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小儿腹泻的外用手心贴的中药散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13516阅读:43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治疗小儿腹泻的外用手心贴的中药散剂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小儿腹泻的中药散剂,特别是ー种治疗小儿腹泻的外用手心贴的中药散剂,属于中药领域。
背景技术
小儿腹泻是儿童常见病,多发病,除了影响婴幼儿对食物中营养物质的吸收,还会对某些机体组织造成损害。小儿腹泻临床常见表现是大便次数增多,呈水样或呈带有少量黏液状的“蛋花汤”样,有酸味,多为消化不良的乳食,并伴有肠鸣、腹胀、纳差或呕吐。中医学将其分为风寒型、伤食型、湿热型、脾虚型等类型。湿是基本病因,内因则关联脾、肝、肾,而以脾为关键,皆由湿浊内蕴和脾胃功能失调所致。临床上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多为注射或ロ服药物治疗,如采用注射或ロ服抗菌药物治疗,由于抗生素的广泛应用会造成细菌耐药 性不断増加,甚至也导致肠道菌群失调等不良反应,使得病情复杂化,如果采用中药内服药齐IJ,婴幼儿很难喂入,腹泻迁延,危害儿童健康。另ー种常见的经皮治疗方法是将药贴贴于人体的神闕穴(肚脐)来治疗小儿腹泻,这种治疗方法,因药贴的配料不同,ー些刺激性药物会让婴幼儿的肌肤出现过敏症状,疗效也差强人意。

发明内容
综上所述,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治疗小儿腹泻的外用手心贴的中药散剂,它是由以下中药吴茱萸,肉桂,梔子和杏仁加工混合成中药散剂,再辅以鸡子白(鸡蛋清)拌混后敷于小儿手心的劳宫穴,利用手心穴位的特性,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使用本发明治疗小儿腹泻226例,有效为206例,无效率为8. 85%,总有效率为91. 15%。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治疗小儿腹泻的外用手心贴的中药散剂,它是由下述重量组份的原料配制而成吴茱萸3 10份,肉桂3 10份,梔子3 10份和杏仁3 10份。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以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治疗小儿腹泻的外用手心贴的中药散剂,它是由下述重量组份的原料配制而成吴茱萸6 8份,肉桂6 8份,梔子6 8份和杏仁6 8份。—种治疗小儿腹泻的外用手心贴的中药散剂,它是由下述重量组份的原料配制而成吴茱萸8份,肉桂8份,梔子8份和杏仁8份。一种治疗小儿腹泻的外用手心贴的中药散剂,它是由以下步骤加工面成的 第一歩、取吴茱萸、肉桂、梔子和杏仁四味中草药原料的重量份各8份,分别用粉碎机
粉碎成100 400目的中药粉,根据小儿年龄需要,中药粉可以在粉碎的100 400目的中药粉中选择;
第二步,将第一歩中粉碎后的中药粉按I: I: I: I的比例混合均匀待用;第三步,将第二步中混合均匀的中药粉经灭菌后制得中药散剂,备用。本发明的使用方法是取本发明制得的中药散剂3 5份,制备外用手心贴,每贴取1/3个鸡蛋的鸡子白(鸡蛋清)和中药散剂3 5份调匀后平铺在纱布上,敷于小儿手心的劳宫穴,然后用胶布固定,24小时取下,每日一贴;小儿腹泻五天一疗程,一般三至四贴即可痊愈。手掌心,中医穴名曰劳宫穴,为人体荣(火)穴,经气通络,通过手厥阴心包经统属全身经络,联系五脏六腑。现代医学证明,心包经的高热之气在此带动脾土中的水湿气化为气,行至本穴后,此高温之气传热于脾土使脾土中的水湿亦随之气化,脾土未受其气血之生反而付出其湿。湿浊内蕴和脾胃功能失调、运化功能失职、升降失调、水谷不分、清阳不升,合污下泄而引起腹泻。该中药散剂是根据小儿腹泻的基本病因,以吴茱萸为温中散寒之要药,具有温中,止痛,理气,燥湿的功效;肉桂具有散寒止痛,补火助阳,暖脾胃,活血通经,杀虫止痢功效;再者,肉桂具有窜之功,有利于中药散剂透皮穴位吸收;梔子具有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功效;杏仁具有祛痰止咳,平喘,润肠,下气开痹功效。此外辅料鸡子白(鸡蛋清),具有收敛,止痛,消炎,润肺利咽,清热解毒和增强皮肤免疫功能的作用,能够有效地溶解出中药材的有效成分。诸药合用再用鸡子白(鸡蛋清)拌混后敷于小儿手心的劳宫穴,即能通经脉,又有调中、化湿、和中、温阳,协调升降,促使胃肠功能正常恢复。 本发明方药组成的药理作用
吴茱萸辛苦,温,有毒;入肝、胃经。功效温中,止痛,理气,燥湿。肉桂辛甘,热;入肾、脾、膀胱经。功效补元阳,暖脾胃,除积冷,通血脉。梔子苦,寒;入心、肝、肺、胃经。功效清热,泻火,凉血。杏仁苦,温,有毒;入肺、大肠经。功效祛痰止咳,平喘,润肠。鸡子白(鸡蛋清)甘,凉。润肺利咽,清热解毒。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I、本发明组方合理、质量稳定、疗效高、效果好、而且价格低廉,方便贴敷于患儿手心的劳宫穴,从而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2、本发明全部选择天然中草药,药物透过皮肤,穴位直达经脉,渗入体内,融入津液之中,或提而攻之,或攻而散之,从而达到调理中焦,协调升降,促使胃肠功能恢复。3、本发明治疗小儿腹泻方法简单,并且避免了小儿口服药物、输液的困难及痛苦,治疗方法简单易行,治疗过程无痛苦,使小儿患者容易接受。4、使用本发明共治疗小儿腹泻226例,结果有效为206例,无效20例,无效率为
8.85%,总有效率为91. 15%。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一种治疗小儿腹泻的外用手心贴的中药散剂,它是由下述重量组份的原料配制而成 吴茱萸6g,肉桂6g,梔子6g,杏仁6g。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步、取吴茱萸、肉桂、梔子和杏仁四味中草药原料各6g,分别用粉碎机粉碎成100目的中药粉;
第二步,将第一步中粉碎后的中药粉按1:1:1:1的比例混合均匀待用;
第三步,将第二步中混合均匀的中药粉经灭菌后制得中药散剂,备用。本发明的使用方法是取本发明制得的中药散剂4g,制备外用手心贴,每贴取1/3个鸡蛋的鸡子白(鸡蛋清)和中药散剂4g拌混后平铺在纱布上,敷于小儿手心的劳宫穴,然后用胶布固定,24小时取下,每日ー贴;小儿腹泻五天ー疗程,一般三至四贴即可痊愈。实施例ニ
一种治疗小儿腹泻的外用手心贴的中药散剂,它是由下述重量组份的原料配制而成 吴茱萸8g,肉桂8g,梔子8g,杏仁Ag。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歩、取吴茱萸、肉桂、梔子和杏仁四味中草药原料各8g,分别用粉碎机粉碎成300目的中药粉;
第二步,将第一歩中粉碎后的中药粉按1:1:1:1的比例混合均匀待用;
第三步,将第二步中混合均匀的中药粉经灭菌后制得中药散剂,备用。本发明的使用方法是取本发明制得的中药散剂5g,制备外用手心贴,每贴取1/3个鸡蛋的鸡子白(鸡蛋清)和中药散剂5g拌混后平铺在纱布上,敷于小儿手心的劳宫穴,然后用胶布固定,24小时取下,毎日ー贴;小儿腹泻五天ー疗程,一般三至四贴即可痊愈。
实施例三
一种治疗小儿腹泻的外用手心贴的中药散剂,它是由下述重量组份的原料配制而成 吴茱萸3g,肉桂3g,梔子3g,杏仁3g。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歩、取吴茱萸、肉桂、梔子和杏仁四味中草药原料各3g,分别用粉碎机粉碎成400目的中药粉;
第二步,将第一歩中粉碎后的中药粉按1:1:1:1的比例混合均匀待用;
第三步,将第二步中混合均匀的中药粉经灭菌后制得中药散剂,备用;
本发明的使用方法是取本发明制得的中药散剂3g,制备外用手心贴,每贴取1/3个鸡蛋的鸡子白(鸡蛋清)和中药散剂3g拌混后平铺在纱布上,敷于小儿手心的劳宫穴,然后用胶布固定,24小时取下,每日ー贴;小儿腹泻五天ー疗程,一般三至四贴即可痊愈。
临床典型治疗病例
治疗病例I :
李浩然、男、2岁,主诉腹泻2天,有吃不卫生食物病史,2天前开始腹泻,毎日4 5次,后加重毎日6 7次,大便呈蛋花汤样,腥臭味,有粘液,舌苔厚腻,脉滑有力;体格检查体温37度,脉搏110次毎分,呼吸26次/分;患儿精神欠佳,皮肤弹性改变不明显,口唇轻微干燥,眼眶无凹陷,哭有泪;实验室检查大便细菌培养,大肠杆菌阳性。诊断中医伤食泻;西医细菌性肠炎。治疗将药物配齐后,敷于患儿手心劳宫穴处24小时;每日一次,治疗第三天,症状消失,腹泻停止,大便正常;一个疗程后,腹泻痊愈。治疗病例2
徐娟娟、女、3岁,腹泻3天,每日泻10余次,青緑色稀糊便,有少量不消化乳块或食物,经多处打针、输液,效果不佳;后用本发明治疗一次,三天内症状明显减轻,大便次数減少,ー个疗程后痊愈,未复发。治疗病例3 朱晓莉,年龄4个月,受寒着凉,一天腹泻8 9次,大便蛋花汤样,使用本发明的配方,治疗一个疗程后,恢复正常。 治疗效果
使用本发明共治疗226例,有效为206例,无效20例,无效率为8. 85%,总有效率为91. 15%。并且在治疗的过程中,未发现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查血、尿常规,未出现尿蛋白、红、白细胞,无贫血及白细胞、血小板上升或下降,复查肝功能(GPT)、肾功能(BUN),均在正常范围。用药前后查心电图(ECG),均未发现药物所致异常。临床资料证明,小儿腹泻外用手心贴的中药散剂疗效确切,药物通过劳宫穴循经直达病灶,具有良好的药物渗透吸收止泻作用,对湿浊内蕴和脾胃虚寒所致的小儿泄泻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且避免了口服药物 及注射的痛苦。因此,对于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小儿腹泻的外用手心贴的中药散剂,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重量组份的原料配制而成吴茱萸3 10份,肉桂3 10份,梔子3 10份和杏仁3 10份。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治疗小儿腹泻的外用手心贴的中药散剂,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重量组分的原料配制而成吴茱萸6 8份,肉桂6 8份,梔子6 8份和杏仁6 8份。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治疗小儿腹泻的外用手心贴的中药散剂,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重量组分的原料配制而成吴茱萸8份,肉桂8份,梔子8份和杏仁8份。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小儿腹泻的外用手心贴的中药散剂,它是由下述重量组分的吴茱萸3~10份,肉桂3~10份,梔子3~10份,杏仁3~10份加工制成的。使用时,取中药散剂3~5份,辅用鸡子白拌混后平铺在纱布上,敷于小儿手心的劳宫穴,然后用胶布固定。本发明全部选择天然中草药,药物透过皮肤,穴位直达经脉,渗入体内,融入津液之中,或提而攻之,或攻而散之,从而达到调理中焦,协调升降,促使胃肠功能恢复。本发明避免了小儿口服药物或输液的困难及痛苦,治疗方法简单易行,治疗过程无痛苦,使小儿患者容易接受。本发明共治疗小儿腹泻226例,结果有效为206例,无效20例,无效率为8.85%,总有效率为91.15%。
文档编号A61P1/12GK102772532SQ201210250848
公开日2012年11月14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19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19日
发明者王永滨, 王玉华, 蔡晓辉, 郝静, 陈晓文, 雷利娜 申请人:王永滨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