床体式糖尿病治疗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18934阅读:26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床体式糖尿病治疗器的制作方法
床体式糖尿病治疗器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领域,更详细地讲是属于通过药物按摩进行腹部减肥与恢复腰背部功能治疗糖尿病的医疗器械。
背景技术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它的常见症状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多饮、多食、多尿、消瘦、乏力、腰酸背痛、四肢疼痛及麻木感、瘙痒、嗜睡等。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糖尿病发病率呈逐年增多的趋势。
关于糖尿病的病因,根据《青岛早报》2008年3月20日33版报道“目前一项研究显示,腹部脂肪过多对导致成年人患糖尿病的过程有决定性影响。研究还显示,减轻体重和减少腹部脂肪对调节II型糖尿病患者的葡萄糖代谢具有积极作用”。根据《轻松减肥100 法》主妇之友社编朱晓辉等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年I月第I版。书中写道“腹部按摩可提高内脏机能,有效促进体内水分代谢和脂肪分解,肚脐正下方的‘石门’穴对提高胰脏机能很有效”。在《糖尿病外治独特疗法》一书中,(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主编邱天道 2004年4月第I版107页)认为采用人工按摩疗法,“取穴膈俞、胰俞、肝俞、脾俞、胃俞、 肾俞、腹部。功能补肝血、益肾精、养阴津、疏肝气、化瘀血。主治老年性糖尿病”。
现有技术《癌症疾病治疗器》ZL200610069987 *8,2011年6月29日获国家发明专利,产品中药物按摩的挤压摩擦头、静摩擦头,体积太小,不适合患者大面积进行药物按摩治疗,适合于患者在站立或坐立时进行按摩,但患者此时腹部与腰背部肌肉组织均呈紧张状态,按摩作用力度显著降低。在患者平躺平卧的情况下,现有技术中人工按摩与按摩器只能从上向下对患者按摩,产生新的压力,患者按摩部位不能充分放松影响疗效,如果患者平躺平卧时从下向上进行按摩,患者按摩部位充分放松,疗效明显增加,患者会感觉舒适,并且不需要他人按摩,患者自我操作即可。
综上所述,在通过外治进行腹部减肥、控制糖尿病症状的现有技术中,大多数是人工按摩、药物外敷,耗时费力、疗效缓慢,不能满足现代社会人们的需要。人们需要操作简单,疗效显著迅速的外治方法,与药物内服相结合,对糖尿病进行整体治疗。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将床体、固定支架、机壳、挤压摩擦头、静摩擦头、摩擦布组成整体,在患者平躺平卧的情况下,从下向上进行大面积的腹部、腰背部药物按摩外治,通过腹部减肥和恢复腰背部功能,与药物口服内治相结合,达到提高治疗糖尿病疗效的目的。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将床体、固定支架、机壳、挤压摩擦头、静摩擦头、摩擦布结合成整体,其特征在于带有床腿的床体中间有一空间部位,固定支架按装固定在空间部位上,机壳按装固定在固定支架上,机壳按装有开关,开关联接电源线,挤压摩擦头、静摩擦头平行交错。按装在机壳内,摩擦头高度与床体平面相等,摩擦布盖在摩擦头上。患者平卧腹部压在摩擦布上,启动开关微电机带动摩擦头旋转进行治疗,治疗时间5分钟结束。患者腰背部涂上糖尿病治疗外敷药物,另换摩擦布,或者将外敷药物直接涂在摩擦布上,患者平躺腰背部压住摩擦布进行治疗,5分钟后治疗结束。
本发明的治疗原理特点与药物按摩
I、根据《癌症疾病治疗器》中提出的重大疾病治疗原理与方法,在《疾病产生发展原理示意图》、《疾病治疗原理与技术示意图》中所示糖尿病是胰腺器官组织结构损伤与周围腹部腰部内分泌系统功能下降,对称等效相互制约所致。人体生命是结构功能对称等效相互依存促进作用的整体,是物理化学对称等效相互依存促进作用的高级运动形式,新陈代谢功能是生命存在的基础,物质代谢的每一步反应都伴随着能量的转移,结构与功能同等重要。现有技术由于缺乏整体认识,认为是结构决定功能,无论是口服降糖药物、胰岛素注射都是针对胰腺结构损伤进行治疗,导致缺乏对结构损伤周围功能下降的治疗,缺乏对称等效恢复功能对病因治疗是糖尿病不能治愈的根本原因。
2、人体机能主要就是机械能和热能,本发明可以向患者能量不足功能下降病变部位输送机械能和热能、化学能,在不需要消耗患者自身能量的情况下吸收利用输入能量。本发明的特点在于患者平躺平卧时全身肌肉放松,血流量比肌肉紧张时增加10-16倍,在此状态下按摩作用力显著提高。通过挤压摩擦与静摩擦对腹部内脏的按摩作用,可以最大限度改善内脏胰腺周围组织血液循环,增加体内源胰岛,促进胰岛细胞的再生,增强胰腺功能。所以,按摩胰腺恢复胰岛功能,是传统养生术与现代科学的结合,通过与对胰腺结构进行药物抗损伤治疗相互促进结合成整体治疗,达到治疗糖尿病的康复目标。
3、药物按摩,古称膏摩,是清代以前中医药外治的主要方法,清代外治专家吴师机认为“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外治可“与内治并行,而能补内治之不逮”。药物按摩中,皮肤的温度及皮肤的血液循环决定了外用药物的吸收多少及快慢,按摩使机体组织的新陈代谢加快,药物能发挥最大效果,无论是霜剂、水剂还是油(膏)剂,外敷减肥药物都必须借助于体外按摩使药物发挥疗效。腹部按摩,采用现有技术中外用减肥霜剂、油(膏)剂、水剂即可,腰背部外敷药物,可结合临床根据患者需要配治各种外敷中西药物。外敷药物配治将外敷药物按其特性分别加入相应的接触剂、助渗剂中,搅拌均匀即可应用。中药一般制成浸液或煎剂即可,强烈的皮肤刺激及对患者引起过敏的药物禁用,皮肤感染的创面禁用。现介绍一种外敷药物名称胰复康,处方当归18克,赤芍16克,冰片9克,芒硝12克,蜈蚣2条,牛胰一具。功能活血化瘀,解毒降糖。主治糖尿病,操作 上药制粉拌匀,牛胆汁适量,水泛为丸如白芥子大,穴位贴敷。(附可按摩外用)主穴膈俞、脾俞、胃俞、肾俞、足三里。多饮加承浆、肺俞;多食加半隆、中脘;多尿加气海、关元。出处《河南中医药学刊》1996 ;11(1) ;32。
与现有技术对比
在现有技术的按摩器与人工按摩中,由于缺乏本发明中的床体结构与固定支架, 无论患者是平躺还是平卧,在按摩中均是采用从上向下用力对患者腹部、腰背部进行按摩, 此时患者腹部内脏软组织受垂直压力挤压,形态变化呈现紧张状态,容易产生挤压损伤并降低疗效。而当患者腹部、腰背部以向下姿势与摩擦头接触,由下向上用力进行按摩时,患者肌肉组织呈充分放松状态,血流量增加,不会产生损伤,并且疗效提高。据了解,现有技术目前尚没有床体式大面积药物按摩器械。


图I是本发明中床体式糖尿病治疗器主视图。
图2是图I所示治疗器中固定支架视图。
图3是图I所示治疗器中挤压摩擦头、静摩擦头形状视图。
图4是《疾病产生发展原理示意图》。
图5是《疾病治疗原理与技术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本发明的图I所不床体式糖尿病治疗器中I是床体,2是固定支架,3是机壳,4是开关,5是挤压摩擦头,6是静摩擦头,7是摩擦布。
本发明的治疗器是通过以下技术措施实现的一种床体式糖尿病治疗器,它是由床体、固定支架、机壳、开关、微电机固定挤压摩擦头、微电机固定静摩擦头、摩擦布组成的整体,是对患者在平卧、平躺情况下,通过药物按摩进行腹部减肥、腰背部恢复功能的治疗器;其特征在于床体(I)中间有一空间部位,固定支架(2)按装固定在空间部位上,机壳(3)固定按装在固定支架(2)上,机壳(3)按装有开关(4),挤压摩擦头(5)、静摩擦头(6) 平行交错按装在机壳(3)内,摩擦头高度与床体(I)平面平齐,摩擦布(7)盖在挤压摩擦头(5)与静摩擦头(6)上面;治疗时患者平卧在床体(I)上,腹部压住摩擦布(7),启动开关(4),微电机带动挤压摩擦头(5)、静摩擦头(6)转动进行治疗。
治疗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治疗前摩擦布盖在摩擦头上,患者腹部涂上减肥霜,平卧在床体上压住摩擦布,启动开关就可以进行药物按摩减肥治疗。治疗中挤压摩擦头转速300转/分钟,压力O. 5公斤-I公斤/平方厘米,静摩擦头转速100转/分钟,压力I公斤/平方厘米,治疗时间5分钟。腹部治疗完后将摩擦布更换,患者将新摩擦布涂上外敷治疗糖尿病药物并盖在摩擦头上,患者平躺在床体上,腰背部压紧摩擦布,启动开关进行按摩治疗,每次5分钟。药物按摩腹部、腰背部一共10分钟,每日一次,每疗程15次,与口服、注射药物现有治疗同时进行。
具体实施例方式本发明早期小型治疗器按装有4支挤压摩擦头,转速1000转/ 分钟,压力I公斤/平方厘米,糖尿病患者腹部、腰背部、下肢部涂上外用红花油或活络血, 医者手握按摩治疗器对患者进行治疗,患者认为疗效比人工按摩疗效显著提高,并且全身按摩一次10分钟,医者并不费力。产品在青岛市立医院,青岛市中医院进行数年临床试用, 有糖尿病临床治疗30例报告,结论为疗效满意。山东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鲁药管械(试) 字2000第2020044号批准文件中,注明该产品对糖尿病有治疗作用。
权利要求
1.一种床体式糖尿病治疗器,它是由床体、固定支架、机壳、开关、微电机固定挤压摩擦头、微电机固定静摩擦头、摩擦布组成的整体,是对患者在平卧、平躺情况下,通过药物按摩进行腹部减肥、腰背部恢复功能的治疗器;其特征在于床体(I)中间有一空间部位,固定支架(2)按装固定在空间部位上,机壳(3)固定按装在固定支架(2)上,机壳(3)按装有开关(4),挤压摩擦头(5)、静摩擦头(6)平行交错按装在机壳(3)内,摩擦头高度与床体(I)平面平齐,摩擦布(7)盖在挤压摩擦头(5)与静摩擦头(6)上面;治疗时患者平卧在床体(I)上,腹部压住摩擦布(7),启动开关(4),微电机带动挤压摩擦头(5)、静摩擦头(6)转动进行治疗。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由机械摩擦头药物按摩与患者躺卧床体相结合的床体式糖尿病治疗器,它是由床体、固定支架、机壳、开关、挤压摩擦头、静摩擦头、摩擦布组成,通过向患者体内输送机械能、热能、化学能的药物按摩,进行腹部减肥和恢复腰背部功能治疗,与现有技术的药物口服、注射治疗相结合,对糖尿病进行整体治疗。
文档编号A61M37/00GK102920576SQ201210402200
公开日2013年2月13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22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22日
发明者李复生, 王嘉祺, 李安, 杨晓梅, 于青云, 杜静 申请人:李复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