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式再生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46823阅读:14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复合式再生膜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再生膜,尤其涉及一种复合可吸收再生膜与不可吸收再生膜的复合式再生膜。
背景技术
骨引导再生手术(Guided bone regeneration, GBR),为牙科中常用以引导萎缩的齿槽骨等牙周组织再生,使牙周回复至较佳的情况,以便后续如植牙等的牙科手术处理。而在此术式过程中,为了隔绝牙龈上皮组织增长侵入至齿槽骨缺损区,目前常用的作法为将隔离膜(或称再生膜)置入牙龈上皮组织与齿槽骨组织间,以争取齿槽骨组织恢复的时间,并同时配合人工骨粉填补齿槽骨缺损区,以帮助齿槽骨的再生。 现有的再生膜可粗分为两大类可吸收再生膜以及不可吸收再生膜。可吸收再生膜多以胶原蛋白为主要材料所制成,其优点在于胶原蛋白此种材料放置于人体内,可随着时间逐渐为人体所吸收,不需再进行二次手术将此再生膜取出,且血液通透性佳,可维持组织间的血液循环,但其缺点则在于此种再生膜支撑力不足且塑型困难,维持齿槽骨生长空间的能力不佳,且常于齿槽骨再生完成前已被人体所吸收,而无法达到预期的功效。而不可吸收再生膜则多以Gore-tex、钛膜或是e_PTFE为主,相对于可吸收再生膜,其优点在于塑型容易且维持空间的能力较佳,且此种材料长时间置入人体后不易产生副作用,然而其缺点则在于利用此种再生膜的骨引导再生手术,其手术伤口容易暴露并导致伤口感染,使得手术效果不佳,这是因为齿槽骨的再生需仰赖良好的血液循环,不可吸收再生膜在隔绝牙龈上皮组织的同时,也局部地隔绝了对于齿槽骨组织血液的供应,使得齿槽骨组织再生速度缓慢;同时,血液循环不佳也易造成伤口皮瓣组织萎缩使得伤口容易暴露,容易引发伤口感染;此外,若需进行后续牙科植体的植入,则需进行二次手术,将不可吸收再生膜取出。而一个成功的骨引导再生手术必须满足以下四个要求(I)伤口的密封性佳、(2)保持良好的血液供应、(3)再生膜需可维持生长空间,以及(4)再生膜需具备高稳定性,以使手术效果达到最佳。(I)伤口的密封性佳即伤口必须做完全的缝合,避免齿槽骨缺损区以及所填补的人工骨粉暴露出来,否则将导致感染,因此再生膜需具备生物兼容性高的特点,以吸引牙龈上皮组织包覆,使伤口快速愈合,而可吸收再生膜可达成此一要求。(2)保持良好的血液供应即若无充足的血液供应,将导致齿槽骨组织再生缓慢。而牙龈上皮组织即为齿槽骨组织的主要血液供应来源,因此利用通透性佳的可吸收再生膜,可达成良好的血液循环,而不可吸收再生膜则在此方面效果较差,甚至于无法令血液穿透供应至齿槽骨组织。(3)再生膜需可维持生长空间因为需提供齿槽骨一适当空间,才可令骨头长出,可吸收再生膜由于吸收速度快且不易塑型,维持空间的时间很短,因此无法达到此一要求,而不可吸收再生膜则无此缺点。[0009](4)再生膜需具备高稳定性因为隔离膜若无法牢靠的固定于同一位置,骨细胞将不易附着于隔离膜,将导致齿槽骨无法再生,其中由于可吸收再生膜较软易滑动,因此稳定性不佳;而不可吸收再生膜较硬,且可利用骨钉固定,故无此一缺点。综上所述,不论是可吸收再生膜或是不可吸收再生膜均存在有应用上的缺点,无法同时完全达到上述的四个要求,使得骨引导再生手术存在有手术效果不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再生膜,尤指一种复合式再生膜,解决现有再生膜手术效果不佳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复合式再生膜,用以分隔一齿槽骨组织与一牙龈上皮组织,该复合式再生膜包含一胶原蛋白可吸收层与一钛金属可挠曲层;该胶原·蛋白可吸收层用以在该齿槽骨组织与该牙龈上皮组织之间传递物质;该钛金属可挠曲层设置于该胶原蛋白可吸收层内,以提供该胶原蛋白可吸收层支撑力,并开设有多个孔洞,该孔洞用以供该胶原蛋白可吸收层所传递的物质通过。其中,该钛金属可挠曲层更开设有一主固定孔,该主固定孔用以供一牙科植体穿设,且该主固定孔的孔径大于该孔洞的孔径。其中,该孔洞之间大于一预设间距,以供至少一个固定骨钉穿入该孔洞之间,以将该复合式再生膜固定于该齿槽骨组织。于本实用新型的另一较佳实施例中,更提供一种复合式再生膜,用以隔离一齿槽骨组织与一牙龈上皮组织,该复合式再生膜包含一胶原蛋白可吸收层与一钛金属可挠曲网层;该胶原蛋白可吸收层用以在该齿槽骨组织与该牙龈上皮组织之间传递物质;该钛金属可挠曲网层设置于该胶原蛋白可吸收层内,以提供该胶原蛋白可吸收层支撑力,该钛金属可挠曲网层的各网目用以供该胶原蛋白可吸收层所传递的物质通过。其中,该钛金属可挠曲网层的各节点具有一固定部。其中,该固定部为圆饼状。其中,该钛金属可挠曲网层的各节点开设有一固定孔,该固定孔用以供一固定骨钉穿设,以将该复合式再生膜固定于该齿槽骨组织。其中,该钛金属可挠曲网层更开设有一主固定孔,该主固定孔用以供一牙科植体穿设,且该主固定孔的孔径大于各网目的孔径。该复合式再生膜复合了可吸收再生膜与不可吸收再生膜的优点,其可提供骨引导再生手术所需的伤口的密封性佳、保持良好的血液供应、再生膜需可维持生长空间以及再生膜需具备高稳定性四项要求,解决现有再生膜手术效果不佳的问题。相较于现有的可吸收再生膜或不可吸收再生膜,本实用新型利用将钛金属可挠曲层设置于胶原蛋白可吸收层,增加了再生膜的空间支撑性,并在钛金属可挠曲层开设有多个孔洞,可维持牙龈上皮组织与齿槽骨组织间的血液输送;此外更通过所开设的主固定孔,提供后续牙科植体的植入空间,因此不需二次手术取出复合式再生膜,使本复合式再生膜可达到较佳的手术效果。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图I为本实用新型复合式再生膜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复合式再生膜的实 施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复合式再生膜;图4为图3区域A的放大图。其中,附图标记100 :复合式再生膜10a、10b :胶原蛋白可吸收层20:钛金属可挠曲层201 :孔洞202 :主固定孔200 :复合式再生膜40:钛金属可挠曲网层401 :主固定孔402 :网目403 :节点4031 :固定部4032:固定孔I :牙龈上皮组织2:齿槽骨组织3 :牙科植体4:固定骨钉
具体实施方式
由于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复合式再生膜,其组合实施方式不胜枚举,故在此不再一一赘述,仅针对列举其中二个较佳实施例来加以具体说明,但本领域技术人员皆知此仅为一举例,而并非用以限定实用新型本身。有关此较佳实施例的内容详述如下。请同时参考图I与图2,图I为本实用新型复合式再生膜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复合式再生膜的实施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复合式再生膜100,用以分隔齿槽骨组织2与牙龈上皮组织I (图中仅标注一个),复合式再生膜100包含胶原蛋白可吸收层IOa与IOb,以及钛金属可挠曲层20。胶原蛋白可吸收层IOa与IOb用以在齿槽骨组织2与牙龈上皮组织I之间传递物质;钛金属可挠曲层20设置于胶原蛋白可吸收层IOa与IOb之间,以提供胶原蛋白可吸收层IOa与IOb支撑力,并开设有多个孔洞201 (图中仅标注一个)以及主固定孔202,该孔洞201用以供胶原蛋白可吸收层IOa与IOb所传递的物质通过,而主固定孔202用以供牙科植体3穿设,且主固定孔202的孔径大于该孔洞201的孔径。此外,该孔洞201彼此之间大于一预设间距,以供多个固定骨钉4 (图中仅标注一个)中之至少一者穿入该孔洞之间,亦或是直接穿入该孔洞201,以将该复合式再生膜100固定于齿槽骨组织2,进一步的增加了该复合式再生膜100的固定性,该预设间距为可供至少一个固定骨钉4穿入该孔洞之间的间距。请配合图2参考图3,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复合式再生膜200,如图所示,更公开一种复合式再生膜200,复合式再生膜200包含胶原蛋白可吸收层IOa与IOb,以及钛金属可挠曲网层40。胶原蛋白可吸收层IOa与10b,用以在如图2所示的齿槽骨组织2与牙龈上皮组织I之间传递物质;钛金属可挠曲网层40设置于该胶原蛋白可吸收层IOa与IOb内,以提供该胶原蛋白可吸收层IOa与IOb支撑力。其中,钛金属可挠曲网层40开设有主固定孔401与多个网目402 (图中仅标注一个),并具有多个节点403 (图中仅标注一个);主固定孔401用以供如图2所示的牙科植体3穿设,且主固定孔401的孔径大于该网目402的孔径;各网目402用以供该胶原蛋白可吸收层IOa与IOb所传递的物质通过。请进一步参考图4,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复合式再生膜200的区域A的放大图。如图所示钛金属可挠曲网层40的各节点403 (图中仅标注一个)具有呈圆饼状的固定部4031,并开设有固定孔4032,固定孔4032用以供如图2所示的固定骨钉4穿设,以将复合式再生膜200固定于齿槽骨组织2。如上所述,在本实用新型中可借由设置于胶原蛋白可吸收层的钛金属可挠曲层,提供复合式再生膜空间支撑力,并对于牙龈上皮组织有良好的生物可兼容性,且不易造成伤口暴露引发感染;此外,通过胶原蛋白可吸收层与钛金属可挠曲层所开设的多个孔洞,可将牙龈上皮组织的血液供给至齿槽骨组织,达到维持良好血液供给的功效;其中,本实用新型更可借由固定骨钉辅助固定复合式再生膜,维持良好的稳定性以使骨细胞得以附着;再者,由于本实用新型尚开设有一主固定孔,可保留牙科植体植入的空间,而不需二次手术取出复合式再生膜。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复合式再生膜,用以分隔一齿槽骨组织与一牙龈上皮组织,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用以在该齿槽骨组织与该牙龈上皮组织之间传递物质的胶原蛋白可吸收层;以及 一钛金属可挠曲层,设置于该胶原蛋白可吸收层内,并开设有多个用以供该胶原蛋白可吸收层所传递的物质通过的孔洞。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复合式再生膜,其特征在于,该钛金属可挠曲层更开设有一主固定孔,该主固定孔用以供一牙科植体穿设,且该主固定孔的孔径大于该孔洞的孔径。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复合式再生膜,其特征在于,该孔洞之间大于一预设间距,该预设间距为可供多个固定骨钉中之至少一者穿入该孔洞之间的间距。
4.一种复合式再生膜,用以隔离一齿槽骨组织与一牙龈上皮组织,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用以在该齿槽骨组织与该牙龈上皮组织之间传递物质的胶原蛋白可吸收层;以及 一钛金属可挠曲网层,设置于该胶原蛋白可吸收层内,该钛金属可挠曲网层具有用以供该胶原蛋白可吸收层所传递的物质通过的网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复合式再生膜,其特征在于,该钛金属可挠曲网层的各节点具有一固定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复合式再生膜,其特征在于,该固定部为圆饼状。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复合式再生膜,其特征在于,该钛金属可挠曲网层的各节点开设有一用以供一固定骨钉穿设的固定孔。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复合式再生膜,其特征在于,该钛金属可挠曲网层更开设有一用以供一牙科植体穿设的主固定孔,且该主固定孔的孔径大于各网目的孔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复合式再生膜,用以分隔一齿槽骨组织与一牙龈上皮组织,该复合式再生膜包含一胶原蛋白可吸收层与一钛金属可挠曲层;该胶原蛋白可吸收层用以在该齿槽骨组织与该牙龈上皮组织之间传递物质;以及该钛金属可挠曲层设置于该胶原蛋白可吸收层内,以提供该胶原蛋白可吸收层支撑力,并开设有多个孔洞,该孔洞用以供该胶原蛋白可吸收层所传递的物质通过。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复合式再生膜,可解决现有再生膜手术效果不佳的问题。
文档编号A61C19/06GK202776621SQ20122046846
公开日2013年3月13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13日 优先权日2012年4月27日
发明者温世政 申请人:温世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