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小儿汗症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和使用方法

文档序号:816191阅读:23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小儿汗症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和使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制剂技术领域,涉及治疗汗症的中药,特别涉及一种治疗小儿汗症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和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汗症是不正常出汗的一种病症,即在安静状态下,全身或局部出汗过多,甚则大汗淋漓。小儿处于生长发育初级阶段,体温调节等机体功能尚未发育完善,出汗现象较成人更为多见,但若由天气炎热、衣着过多、活动剧烈等原因所致而无其他疾苦则不属病态。通常所说的小儿汗症主要指无故出汗即“自汗”,或者睡中汗出、醒时汗止,即“盗汗”。小儿汗症多因脾肾虚弱导致外卫不固,西医即指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引起的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经常出汗会导致小儿体虚、易倦乏力、面色无华、易感风寒等,不利于小儿的健康成长。中医治疗汗症的方剂有“当归六黄汤”、“五屏风散”、“秦芄鳖甲汤”、“五砂散”等,但补益作用过强,并不适于小儿。现有治疗小儿汗症的药物,例如 CN 101185683B公开了一种治疗小儿虚汗症的膏状药物,是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制成的黄芪、附子、柴胡、煅龙骨、五倍子、山茱萸各50克,钟乳石100克,陈醋适量。CN 101185726A公开了一种治疗小儿盗汗症的膏状药物。其药物是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制成的北沙参、麦冬、天冬、阴精石、五倍子、山茱萸各50克,枸杞子30克。CN 101455685A公开了一种治疗小儿虚汗症的脐贴剂,包括以下中药成分,并以以下重量比组成五倍子粉1-5,龙骨粉1-5,牡蛎粉1-5。CN 102008665A公开了一种治疗盗汗症的中药,选取的原料药材及其重量组份分别是黄芪25-30份、生龙骨20-25份、生牡蛎20-25份、浮小麦20-25份、五味子9_12份、地骨皮20-25份、炒白芍12-15份、桑叶15-20份、生地15-20份、钩藤15-20份。其中,CN101185683B、CN 101185726A 和 CN 102008665A 所公开的药物原料组分较多,可能产生的副作用亦随之增加;CN 101455685A公开的脐贴剂虽然只含有3种原料组分,但是组分之一的牡蛎粉源于海产品,大大增加了小儿用药后过敏反应的发生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之一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治疗小儿汗症的中药制剂,其配方简单、使用方便、无任何毒副作用且疗效显著。本发明目的之二在于提供所述治疗小儿汗症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本发明目的之三在于提供所述治疗小儿汗症的中药制剂的使用方法。为实现本发明目的之一,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治疗小儿汗症的中药制剂,由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分配比而成煅龙骨1-20、北五味子1-20、五倍子1-20。所述煅龙骨是取洗净晒干的生龙骨于无烟的炉火上或坩埚内煅烧红透,取出后放凉、碾碎入药者,味甘,平,性潘,入心、肝、肾、大肠经,具有镇惊安神,敛汗固精,止血涩肠,生肌敛疮之功效。比之生龙骨,煅龙骨的作用更偏于收涩。所述煅龙骨在本发明所述的治疗小儿汗症的中药制剂中的重量份数为1-20,例如可以是 1-8,3. 4-9. 2,5-15,6. 1-17,11. 5_20、1、2、2· 5、3、4、4·8,5.7、6、7、7·5,8.2、9、10、10. 3、11、12、12. 4、13、13. 9、14、14. 7,15. I、16、16. 6,17. 5、18、18. 4、19、20 ;优选为 5-15 ;进一步优选为8-12 ;最优选为10。所述北五味子又名山花椒、乌梅子,是指主产于东北和河北等地的五味子果实干品,味酸、甘,性温,归肺、心、肾经,具有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之功效。李时珍谓“五味今有南北之分,南产者色红,北产者色黑,人滋补药必用北产者良”。所述北五味子在本发明所述的治疗小儿汗症的中药制剂中的重量份数为1-20,例如可以是 1-6. 8,2. 5-14. 2,5-13,7. 1-17,16. 5_20、1、2、3· 5,4. 2,4. 8,5. 7、6、7、7、8· 2,9. 5、10,10. 3,11. 4,12,12. 9,13,13. 1,14,14. 5,15,15. 8,16,16. 3,17. 5,18,19. 4、20 ;优选为
5-15 ;进一步优选为8-12 ;最优选为10。所述五倍子又名百虫仓、百药煎、掊子等,为盐肤木、青麸杨、红麸杨等漆树科植物的嫩叶或叶柄被同翅目蚜虫科的角倍蚜或倍蛋蚜雌虫寄生刺伤后生成的囊状聚生物虫瘿经烘倍干燥所得,味酸、涩,性寒,归肺、大肠、肾经,具有敛肺、止汗、涩肠、固精、止血、解毒之功效。所述五倍子在本发明所述的治疗小儿汗症的中药制剂中的重量份数为1-20,例如可以是 1-4,1. 7-8. 2,6-17,9. 1-12,18. 5-20、1、2、3、3· 5,4. 8、5、5· 7,6. 5、7、7· 2、8、9、9· 6、10、10. 3、11、12. 4、13、13. 7、14、14. 9、15、15. I、16、17. 5、18、18. 4,19. 6、20 ;优选为 5-15 ;进一步优选为8-12 ;最优选为10。煅龙骨平肝潜阳,固涩收敛,二子均入肺肾二经,其味皆酸。《本草求真》谓“常出自汗,睡中出为盗汗,用五倍子研未,津调填脐中,敷定,一夜即止也”。今本发明将煅龙骨、北五味子、五倍子三药合用,有金水相生,母子同补之义,其功效数倍于单味五倍子。整方药性寒温相济,平和,无刺激过敏等不良反应。综上所述,本发明优选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治疗小儿汗症的中药制剂,由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分配比而成煅龙骨5_15、北五味子5_15、五倍子5_15。本发明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治疗小儿汗症的中药制剂,由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分配比而成煅龙骨8-12、北五味子8-12、五倍子8-12。本发明最优选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治疗小儿汗症的中药制剂,由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分配比而成煅龙骨10、北五味子10、五倍子10。本发明所述的“包括”,意指其除所述组分外,还可以含有其他组分,这些其他组分赋予所述治疗小儿汗症的中药以不同的特性。除此之外,本发明所述的“包括”,还可以替换为封闭式的“为”或“由……制成”。为实现本发明目的之二,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治疗小儿汗症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配方量的煅龙骨、北五味子、五倍子共同研磨成细药末,过120目筛,加温开水或醋调成膏状即可。
为实现本发明目的之三,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治疗小儿汗症的中药制剂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取制备好的膏状药物IOg,捏成园饼形状,睡前固定于脐部,次日晨起后取下,连用2-3晚即可。脐为神闕穴,属任脉,可纵横连贯人体十四经脉,上达心肺,下交肝肾,药物随经气直达病所,疗效迅速。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治疗小儿汗症的中药制剂配方简单、成本低廉、制作和使用方便,特别是具有起效快、疗效好、用药时间短、无任何毒副作用的显著优点。现将本发明的治疗小儿汗症的中药制剂的临床治疗效果详述如下疗效标准用药3天为一个疗程。 治愈小儿汗症症状全部消失。好转小儿汗症症状明显减轻。无效小儿汗症症状较用药前无任何变化。疗效用本发明的治疗小儿汗症的中药制剂共治疗小儿汗症患者50例。I个疗程后,49例治愈;其中19例用药I天后症状即明显减轻,用药2天后症状全部消失,故提前停药;另外30例用药3天后症状全部消失;随访半年,49例患者均未见复发。I个疗程后,I例好转,该例患者继续用药2个疗程,痊愈;随访半年,未见复发。本发明的治疗小儿汗症的中药制剂对于小儿汗症的治愈率达98%,有效率(治愈+好转)达100%。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下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简易例子,并不代表或限制本发明的权利保护范围,本发明的权利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具体实施例方式为更好地说明本发明,便于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发明的典型但非限制性的实施例如下实施例I :一种治疗小儿汗症的中药制剂,由IOg煅龙骨、IOg北五味子、IOg五倍子共同研磨成细药末后过120目筛,再加适量温水调成膏状而得。用时取IOg捏成园饼形状,睡前固定于患儿脐部,次日晨起后取下,连用2-3晚。实施例2 一种治疗小儿汗症的中药制剂,由5g煅龙骨、IOg北五味子、15g五倍子共同研磨成细药末后过120目筛,再加适量温水调成膏状而得。用时取IOg捏成园饼形状,睡前固定于患儿脐部,次日晨起后取下,连用2-3晚。实施例3 一种治疗小儿汗症的中药制剂,由15g煅龙骨、5g北五味子、IOg五倍子共同研磨成细药末后过120目筛,再加适量温水调成膏状而得。用时取IOg捏成园饼形状,睡前固定于患儿脐部,次日晨起后取下,连用2-3晚。
实施例4 一种治疗小儿汗症的中药制剂,由Sg煅龙骨、Sg北五味子、14g五倍子共同研磨成细药末后过120目筛,再加适量温水调成膏状而得。用时取IOg捏成园饼形状,睡前固定于患儿脐部,次日晨起后取下,连用2-3晚。实施例5 一种治疗小儿汗症的中药制剂,由12g煅龙骨、6g北五味子、12g五倍子共同研磨成细药末后过120目筛,再加适量温水调成膏状而得。用时取IOg捏成园饼形状,睡前固定于患儿脐部,次日晨起后取下,连用2-3晚。实施例6
一种治疗小儿汗症的中药制剂,由Sg煅龙骨、12g北五味子、12g五倍子共同研磨成细药末后过120目筛,再加适量温水调成膏状而得。用时取IOg捏成园饼形状,睡前固定于患儿脐部,次日晨起后取下,连用2-3晚。实施例7 一种治疗小儿汗症的中药制剂,由18g煅龙骨、Ig北五味子、Ig五倍子共同研磨成细药末后过120目筛,再加适量温水调成膏状而得。用时取IOg捏成园饼形状,睡前固定于患儿脐部,次日晨起后取下,连用2-3晚。实施例8 一种治疗小儿汗症的中药制剂,由Ig煅龙骨、12g北五味子、17g五倍子共同研磨成细药末后过120目筛,再加适量温水调成膏状而得。用时取IOg捏成园饼形状,睡前固定于患儿脐部,次日晨起后取下,连用2-3晚。实施例9 一种治疗小儿汗症的中药制剂,由2g煅龙骨、20g北五味子、Sg五倍子共同研磨成细药末后过120目筛,再加适量温水调成膏状而得。用时取IOg捏成园饼形状,睡前固定于患儿脐部,次日晨起后取下,连用2-3晚。实施例10 一种治疗小儿汗症的中药制剂,由9g煅龙骨、Ig北五味子、20g五倍子共同研磨成细药末后过120目筛,再加适量温水调成膏状而得。用时取IOg捏成园饼形状,睡前固定于患儿脐部,次日晨起后取下,连用2-3晚。应该注意到并理解,在不脱离后附的权利要求所要求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能够对上述详细描述的本发明做出各种修改和改进。因此,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范围不受所给出的任何特定示范教导的限制。申请人:声明,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小儿汗症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由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分配比而成煅龙骨1-20、北五味子1-20、五倍子1-20。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治疗小儿汗症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煅龙骨的重量份数为5-15 ;优选为8-12 ;最优选为10。
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治疗小儿汗症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北五味子的重量份数为5-15 ;优选为8-12 ;最优选为10。
4.根据权利要求1-3之一所述的治疗小儿汗症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北五味子的重量份数为5-15 ;优选为8-12 ;最优选为10。
5.根据权利要求1-4之一所述的治疗小儿汗症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由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分配比而成煅龙骨5-15、北五味子5-15、五倍子5-15。
6.根据权利要求1-5之一所述的治疗小儿汗症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由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分配比而成煅龙骨8-12、北五味子8-12、五倍子8-12。
7.根据权利要求1-6之一所述的治疗小儿汗症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由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分配比而成煅龙骨10、北五味子10、五倍子10。
8.根据权利要求1-7之一所述的治疗小儿汗症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制剂为膏状。
9.根据权利要求1-8之一所述的治疗小儿汗症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将配方量的煅龙骨、北五味子、五倍子共同研磨成细药末,过120目筛,加温开水或醋调成膏状即可。
10.根据权利要求1-8之一所述的治疗小儿汗症的中药制剂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取制备好的膏状药物10g,捏成园饼形状,睡前固定于脐部,次日晨起后取下,连用2-3晚即可。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小儿汗症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和使用方法,其由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分配比而成煅龙骨1-20、北五味子1-20、五倍子1-20。本发明所述的治疗小儿汗症的中药制剂配方简单、成本低廉、制作和使用方便,特别是具有起效快、疗效好、用药时间短、无任何毒副作用的显著优点。
文档编号A61K35/64GK102895391SQ20121034435
公开日2013年1月30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17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17日
发明者熊学荣 申请人:熊学荣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