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治猪传染性胃肠炎的中药复方药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28016阅读:26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防治猪传染性胃肠炎的中药复方药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由中药组成的、可防治猪传染性胃肠炎的复方药物。
背景技术
猪传染性胃肠炎(transmissiblegastroenteritis of swine, TGE)又称幼猪的胃肠炎,是一种高度接触传染性,以呕吐、严重腹泻、脱水,致两周龄内仔猪高死亡率为特征的病毒性传染病。一般2周龄以内的仔猪感染后12-24小时会出现呕吐,继而出现严重的水样或糊状腹泻,粪便呈黄色,常夹有未消化的凝乳块,恶臭,体重迅速下降,仔猪明显脱水,发病2_7天死亡,死亡率达100% ;在2_3周龄的仔猪,死亡率在0_10%。断乳猪感染后2_4天发病,表现水泻,呈喷射状,粪便呈灰色或褐色,个别猪呕吐,在5-8天后腹泻停止,极少死亡,但体重下降,常表现发育不良,成为僵猪。有些母猪与患病仔猪密切接触反复感染,症状较重,体温升高,泌乳停止,呕吐、食欲不振和腹泻,也有些哺乳母猪不表现临诊症状。
·
猪传染性胃肠炎症状是引起猪腹泻,呕吐、脱水,消瘦等症状。其主要病理变化特征为肠粘膜充血,水肿,肠粘膜脱落等。腹泻通常见于仔猪,也见于母猪,它已是仔猪生长受阻和死亡率高的重要原因。这些年来给我国养猪业带来重大损失。常在一个区域流行,病者多相易感,传染性强,死亡率高,常造成大批仔猪死亡。甚者导致全军覆没,对养猪业危害极大,急需寻找合适抗病毒抗菌药物来针对性治疗,成为一个引人注目的世界性问题。目前对猪传染性胃肠炎西医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也无特效药。采取的方法只是为减轻症状,减少死亡,缩短病程,降低损失。为预防该病的发生和流行常采用疫苗接种疗法,但疫苗效果欠佳,通过疫苗来完全控制上述疾病有很大难度。应用高免血清,卵黄抗体治疗本病,尽管疗效较好,但成本太高。大肆滥用化药、抗生素及单体药物,既产生多元抗药和受体超敏等诸多药源性疾病,又造成畜禽产品污染,危及人类食品卫生安全。中药来源于动物、植物和矿物质,含有多种生物有效成分,其中大多数中药是以天然植物为原料,资源丰富,容易获取,效果良好,价格低廉,毒副作用微小,几乎无残留,无抗药性,不污染环境。因此,选用中药制剂替代化药、抗生素显得尤为重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以中药组合物构成的,可用于防治猪传染性胃肠炎的复方药物。本发明的复方药物组成为:藿香150±10重量份,党参100±10重量份,白术100 ± 10重量份,附子(制)50 ±5重量份,半夏50 ±5重量份,获茶50 ±5重量份,桔梗100 ± 10重量份,炮姜100 ± 10重量份,吴茱萸80± 10重量份,炎甘草100 ±5重量份。本发明的药物在具体使用时可将以上10味药物进行粉碎、过筛、混匀后直接供畜禽喂食,也可再用水浸取其有效成份给畜禽喂食。中兽医认为猪传染性胃肠炎属中兽医霍乱范畴,中兽医霍乱是以起病急骤,猝然发作,上吐下泻,腹痛或不痛的疾病。因病变起于顷刻之间,挥霍撩乱,故名霍乱。中兽医霍乱的范围较广,包括西医的霍乱、副霍乱、急性胃肠炎及细菌性食物中毒等疾病。本病多发生于秋冬季节,患畜又大多有贪凉和进食腐馊食物等情况,故认为主要由于感受寒湿秽浊之气及饮食不洁所致。由于寒湿秽浊困脾,脾胃受伤,升降失司,清浊相干,气机逆乱,所以吐泻交作。如《丹溪心法 霍乱》篇所说:“内有所积,外有所感,致成吐泻”。因其吐泻,津液过量损失,故在短时间内,即可出现形容憔悴,目眶下陷,筋脉挛急,四肢厥冷等危重证候。中兽医认为本病的发生主要是(I)感受时邪:秋冬之季,湿邪蒸腾,若调摄失宜,感受寒湿秽浊疫疠之气,或因贪凉露宿,寒湿入侵,客邪秽气,郁遏中焦,均能使脾胃受伤,运化失常,气机不利,升降失司,清浊相干,乱于肠胃,上吐下泻而成。(2)饲喂不洁:饲喂不洁,误进腐馊变质食物,或寒凉饲料,最能损伤脾胃,清浊相混而成。
综上所述,本病主要是感受寒湿秽浊之气,寒湿困脾,脾胃气虚,中阳不振,阳虚则生内寒,而致气机凝滞,升降逆乱,脾主运运化而升清阳,胃主受纳而降浊阴,今中虚有寒,升降失职,故为吐利腹痛,不欲饮食。病至寒邪深入少阴,肾中阳气衰微,阴阳之气不相顺接,故外则四肢厥逆,恶寒踡卧,神疲欲寐。内则呕吐不欲饮,腹痛下利。治宜化湿辟秽、温中散寒,回阳救逆、健脾治痢。本发明药物是以用藿香辛温散寒,芳香化湿,理气和中,和胃悦脾,辟恶止呕,兼治表里;附子纯阳,为补益先天命门真火第一要药,通行十二经,用则能迅达内外以温阳逐寒为君。炮姜温中焦之阳而出里寒,助附子伸发阳气,且能降逆止呕,使胃气和顺;党参补气扶阳,健脾升清,配合干姜,协调脾胃之气升降;吴茱萸辛温散寒,暖肝温胃,善降逆气共为臣药。半夏燥湿降逆,和胃止呕;白术健脾燥湿,助党参补气;茯苓健脾运湿,桔梗宣肺利膈,共为佐药。甘草益气和中缓急,并能解附子之毒,又能缓和附子、干姜辛烈之性为使,和诸药。正气通畅,则邪逆自除矣。本发明具有芳香化湿、解毒排浊、回阳救逆、散寒止痛、降逆止呕、益气健脾、扶正祛邪功能。组方充分参照中兽医八纲、卫气营血、脏腑辨证理论,表里兼顾,气血同治,用药精专,配伍谨严,又体现了“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预防思想,体现了用药如用兵,用兵之道在于精,用药之道在于纯的组方特性。现代兽医药理研究和临床长期应用的实践证明,中药具有整体疗效高,不易产生耐药性,残留低,毒副作用小等优点,其对许多病毒病原的生长与繁殖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甚至达到杀灭病原的药理效果。本发明根据猪病毒性腹泻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病理和药物作用机理,进行中药复方防治猪传染性胃肠炎,研制开发出疗效显著,质量可靠,应用方便,价格低廉的中药复方制剂,并在养猪生产中推广应用,对于促进养猪业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经济和社会意义。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试验对本发明进行解说。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中是用藿香15kg,党参IOkg,白术IOkg,附子(制)5kg,半夏5kg,茯苓5kg,桔梗10kg,炮姜10kg,吴茱萸8 kg,炙甘草10kg。按上数比例准确称取各药,经干燥粉碎,过60目筛,混匀。分装备用。

I)治疗试验
本发明采用随机双盲试验法进行了不同剂量治疗自然发病的猪传染性胃肠炎治疗试验,并选用氟苯尼考为阳性药物对照组。观察本发明对猪传染性胃肠炎治疗作用,以探讨其在畜禽生产中应用的可行性。对自然发病的猪传染性胃肠炎的治疗试验:将自然发病经临床诊断和实验室诊断确诊传染性胃肠炎的病猪随机分为5组,每组30只。第1-3组为采用本发明药物治疗组(分别设低、中、高剂量三个组);第4组为氟苯尼考粉阳性药物对照组;第5组为阳性对照组(感染,不给药)。分别隔离饲养,详细记录病猪的症状、治愈、死亡等情况。给药方法、用药时间:药物I组:每只猪每日饲喂本发明的药物15g(小猪减半),连喂5天 ;药物2组:每只猪每日饲喂本发明的药物30g (小猪减半),连喂5天;药物3组:每只猪每日饲喂本发明的药物45g(小猪减半),连喂5天。阳性药物对照组:每只猪每日饲喂(10%)氟苯尼考粉20mg/公斤体重(以氟苯尼考计),连喂5天;阳性对照组:不给药。实验结果:治疗组喂药24h后,药物组病猪的精神比阳性对照组要好,36 h后统计死亡数,药物组病猪比阳性对照组死亡数明显少;48 h后观察,药物各组出现不同程度的好转,阳性对照组仍有陆续死亡发生。3 d后,药物组病猪的精神、食欲大有好转(从吃奶量、喂料量增多看出),粪便正常
试验统计结果表明本发明药物高剂量治疗组治愈率为65.0%,死亡率为20.1%,总有效率均分别为79.9% ;中剂量治疗组治愈率为64.5%,死亡率为20.5%,总有效率均分别为79.5% ;低剂量治疗组治愈率为40.0%,死亡率为60.2%,总有效率均分别为39.8% ;氟苯尼考治疗组治愈率为55.0%,死亡率为30.2%,总有效率为69.8% ;单独统计的日龄在10日以内阳性对照组(不给药)死亡率为90.0%,而单独统计的日龄在10日以内高、中剂量治疗组小猪死亡率仅为45.0%,且治疗组病猪较对照组病猪,表现为症状减轻,病程缩短,实验证明本发明高、中、低剂量对猪传染性胃肠炎病都有治疗作用,能缓解症状,降低死亡率,且高、中剂量在降低死亡率,提高治愈率等方面均优于氟苯尼考的效果。高、中剂量本发明都可以达到治病、提高存活率的效果,且两者在0.05水平上无差异,故临床使用时可采用中剂量,这样既经济疗效又显著。2)预防试验
在疫情发生的猪场,将100头健康未发病猪随机分为2组,每组50只,第I组为药物预防组;第2组为对照组;第I组每只猪每日饲料添加喂本发明药物15g (小猪减半),连喂7天;第2组不添加;两组猪其它措施皆按猪场正常消毒免疫程序。结果表明:药物预防组猪传染性胃肠炎的发病率为5.0%,对照组发病率为75.0%,且药物组发病猪的精神、食欲皆优于对照组,患病症状也较对照组轻。预防组在发病后给与治疗后,治愈率为70.0% ;而对照组为40.0%。从试验结果来看,本发明具有芳香化湿、解毒排浊、回阳救逆、散寒止痛、降逆止呕、益气健脾、扶正祛邪等功能。在临床试验过程中未发现该药有不良反应。高、中、低剂量对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低剂量组的治疗效果低于高、中剂量组,中、高剂量组在死亡率、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应根据病情的轻重和治疗成本,建议临床应用以中剂量(猪30 50g ;每天,连用3 5天;或混饲,每Ikg饲料20 40g)为好,连用3 5天。为了明确本发明的毒副作用,以期对其安全性做出准确、客观的评价,为临床试验用药提供科学依据,确保临床用药安全,进行了本发明的毒性试验。
通过对小鼠进行本发明的LD5tl和最大耐受量试验表明,按设计剂量经口服后,7日内各组小鼠行为体征正常,均未出现中毒症状和死亡。故无法测出LD5tl,而只好以最大给药量60g / kg为最高剂量。第8天扑杀后,各组小鼠脏器均无病变,肝、肾、脾组织学检查,也未发现病理特征。血象和血清GPT活性检测,结果与正常小鼠无显著性差异。为了掌握因连续使用中草药复方本发明而产生毒副反应和严重程度,以及停药后的发展和恢复情况,为拟定临床安全用药剂量提供参考。在小鼠上进行了本发明的亚急性毒性试验,在试验期内,除高剂量组因药物剂量大导致适口性差而影响摄食外,其余各组小鼠饮食,行为,粪便均正常,发育良好,无任何中毒症状,增重和营养除高剂量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外,其余均无显著性差异。各组的血象及血清GPT均在正常范围。组织学检查,肝、肾、脾等均无明显中毒病变。按临床用药量的3-10倍饲喂30d,也未见毒副作用,说明该制剂的临床用药剂量是非常安全的。本发明的药物按照上市包装条件,于温度:40°C ±2°C,相对湿度:75%±5%条件下加速实验3个月,质量无明显变化。于温度:25°C ±2°C相对湿度:60%土 10%条件下长期试验24个月,质量无明显变化。上述试验结果表明,本发明的药物在规定条件下贮藏质量稳定 。
权利要求
1.治疗或预防猪传染性胃肠炎的中药复方药物,其特征是复方药物组成为:藿香150±10重量份,党参100±10重量份,白术100±10重量份,附子(制)50±5重量份,半夏50±5重量份,获考±5重量份,桔梗100± 10重量份,炮姜100± 10重量份,吴茱萸80± 10重量份,炎甘 草100±5重量份。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防治猪传染性胃肠炎的中药复方药物。本发明的复方药物组成为藿香150±10重量份,党参100±10重量份,白术100±10重量份,附子(制)50±5重量份,半夏50±5重量份,茯苓50±5重量份,桔梗100±10重量份,炮姜100±10重量份,吴茱萸80±10重量份,炙甘草100±5重量份。经试验表明,本发明具有芳香化湿、解毒排浊、回阳救逆、散寒止痛、降逆止呕、益气健脾、扶正祛邪功能,能够有效防治猪传染性胃肠炎。
文档编号A61K36/9068GK103191400SQ20131014469
公开日2013年7月10日 申请日期2013年4月24日 优先权日2013年4月24日
发明者李锦宇, 王贵波, 罗超应, 谢家声, 郑继方, 罗永江, 辛瑞华 申请人: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