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风热感冒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14914阅读:23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风热感冒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感冒的中药,具体涉及一种治疗风热感冒的中药组合物。
背景技术
感冒是感受风邪所导致的常见外感疾病。临床表现以鼻塞、流涕、喷嚏、咽痛、咳嗽、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等为其特征。一般临床以风寒、风热两型多见。风热感冒,是风热之邪侵袭人体所引起的以发热重、恶寒轻或汗出不畅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常见外感病。风热感冒一年四季均可发生,而以春季更为多见。多由气候突变,寒暖失调,风热之邪乘机侵入人体,袭肺犯卫,卫阳郁遏,营卫失和,正邪相争,而见表卫之证。临床治疗风热感冒的中药,品种多,但是也存在着疗效不确切,特异性不强等缺点。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风热感冒的中药组合物。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治疗风热感冒的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材制备而成金银花15、板蓝根15、大青叶10、柴胡8、绵马贯众8、连翘10、桔梗8、荆芥8、薄荷4、半夏6、陈皮5、淡竹叶
6、山楂10、黄芩5、羌活5、葛根10、甘草3。本发明采用如下制备方法制备,按重量份称取以上各味,加入10倍、8倍、8倍量的水提取3次,每次2小时,滤过,合并滤液,浓缩,干燥,粉碎即得。方中金银花清热解毒,疏散风热;板蓝根清热解毒,凉血利咽;大青叶清热解毒,凉血;柴胡退热解郁;绵马贯众可用于风热头痛;连翘疏散风热;桔梗宣肺利咽祛痰;荆芥解表散风;薄荷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半夏燥湿化痰,止呕散结;陈皮理气建脾,燥湿化痰;淡竹叶解表除烦宣发郁热;山楂建委消食,行气散瘀;黄芩清热燥湿;羌活解表散寒,祛风除湿;葛根解肌退热;甘草补脾益气,调和诸药。方中诸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疏散风热,理气解郁的作用,达到治疗风热感冒的目的。
临床资料 I.病例
全部120例为我院急诊科门诊患者,其中男55例,女65例年龄10-50岁,平均(26±12. 4)岁,病程 3 48h。2.诊断标准
主症身热较著,恶风,汗泄不畅,咽燥,或咽喉乳蛾红肿疼痛,鼻塞,流黄浊涕,脉浮数。次症头胀痛,咳嗽,痰黏或黄,口渴欲饮,舌苔薄白微黄,舌边尖红。3.治疗方法
采用本发明药物,一重量份为一剂,每天一剂,分早中晚3次服用。4.疗效标准临床控制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证候积分减少〉/ 95% ;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 70% ;有效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证候积分减少^ 30% ;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证候积分减少不足30%。5.结果
临床控制48例,显效25例,有效35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94. 2%。说明本发明药物具有显著地疗效。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药物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I
按重量份称取以下各味金银花15、板蓝根15、大青叶10、柴胡8、绵马贯众8、连翘10、桔梗8、荆芥8、薄荷4、半夏6、陈皮5、淡竹叶6、山楂10、黄芩5、羌活5、葛根10、甘草3,加入10倍、8倍、8倍量的水提取3次,每次2小时,滤过,合并滤液,浓缩,干燥,粉碎即得。
权利要求
1. 一种治疗风热感冒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材制备而成金银花15、板蓝根15、大青叶10、柴胡8、绵马贯众8、连翘10、桔梗8、荆芥8、薄荷4、半夏6、陈皮5、淡竹叶6、山楂10、黄芩5、羌活5、葛根10、甘草3。
全文摘要
一种治疗风热感冒的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材制备而成金银花15、板蓝根15、大青叶10、柴胡8、绵马贯众8、连翘10、桔梗8、荆芥8、薄荷4、半夏6、陈皮5、淡竹叶6、山楂10、黄芩5、羌活5、葛根10、甘草3。本发明药物具有清热解毒,疏散风热的作用,对风热感冒具有显著的疗效。
文档编号A61K36/899GK102772694SQ20121030008
公开日2012年11月14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22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22日
发明者宋轶鹏, 陈尔成, 马金波 申请人:宋轶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