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具有阻力测量装置的神经阻滞留置导管针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人类生活用品。尤其涉及医疗器械,特别涉及导管针,具体的是一种具有阻力测量装置的神经阻滞留置导管针。
背景技术:
连续神经阻滞技术可以根据手术的需要实现延长麻醉、术后镇痛和交感神经阻滞的作用,同时可实现分次给药,从而减少局麻药中毒的危险。现有技术中,采用B超引导下和(或)在神经刺激器辅助定位下完成神经阻滞麻醉。B超引导下神经阻滞为可视化定位,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神经损伤并发症,但购置仪器需高额费用,且正确操作使用亦需学习培训,也增加了操作步骤,因此难以普及应用。而使用神经刺激器辅助定位,常因局部肌肉抽搐,引起患者不适,且有数据显示并不能排除神经损伤的发生。目前常见的采用异感法神经阻滞定位,因存在神经损伤的风险,患者因触电感而不适,且由于神经分布、病人状态的差异, 有可能无法引出异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阻力测量装置的神经阻滞留置导管针,所述的这种具有阻力测量装置的神经阻滞留置导管针要解决现有技术中神经阻滞定位技术或者操作复杂、或者不可靠并引发患者不适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这种具有阻力测量装置的神经阻滞留置导管针,包括一个针芯、一个导管和一个压力检测装置,其中,所述的针芯从所述的导管内穿过,针芯的前端设置有针尖,所述的针尖延伸到导管的前端面外,导管前端的侧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通孔,导管的尾端固定连接有一个连接管,导管尾端与所述的连接管的连接处的外周套设有一个外套管,连接管内设置有一个橡胶柱塞,所述的橡胶柱塞的外周与连接管的内壁密封,针芯从橡胶柱塞中穿过,橡胶柱塞前方的连接管的侧壁上设置有一个侧管,所述的侧管与连接管连通,针芯内设置有一个通道,针芯在其位于连接管内、橡胶柱塞前方的侧壁上设置有一个开口,所述的开口与所述的通道相通,通道的前端开口于针尖,所述的压力检测装置包括一个外壳,外壳内设置有一个内杆,所述的内杆与外壳之间设置有轴向的滑动副,外壳的尾端面封闭,外壳的尾端面与内杆的尾端面之间设置有压力传感器,所述的压力传感器上连接有信号线,所述的信号线与一个压力信号测量电路连接,所述的压力信号测量电路连接有显示装置或者声音提示装置,内杆的前端与针芯的后端连接。进一步的,内杆的前端通过一个连接件与针芯的后端连接,所述的连接件设置在连接管内,连接件与连接管之间设置有滑动副,连接件的前端与针芯的后端固定连接,连接件中设置有一个轴向盲孔,所述的轴向盲孔开口在连接件的尾端面中,内杆的前端延伸到轴向盲孔内。进一步的,夕卜壳的侧壁中平行于轴向设置有一条长槽,内杆上设置有一个径向凸杆,所述的径向凸杆穿过所述的长槽。进一步的,径向凸杆前侧的内杆上套设有一个弹簧。进一步的,径向凸杆的外端设置有一个按钮。
进一步的,所述的外壳的外侧固定设置有把手。进一步的,连接管的中心轴线与导管的中心轴线的延长线重合。进一步的,所述的导管的内壁中设置有一条X光屏蔽线,所述的X光屏蔽线沿导管的长度方向延伸。进一步的,针芯的外壁上设置有刻度。进一步的,所述的针尖包括一个斜面,所述的斜面与针芯的轴向成45度的夹角。具体的,本发明中所述的压力传感器、压力信号测量电路、显示装置和声音提示装置均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公知方案。有关压力传感器、压力信号测量电路、显示装置和声音提示装置的公知技术方案,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均已经了解,在此不再赘述。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由解剖学可知,人体大部分的神经位于鞘膜中或筋膜下,在临床实践中,使用鞘膜突破法行神经阻滞时,针尖进入不同的组织手部会感受不同的阻力 变化,且进针路径中,除皮肤外,鞘膜或筋膜的阻力与其他组织变化明显。因此,在施行神经阻滞手术前,先采用解剖学准确定位,定位点局部麻醉后,首先握住外壳,然后将针芯的针尖插入皮下组织中,沿解剖径路刺入。针尖受到的压力向后传递到内杆,内杆将针尖压力施加在压力传感器上,压力传感器将压力信号实时传递到压力信号测量电路,压力信号测量电路通过显示装置或者声音提示装置显示针尖受到的压力数值。当针尖突破鞘膜或筋膜时,针尖受到的压力会有巨大的压力落差值,压力落差值通过显示装置或者声音提示装置表达,提示操作人员神经阻滞已进入鞘膜中或筋膜下,并在欲阻滞神经附近。可通过先期实验得到一压力变化标准值,当实测压力超过这一数值时,即可作出判断。如橡胶柱塞前方的连接管中未出现回血,则通过侧管注入3 5ml的局部麻醉药,局部麻醉药通过针芯侧壁中的开口、针芯内通道和针尖内开口注入组织中,然后手扶外套管,将导管向组织中缓慢送入3cm,然后握住外壳向后拔出针芯,导管继续留在组织中,通过侧管可继续注入剩余的药液,术毕可接镇痛泵。拔出针芯后,连接管内的橡胶柱塞立刻自动封堵住连接管,防止药物溢出。由于导管前端的侧壁设置有通孔,即使导管前端口被软组织堵塞,也可保证药液持续输注。导管内的X光屏蔽线可帮助在X光下观察导管位置及了解注药情况。针尖中的斜面与针芯轴向成45度的夹角,同时采用圆形切面,便于突破鞘膜或筋膜时感受阻力,针芯不锋利,不易损伤神经。临床实验证实,当解剖定位准确时,利用本发明进行的进针方法操作简便,对神经损伤较小。当神经阻滞时,可利用不同组织的阻力变化客观、明确地指示穿刺针的位置,尤其当穿刺针进入鞘膜中或筋膜下时。本发明可简化操作步骤,避免神经损伤,也可节省购买B超昂贵的费用,避免刺激器引起的肌肉抽搐的不适,同时也可在患者充分镇静或复合全麻时使用,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发明和已有技术相比,其效果是积极和明显的。本发明在针芯的尾端设置压力传感器,将压力传感器的信号连接到压力信号测量电路和显示装置,针尖沿解剖径路刺入后,显示装置实时显示针尖受到的压力,当压力发生巨大的压力落差值时,提示操作人员神经阻滞已进入鞘膜中或筋膜下,并在欲阻滞神经附近。本发明在导管前端侧壁设置有通孔,即使导管前端口被软组织堵塞,也可保证药液持续输注;针尖中的斜面与针芯轴向成45度的夹角,同时采用圆形切面,便于突破鞘膜或筋膜时感受阻力,针芯不锋利,不易损伤神经。本发明操作简便,对神经损伤较小。可节省购买B超昂贵的费用,避免刺激器引起的肌肉抽搐的不适,同时也可在患者充分镇静或复合全麻时使用,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图I是本发明中的针芯和导管部位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中的针尖和导管前端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中的针尖和导管前端在另 一方向上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发明中的压力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发明的一种具有阻力测量装置的神经阻滞留置导管针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发明的一种具有阻力测量装置的神经阻滞留置导管针包括了显示装置和信号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实施例I:
如图I、图2、图3、图4、图5和图6所示,本发明的一种具有阻力测量装置的神经阻滞留置导管针,包括一个针芯6、一个导管I和一个压力检测装置,其中,针芯6从导管I内穿过,针芯6的前端设置有针尖61,针尖61延伸到导管I的前端面外,导管I前端的侧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通孔101,导管I的尾端固定连接有一个连接管19,导管I尾端与连接管19的连接处的外周套设有一个外套管2,连接管19内设置有一个橡胶柱塞4,橡胶柱塞4的外周与连接管19的内壁密封,针芯6从橡胶柱塞4中穿过,橡胶柱塞4前方的连接管19的侧壁上设置有一个侧管3,侧管3与连接管19连通,针芯6内设置有一个通道,针芯6在其位于连接管19内、橡胶柱塞4前方的侧壁上设置有一个开口 5,开口 5与通道相通,通道的前端开口于针尖61,压力检测装置包括一个外壳20,夕卜壳20内设置有一个内杆11,内杆11与外壳20之间设置有轴向的滑动副,外壳20的尾端面封闭,外壳20的尾端面13与内杆11的尾端面之间设置有压力传感器12,压力传感器12上连接有信号线17,信号线17与一个压力信号测量电路(图中未示)连接,压力信号测量电路连接有显示装置18,内杆11的前端与针芯6的后端连接。进一步的,外壳20中设置有信号线连接插口 14,信号线17上设置有连接插头16,信号线连接插口 14与连接插头16配合连接。进一步的,内杆11的前端通过一个连接件7与针芯6的后端连接,连接件7设置在连接管19内,连接件7与连接管19之间设置有滑动副,连接件7的前端与针芯6的后端固定连接,连接件7中设置有一个轴向盲孔,轴向盲孔开口在连接件7的尾端面中,内杆11的前端延伸到轴向盲孔内。进一步的,外壳20的侧壁中平行于轴向设置有一条长槽9,内杆11上设置有一个径向凸杆,径向凸杆穿过长槽9。进一步的,径向凸杆前侧的内杆11上套设有一个弹簧8。进一步的,径向凸杆的外端设置有一个按钮10。进一步的,外壳20的外侧固定设置有把手15。进一步的,连接管19的中心轴线与导管I的中心轴线的延长线重合。进一步的,导管I的内壁中设置有一条X光屏蔽线(图中未示),X光屏蔽线沿导管I的长度方向延伸。进一步的,针芯6的外壁上设置有刻度。进一步的,针尖61包括一个斜面,斜面与针芯6的轴向成45度的夹角。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是由解剖学可知,人体大部分的神经位于鞘膜中或筋膜下,在临床实践中,使用鞘膜突破法行神经阻滞时,针尖61进入不同的组织手部会感受不同的阻力变化,且进针路径中,除皮肤外,鞘膜或筋膜的阻力与其他组织变化明显。因此,在施行神经阻滞手术前,先采用解剖学准确定位,定位点局部麻醉后,首先握住外壳20,然后将针芯6的针尖61插入皮下组织中,沿解剖径路刺入。针尖61受到的压力向后传递到内杆11,内杆11将针尖61压力 施加在压力传感器12上,压力传感器12将压力信号实时传递到压力信号测量电路,压力信号测量电路通过显示装置18或者声音提示装置显示针尖61受到的压力数值。当针尖61突破鞘膜或筋膜时,针尖61受到的压力会有巨大的压力落差值,压力落差值通过显示装置18或者声音提示装置表达,提示操作人员神经阻滞已进入鞘膜中或筋膜下,并在欲阻滞神经附近。可通过先期实验得到一压力变化标准值,当实测压力超过这一数值时,即可作出判断。如橡胶柱塞4前方的连接管19中未出现回血,则通过侧管3注入3 5ml的局部麻醉药,局部麻醉药通过针芯6侧壁中的开口 5、针芯6内通道和针尖61内开口注入组织中,然后手扶外套管2,将导管I向组织中缓慢送入3cm,然后握住外壳20向后拔出针芯6,导管I继续留在组织中,通过侧管3可继续注入剩余的药液,术毕可接镇痛泵。拔出针芯6后,连接管19内的橡胶柱塞4立刻自动封堵住连接管19,防止药物溢出。由于导管I前端的侧壁设置有通孔101,即使导管I前端口被软组织堵塞,也可保证药液持续输注。导管I内的X光屏蔽线可帮助在X光下观察导管I位置及了解注药情况。针尖61中的斜面与针芯6轴向成45度的夹角,同时采用圆形切面,便于突破鞘膜或筋膜时感受阻力,针芯6不锋利,不易损伤神经。临床实验证实,当解剖定位准确时,利用本发明进行的进针方法操作简便,对神经损伤较小。当神经阻滞时,可利用不同组织的阻力变化客观、明确地指示穿刺针的位置,尤其当穿刺针进入鞘膜中或筋膜下时。本发明可简化操作步骤,避免神经损伤,也可节省购买B超昂贵的费用,避免刺激器引起的肌肉抽搐的不适,同时也可在患者充分镇静或复合全麻时使用,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权利要求
1.一种具有阻力测量装置的神经阻滞留置导管针,包括一个针芯、一个导管和一个压力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针芯从所述的导管内穿过,针芯的前端设置有针尖,所述的针尖延伸到导管的前端面外,导管前端的侧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通孔,导管的尾端固定连接有一个连接管,导管尾端与所述的连接管的连接处的外周套设有一个外套管,连接管内设置有一个橡胶柱塞,所述的橡胶柱塞的外周与连接管的内壁密封,针芯从橡胶柱塞中穿过,橡胶柱塞前方的连接管的侧壁上设置有一个侧管,所述的侧管与连接管连通,针芯内设置有一个通道,针芯在其位于连接管内、橡胶柱塞前方的侧壁上设置有一个开口,所述的开口与所述的通道相通,通道的前端开口于针尖,所述的压力检测装置包括一个外壳,外壳内设置有一个内杆,所述的内杆与外壳之间设置有轴向的滑动副,外壳的尾端面封闭,夕卜壳的尾端面与内杆的尾端面之间设置有压力传感器,所述的压力传感器上连接有信号线,所述的信号线与一个压力信号测量电路连接,所述的压力信号测量电路连接有显示装置或者声音提示装置,内杆的前端与针芯的后端连接。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具有阻力测量装置的神经阻滞留置导管针,其特征在于内杆的前端通过一个连接件与针芯的后端连接,所述的连接件设置在连接管内,连接件与连接管之间设置有滑动副,连接件的前端与针芯的后端固定连接,连接件中设置有一个轴向盲孔,所述的轴向盲孔开口在连接件的尾端面中,内杆的前端延伸到轴向盲孔内。
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具有阻力测量装置的神经阻滞留置导管针,其特征在于外壳的侧壁中平行于轴向设置有一条长槽,内杆上设置有一个径向凸杆,所述的径向凸杆穿过所述的长槽。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具有阻力测量装置的神经阻滞留置导管针,其特征在于径向凸杆前侧的内杆上套设有一个弹簧。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具有阻力测量装置的神经阻滞留置导管针,其特征在于径向凸杆的外端设置有一个按钮。
6.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具有阻力测量装置的神经阻滞留置导管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壳的外侧固定设置有把手。
7.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具有阻力测量装置的神经阻滞留置导管针,其特征在于连接管的中心轴线与导管的中心轴线的延长线重合。
8.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具有阻力测量装置的神经阻滞留置导管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管的内壁中设置有一条X光屏蔽线,所述的X光屏蔽线沿导管的长度方向延伸。
9.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具有阻力测量装置的神经阻滞留置导管针,其特征在于针芯的外壁上设置有刻度。
10.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具有阻力测量装置的神经阻滞留置导管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针尖包括一个斜面,所述的斜面与针芯的轴向成45度的夹角。
全文摘要
一种具有阻力测量装置的神经阻滞留置导管针,包括针芯、导管和压力检测装置,针芯从导管内穿过,导管尾端连接有连接管,连接管内设置有橡胶柱塞,针芯穿过橡胶柱塞,橡胶柱塞前方的连接管侧壁上设置有侧管,针芯内设置有通道,针芯在其位于连接管内、橡胶柱塞前方的侧壁上设置有开口,开口与通道相通,压力检测装置包括外壳,外壳内设置有内杆,内杆前端与针芯后端连接,外壳的尾端面与内杆的尾端面之间设置有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通过信号线与测量电路连接,测量电路连接有显示装置。针尖突破鞘膜时,针尖受到的压力有巨大落差,落差通过显示装置表达,提示操作人员神经阻滞已进入鞘膜并邻近欲阻滞神经。本发明操作简便,对神经损伤小。
文档编号A61M5/158GK102727961SQ201210254230
公开日2012年10月17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23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23日
发明者余斌 申请人:上海市同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