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支承装置和具有患者支承装置的医学成像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07224阅读:243来源:国知局
患者支承装置和具有患者支承装置的医学成像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患者支承装置,其具有患者平台或患者卧榻、可移动的用于支承患者的支承板、设计用于沿所述支承板的至少一个移动方向导引所述支承板的导引单元和用于将附加单元固定所述支承板上的紧固单元。

背景技术:
当今的患者支承装置具有患者平台和用于支承患者的支承板。该支承板通过导引单元沿着患者支承装置的纵向长度被可移动地支承。此外,患者支承装置具有紧固单元,用于将头部线圈单元固定在支承单元上。在此,通过对头部线圈单元的固定实现了支承单元的躺卧平面。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患者支承装置,其可以相对于支承单元在不同的位置上对附加单元进行活动支承和/或固定。所述技术问题通过一种患者支承装置以及一种医学成像设备得以解决。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患者支承装置,其具有患者平台、可移动的用于支承患者的支承板、设计用于沿支承板的至少一个移动方向导引所述支承板的导引单元和用于将附加单元固定在支承板上的紧固单元。在此建议,所述紧固单元具有至少一个调节单元,用于活动调节所述附加单元相对于支承板的位置。有利的是,所述附加单元相对于支承单元被安置在不同位置上。所述附加单元优选由线圈单元、尤其由头部线圈单元构成,由此患者体位的支承、尤其患者头部区域的支承可以为手术被置于在所希望的位置和/或可以被置于与患者的人体结构相匹配的支承位置。根据本发明的患者支承装置尤其设计用于与医学成像设备相连接。因为附加单元、尤其头部线圈单元在患者支承装置的支承板上具有优选的集成方式,因此根据本发明的患者支承装置特别有利地适用于医学成像设备。通过可移动的支承板,患者支承装置尤其可用于医疗手术、尤其在患者头部区域内进行外科手术期间或之后的检查。在此,患者可以躺卧在支承板上,并且与支承板一起借助患者支承装置由手术台承接,并且例如移动至核磁共振设备,其中支承板在两个患者支承装置对接后,借助导引单元从第一患者支承装置移动至第二患者支承装置。因为核磁共振检查通常用于对外科手术的检查和延续,因此患者的头部在此固定在头部线圈单元内,此外头部可以具有敞开的外科手术开口或者敞开的手术通道。在此,所述患者支承装置是一种用于神经外科手术的患者支承装置,其具有用于连接至少一个医学成像设备的接口或者具有至少一个用于连接手术台的接口,患者在该手术台上进行神经外科手术。此外建议,所述紧固单元安置在所述支承板的背面和/或前面上,由此可以实现特别节省空间且紧凑的患者支承装置。与之相关地,“背面”应尤其理解为支承板背向支承面的一侧。“前面”在此应理解为安置在支承板的头部支承区域内的一侧,此外该前侧基本上垂直于支承板的纵向长度。进一步建议,所述紧固单元具有至少一个局部区域,所述局部区域从所述支承板上沿着从躺卧平面朝向所述背面的方向延伸出去,使得附加单元、尤其头部线圈单元可以相对于支承板被安置在对于患者和/或手术医生最佳的位置内,尤其被安置在合适的并且符合人类工程学的位置上,例如该位置用于在没有外科手术成像的情况下对患者进行的传统神经外科手术的支承。特别有利的是,所述患者支承装置具有基座盖板,其中在所述基座盖板和所述支承板的背面之间设置有用于容纳紧固单元的区域,该区域的高度为40mm至80mm。所述区域的高度优选为50mm至70mm,由此在进行检查和/或医疗手术时可以实现头部有利的下沉。在此,“用于容纳紧固单元的区域”应理解为在基座盖板和支承板的背面之间的区域,在该区域内没有安置附加的单元,如线圈元件、电缆等,由此在移动支承板时紧固元件可以在用于容纳紧固单元的区域内部无阻碍地运动。为此,用于容纳紧固单元的区域沿着所述患者支承装置的整个纵向长度具有相同的高度。在本发明有利的改进方案中建议,所述支承板由可更换板构成,由此支承板可用于不同的支承装置,例如用于手术支承装置、尤其用于医学成像设备的患者支承装置等。此外通过用于容纳紧固单元的区域,支承板可以从第一支承装置无阻碍地移动到第二支承装置。与之相关地,“可更换板”尤其应理解为可以在不同患者支承装置之间更换的用于支承患者的支承板。此外,患者支承装置优选具有滑动元件,使得支承板可以无阻碍地并且尤其低摩擦地从第一患者支承装置更换到第二患者支承装置,其中为了更换支承板两个患者支承装置以有利的方式相互对接。此外建议,至少一个调节单元具有至少一个关节单元,用于沿至少一个空间方向移动和/或调节所述附加单元、尤其头部线圈单元的位置。由此提供了特别灵活的可调节性,用于调节头部线圈单元的位置和/或患者头部区域的位置。此外,至少一个调节单元也可以具有至少一个关节单元,用于沿至少两个空间方向移动和/或调节所述附加单元、尤其头部线圈单元的位置。可设想到的可选的是,调节单元也具有多个用于位置调节和/或移动头部线圈单元的关节单元。在此,可以实现对附加单元、尤其头部线圈单元的位置沿多个空间方向的特别有利的调节,并且由此特别有利地将附加单元、尤其头部线圈单元的位置与患者的人体结构和/或用于例如在患者的头部区域进行外科手术的最佳实施位置相匹配。在此,关节单元可以具有铰链和/或球头关节和/或其它的技术人员认为适宜的关节单元。此外,紧固单元优选具有支架区域,用于固定附加单元、尤其头部线圈单元。附图说明以下根据所述实施例和附图获得本发明的其它优点、特征和细节。在附图中: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医学成像设备的示意图;和图2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患者支承装置。具体实施方式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医学成像设备的示意图,其在本实施例中示例性地被设计为核磁共振设备10。但是,医学成像设备的设计方案不局限于核磁共振设备10,医学成像设备当然也可以是计算机断层扫描造影(CT)设备、PET设备、移动或固定的X射线C形臂成像设备、SPECT设备等。核磁共振设备10包括磁体单元11,其具有主磁体12用于产生较强的并且尤其持续的主磁场13。此外,核磁共振设备10还具有圆柱形的容纳区域14,用于容纳患者15,其中容纳区域14在圆周方向上被磁体单元11环绕。患者15可以借助核磁共振设备10的患者支承装置30移动到容纳区域14内。患者支承装置30在此设计为可移动的。此外,磁体单元11具有用于产生磁场梯度的梯度线圈16,所述磁场梯度在造影过程中用于相位编码。通过梯度控制单元17控制梯度线圈16。此外,磁体单元11具有圆柱形高频线圈单元18和高频控制单元19用于激发极化,所述极化出现在由主磁体12产生的主磁场13中。高频控制单元19控制着高频线圈单元18并且在基本由容纳区域14构成的探测空间内发射出高频的磁共振频率。由此,磁化作用由其平衡位置偏转。此外,通过高频线圈单元18接收核磁共振信号。为了控制主磁体12、梯度控制单元17和高频控制单元19,核磁共振设备10具有由计算单元构成的控制单元20。计算单元中央控制核磁共振设备10,例如执行预设的造影的梯度回波序列。控制信息,如成像参数以及更新的磁共振影像可以在显示单元21上,例如至少在核磁共振设备10的至少一个显示器上为操作者进行显示。此外,核磁共振设备10具有输入单元22,借此在测量过程中可以由操作者输入信息和/或参数。所示出的核磁共振设备10当然也可以包括所述核磁共振设备10通常所具有的其它部件。此外,核磁共振设备10的通用的功能模式也是技术人员已知的,因此在本发明针对通用部件不再赘述。在图2中详细示出了患者支承装置30。为了与核磁共振设备10共同使用,所述患者支承装置30设计为与磁共振兼容的。患者支承装置30设计为一种用于神经外科手术的患者支承装置30,其具有用于连接至少一个医学成像设备、尤其核磁共振设备10的接口,以及具有用于连接未示出的手术台的至少一个接口。患者支承装置30具有躺卧平台31和可移动的用于安置患者15的支承板32。此外,患者支承装置30还具有设计用于沿移动方向34导引支承板32的导引单元33。在此,移动方向34平行于患者支承装置30的纵向长度35。导引单元33具有两个导轨36,其分别沿着患者支承装置30的纵向长度35安置在躺卧平台31的侧面边缘上。在此,导轨36具有未示出的滑动元件,其可以是滑轮元件和/或技术人员认为适宜的其它滑动元件。由此可以实现支承板32相对于躺卧平台31沿纵向长度35的低摩擦的移动和/或导引。此外,支承板32还可以具有未示出的导引单元33的滑动元件和/或导引元件,如导轨。支承板32借助导引单元33沿纵向长度35可移动地安置并且在此可以从患者支承装置30转变为手术台支承装置。为此,支承板32由可更换板构成。此外,患者支承装置30具有紧固单元37用于固定由头部线圈单元38构成的附加单元。在本发明可选的设计方案中,附加单元也可以由另外的单元或元件构成。紧固单元37具有支架39,在所述支架39内安置有头部线圈单元38。如此设计紧固单元37,使得可以灵活地调整头部线圈单元38相对于支承板32的位置。为此,紧固单元37具有调节单元40,其包含至少一个关节单元41、42、43。在本实施例中,调节单元40具有三个关节单元41、42、43。第一关节单元41由第一铰接单元构成并且第二关节单元42由第二铰接单元构成。第一铰接单元和第二铰接单元相互平行安置,其中第一铰接单元的转轴和第二铰接单元的转轴基本上相互平行安置。此外,两个转轴基本平行于支承板32的躺卧平面并且基本垂直于支承板32的纵向长度45安置。两个铰接单元通过两个相互平行安置的杆件46彼此连接。第一铰接单元使得两个平行的杆件46可以围绕第一铰接单元的转轴相对于与支承板固定连接的紧固单元37的固定件47进行转动。第二铰接单元使得两个平行的杆件46可以围绕第二铰接单元的转轴相对于用于安置头部线圈单元38的支架39进行转动。通过所述两个铰接单元,可以在调整头部线圈单元38的位置时使头部线圈单元38沿着支承板32的纵向长度45且沿着第二空间方向48移动,所述第二空间方向48基本垂直于支承板32的纵向长度45并且基本垂直于支承板32的躺卧平面44。此外,用于安置头部线圈单元38的支架39具有调节单元40的包含铰接单元的第三关节单元43。第三铰接单元的转轴垂直于第一和第二铰接单元,此外垂直于支承板32的躺卧平面44。这样,可以实现头部线圈单元38平行于支承板32的躺卧平面44的转动。此外通过第三关节单元43,可以实现头部线圈单元38在垂直于支承板32的躺卧平面44的平面内的转动。附加或可选的是,调节单元40和/或调节单元的各个关节单元41、42、43也可以具有不同于铰接单元的变型方案。例如,关节单元41、42、43也可以由球头关节单元、转推铰链单元和/或技术人员认为适宜的关节单元构成。此外可以设想到的是,也可以改变关节单元的数量,尤其是当各个关节单元在多个自由度内具有可调节性时。在此,通过操作者,例如医务人员手动调节紧固单元37、尤其调节单元40,用于使头部线圈单元38达到所希望的位置。附加或可选的是,也可以考虑借助调节单元40,例如借助电气或电子调节单元等至少部分自动地和/或自主地调整头部线圈单元38的位置。紧固单元37安置在患者支承装置30的支承板32上。为此,紧固单元37通过固定件47固定安置在支承板32上,其中安置在支承板32的背离躺卧平面44的背面上和/或安置在支承板32的前面上。在本实施例中,紧固单元37安置在支承板32的背面上。在此,紧固单元37的固定件47可以与支承板32螺栓拧紧、粘接、铆接和/或借助其他紧固方式与支承板32固定连接。通过将紧固单元37安置在支承板32的背面和/或前面,紧固单元37从支承板32的外廓尺寸上突出。由此,紧固单元37沿躺卧平面44的方向、沿支承板32的背面从支承板32上突出。根据在紧固单元37上的不同的调节位置,紧固单元37可以沿方向49相对于支承板32最大延伸约70mm。最大延伸长度优选是大约60mm,特别优选长度是大约50mm。此外,紧固单元37沿着支承板32的纵向长度45从前面突出,使得头部线圈单元38在安装到紧固单元37上的位置中时,沿支承板32的纵向长度45安置在支承板32的外廓尺寸以外。这样,头部线圈单元38、尤其头部线圈单元38的支承平面50为了支承患者15的头部可以借助紧固单元37,尤其借助调节单元40从躺卧平面44的高度上下沉和/或安置在该高度上。此外,患者支承装置30、尤其躺卧平台31具有基座盖板51,所述基座盖板51设置出一个用于容纳控制器、电子器件和/或其它技术人员想得到结构组件和/或结构元件的区域,并且遮盖住患者平台31的背离支承板32的一侧。为了使支承板32连同下沉的头部线圈单元38相对于基座盖板51自由地运动,所述患者支承装置具有用于容纳紧固单元37的区域52,其中在该区域52中紧固元件37从支承板32上向内突出。所述用于容纳紧固单元37的区域52的高度53为大约40mm至80mm,优选高度是大约50mm至70mm,并且特别优选高度是至少55mm。所述用于容纳紧固单元37的区域52沿着患者支承装置30的整个纵向长度35具有相同的高度53。此外,所述区域52沿着躺卧平台31的两个导轨36之间的整个横向长度延伸,从而在支承板32沿纵向长度35移动时避免出现不希望的紧固装置37的倾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