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儿童病毒性心肌炎的口服液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18617阅读:50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儿童病毒性心肌炎的口服液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儿童病毒性心肌炎的口服液。
背景技术
病毒性心肌炎((VMC)是心血管系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也是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和碎死的主要诱因之一。目前,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心肌炎的发病率较10年前有显著增多,其主要原因是感染性心肌炎中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率增高所致。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全球病毒监测研究报导显示在新生儿、儿童突发死亡病例中,20%为病毒性心肌炎所致;病毒性心肌炎在新生儿、儿童中的发病率为360/10万,死亡率为8%。病毒感染侵入心肌后,会引起局灶性或弥漫性心肌间质性渗出和心肌纤维变性、坏死。重症弥 漫性心肌炎可出现严重心律不齐、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甚至猝死;也可迁延不愈,导致心脏肥大,并逐渐发展成扩张型心肌病。病毒性心肌炎的症状可能出现于原发病的症状期或恢复期。如在原发病的症状期出现,其表现可被原发病掩盖。多数患者在发病前有发热、全身酸痛、咽痛、腹泻等症状,反映全身性病毒感染,但也有部分患者原发病症状轻而小显著,须仔细追问方被注意到,而心肌炎症状则比较显著。心肌炎患者常诉胸闷、心前区隐痛、心悸、乏力、恶心、头晕。临床上诊断的心肌炎中,90%左右以心律失常为主诉或首见症状,其中少数患者可由此而发生昏厥或阿一斯综合征。极少数患者起病后发展迅速,出现心力衰竭或心源性体克(陈灏珠.实用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年7月第10版)。病毒性心肌炎与病毒感染及免疫性心肌损害有关。从现代医学的观点出发,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机制与病理生理过程主要涉及以下三个方面一、病毒的直接侵袭造成心肌细胞破裂、溶解;二、病毒造成心肌细胞崩解后,诱发自体免疫性炎症反应;三、病毒感染后诱发机体特异性免疫反应。由此可见,病毒性心肌炎主要与病毒入侵和免疫反应有关,所以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出发点便集中在寻找抗病毒药物、调节机体免疫和对症治疗方面。目前国际国内一直缺乏有效治疗心肌炎、心肌病的药物,西药效果不理想,一般只能治标不治本心肌营养和代谢药物(如维生素、辅酶Q10、肌普)作为营养辅助剂;或酌情使用免疫类生物制剂,但这类药物本身也可能直接造成心肌免疫损伤和感冒症状,副作用突出,且价格昂贵,常耽误病情,甚全导致病情加重。当有多种药物可供治疗选择时,对药物不良反应的考虑就显得很关键,尤其是儿童,资料表明,大约有20多种药物可引起药敏性心肌炎,所以如何选择安全有效的治疗药物将是治疗的关键。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儿童病毒性心肌炎的口服液。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治疗儿童病毒性心肌炎的口服液,是由以下原料药制成的黄芪25 35克,玄参25 35克,黄柏25 35克,元胡15 25克,酸枣仁15 25克,茯苓15 25克,远志15 25克,莲子心5 15克,炒白术5 15克,北五味子5 15克。优选的,是由以下原料药制成的黄芪30克,玄参30克,黄柏30克,元胡20克,酸枣仁20克,茯苓20克,远志20克,莲子心10克,炒白术10克,北五味子10克。优选的,是由以下原料药制成的黄芪28克,玄参28克,黄柏32克,元胡22克,酸枣仁18克,茯苓18克,远志22克,莲子心13克,炒白术8克,北五味子8克。优选的,是由以下原料药制成的黄芪32克,玄参32克,黄柏28克,元胡18克,酸枣仁22克,茯苓22克,远志18克,莲子心8克,炒白术13克,北五味子13克。所述治疗儿童病毒性心肌炎的口服液的制备方法为取各原料药,混合,加水煎煮I 2小时,过滤得滤液,滤渣中再加水煎煮O. 5 I. 5小时,过滤得滤液,合并两次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I. 22 I. 24 (50°C),即得。本发明的治疗儿童病毒性心肌炎的口服液,对病毒性心肌炎具有较好的疗效,治·疗时,口服,每日两次。一般一个月左右即可治愈。本发明的治疗儿童病毒性心肌炎的口服液,疗效显著,且见效快,无毒副作用,总有效率达97. 5%。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I制备治疗儿童病毒性心肌炎的口服液配方为黄芪30克,玄参30克,黄柏30克,元胡20克,酸枣仁20克,茯苓20克,远志20克,莲子心10克,炒白术10克,北五味子10克(一剂)。制备方法为取各原料药,混合,加水煎煮I. 5小时,过滤得滤液,滤渣中再加水煎煮I小时,过滤得滤液,合并两次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I. 22 I. 24(50°C),即得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口服液。实施例2制备治疗儿童病毒性心肌炎的口服液配方为黄芪28克,玄参28克,黄柏32克,元胡22克,酸枣仁18克,茯苓18克,远志22克,莲子心13克,炒白术8克,北五味子8克。制备方法为取各原料药,混合,加水煎煮I. 5小时,过滤得滤液,滤渣中再加水煎煮I小时,过滤得滤液,合并两次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I. 22 I. 24 (50°C),即得。实施例3制备治疗儿童病毒性心肌炎的口服液配方为黄芪32克,玄参32克,黄柏28克,元胡18克,酸枣仁22克,茯苓22克,远志18克,莲子心8克,炒白术13克,北五味子13克。制备方法为取各原料药,混合,加水煎煮I. 5小时,过滤得滤液,滤渣中再加水煎煮I小时,过滤得滤液,合并两次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I. 22 I. 24 (50°C),即得。实施例4制备治疗儿童病毒性心肌炎的口服液配方为黄芪25克,玄参35克,黄柏25克,元胡25克,酸枣仁15克,茯苓25克,远志15克,莲子心15克,炒白术5克,北五味子15克。制备方法为取各原料药,混合,加水煎煮I小时,过滤得滤液,滤渣中再加水煎煮
O.5小时,过滤得滤液,合并两次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I. 22 I. 24 (50°C),即得。实施例5制备治疗儿童病毒性心肌炎的口服液配方为黄芪35克,玄参25克,黄柏35克,元胡15克,酸枣仁25克,茯苓15克,远志25克,莲子心5克,炒白术15克,北五味子5克。制备方法为取各原料药,混合,加水煎煮2小时,过滤得滤液,滤渣中再加水煎煮
I.5小时,过滤得滤液,合并两次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I. 22 I. 24 (50°C),即得。临床资料一般资料病毒性心肌炎患者160例,随机分组。治疗组80例男53例,女27例,年龄3 15岁。对照组80例男55例,女25例,年龄3 15岁。两组病例性别、年龄、发病原因和临床诊断经统计学处理均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诊断标准病情符合病毒性心肌炎诊断,,且病情限于轻、中型病例。治疗方法两组病例在入院后,均给子一般治疗卧床体息、高蛋自、高维生素及易消化饮食,干扰素2万U肌内注射,每日I次。对照组采用加镁极化液(10%氯化钾10ml, 胰岛素12U,25%硫酸镁10ml,加入10%葡萄糖500ml静滴,每日一次)治疗。治疗组采用本发明的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口服液(实施例I制备)治疗,每日一剂,分两次服用。疗效标准治愈胸闷、心悸及心前区隐痛等症状、体征消失,血清酶学(CKLDH)检查完全恢复正常,心电图检查T波、sT段和异常Q波基本恢复正常。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减轻,血清学检查基本恢复正常,心电图检查T波和ST段较治疗前明显好转或基本恢复正常。有效症状、体征较治疗前有所减轻,血清酶学检查较前明显好转,心电图检查T波和ST段及异常Q波较发病时有所改善。无效临床症状、体征、血清酶学检查及心电图检查均无改善。治疗结果治疗28天后,观察疗效,如表I所示。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儿童病毒性心肌炎的口服液,其特征在于是由以下原料药制成的黄芪25 35克,玄参25 35克,黄柏25 35克,元胡15 25克,酸枣仁15 25克,茯苓15 25克,远志15 25克,莲子心5 15克,炒白术5 15克,北五味子5 15克。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治疗儿童病毒性心肌炎的口服液,其特征在于是由以下原料药制成的黄芪30克,玄参30克,黄柏30克,元胡20克,酸枣仁20克,茯苓20克,远志20克,莲子心10克,炒白术10克,北五味子10克。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治疗儿童病毒性心肌炎的口服液,其特征在于是由以下原料药制成的黄芪28克,玄参28克,黄柏32克,元胡22克,酸枣仁18克,茯苓18克,远志22克,莲子心13克,炒白术8克,北五味子8克。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治疗儿童病毒性心肌炎的口服液,其特征在于是由以下原料药制成的黄芪32克,玄参32克,黄柏28克,元胡18克,酸枣仁22克,茯苓22克,远志18克,莲子心8克,炒白术13克,北五味子13克。
5.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治疗儿童病毒性心肌炎的口服液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取各原料药,混合,加水煎煮I 2小时,过滤得滤液,滤渣中再加水煎煮O. 5 I. 5小时,过滤得滤液,合并两次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I. 22 I. 24 (50°C),即得。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儿童病毒性心肌炎的口服液,是由以下原料药制成的黄芪25~35克,玄参25~35克,黄柏25~35克,元胡15~25克,酸枣仁15~25克,茯苓15~25克,远志15~25克,莲子心5~15克,炒白术5~15克,北五味子5~15克。制备方法为取各原料药,混合,加水煎煮1~2小时,过滤得滤液,滤渣中再加水煎煮0.5~1.5小时,过滤得滤液,合并两次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2~1.24(50℃),即得。治疗时,口服,每日两次。一般一个月左右即可治愈。本发明的治疗儿童病毒性心肌炎的口服液,疗效显著,且见效快,无毒副作用,总有效率达97.5%。
文档编号A61K36/808GK102895405SQ201210425619
公开日2013年1月30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30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30日
发明者李润芝 申请人:李润芝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