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治慢性肾衰及糖尿病肾病的中成药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821552阅读:44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防治慢性肾衰及糖尿病肾病的中成药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中药制药技术领域,更具体涉及一种防治慢性肾衰及糖尿病肾病的中成药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是由于多种原发性肾脏疾病发展到晚期或继发于糖尿病、高血压等其他疾病引起的肾实质性损害所致,是一种不可逆的多脏腑、多系统的临床综合·征。随着糖尿病、高血压病人的增多,慢性肾功能衰竭呈现逐年增多的趋势,目前已成为继心脑血管疾病、肿瘤和糖尿病后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类重大疾病。西医在防治慢性肾衰方面尚缺乏有效的手段,一般在慢性肾衰早、中期采用强的松等激素减少尿蛋白、ACEI及ARB控制血压、他汀类药物降脂、药用碳减少肠道毒素吸收以延缓CRF的进展,到慢性肾衰终末期以透析或肾脏移植进行治疗,费用昂贵且肾源有限。因此,发挥中医药优势,开发传统中药,在慢性肾衰病的高危人群如糖尿病、高血压患者中采取主动预防介入,在慢性肾衰的各期采用中药或中西药联合治疗,成为迫切需要。目前市场上治疗慢性肾衰的专用中成药极少,主要有尿毒清颗粒、肾衰宁胶囊等,而治疗糖尿病所致的慢性肾衰有糖肾胶囊,上述中成药虽然在治疗慢性肾衰或糖尿病肾病方面取得一定疗效,但上述诸药均药味繁多而效力趋缓,在治疗的同时,又往往给患者有限的肾脏代谢功能带来沉重负担,其中尿毒清颗粒和肾衰宁胶囊均含有半夏,药典明确记载半夏有小毒,慢性肾衰需要常年服药,其长期蓄积的药源性毒性不容小视。因此,开发一种防治慢性肾衰及糖尿病肾病的药物,为患者提供毒副作用小、疗效可靠、长期服用无蓄积毒性的药物十分必要。经检索中国专利,未见有如本发明处方的公开的专利申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治慢性肾衰及糖尿病肾病的中成药,该药物毒副作用小、疗效可靠。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治慢性肾衰及糖尿病肾病的中成药的制备方法。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防治慢性肾衰及糖尿病肾病的中成药,其特征在于其处方药材按重量份计为黄芪20 120份、灯盏细辛4 60份、大黄I 40份;其中大黄为生大黄或炮制大黄中的一种。一种防治慢性肾衰及糖尿病肾病的中成药,其特征在于其处方药材按重量份计为黄芪30份、灯盏细辛15份、大黄5份;其中大黄为生大黄或炮制大黄中的一种。一种防治慢性肾衰及糖尿病肾病的中成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下列步骤
(I)取处方重量配比中的黄芪用水加热煎煮提取I 3次,加水量为生药材量的4 20倍,每次煎煮时间为O. 5 4小时,合并得到的煎煮液浓缩后加乙醇至含醇量达30 % 90 %,常温或冷藏放置6 56小时使沉淀,滤取上清液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缩,得浸膏A ;(2)取处方重量配比中的灯盏细辛和大黄加20% 95%的乙醇加热回流提取I 3次,加乙醇量为药材重量的3 20倍,每次回流提取时间为O. 5 5小时,提取液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缩,得浸膏B;(3)合并浸膏A和浸膏B,继续浓缩并干燥,得干浸膏,将干浸膏粉碎,得干浸膏粉;(4)将(3)所得干浸膏粉加入药剂学上可接受的辅料及常规制剂方法制成硬胶囊剂、软胶囊剂、片剂、丸剂、颗粒剂或口服液。 一种防治慢性肾衰及糖尿病肾病的中成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下列步骤制备干浸膏粉取处方重量配比中的黄芪、灯盏细辛、大黄加4 20倍20% 95%的乙醇加热回流提取I 3次,每次O. 5 4小时,提取液回收乙醇并浓缩,干燥,得干浸膏,干浸膏粉碎,得干浸膏粉。一种防治慢性肾衰及糖尿病肾病的中成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浓缩为减压浓缩、薄膜浓缩或真空薄膜浓缩中的一种;所述浸膏干燥为常压干燥、减压干燥、喷雾干燥或沸腾干燥中的一种。慢性肾衰(CRF)属中医学“关格”、“水肿”、“虚劳”、“肾风”、“癃闭”等范畴,中医学认为慢性肾功能衰竭从发生、发展到形成,自始至终表现为正虚邪实的病理过程,是以脾肾气虚为本、湿浊瘀血壅塞为标的本虚标实症。正虚可表现为气血、气阴、气阳、气血阴阳俱虚的证候,邪实多见血瘀、水邪、湿浊、湿毒等病理表现。其中气虚可见于各个症型,且贯穿了CRF发生、发展与终末各个时期,并因气虚而影响血脉运行失畅导致瘀血形成,进而浊毒阻络而水湿不利。因此,慢性肾衰的防治宜以补气祛瘀降浊利湿方药为基本原则。本发明药重用黄芪以补气健脾升阳,使脏腑之功得以恢复,促进人体气血生成,改善正气亏虚,气行促血行、水行,通调血脉与水道、蒸腾气化、升清降浊以促进湿浊毒邪排泄,保持机体平衡而控制病情的进展,达到延缓CRF进程的目的;其次,“久病入络”、“久病多瘀”,浊毒血瘀既是慢性肾衰及糖尿病肾病疾病过程中形成的病理产物,也是进一步加速病情恶化的病理原因,配方中以灯盏细辛为臣重在活血通络化瘀,改善血液高凝、高粘状态,改善肾脏微循环,保护肾脏功能;大黄利湿降浊,逐瘀通经,一方面减少肠胃毒素的吸收,另一方面加强体内毒素的排泄,并强化灯盏细辛的化瘀利湿功能,纠正肾衰竭脂质代谢紊乱,减轻人体肝肾负担,大黄与灯盏细辛共为臣药;三药简而不略,攻补兼施,共奏补气升清、利水消肿、祛瘀通络之效。既可用于早、中期慢性肾衰及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也可以用于糖尿病患者预防糖尿病肾病综合症的发生,全方无明显毒副作用,利于患者长期服用。本发明药物药效学实验证明,其可显著降低5/6肾切除致慢性肾衰大鼠和链脲佐菌素致糖尿病大鼠的24小时尿蛋白定量、血清肌酐(Scr)、血尿素氮(BUN),其作用分别优于尿毒清颗粒和普托卡利,本发明药物经小鼠急性毒性实验和大鼠长期毒性实验证明无毒副作用,可作为慢性肾衰(CRF)及糖尿病肾病(DN)的有效防治药物。以下采用本发明实施例I制备的一种防治慢性肾衰及糖尿病肾病的的胶囊剂,通过以下试验对本发明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I)对5/6肾切除致慢性肾衰大鼠残肾功能的保护作用取体重为180 220g清洁级雄性Wistar大鼠50只,在麻醉和无菌状态下,暴露右肾,按上 极、下极、外侧、内侧、背侧顺序分5次弧形切去右肾组织,约占肾脏体积的2/3。术后I周作第2次手术,切除左肾,缝合。术后均腹腔注射8万单位青霉素预防感染。另取10只行麻醉及暴露肾区手术但不切左右肾作为正常对照组(简称假手术组)。将造模成功后的大鼠根据Scr值大小排序,按组间Sc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机分成4组,每组10只,即模型组、尿毒清颗粒对照组(简称对照组)、本发明药物低剂量组(简称低剂量组)、本发明药物高剂量组(简称高剂量组)。所有受试药物均用生理盐水在给药前现配制成所需混悬液。在造模后两周即第2次手术后I周开始给药,正常对照组正常喂养不予处理;模型组给予自来水2ml灌胃,对照组给予尿毒清颗粒8. 3g/kg · d(相当于成人用量20倍)灌胃;低剂量组给予本发明药
O.90g/kg · d(相当于成人剂量的10倍)灌胃;高剂量组给予本发明药I. 8g/kg · d(相当于成人剂量的20倍)灌胃。每4周测I次尿蛋白定量,分别于给药前、给药后第4、8、12周将大鼠置于代谢笼收集24h尿液,收集尿液期间禁食但自由饮水。用双缩脲比色法测定24h尿蛋白定量;分别于给药前、给药第4、8、12周,取血测定Scr、BUN,给药前和给药第4、8周从尾静脉取血2ml,12周实验终止时用O. 2 %戊巴比妥钠腹腔麻醉大鼠后,从腹主动脉取血2ml测定Scr、BUN。采血前分别禁食8h。尿蛋白定量及Scr、BUN分别计算其均值和标准差,并分别与模型组及正常对照组比较,进行t检验。结果本发明药物低、高剂量组第4、8、12周均能减少5/6肾切除大鼠尿蛋白量,其中第8、12周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 < O. 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 <0.05);本发明药物低、高剂量组第4、8、12周均可显著地降低肾衰大鼠给药后Scr,分别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 < O. 05或P < O. 01);本发明药物低、高剂量组第4周均可显著地降低肾衰大鼠给药后BUN值,分别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O. 05)。实验结果如表I、表2、表3所示。表I各组大鼠尿蛋白定量变化(3f±S,mg/24h,η = 10)
组另(I 假手术组模型组 对照组低剂量组高剂量组
给药前 9. 18 + 1.69 13.54 + 3.20Δ 13.09 + 3. 18Δ 12.95 + 2.48Δ 13.07 + 3.26Δ 4 周 9. 22±1. 73 21.03±4. 15Δ厶 15. 79±6. 42* 15. 16±5·27* 15. 10±4. 30*
8 周 9. 42±2. 01 24. 42±4. 78ΛΑ 17. 93±4. 14** 16. 11±2. 23**^ 15. 53±2. 82**六 12 周 9. 67土I. 44 29. 20±7. 22ΔΛ 20.94±3. 13** 17. 35±3. 65**众 17. 01±2. 08林^注Λ与假手术组比较P <0.05 ;ΛΛ与假手术组比较P <0.01 与模型组比较P < O. 05 与模型组比较P < O. 01 ;☆与对照组比较P < O. 05.表2各组大鼠血肌酐Scr(ymol/L)的变化(3fiS,n = 10)
权利要求
1.一种防治慢性肾衰及糖尿病肾病的中成药,其特征在于其处方药材按重量份计为黄芪20 120份、灯盏细辛4 60份、大黄I 40份; 其中大黄为生大黄或炮制大黄中的一种。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防治慢性肾衰及糖尿病肾病的中成药,其特征在于其处方药材按重量份计为黄芪30份、灯盏细辛15份、大黄5份; 其中大黄为生大黄或炮制大黄中的一种。
3.如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一种防治慢性肾衰及糖尿病肾病的中成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下列步骤 (1)取处方重量配比中的黄芪用水加热煎煮提取I 3次,加水量为生药材量的4 20倍,每次煎煮时间为O. 5 4小时,合并得到的煎煮液浓缩后加乙醇至含醇量达30% 90%,常温或冷藏放置6 56小时使沉淀,滤取上清液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缩,得浸膏A ; (2)取处方重量配比中的灯盏细辛和大黄加20% 95%的乙醇加热回流提取I 3次,加乙醇量为药材重量的3 20倍,每次回流提取时间为O. 5 5小时,提取液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缩,得浸膏B; (3)合并浸膏A和浸膏B,继续浓缩并干燥,得干浸膏,将干浸膏粉碎,得干浸膏粉; (4)将(3)所得干浸膏粉加入药剂学上可接受的辅料及常规制剂方法制成硬胶囊剂、软胶囊剂、片剂、丸剂、颗粒剂或口服液。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防治慢性肾衰及糖尿病肾病的中成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下列步骤制备干浸膏粉 取处方重量配比中的黄芪、灯盏细辛、大黄加4 20倍20 % 95%的乙醇加热回流提取I 3次,每次O. 5 4小时,提取液回收乙醇并浓缩,干燥,得干浸膏,干浸膏粉碎,得干浸膏粉。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一种防治慢性肾衰及糖尿病肾病的中成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浓缩为减压浓缩、薄膜浓缩或真空薄膜浓缩中的一种;所述浸膏干燥为常压干燥、减压干燥、喷雾干燥或沸腾干燥中的一种。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治慢性肾衰及糖尿病肾病的中成药,它是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黄芪20~120份、灯盏细辛4~60份、大黄1~40份。本发明针对慢性肾衰自始至终表现为气虚、血瘀、湿浊的正虚邪实病理表现特征,选用补气、化瘀、降浊三味原料药,正邪兼顾、攻补兼施,为临床提供了一种疗效可靠、无明显毒副作用、长期服用无蓄积毒性的防治慢性肾衰及糖尿病肾病的中成药。本发明还涉及到该药物的制备方法。
文档编号A61P13/12GK102940691SQ20121052012
公开日2013年2月27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7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7日
发明者刘燎原, 赵文浩, 陈培钦 申请人:刘燎原, 赵文浩, 陈培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