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人体器官灌注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20859阅读:20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人体器官灌注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人体器官灌注管。
背景技术
目前,器官移植是救治器官衰竭(如肝、肾功能衰竭等)病人的最好办法。由于离体器官在常温下(热缺血)短期内即趋向失去活力,因此需要对离体器官进行低温保存(冷缺血)。其方法是利用温度为0-4°C的器官灌洗液快速灌洗器官,之后再将器官放置到存有2-4°C灌洗液的容器中进行保存。目前还没有专门用于器官移植使用的人体器官灌注管,在进行器官灌注时,通常采用导尿管或其他的引流管加以改造制成灌注管。虽然自行改造的灌注管能够完成灌注操作,但是由于制作者的改造手法不同,灌注管之间的差异较大,规格不统一,这既影响灌注操作时对灌注速度、灌注时间的控制,影响灌注效果,还存在着操作复杂、费时等问题。由以上所述,如何提供一种人体器官灌注管,以实现改善和提高灌注操作的效果,简化灌注操作的目的,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人体器官灌注管,改善和提高灌注操作的效果,简化灌注操作。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人体器官灌注管,包括管体,管体上沿由其头部至其尾部的方向上依次设置有气囊、出水孔和卡环,管体的尾部设置有与气囊相连通的气囊外口和与出水孔相连通进水孔。优选地,在上述的人体器官灌注管中,管体的头部为实心的圆锥体。优选地,在上述的人体器官灌注管中,气囊距管体头部的距离为I厘米。优选地,在上述的人体器官灌注管中,气囊的长度为1.5厘米至2厘米。优选地,在上述的人体器官灌注管中,出水孔距气囊的距离为I厘米。优选地,在上述的人体器官灌注管中,管体上设置有多个出水孔。优选地,在上述的人体器官灌注管中,三个直径为0.5厘米的出水孔以0.8厘米的间距沿管体的轴向螺旋依次排列。优选地,在上述的人体器官灌注管中,卡环的长度为1.5厘米。优选地,在上述的人体器官灌注管中,卡环可滑动地套设在管体上。优选地,在上述的人体器官灌注管中,还包括卡环夹,卡环夹的头部设置有直径不小于卡环直径的环形钳口。本发明所提供的人体器官灌注管,包括管体,管体上沿其头部至其尾部的方向上依次设置有气囊、出水孔和卡环,在管体的尾部还分别设置有与气囊相连通的气囊外口和与出水孔相连通的进水孔。
本发明所提供的人体器官灌注管主要用于在尸体移植供体摘取器官外科手术中进行灌注时所使用。在使用时,将人体器官灌注管的前端放置于腹主动脉内所需灌注的器官动脉近心端;然后对气囊鼓气,以阻断需灌注器官的腹主动脉近心端;再在血管外与灌注管圆环形卡环相对应处固定血管与卡环,使血管和卡环密切贴实,呈密封状态,防止灌注液溢漏至血管外;最后由进水孔注入灌注液,实施灌注操作。与现有的通过改造所得的灌注管相比,本发明所提供的灌注管具有统一的结构,同一规格的灌注管之间没有差异,使操作人员能够以更加准确的控制灌注的速度和时间,从而提高了灌注操作的效果;同时,相同的结构有利于提高操作人员的使用灌注管的熟练度,实现了简化灌注操作的目的。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人体器官灌注管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所提供的人体器官灌注管的剖视图;图3为本发明所提供的卡环夹的结构示意图。以上图1-3中:管体1、气囊10、出水孔11、卡环12、气囊外口 13、进水孔14、卡环夹2、半卡环夹20、钳口 21。
具体实施例方式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人体器官灌注管,改善和提高灌注操作的效果,简化灌注操作。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请参考图1,本发明所提供的人体器官灌注管包括管体1,在管体I上设置有气囊10、出水孔11、卡环12、气囊外口 13和进水孔14。其中,气囊10、出水孔11和卡环12沿由管体I的头部至其尾部的方向依次设置;气囊外口 13和进水孔14均设置在管体I的尾部,气囊10与气囊外口 13相连通,出水孔11与进水孔14相连通。本发明所提供的人体器官灌注管主要用于在尸体移植供体摘取器官外科手术中进行灌注时所使用。在 使用时,将人体器官灌注管的前端放置于腹主动脉内所需灌注的器官动脉近心端;然后对气囊10鼓气,以阻断需灌注器官的腹主动脉近心端;再在血管外与灌注管卡环12相对应处固定血管与卡环12,使血管和卡环12密切贴实,呈密封状态,防止灌注液溢漏至血管外;最后由进水孔14注入灌注液,实施灌注操作。
与现有的通过改造所得的灌注管相比,本发明所提供的灌注管具有统一的结构,同一规格的灌注管之间没有差异,使操作人员能够以更加准确的控制灌注的速度和时间,从而提高了灌注操作的效果;同时,相同的结构有利于提高操作人员的使用灌注管的熟练度,实现了简化灌注操作的目的。优选地,在上述实施例所提供的人体器官灌注管中,管体I的头部为实心的圆锥体。由于人体内不同部位的血管有不同的弯曲形状,因此人体器官灌注管必须为较为柔软的材质才能够产生足够的变形以适应血管走向,但是,当人体器官灌注管较柔软时,稍微受力时即发生形变,在将其穿入血管中时较为困难。通过将管体I的头部设置为实心圆锥体,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实心部分能够增强人体器官灌注管的硬度,避免受力变形造成的穿管困难;圆锥体的外形能够起到导向的作用,进一步辅助穿管的操作。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由于人体各个器官具有不同的结构,如果针对不同器官制作不同的人体器官灌注管,则人体器官灌注管上各个部件的尺寸和相对位置也会产生相应变化。下面以人体器官灌注管的一种优选尺寸为例进行说明,但是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所提供的人体器官灌注管并不仅限于以下实施例中的尺寸。在本发明一实施例所提供的人体器官灌注管,气囊10距管体I头部的距离为I厘米,气囊10的长度为1.5厘米,出水孔11距气囊10的距离为I厘米,卡环12距管体I头部的距离为15厘米,卡环12的长度为1.5厘米。在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所提供的人体器官灌注管中,设置有多个出水孔11。通过设置多个出水孔11,可以增大进行灌注时灌注液的注入速度。优选地,如图2所示,三个直径为0.5厘米的出水孔11以0.8厘米的间距沿管体I的轴向螺旋依次排列。进一步的,为了便于人体器官灌注管的固定,卡环12可滑动地套设在管体I上。可以想到的是,通过将卡环12设置为可滑动的结构,操作人员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灵活调整卡环12在管体I上的位置,从 而降低植入人体器官灌注管的困难,降低了灌注操作的难度;同时,由于管体I和卡环12之间需要密封相连,因此管体I与卡环12之间应当为过盈配合,或者采用具有弹性的材料,如医用橡胶等,制作卡环12,并使卡环12能够依靠自身弹性在管体I上箍紧。再进一步,为了简化人体器官灌注管与人体血管之间的连接,使血管和卡环12呈密封状态密切贴实,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所提供的人体器官灌注管中还包括卡环夹2。请参考图3,卡环夹2的结构类似于常见的夹子,由通过铰接相连的左右两个半卡环夹20组成,特别的,在卡环夹的头部设置有一环形的钳口 21,该环形钳口 21的内径不小于卡环12的直径。在固定时,仅需就爱那个卡环夹2夹在血管上与卡环12位置相应处即可,由于钳口 21的内径不小于卡环12的直径,因此可以将血管箍在卡环12外,并使两者密切贴实。优选地,卡环夹2上还包括使其保持夹紧状态的扭簧或者扣具。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 的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人体器官灌注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管体,所述管体上沿由其头部至其尾部的方向上依次设置有气囊、出水孔和卡环,所述管体的尾部设置有与所述气囊相连通的气囊外口和与所述出水孔相连通进水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体器官灌注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的头部为实心的圆锥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体器官灌注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距所述管体头部的距离为I厘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体器官灌注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的长度为1.5厘米至2厘米。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体器官灌注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孔距所述气囊的距离为I厘米。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体器官灌注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上设置有多个出水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人体器官灌注管,其特征在于,三个直径为0.5厘米的所述出水孔以0.8厘米的间距沿所述管体的轴向螺旋依次排列。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体器官灌注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环的长度为1.5厘米。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体器官灌注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环可滑动地套设在所述管体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中所述的人体器官灌注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卡环夹,所述卡环夹的头部设置有直径不小于所述卡环直径的环形钳口。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人体器官灌注管,包括管体,管体上沿其头部至其尾部的方向上依次设置有气囊、出水孔和卡环,在管体的尾部还分别设置有与气囊相连通的气囊外口和与出水孔相连通的进水孔。与现有的通过改造所得的灌注管相比,本发明所提供的灌注管具有统一的结构,同一规格的灌注管之间没有差异,使操作人员能够以更加准确的控制灌注的速度和时间,从而提高了灌注操作的效果;同时,相同的结构有利于提高操作人员的使用灌注管的熟练度,实现了简化灌注操作的目的。
文档编号A61M25/10GK103157173SQ201310043868
公开日2013年6月19日 申请日期2013年2月4日 优先权日2013年2月4日
发明者黄赤兵, 陈益荣, 范明齐, 宋亚军, 胡文刚, 王瑨, 孙祯, 许晓婷 申请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