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重症监护用病床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28918阅读:18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重症监护用病床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院用病床,尤其涉及一种重症监护用病床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已经证明,通过重症监护,对包括全身麻醉以及中大手术后的患者进行监护,可以有效地提高抢救和治愈的效率。但现有技术条件下,重症监护室通常仍使用普通的病床,由于普通病床的设计结构所限,在病床上并不能可靠地安装监护仪器和重症监护用的治疗设备,需要在病床的旁边另设安装柜,这样既不利于提高重症监护的效果,由于线路较多且连接较为杂乱,也就不利于改善重症监护室内的环境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重症监护用病床装置,可以将重症监护用的设备仪器与病床整体进行设计,有利于直观地观察生命体征,也有利于重症监护的治疗和护理。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重症监护用病床装置,包括有床尾支架、床尾板、床中板、床头板、输液架、床头支架、万向轮、驱动臂、驱动电机和床体框架。床体框架是本实用新型的主体支撑件,整体呈长方形的框架结构,在床体框架的两端,设置有垂直支撑用的床尾支架和床头支架,也就是说,在床体框架的尾端,设置有床尾支架,在床体框架的床头端,设置有床头支架,床头支架和床尾支架的下端设置有接地用的万向轮,在床体框架的上面,居中设置有床中板,在床中板靠近床尾支架的一端,设置有床尾板,在床中板靠近床头支架的一端,设置有床头板。在靠近床头支架的位置,设置有输液架。在床体框架的下面,设置有驱动电机,与驱动电机相连接,设置有驱动臂,驱动臂的前端连接到床头板的下面。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重症监护用病床装置,整体结构简单,操作使用方便,稳定性好,可靠性高。使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重症监护用病床装置,有利于直观地观察生命体征,也有利于重症监护的治疗和护理。

附图I是本事实用新型所述一种重症监护用病床装置的结构示意图。I一床尾支架2—床尾板3—床中板4一床头板5—输液架6—床头支架7—万向轮8—驱动臂9 一驱动电机10—床体框架。
具体实施方式
现参照附图1,结合实施例说明如下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重症监护用病床装置,包括有床尾支架I、床尾板2、床中板3、床头板4、输液架5、床头支架6、万向轮7、驱动臂8、驱动电机9和床体框架10。床体框架10是本实用新型的主体支撑件,整体呈长方形的框架结构,在床体框架10的两端,设置有垂直支撑用的床尾支架I和床头支架6,也就是说,在床体框架10的尾端,设置有床尾支架I,在床体框架10的床头端,设置有床头支架6,床头支架6和床尾支架I的下端设置有接地用的万向轮7,在床体框架10的上面,居中设置有床中板3,在床中板3靠近床尾支架I的一端,设置有床尾板2,在床中板3靠近床头支架6的一端,设置有床头板4。在靠近床头支架6的位置,设置有 液架5。在床体框架10的下面,设置有驱动电机9,与驱动电机9相连接,设置有驱动臂8,驱动臂8的前端连接到床头板4的下面。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重症监护用病床装置,整体结构简单,操作使用方便,稳定性好,可靠性高。使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重症监护用病床装置,有利于直观地观察生命体征,也有利于重症监护的治疗和护理。
权利要求1. 一种重症监护用病床装置,包括有床尾支架(I)、床尾板(2)、床中板(3)、床头板(4)、输液架(5)、床头支架(6)、万向轮(7)、驱动臂(8)、驱动电机(9)和床体框架(10),床体框架(10)是主体支撑件,整体呈长方形的框架结构,在床体框架(10)的尾端,设置有床尾支架(I),在床体框架(10 )的床头端,设置有床头支架(6 ),床头支架(6 )和床尾支架(I)的下端设置有接地用的万向轮(7),在床体框架(10)的上面,居中设置有床中板(3),在床中板(3)靠近床尾支架(I)的一端,设置有床尾板(2),在床中板(3)靠近床头支架(6)的一端,设置有床头板(4);在靠近床头支架(6)的位置,设置有输液架(5);在床体框架(10)的下面,设置有驱动电机(9 ),与驱动电机(9 )相连接,设置有驱动臂(8 ),驱动臂(8 )的前端连接到床头板(4)的下面。
专利摘要一种重症监护用病床装置,包括有床尾支架、床尾板、床中板、床头板、输液架、床头支架、万向轮、驱动臂、驱动电机和床体框架。床体框架是主体支撑件,整体呈长方形的框架结构,在床体框架的尾端,设置有床尾支架,在床体框架的床头端,设置有床头支架,床头支架和床尾支架的下端设置有接地用的万向轮,在床体框架的上面,居中设置有床中板,在床中板靠近床尾支架的一端,设置有床尾板,在床中板靠近床头支架的一端,设置有床头板。在靠近床头支架的位置,设置有输液架。在床体框架的下面,设置有驱动电机,与驱动电机相连接,设置有驱动臂,驱动臂的前端连接到床头板的下面。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简单,操作使用方便,稳定性好,可靠性高。
文档编号A61G7/05GK202478022SQ20122009886
公开日2012年10月10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16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16日
发明者王海燕 申请人:王海燕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