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褥疮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23778阅读:37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褥疮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组合物,具体涉及一种治疗褥疮的中药组合物。
背景技术
褥疮,又称为“压疮”,是以皮肤破损,疮口经久不愈为特征,多因久病卧床,气血运行失畅,肌肤失养,每因摩擦皮破、染毒而成。临床辨证分为气滞血瘀,蕴毒腐溃之实证及气血两虚证。临床上,根据褥疮的形成过程和严重程度分为褥疮I度(红斑期)、褥疮II度(水疱期)和褥疮III度(溃疡 期)三期。在红斑期表现为全身的受压部位表现为局部瘀血,皮肤呈现红斑;水疱期表现为受压部位出现大小不等的水泡,皮肤发红充血,用手指压时不消退;溃疡期表现为溃疡不超过皮肤全层,因溃疡基底部缺乏血液供应,呈苍白色,肉芽水肿,流水不止,严重者累及筋膜和肌肉,创面感染严重。褥疮一旦发生,治愈较困难,如果继发感染可使病情加重,严重者甚至可引起骨髓炎、败血症和低蛋白血症危及生命。据有关文献报道每年约有6万人死于褥疮合并症,现已成为典型的卧床病人的头号“杀手”。褥疮不仅给患者带来了痛苦,甚至直接威胁患者的生命,对于久病卧床患者而言,更增加了他们的精神和生活负担。目前临床上治疗褥疮还没有非常理想的药物。西医外科手术治疗只针对病情严重的患者,但具有风险性且开口大,患者痛苦大、费用高、愈合慢。使用抗生素治疗褥疮仅仅是对创面感染有效,但影响创面愈合时间。民间现有的治疗褥疮的药物大都自制自用,个体化治疗情况严重,没有统一的中药治疗。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中药组合物,该中药组合物对于治疗褥疮具有治愈时间短,治愈率高的特点。本发明选择当归、附子、干姜、甘草、肉桂、白芷、荆芥、防风、黄芪、熟地、川芎、赤芍、鹿角霜、白芍、白术和牡丹皮进行组合,将这些药物组合使得各药物功效产生协同作用,使之具有活血化瘀,收敛生肌,散寒止痛的功效,从而能够有效治疗褥疮。本发明中药物的作用其中当归伞形科植物当归Angelica sinensis (Oliv. ) Diels的根。性味温,甘、辛。归肝、心、脾经。功效补血活血。当归对体外痢疾、伤寒、副伤寒、大肠杆菌、白喉杆菌、霍乱弧菌及a、B溶血性链球菌等均有抗菌作用,与熟地、白芍、川芎配伍,则补血之力更强。因痈肿疮疡者气血不足,脓成不溃或溃后不易愈合,常与黄芪配伍以扶持正气。附子为毛茛科植物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i Debx.的子根的加工品。性味辛、甘,大热;有毒。归心、肾、脾经。功效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用于阴疽疮疡。干姜为姜科植物姜Zingiber officinale Rose.的干燥根茎。性味辛,热。归脾、胃、心、肺经。功效温中散寒,回阳通脉,燥湿消痰,温肺化饮。用于寒湿痹痛。姜的水提取物有明显的抗炎作用。甘草为双子叶植物豆科Leguminosae 甘草 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胀果甘草G.1nflata Bat.,或光果甘草G. glabra L.的根及根茎。性味甘,平。归脾、胃、肺经。功效益气补中;缓急止痛;润肺止咳;泻火解毒;调和诸药。《本经》主五脏六府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力,金疮肿,解毒。《本草正》甘草,味至甘,得中和之性,有调补之功,故毒药得之解其毒,刚药得之和其性,表药得之助其外,下药得之缓其速。助参、芪成气虚之功,人所知也,助熟地疗阴虚之危,谁其晓焉。祛邪热,坚筋骨,健脾胃,长肌肉。随气药入气,随血药入血,无往不可,故称国老。惟中满者勿加,恐其作胀;速下者勿入,恐其缓功,不可不知也。肉桂为樟科植物肉桂Cinnamomum cassia Presl的树皮。性味大热,辛、甘。归肾、脾、心、肝经。功效补火助阳,引火归源,散寒止痛,活血通经。桂皮油有强大杀菌作用,对革兰氏染色刚性菌的效果好,用于虚寒痈疡,脓成不溃;或溃后不敛。《日华子本草》:治一切风气,补五劳七伤,通九窍,利关节,益精,明目,暖腰膝,破痃癖症瘕,消瘀血,治风痹骨节挛缩,续筋骨,生肌肉。白芷为伞形科植物白芷或杭白芷的干燥根。性味温,辛。归肺、胃经。功效活血排脓,生肌止痛,祛风散寒,消肿燥湿。具有抗菌作用,白芷在体外对大肠杆菌、宋氏和弗 氏痢疾杆菌、变形杆菌、伤寒和副伤寒杆菌、绿脓杆菌、霍乱弧菌、某些革兰阳性细菌及人型结核杆菌等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荆芥为唇形科植物荆芥(Nepeta cataria Linn Sp.)的干燥地上部分。性味辛、微苦,微湿。归肺、肝经。功效解表散风,消疮,止血。荆芥配防风,加强祛风解表作用。荆芥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喉杆菌有较强的抗菌作用。《本经》:主寒热,鼠瘘,瘰疬生疮,破结聚气,下瘀血,除湿痹。《纲目》:散风热,清头目,利咽喉,消疮肿。治项强,目中黑花,及生疮,阴颓,吐血,衄血,下血,血痢,崩中,痔漏。防风伞形科植物防风Saposhnikovia divaricata(Turcz. ) Schischk.的干燥根。性味辛、甘,微温。归膀胱、肝、脾经。功效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定搐。对绿脓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有一定抗菌作用。《本草汇言》防风,辛温轻散,润泽不燥。发邪从毛窍出,故外科肿疮肿毒、疮瘘风癞诸证,亦必需也。”黄芪为豆科草本植物蒙古黄芪、膜荚黄芪的根。性味甘,微温。归肺、脾、肝、肾经。功效益气固表、敛汗固脱、托疮生肌、利水消肿。用于治疗痈疽难溃,久溃不敛。《本经》记载“主痈疽,久败疮,排脓止痛。补虚,小儿百病。”《日华子本草》记载“助气壮筋骨,长肉补血。”熟地为玄参科植物地黄(学名Rehmannia glutinosa)的块根。性味甘,微温。归肝、肾经。功效补血养阴,填精益髓。《纲目》“填骨髓,长肌肉,生精血。补五脏内伤不足,通血脉,利耳目,黑须发,男子五劳七伤,女子伤中胞漏,经候不调,胎产百病。”川弯伞形科植物川弯Ligusticum chuanxiong Hort.的干燥根莖。性味辛,温。归肝、胆、心包经。功效活血祛瘀;行气开郁;祛风止痛。川芎对大肠、痢疾(宋内氏)、变形、绿脓、伤寒、副伤寒杆菌及霍乱弧菌等有抑制作用。《日华子本草》:治一切风,一切气,一切劳损,一切血,补五劳,壮筋骨,调众脉,破症结宿血,养新血,长肉,鼻洪,吐血及溺血,痔瘘,脑痈发背,瘰疬瘿赘,疮疥,及排脓消瘀血。赤苟为毛茛科植物赤苟Paeonialactiflora Pal1.或川赤苟Paeonia veitchiiLynch的干燥根。性味苦,微寒。归肝经。功效清热凉血,散瘀止痛。《滇南本草》泻脾火,降气,行血,破瘀,散血块,止腹痛,退血热,攻痈疮,治疥癞。鹿角霜为鹿科动物梅花鹿或马鹿的角熬制鹿角胶后剩余的骨渣。性味咸,温。归肝、肾经。功效温肾助阳,收敛止血。白芍为双子叶植物药毛茛科植物芍药(栽培种)的根。性味苦、酸,凉。归肝、脾经。功效养血柔肝,缓中止痛,敛阴收汗。《本经》"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治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白术为菊科植物白术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的干燥根莖。性味苦、甘,温。归脾、胃经。功效补气健脾、燥湿利水、止汗。《本经》主风寒湿痹,死肌,痉,疸,止汗,除热消食。牡丹皮为毛茛科多年生落叶小灌木植物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的干燥根皮。性味苦、辛,微寒。归心、肝、肾经。功效清热凉血;活血散瘀。对痢疾杆菌、绿脓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显著抗菌作用。《滇南本草》破血,行(血)消症瘕之疾,除血分之热。本发明药物原料用量是经发明人进行大量摸索总结得出的,各原料用量为在下述重量份范围都具有较好的疗效当归25-35份、附子5-15份、干姜10-20份、甘草25-35份、肉桂2-4份、白芷25-35份、荆芥25-35份、防风25-35份、黄芪100-140份、熟地25-35份、川芎25-35份、赤芍25-35份、鹿角霜25-35份、白芍25-35份、白术15-25份、牡丹皮25-35份。其中优选为当归30份、附子10份、干姜15份、甘草30份、肉桂3份、白芷30份、荆芥30份、防风30份、黄芪120份、熟地30份、川弯30份、赤芍30份、鹿角霜30份、白芍30份、白术20份、牡丹皮30份。本发明药物可以采用中药制剂的常规方法制备成膏剂。将这些原料药研成细末混合均匀,高压灭菌消毒后,用凡士林将药粉调成膏状(如若太稠可以用75%酒精稀释)外敷。本发明药物具有活血化瘀,收敛生肌,散寒止痛等功效,治愈时间短,治愈率高,据对临床200例患者观察统计,使用本发明药物一个疗程总有效率88%,两个疗程总有效率98%。
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一、当归25份、附子5份、干姜10份、甘草25份、肉桂2份、白芷25份、荆芥25份、防风25份、黄芪100份、熟地25份、川芎25份、赤芍25份、鹿角霜25份、白芍25份、白术15份、牡丹皮25份。实施例二、当归30份、附子10份、干姜15份、甘草30份、肉桂3份、白芷30份、荆芥30份、防风30份、黄芪120份、熟地30份、川芎30份、赤芍30份、鹿角霜30份、白芍30份、白术20份、牡丹皮30份。实施例三、当归35份、附子15份、干姜20份、甘草35份、肉桂4份、白芷35份、荆芥35份、防风35份、黄芪140份、熟地35份、川芎35份、赤芍35份、鹿角霜35份、白芍35份、白术25份、牡丹皮35份。下面是患者使用本发明药物的临床统计资料
一、一般资料临床患者共200例,其中男性111例,女性89例,男女比例1.2 1,平均年龄64岁。二、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褥疮的诊断标准1、好发于尾骶、背脊、肘踝等骨突易受压迫及摩擦部位。2、初起皮肤上出现褐色红斑,微肿,继而紫暗水肿,坏死溃烂。3、继发染毒时组织坏死迅速,脓水淋漓,相应部位并发朞核疼痛。4、多见于昏迷、瘫痪、骨折、大面积烧伤等久病卧床的患者。三、治疗方法每六小时外敷患处I次,换药之间每次用双氧水及生理盐水冲洗创面。7日为一个疗程。四、疗效评定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褥疮的疗效评定标准治愈褐色红斑消退,或溃烂疮口愈合。好转红斑未全消退,或溃烂疮面腐肉脱落,新肉生长,疮面逐渐缩小。未愈疮口增大,溃烂不止。五、治疗结果统计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褥疮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中药组合物是由以下重量份的药物组成当归25-35份、附子5-15份、干姜10-20份、甘草25-35份、肉桂2-4份、白芷25-35份、 荆芥25-35份、防风25-35份、黄芪100-140份、熟地25-35份、川芎25-35份、赤芍35-35 份、鹿角霜25-35份、白芍25-35份、白术15-25份、牡丹皮25-35份。
2.根据权利要求书I所述的治疗褥疮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药物组成当归30份、附子10份、干姜15份、甘草30份、肉桂3份、白芷30份、荆芥30份、防风30份、黄芪120份、熟地30份、川芎30份、赤芍30份、鹿角霜30份、白芍30份、白术20 份、牡丹皮30份。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褥疮的中药组合物,属于中药组合物,由当归、附子、干姜、甘草、肉桂、白芷、荆芥、防风、黄芪、熟地、川芎、赤芍、鹿角霜、白芍、白术和牡丹皮按照一定的重量配比组成,具有活血化瘀,收敛生肌,散寒止痛的功效,能够有效治疗褥疮。
文档编号A61P17/02GK103007238SQ20121059654
公开日2013年4月3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29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29日
发明者李凤荣 申请人:李凤荣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