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小儿急惊风的中药组合物及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817756阅读:82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小儿急惊风的中药组合物及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了一种治疗小儿急惊风的中药组合物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小儿急惊风是小儿时期的极重病证。本病为痰、热、惊、风四证具备,临床以高热、抽风、神昏为主要表现。其病因病机,多由外感时邪,内蕴湿热和暴受惊恐而引发。本病西医治疗,采用抗惊厥、抗毒素及抗菌等对症治疗效果差,况且小儿元气未充,真阴不足、转变急骤、病情极易恶化,甚至危及生命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小儿急惊风的中药组合物及制备方法。该组合物具有清热、解毒、息风、止痉、醒神、开窍之功。治疗小儿急惊风作用迅速、疗效确切。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治疗小儿急惊风的中药组合物及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由下属重量/体积份数的各种原料药制成牛黄O. 15——O. 35份、麝香O. 03——O.1份、朱砂O. 3——I份、琥珀1. 5——3份、天麻3——10份、全蝎2——5份、僵蚕3——10份、羚羊角粉I——3份、胆星35份、炙鳖甲10—20份、蝉蜕6—15份、制禹白附3-10份、钩藤5—15份。所述各原料药的重量/体积份数优选为牛黄O. 15——O. 3份、麝香O. 03——O. 05份、朱砂O. 3——O. 8份、琥珀1. 5——2份、天麻3——8份、全蝎2——4份、僵蚕3——8份、羚羊角粉2——3份、胆星3—4份、炙鳖甲12—16份、蝉蜕6—10份、制禹白附3—8份、钩藤8—12份。所述各原料药的重量/体积份数最佳选为牛黄O. 15份、麝香O.1份、朱砂O. 3份、琥珀3份、天麻7份、全蝎5份、僵蚕3份、羚羊角粉3份、胆星3份、炙鳖甲15份、蝉蜕10份、制禹白附4. 5份、钩藤11份
所述中药组合物为按照现有工艺制成任何一种临床上可接受的制剂。所述制剂为颗粒剂或散剂。所述的中药组合物颗粒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重量/体积份的中药组合物除牛黄、麝香外进行粉碎后,过100目或120目筛制成极细药粉,烘干灭菌后,再掺入牛黄和麝香混匀,制成颗粒剂,装袋密封。每袋O. 3g、2岁以下小儿每次服1/2——I袋,每日服三次。2—5岁儿童,每次服I—2袋,每日服三次。5—12岁儿童每次服2——3袋,每日服三次。即小儿50mg/Kg/次。所述的中药组合物散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重量/体积份的中药组合物除牛黄、麝香外进行粉碎后,过100目或120目筛制成极细药粉,烘干灭菌 后,再掺入牛黄和麝香混匀,制成散剂,装袋密封。每袋O. 3g、2岁以下小儿每次1/2——I袋,每日服三次。2— 5岁儿童,每次服I— 2袋,每日服三次。5— 12岁儿童每次服2——3袋,每日服三次。即小儿50mg/Kg/次。本发明药理如下
牛黄苦、凉。归肝、心经。具有息风止痉、化痰开窍、清热解毒之功。本品味苦性凉、入肝、心经,既能清心凉肝、息风,又善清心解毒、化痰开窍。用于温热病及小儿惊风之壮热神昏、惊厥抽搐等证。麝香辛、温。归心、脾经。具有开窍醒神、活血通经、止痛等功效。本品辛温、气极芳香,走窜之性甚烈,有极强的开窍通闭、醒神作用。最适宜小儿惊风之闭证神昏,无论寒闭、热闭用之皆效。 朱砂甘、寒。归心经。具有镇心安神、清热解毒之功。本品具有清心、镇惊、安神之功。配牛黄、全蝎等息风止痉之品治小儿惊风。琥珀甘,平。归心、肝、膀胱经。具有镇惊安神之功效,治疗心神所伤、神不守舍之心神不宁等证。配豁痰、定惊、清热、息风的僵蚕、朱砂、羚羊角粉治小儿惊风。天麻甘,平。归肝经。具有息风止痉、平抑肝阳、祛风通络之功。本品入肝,善息风止痉。且甘润不烈,作用平和。故可用治各种病因之肝风内动、惊痫抽搐,不论寒热虚实皆可使用。配羚羊角粉、钩藤、全蝎等治小儿^(风。全蝎辛、平。归肝经。具有息风止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之功。本品主入肝经、既能平息肝风,又搜风通络,兼具息风止痉及搜风止痉之效。有良好的止痉、抽作用。对小儿急4曼惊风均可加减配伍应用。僵蚕咸、辛、平。归肝、肺经。具有息风止痉、祛风止痛、化痰散结之功。本品息肝风、止痉挛抽搐,兼可化痰。故对惊风挟有痰热者尤为适宜。通过配伍可治疗小儿急、慢惊风。羚羊角粉咸、寒。归肝、心经。具有息风止痉、平肝潜阳、清热解毒、清肝明目之功。本品咸寒、沉降。主入肝经。功擅息风止痉、清泄肝热,为治肝风内动、惊痫抽搐之要药。配牛黄、钩藤等化痰息风、安神开窍之品治小儿惊风。胆星苦、微辛、凉。入肝、胆经。具有清热化痰、息风定惊之功。本品专走经络,善祛风痰、热痰而止痉。用于癫痫、惊风等证。鳖甲咸、寒。归肝、肾经。具有滋阴潜阳、退虚热、软坚散结之功。本品能滋阴潜阳,清热息风、又为血肉有情之品,用于热伤阴液之阴虚风动、筋脉失养之虚风内动、手足蠕动等证。蝉蜕甘、寒。归肺、肝经。具有疏散风热、利咽开音、透疹、息风止痉等功效。本品甘寒,既能疏散风热,又可凉肝息风止痉,配牛黄、羚羊角粉、麝香等治小儿急热惊风。且外能疏散、内能清解,可用于小儿急、慢惊风等证的治疗。禹白附辛、甘、温。归胃、肝经。具有祛风痰、燥湿痰、止痉、止痛、解毒散结之功效。本品辛温,其性上行,既能燥湿化痰,更善祛风痰而解痉止痛,为治疗风痰之要药。配息风止痉之品用于小儿惊风。现代药理研究证明本品有明显的镇静、抗惊厥等作用。钩藤甘、微寒。归肝、心经。具有止痉、清热平肝之功。本品甘而微寒,入肝、有和缓的息风止痉作用。为治疗肝风内动,惊痫抽搐的常用药。亦多用于小儿惊风等证。《别录》“主小儿寒热,十二惊痫。”
以上诸药配伍共凑清热解毒、息风止痉、醒神开窍之功效。用于治疗因感受疫疠时邪,内蕴湿热和暴受惊恐等所引发的小儿急惊风,获得显著效果。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地详细介绍,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
实施例1:
牛黄O. 15份、磨香O.1份、朱砂O. 3份、琥珀3份、天麻7份、全蝎5份、僵蚕3份、羚羊角粉3份、胆星1. 5份、炙鳖甲20份、蝉蜕10份、制禹白附4. 5份、钩藤15份(制备及使用方法同2页。。。。)
实施例2
牛黄2份、麝香O. 05份、朱砂O. 5份、琥珀2份、天麻10份、全蝎3份、僵蚕6. 5份、羚羊角粉2份、胆星3份、炙鳖甲15份、蝉蜕6份、制禹白附3份、钩藤10份(制备及使用方法同2页。。。。)
实施例3
牛黄O. 35份、麝香O. 03份、朱砂I份、琥珀1. 5份、天麻3份、全蝎2份、僵蚕10份、羚羊角粉I份、胆星6份、炙鳖甲30份、蝉蜕3份、制禹白附5份、钩藤8份(制备及使用方法同2页。。。。)
临床试验1.1 一般资料
自2000年元月至2012年8月,收治小儿急惊风患者筛选共72例。全部病例均经体检
及血细胞分析等多项检查确诊,且无先天性疾病及严重心、肝、肾功能不良。随机分为治疗
组36例,其中男13例,女23例,年龄7天——5岁,平均年龄1. 5岁;对照组36例,其中
男11例,女25例,年龄7天——5岁,平均年龄1. 56岁。两组在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均
无显著差异(P>0. 05),具有可比性。详见表I
表1:两组病例一般情况比较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小儿急惊风的中药组合物及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由下属重量 /体积份数的各种原料药制成牛黄O. 15——O. 35份、麝香O. 03——O.1份、朱砂O. 3—— I份、琥珀1. 5——3份、天麻3——10份、全蝎2——5份、僵蚕3——10份、羚羊角粉I—— 3份、胆星35份、炙鳖甲10—20份、蝉蜕6—15份、制禹白附3-10份、钩藤5—15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小儿急惊风的中药组合物及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各原料药的重量/体积份数优选为牛黄O. 15——O. 3份、麝香O. 03——O. 05份、朱砂O.3——O. 8份、琥珀1. 5——2份、天麻3——8份、全蝎2——4份、僵蚕3——8份、羚羊角粉2——3份、胆星3—4份、炙鳖甲12—16份、蝉蜕6—10份、制禹白附3—8份、钩藤8—12 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小儿急惊风的中药组合物及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各原料药的重量/体积份数最佳选为牛黄O. 15份、麝香O.1份、朱砂O. 3份、琥珀3份、 天麻7份、全蝎5份、僵蚕3份、羚羊角粉3份、胆星3份、炙鳖甲15份、蝉蜕10份、制禹白附4. 5份、钩藤11份。
4.根据权利要求1一3之一所述的治疗小儿急惊风的中药组合物及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为按照现有工艺制成任何一种临床上可接受的制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治疗小儿急惊风的中药组合物及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剂为颗粒剂或散剂。
6.根据权利要求1一3之一所述的中药组合物颗粒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重量/体积份的中药组合物除牛黄、麝香外进行粉碎后,过100目或120目筛制成极细药粉,烘干灭菌后,再掺入牛黄和麝香混匀,制成颗粒剂,装袋密封。
7.根据权利要求1一3之一所述的中药组合物散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重量/体积份的中药组合物除牛黄、麝香外进行粉碎后,过100目或120目筛制成极细药粉, 烘干灭菌后,再掺入牛黄和麝香混匀,制成散剂。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中药技术领域,特别公开了一种治疗小儿急惊风的中药组合物及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由下述重量/体积份数的各原料药制成牛黄0.15—0.35份、麝香0.03—0.1份、朱砂0.3—1份、琥珀1.5—3份、天麻3—10份、全蝎2—5份、僵蚕3—10份、羚羊角粉1—3份、胆星3—5份、炙鳖甲10—20份、蝉蜕6—15份、制禹白附3—10份、钩藤5—15份;该中药组合物具有清热、解毒、息风、止痉、醒神、开窍之功,治疗小儿急惊风作用迅速、疗效确切。
文档编号A61K35/32GK102988772SQ201210406339
公开日2013年3月27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23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23日
发明者潘根起 申请人:潘根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