动部)比上表面23 (刚性地抵抗流体的不可动部)软。因此,当流体以上述较高的流量从喷口 19喷出时,右侧表面21以向右扩张的方式变形,而左侧表面22以向左扩张的方式变形,上表面23发生较小的变形。图8A和图8B是覆盖有硬性内窥镜外护套10的硬性内窥镜I的正视图,示出流体从图7所不的清洁喷嘴20喷出的状态。图8A示出从清洁喷嘴20喷出的流体的流量低的状态。当流量低时,清洁喷嘴20的喷口 19不发生变形。因此,当从硬性内窥镜I的前方看去(从覆盖玻璃7的前方)时,流体大致平行地从喷口 19喷出,如箭头所示。图8B示出从清洁喷嘴20喷出的流体的流量高的状态。当流量高时,清洁喷嘴20的喷口 19如上所述地变形并在图7和图8B中横向地张开。因此,流体如箭头所示沿横向从喷口 19宽宽地喷出。因此,可以通过改变流体的流量而使流体的喷出方向朝横向(宽度方向)改变。
图9和图10示出另一个示例性变型例。图9是覆盖有硬性内窥镜外护套IOA的硬性内窥镜I的局部剖视图,与图2相对应。图10是覆盖有硬性内窥镜外护套IOA的硬性内窥镜I的透视图,与图3相对应。在这些附图中,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与图2及图3所示的部件相同的部件,并且省略其描述。参考图9,在流动路径18的内壁上沿着流动路径18纵向地设置有限制板31。限制板31的前端部30 (挠性喷嘴、可动部、或弹性部件)从流动路径18延伸至硬性内窥镜外护套IOA的插入部14A之外。前端部30在硬性内窥镜外护套IOA的前端面16处向内弯曲。前端部30由挠性材料(例如,上述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制成。限制板31中除了前端部30以外的部分可以由与前端部30的材料相似的挠性材料制成,或者由与前端部30的材料相同的材料制成,或者可以不是挠性的。插入部14A同样可以是或可以不是挠性的,并且如果插入部14A是挠性的,则插入部14A可以比前端部30软或比前端部30硬。在图9中,前端部30与硬性内窥镜外护套IOA的前端面16之间的空间用作喷口32,流过流动路径18的流体从喷口 32喷出。由于前端部30在硬性内窥镜外护套IOA的前端面16处向内弯曲,所以当硬性内窥镜I被硬性内窥镜外护套IOA覆盖时,喷口 32面向设置在硬性内窥镜I上的覆盖玻璃7。因此,从喷口 32喷出的流体被引导到覆盖玻璃7的表面上。由于构成喷口 32的前端部30是挠性的,所以当流体以较高流量从喷口 32喷出时,如图9中的箭头所示,流体使前端部30打开以使喷口 32张开。因此,从喷口 32喷出的流体不仅到达覆盖玻璃7的前表面附近,而且到达远离覆盖玻璃7的距离处。当流体以较低流量从喷口 32喷出时,前端部30保持不动,并且喷口 32不发生变形(从而具有第二面积)。因此,从喷口 32喷出的流体不会到达远离覆盖玻璃7的距离处,而仅流至覆盖玻璃7的前表面附近。此外,在图9和图10所示的本示例性变型例中,喷口 32根据流体的流量而变形(从而具有第一面积),因而流体的喷出方向也发生改变。图11A、图IlB和图12示出另一个示例性变型例。在这些附图中,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与上述部件相同的部件,并且省略其描述。图IlA示出硬性内窥镜I的插入部5被硬性内窥镜外护套IOB的插入部14B覆盖的状态,与图2相对应。图IlB是图IlA所示的前端部的放大图。图12是覆盖有硬性内窥镜外护套IOB的硬性内窥镜I的前端部的透视图,与图3相对应。在流动路径18的前端形成有阀门41,阀门41具有与流动路径18的剖面形状相同的形状(圆形)。阀门41可以是或者可以不是挠性的。阀门41的周面上的一个外端部41A由弹性部件(可动部)构成,并且固定在流动路径18外侧的内壁面18A的一部分上。除了一个端部41A之外的部分41B不固定在流动路径18的内壁面上,从而用作自由端。如图IlB所示,在流动路径18的前端,阀门41以一个端部41A作为支点而可打开地封闭流动路径18的前端。流动路径18的前端用作喷口 42 (第二面积)。如图IlB所示,流体流过流 动路径18,然后如点划线所示地推压阀门41,从而使喷口 42张开。然后,流体从喷口 42喷出。当流体的流量低时,阀门41受到的推压力较小,因而打开得较小,从而导致喷口 42保持狭窄。从喷口 42喷出的流体供应至覆盖玻璃7的前方附近。当流体的流量高时,阀门41被施加较大的力,因而打开得更大,从而导致喷口 42张开(第一面积)。从喷口 42喷出的流体不仅到达覆盖玻璃7的前方附近,而且到达远离覆盖玻璃7的距离处。喷口 42根据流体的流量变形,因而从喷口 42喷出的流体的喷出方向也发生改变。图13是根据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流动路径18的前端部的剖视图,与图IlB相对应。图14是覆盖有硬性内窥镜外护套IOC的硬性内窥镜I的前端部的透视图,与图3相对应。在上述实施例中,在流动路径18的前端形成有一个阀门41。在图13所示的本实施例中,在流动路径18的前端形成有两个阀门43、44。第一阀门43 (可动部)在插入部14C中的流动路径18的前端通过由弹性部件构成的一个端部43A固定至位于外周侧的内壁18A上,而另一个端部43B是打开的。第二阀门44 (可动部)在流动路径18的前端通过由弹性部件构成的一个端部44A固定在位于内周侧的内壁18B上,而另一个端部44B是打开的。第一阀门43和第二阀门44各自具有大致半圆形形状(参见图14),第一阀门43和第二阀门44的组合具有能将流动路径18的前端封闭的圆形形状。第一阀门43和第二阀门44可以是挠性的,或者可以不是挠性的。如果第一阀门43和第二阀门44都是挠性的,则第一阀门43和第二阀门44的与流动路径18接触的周部的一部分可以固定在流动路径18上,而第一阀门43的另一个端部43B和第二阀门44的另一个端部44B可以彼此可分离地接触。这样允许流体从第一阀门43的另一个端部43B和第二阀门44的另一个端部44B之间喷出。流体流过流动路径18,然后推压并打开第一阀门43和第二阀门44,从而导致喷口45张开(第一面积)。然后,流过流动路径18的流体从喷口 45喷出。当流体的流量高时,喷口 45张开,因而流体的喷出方向也与上述类似地发生改变。如果第一阀门43和第二阀门44都是挠性的,则第一阀门43比第二阀门44软。这样使得第一阀门43比第二阀门44更向外(向前端)变形,从而使流体向硬性内窥镜IOC的中心(即,向覆盖玻璃7)喷出。相反地,如果第一阀门43和第二阀门44不是挠性的,则第一阀门43的由弹性部件构成的一个端部43A比第二阀门44的由弹性部件构成的一个端部44A软。同样在这种情况下,第一阀门43比第二阀门44更向外变形。第一阀门43和第二阀门44可以一者是挠性的,而另一者不是挠性的。图15是根据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流动路径18的前端部的剖视图,与图13相对应。第一阀门46的一个端部46A (弹性部件)在流动路径18的前端固定至位于外侧的内壁18A上,而第二阀门47的一个端部47A (弹性部件)与上述类似地在流动路径18的前端固定至位于内侧的内壁18B上。与图13及图14所示的第一阀门43及第二阀门44不同,图15所示的第一阀门46和第二阀门47在流动路径18中设置在纵向上不同的位置处。
当没有流体流过流动路径18时,第一阀门46和第二阀门47封闭流动路径18的前端。当流体流过流动路径18时,第一阀门46和第二阀门47打开,以提供喷口 48。当没有流体流过流动路径18时,喷口 48被封闭。同样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喷口 48根据流体的流量而变形,因而从喷口 48喷出的流体的喷出方向也发生改变。在上述实施例中,所有第一阀门43、46以及第二阀门44、47均可以是挠性的,或者可以不是挠性的。另外,第一阀门43、46可以比第二阀门44、47软。当流体流动时,第一阀门43、46比第二阀门44、47打开得多,从而可以调节从喷口 45、48喷出的流体的喷出方向。在上述实施例中,当没有流体流过流动路径18 (即,没有流体从喷口 42喷出)时,流动路径18的前端被封闭。因此,即使当硬性内窥镜I插入被二氧化碳等扩张的体腔中时,仍然可以防止填充体腔的二氧化碳逆流到流动路径18中。优选的是,在流动路径18中形成阻挡部,以防止图IlA和图IlB所示的阀门41、图13所示的第一阀门43和第二阀门44、以及图15所示的第一阀门46和第二阀门47向流动路径18的内部打开。 图16至图18示出另一个实施例。图16是示出硬性内窥镜外护套IOD的插入部14D的前端部以及放置在插入部14D的前端部上的盖子50的透视图。图17是沿着图16中的线XVII-XVII截取的盖子50的剖视图。在图I所示的实施例中,例如,清洁喷嘴20形成在硬性内窥镜外护套10本身上。在本实施例中,清洁喷嘴60 (挠性喷嘴、弹性部件、或者可动部)形成在待放置在硬性内窥镜外护套IOD上的盖子50的前端面51上。在盖子50的前端面51中形成有开口 52。当用置有盖子50的硬性内窥镜外护套IOD覆盖硬性内窥镜I时,可以通过开口 52看到设置在硬性内窥镜I的前端处的覆盖玻璃52。如图17所示,形成在盖子50中的清洁喷嘴60形成有流动路径61,以便流过流动路径18的流体从清洁喷嘴60喷出,流动路径18如上所述形成在硬性内窥镜外护套IOD中。流动路径61弯曲大约90度,从而喷口 62面向开口 52。清洁喷嘴60包括相对较软的上表面63以及相对较硬的侧表面64、65,这与上述清洁喷嘴20 (参见图4)的情况相同。盖子50具有圆管状形状并具有内径“d”,内径“d”与硬性内窥镜外护套IOD的插入部14D的外径大致相同。图18是被放置有盖子50的硬性内窥镜外护套IOD的插入部14D覆盖的硬性内窥镜I的插入部5的剖视图,与图2相对应。如图18所示,当盖子50安装在硬性内窥镜外护套IOD上使形成在硬性内窥镜外护套IOD中的流动路径18与形成在盖子50中的流动路径61对准时,形成在硬性内窥镜外护套IOD中的流动路径18与形成在盖子50中的流动路径61连通。流体流过硬性内窥镜外护套10D,然后流过盖子50的清洁喷嘴60中的流动路径61以从喷口 62喷出。由于清洁喷嘴60包括相对较软的上表面63以及相对较硬的侧表面64、65,所以喷口 62根据流过喷口 62的流体的流量而变形(参见图5)。当有流体喷出时的喷口 62的面积(第一面积)比没有流体喷出时的喷口 62的面积(第二面积)大。如上所述,流体的喷出方向可以根据流体的流量而改变。尽管在上述实施例中清洁喷嘴60的上表面63相对较软而侧表面64、65相对较硬,但可以上表面63相对较硬而侧表面64、65相对较软。如图7所不,这样使得侧表面64、65根据流体的流量而张开,从而可以改变喷出方向,使流体从喷口 62宽宽地朝横向喷出(参见图8B)。尽管在上述实施例中形成在盖子50中的清洁喷嘴60采用与图I至图8A、图8B所示的清洁喷嘴20的类型相同的类型,但在流动路径61中可以不是形成这样的清洁喷嘴60,而是形成例如图9和图10所示的前端部30,或者图11A、图IlB至图13所示的第一阀门41和第二阀门42。尽管在上述实施例中盖子50安装在硬性内窥镜外护套IOD的插入部的前端,但也可以不采用这种安装类型,而是采用其它安装类型,例如,将盖子50的后端 面粘接地、螺纹连接地或焊接地固定在硬性内窥镜外护套IOD的前端面上。尽管在上述实施例中清洁喷嘴60形成在待放置在硬性内窥镜外护套IOD上的盖子50中,但这种清洁喷嘴60也可以类似地形成在待放置在硬性内窥镜I本身的盖子上。这样的盖子可以用作例如上述硬性内窥镜外护套10。
权利要求
1.一种硬性内窥镜外护套,具有前端、基端、纵轴线和内腔,硬性内窥镜能插入所述内腔中,所述硬性内窥镜外护套包括 流动路径,流体经由所述流动路径从所述基端沿所述纵轴线向所述前端流动;以及喷口,其形成在所述硬性内窥镜外护套的前端部中,从而流过所述流动路径的所述流体从所述喷口喷出,所述喷口的周部至少部分地由弹性部件构成,所述弹性部件能在流过所述流动路径的流体的作用下变形。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硬性内窥镜外护套,其中, 所述喷口的周部被软部和硬部围绕,所述软部能在流过所述流动路径的流体的作用下变形,所述硬部刚性地抵抗所述流体。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硬性内窥镜外护套,其中, 所述喷口与所述流动路径相连并且形成在喷嘴的前端部中,所述喷嘴面向所述硬性内窥镜外护套的前端面的中心。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硬性内窥镜外护套,其中, 所述喷口的硬部相对于所述硬性内窥镜外护套是固定的。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硬性内窥镜外护套,其中, 所述喷口的硬部相对于所述硬性内窥镜外护套是能移动的。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硬性内窥镜外护套,其中, 所述喷嘴的上表面构成相对较软的部分,而所述喷嘴的侧表面构成相对较硬的部分,或者所述喷嘴的上表面构成相对较硬的部分,而所述喷嘴的侧表面构成相对较软的部分。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硬性内窥镜外护套,其中, 所述喷嘴由弹性部件构成。
8.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硬性内窥镜外护套,还包括 阀门,其至少部分地附接在所述流动路径的前端,以可打开地封闭所述流动路径的前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硬性内窥镜外护套,其中, 所述阀门的附接在所述流动路径的前端处的部分或所述阀门本身由所述弹性部件构成。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硬性内窥镜外护套,其中, 所述阀门包括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所述第一阀门和所述第二阀门的一端在所述流动路径的前端附接至所述流动路径的壁面上,并且 所述第一阀门和所述第二阀门构造成可打开地封闭所述流动路径的前端。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硬性内窥镜外护套,其中, 所述第一阀门在所述硬性内窥镜外护套的前端面处设置在外周侧,而所述第二阀门在所述硬性内窥镜外护套的前端面处设置在内周侧,并且所述第一阀门比所述第二阀门软。
1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硬性内窥镜外护套,还包括 盖子,其放置在所述硬性内窥镜外护套的前端上,其中, 所述喷口形成在所述盖子中。
13.—种硬性内窥镜外护套,具有前端、基端、纵轴线和内腔,硬性内窥镜能插入所述内腔中,所述硬性内窥镜外护套包括 流动路径,流体经由所述流动路径从所述基端沿所述纵轴线向所述前端流动;以及喷口,其形成在所述硬性内窥镜外护套的前端部中,从而流过所述流动路径的所述流体从所述喷口喷出,其中, 所述喷口包括可动部,其相对于所述硬性内窥镜外护套是能移动的;以及不可动部,其相对于所述硬性内窥镜外护套是固定的;并且所述可动部受到推压使得流体从所述喷口喷出时所述喷口的第一面积比没有流体从所述喷口喷出时的所述喷口的第二面积大。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硬性内窥镜外护套。在用于覆盖硬性内窥镜的硬性内窥镜外护套的前端面上形成有清洁喷嘴。该清洁喷嘴与形成在硬性内窥镜外护套中的流动路径相连,以便流过流动路径的流体从喷口喷出。清洁喷嘴的侧表面由相对较硬的材料制成,而上表面由相对较软的材料制成。当从喷口喷出的流体的流量高时,喷口的上表面向上敞开,因而流体的喷出方向也发生改变。因此,可以通过控制流量来改变流体的喷出方向。
文档编号A61B1/00GK102813496SQ20121017477
公开日2012年12月12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30日 优先权日2011年6月9日
发明者吉田光治, 鸟泽信幸 申请人:富士胶片株式会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