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腔胃引流及肠内营养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34756阅读:78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双腔胃引流及肠内营养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尤其是一种鼻饲患者使用的营养管,具体地说是一种既能直接向肠道输送营养液又能将胃中的潴留物及时抽出体外的双腔胃引流及肠内
营养管。
背景技术
目前,对于各种原因所致的胃窦、幽门、或十二指肠梗阻的病人,最常用的治疗方法就是通过鼻孔将肠内营养管插入小肠,向肠道输送营养液,以改善病人的身体机能,为后 续治疗提供营养支持。但与此同时,由于胃窦、幽门、或十二指肠梗阻,胃液无法进入肠道,可导致胃腔内大量胃液积聚,使患者产生腹胀、腹痛、呕吐酸臭胃液、口腔异味等症状,使患者生活质量非常低下,因此临床上常需再插一根胃管以将患者胃中潴留的胃液抽出,这就要求患者在两个鼻孔中各插一个管子,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目前胃窦、幽门、或十二指肠梗阻患者治疗过程中必须分别插入肠内营养管和胃管造成操作不便,患者痛苦大的问题,设计一种双腔胃引流及肠内营养管,使患者只需插入一根管子即能同时完成肠内营养液输送和胃液引流双重工作,无需插入两根管子,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腔胃引流及肠内营养管,其特征是它主要由并排相连胃引流管I和肠内营养输送管2以及导向钢丝5组成,导向钢丝5活动穿装在其中肠道营养输送管2中,胃引流管I的长度小于肠道营养输送管2的长度,在胃引流管I的下端设有侧孔或纵向开槽所构成的三向瓣膜3,可提供胃腔灌注和引流,同时具有防止管腔堵塞的功能,在肠内营养输送管2的下端设有侧孔或纵向开槽4,胃引流管I和肠内营养输送管2的上端呈Y型布置。所述的胃引流管I和肠内营养输送管2位于同一个护套6中或通过缠绕带粘接相连。所述的肠内营养输送管2的长度与胃引流管I的长度之差至少为50厘米。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将原先需分别插入患者体内的两根长短不一的营养管和引流管合并成一根,患者只需进行一次插管即可完成两种操作,不仅减少了医护人员插管的工作量,而且减少了患者的痛苦,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制造方便。

图I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之一。图2是图I的剖视图(放大)。[0013]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之二。图4是图图3的剖视图(放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一。如图1-2所示。一种双腔胃引流及肠内营养管,它主要由并排相连胃引流管I和肠内营养输送管2以及导向钢丝5组成,导向钢丝5活动穿装在其中肠内营养输送管2中,胃引流管I的长度小于肠内营养输送管2的长度,二者之差在50厘米左右以防止胃引流管穿过幽门进入·肠道,在胃引流管I的下端设有侧孔或纵向开槽所构成的三向瓣膜3,可提供胃腔灌注和引流,同时具有防止管腔堵塞的功能,在肠内营养输送管2的下端设有侧孔或纵向开槽4,胃引流管I和肠内营养输送管2的上端呈Y型布置,如图I所示,胃引流管I和肠内营养输送管2的管壁相连,如图2所示,胃引流管I和肠内营养输送管2的上端与现有的胃管及肠道营养输送管相同。实施例二。如图3-4所示。一种双腔胃引流及肠内营养管,它主要由胃引流管I、肠道营养输送管2、导向钢丝5及护套6组成,胃引流管I和肠道营养输送管2通过护套6相连,如图3所示,导向钢丝5活动穿装在其中肠道营养输送管2中,胃引流管I的长度小于肠道营养输送管2的长度,二者之差在50厘米左右以防止胃引流管穿过幽门进入肠道,在胃引流管I的下端设有侧孔或纵向开槽所构成的三向瓣膜3,可提供胃腔灌注和引流,同时具有防止管腔堵塞的功能,在肠道营养输送管2的下端设有侧孔或与3相同结构的纵向开槽4,胃引流管I和肠道营养输送管2的上端呈Y型布置,本实施例的胃引流管I和肠道营养输送管2的管壁可相连,也可不相连,不相连时主要依靠护套将二者定位,保证两者能同时移动,胃引流管I和肠道营养输送管2的上端与现有的胃管及肠道营养输送管相同。具体实施时护套6也可用缠绕带来代替,通过缠绕带将胃引流管I、肠道营养输送管2绑成一体后再在表示浸胶使之光滑形成护套结构。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权利要求1.一种双腔胃引流及肠内营养管,其特征是它主要由并排相连的胃引流管(I)和肠内营养输送管(2)以及导向钢丝(5)组成,导向钢丝(5)活动穿装在其中肠内营养输送管(2)中,胃引流管(I)的长度小于肠内营养输送管(2)的长度,在胃引流管(I)的下端设有侧孔或纵向开槽构成的三向瓣膜(3),此三向瓣膜(3)在管腔压カ低于胃腔压力,即胃腔减压引流吋,允许胃液进入胃引流管(I)的管腔;当管腔压カ高于胃腔压力,即胃腔灌注冲洗吋,允许胃引流管(I)中的液体进入胃腔;当管腔压カ与胃腔压カ相等时,此瓣膜关闭,可防止胃液淤积于管腔内造成管道堵塞;在肠内营养输送管(2)的下端设有侧孔或纵向开槽(4),胃引流管(I)和肠道营养输送管(2)的上端呈Y型布置。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双腔胃引流及肠内营养管,其特征是所述的胃引流管(I)和肠内营养输送管(2 )位于同一个护套(6 )中或通过缠绕带连接成一个整体。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双腔胃引流及肠内营养管,其特征是所述的肠内营养输送管(2)的长度与胃引流管(I)的长度之差至少为50厘米。
专利摘要一种双腔胃引流及肠内营养管,其特征是它主要由并排相连的胃引流管(1)和肠内营养输送管(2)以及导向钢丝(5)组成,导向钢丝(5)活动穿装在其中肠内营养输送管(2)中,胃引流管(1)的长度小于肠内营养输送管(2)的长度,在胃引流管(1)的下端设有侧孔或纵向开槽构成的三向瓣膜(3),此三向瓣膜(3)在管腔压力低于胃腔压力,即胃腔减压引流时,允许胃液进入胃引流管(1)的管腔;当管腔压力高于胃腔压力,即胃腔灌注冲洗时,允许胃引流管(1)中的液体进入胃腔;当管腔压力与胃腔压力相等时,此瓣膜关闭,可防止胃液淤积于管腔内造成管道堵塞;在肠内营养输送管(2)的下端设有侧孔或纵向开槽(4),胃引流管(1)和肠道营养输送管(2)的上端呈Y型布置。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制造方便,患者只需进行一次插管即可完成两种操作,不仅减少了医护人员插管的工作量,而且减少了患者的痛苦,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文档编号A61J15/00GK202637524SQ20122020862
公开日2013年1月2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10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10日
发明者王峻, 蒲骁麟 申请人:王峻, 蒲骁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