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痛风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819345阅读:43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痛风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具体涉及一种治疗痛风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属于中药制剂生产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痛风是由于遗传性或获得性病因导致嘌呤代谢障碍和高尿酸而引起的全身性疾病。中医的观点是痛风和高尿酸血症,属“痹症”的范畴,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痛风分为急性期和缓解期。现代中医认为过多的尿酸属于痰浊、湿浊,痛风的主因在于脾失健运,脾开清降浊失司以致湿浊内生,又兼酗酒暴食,劳倦过度,促使痰浊流注于关节、肌肉,造成气血运行不畅导致局部红肿灼热,关节疼痛难忍而形成痹症。急性期表现为痛风性关节炎, 痹症迂延不愈进入相对缓解期,除有湿热浊邪闭阻经络造成疼痛外,湿热浊邪灼伤阴津,还常出现阴津亏损的症状。西医的观点是痛风是嘌呤代谢障碍所致的一组异质性慢性代谢疾病,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二类,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急性痛风性关节炎,间歇期和慢性关节炎。痛风发作持续数天至数周可自然缓解,关节活动可完全恢复,即所谓间歇期。痛风若未经治疗,尿酸盐在关节内沉积增多,炎症反复发作进入慢性阶段。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后的痛风病有上升趋势,致使许多学者越来越重视痛风的治疗研究,中医药、中西医结合治疗痛风也获得较大进展。由于西医常用秋水仙碱、非甾体抗炎药及抑制尿酸生成的药物来处理痛风病人,可以起到不错的疗效,但是痛风治疗的西药存在巨大的毒副作用,长期服用西药对痛风病人的肝肾损害是非常大。而中医治疗效果显著,无副作用。已申请治疗痛风的专利如申请号为2012100044640,所述中药以莱菔作为原料,治疗痛风达到一定效果。同时检索发现,还有许多药方申请治疗痛风和高尿酸血症的专利,但是有的药方原料纷繁复杂,或单一味中药治疗效果不够理想,有的中药方药材价格高,病人难以承受经济负担。因此,迫切需要研制开发天然药材,做到价格便宜且治疗痛风效果好的中药新制剂,为广大痛风患者解除痛苦,使痛风患者尽快恢复身体健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痛风的中药制剂,该中药制剂具有清热祛湿、利尿排毒、通络止痛和消肿之功效,疗效显著,对人体副作用小等优点,有显著降低血尿酸,加速尿酸排泄的作用,达到治疗和预防痛风的双重效果。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痛风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为实现上述发明的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本发明的中药制剂为天然药材,由车前草、莱菔和桑叶组成,按以下重量份配比制备而成
车前草30-60份 莱菔20-40份 桑叶20-30份;
本发明的优选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由车前草、莱菔和桑叶按以下重量比配比制备而成
车前草30-50份 莱菔20-30份 桑叶20-30份;
进一步优选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由车前草、莱菔和桑叶按以下重量份配比制备而成
车前草40-60份 莱菔30-40份 桑叶25-30份;
最佳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由车前草、莱菔和桑叶按以下重量份配比制备而成 车前草50份 莱菔30份· 桑叶25份。本发明的一种治疗痛风的中药制剂,其可按常规方法制成各种剂型,包括口服液、汤剂、片剂、散剂、胶囊和颗粒剂等。在各种剂型中,优选一种由下述方法制成的口服液,该制备方法为
(1)将车前草、莱菔和桑叶加3-5倍量水煎煮2次,第I次I.5-2. 5小时,第2次1_2小
时;
(2)过滤、合并滤液并浓缩,加50-60%乙醇浸泡10-13小时,过滤,回收乙醇,加水至所需量,并加一定量的防腐剂;
(3)分装成成品。具体服用方法和用量口服,每日2次,每次15ml,急性期7天为一个疗程,慢性期一个月为一个疗程。在各种剂型中,还优选一种由下述方法制成的胶囊,该制备方法为
(O将车前草、莱菔和桑叶经生药处理后混合,加3-5倍量水煮,提取2次,第I次I. 5-2. 5小时,第2次1-2小时;
(2)过滤,合并2次滤液,浓缩;
(3)浓缩后加50-60%乙醇浸泡10-13小时,过滤,回收乙醇,滤液浓缩,再喷雾干燥成细
粉;
(4)细粉加入适量淀粉,微晶纤维素,混合均匀,分装入胶囊壳中,即成成品。本发明中药制剂中的各味中药均为天然药材,方中三种天然药材其性能和功效介绍如下
车前草又名车轮菜,为车前科多年生草本。生长在山野、路旁、花圃、河池等地,根茎短缩、肥厚、密生须状根。叶全部根生,叶片平滑、广卵形,边缘波状,间有不明显钝齿,主脉五条,向叶背凸起,成肋状伸入叶柄,叶片常与叶柄等长。春夏秋株身中央抽生穗状花序、花小,花冠不显著。结椭圆形蒴果,顶端宿存花柱,熟时盖裂,撒出种子。功效清热利尿、凉血、解毒、清肝明目、祛痰等,不仅可药用,还可食用,深受人们喜爱。莱菔十字花科植物,别名萝卜、芦菔、紫蒋、荚、萝苗、萝白、莽根等。本发明所指的莱菔是农业育种专家经过特殊培育的品种,像东北的大红萝卜形状,成品直径尺寸6-10厘米,重量100-150克,颜色鲜艳均匀。莱菔根的性味辛甘、凉、无毒;归经入肺、胃、主利五脏;益气甚利关节,除五脏中风,除五脏中恶气。行风气,去邪热气,宽胸膈,利大小便;莱菔叶的性味辛苦、平;归经入脾胃。主治治脚气走痛,生津利气,通络止痛,化湿。桑叶桑科植物桑的干燥叶,又名家桑、荆桑、桑葚、黄桑等,性味苦、甘、性寒。具有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肝明目,凉血止血,特别对高血脂、高血糖、脂肪肝和高血压等症状有显著作用。《唐本草》水煎取浓汁,除脚气,水肿,利大小肠,可见桑叶这种天然药材的功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中药制剂是由三种天然中草药制备而成,其组方科学、合理,协同性好,制成药品价格低廉,属于治疗痛风病的特效方,疗效非常显著,克服了现有组方药味多,工艺复杂,疗效不显著等缺点,本发明以治标为主,兼顾其本。本发明的中药制剂具有清热祛湿、利尿、排毒,通络止痛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痛风和高尿酸血症。本发明的中药制剂具有显著降低血尿酸,加速尿酸排泄的药理作用。 以下通过临床试验进一步说明本发明治疗痛风病的药效作用
方法采用中药自拟痛风汤(车前草、莱菔、桑叶)治疗痛风100例,并设对照组(西药秋水仙碱和非留体抗炎药治疗痛风20例进行对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对照组总有效率81%。具体如下
临床资料观察以广州市现代保健(痛风)门诊2011年提供数据,分为二组,治疗组120名,年龄30-75岁,平均43岁,病程3-20年。痛风患者大多走路艰难,关节红肿热痛,个别肿大变形,遇寒加重等特点,有的痛风结节,或破溃流白色糊状物,患者存在痛不欲生的状况。本临床100名全部采用中药制剂治疗,20名全部采用西药治疗。中药治疗方法基本方组成为车前草50克,莱菔25克,桑叶25克;用法每天2齐U,水煎2次,早晚温服;对照组秋水仙碱O. 5毫克,I天2次,或加非甾体抗炎药或激素,慢性期可根据情况选用降尿酸药。二组均以治疗7天为一疗程,2-4疗程结束统计治疗结果。现将部分痛风患者病史介绍如下
刘XX,男48岁,公司经理。痛风已达12年,症状脚关节疼痛难忍,脚红肿,因缺少运动和工作劳累过度造成。经服用中药后七天后脚明显消退红肿,可以慢步走,20天后脚可以正常走路并不疼了。陈X X,女,65岁,退休教师,痛风已达16年,症状脚走不动只能扶座,以前常用西药治疗,治好后几次复发。自改服用中药治疗15天后,能慢步,脚不疼,后增加每天3剂,30天后可以走路正常,无复发。疗效标准临床治愈关节肿痛消失,血及尿液中尿酸含量正常,随访至2012年10月,未发现无效和病情复发。显效关节肿痛减轻,血及尿液中尿酸含量明显减少。治疗结果以上2组临床治愈比较(P〈0. 01),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用中药治疗痛风明显优于用西药治疗痛风。痛风是由于嘌呤代谢紊乱而导致尿酸代谢失常的一组疾病,其发病基础为高尿酸血症。治疗上西药多以秋水仙碱和非留体抗炎药或激素控制炎症发作以改善症状。采用别嘌呤醇,痛风例仙等降低尿酸以降低尿酸,尚缺乏根治措施,一旦停药病情容易反复,而上述药物副作用均较大,增加了长期应用的难度。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通过实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这些实例仅用来说明本发明,并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实施例I
一种治疗痛风的口服液,其由车前草、莱菔和桑叶按以下重量份配比例制备而成 车前草500克 莱菔300克 桑叶250克;
上述口服液的制备工艺如下
(1)将车前草、莱菔、桑叶加4倍量水煎煮二次,第I次2小时,第2次I.5小时;
(2)过滤,合并滤液,并浓缩,加50-60%乙醇浸泡10-13小时,过滤,回收乙醇,加水至350毫升,加O. 5克尼泊金;
(3)分装成成品口服液,每支15毫升。实施例2
一种治疗痛风的药物胶囊,其由车前草、莱菔和桑叶按以下重量份配比制备而成 车前草1800克 莱菔1000克 桑叶800克;
上述胶囊的制备工艺如下
(1)将车前草、莱菔和桑叶经生药处理后混合,加3倍量水煮,提取2次,第I次2小时,第2次I. 5小时;
(2)过滤、合并2次滤液,浓缩;
(3)浓缩后加50-60%乙醇浸泡12小时,过滤,回收乙醇,滤液浓缩,喷雾干燥成细粉;
(4)细粉加入适量淀粉,微晶纤维,混合均匀分装即成成品颗粒剂。实施例3
一种治疗痛风的药物胶囊,其由车前草、莱菔和桑叶按以下重量份配比制备而成 车前草1800克 莱菔1000克 桑叶800克;
上述胶囊的制备工艺如下
(1)将车前草、莱菔和桑叶经生药处理后混合,加3倍量水煮,提取2次,第I次2小时,第2次I. 5小时;
(2)过滤,合并2次滤液,浓缩;
(3)浓缩后加50-60%乙醇浸泡12小时,过滤,回收乙醇,滤液浓缩,喷雾干燥成细粉;
(4)细粉加入适量淀粉,微晶纤维,混合均匀,分装入100粒胶囊,或包装成品。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痛风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该中药制剂由下列重量份配比原料药制成 车前草30-60份 莱菔20-40份 桑叶20-30份。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治疗痛风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该中药制剂由下列重量份配比原料药制成 车前草40份 莱菔30份 桑叶25份。
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一种治疗痛风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药制剂为口服液、汤剂、片剂、散剂、胶囊和颗粒剂。
4.一种用于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治疗痛风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将车前草、莱菔和桑叶加3-5倍量水煎煮2次,第I次I.5-2. 5小时,第2次1_2小时; (2)过滤,合并2次滤液并浓缩,浓缩后加50-60%乙醇浸泡10-13小时,过滤,回收乙醇后加水至所需量,并加一定量的防腐剂; (3)分装成成品口服液。
5.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治疗痛风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O将车前草、莱菔和桑叶经生药处理后混合,加3-5倍量水煮,提取2次,第I次I. 5-2. 5小时,第2次1-2小时; (2)过滤,合并2次滤液并浓缩; (3)浓缩后加50-60%乙醇浸泡10-13小时,过滤,回收乙醇,滤液浓缩,喷雾干燥成细粉; (4)细粉加入适量淀粉,微晶纤维素,混合均匀分装即成成品颗粒剂。
6.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治疗痛风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O将车前草、莱菔和桑叶经生药处理后混合,加3-5倍量水煮,提取2次,第I次1.5-2. 5小时,第2次1-2小时; (2)过滤,合并2次滤液,浓缩; (3)浓缩后加50-60%乙醇浸泡10-13小时,过滤,回收乙醇,滤液浓缩,喷雾干燥成细粉; (4)细粉加入适量淀粉、微晶纤维素,混合均匀,分装入胶囊,即成成品。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痛风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是以天然中草药为原料制成的中药制剂,该制剂是由车前草、莱菔和桑叶按一定重量份配比制备而成;该中药制剂的剂型包括口服液、片剂、胶囊和颗粒剂等;该中药制剂具有清热祛湿、利尿排毒、通络止痛和消肿之功,疗效显著,对人体副作用小等优点,有显著降低血尿酸,加速尿酸排泄的作用,达到治疗和预防痛风的双重效果;该组方药味简单、实用、药品价格便宜,是治疗和预防痛风病的好药方,可大力推广和应用。
文档编号A61P19/06GK102908403SQ20121045119
公开日2013年2月6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13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13日
发明者蔡登辉, 张政文, 黄武昌 申请人:广东新大枫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