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同轴线缆及磁共振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15939阅读:41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同轴线缆及磁共振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一种同轴线缆及磁共振系统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磁共振成像(MRI,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磁共振系统的同轴线缆。背景技术
在磁共振成像技术中,磁共振系统可以分为位于扫描间的部分,包括磁体、射频线圈和梯度线圈等部分,以及位于设备间的部分,包括供电设备、数据处理设备等部分,扫描间部分和设备间部分需要用滤波板隔开以防止信号干扰。其中,磁共振系统的射频线圈主要是用来发射和主磁场相同频率的射频信号以获取被成像体的磁共振成像信号,射频线圈还用来接收磁共振成像信号。磁共振系统的射频线圈需要射频能量,该射频能量的特性为功率大于18KW,频率为60MHz 65MHz ;该射频能量的传输路径需要自设备间经滤波板到扫描间,该路径需要进行弯曲铺设,而传输射频能量的电缆通常为同轴线缆。现有的同轴线缆,其内导体多为光滑铜管,弯曲性能差,绝缘层为聚乙烯材料制成,射频能量传输过程中的损耗较大。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易于弯曲、并且能够降低射频能量损耗的同轴线缆。实用新型内 容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是要提出一种易于弯曲,并且降低射频能量传输损耗的同轴线缆。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同轴线缆,所述线缆包括内导体,内绝缘层、外导体和外绝缘层,其中,所述内导体为螺旋轧纹金属管,所述内绝缘层包覆在所述内导体外,所述外导体包覆在所述内绝缘层外,所述外导体为环形轧纹金属管,所述外绝缘层包覆在所述外导体外。 进一步地,所述内导体和外导体由铜制成。进一步地,所述内导体的螺旋轧纹的节距为7.4mm 7.8mm,螺旋轧纹的深度为
0.8mm 1.2mm0进一步地,所述内导体的厚度为0.25mm。进一步地,所述外导体的环形轧纹的间距为6mm 7mm,环形轧纹的深度为
0.8mm 1.0mm0进一步地,所述外导体的厚度为0.25mm。进一步地,所述内绝缘层和所述外绝缘层由PE绝缘材料制成,所述内绝缘层的PE绝缘材料的发泡度为75%以上。进一步地,所述内绝缘层的PE绝缘材料的发泡度为75% 79%。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磁共振系统,所述磁共振系统包括扫描间部分、设备间部分以及位于所述扫描间部分和所述设备间部分之间的滤波板,所述设备间部分包括供电设备,所述扫描间部分包括射频线圈,所述供电设备与所述射频线圈通过如上所述的同轴电缆连接并实现射频能量传输。[0019]进一步地,所述同轴线缆向所述射频线圈提供功率大于18KW,频率为60MHz 65MHz的射频能量。本实用新型对比现有技术有如下的有益效果:内导体为螺旋轧纹金属管,其外表面设有螺纹结构,外导体为环形轧纹金属管,其外表面设有小节距的圆环形结构,提高了线缆的弯曲性能;内绝缘层和外绝缘层采用发泡PE材料制成,降低了传输损耗。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同轴线缆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同轴线缆的剖面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磁共振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01-内导体;102-内绝缘层;103-外导体;104-外绝缘层;1-同轴线缆;2-扫描间部分;201-射频线圈;3-设备间部分;301-供电设备;4-滤波板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做详细的说明。图1和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同轴线缆的结构示意图和剖面图,本实用新型的同轴线缆I包括内导体101、包覆于内导体外表面的内绝缘层102、包覆在内绝缘层102外的外导体103以及包覆在外导体103外的外绝缘层(护套)104。内导体101为厚度0.25mm的螺旋轧纹铜管,在铜管的外表面设有螺旋轧纹,螺旋轧纹的节距为7.4mm 7.8mm,螺旋轧纹的深度为0.8mm 1.2mm。内绝缘层102为物理发泡的PE绝缘材料挤包而成,PE绝缘材料的发泡度达到75%以上,优选地,发泡度为75 79%。外导体103为厚度0.25mm的铜带焊接在内绝缘层的外侧之后进行环形轧纹而成,两个相邻环形轧纹之间的间距为6.0mm 7.0mm,环形轧纹的深度为0.8mm 1.0 mm。外绝缘层(护套)104为PE绝缘材料挤包而成。本实用新型的内导体101是轧纹铜管,与光滑铜管相比更易于弯曲,20°C时表面的电阻率小于0.017241 Ω能适用于传输大功率的射频能量。内绝缘层102采用采用物理发泡的PE绝缘材料,发泡度达到75%以上,优选地,发泡度为75 79%,该介质在传输射频能量时可以减小能量损耗。外导体103为厚度0.25mm的环形轧纹铜管,该轧纹铜管采用了 6.0mm 7.0mm的节距设计,提高了线缆的弯曲性能。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磁共振系统如图3所示,磁共振系统可以分为扫描间部分2、设备间部分3、滤波板4以及同轴线缆I。扫描间部分2包括射频线圈201和磁体(图中未标出)等部分。设备间部分3包括供电设备301和数据处理设备(图中未标出)等部分。扫描间部分2和设备间部分3需要用滤波板4隔开以防止信号干扰。同轴线缆I穿过滤波板4,用于连接扫描间部分2的射频线圈201和设备间部分3的供电设备301。射频线圈201在进行磁共振成像时需要射频能量,该射频能量的特性为功率大于18KW,频率为60MHz 65MHz ;该射频能量的传输路径为自设备间部分3经滤波板4到扫描间2,传输射频能量的电缆为如上所述的同轴线缆I。本实用新型中,各实施例采用递进式写法,重点描述与前述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实施例中的相同方法或结构参照前述实施例的相同部分。本实用新型虽然已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但其并不是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都可以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和技术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出可能的变动和修改,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同轴线缆,所述线缆包括内导体,内绝缘层、外导体和外绝缘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导体为螺旋轧纹金属管,所述内绝缘层包覆在所述内导体外,所述外导体包覆在所述内绝缘层外,所述外导体为环形轧纹金属管,所述外绝缘层包覆在所述外导体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轴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导体和外导体由铜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轴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导体的螺旋轧纹的节距为7.4mm 7.8mm,螺旋轧纹的深度为0.8mm 1.2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轴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导体的厚度为0.25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轴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导体的环形轧纹的间距为6mm 7mm,环形乳纹的深度为0.8mm 1.0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轴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导体的厚度为0.25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轴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绝缘层和所述外绝缘层由PE绝缘材料制成,所述内绝缘层的PE绝缘材料的发泡度为75%以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同轴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绝缘层的PE绝缘材料的发泡度为75% 79%ο
9.一种磁共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磁共振系统包括扫描间部分、设备间部分以及位于所述扫描间部分和所述设备间部分之间的滤波板,所述设备间部分包括供电设备,所述扫描间部分包括射频线圈,所述供电设备与所述射频线圈通过如权利要求1 8中任一项所述的同轴电缆连接并实现射频能量传输。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磁共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同轴线缆向所述射频线圈提供功率大于18KW,频率为60MHz 65MHz的射频能量。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同轴线缆,所述线缆包括内导体(101),内绝缘层(102)、外导体(103)和外绝缘层(104),所述内导体(101)为螺旋轧纹金属管,所述内绝缘层(102)包覆在所述内导体(101)外,所述外导体(103)包覆在所述内绝缘层(102)外,所述外导体(103)为环形轧纹金属管,所述外绝缘层(104)包覆在所述外导体(103)外。本实用新型的同轴线缆易于弯曲,并且通过同轴线缆传输射频能量过程中的能量损耗较小。
文档编号A61B5/055GK203026630SQ20122068359
公开日2013年6月26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12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12日
发明者宋晓霖, 陆昌旺 申请人:上海联影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