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捷式膝关节活动度康复训练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33578阅读:30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便捷式膝关节活动度康复训练支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具,尤其是一种动静结合、无创、安全、便捷有效的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功能康复训练的活动支架。
背景技术
膝关节周围骨折是发生率较高的骨折,同时骨折后极易出现关节粘连、功能障碍的一个部位。膝关节周围骨折通常包括股骨下段骨折、股骨髁部骨折、髌骨骨折、胫骨平台骨折、腓骨近端骨折、胫骨上段骨折、胫骨结节撕脱骨折等。随着医疗技术的革新与进步,术后的康复已越来越被重视,临床康复常用的方法有膝关节持续被动活动(Continous Passive Movement, CPM)、关节松动术、持续牵引术、 股四头肌肌力训练、冰疗、电疗、TDP理疗等。但具体到直接作用于膝部的康复器具,主要以CPM的应用最为主导,但就其应用具体进度、角速度、幅度、频率、开始和结束时间,尚存争议。虽然上述方法各有优点,但也存在自身的局限性。主要有以下缺点1、早期伤口及损伤组织未愈合,患者常因惧怕切口开裂、疼痛或医从性不强不进行,或者不能坚持大腿各肌群的功能锻练;2、经典的CPM锻练可造成被缝合的韧带再撕裂和伤口愈合不良,又因使用时会增加骨折处的应力,容易引起内固定松动,已固定骨折的再移位,临床上膝关节周围骨折粉碎严重不能获得坚强内固定的、软组织损伤严重者或骨折合并膝关节韧带损伤修复者等均不宜早期CPM锻练,而且在当前国内多数基层医院并未配置CPM ;3、麻醉下持续或多次被动活动关节松解粘连除了加重患者的痛苦,而且多次麻醉对患者也相应地增加了风险;4、国内中小医院尚缺少专业康复医师。总之,目前在膝关节周围骨折治疗过程中,临床上面临的是需要创新局面,需要改变方法有效但风险大,风险不大但疗效有限的困境。我们研制的膝关节活动度康复支架,是在“动静结合”的哲学理念指导下,吸取了有效方法的优点,避开了其局限性的一种新型医疗康复器具。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目的针对现有膝关节康复器具的缺点及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临床康复的实际问题,设计一种新型可活动的康复支架,摒弃现有CPM被动、患者需忍受CPM的不适感及可能带来的伤口开裂等并发症、不能及时调整康复活动范围,以及需要康复训练师在场巡查、监护的缺点,本设计可由患者根据术后自身情况随时自行操作与调节,节约社会成本;可活动支架设计实现动静结合、无创的训练方法;将患者被动训练变为主动训练,达到更为安全、有效的术后康复功能。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本设计支架主要有三块板构成小腿支撑板(I)、大腿支撑板(2),还有一块是滑动平台底板(3),小腿支撑板(I)近端与大腿支撑板(2)远端,大腿支撑板(2)近端与滑动平台底板(3)近端,分别用第一合页(5)和第二合页(7)连接,并用橡胶皮包裹。靠近小腿支撑板(I)的远端部打两个孔(6),以栓一牵拉绳。在靠近大腿支撑板(2)的近端钻一椭圆孔(4),以穿过牵拉绳拉动小腿支撑板(I)所用,小腿支撑板(I)远端可在滑动平台底板(3)上滑动。将患肢置于支架上后,拉动小腿支撑板(1),小腿支撑板
(I)、大腿支撑板(2)板夹角变小,从而达到膝关节随之弯曲的目的。如果患者需要连续变曲膝关节,则用光滑牵拉绳;若患者需要间断训练,则用带等距结便于临时固定的牵拉绳即可。组成活动支架小腿支撑板(I)、大腿支撑板(2)、滑动平台底板(3)的板宽均为200mm ;小腿支撑板(I)与大腿支撑板(2)长均为400mm,滑动平台底板(3)长为800mm。本实用新型的主要应用对象对遭受膝关节周围骨折,即股骨下段骨折、股骨髁部骨折、髌骨骨折、胫骨平台骨折、腓骨近端骨折、胫骨上段骨折、胫骨结节撕脱骨折等,在手术内固定术后或非手术康复治疗阶段的患者。应用此创新支架,可以更安全、有效地恢复膝关节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应用方法将患肢小心放在支架上,检查患肢轴线是否与支架长轴线一致,小腿支撑板(I)、大腿支撑板(2)两板接点是否对应患侧膝关节,检查无误后,拉动牵拉绳,小腿支撑板(I)、大腿支撑板(2)板夹角渐渐变小,从而使患者在一种稳定、踏实、安全的氛围中完成膝关节的康复。本康复支架在医护人员指导下,可很快学会应用方法,从而可以“自助式”积极完成膝关节康复训练。本实用新型的优点1、膝关节活动度康复支架,在材料方面,取材方便、价格低廉。所用材料分别是三块板、两付合页、两条橡胶片、两根尼龙绳,数板螺丝钉,一支超能胶水。2、制作简单,制作流程为将小腿支撑板(I)近端与大腿支撑板(2)远端,大腿支撑板(2)近端与滑动平台底板(3)近端,分别用第一合页(5)和第二合页(7)连接,并用橡胶皮包裹。靠近小腿支撑板(I)板的远端部打两孔(6),以栓一牵拉绳。在靠近大腿支撑板(2)板的近端钻一椭圆孔(4),穿过牵拉绳。3、操作简便,操作流程为将患肢小心放在支架上,检查患肢轴线是否与支架长轴线一致,小腿支撑板(I)、大腿支撑板(2)两板接点是否对应患侧膝关节,检查无误后,拉动牵拉绳,小腿支撑板(I)、大腿支撑板(2)板夹角渐渐变小,膝关节会在一种安全条件下随之弯曲。4、降低膝关节康复风险,应用时骨折部不会出现象应用CPM时外加的强行应力。5、便于推广,能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惠及广大患者。

图I为本实用新型斜侧面观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俯视图。其中1、小腿支撑板;2、大腿支撑板;3、滑动平台底板;4、椭圆孔;5、第一合页;6、孔;7、第二合页。
具体实施方式
将患肢小心放在支架上,检查患肢轴线是否与支架长轴线一致,小腿对应放在小腿支撑板(I)上,大腿对应放在大腿支撑板(2)上,小腿支撑板(I )、大腿支撑板(2)两板接点是否对应患肢膝关节,检查无误后,拉动牵拉绳,同时嘱患者主动缓缓屈髋,小腿支撑板(I)远端会在滑动平台底板(3)上滑动,注意让患侧股四头肌放松,(I)、(2)板夹角渐渐变小,小腿因自身重力作用下落,膝关节也随之屈曲,从而使患者在一种稳定、踏实、安全的氛围中完成膝关节的康复。本康复支架在医护人员指导下,可很快学会应用方法,从而可以“自助式”积极完成膝关节康复训练。
权利要求1.一种便捷式膝关节活动度康复训练支架,其结构特征为由小腿支撑板(I)、大腿支撑板(2 )和一滑动平台底板(3 )三块板组成;小腿支撑板(I)与大腿支撑板(2 )通过第一合页(5)连接,大腿支撑板(2)与滑动平台底板(3)亦由第二合页(7)连接;靠近小腿支撑板(I)的远端打两个孔(6 )以栓一牵拉绳;在靠近大腿支撑板(2 )的近端钻一椭圆孔(4 ),以穿过牵拉绳拉动小腿支撑板(I ),使小腿支撑板(I)远端可在滑动平台底板(3)上滑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捷式膝关节活动度康复训练支架,其特征为活动支架由小腿支撑板(1)、大腿支撑板(2)和滑动平台底板(3)组成;小腿支撑板(1)与大腿支撑板(2)通过第一合页(5)连接,大腿支撑板(2)近端与滑动平台底板(3)近端亦由第二合页(7)连接,合页由橡胶皮包裹;靠近小腿支撑板(1)的远端打两个孔(6)以栓一绳;在靠近大腿支撑板(2)的近端钻一椭圆孔(4),以穿过牵拉绳拉动小腿支撑板(1)所用,小腿支撑板(1)远端可在滑动平台底板(3)上滑动,带动支撑板上的患肢被动活动,本实用新型康复支架主要用于内固定术后或非手术康复治疗阶段的患者,可安全、有效地恢复膝关节功能。
文档编号A61H1/02GK202665913SQ201220185548
公开日2013年1月16日 申请日期2012年4月27日 优先权日2012年4月27日
发明者刘显东, 刘小勇 申请人:刘显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